2022年6月22日 星期三

金融,ETF基金24 淨值衝擊

金融一起耍笨22~23
+++++++++++++
5/12.高股息ETF大退燒買氣直墜,不僅上週2檔新兵944與946難逃破發命運,首週就讓存股族賠至少1%,而掀起高息ETF風潮939與940兩大,更越套越深,至少賠4%,在今年4檔新兵全破發下,逾138萬存股族,全住套房。939至10日最新受益人數為34萬2658人,其淨值的高峰是出現在3月19日掛牌的前1天,當天淨值為15.11元,最慘時一度跌破14元,只剩13.64元(4/22),至10日淨值則回到14.36元,跌4.26%;940至10日為99萬7596人,淨值在4月1日掛牌前就跌破發行價,9.92元掛牌,至今淨值從未回到發行價,在4月22日淨值觸及9.24元,截至10日淨值回到9.59元,跌4.1%;至於價股部分,掛牌當日盤中出現9.94元是至今最高價,而最低則一度觸及9.26元,截至10日,股價收9.58元,跌4.2%。 近新掛牌:944其受益人只1萬2820人,其淨值最高就是9日掛牌前1日15元發行價,掛牌首日就破發觸及14.82元,10日再跌至14.81元,跌1.26%;至於股價部分,最高觸及15.03元,最低觸及14.78元,10日收14.85元,跌1%。 同9日掛牌946其受益人數也只2萬7928人,其掛牌前淨值最高見10.03元,不過,掛牌首日淨值就破發,見9.91元,10日續跌,回到9.87元,跌1.3%;而股價部分,掛牌首日最高見10.06元,不過,盤中一度跌破發行價觸及9.96元,但收盤力守發行價10元,隔日直接摜破發行價,觸及9.84元,終場收9.88元,跌1.2% 5/6.富邦投顧彙整至4月30日資料,預估940此次將刪除24檔成分股,依殖利率排序,分別為長榮、漢唐、亞翔、世界5347、統一、廣達、神達、大聯大、可成、智易、中磊、巨大。 佳世達、上海商銀、神基、寶成、聯陽、矽創、光洋科 瀚宇博、南茂、耕興、中碳、合勤控。 新增成分股依殖利率高低進行排序:永信建5508、華南金、長榮航、榮剛、至上、長榮鋼、國產、玉山金、天鈺4961、中華、南寶4766、台灣大。 華立、台表科6278、長榮航太2645、華碩、遠傳、京鼎3413、崇越5434、中華電、聯強、兆豐金、健鼎3044、元大金…5/10公布,17調畢 5/5.940大換股10日宣佈17日生效,市場已大猜新增與踢除先坐轎與避跌? 投信連買(含原持股):長榮航 聯電、中信金、日月光 和碩 至上台灣大等,投信連大賣原成份股前十大:光寶科、神達、寶成、佳世達、統一、上海商銀等7檔成分股; 5/5.金管會公布我金控集團曝險最新統計。其中,國內外投資已提列評價損益(帳上未實現利益),今年首季底高達2002億元,較去年第4季底的732億元大幅增加;不過,海外投資仍是評價減損1074億元,而虧損最嚴重市場是中國,虧損達423億元,占整體投資減損比重的39.4%。 5/5.根據金管會統計,我金控集團海外曝險今年首季底達到27.38兆元,創這項統計公布以來、即36季最高;其中,我金控最大曝險國-美國占整體比重為35.08%,亦是歷來最高紀錄;至於對中國曝險占比降至8.07%,則創下新低。 這項統計是金管會自2015年第2季起,每季固定公布,金控集團旗下涵蓋銀行、保險、證券及租賃等子公司曝險;所謂「曝險」涵蓋放款淨值、淨投資及同業資金拆存三項業務 檢視我金控整體海外曝險狀況,去年第4季底金額為26.35兆元,而今年第1季底增至27.38兆元,首度站上27兆,更創下36季來最高曝險金額。 我金控海外曝險前八大國家,今年第1季與去年第4季排名維持相同,依序為美國、中國、英國、法國、澳洲、南韓、香港及日本。美國為我金控最大曝險國,若就金額來看,從去年第2季底開始,就一直維持在新台幣9兆以上,而最新公布今年第一季底更衝到9.6兆元,占比為35.08%;我金控第二大曝險國為中國,據統計顯示,今年第1季底曝險金額為2.21兆元,較去年第4季底的2.19兆元略為增加、不減反增。不過,若從占比分析,我金控對中曝險占整體海外曝險,去年第4季底比重8.33%,而今年首季底已降至8.07%,創下36季以來最低;上次對中曝險占比最低紀錄,出現在2023年第3季的8.24%; 5/4.永豐金控及旗下子公司永豐銀董事會,決議通過永豐銀行分三階段收購柬埔寨第一大微型存款金融機構(Microfinance Deposit-Taking Institutions, MDI)Amret Plc. (Amret)的100%股權。此交易案將在取得台灣與柬埔寨相關主管機關核准後,依股權認購協議與原股東完成交割。 5/2.外資今買超前10大個股,高機率與股息ETF新增股相關:買超3.7萬張長榮航、買超1.96萬張華南金、臺企銀等 5/2.金管會統計,今年第一季金控海外曝險27.3兆元,創統計以來、36季最高;但對中國曝險占比降至歷年新低的8.1%。「曝險」包括放款淨值、淨投資及同業資金拆存。今年第一季金控海外曝險季增逾一兆元,曝險前八大國家排名與上季相同,前三大為美國、中國、英國 5/2.立法院已4月30日三讀通過「電子簽章法」修正法案,擴大電子簽章普及運用,未來電子簽章效力與紙本簽章相同,對金融產業、醫療產業、法律產業,都將有重大影響,可望讓民眾更便利,縮短辦理各種業務的流程、時間。臺灣網路認證公司舉辦「2024 TWID金融科技論壇」,今年論壇以「建構共享共榮共好的身分識別生態系」為主題。 5/2.940下週換股,聯電、中信金與光寶科3檔續名列榜機率大 5/2.今年來5檔股息ETF報酬率達雙位數:915凱基優高股息30,含息漲18.5%、900富邦特選高股息30漲15.5%、936台新永續高息中小漲14.8%、713元大台高息低波漲13.76%、918大華優利高填息30漲10.6% 5/1.金管會:金融三業獲利,前3月稅前淨利2964.58億元年增128%,金融三業史上同期次高。 銀行業旗下共有六大業:本國銀行(國銀)、外銀、陸銀(在台中資銀行)、信用合作社、票券金融公司及儲匯。今年第一季整體銀行六業獲利是1548.2億元,年增13.2%,銀行六業創史上同期最高獲利紀錄,主因是手續費淨收益、投資及其他淨收益續成長。貢獻度最高是「國銀」,今年第一季稅前淨利1425億元,佔整體銀行六業92%之多;成長力道最高最強是「外銀」,今年首季獲利年增率為33.6%。 其次,「保險業」部分,可分為壽險業與產險業,雙雙「轉虧為盈」,今年首季稅前淨利達1053億元,若與去年首季虧損295億元相較,大幅成長了456.9%,也就是已從谷底大舉反彈!壽險業方面,由於台美股市雙雙反彈創新高,壽險公司實現資本利得,加新台幣兌美元走貶,淨匯損壓力相對減輕,今年首季稅前淨利達960億元、較去年稅前淨損263億元,一口氣增1223億元;產險業方面,由於業務承保利益成長,讓今年首季稅前淨利達93億元,去年同期淨損32億元,年增金額125億元。證券期貨業:含證券商 期貨商與投信業者。今年第一季獲利363.38億元,雖證券期貨佔整體金融三業比重貢獻度,僅12.3%,年增率達60.9%,主因台股創新高、價量齊揚,券商經紀及自營業務收入雙成長,其中,證券商的首季獲利淨利貢獻288.4億元,年增64%。 429.掛牌近月 00940受益人數逼近百萬 4/30.國泰金:普通股分派現金股利每股2元,現金股利發放率為61.7% ,優於目前已公告同業平均59.9% ;以國泰金30日收盤,現金股利殖利率約4%,也優於同業平均3.6%。 4/29.華南金擬配發1.2元現金股利與0.1元股票股利,合計1.3元,創2007年來18年新高,今收盤價計現金率達5.12%。(去年升息評價損失,僅配現金股利0.59元) 4/28.中信金2023年eps2.82元,決議每股配發1.8元現金股利,創19 年來歷史新高,以26日收盤價31.15元計,現金殖利率高達5.79%,將共發出353億元股利,為2005年來新高,盈餘配發率為 63.8%史上次高。 4/24.前10大盤中零股交易中,光ETF佔5檔成交排行;929復華台科優息收19.9元,漲2.79%;919群益台精選高息收24.46元漲3.03%;940元大台灣價值高股價收9.54元漲2.6%;878國泰永續高息收22.03元漲1.9%;元大台50:收156.35元,漲2.93%。 4/23.兆豐金:每股配發現金股利1.5元及股票股利0.3元,合計1.8元,創歷年新高,現金股息殖利率3.75%。 4/22.939跌逾2%收13.68元;940也跌逾1%收最低9.26元;941收14.33元新低; 4/19.歐美商用不動產(商辦)授信案頻傳爆雷;共有六家國銀踩雷,包括五家公股、一家民營業者,合計金額為二.九九億美元,有二家銀行已經轉銷呆帳。這六家銀行為台灣銀行、兆豐銀行、第一銀行、彰化銀行、華南銀行及王道銀行 4/17.本周财报电话会上,高盛CEO大卫·所罗门称为人工智能融资是投资银行的“潜在金矿”。 4/11.944.前十大持股包括群光力成聯發科聯詠長榮鋼鈊象漢唐神基亞翔、新普權重2.53%至2.88%不等,電子類股占比接近70%、半導體比重佔36% 4/11.Benzinga:台灣投資市場ETF正處金融革命前鋒,AI股狂熱推動下,ETF顯著增長;彭博:AI股飆升推動下,股指年漲30%,主要歸功台積55%漲幅,台ETF市場正大繁榮,當地股票ETF投資額超過500億美元,年增大躍升。散戶約佔台股票基金資產80%,越來越多地將儲蓄投入ETF,中日央行和政府實體是ETF主要買家。彭博預測,到今年12月,三分之一台人將持有ETF股票,ETF股票快速擴張引起台灣官員擔憂。央行行長和金融監督委員會對ETF投資的風險和潛在誤導性行銷行為發出警告。 4/10.第1季eps:中信金1.07元暫居冠,其次兆豐金0.8元、元大金0.73元、永豐金0.56元、第一金0.52元。富邦金 新光金轉虧為盈0.2元; 4/9.永豐金Q1稅後盈餘為68.78億元,續創史同期新高,年增44.8%,EPS為0.56元。3月稅後淨利24.77億元,月增32.9%。主要受到營業日數增且市場良好,銀行子公司及證券子公司獲利皆較前月顯著成長。 4/9.開發金3月自結稅後獲利26億元,今年第1季稅後獲利82億元,年增135%,eps0.49元。凱基人壽受惠於美元持續升值、掌握市場脈動實現投資獲利,3月份稅後獲利21億元,Q1稅後獲利51.5億元。 4/9.中信金3月稅後盈餘75.75億元、年増52%;Q1稅後獲利209億元年增61%,EPS1.07元。獲利表現成長,主要歸功於美元升值及財管業務續成長。其中子公司中信銀行財富管理業務動能持續成長、金融商品操作得宜,單月稅後獲利46億元;子公司台壽3月份因美元升值,使避險成本壓力減,加股票處分利得及股息紅利挹注,單月稅後獲利27.6億元 4/7.金管會:國銀2月最新OBU統計,國銀OBU獲利69.2億月縮快9成,國銀業者指出,主要受到來自美國商用不動產租金收益率下降使借戶還不出錢,及東南亞以柬埔寨為主不動產市場低迷雙重夾擊,導致2月逾放及提存增加,因而使2月獲利大降。 4/6.4 月15 檔股票ETF(含海外 ETF) 將於17日起至23日展開除息,尤其18日最熱門, 4/6.944,946:4/22.募集 4/3.根據集保結算所大數據平台統計,至今年二月底,十二歲以下兒童開戶人數達27萬人,兒童開立帳戶有庫存餘額之人數約20萬人,人均庫存金額逾37萬元;若從2021年起算,兒童股民之總庫存金額也從770億元,一路攀升至今年二月達1009億元,成長幅度達31%,顯示父母日益重視孩子的理財規劃。父母為兒童股民偏好以投資一籃子股票ETF,勝過投資單一個股。兒童股民投資庫存持有標的前十名分別是:國泰永續高股息ETF、元大高股息ETF、元大台50ETF、玉山金、開發金、中鋼、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台積電、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等。 4/3.三大法人3月合計買超1873.33億元,其中外資買進3兆2241億元、賣出3兆2014元,總計買超227.19億元,不過,外資上個月狠倒群益台灣精選高息919:30萬張,為ETF賣超第一名。919主打高配息,第一季每股配0.61元,年化配息率高達10%,3/18日已除息完畢,配息將本月15日發放。 4/2.財政部表示,截至今年1月底,8家公股銀行對融資租賃業貸款餘額約1359億餘元,已提醒公股銀行精進徵授信業務管理措施,落實貸前徵授信規範及貸後追蹤管理;此外,若北市租賃同業公研訂自律規範,將促請公股銀行辦理授信業務時併同審酌借戶自律規範落實情形。 4/2.ETF之亂,到底「亂」在哪裏? 4/2.中央銀行今日公布2023年本國銀行營運績效季報。去年國銀獲利續創新高,平均員工貢獻度也以231萬元,再創紀錄,但排名出現大洗牌,其中,京城銀行打敗上海商銀奪下第一,匯豐銀行從去年排名第10爬升至第3。兆豐銀下滑1名居第4,台銀再度擠入前十,且排名進到第5。第6至第10依序為中信銀、北富銀、國泰世華、一銀與永豐銀 4/2. 4/1.940掛牌首日成交量達133.97萬張創新記錄,淨值只剩9.73元;前20大成分股僅亞翔6139-1檔逆勢收紅,漲6.65%,其餘一片綠,跌幅排行:日月光最兇6.83%,和碩4.4%,中信金4.2%,群光3.8%,廣達3.75%、力成3.74%,新普3.1%,中美晶3%;聯發科環球晶皆跌2.9%,長榮2.6%,聯詠2.5%;統一1.3%,世界1.05%。 3/30.壽險業去年底資本適足率RBC和淨值比昨全公布,去年六月底RBC不足三家業者中,三商壽和新壽RBC仍然未達法定標準200%,宏泰人壽則過關。三商壽表示,2023年因台美利差居高不下,外匯避險成本始終維持高檔,稅後虧95.2億元,與2022年相較,虧損金額雖已縮減,但又逢接軌ICS強化風險資本加計,2023年12月底RBC由六月底的140.2%進一步下滑至111.1%,資本顯著不足。三商壽稱,今年三月董事會已通過各項籌資規劃,除再次通過普通股現增案,並將私募案由原本普通股,新增納入特別股及國內可轉換公司債。 新壽稱:已提交財務改善計畫:昨公布去年底資本適足率僅176.4%,仍未達法標,被認定為資本不足,依法得提出改善計畫。新光金控日前已提交新壽財務改善計畫,包括透過其他子公司盈餘上繳轉挹注新壽70億元、新壽本身也進行80億次順位債的募集,並在3/15董事會中,拍板通過辦理大股東現金增資125億元,全數挹注子公司新壽,資金加總約275億元;新光金控昨發布重訊,將發行普通股公開募集,共發行普通股16.7億股,每股面額十元,發行總金額視發行價格而定,發行價格授權董事長訂定;以新光金目標增資125億元計算,發行價格約7.48元,和29日收盤價比,約折價7%,最終價格仍待公布。 3/29.元大台價值高息940建倉,投信 買超599.5億,(台股29日收20294點漲147.9點,再創收盤新高價);股票配置達92.44%、期貨佔3%;募集期公布持股前十大:長榮,聯電中美晶神基漢唐群光瑞儀 聯發科鈊象、新普。 正式公告持股:長榮持股達9.3%、鈊象3.5%聯電 中美晶、和碩、聯發科漢唐環球晶日月光、聯詠光寶科、群光,中信金新普、神達,世界、統一、亞翔、廣達、力成、東陽、東元、樺漢2%以上。持股1%以上:頎邦、欣銓、中磊、可成、晶技、智易、佳世達、上海商銀、大聯大、巨大、致伸、神基、啟碁、矽格、寶成;不到1%:聯陽、光洋科、矽創、瀚宇博、南茂、帝寶、精成科、大成鋼、耕興、瑞儀、中碳、合勤控。 3/27.中租:現金股利6.5元,及股票股利0.2元,合計股利達6.7元,配發金額再創新高,今日收盤價172元計,現金股息殖利率3.8%, 3/26.939盤中重挫3.2%,跌幅比指數重,收14.55元跌1.82%成交23.6萬張 3/25.939連3天跌破發今剩14.82元,尚未掛牌940也已連2天跌破申購價為9.95元 3/24.940已公佈前10大成分股,週五外資幾都賣砍出,10大成分股全面下跌;還未掛牌 淨值已跌破申購價 3/24.元大台價值高息ETF940募資規模1752億元,創台ETF新紀錄;相較壽險業七成可運用資金重押海外投資,台灣投資人更瘋新台幣計價;從各類型境內基金規模變化: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近幾年來膨脹速度最快,從2019年1.6兆餘元到今年2月已增至4.1兆餘元,而台股ETF更從1274億元暴增至1.528兆元,四年多長胖快12倍,成長幅度遠遠甩開其他類型ETF,台股ETF規模大增,可說是台股奔上兩萬點內資主力部隊。;而跨國債券ETF從1.3兆增至2.2兆,穩居ETF龍頭地位;投信業者分析,從境內基金投資幣別來看,四年多來新台幣計價基金(包含ETF)規模從3.4兆元倍增至6.5兆元,美元計價僅從107億美元增至140億美元,人民幣計價更從361億人民幣掉到305億人民幣,凸顯投資人棄外幣轉新台幣計價商品的明顯轉變, 近來因940募資規模創紀錄,引發市場與主管機關關注,依證交所資料顯示,到今年一月底,上市櫃共48檔台股ETF持有的股票市值占全市場市值約2.38%,近兩年台股ETF交易其成分股的成交值及成交股數,占整體股市成交值及成交股數比率均約1%以下;另就亞洲地區而言,去年我國ETF資產規模為亞洲第三(僅次於日本、中國),成交值為亞洲第五(前四名分別為中、韓、港、日),「ETF還沒有瘋過頭」 3/24.金管會最新統計:到去年底壽險業可運用資金規模達31.4兆元,續寫新高。台股雖奔上兩萬點,因壽險業資金規模龐大,只能對外尋找投資標的,近七成資金、逾21兆元重押以美元為主外幣計價商品,僅約6%投資股票,且因台美利差大、避險成本高,壽險業去年又開始搶買新台幣計價債券ETF,光前兩大壽險業持債券ETF估達七千億元。據規定,壽險業海外投資上限為可運用資金45%,加國際板債券可達65.25%,若再加外幣非投資型保單等約可達87%;但金管會嚴管海外投資額度,不僅資本適足率RBC得逾250%,且要提風控能力證明,若有重大裁罰也不可提申請,去年海外投資占比達69.61%,近滿水位。 相較於海外投資押到滿,因台股規模有限,就算奔上兩萬點,股票占壽險業資金運用僅約5~7%,而包括股票、公債與國庫券等以新台幣計價各類有價證券占比約兩成,壽險業還是持續緊抱美元等各類外幣資產。另自2017年首債券ETF掛牌後,因採新台幣計價,不計入海外投資額度,又可省避險成本,一度逾九成被壽險業包下,後因金管會擔心過於集中恐產生清算、流動性等疑慮,而出手降溫;但壽險業占債券ETF受益人比重仍達五成以上;依保險法規定,保險業投資債券ETF、加計證券化商品及其他核准有價證券不得超過資金10%;據統計,去年壽險業投資相關商品金額破1.7兆元,年增逾五千億元,透露出壽險業又開始積極買入債券ETF。 3/23.富邦金2023年稅後盈餘660億元,年成長40.7%;每股盈餘4.8元,年增35.6%,連續15年居金控之首。韓蔚廷表示,獲利成長會反映在股利發放上,股利配發率會維持過去穩健水準,在40%至50%的範圍;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都會有,仍會以現金股利較多 3/22.央行三季來昨無預警升息半碼0.125百分點,台銀一銀下週起活存、定存與定儲皆足額反映央行升息利率,一年期定儲機動率從原1.59%調高至1.715%,定存100萬元試算,一年多1250元利息。 3/21.三大法人買超356億元,指數大漲414點,收20199點新高; 940募集規模1752億元,4/1日掛牌,需買1500億元,本週天天買超百億起跳,今再買超111.74億元,4天已砸682,今再買超111億元,前10大買超,除聯電與神基外,尚有光寶科,佳世達,東元與和碩4檔也是投信連4天買… 3/21.00939上市2天慘遭倒貨含淚跌破發行價(台股今大漲414,首攻兩萬點大關收20199點史新高,但統一台灣高息動能ETF00939募集535億元,上市兩天慘遭倒貨,今逆收跌0.27%收14.99元,跌破發行價15元,成交量縮至30萬6311張) 3/20.至去年底,國銀基金保管規模以中國信託最大,超過1兆元,其次為玉山銀9000多億元,華銀以7000多億元居第3。若加上近期兩檔熱門ETF00939、00940後,華銀基金保管規模有機會超車玉山銀行,成為國銀第2名。 3/19.兆豐金2023年稅後淨利332億元、年增81%,EPS2.37元,獲利年增率在14家金控中排名第1、稅後淨利金額及EPS均排名第4,在公股金控中則排名第1,展望2024,兆豐:將致力維持公股獲利第一。 3/21.新光金現增125億注資還不夠 金管會:新壽RBC須達200% 其餘免談 3/18.ETF狂賣 黃天牧:尚可控範圍 沒有要設募集上限 3/18.破紀錄!00940募集金額高達1750億元;投信買超132億元創史上第1!抬轎00939、00940這3檔成分股 3/12.高息ETF募集熱爆,野村臺灣趨勢動能高股息ETF00944來!將於4月22~24日展開募集,預計5月9日掛牌,7月首除息開募(11日開始募集,00940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首日即傳累金額已超645億元), 3/12.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00940正式開幕首日,投資圈盛傳,光11日全台募集銷售金額逾645億元,寫下國內ETF銷售紀錄。 三月份中信上游半導體募170億,統一投信高股息月配募爆531億。 3/8.國泰金控2月稅後盈餘109.9億元,奪金控單月獲利王,其中子公司國泰壽貢獻75億元為最大功臣。國泰金前2月稅後盈餘203.9億元,子公司包括國泰世華銀行、國泰證及國泰投信前2月累稅後盈餘都續創史新高紀錄。國泰人壽2月稅後盈餘75.2億元,累計前2月稅後盈餘122.4億元,主要反映資本利得及經常性收益挹注 3/8.富邦金稅後盈餘:2月83億元,前二月223.8億元,eps1.72元。富邦壽:稅後盈餘:2月42.8億元,前2月133.5億元,2月及前2月獲利均年成長300%以上,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富邦壽表示,在投資布局上,2月份台股續走升,伺機實現資本利得;債市2月美債利率彈升;策略上維充足流動性部位,以利動態調整投資部位 2/26.京城銀行往年配發1.5元至1.8元,今年配發3元現金股利,配發率首度破5成達53%,今收盤價41.45元計,現金股息殖利率達7%。 2/25.挪用台中銀10億公款過豪奢生活 王貴鋒改羈押禁見 2/25.金融詐騙猖獗,信用卡盜刷成為發卡行的「最痛」。根據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最新統計,去年國內發卡機構詐欺通報金額逼近33億元,創下統計以來新高,年增達47.4%;其中「非面對面交易」占比,不僅連續四年超過95%,去年更將近99%,是信用卡遭盜刷最嚴重的詐欺型態。 2/20.特斯拉維修費超高 電動車險保費漲幅估至少50% 2/20.台灣ETF市場蓬勃發展,受益人數突破800萬人,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台灣ETF成功有4大因素,預期:明年台股ETF規模可望達3兆元。台灣市場ETF規模從2020年底1.7兆元已翻倍增到2023年底3.8兆元,受益人數超過800萬人,等於1200萬台股投資人中有超過7成人將ETF納入投資工具,其中台股ETF規模就占1.4兆元、有607萬受益人。他預期,今年台股ETF的整體規模有機會增加到2兆元,2025年甚至可到3兆元。 1/31.台中銀董事長王貴鋒豪奢享受 掏空10億被聲押禁見 1/25.獨家》外商詐台新銀4.9億!1年內騙近百次 越籍共犯及手法曝光 1/25.檢調偵辦台新銀行遭外商誌富公司詐騙4.9億元案,查出在押誌富負責人王孟博涉嫌透過綽號「阿平」的越籍男子,向越南某農民銀行「買」最長效期180天「正版」信用狀,用來詐騙台新銀買斷信用狀,短短1年內,涉詐次數多達近百次,最後35次交易未獲越南開狀行撥款,王男犯行才曝光,全案擴大偵辦中。 1/9.上海商銀5876:因香港不動產市場授信風險提高,持股57.6%的子公司「香港上海商業銀行」全年增提13.49億港幣(約新台幣57.2億元)備抵呆帳,拖累母公司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獲利表現,2023年合併稅後獲利173.5億元、年減9.5%;稅後淨利歸屬母公司業主147.7億元,EPS3.05元。 1/9.華南金去年自結財報:核心子公司華銀投資收益大幅增長下,華南金去年稅後盈餘216.26億元,年增19.99%,獲利創史上新高,每股稅後盈餘1.59元。華南金去年與所有金融機構一樣皆面臨股債雙跌導致的信用評價減損,提列特別盈餘公積120.3億元,導致去年僅配息0.59元,今年在獲利成長,且評價回升下,回沖部分可列入可分配盈餘,今年股利可期,法人預估,若配息率有6成,則今年現金股利上看0.9元至1元華南金去年12月合併稅前盈餘19億元、稅後14.92億元,合計2023年稅前盈餘262.01億元、稅後盈餘為216.2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為1.59元,每股淨值為15.23元。 1/9.永豐金12月自結稅後盈餘為11.61億元,去全年稅後盈餘為197.83億元,續創史新高,僅差2億多元就擠身「金控200億獲利俱樂部」,年增率為23.9%,每股盈餘EPS為1.62元,年化ROE 11.56% 1/8.Lipper:去年投信發行各類型股票基金表現,台股基金獨霸市場,其中台股科技基金年報酬率超55%,一般型台股基金年報酬率達48%,台股中小型的年報酬率也在46%以上;而買A股基金、大中華基金的投資人可就要哭哭了,年報酬率都是負數,虧損達一成以上。台股二○二三年風光封關,大盤漲幅達二十六.八三%,名列主要股市第五名,位居亞股第二強,櫃買指數也名列主要股市第三強,雙雙狠甩中港股市;台股基金報酬率更可觀,年報酬率都在四成以上,反觀不少A股基金投資人大嘆「扶不起的阿斗」、「看來要認賠」,法人也多認為,近期中國經濟成長仍趨緩、內需不旺,投資組合中可先行排除,待反轉訊號明顯之際再考慮進場時點。 1/8.在馬政府積極擁抱「一中共同市場」下,2011年ECFA生效,國內投資市場也掀起「中概股」熱潮,最瘋狂時一年有上百檔各類人民幣計價基金在台募集、有逾千億元打著不同旗號的中概海外基金來台吸金;但到去年,人民幣計價新基金募集幾乎歸零、中概基金規模也砍剩一半,台灣投資人用資金來投票,拒絕再死抱一中市場! 過去16年來,美國標普500漲210%、台股也從七千多點大漲一萬點、印度股市狂飆387%,就算一度躺平日股日經225也漲逾80%,只有中國A股(上證指)從2007年2/16日第一次觸及三千點後,2023年底又回三千點;中國股民只能怨「A股是永遠三千點」。 A股曾有幾次「力爭上游」,第一波2006年國企股分置改革,增資發行流通股增市場流通性;第二波2015年全民資金炒作,A股短短半年漲逾110%,但年底卻爆發史上最大股災;第三波是2019年到2020年放寬外資准入及聯準會降息加速套利資金湧入。「A股是永遠三千點」中國股民嘆16年夢一場:但A股最大問題是「先天不良」、即國企占比太高。國企占A股市值逾47%,且流通股沒有投票權、同股不同權,相較蘋果等美股指標企業多次進行回購股票,A股國企是中國財政四本帳之一,肩負上繳責任,只會伸手跟股東要錢。因此就算十六年來中國GDP膨脹逾三倍,但A股卻是永遠三千點。 馬時期「一中共同市場」熱潮 中概基金上架比重一度過半;過去在馬政府政策傾中下,台灣投資人也曾陷入一中共同市場的幻想。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ECFA生效後的2012~14年間,各類「機器人量化中國」、「人民幣新興債券」、「中國離岸新興債」、「中國戰略A股」、「中國點心高收益債」及「滬深三○○A股」等,瘋狂在台吸金,占新募集基金比重高達三分之一到逾半。但隨著美中貿易戰開打、民主與威權國家供應鏈分流等趨勢形成,台灣中概股、人民幣熱潮快速降溫。以境外發行、在台銷售區域型中港基金為例,規模從2014年的1240億餘元到去年11月僅剩669億元;另從境內發行的人民幣計價基金來看,除新發行檔數逐年遞減、去年僅新增兩檔,是史上最冷外,累積規模因贖回也倒退嚕,兩年來少掉87億人民幣、約新台幣384億元… 1/7.中國經濟下行+高利美元吸金 國銀人民幣存款大減8800億新台幣(中央銀行開放人民幣業務逾十年,當初國人一度瘋狂搶進人民幣存款,但從2018年美中貿易戰後出現重大轉折,至去年11月底,國銀人民幣存款餘額包括外匯指定銀行DBU及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剩下1332.84億元人民幣,創2013年11月來新低,總計過去六年來,人民幣存款蒸發近二千億元人民幣) 1/4.國泰世華銀行於柬埔寨深耕十年,近年跟隨集團戰略發展目標,以數位金融推動柬埔寨消金業務,致力提升客戶數位金融體驗。柬埔寨政府於2020年正式推出國家級清算與交易系統「Bakong」,推出至今總用戶已達790萬人,約為柬埔寨全國人口的一半,顯見數位支付的需求將持續擴增。因此,二○二三年國泰世華柬埔寨子行(簡稱CUBC)正式推出mBanking網路銀行,並提供Bakong轉帳與支付服務,成為柬埔寨當地首家推出數位開戶並成功串接Bakong系統的台資銀行。 12/29.壽險實支險再限縮 中壽明起不受理「第二張申請」重復投。連續3家壽險公司宣布停售實支實付醫療險後,開發金控旗下中國人壽(將更名凱基人壽)下午宣布,30日起變更「投保規則」,若已有其他產、壽險公司實支實付保單,將「不受理第2張申請」,亦即不接受民眾同類商品重複投保的行為。中壽強調,該公司並未停售實]支實付險保單,僅針對投保規則進行調整,民眾仍可衡量自身需求投保。 12/29.金管會研擬改革實支實付醫療險,掀起搶買潮。繼保誠人壽28日停售後,台灣人壽、全球人壽、遠雄人壽今天也宣布30日起停止銷售實支實付附約商品,累計4業者停售,中國人壽明天起改為只接受正本申請。 金管會研擬改革實支實付醫療險,原先市面上還接受副本理賠的7家壽險公司,包括台灣人壽、中國人壽(明年元旦更名為凱基人壽)、全球人壽、遠雄人壽、台新人壽、台銀人壽及保誠人壽。保誠人壽28日開首槍宣布停賣,其餘壽險公司也評估跟進停售或收緊投保政策。 ***12/21.群益台精選高息00919ETF成份股首納金控,兆豐金中信金是唯二入榜者,19日前已連買4日,買完轉賣連二跌(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基金總規模超過846億元,追蹤的「特選臺灣上市上櫃精選高息指數」調整成份股,12月19日生效:新納東元、台肥、長榮鋼、兆豐金、中信金、神基、中美晶、寶雅共8檔;並刪除佳世達、廣達、陽明、萬海、大聯大、天鈺、南電、鈺齊-KY共8檔) 12/19.今年第4件理專盜領A錢!金管會重罰國銀1200萬 12/18.ETF成分股調整告段落: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追蹤「特選臺灣上市上櫃精選高息指數」總規模超過846億元,新增8檔個股,成分股納入和刪除變動自今交易結束後生效(12/19生效):新納東元、台肥、長榮鋼、兆豐金、中信金、神基、中美晶、寶雅共8檔;並刪佳世達、廣達、陽明、萬海、大聯大、天鈺、南電、鈺齊-KY共8檔。 12/14.至12月14日,2023年連漲天數站上2位數高股息ETF,有凱基優選高股息30(00915)與富邦臺灣優質高息00730 2檔,以「連漲12天」創紀錄。另曾出現連10天漲ETF,則有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元大高股息0056及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另永豐ESG低碳高息00930曾有連8天漲紀錄。 12/14.台股基金獨霸市場、報酬率大滿貫,一舉包辦前五強股票基金類型,其中科技型台股基金今年以來報酬率亮麗,超過5成以上;反觀中國A股基金、大中華基金平均虧損超過1成,績效墊底。至12日8日止,股票型基金報酬率冠軍為中概型台股基金57.49%,其次科技型台股基金52%,一般型台股基金45.4%名列第三,第四為中小型台股基金45.2%,上櫃型台股基金則27.26%位居第五。反觀A股基金、大中華基金最慘,今年以來虧損超過1成以上,以負報酬墊底。 12/12.摩根大通將退出亞太地區當地託管業,繼2020年停止澳洲本地託管業務服務,現將進一步結束香港與台灣兩地該項業務,據消息人士表示,小摩將把台港兩地價值約5200億美元客戶託管資產(AUC)在明年底前外包,目前包括花旗集團、匯豐銀與渣打銀3家外銀正在爭這項授權。 12/12.台灣金融業遭受中國網路威脅 但系統防禦能力「接近零」 12/11.國壽大虧98.3億,拖累國泰金11月 稅後虧損89億元獲利墊底,累計稅後盈餘563億元,年成長14%,受台幣大幅升值影響,國泰人壽大虧甚超過新光金控81億虧損,在14家金控中敬陪末座。 12/11.開發金公告11月自結獲利,受到子公司中壽11月出現單月虧損拖累,開發金11月自結稅後獲利僅0.29億元,今年前11月累計稅後獲利188.61億元、年增5%,每股稅後盈餘1.13元。開發金控子公司中國人壽受到11月台幣兌美元大幅升值影響,整體避險成本大增,11月單月稅後虧損11.3億元,中壽今年前11月累計稅後淨利為112.87億元。 12/11.因新台幣強升,新光金11月稅後虧損81億元,前11月稅後虧損擴大至105億元,累計eps為負0.69元,主因旗下主要子公司新壽11月爆虧88億元,累計前11月稅後虧損188億元。 12/11.11月台幣大幅升值,壽險業皆遭受匯兌損失。南山人壽11月稅後虧損90.5億元,累計前11月稅後盈餘279.4億元,每股盈餘(EPS)2.02元。 12/6.中國債券交易所交易基金市場幾崩潰,彭博:至本月初,台灣掛牌中債ETF總資產規模,已從高峰2019年超過1800億元,大跌94%至現在本月初,僅剩100多億元,台灣與中國的經濟 金融脫鉤進一步加大。 12/6中國遭國際信評調降展望 金管會:我銀行、保險業持有中國債券236億 國際信評機構穆迪本週二(5日)將中國主權債信評等展望降至「負向」,市場擔心,穆迪下一步可能會調降中國信用評等,影響我國金融業。對此,金管會展開清查並在6日表示,目前本國銀行業持中國債票券為新台幣135億元、保險業則是101億元,合計236億元,部位並不大,影響也有限。 老國民黨政藍二代,胡定吾王子,目中無法 12/5.胡亦嘉不甩法院判決 自行宣布回任街口投信董事 老國民黨地方大老新光王子不鳥金管會 12/5.新光金現增茶壺風暴 吳東亮:跟我無關 吳東進:受傷是60年公司,新光金控核心子公司新壽5日60周年茶會,新光金70億元現增今年底註定跳票、對金管會承諾無法兌現,誰之過茶壺風暴上演,預計6日股東臨時會,將通過15億元自有資金增資案,即「帳上現金」增資,而非新光金先辦理現增再注資新壽。讓金管會今年9月8日透過銀行局、保險局給新光金、新壽兩函令,要求新光金今年底前完成增資新壽70億元事,形同具文。 12/4.續探新低!財長:公股銀行對中曝險2143億 占淨值比降至12% 11/30.港股重挫引爆ELS大虧損 韓5大銀行中箭落馬 港股今日失守萬七關卡,與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掛勾的股票掛勾證券ELS,也出現虧損,受波及,南韓投資人損失高達3兆韓元(台幣730億元)。南韓媒體:投資人買3年期ELS產品,隨港股指數自2021年高點腰斬,投資人損失剩一半,南韓5大銀行因大量賣出將於明年6月到期、價值超過約8.4兆韓元(約新台幣2036億元)ELS,現臨被主管機關調查,若恒生國企指HSCEI續跌,ELS損失將續擴大,這幾家南韓銀行和經紀公司,恐面臨集體訴訟。 11/29.(ETF踢除調整)連環重擊開發金!投信7天砍28萬張 11/28.保發中心今舉行經濟與保險發展論壇,由董事長簡仲明主講「2024台灣保險市場展望」,指出包括利率水準變化、主管機關監理政策、商品市場需求等3因素將影響明年整體壽險市場發展,並推估明年我壽險業總保費收入將持續衰退,幅度最高達27%。 簡仲明指出,2023年壽險業初年度保費收入明顯下滑,創近10年最低,原因包括受到國內外利率升息的影響,再加上美元高利率定存的競爭,與投資型商品銷售動能下降。預期明年也不易出現成長機會 11/27.股價表現落後大盤 法人看好金融股補漲空間 11/26.存股退燒、存ETF為主,證交所10月定期定額戶數統計:0050、00878、0056等前五大定期定額ETF,今年增29.8萬近30萬戶,改寫歷年同期紀錄,前三檔ETF交易户,都超過20萬戶,,甚一檔0050交易戶數,幾可抵股票定期定額前10名交易戶數;包括台積電、兆豐金等前5大定期定額個股,僅增1.3萬,為歷年同期新低,顯示投資人存ETF為主,12月有八檔台股股票型ETF除息,預料將再掀一波ETF除息前搶購風潮。 11/26.11月外資回補台股逾2000億元,金融股買超居高不下,除中信金2891外,上週外資再度搶進開發金2883高達17萬張,也再度買超中信金超過7萬張。同時,玉山金、元大金、國泰金買超皆超過2萬張。外資進場回補台股,除晶圓雙雄台積電、聯電外,加碼最多是金融股,外資持股比:開發金21.5%,中信金38.3%,玉山金30.91%,元大金26.9%。 11/26.金控海外投資失血又擴大!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第三季底止,我金控集團投資已提列減損,在海外部分2,828億元,終止「連三跌」趨勢;金融業者表示,因美國聯準會在第三季仍續升息,導致美債券跌價,金控海外投資要從負轉正,恐怕最快要等到明年上半年。這項統計是以金控集團為調查主體,包括:金控旗下子公司銀行、保險、證券期獲、租賃及創投公司等。我國金控含未上市櫃共有15家。 11/21.外幣保單買氣仍陷低檔!金管會:今年前9月外幣保險商品銷售,新契約保費年衰45%,其中,投資型外幣保單跌近6成。整體銷售,外幣保單占比跌至38.99%,近五年同期新低。金管會壽險業外幣保單全年保費收入為4111.6億元,年滑32%;由於今年仍處在升息風暴未變,使得保單銷售買氣難回溫,而且,衰退幅度還比去年更嚴重。 11/10.新光金10月稅後虧損17.47億元,前10月虧損24.3億元,單月和累計都是唯一虧損的金控業者。新光金虧損主要受到子公司新光人壽和元富證券虧損所累,其中新壽10月稅後虧損20.59億元,前10月稅後虧損99.68億元;元富證券10月稅後虧損1.26億元,前10月虧損18.63億元。 新光金表示,新壽虧損主要兩原因,1是傳統避險工具成本高,抵銷掉匯兌利益;2是美債殖利率攀升,使新壽前10月息收年增4%,但資本利得減,使得獲利空間縮小。 。 11/10.富邦金控10月稅後盈餘40.5億元,前10月稅後盈餘718.3億元,累計EPS為5.25元。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單10月和前10月稅後盈餘皆創歷年同期新高。 富邦壽10月稅後盈餘14.70億元,前10月稅後盈餘為445.96億元。富邦人壽表示,本月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利息收入、基金配息收益及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10月份美元兌台幣升值0.47%,10月底淨值比率高於8%,RBC超過300%,整體資本水準維持良好. 台北富邦銀行2023年10月稅後盈餘19.40億元,累計稅後盈餘221.7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富邦證券10月稅後盈餘2.39億元,累計前10月稅後盈餘57.28億元,年成長61%,今年以來,受惠台股行情走升,證券金融資產部位獲利較去年同期獲利顯著增加,1-10月台股日均值353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3%,使富邦證券經紀與財管收入均較去年同期成長。 11/10.國泰金10月稅後盈餘58億元,前10月稅後盈餘652億元年成長14%。子公司國泰世華銀行累計稅後盈餘已超越去年全年,且創歷史新高。國泰人壽10月稅後盈餘30.2億元,前10月稅後盈餘333.6億元。10月單月獲利維持穩健,主要反映資本利得、經常性收益及匯兌利益挹注。國泰世華銀行10月稅後盈餘24.2億元,累計稅後盈餘278.4億元,年成長19%。國泰證券10月稅後盈餘1.3億元,前10月稅後盈餘17.1億元,年成長42%。 國泰投信10月稅後盈餘1.5億元,前10月稅後盈餘14.6億元,年成長10%。國泰投信近期4檔債券ETF納入收益平準金機制,可避免大額申贖影響配息金額;此外,高人氣「國泰永續高股息ETF 00878」受益人數也穩定成長至113萬人,穩居市場第一。 11/10.南山人壽今公布10月自結業績,稅後虧損12.3億元,累計前10月稅後盈餘為369.9億元,每股盈餘(EPS)為2.68元。 南山人壽強調,保險本業穩健經營且經常性收益穩定,10月出現虧損主因是為了健全資產品質及強化未來獲利結構,因此進行優化調整資產配置。 11/8.和泰2227汽車轉投資的汽車金融和潤企業6592Q3財報:營收75億元,年增26%,稅後淨利10億元,年增10.56%,每股盈餘1.77元。前3季:營收209.88億元,年增26%,合併保有資產逾3022億元,年增26%,稅後淨利27.91億元,每股盈餘4.82元,營收、保有資產、稅後淨利皆刷新同期新高紀錄。 11/8.台新金10月稅後盈餘7.9億元,較9月虧損7.3億元,已經「由虧轉盈」,前10月稅後盈餘129億元年年7.3%;子公司台新銀行今年前10月稅後盈餘129.7億元,創史同期新高!子公司台新創投認列「鑽石生技公司」損失20.96億元,導致母公司台新金9月單月「由盈轉虧」7.3億元,也是9月國內唯一虧損的金控,引發金融市場高度關注。 11/8.永豐金,今年前10月累計稅後盈餘達168億元,續創史同期新高,年增率為23.7% ,eps1.38元,10月單月稅後盈餘為10.64億元,年增率高達63.9%, 11/8.高息月配:「臺灣永續高息中小型ETF基金」00936:於11/8日掛牌上市(至2023年9月底,我國ETF總規模已達3.2兆元,其中「台股ETF」超過1.17兆元,又以高股息產品最受投資人青睞,規模已超過6000億元)。 「台新臺灣永續高息中小型ETF基金」追蹤「臺灣永續高息中小型股指數」,標榜「高息股」且結合「中小」、「永續」共三大優勢) 11/7.國內ETF(指數股票基金)受投資人歡迎,又以高股息ETF最火熱,幾每3個國人,就有1人是ETF受益人,整體受益人數高達700萬人,且還續增加中;只不過,近期ETF投資風向,似乎慢慢在轉變中; 美國長天期公債殖利率包括10年期、20年期,在10月19、20日左右,來到這次的波段高點,由於殖利率跟債券價格是反向走勢,殖利率走高使得債券價格持續探底,國內幾檔債券ETF價格在10月23日紛創波段新低,若跟3年多前相比,幾乎呈現腰斬。但未來降息可能性大增,就給債券ETF投資帶來機會。 據集保結算所股權分散表顯示,從10月23日到上週五兩週,國泰20年美債ETF(00687B)股東人數從7.5萬人增至8.5萬人,足增近1萬人,增幅逾13%,雖然持股10張以下的散戶投資人增加7300多人為最多,但持有400張以上的大戶股東也從175人增至201人。另一檔熱門的債券ETF-元大美債20年(00679B),股東人數兩週來也從19.8萬人增至20.3萬人,增加5千人。 11/7.我國ETF規模衝破3.2兆元, (ETF:2019年底1.7兆元,今年9月底已增至3.2兆元237檔,近四年規模成長率達92%;若與去年同期比,年增達1.1兆元年增52.4%;若與2022年底相比,今年前9月ETF規模已成長0.86兆元或36.8%)金管會今主動示警,提醒投資人要注意相關ETF風險,其中,若買到高溢價的ETF,就易因溢價收斂造成虧損;依照證交所規定,若折溢價幅達3%,波動太大,除在官方網站,還須向證交所說明。 11/7.玉山金10月自結盈餘,單月稅後盈餘21.3億元,優於9月19.5億元、月增9.2%;前10月稅後盈餘180億元,創歷年同期獲利新高,年增率達40.9%,EPS為1.17元。 主要子公司:玉山銀行稅後盈餘162億元,年增33.5%;玉山證10.5億元,年增20.2%;玉山創投10.5億元,年增加2,179.9%。 11/4.今年第三季全球投資市場大震盪,衝擊我金融業投資表現。根據金管會統計,金控集團海內外合計投資已提列減損(帳上未實現損失),從第二季的1949億元擴大至第三季底的3463億元,其中投資減損前兩大國家為美國及中國。第三季「淨投資」曝險部位已經來到37兆1042億元,不僅續創史上新高,也是首次突破37兆元大關。第三季國內投資帳上未實現損失就高達921億元。 海外投資方面,金控第三季投資提列虧損第一名是美國,損失金額994億元,投資金額為八兆六四四○億元,投資損失率為一.一五%;投資損失排名第二為中國的四七一億元,雖然比起美國少許多,但投資中國損失率達三.八二%,更為嚴重;海外投資損失第三名則是對法國的二二九億元,但損失率僅一.八八%,仍低於中國。 11/4.金控集團曝險統計,今年第三季底海外曝險達二26.696兆元,創統計來、即34季最高;不過,在風險控管考量下,金控對中國曝險占比降至8.24%,創統計以來最低,且前十大曝險地區僅對中國曝險下降 10/30.金融業對俄曝險1327.3億 提列減損金額214.7億 1024.為彌補去年踩防疫險地雷造成的資金缺口,兆豐金控董事會今(24)日決議,將發行新股3.5億股辦理現金增資,以今(24)日兆豐金收盤價37.25元8折計算,本次現增將可募得百億元資金。 ****10/25.月度分红型产品爆红背后——老龄社会的深刻领悟(月度分红型产品的背后,是老龄化社会的种种现实场景。一份委托理财专员的调查发现,五十岁以上财管客户高达五成以上均有「每月配息」以及「指定转账」需求。该银行财管部门主管解释:「简单讲,就是希望每个月有类似退休俸可领,而且领到之后直接转账给赡养院或照顾自己的外劳,不必向儿女开口,甚至麻烦儿女代劳处理。」 —今周刊《就是爱配息》,2015年8月, 月度分红型产品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成为养老金的补充;在日本,老龄客户退休后每个月的定期现金流收入只剩下养老金,产品每月分红可以增厚月度现金流收入); 如一个经济体始终保持高速增长,股票市场一路长红,复利再投资无疑是更好选项。而在低增速叠加养老成为显性问题时代,月度分红,在增量难寻市场里,它也许会是答案之一) 今年爆火产品「复华台湾科技优息ETF」。这只基金在2023年6月上市,至10月下旬,管理规模已经超过910亿新台币,跻身台股前十大ETF,并且仍在快速扩增。「复华台湾科技优息ETF」以及一系列相似的ETF,背后还有一个值得深挖的产品设计方向,就是稳定、高频次分红的产品。 固定每月分红的基金产品,或称「每月决算型投资信托」,曾经占到日本股票基金市场一半以上的管理规模。在所有定期分红的产品中间,按月分红的产品占比一度超过70%。 台湾ETF市场近几年增速冠绝全球,【高息股ETF╱境外债券ETF+月度配息机制】成为金融机构吸金的重要手段。台股ETF不断缩短分红配息的周期,「月月配」逐渐成为明星ETF的标准配置。有人说这是经济体在萧条时期的侧写。事实上,不仅亚太市场,全球来看,固定分红的金融产品规模也在不断增长,逐渐成为一个单独的理财;台湾的ETF多了一个规则——保证【实际分红率】和【事先公告的分红率】一致,变成一个固定数字,从而引导客户形成稳定分红的认知,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现金流。 10/20.經近1年研議,金管會對於金控拿「老本」(資本公積及法定盈餘公積)配息,將從嚴規定。若以今年6月財務狀況評量,14家上市金控將無一家達門檻(四大項,須全數符合,才有機會拿老本配息;分別是第一是資本結構:分配後法定盈餘公積需達實收資本額50%,這項門檻要求最高,目前只有1家上市金控符合,其餘均低於50%。不過,符合資本結構的這家金控,卻在其他財務項目未能達標,等於全數均槓龜;第二是資本適足率:近一年金控集團資本適足率需達120%以上,且各子公司並應符合各業別相關資本適足性規範。第三是財務健全度:金控公司及各子公司最近一次經主管機關金融檢查及最近一年度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之財務報告所提列的備抵損失、備抵呆帳及各項準備提列達各業別相關法令規定;第四是財務結構及槓桿度:金控公司最近一年度Q3雙重槓桿比率、負債占資產比率及財務槓桿度應低於同業平均水準,且分別未逾115%、15%及105%。就算符指標 還得經過審查) 10/19.以巴衝突戰火持續,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止,金融業持有中東曝險達新台幣2兆1215.73億元,另有179檔投信基金持有中東曝險802億元,合計總曝險達2兆2017.73億元。金管會今天揭露,截至今年8月底止,本國銀行對中東曝險達3592億元,包括投資2892億元、授信635億元及資金拆借65億元。銀行對中東投資部位,以公債為最大宗,其餘還包括金融債或企業債等,至今年8月底止,銀行中東投資部位已提列評價或減損達73億元。 10/18.9月底國銀人民幣存款餘額1426.6億元(人民幣下),創10年新低,月減78.8億元,則是史上第3大。央行至今年9月底,外匯指定銀行(DBU)人民幣存款餘額為1135億元月減75.49億元;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存款餘額291億元,月減3.3億元,合計國銀人民幣存款餘額1426.6億元,連14個月下滑 10/18.提高清償能力 6壽險業前3季發債金額創新高,據金管會統計,今年前9月共有6家壽險公司合計發債籌資1110億元,創史上新高。為提高清償能力及資本適足率,並於2026年接軌新版清償能力(ICS 2.0),壽險業積極發債籌資,6大壽險公司今年1~9月獲核准金額達1110億元,是史上新高;另外,壽險及產險則增資634.52億元;因此,保險業合計「發債」與「增資」部位達1744.52億元。 10/15.外資9月大賣金融股,玉山金、台企銀、富邦金賣超張數都超過2萬張以上,質疑存股?不過,10月來內外資明顯回補金融股,上週外資買超排行榜來看,中信金、永豐金單週買超張數都超過4萬張,投信回補首選永豐金、開發金。 10/13.以巴戰爭》金融三業及投信基金對以曝險1788億,以債券為主 ***10/10.台湾ETF20年史(台股总市值50兆新台币,全球未前15,但為亚太第三大ETF市场,仅次日中,高股息ETF规模居亚太第一;其生态,背后关联经济、社会因素,值得深思;至9月下旬,台共有240只ETF,总规模超过3兆新台币,台ETF受益人数量超过550万,約相当于活跃股民数量,及台人口25%,可見台ETF投資人渗透率很驚人,ETF持有人数字正以每周数万速度增长) 今年台首只ETF「元大台湾50」问世20周年; 台有全球第二大债券ETF市场。至2023年8月末,台债ETF計1.66兆元新台币,居全球第二、亚太第一,台高股息ETF规模亚太第一, 前三大ETF分别是「元台50」、「元高股息」、「国泰永续高股息ETF」,后两只规模目前均超过2千億新台币。 台ETF规模比场外基金要大。ETF被廣泛视作财富存储工具,流行「存股族」:指以被动化+长期投资方式作为主要策略,并且热衷参与享受配息收益(股息+债息)個人投资者。 台灣是ETF创新实践热土。国际上流行的杠杆ETF、反向ETF、VIX指数ETF均有产品上市,2020年疫情期,「富邦VIX」、「元大标普原油正2」、「台50反1」三只产品规模分别短暂跃居同品類ETF中的全球第一。 台灣ETF二十年简史: 2003年6月,台首只ETF「元大台50」上市,比中「华夏上证50ETF」早一年半。90年代末台受亚金危机冲击,台政府護盤基金救市,2003年台推出ETF主用意在護盤基金退场。 2011年1月,台首债ETF上市,简称「富盈债」 ,掛钩台指标公债指数,后因流动性不足、大幅折价等长期产品生存问题,最终2013年5月退市,后至今,台没再发行过挂钩本土债ETF。 2014年11月,元台50杠杆、反向ETF上市。 2017年1月,「元美债20年ETF」上市继「富盈债券」关停后新发行首只债ETF。这一年,保险公司开始大举投资海外债券ETF,2019年10月金管会限制寿险公司参与投资,债券ETF规模增长陷入停滞,但同时个人投资者参与度逐渐提升。此后,疫情之下全球流动性泛滥,股票ETF接棒,中国台湾ETF规模续激增。 2018年债ETF,2020年股ETF分别呈爆增, 2019年,ETF超越普股基金成台最大基金。 2023年6月,「复华台科技优息ETF」上市,3個月后,这只基金规模超过700亿新台币,跻身台前15大ETF。 台ETF重点品种: 元大台50:台第一只ETF,台漂亮50;行業占比:电子超70%,金融约15%。台積一只股票,占台50近半权重。指数依市值加权,没对单一股票做特别限制,随台積走高成巨擘。 复华台科技优息929:今年發行上市三个月规模突破700億新台币,魅力?获规模上巨大成功,在迎合本土大众投资者最为偏好标签—科技股+高股息+月度配息机制。几个月,成台股成交最为活跃的品种-网站宣传页上,写着「传家必备」。台股是高息股温床,包括「元大台50」在内,大部分台股ETF都是高息股指。在长债利率不断走低过程中,高息股逐渐发挥威力。放眼全球,还很难看到有哪个别的市场是高科技行业股票,一直保持颇高的分红率。这是台湾产业经济的特点,也是资本市场特点。 中信高评级公司债:(前面提到台湾是全球第二大债ETF市场,需补一句:这些ETF全挂钩境外债,没投资于本土债券ETF):挂钩美长债指数,在台湾ETF中管理规模排名第四。今年3月份,「中信投信」将旗下两只明星产品「中信高评级公司债ETF」、「中信优先金融债ETF」从季度配息改成月度配息。 如没经历过漫长经济下行周期,对老龄社会意念恐慌和渐接受,及对理财产品表现极度失望,你可能不会明白为什么要「月度配息」。 这类产品在日本也非常受欢迎。 最后 90年代来,台湾经历经济下行、利率走低、几轮牛熊转换,人口也在2019年见顶。无论对于老人还是年轻人,ETF都被视作一种财富存储的工具,【本土高股息】+【海外债券】两类以生息为主要收益来源的资产成为本地投资者最为重要的配置方向——这里值得深思,对A股的未来生态也有很多参考意义。 台湾人习惯用「存股」和「存债」说法指代长期投资,而ETF则是「存股」、「存债」的首选工具。「存」字用得巧妙,台湾民众比简中地区的投资理财心态好得多。台湾推广和活跃ETF的经验也值得借鉴。在新品种引入、普及的过程之中,金融机构和理财KOL做了大量的努力。台湾有很多专门从事理财写作的独立博主,类似于各个内容平台大V,除日常写文,也常去学校、社区做理财科普。 关于ETF品类,如前文所写的那样,那些规模快速扩增的ETF,都在不断印证那句话—品类选对,事半功倍。 台湾的产业经济中,电子产业占优,资本市场鼓励上市公司分红,本土投资者在高波动市场的不断洗礼下渐接受「配息」理念,反过来也在促进市场变得理性,在产业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良性增长上相辅而行。 10/4.儘管8月股匯市呈現震盪走勢,不過,本國銀行操作得宜,加上升息讓獲利持續擴大;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8月單月大賺523億元、一舉突破5百億元大關,年增率更達28.8%。前8月累計獲利更拿下3458億元、年增率29.4%的好成績。其中,國銀前8月的「利息淨收益」為3999億元、占比最高,至於「手續費淨收益」為1,393.5億元,「投資及其他淨收益」1,897.9億元,這三大項的「銀行獲利貢獻來源」,今年前8月都有兩位數的年增率成長。進一步分析獲利部位,今年8月單月「國內總分行」大賺407.5億元 、OBU賺55.6億元、海外分行賺54.9億元及中國分行賺5.0億元;若把時間拉長,今年前8月累計國內總分行賺2631.5億元、OBU賺399.2億元、海外分行賺391.5億元及中國分行賺35.7億元。此外,金管會也公布,截至今年8月底止,國銀放款總餘額37兆8,209億元,月增2,451億元;逾期放款566億元,月減15.87億元;逾期放款比率0.15%,與上月相同,年減0.01個百分點 10/10.民進黨立委吳秉叡指出,當前中國的經濟金融問題嚴峻,我國金融機構在中國的曝險雖然減少,但租賃業卻無視中國的整體風險,逆向暴衝業績,金管會與經濟部應持續加強監理,以降低風險。吳秉叡向行政院提出書面質詢指出,根據租賃公會統計資料,整體租賃業締結契約金額,從2020年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迄今均維持二位數強勁成長。2020年全球疫情擴散,租賃業全年業務量創5172.2億元史新高,2021年年增率23%,整體業務量達6379億元,2022年年增率逾13%,業務量達7252億元。 10/5.金管會5日公布金融三業(銀行業、保險業及證期投信業)最新獲利狀況:前8月稅前盈餘6051億元,年增率11%;如趨勢沒太大變化,今年全年獲利可望史上次高,僅次2021年9355億元;前8月獲利貢獻度最大為「銀行業」,占比62%;證期投信業則成長力道最強,年增率達45.8%。 10/4.金管會:至今年7月底止,金融三業整體對中曝險金額合計約1.14兆元,年減17.6%;其中,保險業曝險額減42.6%,銀行業年減5.1%,證券期貨業不減反增60%… 10/2.防疫險大虧 5產險短期借款711億 9/29.證期局:至8月底,共14檔投信基金投資曝險恆大,金額為4700萬元,占比全體公私募基金規模僅0.0008%,占比非常低。月減600萬元,與6月底5600萬元相比,2個月對恆大曝險減900萬元。 9/28.中央銀行今日公布6月底國家風險統計,國銀曝險前10大國家(地區)依序:美、中、盧森堡、香港、澳洲、日、英、越、新加坡及開曼群島,計4058億美元,占直接交易對手基礎外國債權餘額73.8%。國銀海外曝險國 :最大美國曝險1574.79億美元,連6升,季增133.4億美元,創史上新高,續蟬連我國銀行;第二大中國6月底金額降至464.83億美元,為2020年6月以來新低,近期籠罩在地產風暴中,國銀對中曝險連2季下滑,且創2020年6月來12季新低紀錄。 9/26.金管會9月底公布VASP指導原則 3大加密貨幣交易所攜手組公會 9/16.電子大廠也擁抱美元!中央銀行昨公布8月國銀人民幣存款餘額下探至1505億元(人民幣,以下省略),創近10年新低,單月大減119.88億元,史上新高。央行官員說,主要是8月有電子大廠把先前人民幣投資所得轉至美元定存所致。 9/12.中租壞帳增加 股價直直落; 中租KY(5871) 前身為中國租賃公司(於 1977 年成立,營業項目為設備租賃),迪和(1980 年成立,主要業務為分期付款放帳),兩家公司於 1995 年合併為中租迪和。1998 年,中租迪和再合併中瑞租賃,由鹿港辜家老三辜仲立負責經營。2009 年,為整合亞洲地區之子公司,成立「中租控股公司」,並於 2011 年上市。獲利來源中,中國大陸占 5 成,台灣占 4 成,東協占 1 成。 9/12.14家金控8月獲利出爐,整體獲利385.47億元,年成長23%,但較7月衰退42%;累計前8月獲利3114億元,年成長1.8%,揮別今年來累獲利續呈衰退窘境。以個別金控表現來看,中信金77億元拿下單月獲利王寶座,富邦金則以累計前8月稅後盈餘623.8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4.75元,拿下累計獲利和EPS雙冠王;新光金累計前8月虧損再擴大至9.88億元,是唯一單月及前8月皆呈現虧損的金控;富邦金控8月稅後盈餘69.31億元,年成長22.67%;累計前8月稅後盈餘623.8億元、EPS4.75元。富邦Costco聯名卡8月9日開始可於店內消費,帶動北富銀8月簽帳金額創歷年單月新高,加上股債評價及換匯交易利得皆較去年大幅提升,使得北富銀8月、累計前8月稅後盈餘皆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9/7.永豐金8月單月稅後盈餘17.68億元,前8月稅後淨利142.億元,不僅年增率為21%,獲利更續創「史上同期」新高紀錄。 9/7.中信金今公告8月盈餘77億元,前8月稅後盈餘441億元年增32%,再創史新高,EPS2.26元;中信金:8月份銀行及保險雙引擎營運表現佳,子公司中國信託銀行存放款及財富管理業務動能良好,單月稅後獲利42.83億元;子公司台灣人壽受惠於美元持續升值與股利收入挹注,單月稅後獲利達35億元。 9/6.台企銀對中曝險年減逾百億元 占淨值比降至10.93% 9/5.聯邦銀:8月稅前獲利4.07億元、稅後獲利3.69億元;前8月獲利39.76億元、年增45.17%,EPS 0.77元。 9/3.台股高股息ETF「配」過頭 金管會降溫 9/3.跟著股神脫中轉日 日本基金狂賣 9/1.今年前7月新南向授信新增854億 目標達成率142% 9/1.從馬政府33%降至1.7% 彭博:國銀參與中企聯貸比率創新低 8/30.開發金財報會:金控總經理龐德明:至2023年6月底,金控整體中國曝險1320億元,已較2021年底減少3成,對於未來中國曝險規劃,龐明德強調「不會再增加」。占總資產的比率僅3.67%。其中,中國房地產整體曝險占比0.215%、79億元,並沒有直接對恆大、碧桂園、中植系集團的投資或授信。開發金控2023年上半年稅後淨利突破百億元,達101.01億元,每股盈餘為0.61元 8/23.華南金控總經理李耀卿昨表示,集團對恆大、碧桂園及中植系完全無曝險,到七月底對中國曝險金額僅一三五億元,占淨值比六.七%,是公股銀行中第二低,除了每天嚴密監控中國曝險部位,也暫緩對中資企業授信承作。 8/25.國泰金第二季財報:中國碧桂園、中植系、恒大等接連爆雷後,國泰金即全面盤點投資部位,確認包括中國分行、合資產險及壽險公司,都沒任何已浮現檯面案例曝險。李長庚說,國泰金對中國曝險約4000億元,相較三年半疫情前已減少2000億元,主因是疫情期間中國經濟活動減緩,資金需求降低,國泰金啟動風控系統所致。國泰金對中國曝險其中800多億是放款,3200億元是股票或債券部位;其中國壽超過3000億,國泰世華銀則約800億。國壽執行副總林昭廷說明,國壽持有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債券約105億元,皆為大型央企,信用評級高,具備市場流動性,目前狀況良好,暫無調整的規劃。李長庚表示,以目前的數據來看,中國經濟狀況可能正面臨逆風,但根據IMF估計,中國對全球經濟成長動能貢獻高達3分之1,台灣去年對中國和香港的出口也高達38.8%。因此,他期待中國政府能提出措施防範風險擴散,並進一步推動經濟復甦,認為這對於台灣的出口也能有所助益。 8/22.富邦金控總經理韓蔚廷:富邦金整體對中國曝險約新台幣8400億元,其中5000億元為富邦金在中國子公司富邦華一銀行資產,如果資產負債相抵,淨曝險約3000億元,僅佔富邦金資產約3%。上半年財報稅後盈餘429億元,年減38%,每股盈餘eps3.18元,稅後盈餘和每股盈餘皆為14家金控之冠。 8/22.保險、證券對中國曝險102億 保險局去年2度發函示警 8/22.在AI股助攻台股下,根據證交所統計,7月份全體證券商稅後淨利達101.27億元,為連續2個月獲利百億元,並為兩年來首見,累計1至7月全體證券商稅後淨利465.2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28.66億元,成長約96.66%。 8/21.為激勵員工、供員工認購,王道銀(2897)董事會決議,自8月22日起至10月21日,將以每股7~14元的價格區間,自集中市場買回自家股票,預定買回1萬5000張,未來擇機轉讓股份予員工。 8/18.2022年國銀在中國市場獲利22億元,但其中17億元、7成是來自中信銀行,陳佳文直言,他看到報表,多數金融同業投資中國金額很低,但仍虧損,中信銀投資金額高,但多為台資企業、國際企業放款,政府公債投資及同業拆借,真正中資企業放款僅10幾個百分點,到目前為止,被關注的53%中國曝險,NPL 0.2%、覆蓋率300%以上,「資產品質相當不錯」;中信金自結2023年上半年稅前盈餘328.4億元,稅後盈餘為288億元,稅後股東權益報酬率(ROE)16.17%,稅後資產報酬率(ROA)0.76%,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48元。 8/17.去年6月底永豐銀行對中國「曝險金額」為733.88億元,「曝險占淨值比重」為53%,相較於今年6月底的曝險金額為616.85億元,年減117.03億元、年減幅19%;至於曝險占淨值比重也降低至42%,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11個百分點。今年第2季底對中國曝險年減金額為117.03億元、年減幅19%,並呈現逐季下滑。 8/16.壽險業前7月初年度保費4236億 年減17% 8/10.碧桂園爆危機,台金融業及投資人曝險逾20億,金融三業曝險約新台幣3.06億元:某銀行參與碧桂園聯貸案,曝險約902萬美元約新台幣2.86億元,證券自營商曝險近0.2億元。銀行銷售相關商品給本國客戶等值7千萬元台幣。投信基金在今年六月底投資公司債17億元。 8/13.中國金融風暴起?財經專家「印和闐」:這兩家台資銀:凱基銀,中信銀的中國曝險高恐不妙;金管會日前公布統計:今年第2季底國銀對中國「曝險金額」、「曝險占淨值比重」,但至今年6月底仍有凱基銀行、中國信託銀行 2銀對中國放款比重超過淨值50%。財經專家「印和闐」表示看:若中國出事,這2家銀行一定不好過 8/10.今年第2季底台灣的銀行對中國「曝險金額」約1.1兆元,年減15.5%;「曝險占淨值比」降至23.9%,雙創統計來最低,同步連第九季下滑。就個別銀行來看,對中曝險占比前四大銀行,依序「中信銀行」53%、「凱基銀行」為51%、「永豐銀行」42%及「富邦銀行」40%。「曝險」包括:授信、投資及資金拆存3大項目,若曝險越高也代表風險越大。年同期大幅減少1852億元,對此,有國銀業者研判,因為整體趨勢沒變,今年第3或第4季曝險金額可能直接跌破「兆元大關」;金管會法定規範,國銀對中國曝險金額占「上年度決算後的淨值」比重,不得超過100%,也就是所謂的「曝險占比」。根據統計,今年第2季底為23.9%,而去年同期是29.1%,年減少5.2個百分比。曝險金額3大構成因子,今年第2季底的「授信」年減額1053億元、年減率13%;「投資」年減額855億元、年減率是26.5%;另,金管會統計,今年6月底為止,國銀在中國設有25家分行、8家支行、5家子行;其中,從2018年8月至今,也就是5年來,沒有任何一家國銀向金管會申設中國分支機構。 8/10.金管會再抓大股東干政案,對中信金與其子公司共開罰4000萬元罰鍰,停止中信金董事長顏文隆執行董事職務6個月、停止副董事長陳國世執行董事職務1年,也停止台壽總經理莊中慶執行總經理職務1年。並對總經理陳佳文降薪每月月薪30%為期3個月,也對專委張明田今年所有薪酬50%為期1年。金管會金檢時發現,中信金與相關子公司有公司治理重大缺失,內部控制未能有效運作,包含未善盡對子公司管理等缺失,未完善建立中信金及子公司於符合公司治理原則下與大股東溝通作業機制,中信金及子公司於2020年12月至去年6月間舉辦之會議及主管餐敘等,共計60場次,固定邀請不具負責人身分之大股東辜仲諒出席,使辜仲諒可頻繁密集參與集團策略議題討論,及聽取中信金控與子公司主管報告未來業務推展規劃,且相關涉及之人員廣泛。 8/9.本國銀行今年六月及上半年獲利雙創史同期最高紀錄,國銀上半年賺2482億元,主因股債市場表現佳、推升國銀投資淨收益,加升利差擴大、利息收益攀高;前六月「國內總分行」占比75.7%為最大,「OBU」比重11.9%、「海外分行」占11.5%,「中國分行」占比連1%不到。六月合計獲利443.9億元,歷年六月最高;「國內總分行」賺369.6億元、年增率46.%達,「海外分行」賺43.8億元,年增率36%,至於「OBU」及「中國分行」年降20.5%及31.5%;六月來看,國銀之中國分行表現最差。 8/9.開發金:7月稅後獲利37.02億元,前7月稅後獲利138億元、年減17.8%,eps僅0.82元。主受惠7月台股延續多頭走勢,加股息進帳挹注,推升開發金控旗下子公司營獲利動能。中國人壽因股利收入進帳,美元兌新台幣升值有助降低避險成本,7月份稅後獲利達27億元年增33.5%,前7月稅後淨利僅76億元年現「腰斬」;凱基證券受惠於台股價量齊揚,經紀、自營、資本市場、衍商交易等業務皆有獲利貢獻。7月份稅後獲利11.34億元,今年前7月稅後獲利48.28億元,與去年同21.61億元比,獲利年增達123%。 8/4.為加速雲端相關應用,金管會今宣布,銀行、保險、證券業「金融三業」的委外作業改以風險為基礎監理,意謂未來金融三業「上雲」將不必逐案向金管會申請核准。 8/4.金管會:金控集團今年第二季國內及海外投資金額為36.9兆元, 評價減損為1949億元,較第一季2697億元減少,投資淨額為36.7兆元,不僅續創史新高,也是首突破36兆元大關;海外曝險部位結構,金控集團海外投資淨額為20.4兆元、占比高達78%,遠高於「放款淨值」及「同業資金拆借」。去年金控整體投資帳上評價損益在第二季底大賠8278億元,第三季更虧損1.24元,史無前例的慘況。帳上評價損益在去年第四季縮小至6356億元,今年第二季更降低至虧損1949億元;個別國家來看,今年第二季底帳上虧損金額最多前三名是美國的550億、中國的448億元、俄羅斯的213億元;但金控集團對這三國原始投資金額分別是美國8.31兆億、中國1.24兆元及俄羅1134億元,考量原始投入金額,俄與中才是金控海外投資損益最差市場。 8/2.京城銀前7月稅後獲利33.15億元 EPS2.98元 8/2. 金管會:第二季底「本國金控集團國內及海外曝險統計表」。對中國曝險新台幣2.258兩兆元,季增,但因整體海外曝險大增(分母擴大),金控對中國曝險占比下滑至8.62%,創下統計以來的33季最低紀錄。 金控集團今年六月底海外曝險金額26.2兆元,首度突破26兆大關、創史上新高,年增2.235兆億元、年增率9.6%;金控前六大海外曝險金額依序為美、中、英、法、韓及澳洲;相較去年第四季底,前五名順序無變化,原排名第六的香港被澳洲取代。 第二季底對中曝險金額,季增721億元,主要是投資回溫,但年減六百億元;金控對中國曝險占比到今年第二季底續降至8.62%,再創統計來最低,今年第二季對美國曝險部位,一舉達9兆元、占比達34.48%,金額與占比都是最高紀錄。若相較2015年底,當時對中國曝險占比21%、對美是29%,近幾年呈現「美國熱呼呼、中國冷颼颼」趨勢 7/29.壽險業近幾年透過躉繳、短年期繳費,高儲蓄性質「類定存保單」,屢被質疑是「吸金巨獸」。但從去年第三季起,壽險業已連三季保費收入低於給付總額,加上上半年保費收入持減,恐連續四季「入不敷出」;且2026年將全面接軌IFRS17後,儲蓄型商品恐被迫淡出市場,保障型商品將成新主流,壽險業難再出現競相拉高宣告利率吸金景況。 7/28.南山人壽60週年 董座尹崇堯:上市櫃是重要目標 7/26.金管會:受政府打炒房、央行升息及通膨推升建材成本高漲3因素影響,至今年6月底止:國銀建融續趨緩 年增率降至8.06%,續下探50個月新低;本國銀行辦理購置住宅貸款餘額新台幣9.51兆元年增4.6%,房貸年增率止步連14個月下滑,轉月增0.09個百分點。 7/26.受惠股息入帳、資本利得及匯兌利益,保險業6月一舉虧轉盈,加上銀行業獲利續創同期新高、證券期貨投信業同有成長,上半年金融三業稅前賺新台幣3748.26億元,年減幅度收斂至7.96%。銀行獲利3支柱,上半年銀行利息淨收益達2984億元,年增3.9%;手續費收入1037億元,年增5%;投資及其他淨收益1273億元,年增逾2.61倍。因3大獲利支柱有撐,推升整體銀行業上半年稅前盈餘續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29.9%。 銀行六業當中的「國銀」,獲利2482億元年增率35.9%,不僅是銀行六業之冠,獲利占比更達92%。 保險業上半年稅前盈餘556億元,年減66.7%,主因在於壽險業受到今年高昂避險成本拖累,前5月稅前虧損95億元。不過6月靠著股息入帳、實現資本利得及匯兌利益挹注,壽險業單月稅前大賺615億元、轉虧為盈,產險業同樣擺脫防疫險風暴,連3個月獲利,但保險業仍為金融三業中唯一獲利表現遜於去年同期 7/26.證券期貨投信業上半年稅前盈餘為501億元,年增51.2%,其中無論證券商、期貨商或投信業,獲利表現均優於2022年同期。證券商上半年稅前盈餘387.6億元,年增逾6成,主因股市走揚,帶動券商自營及承銷業務收益較去年同期成長,另升息使券商財務收入(非營業活動產生的利息收入)增加,加上股利收入及轉投資事業利益同樣優於去年同期;「期貨商」上半年稅前盈餘35億元,年增51%;主因銀行存款利率調升,使本期期貨商自有資金及客戶保證金存款利息收入增;「投信業」上半年獲利78.7億元年增10.8%;主因投信資產管理規模上升,使基金經理收入增。 7/26.6月份全體證券商稅後淨利達108億元,創2年來最高,重現單月獲利百億元榮景,月增82%,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月增11.5%;獲利增加較多的來自券商自營部門,6月自營出售證券利益較多,使自營業務淨利月增36億元,月增176%。另6月承銷業務也月增65%。前6月全體證券商稅後淨利363.9億元,年增約97%;其中上半年增加最多是自營業務淨利年增183億元,年增83%…… 7/26.壽險業原本今年前5月都仍呈現賠錢狀態,虧損95億元,不過,6月獲利大爆發,包括:現金股利入帳、投資收益及新台幣貶值等利多因素,單月大賺615億元,使得壽險業「轉虧為盈」,上半年累計獲利520億元; 7/25.金融總會呼籲當沖降稅常態化 財部:價量須權衡考量 7/25.今年金融建言白皮書出爐 證券業盼當沖降稅常態化 7/25.不用急賣股票、不動產 壽險業接軌台版ICS過渡期15年 7/25.國內保險業2026年將接軌ICS,金管會拍板接軌協助措施,在地化措施方面,計算股票風險資本將適用已開發國家較低的風險係數水準35%,過渡性措施方面,金管會規劃自2026年起提供15年過渡年限讓業者調整資產配置。 7/18.三商美邦上半年虧46.4億 每股盈餘-1.06元 7/17.連11降!國銀人民幣存款餘額1663億元人幣 創近10年新低 7/14.防疫雙險狂賠2716億 金管會提6大檢討商品監理法規 7/14.行政院會昨通過青安貸款方案,最高貸款額度提高至一千萬元,且政府再補貼利息一碼。據統計,去年青安貸款撥貸894億元、年增38.4%,撥貸金額創四年新高,平均每戶貸款金額520萬元、首度超過五百萬元,今年前五月續增至537萬元。 7/10.國泰金控稅後盈餘6月161億元,前六月329億元。國泰金控及子公司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國泰證券及國泰投信6月獲利皆創同期歷史新高;國泰產險累計稅後盈餘由虧轉盈,擺脫防疫保單鉅額理賠的陰影。 7/10.自結稅後盈餘6月173億元,前6月429億元,eps3.18元。富邦金控6月稅後盈餘創下歷年單6月新高紀錄,也是單月獲利、累計今年前6月獲利和EPS的三冠王 7/10.中信金6月份單月稅後盈餘為90.38億元年增1.88倍,單月獲利歷史紀錄;前6月稅後盈餘288億元,也較去年同期成長13.9%,EPS1.48元。 7/10.第一金:6月獲利24.64億元,月增16.6%,主要成長動能來自證券與人壽兩子公司,其中,第一金證券6月獲利2.04億元,月增幅達218.75%; 自結前6月稅後盈餘131.58億元,eps正式突破1元; 華南金也緊追在後,上半年稅後盈餘突破百億元,達105.12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77元,兩公股金控上半年獲利皆創同期新高紀錄。 7/10.玉山金:6月自結盈餘,單月稅後盈餘17.2億元,年增率327.9%、即3.28倍,EPS每股盈餘為0.12元。。 前6月稅後盈餘為105.5億元,年增48.72%,創歷年同期最高紀錄,EPS為0.72元。 7/10.台企銀上半年前稅前淨利82.52億元,年增36.68%;稅前淨利74.37億元,年成長47.20%;稅後淨利62.06億元,年增率50.05%,上述3項數據皆刷新歷年同期紀錄,每股稅後盈餘達0.77元。6月合併各項提存前稅前淨利13.78億元,較上月成長10.86%,各項提存前稅前淨利穩定成長。惟為持續強化風險承擔能力,6月增提備抵呆帳,扣除各項提存後,合併稅後淨利為7億元。 7/7.永豐金控今公布6月自結損益統計,6月自結稅後盈餘23.10億元,年增率29.6%。前6月稅後盈餘為100.69億元,突破百億元大關,年增率為22.4%,創史上同期獲利最高紀錄。至於上半年每股盈餘EPS為0.85元。 7/7.開發金6月獲利,因旗下子公司單月全數獲利,帶動開發金6月份自結稅後獲利51.19億元,今年上半年累計稅後獲利突破百億、達101.01億元,但與去年同期136.18億元相比,仍年減26%,上半年每股稅後盈餘0.6元 子公司中國人壽受惠於股利收入進帳、實現股票獲利,以及美元兌新台幣升值有利於避險操作,6月份稅後獲利42.86億元,今年上半年累計稅後淨利49.27億元。凱基證券受惠於台股量增價揚,旗下經紀、自營、資本市場、衍商交易等業務皆有獲利貢獻;6月份稅後獲利為8.25億元,今年上半年累計稅後獲利為36.9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率逾7成。 7/2.新壽董事長魏寶生接任 改革派代表洪士琪任副董 7/2.本國銀行對中國曝險占比:從反服貿太陽花運動2014首季底達65.2%,到反服貿後第九年今年:首季底僅剩25.6%,曝險金額大減5232億至1.06兆元,且趨勢續向下。太陽花學運當年對中曝險占比前四大國銀依序中信銀96%、兆豐銀92%、渣打台灣89%及上海商銀87%,均逼近法定門檻100%;到今年首季底,中信銀降至59%、兆豐銀更降到18%、渣打台灣剩12%、上海商銀降至36%,都明顯銳減。今年首季國銀在中國只賺22.9億元,輸給新加坡獲利35.2億元;整體「新南向國家」獲利66億元,是中國2.88倍。 7/2.馬政府2008年執政後,積極推各項兩岸經貿政策開放,將台灣經濟綁進中國。第一個任期內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第二任期更高舉中國「讓利」大旗,推動兩岸貨品及服務貿易協議,各式中國採購團絡繹來台、更大舉鬆綁金融業西進;如今回顧,採購團吹很大買很少,國銀基於風險考量,也早就急踩煞車。無論ECFA或服貿協議,主要重點都是「市場准入開放」,也就是給予台灣優於外資的優惠條件「讓利」,但實則是台灣也得開放。當時金管會先在2009年11月開始與中國三個監管單位分別簽署「兩岸金融MOU」,並於2010年1月生效;2010年3月行政院依此為基準,通過「兩岸金融三法」(銀行、保險及證券期貨),後「兩岸金融三會」陸續登場,雙方達成多項「市場准入開放」共識;但馬政府考量整體服務貿易談判策略,決定把金融三會開放承諾「納入」(綁進)服貿協議,硬拉著金融業來「背書」。隨服貿協議引爆台灣社會強烈質疑而遭擱置,但中國原要給予我方金融優惠措施,後來多陸續開放鬆綁,外資均統一適用;也就是馬政府一頭熱抓著金融業「背書」服貿協議,最終結果是什麼好處都沒撈到,而國銀基於風險考量,西進早已急踩煞車。 6/28.缺工+缺料 國產署原址辦公廳舍改改建案,權利金底價大砍逾9成至2559萬元仍6度流標。將再改招標條件,今年應會再招標,1本案參採財訓所模式,透過與民間合作方式,由廠商在仁愛段基地(面積586.5坪)依「危老條例」申請容積獎勵,興建兩棟政府辦公廳舍,提供國產署及交通部觀光局使用。國產署另提供位於北市精華地段、交通便捷土地,包括南港段基地(位於南港車站對面,面積1109坪,特定商業區)及中山段基地(鄰捷運民權西路站,面積337坪,第三種商業區),以設定地上權方式供合作廠商興建、營運自有建物,權利金底價2559萬元,地上權存續期間70年,地租年息率3.5%。 6/28.30世代買房負擔加重》北市置產較14年前需多付上千萬(2009年Q1台北市平均購屋總價約1058萬元,2023年Q1拉高至2061萬元,14年需多付出1003萬元;增幅以新竹市最大,從521萬元拉高至1396萬元,14年加重875萬元、增幅高達1.68倍;新北、桃園、新竹縣、台南、高雄購屋總價也是翻倍起跳,14年來,需多負擔458萬至826萬元) 6/27.央行:六都買賣移轉棟數2.137萬棟月增逾3成,帶動台銀等5大銀行新增房貸增至624.8億元,創今年來新高,並使5月房貸餘額9.5兆元,月增加552億元連4個月創新高,年增率滑至4.5%,不僅連14降,創2018年1月來近5年半新低;5月建築貸款餘額3.188兆元,連51個月創新高月增156億元,年增率4月跳升9.4%、終止連5跌後,5月再滑至8.96%,寫下2019年4月來、逾4年新低。 6/27.前4月外幣保單佔比僅42.13% 創4年新低 6/21. 「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計畫」,房租負擔減輕20%到40%,自7月3日起至明年底開放民眾申請,為期1年6個月,目標50萬戶 6/20.證交所今天公布全體券商5月獲利達59億元,創近一年半新高,前5月全體券商獲利為255.8億元,年增65%。5月大盤總成交值約5.7兆元,月增45.8%,使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月增51%;此外,5月自營證券評價利益較多,使證券商自營淨利月增106%;至於證券商承銷業務淨利月增108%,整體而言,5月份全體證券商稅後淨利59億元月增67.8%。 6/16.國泰世華銀行才丟失好市多聯名卡發行權,SOGO聯名卡又面臨終止合約,雖靠Costco聯名卡未到期、同步換發CUBE卡的策略,今年三月一舉將流通卡數衝破千萬卡,但四月來,已連二個月剪卡張數超越發卡張數,緊追在後的中國信託銀行近期重磅商品連發,國泰世華龍頭恐不樂觀。 6/19.幸福企業!第一銀行總經理李嘉祥表示,一銀薪資福利待遇的水準,在金融同業中算是領導族群,經統計2022年底,年薪破百萬的行員超過6成。 對於明 6/16.裕融斥資9.49億買Line Taxi 50.7%股權 跨入計程車叫車市場(裕融董事會今決議擬以現金增資方式,以每股上限24.67元,交易總金額上限9.49億元,買觔斗雲聯網公司50.7%股權。前身原是LINE輔導育成台灣新創團隊,2019年由台灣連線公司LINE 入主投資,共同成立「LINE TAXI 叫車平台」,搭建在LINE通訊軟體生態圈上,打造創新的叫車服務體驗) 6/15.南山人壽決議發行累積次順位公司債,是近兩個月來第五家壽險業者宣布發行具到期日的公司債。 南山人壽表示,整體財務狀況穩健且清償能力無虞,本次發債主要是為了配合公司中長期發展,用以強化財務結構,充實公司資本。南山人壽指出,受惠於本業營運動能強勁、穩定的經常性收益及掌握市場波段實現資本利得,今年5月份合併損益達21.9億元,前5月自結獲利為62.9億元。 自金管會4月開放保險業可發行10年以上、具到期日的次順位公司債,至目前為止已有包括台灣人壽、中國人壽、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和南山人壽等五家業者宣布發債。 6/9.兆豐金、彰銀與台企銀5月獲利大致與4月相當或微幅衰退,其中,兆豐金5月金控獲利24.01億元,月減25.29%,主要是銀行5月獲利下滑,累計前5月稅後盈餘163.91億元,獲利居公股銀行之冠, 年成長111.22%,每股稅後盈餘1.18元,也是公股金控中首家每股稅後盈餘突破1元者。 6/9.兆豐金子公司兆豐銀行今董事會通過,以每股面額10泰銖全數認購泰國子行現金增資股票1億股,總金額10億泰銖,使資本額增至50億泰銖,並提升資本適足率,將有利拓展業務版圖,深耕泰國市場。兆豐銀行泰國子行成立已逾76年,是目前在泰國唯一開業營運的台資銀行,在泰國共有曼谷總行及春武里、挽那、萬磅、羅勇4家分行,業務持續成長,在兆豐銀各海外據點中表現亮眼
6/10.新光金變天!二公主吳欣儒辭總經理 陳淮舟接董座
6/1.央行報告全球金融不確定仍高 保險業還在調整中,去年底壽險公司國外投資部位持續成長至21.19兆元,近期聯準會升息趨緩,市場擔憂多重下行風險拖累全球經濟前景,使國內外股市震盪加劇,且全球公債殖利率續處高檔,股票投資風險及利率風險仍高。央行提醒,壽險公司國外投資美元部位逾九成,大額未避險部位具匯率風險。央行指出,近十餘年來,國內壽險業資產規模大幅擴增,占金融機構資產總額比重從2006年20.19%大幅提升至2022年33.72%,海外投資多集中美國,投資組合集中度高;當全球股債重挫,將對其獲利及淨值造成系統性衝擊。央行建議,應進一步探討壽險業的系統風險及因應該風險的總體審慎措施。 壽險業去年因投資收益減少,稅前盈餘年減逾五成至1719億元,平均資本適足率也降至297.82%。受防疫保單之亂衝擊,產險公司稅前虧損1905億元,平均資本適足率由上年底的466.12%降至231.3%,但2023年起理賠壓力有望減緩。
6/1.三商壽投資台股反1大虧 金管會開鍘480萬元 下令決策者可永不錄用
6/1.雪上加霜!三商美邦人壽才因為淨值比連兩期低於3%,而被要求限期增資改善,金管會6/1.又以該公司自2018年5月起,辦理投資「反一ETF」有五大缺失,予以開罰480萬元。金管會直言,三商美邦財務出現虧損,很大原因就是不當投資「反一ETF」(反向一倍證券投資信託基金)造成。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此次裁罰案件,三商美邦共有五大項作業缺失,包括:「修訂內部規定」、「投資前評估」、「 投資決策程序」、「投資執行」及「投資檢討」等。 5/31.保險業漸出谷底,保險業者樂觀看待下半年如倒吃甘蔗!(保險業損益:含壽險及產險雖前四個月仍虧損,賠88億元,年減1920億元(壽險業:稅前損益-83負億元,年減1849億元;產險業:稅前損益-5億元年減71億元);四月單月:產險及壽險業雙獲利,合計賺207億元(壽險業單月賺180億元,有匯兌利益;產險業已逐漸擺脫「防疫雙險」的理賠風暴);四月底淨值:保險業1.9848兆元,年增1392億元,壽險業:1.9087兆元年增2095億元, 單四月淨值月增,主要是其金融資產評價利益.年增2016億元)。 5/30.花旗銀行今宣布,由於對台灣新興企業的成長潛力及進入國際市場強烈企圖心的高度肯定,花旗商業金融事業群將台灣納入花旗全球新興企業關鍵市場。 5/23.中國新規鴨霸納管 台股130家受衝擊(主委黃天牧昨坦言,台股將有85家上市公司、45家KY公司受影響; 中國證監會發布「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及相關配套,只要主營運在中,台商境外掛牌、增資,都得先「報備」,無異「長臂」管轄台股。黃天牧說,經評估,不僅台商回台IPO將受影響,以後要SPO(增資)也受波及,金管會已將此議題列入「股期市會議」重要觀察) 5/23.以美國公債來看,金融三業合計總曝險為1.38兆元,其中銀行業是8600億元、保險業五千億元、證券業兩百億元。此外,若以今年六月底前到期美國公債額度,根據統計,銀行、保險業合計915億元,其中,銀行業是905億、保險業十億元 5/23.金管會盯P2P業者 將促強化自律 5/24.中央銀行昨公布台銀等5大銀行4月新承作房貸利率破2%,達2.08%,較3月增加0.095個百分點,創下2009年、金融海嘯後的14年新高水準,民眾房貸壓力大增。 5/24.從合庫AMC看公股管理(四大缺失,包括:蔡見興任用親信擔任要職、差旅費報支不當、都更危老代墊款案違反徵審授信規範、都更案承作區域過度集中等) 5/22.國銀新南向獲利傳捷報,今年首季達66億元年增49%,佔整體海外獲利28.2%,金額與比重雙創史上同期最高; 5/19.富邦金控Q1財報:至3月底,總資產逾10.6兆元、淨值7131億元,普通股每股淨值為49.8元季增31%。 富邦金控和富邦人壽正規畫發行公司債,希望至少各100億元。他指出,富邦金和富邦人壽都沒有流動性問題,發行公司債是希望強化資本結構。為了因應接軌IFRS 17及ICS新制,富邦人壽領先業界推出分紅保單,韓蔚廷希望年底前初年度保費占比可達一成。富邦產險今年第一季稅後虧損42.54億元,如果排除防疫保單影響,稅後盈餘9.7億元。富邦金總經理韓蔚廷指出,富邦產險的防疫保單累計到今年第一季,直接賠款已接近900億元,其中再保近200億元,目前再保攤回的進度還在繼續。 ***5/11.裕融Q1財報:營收97.8億元,年增16.3%;稅後淨利17.9億元,創史新高eps3.5元。去年年報:營收365.6億元,稅後淨利58億元,年增12.6%,eps12.06元,創史次高,決議每股配發5.6元現金股利與1元股票股利,計配發6.6元;啟動「員工持股信託」計劃,裕融也將對格上進行增資,以現金為對價股份轉換方式,取得子公司格上汽車租賃100%股權,預計投資金額上限5億元,以整合跨領域服務;轉投資再生能源事業自有太陽能光電案場總建置容量已達到100MW(百萬瓦),並計畫下半年投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可望同步推進「發電、售電、儲電」綠能版圖;裕融轉投資格上租車、行冠企業及裕電俥電等公司,在移動服務持續深化各場域服務生態,透過結合策盟夥伴資源,滿足市場消費者的多元移動及用車需求 ;海外事業:中國清零漸解封,仍保持觀察市場復甦及政策方向適時調整;東南亞事業受惠醫療租賃事業推動有成,今年獲利可期。 5/11.去年本國銀行逆勢大賺3919億元、創歷年最高,但今年獲利仍傳來好消息!根據金管會今天公布統計,國銀今年1至3月稅前盈餘1265.9億元,年增366億、年增率40.7%,創史上同期最高。相較於產壽險業今年獲利表現仍在苦撐當中,反觀國銀卻是獲利表現強,主因兩大項,第一是匯兌利益增,因美元貶值換算成新台幣增,第二是國銀利息淨收益增,是升息帶來利差擴大效果;國銀獲利四大來源,由高至低依序為「國內總分行」賺928億元、獲利占比73.3%;「OBU」國際金融分行賺166.8億元、占比13.2%;「海外分行」賺153.4億元、占比12.1% ;「中國分行」賺17.5億元僅1.4%。若以成長率看,國銀海外分行今年首季年增率達61.5%,是四大來源最高。 5/2.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4月單月理賠金額33.4億元,月減達71%,(今年前4月理賠金額為566.8億元,從去年至4月底為止,合計達2683億元)主要兩大因素,包括:3月20日起,確診必須中重症住院治療才能申請理賠,以及防疫險已經陸續到期,無法申請理賠。 5/6.JL鬼扯:沒事沒事,綠營執政內政官僚跟不上時代闖出世紀災禍難,都不用負責,官員仍自我感覺超級良好,難怪廣大受害大衆,都默默直接用選票來懲罰!!!外交漂亮與民生距離很大呀! 1)金融有關新業務,在台灣偉大金管會漠視自我睏綁手腳放棄監管下,黑幫通緝犯主持的地下詐騙漂白金融炸開 5/3.名人盛竹如代言「不動產借貸媒合平台imB」,遭爆以「假債權、真吸金」方式,詐騙投資人高達25億元台幣,受害者數千人遍及全台各地;中信、國泰、玉山、永豐及新光5銀行有來往,金管會:不干我的事(imB負責人曾國緯是「四海幫通緝犯」 刑事局扣48個愛馬仕、香奈兒包 菸酒 藝術品) https://www.setn.com/m/News.aspx?NewsID=1289489 5/5.台大財金妹被騙271萬爆氣!痛罵黃天牧:你是走後門嗎 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2493263 2)在台灣金管會偉大的監管下,讓台灣破世界記錄,產險業把一輩子賺的錢一次燒掉,實質破產數次 4/30.疫情3年防疫雙險商機變危機 產險業理賠近3000億賠光20年獲利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304300016.aspx 4/30.新安東京海上三度減資,資本額僅剩 3,000 元!產險業苦吞 3,000 億教訓,力拚災後重建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23/04/30/the-future-profit-of-property-insurance-industry/ 5/2.im.B借貸平台涉詐騙25億 金管會:違反銀行法最重罰5億 4/30.指揮中心將於明天正式解編,象徵長達3年抗疫史寫下最終篇。回顧COVID-19帶來的衝擊,不僅改變民眾生活,也意外讓產險業痛栽跟頭,付出近新台幣3000億元天價理賠金,幾賠光逾20年獲利。 4/17.兆豐金股利揭曉,獲利100%配發,每股配發現金股利1.24元、股票股利0.08元,合計1.32元 ,現金殖利率達3.7% 4/11.受惠於升息,銀行利差擴大,及各銀行財務操作、金融交易利得挹注,公股4大金控、2大銀行首季獲利登高,皆創歷年同期新高紀錄,兆豐金、第一金及台企銀、彰銀稅後盈餘更寫下歷史新高。兆豐金首季稅後盈餘107.76億元,年增78%,eps0.77 元,續居公股冠;第一金首季稅後盈餘66.3億元,年增34%,eps0.5元。 合庫金前3月稅後盈餘50億元,年增12.59%,創歷年最佳首季獲利0.35元;華南金前3月稅後盈餘達50億元,年增35.49%,eps0.37元。 台企首季獲利34.81億元年增63.9% ,單季史獲利紀錄eps0.43元。 彰銀獲利首季34.5億元,歷年最佳,年增45% eps0.33元。 4/10.台企銀3月合稅後盈餘11.57億元、Q1稅前淨利41億元,年增58%;稅後淨利34.8億元,年增63.2%,雙締造同期新高,eps0.43元,合併每股淨值13.61元。主要受惠於存放款業務暢旺及市場升息效益,使利息淨收益成長 4/7.拉警報!5產險資本適足率負數 4家須立即再增資(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統計,去年下半年RBC未達50%共有5家,分別為兆豐產為-8.8%、富邦產為-37.25%、和泰產-321.06%、新安東京海上為-1078.76%及中信產為-1680.92%) 4/6.立委質疑金管會監理放水 黃天牧點名:兩家壽險業須限期改善 (以今年最新統計,有兩家壽險業、連續兩期淨值比低於3%,應該是三商美邦人壽 和宏泰人壽) 3/31.虛擬貨幣先採「業者自律」 不列特許行業(九大指導原則:「資訊揭露」、「商品上下架審查程序」、「客戶與平台業者資產分離保管」、「交易之公正與透明度」、「洗錢防制」、「客戶(消費者)權益保護」、「資訊安全」、「營運系統與冷熱錢包管理」及「機構查核」等。上述指導原則,如:業者資產和客戶資產要分離保管,可能會要求法定貨幣必須信託;商品上架要訂一些資格及條件,由業者或公會自行規範)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256661 3/30.業者回應金管會9大面向監管虛擬貨幣 專家、產業說法1次看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256743 3/30.投資澳豐基金驚傳踩雷 台端31日暫停交易;連接器廠台端投資澳豐金融集團旗下系列基金,金額高達5351萬美元,佔2月自結報表合併總資產82%,其中1項基金遭暫停贖回,台端今日表示,將公告重大訊息,獲證交所同意明日暫停交易 3/26.公股銀房貸利率最快4/1反映升息 首購地板價2.06% 3/25.央行5度升息!台銀一年期定儲利率破1.6% 3/24.三商美邦去年上半年淨值比2%、資本適足率190.07%,兩者皆未達標,三商美邦人壽今公告完成普通股5億股的現金增資,現增金額25.25億元順利到位,加上今年1月1日起金融資產重分類,以及復華投信股權交易案獲利,總計Q1三商美邦淨值達到91.26億元。 3/23.上海商銀2022年稅後淨利149.4億元年增4.8%,eps3.33元,董事會:每股擬配發現金股利1.8元,現金股利分配率54.1%。 3/23.央行再升息半碼,房貸族首當其衝,公銀房貸率最快4/1反映升息,首購地板價1.935%調高半碼至2.06% ,加計另涉房地產區位和信用紀錄等; 第2戶不低於2.35%,針對第3、4房者,甚有超過2.625%;試算從去年升息前1.31%至今2.06%:每100萬元房貸、30年期,採本息平均攤還法,每月平均本息將增約365元,一年增約4380元;若民眾貸款金額1000萬元,一年增利息支出約4.386萬元。 3/23.保險業2月「入不敷出」 金管會喊話: 流動性沒問題(壽險業去年下半年保戶出現解約潮,使得保險給付大增,並造成「入不敷出」疑慮;原本今年1月已經減緩,不料,2月再次出現保費收入低於保險給付。不過,金管會強調,入不敷出的狀況在今年前2月已獲得緩解,保險業的現金或流動性資產都非常充裕,請國人無須擔心) 3/23.金管會:國人踩雷瑞信AT1債券18億 180人血本無歸(5家銀行77位財管客戶購買16億元,6家券商103位投資人透過複委託持2.1億元,僅占整體複委託庫存6991億元之0.03%;基金部分,至今年2月底,「國內投信基金」投資瑞信AT1金額為0元;「境外基金」有37檔,如按國人投資比重計算曝險,總金額約23.3億元。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249296 3/21.納管虛擬貨幣 金管會提監理3大方向 3/20.金管會:我金融機構持瑞信債約新台幣1565億元,但經初步清查,並未投資瑞信「AT1債券」; 3/17.三商美邦和宏泰人壽 去年下半年淨值比不到3%(2022年上半年淨值比不到3%有南山人壽、宏泰人壽及三商美邦人壽等三家壽險;到下半年,三商美邦淨值比略升至2.19%,仍未達標 ,與宏泰人壽兩家淨值比仍不到3%不及格;去年各國央行升息,影響債價,加股市重跌,壽險業金融資產未實現利益大縮水,導致獲利及淨值驟降; 金管會訂「資本適足率RBC」「淨值比率」雙指標;保險法:保險業資本適足率須達200%,最近兩期淨值比,須有一期達3%,若保險業資本不足,就須增資達標準,否則將遭處分; 南山壽:22年上半年淨值比1.72%, 未達法定3%要求,但資本適足率318%達標,去年Q3底,淨值一度為負0.59% ,是所有壽險業中唯一負值,去年10月1日金融資產重分類後,合併權益大增3265億元,淨值比回升至5.47%,最新下半年淨值比5.55%,安全過關。 三商美邦:22年上半年淨值比2%,資本適足率190%,唯一兩者皆未達標業者;下半年淨值比升至2.2%,仍未達標;三商美邦指出,去年完成現金增資87.3億元,目前正進行現增5億股,籌資25.25億元,資金Q1前到位;加今年1月1日金融資產重分類,及出售不動產和復華投信股權,全數完成,預計淨值可增191.58億。 宏泰人壽:去年上半年淨值比1.64%,資本適足率227.82%;下半年淨值比僅1.13%,敬陪末座;宏泰人壽:去年兩期淨值比未達標,承諾將積極改善財務,持續健全財務結構(??) 3/16.國銀對宏都拉斯投資及授信總額達新台幣11.53億元,加上證券自營商持有投資部位3.06億元,合計達14.59億元 3/14.防疫險拖累 和泰汽車去年每股虧損35.39元 3/14.台新金總經理林維俊表示,去年全年稅後淨利149億元,若排除兩大因素:併購保德信人壽認列廉價購買利益與後續衍生之評價變動,及處分彰銀導致相關會計處理變動,全年稅後淨利跌幅將由26.8%縮減至1.3%以內。 3/10.裕隆汽車2022年財報:防疫險拖累,裕隆去年稅後虧損46.97億元, eps虧4.8元。(合營收770.79億元年減1.24%,營業利益101.1億元年增41.63%) 3/8.金管會昨公布最新統計,今年2月單月「防疫雙險」(防疫險加疫苗險)理賠額為196.9億元;統計從去年至今年2月底止,理賠累計達2533.8億元。 2/4.國內共享汽機車最大品牌iRent 爆會員個資外流疑慮 ,iRent決定拉高資訊安全防護原則,主動擴大將「個資風險對象」之定義調整,曾涉潛在風險之40.01萬用戶,iRent已加強改善並誠摯表達歉意。 2/4.去年底國銀對新南向授信新增放款金額高達2657億元,不僅是目標值370億元七倍多,也創下新南向史上單年最高授信金額;至於「輸出保險承保額度」,去年底為333.2億元,目標達成率為119.5%。 2/4.新竹市囤房稅今年首開徵 影響1.4萬戶、市庫增5千萬稅收 2/2.金管會:今年1月防疫雙險理賠220億元,去年來累計2337億元。 2/1.iRent 10萬用戶個資外洩、資料庫門戶大開9個月?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73895/hota-irent-customer-data-exposed-techcrunch-security-information 1/16.12月國銀人民幣存款餘額為1952億元月減78億元或3.85%,其中,外匯指定銀行DBU及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存款餘額同步下滑。 2022年,年減366.55億元。 1/16.銀行定存加碼出籠 1年期定存1.68%、美元年息飆4.8% 1/13.獲歐盟認可境外第三國結算 期交所:外資可降低資本計提 1/8.金管會最新統計,整體銀行六業別之獲利合計,去年前11月已經突破四千億元大關、累計達4060四億元,不僅年增9.7%,全年度也將創下史上新高紀錄 1/11.14家金控去年獲利衰退5成 僅第一金、華南金正成長(14家金控去年12月自結獲利全數出爐,單月有5家金控虧損,整體大虧266.4億元,相較2021年12月獲利1718.34億元,大幅衰退;2022年全年金控獲利2832.4億,也比2021年5764.87億減少50.86%;12月包括富邦金、國泰金、新光金、開發金及國票金等5家金控都赤字,其中以富邦金虧154.9億最多,國泰金虧112.2億居次) 1/11.開發金12月自結獲利,單月稅後虧損15.98億元,全年累積獲利較2021年的50億元大減逾5成,僅163.92億元、EPS0.98元。 1/9.公股金控與銀行獲利:一金、華南金及台企銀等公股二金、一銀去年獲利同創史新高;一金去年賺205.96億元年增4.34%,eps1.56元;華南金稅後盈餘173.39億元,續寫史新高年小增1億元eps1.27元年小幅衰退; 彰銀獲利109.8億元,創3年新高,年增25.28%,eps1.04元。台企銀獲利幾倍數成長,稅後盈餘101.02億元,首度衝破百億元大關,年增率97.05%,eps1.26元;合庫金去年稅後盈餘208.08億元雖不輸第一金,惟2021年基期高,使合庫金去年獲利最後呈現年減1.79%。 1/10.6公股銀歐洲踩雷46億 金管會「跨海金檢」未發現重大缺失(歐最大療養院集團Orpea S.A.歐葆庭,經營困難,經法國法院獲准債務重整,我國6家公股踩雷46億元) 1/9.中信金控12月單月獲利年衰逾7成;金控全年稅後獲利336億元年減近4成,EPS1.67元,創2017年來6年新低。 1/7.時力為虛擬貨幣監管機制提出48個預算凍結提案,朝野四大黨團協商今共同要求政院研議虛擬貨幣定性,並指定主管機關與納管機制,3個月內向立法院提出專案報告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178103 1/5.天豐新能源允能風場建置一再延宕,如今爆出疑似債務危機,金管會統計至2022年9月底,共8家本國銀行及12家外國銀行參與允能風場聯貸案,授信餘額各達新台幣236億元及430億元。允能風場分為一期、二期,共設置80支風機,總裝置容量達640MW,但至今只裝設16支風機,進度延宕。受COVID-19疫情影響,離岸風場成本暴增,允能風場近日驚傳債務危機,正和銀行團溝通,設法讓風場順利運作
---------
12/28.年底交屋潮 5大銀行上月新增房貸月增128億(11月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金額601億元,近五個月新高,月增128.6億元,年減117.7億元。央行官員表示,主因年底前交屋潮出籠,但「去年第四季是高點」,今年來,因為央行升息、景氣趨緩、金融情勢緊縮等,房市轉趨保守觀望。反映央行升息,台灣銀行等五大銀行11月新增房貸利率來到1.851%,創逾六年新高,月增0.024百分點。央行12月續升息半碼,接下來房貸利率還會陸續調升) 12/23.金管會昨核准星展銀行(台灣)合併花旗銀行(台灣)消費金融業務,暫定交易金額高達935.9億元,寫下國內金控或銀行史上最大併購金額;以受讓基準日明年八月十二日推估,星展吃下花旗後,資產總額八五二七億元,讓星展排名從第二十六推升到十八名。 12/23.金管會明年金檢重點 保險業財務韌性和大股東干政皆入列 12/23.央行:9月底國家風險:我國銀對中、香曝險連3季下滑,對中國曝險額降至500億美元以下,創2010年第1季以新低,對美曝險則到1348億美元,續創史新高,且蟬聯29季居我國銀海外最大曝險國。海外曝險十大國家分別為美、中、港、盧森堡、日、澳洲、越南、新、英及開曼群島,計3786億美元,占直接交易對手基礎外國債權餘額73.86%,與6月底相比,前8名排名不變,後兩名排名互調 12/23.又一產險高層為防疫險下台?泰安產總座郭鴻文退休 12/23.富邦產高層異動 董事長陳伯燿明年1/1退休 12/23.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大股東昨22日才宣布參與新安東京產險總額52.99億元的2次增資案,繳款截止日為本月26日,新安產險23日再度公告,將進行第3度增資,此次將再度減資147億元後,增資80億元,使資本額達132.99億元,總計新安產險因防疫保單,累計的增資金額將高達280億元。(大股東裕隆……) 12/22.6大公股銀行踩雷46億 立院民眾黨團籲進行有效改革(歐洲療養院集團Orpea S.A.(歐葆庭)的46億無擔保品踩雷案), 12/20.國泰蔡家買全家 金管會畫4紅線緊盯「產金分離」 12/20.「防疫雙險」理賠連2週創新高 本週將破2千億大關,累計至今日為止,我國共860.5萬人通報確診,佔我國人口約37%。 12/18.上任一個月就碰上壽險業最劇烈風暴,不到40歲的尹崇堯如何扛起南山5兆帝國?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22/12/18/story-of-nanshanlife/ 12/14.受防疫險和全球金融市場震盪等因素影響,富邦金連3月虧損,11月更大虧逾160億元;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表示,景氣本就有波動,而防疫險衝擊也是一次性,呼籲股民對富邦長期遠景要有信心。 12/12.保險業陷水深火熱 保安基金5.22億買豪辦惹議 12/12.我國電子支付「嗶經濟」會員用戶,今年十月底突破兩千萬戶大關,年狂增554萬戶,實質交易金額,也來到115.8億元年增36.4%(行動支付具有轉帳、儲值等多項支付功能) 12/11.五大金控Q3大砍陸股債 總投資水位8725.8億元季減近6%,連兩季走低,更是各金控開始揭露該數據來的新低水位,顯示壽險金控大砍陸股債部位,中信金季減16%最大,持陸股債水位降到近1200億元;新光金季減7.9%次之,投資水位降到388億元五金控最低,列大額交易名單中僅剩3檔:騰訊、阿里和大陸公債;富邦金Q3在中國股債投資降到3562億元,季減7%,國泰金也降到2474億元、季減近2%,大額交易名單檔數各降到22檔及25檔,檔數也逐季減少;僅開發金投資水位略增到1101億元季增2.6% 與人民幣匯價同期升幅相當,顯示應是匯率推升市值所致,未有增減碼動作,大額交易名單檔數約13檔;五大金控投資陸股債部位高峰在今年WE 底,達1兆0302億元,隨後逐季降低,到第三季底僅剩8725.8億元低點。 12/8.中信金控繼10月大虧33.83億元後,11月又續虧:單月稅後虧損6.52億元,前11月合稅後盈餘330億元,EPS 1.64元。 12/8.國票金控2889成立來首辦理3億股現金增資,7日股東繳款已全數完成,總計募資金額30億元,本次增資繳款期限,除原股東認購8成外,提撥10%於市場公開承銷抽籤,中籤率僅約14%;另提撥10%給國票金控集團員工認股,員工認股部分雖有一年閉鎖期,但認購意願仍相當踴躍;認購繳款率近99%, 12/7.金管會將朝4大面向推出新政,包括:「今年底前將提資安行動方案2.0」、「明年第1季提出公司治理藍圖4.0」、「強化金融中介功能」及「透過金融政策照顧弱勢」。 12/7.金管會:今年10月國銀獲利狀況,在中國分行10月單月稅前盈餘只有1.3億元年衰退80.3%;前1個月(9月)單月虧損1.3億元;前10月獲利只12億元,年減61.3%。 12/6.歐洲療養院集團Orpea S.A.(歐葆庭)日前債務重整,六家公股銀行踩雷四十六億台幣 台灣創金融史書上世界第一的產業重傷,金管會與保險局官員還在啊? 12/6.防疫雙險今年理賠逾1786億 是保費收入32倍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146951 11/30.防疫雙險理賠破1700億 產險業前10月虧損達1338億 11/23.開發金控前三季稅後淨利達203.2億 EPS達1.21元 11/23.6大防疫險苦主 半數淨值轉負 11/23.防疫險理賠坑洞填不平 產險3度增資(產險業增資增不停,本週將有業者三度增資:中信金確認三度增資,十月完成一四七億元增資的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雖已決定年底前再增資五十三億元,但對比今年來累計賠款逾三二一億元,即使年底完成增資,仍不足以應付賠款需求,明年恐難逃第三度增資命運;前六大防疫險業者已公告增資規劃,目前以和泰產險二六○億元最高,其次為國泰產險二百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一九九.九九億元、富邦產險一五○億元、中信產險九十億元、兆豐產險二十億元) 11/23.8月台新金撤告與財部和平分手 (回顧彰銀案17年糾葛,最高法院協助下完成調解,由台新金向法院撤回訴訟,彰銀經營權7年訴訟落幕,泛公股陣營承接彰銀股權,國發基金砸約新台幣50億元相挺,據彰銀第3季季報,前十大股東以國發基金和中華郵政承接力道最大,增持股權分別達2.67及1.5個百分點) 11/20.Q2新增房貸利率 9縣市1.8%起跳 11/18.國泰金募資500億現增15億股,每股新台幣26~40元,規劃注資國壽350億元,國泰產100億元,因應未來接軌IFRS17與穩健賠償防疫險後資金;增基準日12/11,最後過戶12/6; 原股東及員工股款繳納期:12/14~22日,特定人認股繳款期12/23~26日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211180340.aspx 11/18.中國市場退燒!金融業前3季對中曝險年減3390億(金管會統計,銀行、保險及證期業前3季對中國曝險1.34兆元,年衰退20%) 11/18.防疫險確診率46%,中信產險RBC現負值3度增資(10月增提逾50億元防疫險損失,累計為防疫險提列的損失達143億元,拖累金控獲利,也使產險RBC、淨值呈現負值,必須在11月底前進行第3度增資;中信金控前三季:稅前盈餘467.98億元,稅後盈餘321.86億元、年減31%,eps1.6元,ROE:11.95%,ROA0.6%。若將產險虧損視「一次性事件」,金控稅後盈餘可達444億元,年減4%) 11/17國泰人壽宣布,將參與國泰電業增資,以每股約12.43元,總金額約新台幣9.82億元收購國泰電業股權,最終取得國泰電業70%股權。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127054 11/14.和泰產險再增資60億元,總額260億元今年營運安了(為提升淨值及資本適足率,9/27日第1次200億元現增,10/11日完成,增資後和泰汽車成為持股91%最大股東,11/11.董事會決議辦理第2次私募增資,總金額60億元,累計和泰產險將獲母公司大股東和泰汽車260億元增資;今年6月來至10月底,防疫保單理賠金額已逾145億元,和泰產險前3季淨損218億元;目前市場預估,防疫保單理賠金額已上看2300甚至2500億元) 11/14.防疫險也賠翻天 日本泰國同病相憐 11/12.金管會緊盯資安風險 納入業務准駁、資本計提等4大參考因子 銀行股要當心中國資產風險,馬白癡八年留下一堆爛帳, 11/10.撤中慢半拍 公股銀曝險3310億(其中兆豐銀對中曝險占淨值比31%,彰銀、台企銀、合庫也超過20%)。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50671 11/7.好市多卡換人發 國泰世華今證實:遺憾未能續約 11/3.前3季減56.2% 國銀中國分行獲利腰斬 10/26.壽險業今年9月底淨值僅8,285億元,「月減」5385億元, 年減1.7302兆元,年減67.6%; 10/26.產險業前3季虧1104億 賠光過去6年獲利1098億元 10/21.台股9月重摔1670點 全體證券商稅後淨利:9月新台幣8.97億元月減約83.9%;前9月301億元,年減約63.5%。 10/20.助保險業接軌IFRS 17 金管會要求保發中心設「工作小組」 10/20.國泰金辦450億現增,用以注資國泰人壽350億元、國泰產險100億元;國壽10/1起適用資產重分類,淨值比將增加到5%以上;依IFRS 9規定,以今年10月1日為金融資產重分類日,經取得簽證會計師出具合理意見書,在今天提報董事會。國壽表示,重分類後帳列合併權益金額較9月30日增加約2426億元,自結淨值比約由原2.63%增加至5.78%。國泰金:若加計增資效益,國泰人壽(含重分類影響)自結淨值比進一步提升至6.2%以上,RBC資本適足率逾350%,提升至400%以上。 10/17.美系外資對金融股開槍!這檔金控股目標價砍半(看壞台灣保險業前景,以「台灣保險業最壞情況正在發生」為標題,雖近以資產重分類提升淨值,也代表保險相關族群正面臨最壞情況,將國泰金、新光金評等降至「不如大盤」,富邦金與開發金評等為「中立」,國泰金目標價從60元直接砍至31.5元,新光金目標價從9.9元降至7元,富邦金目標價從65.5元降至54元,開發金目標價則18.5元降至12.4元) 10/18.防疫雙險理賠1288億元 6大產險掏707億完成增資 疫苗險出險金的效力? 8/12.超會刷!國人8月刷3038億 史上同期最高,雖月減1041億,年增20.9%,更寫下歷年同期新高;前8月刷卡金額2兆2559億元,逆成長年增11.54% 10/12.國內15家金控9月自結獲利全數出爐,合計稅後盈餘約140億元,年減66%;累計前三季稅後盈餘為3223億元,年減達35.44%。其中富邦金和兆豐金9月都虧損,主要受防疫險影響。 10/12.為何挺資產重分類?黃天牧:4壽險有1718萬保戶(金管會優先關切的重點是「市場穩定」及「保戶權益」,受影響壽險公司,並非經營面出現問題,而是升息導致財報有大量淨值減損;4家壽險,合計資產占整體壽險業47%、保費收入佔比42%,有高達1718 萬保戶,國泰人壽、中國人壽、南山人壽及保誠人壽。壽險業辦理資產重分類,但仍有相關配套及限制,第1、進行重分類後,產生差額要提列「特別盈餘公積」,不能拿來分股利;第2、各公司仍要增資,只是沒有這波淨值下降需要增資這麼多金額,金管會仍會進一步督促監理。 10/12.提列特別盈餘公積 壽險業資產可重分類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45194 10/12.因應壽險業淨值大減 金管會:祭出六大因應措施:第一、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第9號「金融工具」有金融資產重分類之原則性規範,對於實務之應用,財團法人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於10月7日就「保險業因國際經濟情勢劇變致生管理金融資產之經營模式改變所衍生之金融資產重分類疑義」提供參考指引,保險業如擬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應依IFRS 9相關規範及會基會參考指引辦理。二,我國尚未接軌IFRS 17「保險合約」,資產面反映壽險業持有債券價格下跌,惟負債面尚未以公允價值評價,無法完全反映升息對資產與負債之綜合影響,因此,部分壽險業擬改變管理金融資產之經營模式,與簽證會計師協商。三,財務報告,如有業者未達法定清償能力標準,將請其提出財務業務改善計畫,本會將依其原因綜合評估,請業者採取必要因應措施,以維持壽險業良好清償能力,及維護保戶權益。 四,金管會於9月23日函請保險業應就各國中央銀行採取升息政策審慎進行對公司財務業務之影響評估,研擬因應及強化控管措施提報董事會。 五、保險業從事國外投資,明定得投資項目、限額、投資之資格條件、信用評等、風險管理措施、法令遵循及其他應遵循事項等規範。 六、已請6月底資本適足率未達法定標準之保險公司提具增資、財務或業務改善計畫到會,以強化公司體質。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86357 10/11.「資產重分類」符三條件,准了 南山壽:淨值比可回升至5%以上 10/11.產險虧損近百億拖累 富邦金9月稅後淨損40.69億 10/7.國壽:短期衝擊迅速巨大 4理由支持金融資產重分類(第一,資產負債面接軌會計制度有時間落差,若財報資產及負債面同時以公允價值衡量,不會有現在淨值暴跌問題。第二,外在環境衝擊變動短期間迅速且巨大,第三,全世界產業都受影響,並非只有台灣壽險業受影響,第四,有其他國家,例如韓國已開始採用新方法;RBC資本適足率法定門檻200% ,如不足要增資,強化自資本,國壽RBC還有高達320%)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210070199.aspx 10/7.傳瑞信風險增加 國壽債券曝險約350億元 10/3.淨值比不到3%!保誠人壽:資本適足、清償能力無虞 10/3.淨值負數挨批 南山壽:以資產負債同步反映利率升,即採國際會計準則IFRS17試算,今年9月底淨值餘額為3500億元(金管會3日透露南山壽9月底淨值為負數)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77205 9/30.曝險前10大國家,依序美、中、香港、盧森堡、日本、澳洲、越南、新、開曼群島及英,合計3837億美元,占直接交易對手基礎外國債權餘額73.87%;美國至6月底,曝險金額1326.34億美元,季增72.51億美元。主要是美國為全球美元資金調度中心,國銀對美債券投資與對國庫券增加所致。對中國曝險金額連兩季下降,6月底減至523.51億美元,不到對美曝險額一半。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75093 9/27.CRIF建議:五官股金控合併為二 催化更多「金金併」(金管會9月20日正式同意富邦金合併日盛金,完成台灣金融史上首宗「金金併」) 9/27.「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理賠正式破千億、金額1070.4億元,保費收入55.4億元19.3倍;「防疫雙險」合計已理賠274.4萬件,理賠比37.7%;其中,防疫險219萬件,理賠比達45.1%;國內實際確診比率相比,確診人數累計為632.5萬例,除以我國最新總人口2318萬人,「確診率」僅27.3%。國泰世紀產險申請增資100億元、中信產2度申請增資、合計金額為90億元、富邦產增資150億元、新安東京增資147億元,合計申請增資金額為487億元。 9/25.升息衝擊淨值 金管會令壽險業提策略備戰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42143 9/22.金管會救淨值危機 壽險業可提「增資以外」改善計畫
9/18.國人今年前八月刷卡金額為2.25兆元年增11%;9~12月傳統刷卡旺季,因此,預估今年全年刷卡額約3.34兆至3.45兆元,將超越2019年、寫下史上最高紀錄,也將是連第四年超過三兆。
9/13..15金控前8月大賺3083億 史上次高
9/8.台新金前8月獲利大減58% 台新人壽維持倍數成長
9/7.防疫保單虧77億 中信金將為產險2度增資50億
9/2.京城銀8月稅後盈餘6.05億元 年增24.5%
8/31.估下半年升息1碼 第一金今年淨利收增16-18億元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43826
8/30.大摩:下半年國泰金獲利料下行 目標價降至47.9元
8/30.產險業前7月虧損550億 淨值跌破千億元
8/30.防疫險今年理賠已破150萬件 金額直逼6百億
8/30.海嘯來襲!金控海內外投資 Q2大虧8733億 史上最慘一季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37365
8/27.開發金半年淨值縮水千億 總座龐德明:暫不增資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38645
8/23.中信產險疫保單恐賠75億元 規劃2度增資
8/22.潤泰全等5檔每股淨值低於票面 將取消信用交易
8/21.壽險業今年受雙重打擊!首先投資失利,今年前六月獲利年減17.3%,淨值更腰斬減52.3%;此外,整體保費收入今年前七月已衰18.9%,近金管會嚴管「利變型保單」,市場預期今年保費收入難逃「連四(年)跌」。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35556
8/20.防疫險前7月直接損失300億 富邦產Q3增資150億
8/19.19張利變型保單 勒令停賣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35264
8/19.潤泰雙雄財報藏什麼玄機?(潤泰雙雄直、間接持南山壽都超過25%,「成也南山、敗也南山」 南山人壽上半年淨值大減一度引爆潤泰雙雄─潤泰全、潤泰新下市危機,不過在兩家公司從第一季開始重編財報,將旗下不動產改以公允價值衡量後,暫時脫離風暴,潤泰全免於被打入全額交割股,每股淨值剛好在5元之上,潤泰新則每股淨值為13元多,交易完全不受影響,只是南山人壽仍是這兩家公司不定時炸彈;8/10.南山7月股債漲淨值大增,拼壽險公會改選)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35126
8/18.再創新低!國銀Q2對中國曝險占比降至3成以下(今年第2季底對中國曝險金額降至1兆1953億元,占淨值比重亦跌破3成大關、降至29.1% ,創2013年第2季來,即該項統計以來最低紀錄。)
8/17.和泰產準備增資 資本額從20億提高到150億
8/15.台新金最終斥資逾85億 併購保德信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26338 8/14.本國銀行 海外資產逾10.5兆(本國銀行海外資產規模最大是兆豐銀,達1.38兆元;公股行庫一銀7688億元,台銀5673億元,華銀5912億元,彰銀4155億元;民營銀行海外資產:中信銀1.7兆元,富邦銀8158億元,及國泰世華銀6083億元,永豐銀5934億元,玉山銀5665億元)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24731 8/11.15家上市櫃金控7月獲利自結數473億元,月升83%年減21%;前7月稅後純益2767億元年減3成;兆豐金7月獲利38億元,重新奪回公股行庫單月獲利冠軍,月成長185%;富邦金自結7月稅後純益140.5億元,月增2.38倍,也是7月獲利唯一逾百億元的金控,前7月稅後純益834.5億元,年衰21%。中信金7月稅後純益55.93億元排行第二,前7月稅後純益308億元,年衰16.8%;國泰金7月稅後純益26.3億元,年衰77%,前7月稅後淨利516.9億元,雖仍居金控第二高,年衰退近5成)。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33710 8/12.半年報出爐!潤泰全EPS 14.76元、潤泰新EPS 4.78元 (淨值:潤泰全約5.47元;潤泰新13.33元)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23756
8/11.台新金撤告 彰銀經營權之爭落幕(與財部糾纏17年終和解 彰銀昨鉅額交易190億;8/11.彰銀經營權之爭/民官各退一步「不吃虧退場」台新金娶親保德信人壽-改名台新人壽,決定賣掉彰銀持股,每股成交價18.2元當年入股價格26.1元,)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33734 8/11.和泰產險賠付防疫保單上半年虧損45.26億元衝擊,和泰汽車第二季單季首見稅後虧損8.14億元,每股虧損1.49元,累計上半年稅後淨利為34.79億元,每股盈餘6.37元,較去年同期稅後淨利91.55億元,每股盈餘16.75元,大幅衰退約62%。 8/10.國泰金控7月稅後淨利26.3億元,累稅後淨利516.9億元。單月獲利續反映防疫保單影響,國泰產險今年以來防疫保單累計賠款61.7億,未報未決預估賠款準備38.4億,加總逾百億元。國泰產險7月稅後淨損18.8億元、前7月稅後淨損41.8億元, 8/10.防疫險賠近300億 富邦產險Q3前完成增資(7月自結稅前淨利153億元、稅後淨利140億元;前7月稅前淨利1025億元、稅後淨利834億元,每股稅後盈餘6.81元;富邦產險累計今年前7月直接賠款139.8億元,提存自留賠款準備金83.7億,若不考慮再保因素,直接賠款及準備金近300億元;預計今年第3季前完成增資。 8/10.中再保因防疫保單Q2大虧4.94億元 總座鄭靜芬遭解任 8/5.新安東京產險減資高達99.99% 大股東仍信心滿滿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16154 8/2.大和:保險業股價已修正 看好銀行股
7/29.JL鬼扯:股市是前瞻,這些已是馬後炮,三個月前網紅不斷鼓吹存股金融股因升息利差,我警告升息股債崩,資產淨值將大縮水,警告N次,許多人擔心賠防疫險破大洞,我說比淨值縮水,防疫險像塞牙縫,終於,這些存股網紅與徒眾,見到棺材落淚了
7/29.【壽險淨值風暴1】壽險業淨值大減1.38兆 法人:想買股熬過今年再說.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0728money006/
7/29.第2季淨值溜滑梯 潤泰全、潤泰新股價再跳空跌停鎖死搶救淨值銳減風(潤泰全,潤泰新董事會決議變會計政策,投資性不動產由成本模式改為公允價值模式,潤泰全Q2每股淨值將由法人原先估負1.16元轉為5.73元,潤泰新每股淨值則由7.43元攀升至13.41元;Q1每股淨值:潤泰全101.38元,潤泰新43.27元)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07657 (7/28.潤泰變更會計政策救淨值 潤泰全發行3.7億股辦現增;直接或間接持有南山人壽股權:潤泰全約有26.62%、潤泰新約有25.11%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07082 7/21."淨值"風暴 潤泰全潤泰新股價跳空跌停) 7/27.壽險業上半年淨值蒸發逾1.4兆 金管會:無流動性問題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04994
7/29.安本標準投信撤台 金管會核准宏利承接基金(6月9日獲金管會核准,將移轉安本標準旗下23檔境外基金予新總代理) 7/27.台開下市倒數 怨債權銀行不幫忙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30921 7/27.2022年金融建言白皮書初稿出爐 產、壽險業提出3大建言都與降稅有關,包括銀行保險業營業稅 5%稅率適用期間不宜過長,建議落日期間為8 年;所得稅法列舉扣除項目應該增加商業性長照保費;建議國際保險業務分公司(OIU)的免稅期間從10年增加至15 年。 7/26.租賃業龍頭中租-KY5871:6月自結稅後純益23.9億元、年增20%,今年次高。上半年稅後純益141億元年增34%,eps8.87元,3大主要市場均2位數成長,又以東協表現最為亮眼。
7/23.防疫保單慘賠600億4金控重傷獲利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0718fin001/ 7/22.潤泰全淨值風暴 投信抄底連買5天 潤泰全今公布除權息交易日8月9日,每股配發現金股利5元;潤泰新今日成交量更爆出10萬1640張的歷史天量,超過前一次1997年6月27日
7/21.村鎮銀行爆雷 一銀驚險逃生始末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98445
我前說的:趁機把爛帳一起打,其他中小壽險跟進賣資產與現增,提升資本適足率與淨值 7/21.三商壽停損損失73.8億元,上半年大虧67億元,eps淨損-2.31元,總資產1.44兆元,較2021年底成長2.7%,資本強化計畫:將大幅提升資本適足率與淨值,7月13日三商壽以83.5億售出精英大樓,認列獲利12.6億元,7月14日決議辦現增普通股10億股,歷年增資最高規模,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6478385
7/21.掃到防疫險颱風尾 中華車、裕隆重
7/20.潤泰雙雄跌停淨值危機 尹衍樑獨家專訪:南山再二年多就準備上市 投資人請放心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6474926 7/20.三商美邦上半年巨虧67.2億元
7/19.【防疫保單吞苦果2】一家四口爽領60萬防疫理賠 4大金控苦吞350億赤字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0718fin004/ 7/19.10年賺不夠一次賠,產險賣樓高層下台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0718fin005/
7/19.國銀對中國曝險占比5月大降至30.2% 創歷來最低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97590
比起持有股債損失,那些塞牙縫都不够 7/18.鏡.【防疫保單吞苦果】防疫保單理賠逾600億 四大金控從天堂掉入地獄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0718fin002/
7/18.金控6月獲利大減 外資狂拋股(十五家金控六月自結獲利、年減達五十八%,外資近週賣超排行榜中,前十名有六檔是金控股,其中,中信金為外資賣超第一)
7/18.低接飯店三大咖 壽險業手筆最大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29194
7/17.歐債風暴? 壽險業︰做好因應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29059
7/14.中國河南銀行暴雷 這些馬政府官員差點害一銀掉進火坑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92677
7/15.國銀不該貿然去中國 顏慶章十年前就警告過(2012年時任金管會主委陳裕璋、時任銀行局長桂先農、常務副主委吳當傑以及政務副主委李紀珠,當時一口氣批准一銀在河南經營12家村鎮銀行,差點將一銀推入火坑,幸虧太陽花運動阻擋了服貿協議,才將一銀拉出火坑)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93087
7/15.7壽險尚未收到俄債利息 已提列損失逾148億元(壽險6月底總投資俄1077.24億元)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92763
7/15.和泰產險將賣大樓付防疫保單理賠金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92904
7/13.三商壽賣精英電腦大樓 中壽斥資83.5億元得標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207130328.aspx
7/9.確診率破17% 防疫險理賠 至少600億(7/8.防疫險36.5億賠款準備不夠 兆豐產6月再提10億準備金;7/4.防疫保單賠近10億 和泰產險總座莊瑞德辭職)
7/7.金融股首護盤,京銀8日起庫藏股1萬張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7/6444474
7/7.中國營運環境惡化/ 國銀前五月 中國分行獲利年減4成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27218
7/4.股價未達滿足點 台新金再度公告轉讓136萬張彰銀持股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81269
7/1.防疫險全數核保,國泰產,中信產將增資,至目前為止,防疫險「有效保單」543萬件。
6/27.防疫險理賠飆 近半產險Q3恐增資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25255
6/27.前4月淨值少1兆 壽險也有增資壓力(壽險業淨值從去年底2.722兆元,降至今年四月底的1.699兆元,已創下25個月來新低點,光今年前四個月淨值就已減1.02兆元,跌幅近38%)。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25257
6/27.合併案未重訊誇大?新光金台新金罰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74044
6/27.俄遭制裁爆違約 1壽險等不到利息、1銀行沒收到本息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74038
6/10.谷歌金融廣告主,須金管會授權防詐騙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55331
6/3.國銀放款利率跌破1.6%再寫新低(央行雖三月升息一碼,但國銀存放利差仍續走低,維史低檔0.36%與上季持平,但放款利率下探至1.59%創史新低;國銀存放利差縮小至1.23百分點,平去年第一季水準,是四季新低,預期第二季反映央行升息利差可望擴大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20862
6/2.與新光金併有眉目?台新金證實啟動合併評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