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

台韓經政股AI主權前瞻人口結構川普遷移/日結構25

台韓經政股AI主權前瞻人口結構川普遷移25
俄侵烏原物料通膨/疫情紓困振興券/高齢工作者/標普升台評/韓特估
++++++++++++
7/2.AI商機持續發酵,加上對等關稅提前拉貨潮,今年5月出口首度飆破500億美元,其中對美國出口比重攀升至30%,美國再度超車中港成為我國最大出口市場。台灣出口從長期集中於中國,逐漸轉向集中美國,再度引發過度集中單一市場的憂慮。然而,從「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來看,出口集中美國絕對好過中國,至少台灣薪資水準不會被拉低,也不致於造成產業磁吸效應。 據財政部統計,5月出口517.4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38.6%、為近15年最大增幅。主要市場中,5月對美出口比重站上3成、為近33年來首見,對中港出口比重則降至27.2%。主要貨品中,資通與視聽產品連續2個月超車電子零組件,且出口值差距26.8億美元、為統計以來最大,兩者合計占總出口70.4%、同樣創史上新高。 7/2.中經院今天發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6月經季調後的PMI再度轉為緊縮,指數回跌1.4個百分點至49.6%,未來展望指數更回跌1.1個百分點至39.8%,為連續第3個月緊縮。 7/1.台經院今天發布5月製造業景氣燈號,信號值為9.88分,月減1.98分,燈號由代表景氣低迷的黃藍燈轉為代表衰退的藍燈,上一次藍燈出現在2024年2月。台經院強調,因模型使用新台幣計算,新台幣大幅升值導致5月製造業景氣燈號值明顯低於4月。觀察近期國際經濟情勢,美中於5月中旬達成協議,緩解關稅帶來的緊張局勢,雖然歐元區、中國及日本製造業PMI較上月回升,但美國、日本與中國PMI仍位於收縮區間,顯示全球製造業前景依然低迷。 7/1.政部初步統計,2023年綜所稅申報戶約688.3萬戶,其中43.8%不用繳稅,而所得淨額(所得總額減除免稅額及扣除額等)五百萬元以上約6.4萬戶、占0.93%,合計應納稅額(加計股利所得分開計稅)2079億元、占43.3%,等於不到1成富人繳逾四成綜所稅。301.8萬戶適用零稅率、占43.85%;扣除1507戶股利所得分開計稅,約有301.6萬戶免繳稅、占43.82%。所得淨額逾千萬元約1.3萬戶 所得淨額一千萬元以上約1.3萬戶、占0.18%應納稅額1194億元、占24.89%;所得淨額五百萬至一千萬元共5.1萬戶占0.75%,應納稅額885億元占18.45%,合計所得淨額五百萬元以上申報戶僅占0.93%,但繳43.34%綜所稅。另,有356戶所得總額超過二百萬元免繳稅,其中15戶年所得逾五百萬元,官員說明,這些高所得者大多利用「捐贈」、「醫藥費」等扣除額節稅,因為捐贈政府機關可百分之百抵稅,醫藥費也沒有扣抵上限,導致所得淨額為零,不用繳稅。 6/30.經濟部統計處指出,觀察2024年全年外銷訂單生產,國內生產比51.4%,台廠因應供應鏈重組,擴大東協佈局,中國生產比跌至33.1%,續創新低、東協生產比提升至9.2%,再創新高。統計處自2021年起按年辦理「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2024年共計調查2833家,回收樣本2804家,回表率99%),觀察2024年國內生產比51.4%,較上一年增加2.3個百分點,主因筆電及伺服器廠商擴大國內生產比重,拉高整體接單的國內生產比。其次是在中國及香港生產占33.1%,較上年下降4.7個百分點,是有調查以來(資料年2010年)之新低;東協占9.2%排第3,較上一年上升2.2個百分點,續創新高,其中以越南生產占3.4%最大。,就產線跨國移轉的地區別觀察,有擴充產線的96家廠商中以東協為主要選擇,占整體擴充產線家數的68.8%,東協國家具地利之便,且龐大的內需市場及關稅優勢,成為台灣供應鏈多元布局的首選;至於產線移出的地區,則以中國及香港占69.8%為最高。 6/30.台灣中油公司今(30)日宣布,考量照顧民生並配合政府持續穩定國內物價政策,7月各類天然氣用戶價格不調整。 6/28.中國產製啤酒大量低價進口來台,財政部及經濟部初步認定有傾銷情事,且對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自七月三日起課徵臨時反傾銷稅,為期四個月,課徵稅率十三.一三%至六十四.一四%;財政部最快十月做成最後調查認定,決議是否正式課徵反傾銷稅。 民進黨多位立委與產業代表昨召開記者會,指出台灣已成為中國製啤酒出口的最大市場,今年首季進口占比逾七成,近五年中國啤酒累計輸台規模達新台幣一六○億元,已造成國產啤酒市占率下降二成、生產量減少一成五、產能利用率減少近三成,甚至導致廠商人力銳減。 6/27.中央大學台經中心今天公布6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總指數較上月小幅下跌1.23點來到63.7點,創逾1年新低。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關稅不確定性與新台幣升值雙重壓力夾擊,衝擊出口廠商信心,負面影響未來還可能擴及勞動市場,而從股市投資信心低落也可窺見,民眾對下半年景氣看法趨向悲觀。 5/8.華航8日與波音正式簽署10架777-9 廣體客機和4架777-8F貨機訂單,包括9架選購權,新機隊預計自2030年起開始交付,成為首家引進 777X旗艦機型的國籍航空。華航規劃,777-9 客機將投入北美和歐洲長程航線,777-8F 貨機搭配現役 777F 強化整體機隊綜效,客貨並進擴展全球航網競爭力。 4/3.工具機公會:半導體帶動對美順差 全體產業共同承擔關稅不合理 3/26.2025年全球最安全旅遊國家排名出爐,在全球146個國家和地區中,台灣以第4名排在全球前段班,第1名則是歐洲最小領土國家之一的安道爾(Andorra)得分高達84.7分。緊接在後的是中東與東亞國家,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第2名)、卡達(第3名)、台灣(第4名82.9分),及阿曼(第5名)。至於世界上最危險的旅遊國家則是委內瑞拉。對「英國」、「美國」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它們分別排在第87名,安全得分為51.7,以及第89名,安全得分為50.8。「安全指數」綜合評分內容涵蓋居民和遊客在白天及夜間行走時的安全感、兇殺、搶劫、性侵犯和人身攻擊、騷擾、歧視、財產犯罪等,滿分為100分。 3/26.越南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月有超過3.7萬名越南勞工出國工作(37027人,達2025年計劃28.4%),其中日本是最大就業市場,吸引約1.9萬名(18931);台灣為第2大雇主國,吸引約1.1萬名(11076),約佔整體29.9%。韓國吸引4141名勞動者。 3/25.Business Insider:根據2025年「亨利護照指數」(Henley Passport Index),持有該護照人,無需簽證即可前往國家數:新加坡是全球最強護照:193個國家;日本、南韓並列第2,190個國家;而台灣則排名在第34名:139個國家。根據亨利護照指數,台灣在2025年排名第34名,比起2024年的第35名,前進1名。台灣曾在2014年排名第24名,是自2006年有數據以來,名次最佳的1年。 3/20.日本人海外留學的主流選擇,主要美、加、澳等英語系國家,但最近幾年,台灣作為日本學生海外留學目的地的關注度正在上升,治安良好和高CP值等因素是最常被提及的原因,而台灣多所大學和半導體產業有著緊密聯繫,也成為背後巨大優勢之一。日本留學教育諮詢公司「留學Sommelier」社長大川彰一在日本《東洋經濟》上撰文分析:台灣教育部統計,2023年大專校院外國留學生人數11.6萬人,而日本留學生8427人年增15%,在台外國留學生比排名第4,僅次越南、印尼和馬來西亞,占總人數7.3%。留學類型來看,以取得學位為目的大學留學占比最高達31.9%,其次是大學附屬華語中心占31.3%,且近年來,選擇理工、半導體產業相關學科學生比漸增。台積電今年起在雲科大學設立「日本人課程」,透過免學費、補助生活費來積極吸引人才。台灣政府也計劃在2030年前將留學生人數從目前的約11萬增至32萬,正積極推動接納包括日本在內的優秀海外學生。為此,台灣正擴充獎學金制度並增英語授課課程。報導介紹台灣師範大學、實踐大學和台灣大學吸引國際留學生的策略,如提供實習機會、英語授課、學費減免等。大川彰一實際採訪後,感受到台灣的大學與產業界緊密連結,及對畢業後職涯發展重視,特別是在半導體與資訊科技領域,打造出能夠提供實務學習機會的環境。他認為,對日本留學生而言,到台灣留學有著相對低廉的學費,及完善的獎學金制度,再加上進入台灣企業與國際企業機會豐富,對於希望以全球視角規劃職涯的學生來說,台灣的大學將成為重要選擇之一。 3/20.金馬澎離島燒柴油、重油發電,成本較高,台電卻僅收本島電費,25年來「離島建設基金」欠台電1100億元未給,董事長曾文生20日在立法院表示,會依照程序向息政院爭取。 2/26.2024年日本新生儿数720988人,年降5%,已连第九年创新低,为1899年有记录来最低值,同时,死亡人数却上升至创纪录162万,导致日本总人口出现有史来最大的年度降幅。人口数量下滑给日本经济社会带来严峻挑战,2024年有创纪录的342家日本公司因劳动力短缺而破产,社保和养老金也压力巨大。人口的持续萎缩,使得本已不堪重负的日本政府面临更加紧迫的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报告显示,今年日本公共债务将达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2.7%。日本并非个例。全球范围内低生育率问题日益严峻,韩国的生育率虽然在去年略有回升,但仍远低于维持人口所需的水平。法国的新生儿数量在2023年加速下降,创半个世纪以来的最快降速。 3/7.財政部今天公布最新出口統計,AI 商機續旺、全球供應鏈重組等帶動下,台灣 2 月對美外銷強勁,出口額 117.7 億美元,睽違 24 年再次超過對中國與香港,重返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受 AI 供應鏈國際分工影響,累計前兩月,南韓躍居成為台灣第二大進口市場。 財政部今天公布2月出口金額達413.1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最佳,年增31.5%,連16紅,優於預期,也帶動前兩月出口800.2億美元,年增16.8%。觀察主要外銷市場表現,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指出,以2月單月情形而言,對美國出口117.7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次高,年增幅達65.6%最為搶眼,且對美國出口額也寫下指標性意義,為90年2月以來,即相隔24年後,再次超過對中國與香港的出口額,美國重回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台灣對中國與香港2月出口額為117.2億美元,年增27.9%。檢視前兩月情形,蔡美娜指出,對美國出口202.3億美元,年增30.5%,主要受惠於資通與視聽產品外銷年增40.1%、電子零組件年增50.5%,同時,電機產品年增25.4%、機械成長11.2%。 對東協前兩月出口159.8億美元,年增19.4%,蔡美娜表示,同樣以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外銷成長較顯著。前兩月台灣對美國、東協出口值均創歷年同期新高,且換算對總出口成長16.8%的貢獻度,分別為6.9個百分點、3.8個百分點。 前兩月台灣對日本出口42.7億美元,年增12.8%,資通與視聽產品外銷年增73.6%。對中國與香港前兩月出口224.3億美元,年增5.3%,資通與視聽產品拉貨也年成長34%。 除傳統五大外銷市場外,蔡美娜表示,台灣對墨西哥外銷也是一大亮點,在供應鏈移轉影響之下,對墨國前兩個月出口大幅增加3.2倍,對台灣總出口增幅的貢獻達4個百分點。談及外貿易版圖消長,蔡美娜指出,前兩月台灣對中港外銷占總出口比率下降到28%,是近24年來同期最低;前兩月對美國外銷占總出口比率上升至25.3%,則為近26年來的最高點。 2/22.2025年1月外銷訂單,訂單金額469.7億美元,月減11.2%,年減3%,略優於原先預估的年減8.1%至年減4%。 2/19.「韓版星際之門」來了? 韓國要打造全球最大電力容量的資料中心 2/20.上個月中國AI新創公司DeepSeek的橫空出世,為產業帶來了巨大衝擊,面對AI競賽不斷升溫,韓國提出「開發本土ChatGPT」的國家級戰略,力爭邁入AI前三強。據中國媒體《快科技》報導,韓國代理總統20日表示,隨著全球AI競爭進入新階段,AI強國紛紛投入巨資建設AI基礎設施,韓國不能落後於人,因此政府將著手推動開發本土ChatGPT,提供大量GPU資源和研究資金,確保韓國在AI創新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報導指出,為了提升AI實力,韓國日前宣布將以民間合作模式,於今年內採購1萬顆GPU,包括輝達的H200與H100,用於打造國家級AI運算中心。 2/14.去年全國稅收超出預算數5283億元,創史新高,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喊普發現金1萬元。總統賴清德14日表示,我國2024年經濟亮眼,稅收也創紀錄,相關稅收將用於社會投資,包括「0到6歲國家一起養」、高中職免學費及補助私立大學學費、長照3.0、健康台灣癌症新藥基金等。 2/9.川普讚馬斯克做得好 無視時代封面「馬總統」 2/8.搶在川普課關稅前,台灣1月出口到墨西哥增479%,AI產品佔大宗:預期美總統川普上任關稅戰再起,廠商提早拉貨,據財政部7日公布1月今出口,台灣對供應鏈移轉重地墨西哥外銷27億美元,月增高達4.79倍,雙創紀錄,財政部官員:主要出口貨品是由資通訊產品顯示卡帶動,為AI的關鍵零組件。 財政部最新進出口統計:1月出口387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次高,年增4.4%,連15個月正成長;其中,電子資通產品佔出口比也提高到68.2%,為史新高;其餘主貨類,除電機產品外皆年減。 2/5.國發會:2022年起,全球經濟面臨俄烏戰爭、通膨及升息壓力等挑戰,國際景氣明顯降溫,終端市場需求減弱,產業鏈調節庫存,抑制我國外貿及生產表現,我國經濟成長率於2023年第1季(-3.47%)達相對低點。 2023年第2季起,隨全球經濟緩步復甦、AI等新興科技應用逐漸興起,加政府普發現金推升消費動能,經濟成長率逐季回升,顯示景氣谷底落在2023年第1季前後。 我國景氣同時指標於2023年4月落底,自2023年5月起已連20個月上升,累計升幅達12.6%;景氣對策信號分數則於2023年2月達最低點10分後回升,下半年逐漸擺脫藍燈,2024年6月更呈現景氣熱絡的紅燈,景氣回升趨勢明顯。參酌國內外經濟情勢,以及與專家學者、政府機關研商,共同認定第15次景氣循環谷底日期落於2023年4月,目前已邁入第16次景氣循環;後續將密切關注國際經濟情勢與產業景氣變化, 2/3.台電強化財務的預算遭立法院阻攔,四月電價漲聲驟響,目前台電每賣1度民生用電就虧1元,各界也預期2000億元撥補落空的後續就是民生電價也將調漲。對此,經濟部保守表示,目前並未討論到民生電價是否要漲,但預算落空的話,台電僅剩漲電價與舉債兩途徑,目前能舉債的空間並不多。 1/23.政治乱局冲击,韩国经济失速!四季度GDP创一年半来最低增速:韩国经济发展放缓,私人消费和建筑业低迷是主要原因;韩国央行表示,2024年韩国私人消费增长下滑,第四季度仅环比增长0.2%,建筑业投资也在下降。此外,政治危机和消费者信心下滑也是影响韩国经济表现的另一因素。 韩国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韩国GDP同比增长1.2%,创下六个季度以来的新低,低于市场预期的1.4%。但是,韩国2024年全年GDP增长仍达到了2%,高于2023年的1.4%。Capital Economics经济学家Shivaan Tandon指出,韩国国内需求不足仍是经济疲软的主要原因,预计2025年韩国经济增长率将为1.1%,远低于韩国央行1.6%-1.7%的最新预测。此外,政治危机和消费者信心下滑也是影响韩国经济表现的另一因素。去年12月,在总统尹锡悦短暂宣布戒严后,韩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88.4,为2022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虽然1月份该指数回升至91.2,但仍低于100的乐观线 1/21.立法院會在歷經跨日的不斷電表決後,終於在今天三讀通過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出原編列約新台幣3兆1325億元,審議結果共計減列約2075億元,刪減金額創下史上新高,歲出降為約2兆9248億元。 1/21.勞保潛藏負債3年大增近3兆 擴大至13.23兆;保費繳太少,支出又續增,勞保潛藏負債3年大增近3兆,擴大至13.23兆。勞保破產年限雖延後3年,但根據精算報告,過去短短3年潛藏負債卻大增2.94兆,擴大至13.23兆元。雖然政府加強撥補,且勞保投保人數、保費收入、投資收益均增加,但勞保老年給付金額擴增,且在物價、最低工資調漲後,勞保平衡費率大幅提高至31.42%,遠高於目前的費率11.5%,顯現繳太少、支出增加,是潛藏負債不斷惡化的主因。 1/21.川普1.0啟動美中貿易戰,促使台商回流生產,又順應到AI趨勢,資訊通信產品、特別是伺服器,持續提高國內生產比。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指出,2024年12月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48.2%,年降0.3百分點,寫歷年同月2009年來最低,2024年全年海外生產比48.6%,是2010年以來最低,寫15年來新低。 1/21.經濟部統計處今(21日)公布2024年12月外銷訂單金額529.2億美元,年增20.8%,是連10紅;2024年全年接單金額5895.4億美元,接單金額是歷年第3高,年增5.1%,2024年全年成功翻紅,終止連2黑。 1/18.美國眾議院一月十五日高票通過台美避免雙重課稅相關法案。 1/10.國民黨團決議刪減台電2000億撥補 林思銘:政策不改將成無底洞 1/7.立法院會今天三讀修正通過警察人員人事條例部分條文,明定警察、消防、海岸巡防、移民及空中勤務總隊人員的每月退休所得替代率應依退休人員審定的退休年資,任職滿15年者,替代率為43.25%,其後每增加1年,替代率增給1.75%,最高增至36年,為80%;任職滿37年至第40年者,維持80%。銓敘部指出,將造成退撫基金用罄年度提早2年,估算未來50年基金收入減少和支出合計新台幣1700餘億元,財務缺口須靠政府撥補,就是全體納稅人共同負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