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勝選股台灣碳中和儲能供電綜22
華城中興康舒光寶東元綠能太陽能水利風電天然氣轉循環股,
E-Mobility Taiwan智慧移動展;日本智慧能源週2/19
中歐推核能等,碳交所,降碳目標,台積輔儲能,退休金減持,
++++++++++++++++++++
4/7.赴美建廠及設置先進研發團隊後,台灣老牌電子大廠、市值近千億的大同公司(2371)重訊宣布,已簽合約赴美設廠,搶攻美國電網升級與擴建商機。
3/29.電價審議會28日拍板四月電價凍漲,外界將矛頭指向核能。經濟部今再次澄清,台電虧損主因為國際燃料價格大漲,電價未完全反映成本導致,核電佔比高或低,皆會造成台電成本壓力。經濟部表示,在經歷不同能源政策期間,如2006-2013年間台電也面臨長期虧損,2020、2021年則有盈餘,直至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國際燃料暴漲,即使至今仍高出2016至2020年平均超過6成,加上台電近3年吸收成本達6000億元,遠超電價調整幅度,進而造成台電目前虧損現況。
觀察國際社會核能使用國家,如韓、日、法等國電價調更多、預算補更大。例如2024年法國住宅及工業電價累計調幅分別達47%與65%;核能佔比較台灣更高的韓國,則分別調高49%與106%。關於核電佔比對成本影響,以2015年的能源結構來看,即使在當年核能發電佔比16%、火力發電佔比78%的情況下,以2023年燃料價格的水準計算,每度電售電成本亦將提升至近4元,與目前售電成本相當,近年烏俄戰爭致國際燃料價格大漲,實為台電虧損主因。
3/28.台電累虧嚴重,原先外界預期電價調漲勢在必行,但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今天決議,考量國際關稅變化與地緣政治風險,可能引發國際經濟及物價波動隱憂,決議電價不調整,同時也請經濟部全力爭取立法院支持撥補台電預算,穩健台電財務體質。由於電價不調整,民生電價維持每度2.77元、產業電價每度4.27元,平均電價每度3.7556元
3/24.豹能源24日官方聲明:2024年集團賣給台電再生能源光電,僅占全年營收1.79%,且94%售電收入皆來自民間企業。
旗下天能綠電總經理唐亞聖表示,能在競爭激烈的綠電市場中勝出,關鍵在於提供足夠的綠電規模,並確保穩定的履約能力。雲豹集團憑藉「發電、售電一條龍」的多元媒合服務模式,正積極填補市場需求端的綠電缺口;
旗下售電業子公司「天能綠電」售電給國際記憶體大廠美光、全球半導體測試大廠日月光投控、京元電子、矽格、台星科與欣銓、以及電動機車廠Gogoro等知名企業,積極支持台灣出口產業,進軍國際供應鏈所需的綠電需求。唐亞聖表示,台灣逐步成為全球AI資料中心供應鏈核心,綠電需求將大幅攀升,要在競爭激烈的綠電市場中勝出,關鍵在能否提供足夠的綠電規模,確保穩定的履約能力。雲豹能源集團憑藉「發電、售電一條龍」的多元媒合服務模式,正積極填補市場需求端的綠電缺口。
3/4.大同大賣房地資產入帳,去年下半年認列芙蓉大樓處分收益與北市復興南路不動產處分利益入賬,去年彌平特別盈餘公積虧損,終於23年來首次能發股利給股東;大同去年財報:營收474.8億元年減5.7%毛利率15.4%年減0.6百分點,稅後淨利144.77億元年增451%,eps6.46元,歷年新高,並擬配現金股利每股2.95元,配息率45.7%,以今收盤價41.9元計,殖利率約7%。大同睽違
3/4.台灣最大統包工程承攬商CTCI中鼎(9933)集團,繼成功承攬中油公司多座冷凍儲槽工程後,今日再宣布得標「洲際接收站LNG(液化天然氣)儲槽興建統包工程」。此案為台灣第七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由中鼎攜手日商IHI集團旗下子公司IPC(IHI Plant Services Corporation)共同承攬,總合約金額換算新台幣約266億元,將興建4座18萬公秉地上式雙層圓拱頂式LNG低溫儲槽,預計2030年下半年完工。此案為中油公司「高雄港洲際貨櫃二期大林石化油品儲運中心投資計畫」的重要項目之一。在政府推動能源多元化政策及淨零目標下,2030年低碳燃氣發電占比預計達50%;此外,隨著工業鍋爐燃氣轉供需求增加,國內天然氣消耗量將快速增長。此案完成後,不僅可協助中油公司提升整體LNG儲存能力,確保南部的供氣穩定,更可透過完善的海陸輸氣管網強化台灣北、中、南各接收站相互備援調度,增強全台能源供應的整合與優化,保障電廠、工業及民生用戶的穩定氣源。中鼎積極因應全球能源轉型,是全台唯一具備燃氣電廠及LNG接收站統包工程能力的承攬商,在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領域,也有豐富業績。
2/27.四接協和電廠改建環評 歷時近7年過關,台電公司為穩定北北基供電,規劃協和發電廠燃油改燃氣,在電廠旁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自民國107年進入二階環評,歷經6次初審會議,26日經環評大會審查要求台電積極處理土污事件,建議本案補正後通過。基隆市府表示將以最高標準檢視四接,確保市民安全無虞;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表示協和電廠是為台灣供電韌性,強調「電廠興建真的有必要性」;國民黨立法委員林沛祥表示,沒有港口安全沒有四接,須增加監督力道;基隆市德和里里長曾聖說,廢氣還要繼續吸下去,不太公平
2/25.新盛力4931(鋰離子動力電池模組廠)2024年全年營收19.95億元、年增17%,毛利率20.3%,稅後淨利1.61億元、年增50%,EPS2.5元,擬配發現現金股利每股2元,配發率80%,以今日收盤價74元計算,殖利率為2.7%。近日並公告,元月稅後淨利4400萬元、年增340%,每股盈餘(EPS)0.67元,表現犀利。新盛力著墨領域包含儲能系統、手持式動力工具電池,該公司日前也稱,BBU(電池備援電力模組)、UPS(不斷電系統)成長性最高,手持式動力工具電池也持續耕耘,會持續主攻淨零碳排商機。
2/23.WEA2025亞太國際風力發電展將於2月25日至27日在高雄展覽館登場,作為臺灣唯一專注風電供應鏈的國際級B2B展會,WEA2025將匯聚中央與地方政府、風電龍頭、國際企業與產業領袖,共同探討風電市場的發展動能與商業趨勢、產業供應鏈升級與技術突破,打造最強風電產業交流平台,為臺灣離岸風電產業注入全新活力。
臺灣至2024年累計安裝374座風機,總裝置容量達3.04GW,穩居全球第七,展現堅實的產業實力,而WEA2025亞太國際風力發電展是全臺唯一專注於風電供應鏈的指標性展會,以「跨領域、多元性、國際化」為核心,整合展覽、論壇、供應鏈交流會、專業參訪與交流晚宴,打造國內外專屬風電產業最強的B2B商機合作平台。
展會規劃專業論壇,聚焦全球風電市場的發展、製造供應鏈以及維運技術三大核心議題,邀請經濟部能源署、產發署解析臺灣離岸風電政策,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分享離岸風電運維趨勢、風電龍頭企業IX Renewables、森崴能源、昱能海事,針對浮式風電技術-亞太風力發電趨勢、離岸風場除役與退役風機循環利用、重吊與重件海運於離岸風電的應用,對臺灣供應鏈升級策略與智慧維運技術創新等關鍵議題進行深度剖析,讓與會者全面掌握產業最新發展。
2/22.經濟部能源署最新統計:去年我國燃氣發電量1225億度,正式超越燃煤的1133億度,火力發電方面正落實「增氣減煤」;另備受矚目的綠電,也由前一年的269億度增加到333億度,占比突破10、來到11.6%。
燃氣燃煤發電量 首度黃金交叉:我國火力發電來源,除最大宗的台電機組外,還有民營電廠與工廠自用發電設備。據統計,去年全台總發電量2886億度、年增2.2%,其中,燃氣、燃煤發電量首度「黃金交叉」,燃氣總發電量1225億度、占比42.4%,燃煤1133億度、占比39.3%,整體燃氣比燃煤多92億度;近年來台電與民營電廠的燃煤機組陸續除役,而新增機組僅有燃氣;今年台電合計有興達新一號、興達新二號、台中新一號、大潭七號等四部大型燃氣上線,燃煤則有民營的麥寮機組、台電興達三號等將除役,「氣主煤從」態勢確立。
綠電:去年綠電達333億度、年增64億度,其中,太陽光電增20億度,風電又以離岸風電風場陸續商轉,去年大增40億度貢獻最大,慣常水力則較前年多約3億度。核能發電占比僅剩4.1%。
去年整體發電結構,燃氣超過四成最多,燃煤降至四成以下,綠電排第三、占比來到11.6%,核能僅剩4.2%;經濟部在去年底盤點,2026年光電裝置容量可達21GW、風電5.6GW,加上原有的水力、陸域風電及生質能等,綠電供給目標要達550億度,等同在這兩年內,每年要增加百億度綠電才能達標。
2/22.台灣至2024年累裝374座風機,總裝置容量達3.04GW、全球第七;2025亞太國際風力發電展2/25日起3天在高雄展覽館登場,打造國內外專屬風電產業最強B2B商機合作平台。
2/19.本泓德能源(6873)今(19)日起參加第21屆日本智慧能源週,展出智慧電力交易平台、AI充電選址平台,以及日本長期脫碳素標案等最新產品及成果,展現在日業務的最新進展。日本智慧能源週是亞洲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再生能源展,2024年吸引來自29個國家、1,491家企業參展,預計將迎來超過7萬名專業觀展者。 泓德能源科技日本株式會社自2023年9月成立後,已連續兩年參與日本智慧能源週。
2/14.台達電續深化泰國佈局,旗下泰國電子股王泰達電宣布興建3座新廠,暫估工程總價款約泰銖34.24億元(約新台幣33.31億元,泰達電也將斥資1313.2萬美元(約新台幣4.29億元)向母公司台達電購買用於生產的機器設備。泰達電此次因應未來業務發展所需,投入泰銖9.45億自地委建D16廠、D17廠,並同步斥資泰銖9.42億元自地委建泰國D18廠。據了解,泰達電近年持續強化電源供應、被動元件、散熱風扇等3個業務
2/13.漁電許可遭撤照 台泥綠能:勿讓誠信企業淪為提款機
2/13.閎暉3311將斥資14.18億元,收購日本上市公司FDK株式會社股權45%。收購日本FDK、跨足能源電力市場,股價跳空漲停以37.3元(公開收購價金為每股現金日幣435元、約台幣91.35元,總交易金額逾14.18億元。公開收購期間自2025年2月13日起至3月13日止)FDK成立於1950年,主要業務領域為製造、銷售並出口各式電池和電子裝置,同時也包含電池模組、能源儲存系統及新世代電池、能源等電子裝置,而鎳氫電池(NiMH Batteries)產品市占率高居全球第一
1/20.台達電聚焦東南亞能源轉型市場,持續開創新的商業模式與生意機會,集團攜手新加坡永續能源系統供應商WEnergy Global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MOU),進軍菲律賓設置區域性離網型微電網,作為雙方推動能源韌性與永續轉型所踏出的重要一步。
1/13.受惠於年底工程進度認列及綠電交易持續成長,森崴能源6806及子公司富威電力6994去年全年營收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其中富威電力12月單月營收衝上3.44億元,年增幅度高達253.88%,全年營收創18.87億元的新高,為富威電力1月15日掛牌上市開出好彩頭。
受惠於綠電交易持續成長,加上年底工程進度認列,富威電力去年12月營收高達3.44億元、年成長高達253.88%,累計1-12月營收達18.87億元、年增114.41%,寫下歷史新高紀錄
1/8.台達電受惠於去年第4季輝達AI伺服器電源與散熱產品拉貨動能強勁,加蘋果iPhone 16 Pro新機被動元件需求暢旺,12月營收單月歷.史次高,第4季營收同寫單季歷史新猷,2024全年營收優於歷年表現。台達電12月營收387億元,月增5.7%年增22%,當月4大業務範疇營收比分別為電源及零組件48%,基礎設施32%,自動化13%,交通7%;整體第4季營收1142億元,季增1.8%、年增14%;2024全年營收4211億元、年增5%。
+++++++++++++++
24-12/13.中美晶董事長徐秀蘭今天表示,台灣太陽能製造廠面臨模組進口比重高、案場開發量放緩困境,呼籲政府加速核准案場建置。經濟部回應,持續精進申設程序,目前國產光電高效能模組躉購費率已有加成機制,會持續查訪防止洗產地情況。
12/11.山林水(8473)11月營收暴增達5.4億元、月增121.95%,日前法說會:目前手握百億元重大工程案,預計未來2-5年陸續完工,今股價開39.5元漲逾7%,前三季營收22億元稅後淨利1.6億元eps0.94元、年增3033%。
12/2.太陽能模組廠安集6477,自2018年起開始投入金屬3D列印事業無人機市場,
11/30.BBU股續強:加百裕3323、興能高6558噴不停,強攻漲停,月漲幅達60.8%,72.5%
11/27.Bbu題材:AES-KY6781、順達3211等股價輪流上漲;達方8163也被點名今跳空漲停57.3元走低翻黑
11/29.BBU概念股狂飆,被動元件中電容廠也搭風潮、股價輪番大漲,昨金山電8042直衝漲停44.45元,前10月營收28.5億元、年增8%,前三季EPS0.52元,金山電11月召開法說會看旺AI伺服器、網通5G、電源管理等市場明年將持續成長;法人認為,GB200明年才大量出貨,BBU股目前仍只題材,BBU是否對於電容族群有助仍待觀察。
11/29.台電今公布12月供電盤點,因冬季東北季風增強,風力發電穩定出力,有助空污季期間燃煤機組環保停機或降載,深化減煤成果,不僅改善空品,滿足用電需求,同時給大型機組歲修彈性,續確保供電穩定。台電:12月整體供電能力預估日尖峰最大可達3659萬瓩,大於預測12月上旬最高負載3156萬瓩;夜尖峰最大供電能力可達3460萬瓩,大於預測最高負載3102萬瓩。預估全月日夜尖峰備轉容量率將保持10%以上與7%以上。
11/27.西勝3625(鋰電池模組)近年續往綠能系統事業轉型,發展電動載具電池E-mobility與備用電源系統2條產品線。電動載具電池含無人機、e-motorcycle等需求續看旺外,西勝也已經送樣BBU,耕耘BBU已約4年、技術領先,也看好未來成長性,西勝5年轉型有望2025年開花結果。因淡出NB業務、全力轉向BBU等新領域研發產品與技術,營運表轉型期內壓力較大,前10月營收4.4億元年減53%,前三季稅後淨損1.1億元、eps淨損1.02元
11/27.天宇8171(綠能環保)近與長園科8038在BBU簽訂合作案後股價大漲後回檔,今再衝漲停46.2元
11/25.旭東環保1343(水上型太陽能浮力系統:董事長董基旭)成立於1995年,全球太陽能浮力系統市占第3製造商。公司經歷長年經營虧損,今年轉虧為盈,上半年EPS3.62元,股價從30幾元大漲到123.5元。
11/22.台泥今法說會:轉投資能元科技下電芯品牌Molicel,已經打入AI BBU(備援電池模組)供應鏈,自第4季開始,正式出貨5kW BBU電池給1家全球知名雲端服務商,也正與另外3家BBU客戶開發下一代電池。
11/21.輝達GB200伺服器把BBU(BackupBatteryUnit:電池備援電力模組),從「選配變成標配」,BBU概念股熱炒,今早加百裕3323,興能高6558,長園科8038都飆漲停,系統電5309也漲破9%,錸德2349,錸寶8104居台股成交量第7、8名,成人氣指標;國泰證期協理蔡明翰:夢想確立但短期難實現,個股本業仍不佳,留意追高風險。
11/16.新輝達受惠股 AES-KY8天漲5成(BBU)
11/15.雲豹能源6869:今舉法說會,前三季營收26.34億元、稅後淨利1.4億元、EPS1.12元;雲豹能源:水處理工程及綠電交易營收持續成長,受惠國內企業綠電需求大增,在供電度數高速成長下,今年前三季綠電交易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298%,穩居國內售電龍頭寶座,明年將迎來高成長期。
11/13.新盛力4931(電池模組廠-生產BBU:伺服器備援電池系統)收漲停42.95,近5營業日勁揚27%,AI帶動電力,供電穩定題材,前3季稅後淨利1.1億元年增約3%,eps1.72元,超過去年全年,前10月營收17.5億元年增13%
11/13.錸德逆勢亮紅(EPS:Q3由盈轉虧-0.01元,前3季0.02元;10月營收降至5.2億元月減11%、年減27%);錸德股價,6月底連飆8根漲停最高到21.9元後回落到15至16元整理)
11/12.台達電10月營收388億元月增4.6%年增11.9%,創史單月新高,前10月營收3457.6億元年增2.9%。台達電表示,主要成長動能為資料中心相關電源與散熱系統出貨,10月4大業務營收比:電源及零組件55%、基礎設施24%、自動化11%、交通10%,看好旗下AI伺服器散熱系統產品Q4業績將續創新高,帶動基礎設施營收大成長。
11/12.中興電Q3稅後獲利9.2億元,季增2.6%,創史單季次高和同期新高,eps1.86元,前3季獲利27.7億元,eps5.61元;全年法人共識值EPS8.02元,目前前三季5.61元,距離目標差距2.41元,法人共識預期落差,最大誤判來自於毛利率,24Q3法人預估為28.9%,實際24%,
11/12.台中火力發電廠「換氣減煤」目標,台電昨表示,高科技產業蓬勃成長,將為台中增加七十億度的用電需求,而目前台中的供需缺口還有約七十億度電,中火一期兩部燃氣機組上線後剛好可補上,盼中火換氣轉型快速上線,能將電力直送台積電、美光等科技大廠。中火一期建造兩座燃氣機組、拆除兩座燃煤機組,也就是「蓋一拆一」,中火二期則要「蓋四拆二」。環團、地方希望比照一期「蓋一拆一」,擔憂保留燃煤機組就有啟用可能性。
11/12.針對中研院院長、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廖俊智昨日在立法院指出,台灣沒有放棄任何乾淨能源的本錢,除了應持續發展地熱、去碳燃氫等技術,技術上也可提升核能安全性;對此,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天表達贊同,並強調核能發電有利於打擊通膨、降低碳稅。
11/11.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第2期簽約完成,經濟部能源署表示,今為繳交期限,5家獲配業者全數送件辦理簽約,本期將在2029年前建置2.7GW裝置量。能源署表示,區塊開發第2期完工併網年度分別為 2028與2029年,屆時將可增加2.7GW裝置量,每年提供超過100億度綠電。
11/10.政府與歐盟諮商後,離岸風電國產化危機暫解,已拍板下一輪的風場招標不會強制納入國產化條件。國內本土供應鏈分析,較早投入的廠商,因建廠成本、設備都已在攤提,影響並不大,但華新與丹麥合資海纜廠去年動土、洲鉅風電在高雄港剛設組裝廠,很快就得面對國際競爭。設廠初期有學習曲線要克服 「新生」將面對國際競爭,高雄港就有二家指標業者近期投入,恐因國產化變動受到波及。國內電線電纜大廠華新麗華投資二十七億元與丹麥廠商合資,華新過去就透露,因政府推動離岸風電政策明確,盼能成為台灣第一家離岸電纜廠,去年九月動土,明年底試產、二○二七年營運。另一家是水下基礎廠洲鉅風電,相較投入多年世紀鋼、興達海基等,踏入水下基礎項目僅三年,屬於資歷較淺的「初級班」,在高雄港的組裝廠投入五十億元,預計明年初投產。國產化鬆綁、甚不強制後,這批「新生」很快面對國際競爭。
能源署指出,目前我國離岸風電設置已超過3 GW,領先亞太民主地區
11/8.士電Q3財報:毛利率22.9%季增3.5百分點,創歷年單季次高,營業利率12.6%,季增2.9百分點,創單季次高,稅獲利7億元創同期新高,eps 1.34元;前3季:營收261.5億元,年增7.4%,前3季毛利率19.9%,年增2.1百分點,前3季稅後獲利25.9億元,年增25.8%,eps:前3季4.97元,去年同期3.94元。士電先前表示:大型變壓器新廠預期2025年第2季正式生產,可提升產能30%,中型變壓器規劃擴充3成至4成產能,重電產品續擴展北美和東南亞市場,未來鎖定日本市場,3年內訂單能見度沒問題。
華城Q3財報:毛利率38.3%季增2.1百分點,營益率26.4%季增1.7百分點,均創單季新高,獲利12.3億元季增37%,單季新高,eps4.28元;前3季:營收130億元年增57.3%,毛利率36.6%,年增6百分點,獲利27.2億元,大幅年增86%,eps:前3季9.48元,優於去年同期5.6元。市場人士:華城續受惠北美電網基建對500kV級變壓器強勁需求,大型變壓器出貨有助毛利率表現;此外,華城也續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拉貨。
11/8.大同10月營收35億元,雖颱風假與中國十一長假工作天數降,營收仍年增約1%,近6年同期次高。電力與新能源本業雙引擎催動下,前10月營收391億元,年減再收斂至0.42%。
大同:目前在手訂單逾210億元,主力事業電力事業群中,智慧電表、電線電纜及馬達10月表現優異,單月營收年雙位數成長,其中,電線電纜10月豐收,拿下台電24億元大單;智慧電表配合台電排定交貨時程陸續出貨,成功取得海外電力公司訂單追加;馬達事業則以大型馬達銷貨帶動營收攀升
11/8.台電董座曾文生:2032年起年減300萬噸用煤、最遲2034年底前無煤化;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到中火說明減煤政策,提出三大承諾;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表示,會全力以赴達到2034年全氣供電,而且在2031年二期的第一部燃氣也是第三部燃氣機組上線後,就會依序減煤300萬噸,這是一個明確的承諾,會從1260萬噸減到900萬噸。
11/7.泓德能源投資澳洲電力零售商ZEN Energy 扎根澳洲電力市場
11/3.政府推動綠能,離岸風電是重點發展對象,但因有量大、合約長、融資等困擾,經濟部責成中鋼成立泛官股售電公司,希望能統購、分銷;泛官股售電公司「台灣智慧電能」已於10/23日正式設立,登記資本總額為25億元,但初期實收資本額僅一千萬元。離岸風場規模大,一座500MW風場年發電量就上看17億度,目前機制已非台電躉售,買賣之間雖可簽購售電合約(CPPA)、年限仍長,而市場買家中,少有人像台積電可大規模一次購足,因此銀行端融資缺乏信心,所以先統購、再分銷的泛官股售電公司應運而生。
10/29.美國在AIT處長谷立言日前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赴美設廠,是因為台灣無法滿足半導體綠電、水源的需求。經濟部長郭智輝今日赴立法備詢前受訪時強調,台灣到2030年電力充足,綠電也一樣,並喊話支持台電建廠就是支持半導體在台灣發展,「如果大家支持護國神山,也請支持台電。」
10/23.國泰金控昨代子公司國泰人壽發布重訊,擬透過國泰風能與國泰電業投資沃旭能源大彰化西北離岸風電案場,昨取得金管會核准函,交易金額不超過273.2億元,創下國內壽險業投資風電的最大金額紀錄。這也是國壽首次跨足投資離岸風場。國壽是在去年十月參與沃旭能源大彰化西北離岸風電案場50%股權釋股案,獲選為優先議約對象;因台積電2020年已「包下」此風場二十年企業購售電合約,國壽將獲得長期穩定的現金流。
10/20.台電2022年啟動十年電網強韌計畫,總預算高達5645億元,讓國內重電、電纜業者「長單無虞」,加上美國政府推出上兆元的基礎建設法案,國內華城、士林電機、中興電、亞力等重電四雄,因具備交期短優勢,加上美國去中化等因素擴大外銷商機。搶攻美國兆元基建大餅:重電業者分析,美國幾乎沒有本土變壓器公司,以外購為主,過去都是中國廠商透過低價優勢拿到比較多的訂單,但美中貿易戰、地緣政治緊張,美國推動供應鏈去中化讓台廠獲得絕佳機會
10/16.經濟部首度調整太陽光電20GW達成年限,由原本的2025年遞延1年到2026年。經濟部長郭智輝坦言,主要是地面型光電推動受阻,但未來2年必須達成6GW,郭智輝表示,光電建設考量多。
10/16.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出席「印太戰略智庫」成立酒會時透露,思考在菲律賓建置綠電發電廠,再把購得的綠電運送回台灣,以滿足台廠的綠電需求;他昨進一步表示,赴海外興建綠電電廠,可利用船運或海底電纜運回國內,實質效益上能降低在台灣本土新設電廠的窒礙難行,預期也能讓綠電價格更低。
****10/4.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泓德能源布局台、日、澳、菲 推出智慧電力交易平台
10/4.電源供應器大廠台達電(2308)今天宣布揮軍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暨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首次釋出旗下「All-in-One儲能系統」,鎖定電網級、工商應用領域,以強化因應能源革新帶來的商機,佈局智慧電網未來藍圖。
台達能源基礎設施暨工業解決方案事業群副總經理徐瑞源表示,因應低碳減排趨勢,許多客戶致力於尋求乾淨的替代能源,進而促進電力來源多樣化,同時推動微電網與AI技術發展,考量從傳統的單向發電逐步走向分散式、多重並雙向傳輸的智慧電網,過程中需要高度整合、即時、彈性的能源基礎設施作為支撐。
10/1.大同(2371)今日宣布:芙蓉大樓處分利益已於9月入帳、金額約131億元,預期將明顯挹注第三季獲利,每股淨值也將再攀升,加上本業電力、新能源事業群業績持續湧入,看好本季營運持續轉佳。大同今年首季見獲利,但第二季營運逆風、單季稅後虧損8.56億元,每股稅後淨損(EPS)0.37元,致上半年稅後虧2.13億元,每股小虧0.09元。該公司則說,第三季受惠芙蓉大樓處分利益挹注,獲利可望向上。大同今年前8月累計營收則為317億元,年減約1%。
9/27.中興電1513今法說會,執行長郭慧娟:近儲能雖有雜音,但光電、嘟嘟房業務與中國市場接海外訂單等,可補足儲能業務減少,綠能相關營收比估計到年底達76%;明年中興電會重點布局日、泰、美等海外市場,產品鎖定在重電、氫能領域。近期正洽談離岸風電變電站統包工程約50億元訂單,目前電力在手訂單仍有400億元。
9/26.大同今代子公司公告,通過處分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不動產,交易總金額約95.88億元,力拚年底前交割。加芙蓉大樓資產活化案的131.25億元,累總交易金額高達227億,全數入帳後可彌平過往特別盈餘公積,並挹注營收獲利,期望能加速實現明年發股利目標。
9/24.興櫃綠能環保股聯友金屬(7610)旗下聯友能源、化工股康普(4739) 子公司天弘化學(7742)與鋰電池回收大廠名仁科技今(24)日宣布共組「鋰電池循環永續責任聯盟」。
9/23.儲能退燒 3案逾百億投資喊停
;東鋼總經理黃炳樺表示,儲能案喊停關鍵是市場目前供過於求。光電進度落後 儲能市場供過於求 明年投入估超標7倍;動輒幾十億元起跳的大型儲能案場投資,近兩個月陸續有業者決定退出不玩,包括東鋼、北基、嘉泥等都代替子公司公告喊卡,三家業者合計開發量達二五○MW,市場估計,光是此三案的投資額度就超過百億元。東鋼總經理黃炳樺分析,東鋼去年四月公告投資此案,今年七月喊停,看似一年多時間,但研議此案至少超過兩年,最終決定在台電六月底前可退還全額三五○○萬元的容量保留費後退出。
9/21.泛官股售電公司股東可優先承購風場綠電,以中鋼作為發起股東,至明年初中油、中華電信、高鐵加入,初期資本額近新台幣5億元,後續民間綠電需求企業也將注資,經濟部也盼爭取國發基金戰略投資。風電業者認為,售電公司由泛官股作為股東,可紓解銀行信評疑慮,有助風場融資,但也有開發商擔心泛官股售電公司「價格太硬」。
9/10.大同營收:8月40億元月減3.4%年增5.6%,前8月營收316.97億元,年減1.13%。前8月營收衰退幅已較先前收斂。大同:受惠強韌電網、企業汰換設備與新建工程需求,大同電力事業群表現亮眼、前8月營收勝過去年同期,而8月電纜與馬達事業部營收皆較7月、去年同期迎來雙位數成長;此外,子公司大同智能積極開發綠電市場,綠電業務已年成長1倍,預計全年成長將上看2.5倍。
9/9.上緯3708:風電旺季,8月營收8.06億元月增26%年增28%,2022年10月來最佳,上緯股價開高走高至112.5元、漲6%;前8月營收51.1億元年增9.8%,上半年eps1.53元。
9/9.上緯(3708)8月營收達8.06億元、月增26%、年增28%,寫下2022年10月以來最佳,今日台股重挫,但上緯股價開高走高,
9/9.台達啟動印度新總部 全面鎖定4大事業範疇,台達:旗下位於印度邦加羅爾(Bengaluru)Bommasandra工業區的新區域總部大樓與研發中心正式啟用,目前擁有300名研發工程師,未來3年將擴大招募至750名研發工程師,可容納超過3000名研發、工程與管理專業人員,全面鎖定4大事業範疇,包括AI、電信、資料中心、電動車充電設備以及儲能應用等領域。
台達電表示,新總部為面積6.1萬平方公尺的LEED黃金級綠色建築,將強化智慧、節能電源管理解決方案,以及開發物聯網(IoT)與和人工智慧(AI)的相關軟體,除了符合海外業務需求,也將聚焦印度轉型發展帶來的商機,此次擴大投資印度,獲得邦加羅爾所屬城邦Karnataka的副首長DK Shivakumar表達感謝。
9/4.泓德能6873(綠能環保):將
新股溢價現增辦理競價拍賣,9/26改一般板上市,公開承銷股數採80%競價拍賣、競拍底價160.68元,承銷價暫定為188元。泓德能與壽險及策略合作夥伴籌組四大綠資產管理平台,包含以地面型光電為主星泓電力、漁光為主星鱻電力、表前儲能為主的星德電力及今年甫成立以光、儲為主的的富邦能源,未來管理資產總金額預計超過650億元,為全台最大綠能資產管理平台;以電站維運為主要的子公司「泓博能源」,至2023年底維運容量310MW,所提供太陽光電系統維運服務取得國際第三方認證機構TÜV NORD AAA認證最高等級肯定;專業養殖團隊「星源漁業」,去年首次收成即有逾10萬台斤;負責綠電購售子公司「星星電力」為台灣前三大業者,累計至今年8月底,綠電轉供總合約度數超過155億度,轉供據點超過1800個,憑證張數超過5萬張;星舟快充則為全方位充電營運商,至上半年已開發272個充電站。
8/30.台電今公布9月預估供電狀況,9月為夏秋季節轉換期,參考氣象資料及歷史負載紀錄,預估用電將逐步降低。此外,為因應空污季(10月起至隔年3月)來臨,台電提前進行準備,將視電力供需狀況,適時安排燃氣機組進行短期檢修,以應對空污季時燃煤機組降載或停機,兼顧穩定供電與環境保護。
台電:需求面:7月23日瞬時尖峰負載創4142萬瓩新高,8月尖峰負載多落4000萬瓩以下,未來夏月用電尖峰已過,估計9月用電負載將隨氣溫漸降。供給面:新增機組:民營豐德電廠3號機(110萬瓩)近已滿載試運轉測試;除役機組:麥寮2號機(60萬瓩)將於9月8日合約屆期除役。
台電進一步說明,9月整體供電能力預估日尖峰最大可達4588萬瓩,大於預測最高負載3976萬瓩;夜尖峰最大供電能力可達3937萬瓩,大於預測最高負載3600萬瓩。台電預估,全月日尖峰備轉容量率將保持10%,夜尖峰備轉容量率保持7%。
台電:再生能源:在政府與民間積極推動下持續成長,8月21日風光合計發電量更達1085萬瓩,創史新高。在再生能源逐漸成為供電要角,加用電負載逐步降低情況下,可增加機組檢修餘裕,台電將隨時視供電及負載情況,安排燃氣機組短期檢修,因應空污季燃煤機組降載停機。
8/29.反對第四天然氣接收站,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等民團:四接不是缺電萬靈丹 應檢討電網韌性
8/27.泓德能源6873:預計9月底改列一般板上市(士林電機、日三菱電機、澳洲電力零售商ZEN Energy等合作夥伴)。不僅是台灣綠能開發商,更提供完整綠電解決方案,以成為國際智慧電力公司為目標。五大第一:最大資產管理平台、最多土地庫存平台、最完整垂直整合平台、最完整的技術整合平台、最國際化的能源平台,除深耕台灣事業版圖外,更布局海外電力自由化市場,今年上半年即成功拿下日本長期脫碳素儲能系統容量市場標案,預計2027年上線服務,是國內首家打入日本儲能系統容量市場的公司。
8/23.為避免不動產市場過熱,中央銀行要求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房產業者認為,長期有利於健全房地產市場,但阻斷資金流入房市,短期將出現有感降溫。
8/22.光碟片大廠錸德2349轉型綠能及儲能領域,首季虧轉盈後,第2季再度獲利,股價經過整理後,連續2日衝上漲停,
8/22行政院今通過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預計再撥補台電公司新台幣1000億元。台電強調,明年度預算仍是為「財務不再惡化」,若加上立法院尚待審議今年追加的1000億元,今、明兩年政府將給予2000億元預算。
今年上半年度台電的累虧為4420億元,追加的1000億元若獲立法院支持,年底可望降到3800多億元,明年再獲得1000億元,台電因電價成本未如實反應,累虧也僅能打消一點,再降到3500、3600億元。
台電必須擔任「物價第一道消波塊」,近兩年承受6000億巨額燃料成本,經濟部已經增資1500億元、1000億元,加上疫後條例補助500億,今年爭取追加預算1000億元,加上明年度編列1000億元,合計增資、補貼高達5000億元。
8/21.爭議多年的核電廠乾貯設施都在今年解套!繼核一廠之後,新北市政府與台電雙方又調解成立,已於上周同意核二廠水土保持計畫核備函,台電後續要完成公開說明會等作業,預計明年初開工,2026年底可開始移出核燃料棒,2027年全數移出,進入實質除役。核二廠一、二號機已停機,但兩部機組的反應爐內各有645束燃料棒,合計達1290束燃料棒,因乾貯無法興建而「退無可退」,核二淪為真停機、假除役。
8/21.7月,大同4大股東之一鄭文逸入監服刑,大同董事長、最大股東王光祥頓失盟友,近期人事動盪、虧損的未爆彈,都將讓大同充滿變數。
8/20.雲豹能源6869旗下天能綠電今 宣布與全球半導體測試龍頭京元電子簽署綠電購售協議,天能綠電將展開為期15年以上,總供應京元電子超過13億度綠電,同時,天能綠電今年光電憑證累計銷售超過8.9萬張,穩居國內綠電龍頭。
8/19.第二屆QIC台灣半導體供應鏈與再生能源線上投資論壇,(研究覆蓋台灣半導體供應鏈股自49家增至83家,包含設備服務、廠區服務與材料服務三大族群;論壇8/20~23:出席20家企業:臻鼎-KY4958、雲豹6869、聖暉5536、志聖2467、桓達4549、均豪5443、均華6640、旺宏2337、微程式7721、旺矽6223、昇陽半8028、天虹6937、巧新1563、華立3010、洋基工6691、新光鋼2031、寶晶能6987、微電能6883與鈺祥企(未上市)等。
(參與3月QIC台灣半導體日12家股,今年來市值均漲132%,遠優其餘71家36%、台電子股指31%、台指22%)
8/19.漲停:華星光 均豪 圓剛 鑫科 志聖;弘憶股3312 (IC通路商,伺服器租賃?)
8/18.AI推升用電需求,電力股獲追捧,今年來MSCI亞太公用事業指漲近14%,公用事業股高股息及防禦性成資金青睞族群,當美國降息,高股息
公用事業股就變更具吸引力,中東緊張局勢和美國總統大選的不確定性,使得防禦性公用事業股成資金避風港將跑贏大盤,有望創2006年來最強勁年度漲幅。在MSCI亞太公用事業分類指數的權值股中:印度NTPC、印度電網和日本關西電力,今年來股價漲幅都近或超30%,漲幅最大股票包括馬來西亞楊忠禮機構、印度Torrent Power 和中國中廣核電力,這些股價均飆升超過50%。其中,印度torrent power 今年迄今漲達77%,台灣電力概念股雲豹能源6869今年迄今漲1.3倍,領先印度能源股。(台股掛羊頭實狗肉混水摸魚假發電股:綠電、重電、電線電纜等相關電力概念股表現不差,除雲豹能源今年迄今漲幅130%,中興電漲47%,大亞漲62%)
彭博報導,在經歷了兩年虧損後,公用事業的蓬勃發展得益於亞洲政府政策性支持和AI狂熱,尤其AI推升世界許多地區的電力需求急劇增加,加上投資人對全球經濟潛在放緩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擔憂加劇,公用事業公司的高股息及防禦性成為資金青睞族群。在MSCI亞太公用事業分類指數的權值股中,印度NTPC有限公司、印度電網公司和日本關西電力公司,今年以來股價漲幅都接近或超過30%。漲幅最大的股票包括馬來西亞的楊忠禮機構、印度的Torrent Power 和中國的中廣核電力,這些股價均飆升超過50%。彭博資訊分析師 Kelvin Ng 則說,衡量AI的電力需求非常困難,因為我們必須知道這些公司將使用多少顯卡和其他設備。他提醒,亞洲公用事業公司在未來三到五年內的獲利成長非常溫和,只有印度除外。對於許多市場觀察家來說,隨著市場波動加劇,與全球成長前景、中東緊張局勢和美國總統大選的不確定性,使得防禦性公用事業族群將跑贏大盤。大和資本(Daiwa Capital)分析師Dennis Ip 說,當中國和美國都降息時,這些高收益公用事業公司就變得更具吸引力,香港公用事業公司和中國水電公用事業公司可望成為資金避風港。
8/18.電價審議委員會9月即將召開,決定10月是否調漲電價,審計部決算審核報告要求台電檢討虧損,台電表示,「積極爭取合理電價,以反映成本及利潤」。
審計部:至去年底台電負債金額約2.43兆元,占總資產94.75%,自有資產比僅剩5.25%;其中計息負債約達1.5187兆餘元,利息費用約279億元,債息負擔沉重。台電累積虧損高達3818億餘元,已近實收資本額4799億餘元八成,嚴重影響財務健全,要求經濟部督促台電改善。
台電、中油公因近年度國際燃油價格飆升,及配合政府穩定物價政策,未足額調漲產品價格,已分別累積虧損約3818.2億元、866億餘元,加計未來所須繳納碳費金額,恐增加營運之負荷。
8/17.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日前表示,因電力開發與輸配電建設困難,桃園以北(含桃園)用電在五MW(千瓩)以上資料中心難以供電,引發桃園市長張善政、新北市長侯友宜批評「大小眼」。陳世凱前天指出,北北基桃電力開發相對困難,北部有發電量少於用電量狀況,以去年為例,北部用電量是九三○億度,發電量只有七五○億度,供需差距約二百億度,政府以南電北送、中電北送應對。不過,「反對中電北送喊得最大聲的應該是台中市長盧秀燕,她認為中電北送對中部人不公平」。籲地方政府全力配合協助
陳世凱昨強調,政府會積極在北部開發電源、建設電網,目前有協和電廠更新計畫,會讓電源開發更充足;而在燃油改燃氣的過程中,必須有天然氣接收站、也就是「四接」,還有國光電廠二期、長生電廠二期的電力開發,這些都是在北部電源的開發。電源開發除中央要努力,也希望地方政府全力配合協助。
8/17.離岸風電成本高漲 經濟部多管道協助降成本
8/15.環保綠能股雲豹能源(6869)今法說會,第2季單季營收10.13億元,稅後淨利為1.34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1.11元;雲豹能源總經理趙書閔表示,上半年綠電交易展現強勁成長動能,相關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3倍以上,預計明年開始雲豹將迎來高速成長期。
8/12.台電表示,經改善,4 月起運行效率已持續超過90%,未來將培養人才,打造本土最佳運維模式;另明年6月離岸風電運維中心完工,若能配合彰濱離岸風電運維港開港,更能提升運維效率。
媒體報導,審計部調查,離岸風電一期計畫雖已開始商轉,但實際運轉與發電成效未如預期;還有部分機組剛運轉就發生長期故障;負責設計製造及運轉維護的承商不再生產製造,提供備品資訊卻不足,加國產化項目未達目標。台電透過新聞稿說明,離岸一期風場商轉初期需時間調校,以適應環境,因此停機時數較多;經逐步改善並提升檢修效率,113年4月起每月可用率已穩定突破九成。運維廠商部分,台電指出,日立公司承攬五年運維合約,協助台電建立標準運維機制,台電將持續與原廠洽談技轉並培養人才,期盼運維約滿能以自有人力承接,建立國內離岸風場最佳運維模式。台電表示,離岸風電運維中心施工期間受疫情及缺工影響,且設計工作延遲,使鋼構施工期間面臨東北季風,考量安全及品質而辦理展延,正全力趕工,預計明年6月完工;屆時如能再搭配彰濱運維港開港,將有助提升離岸風電運維效率。
8/12.大同上半年轉虧,稅後虧損2.13億元、eps-0.09元,意即第二季單季eps虧0.37元,為2021年第一季至今、睽違12季賺錢後單季轉虧。公司:因集團承攬工程業務受缺工等因素影響,工程成本增加、列為預提損失,因此拖累上半年虧損。
7月營收41.7億元月減12%年增7.62%,前7月營收276.6億元,年減2.04%。公司:全球能源需求明確,旗下重電廠及電纜廠產線滿載,訂單能見度直達2026年,電力事業群持續爭取日本、東南亞、美國等地訂單。
8/10.台電董座:北部缺電 難供AI投資;北部電力建設太難 曾文生:桃園以北IDC用電、能效雙管制,AI是未來新的生活型態,因為GPU、CoWoS、Server等新技術、產品製造會帶動用電,台灣用電影響會比其他國家顯著,他坦言,北部地區的電力建設挑戰大,台電自去年底起參考韓國、新加破做法,因資料中心不受區域限制,可對其用電管制,桃園以北(含桃園)用電在五千瓩以上的資料中心就不核供(不通過),未來也考慮與經濟部能源署討論對能效加以管制。曾文生舉例,美國最近AI資料中心都蓋在電廠旁,因為電網建設難度高,「輸電線路比電源開發還難」,大用戶就應該要接近電源端,減少大量傳輸,他支持「高科技產業到支持電源開發的縣市發展」,曾強調,這是對國家有利,避免電網負擔太大。
台電前年提出五六四五億元的強韌電網十年計劃,將遵循總統賴清德指示,「民生要有感」,設備故障率降低、加速復電、限縮事故範圍等三目標可以提前四年、2028年完成。
不過,曾文生舉例,十年強韌電網難度最高的項目,就是輸電線路直供,包括大潭電廠到桃園航空城、通霄電廠到竹科、中火到中科、興達到南科等四大電廠直供都要十年起跳,才可能完成,台電盤點,最快會是中火到中科、興達到南科,力拚2032年完成。
8/5.經濟部上月9日完成離岸風電區塊開發3-2期選商開價會議,容量分配結果今正式出爐,共5座離岸風場獲配,分配容量總計2.7GW,各獲選業者得在11月11日前向經濟部簽訂行政契約。值得注意是,5座風場不包括本期強勢回歸沃旭能源(Ørsted)。
能源署今傍晚公布容量分配結果依序:森崴能源又德風場700MW,風睿能源SRE海廣獲配800MW,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的渢妙二600MW,上述風場完工併網年度為2029年.
8/5.外界熱議可將小型核電廠SMR引入台灣。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受訪時坦言不樂觀,畢竟SMR是鄰避設施,經濟部長郭智輝則表示,只要是好的新技術方案都不排斥,但重點是安全無虞、核廢料能被妥善處理,並取得民眾共識。劉鏡清坦言個人對此態度較為保守,原因不光是SMR核廢料的量仍是現在核能的3倍以上,再者是SMR對民眾而言就是嫌惡設施,現在光是變電所設置都很困難,將來SMR是到處都要設置,難度會更大,「我沒有那麼樂觀」。
8/4.電力交易平台交易熱絡,台電避免業者過度投資、交易價格崩盤,七月底修正市場規則,於每月底公布「需求/願付價格曲線」,讓業者可參考市場動態的參與容量,避免投出零元價格;如此台電不會增加預算,又能擴大購買量,業者也不會因惡性競爭,反造成儲能發展停滯。電力交易平台上資源樣態多元,眾多業者投入功率型儲能(dReg),因超過台電所需的五○○MW,結清費率自年初起都維持在零元。而目前複合型儲能(E-dreg)台電需求約二二○MW,因越來越多業者加入,市場可參與容量已逼近三○○MW;業界透露,E-dreg今年的結清價費率也一度出現零元,這使銀行對於儲能態度轉為觀望,融資意願降低。
7/31.台達電Q2eps3.83元,創史同期次高,外資看好台達電未來2年將持續受惠於AI伺服器電源供應、液冷散熱與被動元件等產品出貨暢旺,推升業績、毛利率表現。台達電第2季營收1034.43億元,季增13.25%、年增2.87%;毛利率34.13%,季增4.63個百分點、年增4.92個百分點;營益率12.7%,季增4.6個百分點、年增2.47個百分點;稅後淨利99.48億元,季增72.58%、年增22.07%,每股盈餘3.82元,季增72.52%、年增21.97%。
7/30.六月底立委指稱陸軍蘭陽地區指揮部所裝置太陽光電案場有中國製設備,聯合再生3576表示,案場誤用德商於中國組裝的變流器將於3日內更換,孰料,今日接獲蘭陽指揮部及國防大學來函表達欲解除契約,聯合再生表示將採取法律行動。聯合再生指出,國防部公開招標租地設置太陽光電案場,其中24案有使用陸製設備疑慮的案場中,子公司永梁佔其中4案。聯合再生當時也坦承,因對案場管理有所不足,以致於誤用德國廠商於中國組裝的變流器,將於3日內提出案場整場更換台製變流器的工程規劃與設備型號,經同意後會儘速進行設備更換工程.
7/27.針對歐盟批台灣離岸風電過度保護,26日向世界貿易組織 (WTO) 提出要求與台灣進行爭端解決諮商一事,經濟部昨晚表示,已對風電國產化政策進行研析及檢討,未來將會朝開放方向研議;經濟部已透過駐外單位積極向歐方進行說明,針對歐盟提出爭端解決諮商請求,將續溝通。
7/22.美關東協後門 中國光電廠恐倒逾半(繼六月六日美國對東南亞四國關稅豁免到期後,近來全球太陽能大廠更關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對東協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的太陽能電池「反補貼初裁」,中國太陽能大廠包括隆基、晶澳、天合則緊急關閉當地廠房,多晶矽、電池片、模組低價出清,市場價格更是跌到谷底。台廠指出,中國太陽能廠近來「非常慘、到處倒貨」,去年下半年先是中國內需不振,兩大太陽能廠通威、隆基陸續停產,今年美國對東協四國關稅豁免到期後,隆基等紛紛關閉當地廠房,連設備都開始出售)
7/22. 中國太陽能業者在東南亞生產基地陸續關門,使用東南亞模組的案場未來恐成孤兒案場!中國太陽能業者在東南亞生產基地陸續關門,表面看起來對台廠「有利無弊」,但因東南亞模組售價相對便宜許多,國內不少太陽能案場也有使用,若生產基地關門,後續保固該怎麼辦?綠電會不會「斷電」?保險公司還敢續保嗎?還是又要銀行業者「收爛攤」?據了解,海外模組與台製模組的尺寸規格不一致、孔徑不同,目前尚未統一,若颱風造成模組損害,很難用台製模組替換支援;且東南亞製造基地關閉後,國內並不允許中國模組進口,也就是說,使用東南亞模組的案場未來恐成孤兒案場!
7/20.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PVGSA昨會員大會,理事長:太陽光電已是台灣發展再生能源主力,去年半導體產業總用電量三八○億度電,綠電已可滿足70.29%需求,未來在台積電及輝達擴大投資後,綠電需求將持續攀升。包括EPC(統包)、維運、設備商、融資及投資商都認為,台灣發展再生能源以太陽光電占比最大,2050年要邁向淨零碳排,角色更吃重,而使用綠電是企業淨零減碳捷徑,未來加入太陽光電建置企業可望大增。
7/18.牛鬼蛇神,財報照妖:福華跌停
7/12.台達電6月營收為348.29億元,月略衰退0.7%,年微成長0.01%,第2季業績1034億元,季成長13%年增2.78%,2024上半年營業額累計達1947.41億元、年增0.69%,3項數字皆創史同期新高。
台達電受惠於旗下伺服器、資料中心的電源與散熱解決方案,在市場上具備領先地位,後市備受外資看好,原先營運團隊預期AI伺服器液冷散熱系統產品明年出貨,不過,由於董事長鄭平證實新品已經送交客戶展開驗證,法人推測實際的出貨時機點可能因市場需求強勁而有所提前。
目前預期台達電將於8月初召開第2季法人說明會,根據截至首季的營運數據顯示,台達電AI電源業績在總營業額中的佔比為4%至5%,市場佔有率則超過50%,對此,鄭平指出,今年依舊是「AI最強」,旗下其他事業範疇如交通、自動化、基礎設施等表現較為平穩。
從6月份的營收比重來看,台達電旗下電源及零組件仍佔比最大,達到整體的53%,其次為基礎設施22%,自動化13%,交通12%,法人看好台達電明年AI電源與散熱的業績合計可達整體的1成以上,並且進一步提升合併毛利率以及獲利能力的表現。
7/10.電源供應器廠康舒6282受惠於新併入子公司「立卯」業績貢獻,6月營收31.69億元,月增37%、年增74.5%;第2季營收79.3億元,季增10.44%、年增60.85%;今年上半累計營收為151.23億元、年增50%,3項數據皆創歷史同期新高紀錄。
7/4.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昨出席「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時直言,二○五○淨零排放政策路徑並未預期AI(人工智慧)應用帶來的用電量成長,政府應重新檢視電力供需及淨零規劃。
7/3.經濟部長稱友好國家都在關注 張善政:居民難接受一口氣塞進3家SRF廠
7/3.能源轉型不缺電 鄭麗君:第二次能源轉型核心 發展多元綠能台灣至2030年都不會缺電,台灣第二次能源轉型核心策略是發展多元綠能。(討論核能選擇前,我們必需務實理性面對核廢料,先建立核廢料的解方,在核廢料及核安全兩大共識的前提下,才能進行能源選擇討論,台灣第二次能源轉型的核心策略是要發展多元綠能,強調台灣在2030年都不會缺電,但電網韌性的確需要持續改善,才能夠讓國人穩定的用電。蔡總統領導的執政團隊已經推動台灣第一次能轉型,也就是「非核、展綠、增氣、減煤」,在去年綠能的發電量已經超過了核能,今年已經突破了10%,透過以氣代煤、以新代舊,在電力發電過程的空污排放減少了60%,過去8年規劃的未來到2030年的所有電力設施,到2030不會缺電,預估到2030年若電力需求每年成長100萬千瓦,在700萬千瓦的需求成長底下,2030年的供應會有910千瓦,所以不會缺電。
7/3.泓德能源6873,3日與澳洲電力零售商ZEN Energy簽訂備忘錄,內容包含500MW的光儲電廠使用協議(Tolling Agreement)、4MW虛擬電廠合作以及儲能案場開發;此外,泓德能源未來也將攜手ZEN Energy共同合作綠氫等綠色能源事業。
7/3.經長拋引進移工 台電:配電工作大增 盼緩解包商缺工
7/2.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司長莊老達說明,農業部已公告不利耕作區和漁電共生區,可供開發光電,並鼓勵農業設施結合光電,發展屋頂型光電。目前仍有超過兩萬公頃尚未被申請開發,在這兩萬公頃尚未全部開發之前,不開放地面型農電共生。
7/1.中美晶旗下再生能源售電業「續興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宣布與南亞科及關係企業福懋科技8131舉辦再生能源購售電合約簽約儀式,預計自今年第3季起由續興轉供南亞科、福懋科綠電,合約長達10年、共4億度綠電。
續興是中美晶旗下專注於綠色能源開發的子公司,包括規劃開發多元再生能源、整合買賣雙方需求,建立完整的綠電採購方案;同時,續興透過再生能源電能加憑證等方式,提供南亞科及福懋科近4億度綠電,以一個小家庭每個月使用300度電計算,等於供給133萬戶的用電量;若將總簽約量換算成減碳效力,總共可降低約19.7萬噸二氧化碳的碳排放量,相當於511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年吸碳量。
7/1.受輝達、蘋果擬在台設資料中心,看準未來綠電需求量勢必大增,近綠電概念股大漲,雲豹能源6869股價表現最強勢,連7交易日漲累漲超過66%,泓德能源6873、森崴能源6806上週股價漲幅也都超11%。
綠電概念股大漲,9檔太陽能族群直奔漲停,沉寂已久太陽能股27日接棒,包括茂迪6244、太極4934、達能3686、國碩2406、安集6477、聯合再生3576、新晶投控3713、有成精密4949、華鎂鑫8087高達9檔直奔漲停。(另錸德後連漲九支漲停)
7/1.Google:已入股台灣的永鑫能源公司,且向這家原由貝萊德全資持有公司採購多達300千瓩再生能源,以降低本身和供應商的碳排。Google的目標是在任何營運地點都能持續使用零排放能源。業界對驅動AI資料中心需求大增,碳排量激增。
7/1.中美晶5478旗下再生能源售電業「續興公司」,今宣布與南亞科及關係企業福懋科技8131舉辦再生能源購售電合約簽約儀式,預計自今年第3季起由續興轉供南亞科、福懋科綠電,合約長達10年、共4億度綠電。
7/1.科技巨擘Google 1日宣布將攜手永鑫能源在台投資太陽能電廠,目標建置量為1GW,外界高度關注,國內太陽能業者均樂見其成;市場認為,此一投資案將有助於茂迪6244、元晶、聯合再生等國內太陽能模組廠接獲新訂單,挹注業績成長。據悉,台灣一年新增的太陽能光電建置量大約是1.5GW至2GW,因此Google目標建置1GW確是相當大規模,外界推估很可能是累積建置量,而非單一案場,但依然相當可觀,將有助於台灣綠電供給擴大。業界人士指出,目前台灣綠電供給相當吃緊,唯有積極種綠電,興蓋更多太陽能電廠,才有機會舒緩綠電供給壓力,也才能吸引更多國外AI科技大廠來台投資。
7/1.Google今宣布,與貝萊德氣候基礎設施投資事業體展開合作,在台灣協助推動1GW (100 萬瓩) 的太陽能資產建置案,加速台灣電網轉型、邁向Google的全天候零碳目標。
本次合作中,Google將為貝萊德氣候基礎設施投資事業體旗下的投資組合公司、台灣太陽能開發營運商永鑫能源(NGP)挹注資本投資 ,促進該公司在台灣落實的大規模太陽能建置案。此外,Google也將透過購電合約(PPA)從這項建置案中採購高達300MW(千瓩)的太陽能、獲取台灣再生能源憑證(T-REC),以支援Google在台灣資料中心園區、Google Cloud雲端區域和辦公室營運的用電需求
7/1.東元印度子公司TEMICO宣布獲得印度主要電動車製造商訂單,將提供5000台9米及12米的電動巴士直驅動力系統,以及5萬台輕型商用車動力系統,此為3年期合約,計劃從2025年第1季起量產交付。東元董事長利明献表示,東元取得印度電動車用動力系統大單,象徵在印度市場重大突破,且隨當地電動車市場迅速成長,印度子公司將續擴大市場份額,推進在地化生產,並響應印度政府政策,也將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推向海外
6/28.6806 森崴能源 風電、售電業務進入營收大量認列期,
6/28.廣達:旗下雲達QCT攜手達梭系統(Dassault Systèmes)推動資料中心能源效率設計最佳化,達梭提供平台、虛擬孿生技術,將與雲達的AI基礎架構與系統設備加以整合,打造永續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廣達表示,有鑑於AI伺服器每年營收皆將雙位數成長,能源消耗已經成為客戶最大痛點,此次雲達與達梭合作,藉由實施負載控制機制、最佳化空調系統,加以強化資料中心能源效率,以實現能源節約與增強監控能力。
6/28.綠電再生(台灣最大廢家電及廢資訊物回收處理廠,並將可資源回收再利用之有價材出售予下游業者,由台灣十二大家電製造業者,組成策略聯盟而成立的公司;主要董監與股東持股:普騰電子約10%、台灣松下18.4%、東元15.7%、台灣三洋8.9%、大同4.6%、富帝國際1.8%、台灣日立4.5%等。
6/28.雲豹能源6869股東會:去年營收67.8億元年增7.7%創史新高;稅後淨利10.2億元年增115.7%,eps 8.77元,6.1元現金股利。5月工程支出虧損:營收2.57億元年增59.4%,稅前虧損0.17億元,歸母虧0.1億元,eps虧損0.08元;
「創能、儲能、綠電交易」、「循環經濟多樣化佈局」、「擴展海外市場」三箭齊發下;綠電:天能綠電累計今年上半年已銷售逾6.2萬張太陽光電憑證,市占率達26.97%,穩居國內售電第一名寶座;台普威能源也建置兩座全台最大100MW單一儲能案場,若加入與錸寶合建置60MW儲能案場、集團旗儲能案場整體容量299MW/617MWh,躍居全台儲能容量第一。
6/27.錸德連虧5季後,今年首季虧轉盈、eps0.02元。錸德:子公司錸寶8104,現為台灣少數能一條龍且大量提供儲能櫃整備、生產與維護廠,日前更與雲豹6869子公司-台普威簽訂儲能櫃供貨合約金額達14億元;至於鈺德3050:2018年10月投資厚聚能源開發公司,跨入太陽能系統EPC業務,營收也持續成長;
6/27.台船跨足離岸風電領域,承接海龍離岸風電計畫共計63支水下鋼管樁製造,台船與國內供應鏈合作,打造出完全由國產自製的水下基礎鋼管椿,並提前完成所有檢驗,正式移交海龍離岸風電公司。台船表示,海龍離岸風電專案目前是全亞洲規模最大的離岸風電專案,其裝置容量大於1GW,融資規模達1170億元,堪稱國內最受矚目的風場建置案
6/26.大同旗下福華電子8085近年本業營運顛簸,轉而開發海外碳權商機,董事長洪奇昌今日表示,印尼14.4萬公頃森林的碳權開發最快下個月完成驗證、開始進行額度申請,希明年全部完成,初估申請額度為3年、每年100萬噸,但實際挹注營收時程落在2025至2027年間不定。福華宣布與國內多家企業簽訂碳權合作備忘錄MOU,組成策略聯盟,國內外淨零碳排壓力節節進逼,包含碳費制度即將實際上路、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至等,國內企業壓力沈重,因此福華才積極開發碳權;海外碳權認證完成後,規劃可能上架新加坡、印尼、泰國,甚至德國交易所,但囿於台灣的國際政治因素、擔憂國際不承認台灣碳權交易,因此暫時不考慮上架台灣碳交所。
6/25.GogoroGGR今宣布獲英國石油公司bp集團旗下子公司、全球潤滑油領導品牌嘉實多Castrol投資,投資金額可望達5000萬美元;第一階段嘉實多旗下子公司Castrol Holdings將以2500萬美元認購Gogoro普通股,預計取得Gogoro約5.72%股權。第二階段投資則為價值2500萬美元的可轉換公司債(視雙方業務合作中部分交易完成狀況決定)。
6/24.寶晶能源6987 今宣佈與全球智慧能源公司SolarEdge,於德國慕尼黑歐洲智慧能源展簽署合作備忘錄,將攜手拓展台灣家用及商用儲能系統(Energy Storage) 領域,並持續推動太陽光電的發展。
6/15.碳權話題再起福華股價先狂奔
6/15.大同旗下福華8085因積極開發海外碳權商機,本週台灣碳交所上架「藍碳」、帶動碳權話題再起,福華昨日股價也開高走高,終場以漲停價85元作收、攀新天價,成交量破2萬張。本月來福華股價已大漲26.8%。
福華本業因市況不見好轉、營運始終壓抑,今年首季稅後虧損2360萬元、每股稅後虧損0.17元,已連虧5季;前5月累營收2.26億元、年減34%,且法人估福華下半年營運與上半年同樣平淡。不過,從碳交所啟動至今約半年,福華受惠碳權題材熱燒,股價已上漲近7成…
6/14.重電4大天王再度成為鎂光燈焦點,今在買盤大斷砸錢掃貨下,華城、士電與亞力全都亮燈鎖漲停,而中興電雖未亮燈,不過,在投資人追價下,終場亦漲5.82%,成功攻克190元關卡,收191元,朝4月初高點挺進,而大同雖然遭外資重砍,股價不跌反漲,終場漲逾3%
6/11.CNBC:台灣面臨缺電隱憂 美智庫專家直指「這原因」(台灣電價過低);台電一直虧損,專家認為,這引發了外界對於半導體行業和台灣整體經濟潛在電力中斷的擔憂。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全球能源中心高級研究員韋伯斯特(Joseph Webster)表示,台灣面臨能源短缺,更重要的是電力短缺。他認為,雖然停電的部分原因是電網老化,但電力短缺主要原因是台灣電價過低造成的,這提高了需求使供應短缺。
6/11.台達電營收:5月350.8億元月增4.6%年增2.6%,創史同期新高,前5個月1599億元年增0.8%,團隊看好在下半年AI伺服器電源出貨增溫,全年營收獲利將同步受惠。至今年首季,AI電源業績已佔總營業額4%至5%,市場佔有率超過5成,其中,直流DC轉直流AI電源市佔率高達75%,看好AI液冷產品明年出貨後將續發揮綜效,進一步提升AI產品營收比,旗下66kW與33kW機架式電源,能源效率達97.5%,將成下一代Al伺服器主流電源供應器,輸出功率介於200瓦至2000瓦直流電轉直流電轉換器,最高能效可達98.5%,也已受客戶青睞
6/9.為協助企業減碳並提升國際競爭力,經濟部長郭智輝上任後就提出「電力分艙」的構想。產業關切電力供給穩定問題,外國商會則擔憂綠電不夠。為協助企業減碳並提升國際競爭力,經濟部長郭智輝上任後就提出「電力分艙」的構想,如同高鐵票價分出「艙等」的模式,未來台電輸送電力會依據不同屬性的電力,定出不同價格,例如,灰電相當於普通艙、低碳電力就是劃位座,純綠電就是商務艙,以求滿足不同購電方的不同需求。經濟部已責成台電研議推出新的電力方案,在一般電力及綠電外,另提供低碳電力(綠電加上燃氣發電的組合)選擇。
6/8.卓揆:核二核三無延役可能 政院也無修法構想()
5/31.老牌家電廠大同(2371)的芙蓉大樓處分案將在第3季認列,董事長王光祥今日表示,大同20多年來未能分派股利,對股東很抱歉,預計9月底芙蓉大樓過戶結算後,可望弭平累虧,今年若來不及,明年將加倍發放股利,並力拼未來年年能發股利,希望股東繼續支持公司。大同今日舉辦股東會,近年大同轉向電力、新能源事業發展,首季稅後淨利6.4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0.28元,已連續12季獲利,去年累計虧損彌補到剩下97億元,持續朝發股利方向努力。
5/30.核三廠兩座機組運轉執照將於今年七月、明年五月到期,依法須停機除役,國民黨拋出核電廠延役修法草案;核安會主委陳東陽強調,這是安全問題,不只是修法問題,國際上也沒有核電廠運轉執照到期,卻繼續運轉類似案例。
5/16.電業法規定台電2026年要轉型為控股母公司,並成立發電及輸配、售電等三家子公司,台電申請展延兩次期限已到期,經濟部以三大理由向行政院爭取,昨正式獲同意回文,確定台電不必分割,可維持綜合電業;經濟部預計下半年提出電業法修正條文。電業法於2017年上路,第六條第五項規定台電六到九年內應轉型為控股母公司,並成立發電、輸配、售電等子公司;第六項規定可由行政院延後定其施行日期,延後以二次為限。由於展延兩次期限已到,經濟部長王美花今年初向行政院長陳建仁爭取讓台電維持綜和電業,昨正式獲同意。
***(2023-6/15.吳再益台綜院院長:台積電是用電巨獸 電力開發須加快:台積電2025年用電量 將占全國12.5%;
用電規模在5000瓩以上就可被稱作是用電大戶,台積電的用電規模,可能是用電大戶的400至500倍,是超級用電大戶,為什麼台積電是超級用電大戶?台積電有關先進製程,包含3奈米、5奈米、7奈米,到去年底為止,這些先進製程的產量已經超過台積電產能50%。艾斯摩爾(ASML)的曝光機(EUV),全世界使用量最大就是台積電,光這個EUV曝光機來看,去年用的電量就達100億度,佔台積電的50%以上。台積電不斷擴充先進製程,就要一直增設曝光機,造成用電需求年年成長,台積電2020年用電量為160億度,約占台電售電量的5.9%;2021年用電量快速成長至191.9億度,占台電售電量的7.2%,用電成長率高達20%,這高於2021年台電售電量成長率的4.9%,預估至2025年台積電用電量將占全國用電量12.5%。台積電24小時連續製程,屬全時段用電,年負載率高達80~90%。為確保台積電供電穩定,台電在竹科、中科及南科都有配套供電措施,竹科有通霄電廠、離岸光電來支援;中科是台中電廠加離岸風電,南部沒離岸風電,南科是以台電興達電廠為主要電力來源。這樣來看,南科供電是相對比較單薄。對於台積電的用電,政府是採取「雙迴路」概念,不是只有一條線,而是用雙迴路來防範斷電意外發生,確保台積電連續生產過程不受干擾。台灣在市面上能夠交易的綠電,90%以上都是台積電買的,但對台積電而言還是不夠的。台積電未來用電量,到2030年,每年至少300億度到400億度,就是跟當前用電量比較,一定還會再有超過50%成長,如RE100(再生能源倡議)超過30%往上來看,可能台積電一家,2030要用綠電就會超過100億度的電)
5/11.核一乾貯水保通過 台電︰拚明年初移出燃料棒
5/10.核一廠室外乾式貯存場因新北市政府未核可相關水土保持計畫,卡關11年無法啟用。新北市政府日前與台電達成和解,同意5月10日前核定。
4/26.歷經六年開發建造,由丹麥離岸風電商沃旭能源(Orsted)建造的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在4月25日完工併網,這不僅是亞太規模最大,也是國內首個完工含有國產化成分的離岸風場。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統計, 風場已為台灣創造新台幣5,230億經濟價值 。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是台灣第4座商轉運行的風場(其他3座是海洋、海能、台電一期)。台灣首座國產化風場,沃旭首次在台製造:基樁、機艙、水下基礎
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總裝置容量900MW(千瓩),共有111座風機(每座8MW),距離彰化外海35~60公里,是台灣第一座遠岸風場,背後的股東有沃旭能源持股50%、加拿大魁北克退休金管理機構及國泰永續私募股權基金持股50%。
4/24.雷虎拓展海外商機 可投彈大黃蜂無人機在美登展
4/22.大同、大亞、華城、中興電4檔,成交額就高達556.05億元,爆量摜殺至前8大。
4/22.Gogoro於17日宣布二度攜手全球半導體業龍頭台積電進行擴大淨零轉型合作,除共同升級新竹電池交換能源網路量能,並首度在全台啟用由綠電供電GoStation外,同時將 GoShare「隨借隨還」行動共享服務帶進新竹,採用最新 Gogoro JEGO 車款與 Gogoro VIVA MIX 車款服務大新竹民眾,三大行動加速實現零碳移動,打造永續城市的嶄新里程碑。
4/20.售電市場坐二望一 雲豹逆勢直攻漲停:雲豹去年營收67.8億元,年增7.7%,稅後淨利10.2億元年增116%,eps8.77元年增118%,每股配發6.1元現金股利;3月營收4.99億元、年增37.7%,前月營收10億元、年增6.7%。
4/19.雲豹能源6869,已於4月17日取得台灣證券交易所核准通過函,將力拚第2季轉一般板上市;今開盤後股價大漲逾7%,最高來到154元
4/19.大同:得北美變壓器UL實驗室認證股價逆勢走高,一度漲約9%
4/17.康舒攜手美ChargePoint 首度揮軍智慧移動展
4/15.台泥蘇澳35 MW E-dReg儲能系統啟用 參與台電電力交易
4/12.泓德能源6873:3/14搶第一家送件轉板,今成功核准通過改列,預計第3季可以順利掛牌上市。泓德能源去年營收58.4億元年增15.4%、毛利率24.8%、eps8.36元。3月累計營收超過8億元、月增203.9%、年增47.65%,主要因素為承接工程案件依進度認列收入所致;泓德能源目標智慧電力公司,布局智慧電力服務,包含發電、儲電、售電與用電,旗下以綠電購售為主要業務的子公司星星電力,在綠電團購、綠色租賃上頻傳捷報,客戶包含半導體業上下游廠商、金融業、電信業、百貨業、知名商辦大樓等。此外,星舟快充也積極拓展充電樁業務,將參加於下周舉辦的2035 E-Mobility Taiwan Hybrid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三大展出亮點包含光充儲充電專用園區、一站式充電站營運解決方案及充電樁設備
4/12.重電四雄今續開趴!華城領士電 中興電 亞力等漲停,中興電,亞力交易量前十大個股,亞力單週台股最飆股週超過58%;華城王以946元收新高,成交量約5889張。
4/11.台達電宣布斥資41億元 泰國再蓋3新廠
4/10.中興電3月營收23億元,月增25.48%,年增12.1%,年月雙增,第一季營收61億元,年增5.1%,單月、單季紛寫史同期新高。中興電目前在手訂單已達410 億元,續看好氣體絕緣開關 GIS及離岸風電商機。在手訂單達410億元,且將今年接單目標由300億元,上修至350億元,新增商機包括離岸風電升壓站EPC統包工程,及36部離島發電機汰換需求。
外銷市場方面,中興電指出,目前已經取得美國電力公司小型變壓器訂單,預估明年可以出貨,並有機會進一步爭取 345 kV GCB/GIL 訂單,藉此拓展外銷市場
4/9.光寶科3月營收107.9億元,月增33%年減15%,為今年以來單月新高,今年首季營收287.8億元,季減24.56%、年減15.8%,史上首單季營收跌破300億元大關;光寶:光電部門3月營收佔整體21%,全球出貨量排名第1光耦合器高階產品、不可見光於感測應用及車用照明出貨成長,帶動光電部門月增近1成
4/8.東元與寶佳集團成合作夥伴後,雙方第一個合作在儲能業務。全球大型電網儲能龍頭Fluence與寶佳集團旗下寶晶能源達成策略合作,由東元電機旗下安華機電負責儲能系統建置,共同搶進台電電力交易平台的調頻輔助服務AFC商機。三方合作,Fluence提供模組化儲能設備,寶晶能源擁有豐富的太陽能案場營運經驗,安華機電為台灣最大電控系統整合商,擅長機電工程,結合各自專長搶進台灣儲能市場。第一階段電池儲能總容量將達6MW/6MWh(百萬瓦時),是Fluence在台灣首個儲能案場,該案場預計明年11月併聯運轉。
3/26.大同當沖成交量達8.27萬張、佔比42%;股價漲停作收,公司於晚間重訊記者會公告處分芙蓉大樓,預計處分利益72.6億元,
3/26.大同公司今代子公司尚志資產開發公告北市「芙蓉大樓」活化案,該案土地面積約860坪,建物面積約為6400坪,大同今日與8家交易相對人完成簽約,交易金額為131.25億元。交易對象包括璞永建設、璞慧建設、璞慶開發、海悅國際開發、敦富開發建設、鋐富開發、濟盟建設及台灣樂菲公司共8家。此次購買過程以璞永建設董事長楊岳虎為主,買家團成員還包含知名代銷海悅國際、白天鵝建設機構,及藝人賈永婕的老公王兆杰的德杰集團旗下建設公司等。
3/23.士電今年飆股大漲1.3倍,本週股價大漲33%收274元,創近34年來新高價,去年底收盤價118.5元,今年不到3個月已大漲1.3倍.
節能家電補貼,
3/14.中興電法說會:目前在手訂單規模新台幣410億元,而今年爭取新訂單規模也增到350億元;今年1月中嘉義廠已投產,可提升20%產能,因為訂單、交期問題,嘉義廠將續擴建3千坪;
3/5.今年躉購費率出爐 鼓勵「微型光電」再增2級距(能源署表示,整體費率僅太陽光電因成本下降,因此有小降約3%,其餘再生能源多持平或微幅上漲,而也要鼓勵國內公民電廠公寓大廈屋頂設置微型、小型光電,此次也將低於100瓩的屋頂光電再細拆,從原有6級距增至8個級距)
3/8.台達電淡季效應加農曆春節工作天數減少衝擊,2月自結營收272億元月減16.3%年減6.6%,為近24個月新低點,今年前2個月營收累計為 597.20億元、年增 1.8%。
3/3.面對國內工業發展迅速,台電部署電力設備以滿足超級大戶,包括強韌電網計畫,細節陸續執行,預計從北到南的科學園區周圍都興建超高壓變電所,二○三三年底前將完成寶山、觀園、橫山、柳科、高煉等五座超高壓變電所,每座都將採室內化設計,單座投資金額將是百億元起跳。
台積電先進製程留在台灣,單家企業用電量約占全台7~8%,是超級用電大戶。以台積電先進製程重鎮的竹科來看,台電於2018年完成竹園超高壓變電所,後來就加速規劃寶山超高壓變電所,並在2021年核定,但最快也要2029年才完成,目前台電設計四台主變壓器,未來可擴增到六台,最多有3000MVA(百萬伏安),相當於是三百萬供電能力。超高壓變電所除了本體建物,還要有輸電線路搭配,才會耗時長,但廠商用電無法等,台電也有短中長期配套因應;過去台電就配合台積電南科新廠,短期由鄰近變電所先供應,中期再建臨時主變壓器,長期就等全新超高壓變電所完工。
3/2.台達電去年11月法說會將2024年的電動車相關營收成長幅度,由年增100%調整至50%,再於昨召開法說會上再度下修至2至3成,但估仍能實現獲利;AI伺服器方面,無論是電源或是散熱的大單都聚焦在今年下半年,全年AI領域營收將倍數增加。預估今年整體營收可望穩定成長,資本支出逾300億元、年增8%以上。
台達電去年第4季稅後淨利89.7億元季減4%年增13%,eps3.46元;2023全年稅後淨利333.9億元、年增2.1%,eps12.86元,每股擬配息現金6.43元..
3/2.碳權還無影,大同子公司福華8085近搭碳權題材便車,股價水漲船高,從去年11月來月線連4紅,至昨為止漲幅達1.35倍,本週漲幅近10%,昨也一度攻上漲停,但多空激戰、股價被殺至盤下,高低震幅達15%,終場下跌2.6元或3.4%、以73.8元作收,成交量逾4.9萬張。
2/26.雲豹6869佈局海外市場 與泰國SSP攜手開發陸域風電(Sermsang Power Corp.PLC:SSP)簽署海外投資合作意向書MOU,雙方將強強聯手展開跨國合作,瞄準海外再生能源開發投資案,攜手打能源國際盃。
雙方不僅準備共同進軍海外風電市場,雲豹能源表示,旗下風力發電開發子公司瑞風能源先與泰國SSP能源公司合作,共同開發位於台灣南部陸域風力發電案場,裝置量38MW,
成為SSP在台投資的首座風力發電廠
2/23.重電股火力全開!中興電、亞力量暴增逾3萬張 股價噴出
2/20.金寶(2312)集團旗下電源供應商康舒6282今宣布,已與美國電動車充電解決方案供應商ChargePoint(CHPT-US)達成重要合作協議,將結合金寶集團整體資源,共同開發創新高效的電動車充電解決方案,擴大金寶集團於電動車及其周邊產業商業版圖。
2/20.碳費公式2.5萬噸免徵額引反彈 環境部:起徵點會逐年下修
2/1.康舒量爆增逾2萬張 股價嗨翻站上42元關卡
2/1.蔡英文台中港出席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機艙廠竣工儀式,風機裝置容量從8MW倍增至14MW廠房;將於今年第二季投產供電,年產能達2GW裝置容量規模為「世界最大離岸風機」,讓台灣成為區域風電供應鏈主要基地。西門子歌美颯台中機艙廠為德國母公司在海外唯一機艙廠,廠房去年底完工,攜手19間產業供應鏈進駐,由天力合作葉片與台中在地產業合作運維。
1/31.水資源概念股山林水8473:與母公司力麒5512及新宏興營造聯袂取得「高雄市楠梓再生水廠興建移轉營運案」,預計2028年底開始供應再生水,將分3期供水,預計2030年底完成全期工程,可提供楠梓產業園區每日7萬噸再生水,預計總興建金額達80億元,
1/19.經濟部昨預告「113年度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及其計算公式」草案,除太陽光電微幅下修外,其餘持平或微幅上漲;但鼓勵集合住宅等小型光電設置,屋頂型光電細拆為4個級距費率;至於費率逾7元,包括部分陸域風電、生質能、地熱、海洋能等4類別。
1/8.近年來躉購逐步退場,更多綠電業者尋找民間業者,不再透過躉購賣給台電。台電今指出,2023年綠電轉直供(直接賣給用戶)的度數已達約17億度,相較前一年(2022)年的11.26億度,成長5成以上。
1/8.轉直供開放以來,自2020年5月首次受理業者轉供案件,統計至去年底已共計85家綠電業者,包括25家再生能源售電業、40家再生能源發電業、20家自用發電設備設置者,及291家用戶參與轉直供,累計轉直供的度數達約37.6億度。
1/4.台電強化配電網強韌性 10年停電次數降7成;全國事故停電件數逐年減少,台電表示,近年推動配電系統強韌計畫,配電事故停電次數從2012年的2萬1019次,持續降低至去年的6115次,10年來降低7成,若是跟前年的8140次相比,降幅也近25%,為10年來改善幅度最大的1年。
12/29.住宅節能元旦新制上路 燃氣器具、冷氣冰箱雙重補助
節能補貼新制上路!經濟部自明年起全新推出「住宅燃氣器具節能產品補助」,凡購買1、2級能效瓦斯爐及瓦斯熱水器,每台最高可享3000元補助,加上「住宅家電汰舊換新節能補助」已公告延長辦理1年,無論是在2023或2024年購買的冷氣機及電冰箱,只要符合1級能效及汰舊換新規定皆可申請3000元補助,再搭配財政部貨物稅退稅措施,每台家電合計最高有5000元的節能優惠。
頭殼壞掉?
12/28.台達電2023年執行集團史上最大擴廠計畫,其於2021年規劃建置中國重慶廠,趕在今年底前正式開工動土,成為台達電於中國華西地區的首座生產基地,初期投入人民幣14.5億元(約新台幣63.1億元),未來產能上線後將重點生產電源、風扇、通信及汽車電子等相關產品。台達執行長鄭平指出,重慶廠將配備太陽能發電與儲能系統,落成後也將設立研發實驗室,以數位化為基礎推動智慧製造,集團將藉由長期耕耘的電力電子核心技術,持續投入電動車的電控、動力系統、充電基礎設施等領域,電動車相關解決方案已是台達的重點發展項目之一。
12/28.政策表態:華城 士電 漲停
12/28.「苗栗離岸風電計畫三」新增房裡海纜上岸點 環差初審通過
12/22.國際碳權交易平台今啟動,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今日上架碳權來自英、瑞士等國的7種碳權、首發碳權共計8萬8520噸,而首批購買、含金控集團子公司則共計45家,總體交易金額超過80萬美元,國內碳權交易平台預計明年下半年建置。碳交所今日舉辦「零碳新經濟論壇 」並啟動首批國外碳權交易。林修銘:國際上碳權計算多以1千噸為單位,我國碳交所是以噸為單位,彰顯碳交所目標不是賣多少噸碳權,而是促進企業符合國際供應鏈與ESG要求,並以碳交易質量為目標。此外,他也期望碳權交易是「大帶小」,今有金融、鋼鐵、化工等龍頭產業購買碳權。因首波上架的是國際碳權、無法抵免環境部將開徵的碳費,按照環境部排定時程,國內碳權交易平台規劃明年下半年建置,並也計劃採國際碳權平台幾項重要設計,如「信託帳戶」架構及「子帳戶」架構等,能否抵減國際碳權、國內碳費等則是環境部主掌研議。「國際碳權交易平台」 是我國淨零碳排路徑重要一步,除可便利中小企業取得碳權外、對國際也可成我國對接國際淨零減碳的窗口;國際碳權交易平台將成我國對接國際窗口,國際碳定價發展行之有年,新加坡、韓國等國紛成立碳權交易平台,我國邁出第一步,未來有望深化台灣國際參與程度、並提升我國的國際能見度。
林修銘:碳權交易平台有幾大特色,考量到大部分國際平台都以美元計價,我國碳交易平台也以美元計價,期望吸引更多買家、賣家進入台灣市場,更有利我國碳權市場國際化;其次,為保護買賣雙方交易安全,碳交易平台是採取信託帳戶交易;其三,平台的編碼原則運用虛擬帳戶、法人統編及交易類型,掌握並整合「碳權流」及「金流」,是我國第一個實踐標準化交易作業的碳權交易平台,此模式未來可進一步應用於未來的碳權交易平台。
12/25.電源大廠台達電(2308)2023年執行集團史上最大擴廠計畫,其於2021年規劃建置的中國重慶廠,趕在今年底前正式開工動土,成為台達電於中國華西地區的首座生產基地,初期投入人民幣14.5億元(約新台幣63.1億元),未來產能上線後將重點生產電源、風扇、通信及汽車電子等相關產品。
台達執行長鄭平指出,重慶廠將配備太陽能發電與儲能系統,落成後也將設立研發實驗室,以數位化為基礎推動智慧製造,集團將藉由長期耕耘的電力電子核心技術,持續投入電動車的電控、動力系統、充電基礎設施等領域,電動車相關解決方案已是台達的重點發展項目之一
12/20.台灣碳權交易所將於22日啟動首批國外碳權交易,市場掀起「碳權熱」,股市也冒出一堆碳權概念股。環境部長薛富盛提醒,國外碳權主要是有助於企業宣示碳中和等,未必能抵未來要徵收的碳費,碳交所也不是證券交易所,若要做短線投資還是回歸股市或債券。
環境部長薛富盛昨出席資源循環創新研發成果發表會,他表示,企業購買國外碳權是針對企業自身的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或碳中和有幫助,但國外碳權未來不見得能夠抵環境部明年要徵收的碳費,因為碳費考量重點是要有助於台灣實質減碳。不過他也提到,待未來碳費制度更周全時,國外碳權是否能抵碳費,可做考量
12/21.森崴能源子公司富威電力6994:21日登錄興櫃一般板交易,每股參考價38元,開盤跳空49.4元開出最高到68.9元,66元收盤,漲幅73.68%。
12/19.台碳權交易所22日正式啟動碳交易,進入排碳有價時代,碳權概念股成焦點,台首家可認列碳權收入福華8085表現
12/19.台灣碳權交易所將於22日啟動交易,昨碳權概念股先行表態,隨著淨零碳排措施推進,ESG(環保、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成上市櫃公司剛性需求,切入碳盤查產品軟體廠倍力6874、叡揚6752也看好碳盤查需求高速成長,明年營運樂觀看待,且除北部外也加強耕耘中南部市場,強化中長期成長動能。
12/19.全球綠能投資估1.7兆美元 工研院培育本土綠領菁英: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2023年全球再生能源投資可望增至1.7兆美元,推動儲能、需量反應等相關市場成長,產業急需更多跨域人才投入。工研院和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今(19)日舉辦「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暨劉書勝紀念獎頒獎典禮」,頒發「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及「劉書勝紀念獎」表彰電力菁英在專題研究與產業上的成就,盼結合產學研能量,培育本土綠領人才。
12/15.國內碳權交易子法 買方須付成交價5%手續費
12/12.華城股價一路從年初48.3元到昨收367元,漲超過6.6倍,被封為台股「今年最飆股」;華城業績三強鼎立(外銷-美基建、台電強韌電網、綠能轉型;今年前11個月外銷佔36%、台電電網強韌相關比重36%、綠能轉型工程等32%,他表示,外銷主要以美國市場為主,但外銷貢獻獲利過半)華城有中壢、觀音二廠、觀音三廠與台中廠等,其中台中廠是國內生產唯一500KV等級變壓器生產基地。華城今年前11月營收113.25億元,變壓器產品佔71.39%、配電盤12.63%、工程統包5.91%、配電器材3.36%、售電收入0.17%。他指出,華城外銷市場耕耘超過25年,外國電力公司下單測試等花很多時間,要耗費不少心力才能成為核心供應商。主力的美國市場變化,15年前主競爭對手是韓國,但美國針對韓國提出反傾銷稅率高達24%,5年前美國前總統川普針對中國產品也課徵25%進口關稅,華城在中國生產雖較便宜,但高關稅也吃不消,因此華城將外銷北美訂單移回台灣生產,促成華城目前外銷現況。
重電產業三大特色,資本、技術、特殊商業模式,前期投資大、回收期長,且疫情期間讓巨擘減少,
全球因淨零排碳、能源轉型,既有基礎電力系統無法因應新技術,等於是過去100年的電網基礎要被打掉、換新的一套才能應對,因此重電廠商確實接到不少訂單,此外,全球景氣不佳,各國政府最容易推動基礎建設,電力、道路是兩大基建可刺激經濟,廠商短期內要因應龐大缺口
12/11.華城:股價拉出連7紅創高到372.5元,短線急漲逾35%下,11日股價開小低賣單下,股價觸跌停330.5元,收339元跌7.6%,成交量約2萬張,摜殺跌停最大兇手是投信.
12/11.台達電11月營收336億元月減3%、年減5.8%;前11個月營收3695.3億元,年增5.6%,營運團隊指出,旗下11月3大業務範疇營收比重為電源及零組件63%、基礎設施25%,自動化12%。
12/5.台廠持續鎖定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商機,強化旗下技術能量,代工廠精英電腦2331、電源廠飛宏(2457)皆分別透過子公司精強、馳瓦諾拓展充電樁事業,精強2大系列交流電(AC)充電樁將揮軍台北淨零產業永續展,馳瓦諾則擴大串聯充電站產業鏈
11/27.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今日出席「2023台灣經濟發展論壇-與國家未來領導人對談」說明能源政見,侯表示,為了達成2050淨零台灣的目標,將力拚讓核一、核二、核三延役,「核四也要重啟」,讓2035年核電佔比過半,但針對核廢料的處置問題,卻未有太多著墨。
11/24.離岸風電趕在東北季風發威前併網,至今已累計共四座風場全數併網,目前豎立在海上的風機最新數量已來到281支;根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再生能源發電量達186億度、年增八%,其中離岸風電發電量衝上17.8億度,年增幅達151%,高居所有再生能源成長之
11/21.大同旗下再生能源發電售電公司大同智能今與永豐銀行簽訂綠電交易信託合作協議,未來買賣雙方可透過信託平台,確保綠電交易過程可獲專業與保障。此次除為客戶減輕綠電交易風險,也可整合大同、永豐兩集團資源,加速綠電交易市場發展。
11/17.台灣能源轉型7字訣「風、光、熱、海、氫、儲、匯」,但很少人知道,排在第3位的熱(地熱),其實發電潛能一點也不輸前兩名的風電與光電。專家推估,藏在台灣地底下的地熱發電潛力,至少可達40GW(十億瓦),約等於現在台灣的總發電量,代表台灣只要將地熱潛能完全發掘出來,儘管全台其他電廠都關掉,光靠地熱也足供台灣現有所需,「地熱,是老天爺給台灣的第3個黃金。」
11/17.彭博:台灣是離岸風電技術成長最快市場之一,日企卻相繼退出台灣計畫;由於成本續增、延宕日益嚴重,產業正在全球陷困境;繼日本「四國電力公司」因延宕危及獲利而決定退出雲林離岸風電計畫後,日本能源集團Eneos控股公司上週也表示,可能退出同一計畫。從事發電、輸電業務的日本Jera公司已宣布今年6月完成出售Formosa 3海鼎離岸風電計畫股份。諮詢公司Wood Mackenzie 電力和再生能源研究管理顧問刁辰元說:「企業退出,顯示台灣離岸風電提案吸引力正衰減,這可能會影響到投資人對這項產業信心」
台灣計畫:2025年前將再生能源供電比從去年8%增到20%,希屆時離岸風電發電從目前2.1 GW增至5.7GW;台灣也正試增天然氣發量,同時減用煤炭消除核能發電,但進度落後。
11/14.康舒6282:Q3財報:營收97億元,季增104%、年增48%;毛利率22.2%,季增3.4個百分點、年增6.2百分點;營益率2.2%,季增1.4百分點、年增1.2百分點;淨利率0.8%,季增0.5個百分點、年減5.2個百分點。eps:0.1元,季增233%、年減86.84%;前3季eps0.2元、年減86%,營運團隊看好在新併購案持續發酵之下,第4季營收將比第3季增加3成以上。
第3季營收比重來看,康舒既有的企業用電源佔整體41%,消費用電源佔整體營收27%,金屬沖壓佔5%,在ABB集團電源事業部併購綜效發展之下,新事業佔比已達整體4%,電信電源更佔整體22%,
11/7.經濟部能源署5日表示,已在今日完成第270座離岸風力機組,累計裝置容量超過2.1GW,未來持續力拚2025年5.6GW的目標。
11/6.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去年稅前虧損2144億元,今年前10月虧損153億元,但「這幾個月有小賺」,估計今年約虧300億元,後續看天然氣價浮動程度。台電明年獲1000億元增資,中油最大股東是政府,中油天然氣是賣給台電,讓兩家公司能夠穩健經營最重要,目前明年並無編列中油增資預算,後續視情況考量。
中油:天然氣價波動,3月開始走跌,10月以巴衝突爆發後,價格小幅上升,入冬後為旺季,價格難下,至今年10月,中油在汽柴油已吸收127億元,天然氣則吸收200多億元,「售價動不了」。
11/4.台電:減碳朝野有共識 盼各界支持協和電廠油改氣
11/9.台達電10月營收346.7億元月減2%年減2.4%;前10個月業績3358.8億元年增6.86%。台達電:續看好旗下電源及零組件、自動化、基礎設施與車用事業明年的成長動能。10月業績比重分別為電源及零組件64%、基礎設施24%、自動化12%。由於消費性電子並無明顯回溫,加AI散熱產品無明顯成長,且樓宇自動化因客戶遞延新案、工業自動化也未見起色,台達電10月營收呈現雙重衰退。不過,初估明年各事業群表現皆將優於今年。
118.N型TOPCon,茂迪Q3 EPS0.2元;茂迪未來三大策略包括力推高利基N型TOPCon產品、拓展太陽能電廠建置及發電量、漁電共生異業結合等。茂迪前三季營收31.36億元、稅前淨利2.64億元、稅後淨利2.55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0.66元,而第3季EPS為0.2元。
11/7.證交所與群益証於11/20-21日辦「電動車產業鏈」發表會,邀請智伸科4551,車王電1533、鴻華2258及東元1504共4家演講
11/6.經濟部能源署表示,已完成第270座離岸風力機組,累計裝置容量超過2.1GW,力拚2025年5.6GW的目標
11/1.台達電Q3財報:電動車市近買氣確實沒那麼旺,除價格太貴外,升息導致車貸利息墊高也有影響,但整體長期發展趨勢不變,主因全球各國都在推動,特斯拉積極降價其他車廠跟進。原預期相關營收今年將倍增,現略降至8成,達14至15億美元、毛利率則約15%,布局10年開始賺錢,目前電動車營收占整體營收約12%,預計明年
明年估成長4-5成,營收金額跟比重都會持續提升;明年起,在營收的類別中,新增一個交通範疇,用以對外說明電動車事業群的表現。法人估:台達電明年電動車事業營收將達20億美元。
10/30.違建頂加可「種電」北市放寬屋頂設置太陽能板限制
10/30.元晶宣布接獲大型模組訂單,金額約達30億元
10/22.新建物屋頂種電 建商、光電業者︰門檻設計可接受
10/21.台灣風電轉大人 能源署研擬「漁權共榮」機制
10/21.台灣風電轉大人 能源署研擬「漁權共榮」機制
10/20.台灣離岸風電「轉大人」 鄭文燦:風電融資將達8000億
10/19.士電重電產品「爆單」 能見度到2027年
10/18.台塑新智能 首度公開One for All高效鋰鐵電池:台塑新智能斥資百億元彰濱設立磷酸鋰鐵電芯廠,第一期產能2.1GWh為全台最大,是推動台灣電池產業鏈關鍵布局,目前主體廠房建設進度正式超越50%,其中結構體已全數完工,關鍵製程設備也將製作完成,明年會如期於7月起生產電芯,台灣新能源產業里程碑。
10/18.2021年環境部盤查登錄現況分析,台灣排碳產業分布分別為電力54.3%、鋼鐵13.81%、基本化學材料製造業10.89%、煉油8.14%、水泥4.01%、其他2.73%、半導體1.75%、造紙1.36%、人纖1.26%、石化1.14%、光電業0.62%。
10/18.台達電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旗下新發表儲能容量達1.4MWh的10呎貨櫃電網級儲能系統,預計明年下半正式攻市,集團能源基礎設施暨工業解決方案事業群總經理張建中今天表示,台達電今年的儲能業務績效表現將年增3位數百分比。台達電目前續聚焦國際碳稅、碳費商機,市場5大減碳驅動力包括ESG、碳稅與碳費、綠色供應鏈、綠色金融、RE100,而其中的碳稅又關係到各項減碳範疇…
10/18.受選舉因素影響,不少案場進度延滯,使得不少太陽能模組廠營收衰退,元晶6443,日前取得大型漁電共生案廠訂單,出貨自今年第4季一路到明年中,因此,對於今年營收獲利展望樂觀。
10/18.安捷航空攜手NHV集團 投入台灣離岸風電運載業務(NHV以空巴H145直升機協助風場工作人員降落工作平台)離岸風電的運輸不便,安捷航空今(18)日於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展上宣布與比利時直升機服務供應商NHV集團攜手投入台灣離岸風電業務推展,將加速建置離岸風場維運作業極需的直升機運輸服務,預計明年第4季即可完成各項作業準備。
10/16.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18日起跑 太陽能大廠包括聯合再生(3576)、茂迪(6244)、元晶(6443)、雲豹能源(6873)、泓德能源(6873)、開陽投控(6839)、永鑫能源等全力參展,
10/16.中油加氫站規劃中 中油李順欽:把關安全
10/16.新光鋼鐵配合政府再生能源發展政策,積極開發耐腐蝕光電支撐架系統及離岸風力發電水下基礎設施之供應鏈製造與相關材料供應。將在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10/18~20)南港展覽館實體展出。
10/16.穩供電、減空污 台電︰協和轉型不能拖
10/16.光寶科旗下美國子公司Pii: Power Innovations International :以Level 3 電動車直流DC快速充電產品與整合方案,進一步強化集團在電動車充電解決方案領域版圖。(Pii 2013年光寶科:併購原於不斷電電源系統、電源分配設備領域的技術就具領先地位,現搭配集團策略,進一步將藍圖拓展至電動車充電解決方案)
10/15.入秋東北風增強,風電也發威!台電:自本月7日起至昨,風電連續8天瞬間最高發電量皆突破150萬瓩,且全天皆能穩定出力達80萬瓩以上,相當於1.5部台中電廠機組的裝置容量。不僅在秋冬空污季提供潔淨能源,更是滿足用電尖峰需求的重要電源。台電統計,至今年8月,風電累計裝置容量達245.5萬瓩,幾乎是去年同期兩倍,相較於2016年7月僅67.1萬瓩,更已成長3倍以上。目前電力調度皆以再生能源優先,當再生能源發電量增時,燃煤與燃氣等機組便可減發電,在秋冬空污季進一步減火力機組使用。燃氣機組具有快速升降載特性,更可與再生能源相互配合,作為反應快速可靠備援電力,再透過以氣代煤,發揮兼顧穩供與環保功能。
10/14.離岸風電「最佳盟友」 14家英商下週來台參展:本月18日至20日將在「2023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設立「英國館」,是英國連續第3年在「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設立國家館,14家英國離岸風電供應鏈公司將分享英國離岸風電及浮動式離岸風電方面的專業技術與創新服務
10/11.台達電:營收9月353.9億元月減2.9%年減4.2%,第3季:1078億元季增7.2%年增1.5%,創單季史新高紀錄;康舒6282 續受惠於併購綜效發酵,9月營收37.2億元月增9.8%、年增46.9%,創史單月新高。9月旗下3大業務營收佔比,電源及零組件65%、基礎設施23%、自動化12%;前3季營收3012億元、年增8%,史同期新高紀錄。
10/11.康舒消費用電源9月營收佔整體25%,整體需求:月持平,年比衰退;企業用電源佔38%,主受惠於新併入子公司營收挹注,較去年同期明顯成長,既有產品線當中的智慧電表出貨暢旺,伺服器需求較上月回溫。
康舒:旗下電信電源9月營收佔整體27%,同樣受惠於新併入子公司的貢獻,出貨順暢,營收月明顯成長;新事業9月營收佔整體6%,受惠於電動車產品續出貨,營收年同期明顯成長;金屬沖壓9月營收佔4%,受惠於筆記型電腦需求略為回溫,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
10/11.傳產拚儲能》台塑公主王瑞瑜 打造國產電池一條龍:今年四月更宣布透過子公司「台塑尖端能源」投資超過一六○億元,在彰濱工業區建立全台最大的五GW磷酸鋰鐵電芯廠。
台塑新智能科技資本額達七十億元,台塑四寶與台塑生醫都是股東;王瑞瑜期許,未來台塑集團在儲能領域也能做到像石化產業一樣上中下游垂直整合,成為台灣另座護國神山。
王瑞瑜指出,電芯是電池的核心,地位等同石化業的輕油裂解製程,而彰濱電芯廠是台塑新智能里程碑,也象徵台灣電池上中下游產業鏈終於串接起來,走向垂直整合的高效能經營模式。
她認為,過去電芯多從中國進口,能自製國產電芯,其意義就是確保電池產業國產化及在地供應,建構自給自足的低碳能源系統,當然更無國安問題的顧慮。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表示,該廠規劃第一期設置二.一GW電芯及模組廠,規模為全台最大,預計明年第三季完工量產後,之後視情況投入擴建,將產能提升至五GW。
10/5.外貿協會今於印度孟買舉辦2023台灣形象展,緯創3231重金入股6.11%電動車國家隊成員「成運汽車」,將藉由旗下快充技術搶攻印度市場商機,成運汽車副總經理黃應豪說,目前雖然仍在進行各項研究分析,但確定未來不只印度,在其他東南亞國家也都將參與大型電動巴士標案。(鈦酸鋰電池SCiB日本國防產業、東芝所製造)
10/5.群光電能6412(藍天旗下電源廠),營收9月33.8億元月增2.1%年減9.9%,第3季97億元季增5.1%年減9.8%,前3季273億元年減13.5%,團隊預估第4季營收將介於第2季和第3季度的營收間,將力拚第4季業績呈現年增。
10/5.中興電1513集團深耕氫能市場已有時日,旗下氫燃料電池的先端技術量能即將進攻印度市場,計畫與當地整車廠攜手合作,預計明年新廠落成,首年目標產出3萬套至5萬套氫燃料電池系統。中興電受惠於印度政府淨零目標,希望在該國廣泛上路的燃油、電動三輪嘟嘟車,能夠裝上使用氫燃料電池的動力模組,
10/4.借風發電新嘗試!繼陸域、離岸風電大力發展後,台電昨與緯創集團旗下智帆風能簽署「高空風能系統試驗合作備忘錄(MOU)」,由智帆風能導入德國「風帆發電」技術(AWE),並以台電彰濱光電場作為試驗基地,測試二年;台電表示,風帆發電機組規模雖小,但有「隨收隨放」特性,可視為「行走的發電廠」,有助推展分散式電源
10/1.台肥10月3日舉辦「台肥低碳氨之氫能技術產業研討會」,董事長李孫榮親自出席談低碳氨,期待對國內液氨下游產業帶來原料減排貢獻。
(台肥董座:氨能轉成氫能 成潔淨能源提供者)
9/30.台電:東北季風助攻,26日下午約5時多整體風力發電達167萬瓩史新高,離岸風電29日下午約5時多達138萬瓩,同創史新高;台灣具備良好風場條件,秋冬期風力發電效果佳;目前電力調度皆以再生能源優先,當再生能源發電量增時,燃煤與燃氣機組便可減發電,為空污季減用火力機組提供強而有力後援;此外,燃氣機組快速升降載特性更可與再生能源相互配合,作快速調節的備援電力,並透過氣代煤,發揮兼顧穩供與環保功能。
9/29.透過子公司台達國際控股DIH處分泰達電8923萬2800股,交易總金額約泰銖84.5億元(約新台幣74.52億元)。台達電此次處分完畢後,台達國際控股對泰達電持股比降至14.68%,母公司對台達電持股比維持5.54%,新加坡子公司Delta Electronics Int’l Pte. Ltd.持股比維持42.85%,整個台達集團對泰達電持股比合計63.07%。
9/28.中興公司與Vestas公司簽訂離岸風機結構設計服務合約
9/27.華城 : 在手訂單破百億 放量連2紅
9/26.立凱-KY5227(磷酸鐵鋰授權廠商):與澳洲磷礦商AVENIRA LTD(AEV)簽署生產授權許可和服務合約,將由立凱電授權AEV在澳洲建設、營運第1家磷酸鐵鋰LFP鋰電池正極材料廠,並可望獲澳洲政府列為第1波補助建廠名單。
9/25.小型核電興起 台灣適合嗎?
(台灣曾計畫2025年進入非核家園,核三廠1、2號機預計2024、25年陸續到期除役;小型核電廠(SMR,Small Modular Reactor)全名為「小型模組化反應爐」,顧名思義發電量比一般核電廠還小,最大裝置容量30萬瓩,台灣目前還在運作的核三廠2部機組發電量約為95萬瓩。
目前英、法、德及波蘭等國,相繼投注預算興建小型核電廠,加拿大和美國也預計最早於2028~2029年投入使用中小型反應爐,至於中、俄則早歐美一步推進小型核電廠,美國SMR技術商NuScale原於2008年宣布,第1座反應爐將在2015~2016年上線,如今已被拖延到2028年,除了成本大增,在這段期間,風力與太陽能的發電量已超過300座NuScale SMR共15年的發電量。另外,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的研究期刊指出,與原有的核電設施相比,SMR產生的核廢料恐是傳統反應爐的2~30倍,管理與後續核廢料的處置恐比傳統反應爐更不易。成本方面,根據美國能源公司NextEra Energy預估,SMR成本為105~135美元/MWh,較風力發電25~32美元/MWh、太陽能發電32~37美元/MWh還要昂貴)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435575
9/24.王美花釋利多 明年電動機車汰舊換新享1.1萬補助(王美花:除電動機車7000元的購置補助方案將實施到2026年,另明年度工業局將啟動南部4個工業區碳權收購方案,民眾汰舊換新購置電動機車,一台「最多可以拿到4000元」;就是,明年度工業區補助方案上路後,民眾汰舊換新購置電動機車,兩方案合計下最多可得到1.1萬元的補助)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438233
9/25.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昨指出,2030年前將投入1680億元在運具電動化上,不僅將油車換成電動車,協助運具相關產業轉型同時,也會進行公正轉型工作,確保產業鏈生態系每個人不受到衝擊與傷害。台電動機車市占11.9% 可望再提高
9/23.世紀鋼(9958)去年9月股價最低來到59.9元,時隔一年,今年9月初中鋼釋雙方在離岸風機水下基礎將合作消息,加上世紀鋼營收增溫,股價持續飆升,18日登上新天價194.5元,一年來股價漲逾2倍。
9/23.楠梓再生水廠公告招商 為台積電客製7萬噸再生水
9/22.台電與台英合作 10處場域導入即時慣量測量強化電網
9/18.宏碁施振榮:因應全球共同關心淨零碳排ESG議題而跨足新領域,攜手緯創成立智帆公司投入風能發電,雙方將與與德國SkySails共同開發新技術,同時,施也目標在台建立Porrima AI未來船生態供應鏈,聯合業界打造零碳排遊艇。
9/18.美電源模組廠告侵害專利 3台廠:無重大影響
9/14.永豐餘今宣布跨入儲能領域,由旗下子公司永餘智能與中華紙漿(1905)共同建置全台首座「汽電共生表後儲能系統」,總裝置容量達5MWh以上,符合國際IEC以及UL的安全法規認證,該系統將透過智慧應用,優化廠區能源使用效率,並加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平衡供電能力。
9/13.停車場需增設充電車位1至2% 違者最重罰停業
***9/8.台達電8月營收364億元,月增1.3%年增3.6%,創今年單月新高、史單月次高,前8個月營收2658億元、年增10%,營運團隊維營收逐年成長雙位數百分比目標,看好AI伺服器電源業績比重將倍數增加。
台達電指出,旗下3大事業在8月營收佔比,電源及零組件為66%、基礎建設22%、自動化12%,目前AI伺服器電源佔整體營收比重約10%至15%,車用電子產品業績規模也持續放大,在AI時代來臨、車電領域潮流推進之下,明年將續維強力成長態勢。
9/8.光寶8月營收133億元月增6%、年減9%(扣除已轉讓影像事業部)雲端運算及高階伺服器電源營收續成長,前8個月營收973億元年減14.96%。
8月營收:光電部門佔20%,其中,光耦合器在工控、綠能等高階應用的出貨穩定成長;電動車充電裝置、車用LED照明、先進輔助駕駛系統ADAS攝影模組等應用,皆帶動汽車電子營收月增成長;雲端及物聯網部門佔整體34%,受惠於市場需求帶動,雲端運算及高階伺服器、網通設備電源管理系統出貨動能較強,該部門整體業績月增近1成。資訊及消費性電子部門,佔比達46%,除高階電源供應器出貨穩定,產品組合也持續優化,較7月續成長。
9/6.企業的碳焦慮 穩懋、巨大籲:碳費快定案、避免重複課稅
9/6.台達電斥資63億元重慶擴產 明年底可望完工
9/5.新竹德盛溪魚群暴斃 潤泰全:已督促廠商處理
9/5.北高水下基礎雙塔 中鋼、世紀鋼首度合作
9/2.裕隆法說會,受惠於9月有新店裕隆城開幕及代工生產的NISSAN X-Trail輕油電車將上市兩大題材加持,
8/22.康舒:併購ABB電源部門 獲利貢獻度明年放大
8/11.三陽第二季營收173.88億元年增39.79%,毛利率約21.55%,稅後淨利22.72億元、年大增2.39倍,eps2.87元,僅次於2015年第三季每股盈餘達3.44元,創單季次高紀錄。上半年合併營收為327億元,年增38.67%,毛利率約21.13%,稅後淨利36.24億元,年增118.7%,每股盈餘4.57元,再創史新高紀錄。(主要本季認列去年處分新竹安駕中心1.5萬餘坪土地建物,稅前處分利益10.85億元,扣除土增稅後,業外挹注每股獲利約1.1~1.3元)。今年機車本業表現也續創佳績,機車受惠於高階機種及平價機種雙重熱銷,上半年內銷量達13萬9152輛,年增3萬8984輛,年增率38.92%,上半年機車市佔率並攀升至38.3%,去年同期30.7%。
四輪事業部分,上半年南陽實業代理Hyundai現代新車銷售合計1萬1331輛,年增長67.9%
8/14.交通部:上半年國內電動車掛牌數,特斯拉中級車款,車價約212萬元 Model Y 居冠,掛牌數5674輛;第二名是BMW iX有1012輛。至於特斯拉最高級車款Model X,可能是缺車關係,今年上半年掛牌僅861輛,其中有856輛是今年6月掛牌,Model X車價約是318萬起跳。
8/13.綠能發電量首超核能 陳建仁:2者合作讓台灣越來越好
8/10.台達電7月份營收359.74億元,月增3%、年增5%,創史同期新高,營運團隊維持本月初法說會看法,持續看好AI伺服器電源、電動車相關產品在第3季、第4季的成長動能,將超越旗下其他所有產品。
台達今年前7個月營收累積達2293.85億元、年增11%,創歷年同期新高;法說會:旗下最廣義的伺服器電源產品佔整體電源事業50%營收,目前有10%至15%與AI相關,毛利、淨利都比去年顯著成長,此區塊明年佔比將進一步大幅超越今年
8/10.飛宏7月營收13.5億元,月增 17.4%年增14.2%,前7月營收73億元,年減2.9%,旗下馳諾瓦宣佈多款快充充電樁獲德認證,滿足德國車廠、充電站營運商等產品需求。
飛宏充電樁子公司馳諾瓦表示,旗下高功率快速充電樁 DS 系列、DD 系列獲得德國測量標準 Eichrecht 法規認證,預計本月將開始銷售 Eichrecht 認證的充電樁產品。
8/10.康舒6282(電源供應器廠)7月營收26.78億元月增47.5%年增29.8%,因收購ABB旗下電源轉換事業部門併入合併報表內,前7月營收中,消費用電源營收衰退、企業用電源營收則相對穩健,單看7月,消費用電源占總營收29%、企業用電源44%、電信電源18%、金屬沖壓5%、新事業3%。
8/10..大同公告上半年財報,營收243.2億元,稅後純益新台幣12.1億元,歸母淨利新台幣10.35億元,eps0.45元,已連9季獲利。因國內電網強韌計畫與國外基礎建設蓬勃發展,電力事業群目前在手訂單超過百億,今年上半年營收較去年成長18%,表現亮眼。其中,電纜事業部營收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36.5%,電力電纜參與離岸風電及太陽能電廠系統案的輸配電建置,網路電信線產品方面,大同在台市占率長居第一,高階網路線產品則預計於下半年量產。
8/7.台灣碳權交易所今成立 林修銘:台灣有積極應對氣候變遷決心
明天???
8/6.台灣碳權交易所即將在 8 月7 日正式掛牌上路。
碳交易所成立,長套機會飆股快賣
8/4.中纖公告:處分農林1.223萬張,處分利益逾1.16億元。中纖持有農林股權逾1%,近期農林股價從21元左右一路狂飆到盤中最高價33元今收30.4元
8/5.我國風力、光電建設持續發展,台電將斥資六.八億元於風光大鎮彰濱工業區打造台電首座綠能運維中心;台電表示,此運維中心主要負責台電一、二期離岸風場共403.7MW的運維作業,也將是附近陸域風機、太陽光電相關備品、維護工具等材料的倉儲中心,預計後年底完工。
8/2.搭上碳權題材 農林站上30元
8/1.台達電Q2財報:稅後淨利81億元,eps3.14元季增18%年增6.8%,優於首季2.66元及去年同期2.94元;上半年:營收1934億元年增12%,稅後淨利150.6億元年增10%,eps5.8元、年增10%。
7/26.北基國際8927 旗下三地能源子公司「特爾電力」攜手萊爾富便利商店,共同建置一樁二槍100kW電動車快充站點
7/25.精誠推出雲端碳管理系統 助力中衛
7/25.大同 重電事業再傳佳績,繼拿下台電亭置式變壓器標案後,再度獲得逾10億元電力設備訂單,預計明年中開始交貨。目前大同重電事業部訂單能見度看到 2025 年,在手訂單近百億元
7/25.鄭文燦:非核減煤、增氣展綠 綠能發電去年已超過核能
7/24.藍轟天然氣發電危機 台電:三接、四接提升供氣穩定
2023/07/24 20:20
7/23.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表示,台灣現在是南氣中送、中氣北送,希望三接(觀塘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盡快完工,被藍營批評是鴕鳥心態、不願面對非核家園的錯誤政策;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今天(23日)表示,目前台灣發電廠主要以燃氣、燃煤為主,三接勢必要進行,「王美花部長沒有講錯」。台中天然氣接收站傳出故障,王美花昨天(22日)受訪表示,事故發生後,中油及台電應變及搶修,3小時後完全恢復供氣;她並指出,第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必須盡快完工,以提高供氣的多元與韌性。
7/21.台電推動強韌電網計畫,推升重電設備需求,台電20日:重電大廠東元電機(1504)以44.6億元新台幣奪下彰化縣STATCOM(靜態同步補償器)新建工程案。東元目前智慧能源事業群在手訂單,超過300億元。東元週五(21日)早盤開高走高,上漲4%至55元。台電強韌電網計畫中,包含彰工升壓站及永興開閉所引進STATCOM設備,這是全台規模最大的案場,規模達400MVAR,占台電自建STATCOM容量佔比50%,具指標性意義。
7/20中興電今提前補選董座 江義福兒子江馥年接任
7/19.中興電工董事長江義福等33人與9家公司,被控2012年得標雲豹八輪甲車「動力底盤系統」採購案(CM32雲豹裝甲車於2012年起,由國防部軍備局採購中心辦理「動力底盤系統」招標,金額78億餘元,數量326套,可擴充至334套,金額80億餘元),億為牟暴利,竟向中國購買低價劣質「綜合液壓泵」等裝備,導致雲豹甲車故障頻傳,台中地方法院於2021年10月,依證券交易法、詐欺取財等罪名,判處江義福6年6月徒刑,併科罰金3500萬,中興電工犯罪所得20億9916萬元沒收,高等法院台中分院今天二審宣判,江改判5年10月,20億餘元的不法所得沒收部分則維持。江義福與許清順明知契約訂有「禁用大陸地區產品」,許清順卻基於節省成本與縮短交貨時間等考量,向中國購買「綜合液壓泵」(屬動力系統)、「S1轉向機」、「S2轉向機」(屬轉向系統)等零件,導致雲豹裝甲車故障頻繁,他們再賄賂軍方承辦人員,台中地檢署於2015年起訴之前,曾抽檢2件「綜合液壓泵」均不合格,抽驗5件「S1、S2轉向機」中,有2件不合格。
7/17.大同:中國華映提告 遭法院判賠131億
7/16.福建高級人民法院判決原屬大同集團的華映百慕達,必須向中國華映科技支付業績補償款人民幣30.29億元,大同、華映負連帶清償責任;大同強調,該業績承諾對象是中國證監會、不是華映科技,且大同未與華映科技簽訂保證契約,沒有中國擔保法的保證效力,大同既非當事人,也不是保證人,無端被牽扯,將依法提起上訴,維護公司及股東權益,大同財務和營運都不受影響。
7/11.認列全台單一最大儲能工程收入 雲豹能源6月營收創高
7/11.東元營收6月54億元年增0.95%,上半年298.4億元年增4.76%,6月與上半年營收均創近13年以來同期新高;東元3大事業群中,上半年僅「智慧生活事業群」衰退,「機電系統暨自動化事業群」、「智慧能源事業群」 表現均優於去年
7/7.受惠於接單暢旺及營運好轉,世紀鋼(9958)近股價強勢,7月即將完成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交付作業,加上違約罰款準備金準備回沖,共4億多元,此舉可望推升6、7月營收表現,週五(7日)早盤在買單加持下,一度上漲9.5%,來到149.50元波段新高。世紀鋼的CIP風電水下基礎將完成出貨,由於該單部分委託國外廠商生產,拉低整體毛利率,而世紀鋼下半年營收主力,將是來自富崴能源承包之台電離岸風場二期計畫,和海龍2A風場的水下基樁訂單,預期在CIP案結束後,隨著自製比率提升,將有助改善整體毛利表現。
世紀鋼今年前5月累計營收42.26億元,年增28.11%。
7/6.台電推動強韌電網計畫,推升重電設備需求,大同6月再奪下台電高壓智慧電表標案,目前智慧電表事業在手訂單達25億元,大同近年全力搶攻新能源、綠能商機,未來還將進軍東協,使得大同股價近期溫和上揚,大同已連8季獲利,電力、新能源今年前5月營收分別年增19%、28%,成為營運增長動能。5月法說:電力事業目前在手訂單達170億元,Q1營收年增14.7%,而在積極爭取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推進下,預期Q2也能較去年同期增長,目標全年成長20%。
7/4.碳權交易所8/7開業;交易所昨起新增上市掛牌類別-「綠能環保」、「數位雲端」、「運動休閒」及「居家生活」等四類;新編指數、建立ESG InfoHub:方便投資人一站取得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資訊,上市公司亦可快速瞭解自身ESG表現,形成良性競爭的正向循環。如用ESG InfoHub進行查詢:上市產業中,去年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第一高的是油電燃氣業、第二高的是航運業、第三高則是水泥業,相較於前年,三大產業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都至少有5%以上減幅。若查詢個別公司:去年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第一名是台塑化,排放量是2400萬噸CO2e(二氧化碳約當量),排行第二是中鋼1824萬噸CO2e,第三高是長榮814萬噸CO2e、第四是華航543萬噸CO2e、第五是台化539萬噸CO2e。
7/4.森崴:下半年工程認列加速 外資連3日買,一度亮燈漲停
真受惠嗎? 7/3.康舒:特斯拉充電樁可望一統天下 銷售看俏
7/2.台積電最新永續報告書:去年能源總耗量224億度,年增16.66%達歷年新高,其中,電力佔達188.9億度、年增15%,再創新高,並達能源總消耗量的84.3%,再生能源電力約佔21.9億度、僅9.7%。
7/1.離岸風電第三階段第一期的七座風場去年底核配,行政契約簽署由今年五月中延至六月底,昨為截止日,但開發商要求二度延期;本土供應鏈喊話,台灣離岸風電比鄰國起步早,原是政府、開發商、供應鏈三贏,若不斷延後開發時程,開發商不玩、政策難走、供應鏈虧錢,恐淪為三輸。
7/1.碳權商機難估 華紙︰法規拍板才算數
6/30華紙聚焦3永續目標 碳匯、全紙回收容器持續推進
6/30.環團斥自私︰別用中部人的肺反四接(「誠實面對北東電網供電缺口,協和油改氣,基隆健康、生態、財富三好,全台都好」);6/30.四接環評何時續審 尚未敲定;
6/26.大同不再只資產股,儲能議題帶動,積極進行策略轉型,搶食綠能商機,外資與主力聯手作多,股價已連9漲,漲幅近3成,21日股價收51.7元,再創26年來新高,成交量高達10萬9547張,擠進台股成交量第5大。(6/29大同又換將!大同公司執行副總沈柏延升任大同公司總經理,尚志資產為大同公司不動產事業,在王光祥帶領下,成功完銷大同莊園一、二期共667戶、中山北路三段和田合建案41戶,大同莊園三期亦接近完銷,預估總銷售額約148億元,其任內亦擘劃尚志資產首宗對外購地並成功整合雙連都更案及中和捷運聯合開發案)
6/27.台灣碳權交易所總公司(資訊交易中心設於台北,)將進駐高雄軟體園區,員工數為10人,初期將先以「碳顧問諮詢和教育宣導服務」為主,有關國內碳權及國外碳權商品交易,要等到環保署依氣候變遷因應法訂定子法後,才能開放。碳權交易所
6/22.台塑:面對氣候變遷帶來影響,持續積極推動節能減排、循環經濟,減能耗、水耗,以排碳量最高峰的2007年為基準年,2021年碳排放量相較2007年減少16.85%,長期則以2050年達到碳中和為目標。
6/21.雲豹能源6869(再生能源整合服務商):市場綠電需求強,積極拓展售電,供電:今年全年將至少3354萬度,明年倍數成長破1億度;雲豹能源優勢是提供創能設置太陽光電、儲能、售電全方位服務廠商,替用電大戶打造「能源三芒星」綠電解決方案,滿足用電大戶需求,很多企業選擇出租屋頂給雲豹、再回購綠電,不僅符用電大戶需求,也不浪費屋頂空間,且租金收入也能補貼買綠電。
6/21.台灣至2029年:用電年均成長率2.03%(主計總處5月下修今年GDP,且今年前四月電力消費量也年減,因此推估未來7年、至2029年用電年均成長率為2.03%,較前一年從2.5%降至2.3%還略低。電力消費量年減:去年第四季來,工業部門用電明顯降低,顯示產業續「去化庫存」,今年前4月電力消費量年減3.37%,預估下半年用電需求回升,因新興科技AI可帶動半導體、伺服器產業擴張,全年用電估計跟去年相當;光電在白天最高已達664萬瓩,可滿足白天6小時需求,夜尖峰晚間6點到9點透過水力、燃氣機組快速支應;大潭8號機6月的點火時程不變,不過測試運轉複雜,需要時間,會在夏天尖峰用電「七月下、八月上」前滿載)
6/21.電力排碳係數降低!受惠用電量減、再生能源併網量增與焚化爐碳排計算方式改變等三原因,經濟部能源局今核定去年「電力排碳係數」為0.495公斤CO2e/度,年減0.014公斤CO2e/度,寫下新里程
6/20.氫豐綠能科技攻氫能 擬攜手車王電、大同建立產業鏈
6/15.台達電完全收購德國TB&C(將透過子公司以1.42億歐元向Cooperatief H2 Equity Partners Fund IV Holding W.A.以及Te Bokkel Beheer B.V.,收購車用高壓混合式零組件領導公司 HY&T Investments Holding B.V.及其旗下子公司TB&C集團100%股權,強化電動車布局)
6/18.進口模組低價銷台 太陽能上下游同床異夢
6/18.台灣氫能元年》氫燃料入能管法 首座加氫站拚年底上路
6/11.碳盤查元年起跑 軟體廠搶4大商機(碳權交易所預計七月八月成立,上市櫃公司「碳盤查元年」需求推升軟體廠新商機,精誠、東捷、倍力等都推碳盤查軟體系統。ESG帶動包括能源管理、碳足跡、碳報告、碳交易四大系統需求;精誠自開發SaaS(軟體即服務)雲端碳管理系統,推永續顧問服務,ESG產品與服務已有半導體檢測廠、醫材廠等客戶;東捷資訊自研「碳捷流」:從前端製造執行、ERP等四系統蒐集碳足跡,再整合碳捷流平台,顧問協助取得查證證書,再連接全球雲端報告大廠Workiva出永續報告書;倍力推碳管理平台「碳管家」:E環境保護S社會責任、G公司治理領域產品)
6/11.碳權交易所僅起步 完備上路再等1年,碳權認定不易 概念股過早狂歡
6/11.太陽光電年底達13.59GW目標 經濟部坦言︰要很拚(近年來太陽能產業因綠電弊案不斷,建置進度放緩,營農型光電遲遲無下文;業者強調,二○二五年太陽能裝置量要達二十GW,但現在還不到十一GW,若營農型光電遲遲不推動,目標等同已提前跳票!)
6/10.通用加入特斯拉充電網後 電動車充電股價齊重挫,周五盤中:EVGO股價跌逾13%近月來最慘,CHPT跌13%, BLNK跌10%, 2 月來最大單日跌幅。另電動汽車充電設計清潔能源系統BEEM股價跌逾5%
6/7.光寶營收5月124億元不含已轉讓影像事業部月增3%年減10%,(雲端運算,AI伺服器電源,汽車電子與5G網通設備)年增,前5月營收586億元年減15.99%,5月部門營收佔比:資訊消費電子43%營收月增近5%,受惠高階電源供應器出貨穩定;光電21%月增近5%(全球出貨量最大光耦合器在工控與綠能等高階應用需求穩定,其他包括電動車充電裝置、車用LED照明與ADAS攝影模組等汽車電子應用產品,出貨也持續成長,帶動光電部門營收);雲端及物聯網36%(受惠於雲端運算及AI伺服器、網通設備電源管理系統與5G網通設備出貨暢旺,年同期成長)。
6/5.台灣氣候聯盟成立「台灣氣候學院」今日舉辦揭牌儀式。
6/3.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因目前美國研擬碳稅每噸收五十五美元,若納入電力碳排估算,電力成本每度會推升來到四.七至四.八元,意味再生能源低於此價格會相對有競爭力;今年再生能源發電量 上看三百億度(台電每月提供實際發電成本,讓社會有合理的判斷與參考。目前台電發電成本每度約三.九元,遠高於平均售電價格,台電最高只能有五%合理利潤,過去每年約有兩百億元的盈餘,但是近兩年因烏俄戰爭帶動燃料成本暴漲,而電價並沒有實際反映成本,政府擔心輸入性通膨,因此在電價上有壓抑,但長期還是要拉平,政府不會永遠補貼)
6/1.四接同意權被廢止 台電:開發範圍沒變 變的是基隆市府(協和計畫攸關北北基480萬用戶用電權益,以及基隆市民對改善空品的期待,市府此舉將對民眾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台電將依法提出訴願救濟;台電強調,北東電網涵蓋北北基480萬人口,預估2025年尖峰負載將超過600萬瓩,但隨著機組陸續除役,2025年僅剩和平電廠130萬瓩,屆時供需缺口將達470萬瓩,非常需要協和電廠增氣計畫,為基隆地區帶來穩定低碳電力)
此外,在地基隆民眾期待空品改善,協和增氣計畫「以氣換油」,可減少96%的空污排放許可量與52%碳排放量,符合民眾期待。
6/1.台電要在基隆興建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上週環評閉門會議因環團闖入中斷審查,原定明日續審,但基隆市府昨下午突然撤回前朝決定,廢止同意協和電廠開發外木山海域水產動植物保護區;台電對此表示「深感遺憾」,強調二.○版與東移的三.○版本範圍並未超出原同意範圍,一定會提行政救濟。基隆市長謝國樑表示,台電去年所提「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三.○版東移方案填海造地範圍,與原本申請的二.○版方案已完全不同,所以宣布廢止二○二○年九月間市府發給台電四接二.○版的同意函,要求台電重新申請。台電高層也直搖頭,基隆要興建四接,是因應舊的燃油機組改成燃氣機組,若四接一直無法興建,協和也只能繼續讓燃油機組持續運轉,台電並不樂見。
6/1.近3年來大同於財務、產業聚焦、營運創新與策略聯盟等4方向持續推動轉型,今年截至第1季底為止,電力與新能源2大事業體占營收比重約7成,成為成長雙引擎。而大同新能源事業體,今年底在太陽能的建置容量將達338MW、較去年增加26%。爭取台電強韌電網的規劃下,目前電力事業在手訂單共170億元,其中台電占7成,其餘3成為國外訂單,今年先實現50%訂單、明後年50%,逐步挹注營收,電力事業體第2季維持雙位數成長,可望年增20%。下半年引進國際策略投資人 搶攻東協能源市場
大同莊園建案第1期因銷售口碑佳,第2期去年推案後,現已近完銷,今年可認列營收約26億元,第3期將於2027年完工後認列。
5/31.新普股東會配發現金股利每股27.6元,配息率達70.55%,殖利率8.9%。新普:第3季美系客戶筆電進入旺季、拉貨力道將轉強,新普營運可望逐季上升。宋福祥認為,節能減碳、能源轉型及綠色能源是未來潮流,新普除筆電、平板、智慧型手機等資訊產品鋰電池模組外,也積極開發新應用,包含高功率的電動自行車、摩托車鋰電池模組,二輪電動車市佔穩定成長中,並看好市場將在環保意識日增下持續成長。
5/30.中油在全台共100座加油站設置電動機車快速充電設備,並完成電動機車充電營運系統開發作業,預計6月1日上線啟用。中油宣布,為讓消費者熟悉系統,至6月14日為期兩周充電免費,之後充電服務費率調整為每分鐘新台幣3元,但需以手機「中油Pay」APP付費,
5/29.立院今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增訂建築物之新建、增建或改建達一定規模者,除有受光條件不足或其他可免除情形外,起造人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此外,若有未依地熱能探勘許可內容探勘地熱能,最重可處150萬元罰鍰,未改善得按次處罰。
5/31.西班牙離岸風電開發商貝富新能源(BlueFloat Energy)今日舉辦媒體聚會,重申其看好台灣市場、深耕台灣的承諾,將全力爭取浮動式風場示範計畫選商;貝富新能源也針對示範計畫提出建言,包括啟動「前商業型示範計畫」(Pre-commercial)、儘早公佈招商期程、增加得標名額等。貝富新能源去年宣布插旗台灣,將以位於新竹外海、總裝置容量1GW的「九降風離岸風力發電計畫」,競逐浮動式風場示範計畫選商。
5/28.賴清德:停機核能機組規劃維持緊急效能 以備不時之需
5/24.台南綠色產業展第2屆24~26日,今年現場規劃8大主題區,包含綠建材、綠能發電、循環經濟、零碳與減塑、電動車與電池、智慧儲能應用,以及節能與環保設備,還有政府與學研等領域,內容多元。
5/24.東元股東會:觀察下半年景氣不確定性高,但續看好北美市場,未來經營策略上將聚焦在機電、智慧能源、空調與智慧生活3大事業,以能源轉型新事業為目標,延續營收成長,也因應台灣強韌電網商機成長,持續創新研發。每股配現金股利1.5元,配發率已提高至75%,目標將提高至80%。連5年股利成長;去年營收583億元,年增13.8 %,主來自機電產品成長14.7%及工程收入大幅成長43.1%,營業利益則年增34.9%。
5/24.達德能源宣布完成在台第200座風機,也雲林第14座,寫下台灣陸域風場新里程」,未來雲林還會設置陸上風機12座。
5/17.東元估Q2機電、智慧能源雙成長 下半年商用空調看漲(東元Q1財報:機電節能產品營收年增23%,北美市場,年增38.2%,占機電系統和自動化事業群營收比重,由去年同期24.9%提高至31.2%,(估今年貢獻超過60億元);智慧能源:東元新取得離岸風電陸域變電站統包工程500MW,約合55億元(整體智慧能源工程及設備在手訂單超過250億元);智慧生活:變頻商業空調營收年增46.3%,占全體商業空調業務營收比,從去年同期18.6%提高至26%;前瞻Q2:機電、智慧能源,均可較Q1與去年同期成長,Q2整體產品毛利率與第1季24.3%相當,看好下半年商用空調營收續提升,東元今年商用空調目標年增成長4成,預估第3季將是出貨旺季。總體經濟:東元觀察美國消費信心低落;台灣則因產業傳擴產遞延,工控與機電相關產品需求較弱;中國因製造業新訂單與出口需求仍不振,整體低壓機電市場需求,尚未從衰退中復甦…)
5/17.雲豹能源6869 旗下水處理事業雲豹子公司煒盛水處理獲36億標案,奪下「迪化污水處理廠委託操作維護第七期暨設備更新」標案,合約自今年7月起,最長履約期限9年,總雲豹能源表示,近期積極拓展多元再生能源,太陽光電、離岸風電、儲能、售電業務陸續開花結果,今(17)日股價以109.5元作收、逼近漲停板。
5/16.大同Q1財報:因去年10月起併入子公司精英營收44.3億元,約佔合併營收40%,首季合營收111.2億年增逾45%,本期淨利4.05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4.53億元,季增約47%、年減約13%,eps0.2元,連8個季度獲利;目前經營團隊專注於電力及新能源本業,並參與台灣能源轉型的電力建設,電力新能源營收已佔合併營收4成以上,受惠於台電汰舊換新及強韌電網計畫,電力事業群Q1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逾15%,包含大安超高壓變電所345kV電力變壓器案等在手訂單超過100億
5/12.長園科8038(鋰鐵電池廠)Q1財報:營收1.03億元年增505%,毛利率31%,營業淨利率、稅後淨利率分別為12%、9.3%,皆較去年同期負轉正,稅後淨利957萬元,eps0.16元,較去年虧轉盈,首季營收、獲利皆創同期新高。展望今年,長園科上半年將續出貨UPS不斷電鋰鐵電池系統給半導體客戶
5/12.彩碤新能源:全台首輛氫能原型車賦能儀式,研華負責智慧車聯網解決方案、聯華林德打造加氫設備、中油展示加氫站設置模型,採台灣第一套商用車供氫模組及加氫口模組,加氫只10~15 分鐘,續航里程達450公里以上,電堆壽命超3萬小時。
伊比德羅拉表示,目前其自行運維的風場中,已有1.2 GW商轉中,預計在2030年會有12 GW的離岸風場準備併聯商轉。
5/12.全球市值第二大電力集團伊比德羅拉(Iberdrola)今宣布以大中部及果豐兩座離岸風場,總裝置容量超過1GW的離岸風場,角逐參與台灣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第二期選商,展現對台灣離岸風力潛能的信心。
其中,大中部離岸風場距離台中市與彰化縣外海約36公里;果豐離岸風場則介於澎湖縣與彰化縣外海,離岸超過35公里,兩座風場將採用固定式水下基礎。
5/6.PChome執行長專訪3 / 電商疫情紅利消退 張瑜珊:消費習慣已不可逆
5/2.雲豹能源6869 3月創新板掛牌上市後,三座全台最大單一儲能100MW百萬瓦案場,其中兩座已開始動工,總裝置容量達200MW,法人預估今、明兩年陸續完工,年營收有機會挑戰百億元。
4/28.台灣碳排放交易所設立啟起動--商機無限大生意 小英鳴槍開跑
近年全球環保意識抬頭,各國政府、民間企業致力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試圖抑制全球暖化。工廠買碳權 才可繼續排碳生產;《京都議定書》後,各國政府和企業被分配一定額度的碳排放權利,企業或國家若實際排放的二氧化碳低於獲配發的額度,可以到市場買賣。這也是首度將抽象的環保概念轉換為金融商品。碳權額度carbon credit可供交易,1單位的碳權額度相當於1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或其他等量的溫室氣體。而建立碳權額度背後的想法非常簡單,若是1家企業無法避免釋放二氧化碳,那可以要求另1個實體減少排放,這樣即使第1個排放者繼續產生二氧化碳,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總量也會減少。種樹抵銷碳足跡 最常見碳權方式(根據《京都議定書》,政府和企業可以資助碳抵銷carbon offset計畫,作為減排戰略的一部份,換句話說,為碳抵銷計畫提供資金,將可以補償已經存在於其他地方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個項目減少的每1噸排放量,都會產生1單位的碳抵銷或碳權額度,個人或企業都可以直接投資項目或藉由購買碳權額度來抵銷自己的碳足跡。碳抵銷項目涉及氣候行動不同的努力或創新,有些人致力於保護生態系統、推動清潔能源技術或可再生能源,其他計畫則透過植樹,直接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計算抵消排放量所需樹木過程相當複雜,考慮到1顆樹每年可抵消約2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7噸美國實體每年需要種植約500顆樹,才能成功抵消碳足跡。但這一數字仍因許多背景而異,包括種樹的地區和當地生態體系。種植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樹木,往往比種在其他地區的樹木吸收更多二氧化碳;
4/21.為配合國家2050淨零排放政策目標,兼顧企業減碳及碳中和需求,台灣證交所與國發基金將共同出資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預計於今年中完成設立登記,資本額初步暫定為5億元,股東只有證交所及國發基金兩個單位,主要業務將包含國內碳權交易、國際碳權買賣及碳諮詢宣導服務。國內碳權部分將配合環保署法規進程及制度規劃,建置國內碳權交易平台;國際碳權則將依國內企業需求與國際認證機構洽商合作,協助國內企業降低減碳成本,因應國際減碳衝擊;另針對國內碳費課徵、國際碳邊境稅實施及供應鏈碳中和等議題,將提供相關諮詢及宣導服務,以緩解企業碳焦慮
4/18.長園科8038 生產鋰鐵電池,自去年底開始已成功出貨給台積電電系統(UPS),去年Q4轉虧為盈,今年Q1營收年增率高達504%,配合台積電能源管理政策全面使用鋰鐵電池,長園科營收可望進一步衝高,台積電從2018年開始,以環境友善鋰鐵電池取代鉛酸電池,目前新建工廠包括Fab 12A/12B廠、Fab 14B廠、Fab 15A/15B廠、以及Fab 18A⁰/18B廠等,全面都使用鋰鐵電池做為UPS,預計2030年台灣廠區全面導入完成,從2022 年底開始出貨,去年第4季長園科已轉虧為盈,EPS為0.18元,今年第一季營收為1.02億元,年增率高達504%。
4/20.新光保全(9925)與台達電(2308)雙方日前跨域跨業態聯手簽署合作備忘錄後,持續看好智慧城市成長商機,進一步強化合作關係,策略聯盟共同投資以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稱BIM)為基礎、結合設施管理(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FM)提供「iBMS智慧建築管理平台」的TCIT天茶智能科技,全力衝刺智慧建築版圖。
4/19.Gogoro宣佈部署全台逾1000個Gogoro Network電池交換站點 、2500座機台與虛擬電廠龍頭Enel X(義電智慧能源)合作,加入Enel X 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 VPP),參與台電電力交易平台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
4/17.力拚公車全面電動化 購車補助每輛最高370萬元
4/17.台電大潭八號機組供電能力高達一一二萬瓩,被視為今夏重要供電大軍,力拼七月滿載
4/13.〈智慧移動展〉累積出貨200萬台,台達電看好充電樁(未來5年雙位數成長 車載充電器拚市佔率從目前10%至15%,已成為國際車廠及一級供應商,將成為未來5年整體營收雙位數成長目標重要動能之一)。
4/13.士林電「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展480kw超級快充樁,最快下半年出貨。士電與轉投資的起而行綠能在充電樁布局分三大領域,包括車廠、停車場標案、新建住宅等,搶攻國內2到3成充電樁市占率。起而行董事長簡金品:二輪充電樁去年已出貨海外12國,今年四輪充電樁攜手士電首攻進美國市場,預計出貨400台超級快充樁,累計3年約可出貨3千台.
4/13.台塑新智能透過子公司「台塑尖端能源」投資逾160億元,在彰濱工業區建立全台最大5GWh(百萬度)磷酸鋰鐵電芯廠(第一期2.1GWh於2024年第三季完工量產,為電動車及儲能系統等多元領域提供安全、穩定的鋰鐵電芯,打造完整的國產電池產業鏈,正式開啟台灣新能源產業的新紀元;台塑新智能由台塑、南亞、台塑化各投資17.5億元、分別持股25%,而台化投資14億元持股20%,並由台化子公司台塑生醫投資3.5億元、持股5%;台塑新智能整合台塑企業資源,掌握電芯材料,未來可提供品質安全、來源穩定的鋰鐵電芯,可全方位應用在電動巴士、電動商用車、貨櫃儲能、家用儲能及不斷電系統)
2023 E-Mobility Taiwan
續吹牛概念車
4/12.和泰汽車續探索氫能在台灣發展可能性,並與國內工業氣體領導廠商-聯華林德合作,專案引進最新氫能電動車TOYOTA MIRAI,具可長達750公里續航里程,且能源補充速度與現行的燃油車款相同,可於3-5分鐘內加滿氫氣,無須長時間等待,因行駛過程中只排放水,也被稱為終極環保車輛。市區公車及公部門用車需在2030年達到全面電動化,氫能車也可望成為要角,和泰汽車積極與原廠爭取新能源商品,此次於會場首次展出未來規劃導入氫能低底盤巴士 - TOYOTA CAETANO H2 CITY GOLD動力中的儲氫瓶模組及FC燃料電池模組;H2 CITY GOLD氫能巴士現已於歐洲多個城市運行,如:葡西、德、英、丹麥等。此款車型裝有達37.5公斤氫氣,加氫過程僅需10分鐘,續航力達400公里。並配有60千瓦的燃料電池,180千瓦馬達,44千瓦鋰電池組,並有ABS、EBS、ASR、ESC等安全配備,符合歐洲最高等級的安全規範…
4/12.東元電機首度曝光最新自主研發、設計、製造的SiC高功率直驅電動車用驅動器,該驅動器採用SIC模組設計,可縮小體積50%,減少損耗,達更高效率。另東元動力系統除出貨華德動能(2237),也取得成運電巴訂單,
4/12.士電攜手起而行 國內充電樁搶2-3成市佔率
4/11.台達電今宣布,已取得台電嘉義新塭變電所的電網儲能系統標案,作為台電「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的一環,預計於2023年底完工,該套配電級微電網儲能系統容量達5MW/7.68MWh,將在變電所端連接柴油發電機、太陽能電力系統及用戶終端用電負載,打造可併網也可獨立運行的微電網
4/11.鋰鐵電池廠長園科8038公告3月營收5116萬元,月增62%、年增達388%。第1季營收1.03億元,年增505%,單月、第1季營收皆創同期新高。長園科表示,半導體業客戶的UPS不斷電鋰鐵電池系統持續安裝,也接獲更多半導體客戶訂單,長期營運正向發展
4/10.外界質疑大潭電廠8號機延後點火恐影響夏季供電,台電對此表示,大潭8號機工程主體已完成,目前進入測試階段,預計6月可開始併聯進行發電測試工作,並可逐步提供部分電力,後續將隨測試進度提升至滿載發電,夏季用電高峰時,大潭8號機可成為供電重要助力之一
4/9.2022年底,我國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已達1413萬瓩,2022年為238.43億度,占整體發電量比例達8.27%。2022年台灣全年發電量約2880億度,用電量約2353億度。
***4/7.台電今年起執行為期5年「配電系統升級計畫」,經費高達334億元,其中二次變電所設備汰換分配到165億元,其中近百億規劃要更換23KV、69KV氣體絕緣開關設備(GIS),必須是台電合格廠商,才能投標,檯面上共有10家電機廠符合資格,若能得標,中長期營運看好
4/6.中華汽車搶攻綠能商機再傳捷報,今年1000台eMOVING普通重型電動機車,進入中華郵政,以顯眼的「綠色車隊」穿梭在大街小巷;自2017年起陸續採購電動機車對應郵件運送業務,累積採購車逾3200台eMOVING電動郵務車;eMOVING自2013年推出首款電動商用機車,便積極推動綠色物流、深耕商用車市場,先後服務中華郵政、黑貓、肯德基、Pizza Hut、摩斯漢堡、國雲等企業客戶,提供低碳排、高動力產品,滿足企業對綠色運具需求……
4/6.國土與台灣相近,太陽能占比14%冠歐盟,43%電力來自低碳能源
4/4.ChatGPT靠它獨家供電 光寶從做便宜貨轉攻高階,效能超越龍頭的祕訣
3/31.飛宏:充電樁業務去年Q4營收達10億元,今年倍增(去年充電樁業務分拆為子公司馳諾瓦,下半年充電樁爆發式成長,帶動去年馳諾瓦營收增加至18.78億元,較前年成長4.88倍,公司認為,馳諾瓦將是未來飛宏成長驅動力,比重也將續提升)
3/31.沃旭能源:對920MW大彰化西南第二階段2b 及西北離岸風場做出最終投資決定,並預計在2025年底前完成風場建置。沃旭能源說明,大彰化西南第二階段及西北離岸風場位於彰化外海約35至60公里,已取得環境影響評估審查許可,預計在2023年啟動大彰化西南第二階段及西北離岸風場陸域工程,風場零組件將於2023年至2024年製造,風場海上施工預計於2025年底完成
3/30.EV 充電網絡業者 EVgo (EVGO-US) 30日發布財報,Q4營收超出華爾街預期,並且由於企業客戶的旺盛需求推動銷售和使用量大幅增加,虧損幅度小於預期;雖EVgo 2023 年營收財測略低於華爾街預期,但投資人似並不介意。該公司股價在周四開盤大漲逾24%
3/27.台達電成功搭上電動車高速成長的列車,去年營收達3844.43億元,連續11年創下新高,海英俊認為,集團深耕電動車業務15年,今年可望轉虧為盈,電動車三電(電池,電控,電機)之中的電控與馬達,皆為台達電力電子核心技術的優勢,目前已經步上軌道。
3/22.森崴能源6806 旗下子富崴能源今與韓國LS電纜公司:「台電二期專案海纜設計與供應契約」簽約典禮,為「台電離岸風力發電第二期計畫」海底電纜工程邁出重要一步
(2/24.華新投資海底電纜場切入離岸風電領域,向丹麥NKT集團旗下NKT HV Cables AB(NKT) 取得風電應用海底電纜相關專門技術授權與服務,雙方將合資子公司華纜系統,華新預計出資27億元,持股華纜9成,與NKT簽署合資合約、技術服務合約,及技術授權合約;NKT則將持有10%華纜系統公司股權,同時提供建設高雄港海底電纜廠所需技術服務
華新高雄海纜廠預計2025年底試產)
3/17.康舒6282(金仁寶電源供應商)股東臨時會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參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案,議案最終表決通過,
3/17.新北市府卡關10年 法院准了核一乾貯水保變更
3/16.北市首座電動巴士充電站啟用 導入飛宏快充充電樁
3/15.森崴能源6806子公司富崴能源承包「台電二期離岸風電計畫」,今宣布首波67.2億元結構體採購聯貸案,正式與銀行團完成簽約。
3/14.布局儲能市場!中美晶斥資5.298億認購盛達電業3027私募案
,持股達13.08%,成其最大法人股東。(中美晶:主因有二,一是盛達電業現有光電及儲能領域,有自主資通訊技術且近年致力開發新製程產品及拓展能源客戶群有成、營收及獲利逐年成長、營運穩定;二是其近年積極進軍運具電動化的海陸域充電及電池交換設備,發展方向與中美晶積極布局的化合物半導體事業相輔相成,可藉此切入電動車儲能市場)
2/26.核二3.14除役 大潭8號上線銜接 核二除役夏季穩供電措施
(核二廠二號機組將3/14日除役,將有近百萬瓩電力缺口,台電準備在三月底讓大潭八號機組上線銜接,但六月前才會滿載,過渡期會讓歲修中的大型機組提前回歸供電;至於夏季用電白天供電無虞,備轉容量率可達10%維綠燈,夜尖峰少掉太陽光電,備轉率估約7%。核二的二號機組裝置容量約98.5萬瓩,大潭八號機組則有112萬瓩,三月底將測試,六月夏季之前可滿載發電。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昨接受專訪更相當肯定,保證三、四月不會因為核電除役就缺電。供給、彈性調度資源都比去年增,像是汽電共生去年修合約,且煤價跌,可比去年增發約一百萬瓩、民間業者參與輔助服務可到五十萬瓩,虛擬電廠估也有六十萬瓩,而太陽光電等更是穩定增加中…估備轉容量還有250萬瓩,拚七%備轉容量率。
2024年電力供給:今年底會有兩部新增大型機組加入,包括民營豐德電廠110萬瓩、台電興達燃氣一號複循環機組130萬瓩,持續穩定國內供電。
2/16.出席行政院會 陳其邁:中央應擴大補貼南部電動巴士
2/4.彰化縣目前完工啟用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累計發電量約1546MW,排名全國第3高,又以接近5000處的太陽能光電貢獻最大,21座離岸風電和114座陸地風機貢獻不小,今年底包括沃旭集團和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在內,至少會有121座離岸風機陸續完工,數量是目前6倍之高,
2/3.台汽電8926續開拓新業務,去年原預計開發共同升壓站、併網型儲能設備等3案,合計投資47億元。不過台汽電表示,嘉義案的共同升壓站已有民間業者投入,考量市場競爭下退出,至於在雲林投資7億元的併網型儲能設備,更因為電池交期長、成本高漲等因素「暫時喊卡」。目前3案中,僅剩台南共同升壓站興建中。
2/1.2022年批發業營業額12.7兆元,創歷年新高年增4.4%;零售業營業額4.28兆元創歷年新高,年增7.4% ;餐飲業營業額8653億元創歷年新高,年增18.9%;2022年12月批發、零售、餐飲業營業額統計」,批發業營業額為1.52兆元,年減5.6%,連2黑;零售業營業額4030億元年增9.4%連16紅;餐飲業營業額876億元,連8紅
1/24.再生能源趕進度 今年綠電佔比估破10%(我國再生能源原訂2025年發電佔比要達20%,但過去三年因疫情干擾工程進度,加原物料飆漲等因素,離岸風電、太陽光電兩大重要再生能源支柱進度不如預期。不過,今年隨用電下修,風光續併網,台電估今年再生能源佔比有望破10%,經濟部更信心喊話,2025年會達15%,2026年十月可完成20%目標)
股價噴約4成
1/20.康舒6282砸5.05億美元收購瑞士集團ABB電源轉換事業
1/13.擁抱核能 韓國擬提高核能發電至34.6%
1/12.我國第二階段離岸風場開發中,去年底應有五風場需完工,但僅沃旭大彰化西南一座完成,第二座海能拚近期完工,目前還差一支風機,今年預計併網的除彰芳、西島風場外,加上遞延的大彰化東南、海能共計四座風場可完成。根據能源局統計,我國離岸風電到去年底累計裝置容量有一.四GW(十億瓦),若扣除被取消開發的麗威風場,按原進度,去年底應有設置量約二.二GW,完成度約六十三%,且去年的大彰化東南、西南、海能、允能一、二期五座風場,僅一座大彰化西南算整座完成
1/11.「海峽28號風場」計畫希望加大風機單機規模、新增單樁式基礎等項目,提出環差變更。不過,環評大會上有委員擔心單樁式基礎,恐增加噪音及振動,開發單位於會上承諾取消單樁式基礎。全案補充環委所提相關意見後,通過環評大會審查。
1/11.京丞及可威風場取得開發許可超過3年,預計在雲林四湖設置6座風機、口湖設置17座風機。不過,可威風場因與允能公司的海纜上岸工程工期重疊,迄今尚未進行打樁基礎工程;京丞風場則因部分風機尚未取得基座土地使用同意及非都市土地容許使用,無法申請施工許可證;環保署今天(11日)召開四湖、口湖陸域風力發電計畫的環境現況差異分析,會中環委無新增意見,全案通過環評大會審查。按照環評相關法規,開發單位須在3月31日前辦理變更。
1/10.經濟部「2023台灣國際地熱論壇」,能源局評估台灣地熱發電潛能高達四十GW,規劃2050年設置容量目標為三GW至六.二GW。三大方向,分別為「加速推動傳統地熱發電」、「政府規劃探勘並補助民間業者」及「嘗試先進探勘技術」。
1/10.綠能里程碑 台電估今年綠能再生能源占比達10%(去年綠能佔比達8.6%,將突破10%,台電:去年綠電預估215億度,其中太陽光電約104.3億度,風力發電約34.5億度,水力發電約58.5億度)
1/9.地熱潛能40GW 經部:規劃2050設置3GW至6.2GW
1/7.中鋼集團至去年11月為止,太陽光電設置量已達92.3MW,但集團內可設置地點來越少,中鋼訂每年建置3至5MW,短期3年內要做到100MW,總目標是10年設置量達120MW以上,並由中鋼光能負責興建運維。
1/7.全台最大「純綠能」儲能系統啟用!台電耗資6.3億元,與聯合再生能源合作打造20MW台南鹽田光電,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光儲合一」儲能系統,可提供4萬家庭1小時用電。
1/5.「氣候法」部會權責、碳費仍沒共識 將送院會表決
23-1/5.天豐新能源允能風場建置一再延宕,如今爆出疑似債務危機,金管會統計至2022年9月底,共8家本國銀行及12家外國銀行參與允能風場聯貸案,授信餘額各達新台幣236億元及430億元。允能風場分為一期、二期,共設置80支風機,總裝置容量達640MW,但至今只裝設16支風機,進度延宕。受COVID-19疫情影響,離岸風場成本暴增,允能風場近日驚傳債務危機,正和銀行團溝通,設法讓風場順利運作
---------
22--12/23.秋冬風力發電效果佳,23日.風電、光電滲透率21.98%,其中風力更較昨略增10萬瓩,台電以離岸風電為例,今年可望發出超過15億度電,已是去年的5億餘度3倍之多。台電指出:全國風力發電全年發電量:2016年
14.6億度電,今年前10月陸域與離岸風力發電已有24.5億度電;太陽光電:2016年全年僅有11.1億度,今年前10月,已有87.6億度電。
12/23.再生能源滲透率逾23% 冬季罕見// 每5度電 1度是綠電
12/23.彰化溪州焚化廠燒垃圾還賣電
12/23.中油充換電整合系統首度亮相 15分鐘充飽電
12/21.海龍風場攜手世紀風電 建造全台最大水下基礎
12/16.台泥子公司NHOA旗下Atlante,以450 萬歐元收購葡萄牙最大快充充電站公司 Kilometer Low Cost S(KLC)60%股權,預計2024年可望收購100%股權。
12/16.民團、學者要求規劃課徵碳稅 立委促減少「綠色融資障礙」
12/14.台船:除商船建造外,近年來已將營運方針朝向離岸風電、國艦國造及商船本業等3方向發展,現今將領域擴展至石化工業基礎建設,進一步挹注營收;台船標得中油「大林石化油品儲運中心三區26座石化品儲槽統包工程案」,採最低標模式決標,合約金額約48億餘元,採統包方式EPC發包,含工程設計、採購、建造、安裝及試車,預定2026年5月完工。
12/14.離岸風電台灣隊奪下風場開發權 雲豹:讓外界見證本土化實力
(第5順位:雲豹能源6869、風睿能源-原上緯新能源、永冠能源和天力離岸風電所成立的「離岸風電台灣隊」;
(共6家開發商、10個離岸風場入選,前4順位開發商皆為外商,分別為渢妙CIP、海鼎二及海鼎三Corio、加能NPI)。
12/11.太陽能費率擬降 業者大反彈
(經濟部能源局日前預告明年「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草案」,太陽光電費率較今年微降1至3%,業者:材料、模組、人力等建置成本上漲躉購費率 較今年上修2-3%才合理)
12/9.行政院8日通過經濟部「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未來屋頂須設置太陽光電設備,太陽能股今大漲,包 括茂迪6244,達能3686,新晶投控3713直接亮燈漲停,元晶6443 聯合再生3576 碩禾3691安集6477、太極4934等漲超過5%。
12/8.台達電營收:11月357億元月增0.5%年增31%,前11月3500億元 ,年增23%,本月3大業務營收比:電源及零組件59%、基礎設施27%、自動化14%。
12/6.台電變電所儲能案26.25億奪標 大同:明年底運轉
11/24.永鑫能源納入貝萊德另類資產 跨足儲能、充電樁市場
11/16.全台首例!台積電與奇美實業交換水源 再生水廠今動土
11/16.台泥小港鋰電池廠 將供應美航空Archer電動起降飛行器使用
(台泥所屬能元科技Molicel今日與美國航空Archer Aviation共同宣布,Archer旗下最新款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Midnight,將使用能元科技位於高雄小港新廠生產的21700鋰三元高鎳電池)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125874
11/9.「高雄市橋頭再生水興建移轉營運計畫」今正式簽約,現有鳳山及臨海兩座再生水廠,每日共產製7.8萬噸再生水,這是高雄第3座、北高雄第1座再生水廠,依促參法採BTO方式推動,總經費達50億元,規劃完成再生水廠、污水廠擴建、取水設施與輸水設施等附屬設施;施工期程預估為3年,訂於2025年底興建完成,2026年起每日供應3萬噸再生水給楠梓產業園區(台積電)
10/17.台電調度新利器 通霄增6部小型氣渦輪機18萬萬瓩,明年四月正式商轉。(通霄電廠一期擴建已於前年完成,原環評說明書可增四部機組、共二八八萬瓩,但台電後來公開採購三部機組、合計二六八萬瓩,多出二十萬瓩餘裕;台電為不浪費多出的開發量,加上綠能建置越來越多,決定以78億元採購航改型小型氣渦輪機,預計六部、共十八萬瓩。快速啟動特色好可搭配綠能間歇性。
10/17.台達電EV事業動能強勁 法人目標價喊300元(EPS可望達12.22元,年增18.41%,給予買進評級,目標價300元)
10/13.台達新PCS獲美客戶採用 Q4參與國內儲能服務(推PCS3000功率調節系統PCS,作為儲能系統核心,主功能為執行交直流雙向電能轉換、控制電力進出電池系統,除已獲美最大電力公司採用,預計第4季也將在台灣參與儲能自動頻率控制AFC輔助服務;唯一針對海島型氣候特性、採用水冷系統設計的PCS;包括台電金門夏興電廠、台電彰濱光電廠、台達平鎮廠、台電蘭嶼發電廠等多處案場,皆採台達PCS1000、PCS2000打造儲能系統;台達電營收:9月369億元月增5%年增35%,Q3:1065億元季增18%年增33.6%,前9月收2787.8億元,年增21%;9月3大業務營收比:電源零組件佔59%,基礎設施28%,自動化13%)
9/28.華德動能2年獲核准逾270輛電動巴士
9/26.台達不斷電系統助攻 波羅的海最大資料中心順利運行
9/23.台電大潭、通霄、台中、興達電廠同步擴增機組,以因應半導體護國群山用電需求。4電廠同步擴增機組 達900萬瓩,相當於22.5%備轉容量率。
9/18.台電宣布5600億元「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將為華城1519、中興電1513 帶來十年大商機(上次大型計畫是2001年「第六輸變電計畫」,總預算4543億元,這次電網強韌計畫,規模更在六輸之上)
9/15.雲豹能源子公司煒盛得標「桃園機場西側自來水儲水加壓站工程」8.5億元採購標案。
9/15.〈電網韌性強化〉中興電、華城等重電廠 大啖千億元商機
9/13.中油淨零報告 發展氫能列目標
9/7.中華電與中租、太陽神電力交易5000萬度 創近年最大交易(由中租控股所持屏東「天權、玉衡 」太陽光電場轉供綠電予中華電信各地機房)
8/31.光陽衝ionex換電站 年底全台將達2000站
8/31.經部編1500億遭藍委批評 台電:挹注電力建設
8/29.台灣捷豹路虎聯手中興電工 躍升國道首個充電站
8/25.台積電中南部擴廠 環團要鋼鐵石化先減產零出口
8/25.曾文生:能源是新藍海 可能躍升台灣前3大產業(因電網過度集中,未來希望在台3線外,再拉一條台17線電路,不用再拉到山邊再往下走,網狀電路就不易斷,這是未來台電重要考驗。台電已提10年計畫,將投入逾5000億來強化台灣電網韌性)
8/24.東元低碳方案受大廠青睞 Q4貢獻營收
8/24.台達電攻半導體市場 新儲能模組明年上市
8/21.陸上變電站逾800億大餅 東元、大同、中興電搶食
8/21.風電海纜 華新麗華砸50億高雄建廠
8/17.台亞風能結盟法國電力公司 投資台灣離岸風力
8/18.今年電力設備訂單增160億 中興電旺到2030年
8/18.大同總經理蔡維力7月才接任,但今8/18辭職,大同表示副董事長王金來暫代總經理職務。
8/15.大同重電事業營收成長達51%
7/30.法人看好台達電下半年業績 目標價調升至303元
8/15.大同重電事業營收成長達51%
727.台泥董座張安平:煤價還是在每噸400美元左右,去年是70美元,現在等於發1度電賠3度電。
7/26.台泥NHOA.TCC電動車充電站進駐大直 首創LINE預約充電服務(樂群站費率開幕優惠不管是否為會員,每度皆9.2元,VOLVO車主充電費率則一律打8折)
7/16.歐盟將核能列綠能 經濟部:馬英九話只講一半(「核電要符合永續分類標準的條件非常嚴苛」,包含(一)需設置核廢料管理及核除役基金、(二)需於2050年前找到高階核廢最終處置設施、(三)需避免出口至第三國處置放射性廢棄物;經濟部表示,最困難的是目前全球都還沒有實際投入運轉的高階核廢最終處置場。RE100倡議中的綠能,是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並不包括核能)
7/7.四接4度環評未過 台電嘆:用電成長不等人(7/7.三接擋完換四接? 台電填地砍半 拚環評過關; 7/7#.三接延宕苦果 明年供電最吃緊)
5/26.中油明年蓋七接 供氣大林電廠
5/21.開創新頁 18萬噸LNG船首度試航台中港
5/20.儲能商機1500億元 東元拚3成市佔
5/20.中油與台泥簽備忘錄 佈局綠能產業
5/5.Q1光伏:上游续大赚,从产业链利润分配看,2022Q1 硅料环节毛利润占比大升,组件环节毛利润占比回落
5/5電網改善計畫 2年擬先砸871億
4/30.投信積極買超 上緯3708波段漲5成
4/28.台達電Q1營收年增13.7%,稅後淨利60.6億元年減7.9%,eps2.33元(現金股利5.5元,殖利率約2.2%)
4/28.台達電首季營收年增13.86%eps 年減7.9%
4/27.美禁太陽能洗產地,台模組廠一喜一憂(部分東南亞太陽能產品輸美要先預收 50% 關稅;台廠雖盼有轉單效應,但更怕中國在東南亞產品無法輸美後加大輸往台,因其成本低價較優,已不少經銷商或系統廠採用,讓台灣 MIT 的模組製造業者憂心)
4/26新加坡私募基金與凱勝綠能、能海電能簽約 建置全台電動機車充電樁
本文談到台灣車電池無競爭力
4/26.找尋臺灣電池產業新藍海.
4/25.離岸風機國產化創里程碑 Vestas委製台首支葉片完工
4/21.華德動能簽下85輛電動大巴訂單 今年營運大進補
4/21.政院通過氣候法將向企業徵碳費
4/21.東元獲26億台電龍潭超高壓變電所E/S儲能設備系統案,規模60MW,佔台電自建總儲能160MW百萬瓦的約37.5%,預計可於2023年完工啟用.(結合國際儲能龍頭Fluence)
4/21.森崴能源
4/21.【氫能狂潮襲全球2】首創全台氫動力船舶 錫力西進有成嗅到綠氫爆發徵兆
4/21.俄烏戰示警!依賴俄能源使全球脫碳面臨考驗
4/20.森崴6806搶攻儲能商機 全台最大單一儲能案場完工 首座7MW百萬瓦儲能系統近完工
4/19.6月將提台灣氫能發展論述 工研院長:台灣不能沒有氫
4/5.水下基礎國產化不足 CIP三風場面臨開罰
4/3.光電搭儲能將享費率優惠 儲能總量二度上修至1.5GW
我國儲能規劃再上修,2025年儲能建置容量由590MW躍升為1GW,台電未變,負責160MW , 民間增840MW,而能源局也確定加碼,屆時儲能總量可達150GW
3/29.中企洗產地?美國擬對東南亞4國太陽能板課關稅
3/30.國發會公布淨零排放路徑圖 至2030年政府將投近9千億預算
前天已說過,法人三天前已開始就俄侵烏,北溪二號停滯,因此歐洲中期能源政策極可能因應方案題材,作前瞻模擬分析,而調整持股,相關股噴ㄧ波了!
3/3.欧洲“能源危机”催化“能源革命”,光伏产业预期明显改善?
3/2.又1能源巨頭撤離!埃克森美孚宣布退出在俄業務運作
2/14.2021年全球能源电力短缺原因是什么?对我国有哪些启示?
2/3..19萬企業待碳盤查 國內僅7家驗證機構
2/3.碳費制定應考慮競爭力
碳費制定應考慮競爭力
1/29.今年綠電躉購價拍板 光電降幅0.3% 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備受關注的太陽光電,草案原為一年三期,公告版本恢復為兩期,費率與去年第四季相同,太陽光電平均降幅約0.3% ;為讓小型綠能遍地開花,小水力,地熱都增訂級距,費率也比去年還高。
1/19.電動車換電池站:中信证评新能源汽车换电元年,十倍空间
(全年有望新增换电站超3000个,2025年行业新增有望超1万个,五年十倍+空间;目前约80%车型采取底盘换电,具备由于全自动,时长短,更具便利性与安全性等等优点)
1/4.太陽能躉購費率不如預期,業者哀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