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4日 星期一

台車鍊,機械,鴻車,Am25

22~25.台汽車能源車鴻海,電池能源,車概供應鍊如貿聯東陽;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Taipei AMPA:4/23~26;9/10法蘭克福汽車零配件大展,工具機展
+++++++++++++++++
5/13.和泰汽車Q1財報:營收730.6億元年增3.8%,創同期史新高,稅後淨利43億元年減26.8%,eps7.73元(去年同期10.56元);和泰汽車:代理TOYOTA與Lexus品牌第一季領牌數分別年增9.4%與14.4%,帶動本業獲利年小幅成長;但轉投資事業和泰產險及和泰興業分別因認列地震損失及去年認列一次性處分大樓利益,獲利較年減。且依會計原則應評價金融資產,認列金額也年減,致和泰汽車第一季稅後淨利年衰退。 4/1.3月台灣汽車領牌數出爐,全台新車領牌數達3萬7281輛,年減9.8%;累計1~3月新車領牌數達9萬9860輛,年減11.2%。 和泰(2207)汽車旗下TOYOTA與LEXUS品牌3月合計領牌數達1萬4315輛,年增15.5%,市佔率達38.4%,雙雙創史同期新高。 TOYOTA 3月領牌數達1萬1769輛,年增19.8%,單一品牌市佔率31.6%為近16年來同期新高;累計1~3月領牌數達3萬2441輛,年增9%,市佔率達32.5%,較去年同期增加6.1%。 中華(2204)汽車旗下MITSUBISHI+CMC+MG 3品牌3月領牌數達4,186、年減24.1%,市佔率達11.2%;累計1~3月領牌數達1萬0619輛,年減31.1%,市佔率10.6%。 裕日車(2227)旗下NISSAN+INFINITI雙品牌3月領牌數達1108輛,市佔率3%;累計1~3月領牌數達3172輛,年減40.4%,市佔率3.2%。 三陽(2206)代理的Hyundai汽車3月領牌數達1646輛,年減21.5%,市佔率4.4%;累計1~3月領牌數達3940輛,年減39.8%,市佔率3.9%。 台灣本田(Honda)3月領牌數2236輛,年減17.5%,市佔率6%;累計1~3月領牌數達5232輛,年減30.5%,市佔率5.2%。 豪華車品牌Lexus 3月領牌數2,546輛,年減0.7%;累計1~3月領牌數達8613輛,年增14.4%,占豪華車品牌市佔率達33.1%,拿下豪華車品牌市佔率第一名 M. Benz3月領牌數達2,159輛,年增9.9%,累計1~3月掛牌量達6,971輛,年增6.9%,占豪華車市佔率26.8%;BMW3月領牌數達1476輛,年增6.3%,累計1~3月領牌數達3805輛,年增1.1%,占豪華車市佔率14.6%。 特斯拉(Tesla)1~3月領牌數達2,636輛,年增22.3%;Porsche1~3月領牌數達1605輛;VOLVO和AUDI1~3月領牌數分別達773輛和710輛。 3/6.東陽1319:自結2月合併營收25.1億元,年增56%,前2月合營收47.39億元,年增22%,雙創史新高。 1/13.東陽1319受惠於旺季效應訂單強勁,自結12月合併稅前淨利5.3億元年增72%;累計2024年全年自結合併稅前淨利為55.3億元,年增45%,稅前每股盈餘9.16元,再創史上最賺紀錄。東陽AM(售後服務)事業群執行副總吳介中表示,因應近年來汽車零件售後維修市場(AM)需求熱絡,擴廠是當務之急,今天上午舉行台南科技工業區新廠動土典禮,預計第3季完工,將可緩解本廠的空間利用,增加物流週轉、提升產能及產品庫存所需。吳介中並看好AM長期發展,也已擘劃好擴廠藍圖,緊接著今年3月再展開台南七股科技工業區約1.5萬地坪的擴廠計劃,以及2026年底新市產業園區約5.5萬地坪的動土興建,以滿足未來3-5年成長需求。東陽表示,擴廠佈局蓄勢待發,加上本廠持續整理整頓,雙重助攻下,奠定成長的基本功,再創AM事業新高峰。 1/10.和泰車12月營收233億元年微減0.46%;全年營收2757.68億元年增0.88%,再創史新高。和泰:代理Toyota及Lexus品牌去年合計掛牌量達15.35萬輛,其中Toyota領牌數達12.5萬輛,Lexus領牌數2.85萬輛,合計市佔率達33.5%,創近11年來新高。 12/10.和泰汽車11月營收236.8億年增3%;累11月營收2524.66億年增1%,雙創史新高。和泰汽車表示,11月轉投資中國子公司年度銷售目標提高及廠家販促力道增強,銷售台數增帶動營收年增。 12/6.東陽11月自結稅前淨利5.6億元年成長98%,創同期新高及史上單月次高;前11月合併稅前淨利49.9億元,年同期成長43%,稅前每股盈餘8.27元,創史新高。東陽表示,第4季旺季效應持續發酵,東陽加速出貨速度,把握旺季市場動能,同步加快新廠規劃及動工,滿足未來3-5年成長需求。 12/5.東陽11月營收24億元年增5%,創單月史新高,累11營收233億元年增7.5%同創新高;AM(售後服務):11月營收17億元,年增5%,前11月營收172.8億元,年同增10%雙創同期新高;OEM事業11月營收7億元年成長6.5%,創今年單月新高,累11月營收60.7億元年增1%,創6年來同期新高。東陽:第4季受惠於旺季市場動能,及OEM新能源車佈局,推升整體業績成長。東陽在鈑金、塑膠部品新設生產線,即將投入生產,以因應旺季訂單,產能充沛,滿足客戶旺季強勁拉貨需求。 12/5.東陽11月:營收24億元年增5%,創單月史新高;累11月營收233億元年同增7.5%同創新高;11月:AM(售後服務)事業營收17億元年增5%,累11月營收172.8億元年增10%,雙創同期新高;OEM(委託代工製造)事業營收7.1億元,年增6.5%,創今年單月新高,累前11月營收60.7億元,年增1%,創6年來同期新高。 12/2.三陽董事長吳清源批評整車國產化新制,對車輛公會以及政府作法不認同,自12月起將退出公會。對此,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指出,三陽代理韓國CUSTIN車款,高達90%的零件是中國製造,確實適用新制,三陽也已主動在今年8月提送國產化承諾資料。經濟部產發署表示,在國產化新制上路前已多次在車輛公會產業政策小組及理監事會(三陽為常務理事)說明中國零件來台組裝成車,已影響國內產業,造成威脅,因此應加速推動零件國產化。 12/2.全台11月:新車掛牌量出爐,達3.92萬輛月增17.9%,年減10%;累11月總市場掛牌量達41.65萬輛,雖較去年同期43.38萬輛衰退4%,但仍創2006年來同期次高。11月進口車掛牌量達1.92萬輛年減0.7%,市佔達49%;累11月掛牌量20.6萬輛年減1.9%,市佔率48.2%。其中豪華進口車11月掛牌量達9472輛,年增4.8%,市佔率達24.2%;累11月掛牌達10.58萬輛年增2.7%市佔率25.4%。和泰汽車代理的TOYOTA與LEXUS品牌於11月掛牌量合計達1.41萬輛,年減8.9%,市佔率36.1%,創近13年來同期新高;累11月掛牌量達14萬889輛,年減2.5%。 中華汽車代理MITSUBISHI+CMC+MG 三品牌11月掛牌量達3335輛,年減38.8%、市佔率8.5%;累11月掛牌量4萬7573輛,年增2%、市佔率11.4%。 裕日車:NISSAN+INFINITI 品牌11月掛牌量達1684輛,年減20.8%,市佔率4.3%;累計1~11月掛牌量達1萬8108輛,年減15.8%,市佔率4.3%。三陽2206代理的HYUNDAI汽車11月掛牌量1842輛,年增7.5%,市佔率4.7%;累計11月掛牌量達2萬570輛,年減1%,市佔率4.9%。 11/21.中華汽車今天召開法說會,中華汽車副總錢經武表示,中華自主開發的全新輕型商用車款 J SPACE,國產化率超過60%,11月8日預接單開放至今,已接單達1400張,年底預估可達3500張。 11/6.汎德永業2247第3季合併營收達143億元,年增9%;本業營業利益6億元,年增9.4%;稅後淨利5億元,年增12.81%,每股盈餘6.22元。累前3季合併營收435.5億元,年增7.4%;營業利益17.8億元,年增3.9%;稅後淨利14.7億元,年增率5.49%;每股盈餘18.23元,續寫歷史新高紀錄。 汎德永業:第3季經銷品牌Porsche、BMW、Mini新車到港暢旺,BMW汽油動力車款X1、X2、2AT,與電動車iX1、iX2等新車銷售成績亮眼,BMW品牌新車銷售數量較去年同期呈兩位數成長。加上Porsche經典跑車911、718及主力車款Cayenne Coupe銷售同創佳績,推升前3季新車銷售與維修保養均維持穩健成長態勢 10月營收,10月到港車數優於去年同期,推升合併達營收41.5億元,年增16.93%;累計1-10月合併營收477億元,則較去年同期成長8.20%,業績維持穩定成長。 10/20.台灣新三樣銷全球》低調全球冠軍 台AM碰撞零件東陽奪7成市占 10/13.和泰汽車第3季稅後淨利42.8億元年減32.54%,EPS7.69元年減32%。前3季稅後淨利160.37億元、年減13.1%,EPS為28.79元、年減13%。和泰汽車表示,前3季獲利年減,主要是去年同期LEXUS車輛大量到港,營收基期較高所致;此外,轉投資中國和通,經銷據點因中國市場景氣及新能源車競爭影響獲利年降;加去年同期和泰產險認列不動產處分利益,且上半年認列花蓮地震賠款,因此今年整體獲利年減。 10/7.東陽9月自結合營收21.7億元年增1%;第3季合營收63.2億元,年增3%,雖受海運缺艙、缺櫃、高運價影響,仍創史上淡季最強。前9月營收186.75億元,年成長8%,創史同期新高。AM售後服務事業:9月自結合營收16.2億元,年增8%,前9月合營收139億元年增10%,雙雙創同期新高。OEM委託代工事業:9月自結合營收5.5億,前9月合營收47.7億元,年增1.5%,創6年來同期新高。 迎接第4季車用零件旺季,東陽本廠今年擴增的鈑金、塑膠部品生產線即將完工,投入生產,確保旺季產能充足,滿足客戶訂單需求。看好後續市場,東陽佈局10萬坪土地,已展開建廠計畫,並持續覓地,滿足東陽3~5年長期發展需求,助攻業績持續向上 **9/21.六方科-KY4569(精密金屬零件)今年營運谷底翻揚,營收與獲利亮眼,股價自8/8日低點99.3元起漲,曾7根連漲停板,2度列處置股票,未處置前成交量也偏低,昨一度飆至256元,16交易日漲達157%,市場喻「妖股」。主產品為車削、銑削和沖壓3大類,產品應用在汽車、工業應用、3C電子和醫療類4大市場,8月營收1.46億元年增48%,創掛牌來單月營收新高。前8月營收9.5億元年增23%,同創掛牌來新高,目前營收比以汽車類、工業應用類較高,分占約6成和3成,3C電子類和醫療類營收占比仍為個位數;上半年稅後淨利為1.5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5.05元,已賺贏去年全年的3.26元。 9/12.東陽8月稅前淨利3.17億元,年減25.76%,若排除匯兌因素影響,8月獲利年成長約2成 (本期匯兌損失1.1億元,去年同期匯兌利益7092萬元)。前8月自結稅前淨利為35.5億元,年成長51%,稅前每股盈餘5.87元,續創史新高。東陽表示,雖受海運缺櫃、缺艙、高運費影響,整體業績和淨利仍持續成長 9/10.焦點股》永新-KY(汽車卡鉗、剎車片):8月合併營收為3.61億元,年增27.18%,連兩個月改寫新高, 股價直奔漲停 8/26.國產車自製率新制衝擊!中華汽車MG4暫停接單 新車上市延宕 8/13.三陽第Q2財報:營收180.8億元年增3.97%,毛利率約20.98%,稅後淨利12.8億元,年減51.9%,eps1.62元。主要是去年第2季認列部分新竹安駕中心土地建物處分利益約10.8億元,本期獲利較去年同期減。 上半年:營收348.96億元年增6.64%,毛利率約20.58%,本業營業利益35.27億元年增0.57%;稅後淨利26.68億元,年減26.38 %,每股盈餘為3.37元。二輪:機車上半年銷售量Top 10競賽中,三陽機車7車款擠進前10名,市佔率達40.9%。三陽包辦金、銀、銅牌,市佔金牌為SYM Jet SL+ 158,銀牌、銅牌同為SYM平價機種迪爵車系, 四輪事業:上半年南陽實業代理Hyundai現代新車累計銷售1.245萬輛,平均月銷突破2000輛,年增長率達10%。 8/13.東陽自結7月合稅前淨利4.2億元年成長19%,前7月稅前淨利為32.36億元,年成長68%,每股盈餘5.35元,續創史新高紀錄。 8/12.和泰汽車:上半年營收達 1442.7億元,年微增3.4%;稅後淨利117.6億元,年微減2.9%,eps 21.1元(去年同期eps21.74元,減少0.64元)和泰汽車表示,上半年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主要是去年上半年有缺車影響,今年上半年車輛供給穩定,銷售台數增加。 8/9.巨大集上半年財報:合營收為372億元年減12.6%毛利率21.3%,稅後淨利16.7億元年減17%,EPS4.27元。巨大:上半年集團持續加強去化庫存,存貨金額已回到2021年的水平。巨大第二季合營收為211.7億元、年減5.8%,因自有品牌營收佔比提升,毛利率回升至22.2%,稅後淨利11.5億元、年減2.5%,第二季EPS為2.94元。 8/7.宇隆2233(精密金屬零件)第2季獲利創單季新高,車用零件出貨量提升,並進入汽車煞車系統等新領域,早盤強攻漲停159.5元;第2季稅後淨利1.8億元年增34%,eps3.01元;上半年稅後淨利3.3億元、年增42%,eps5.49元。 自行車領域第2季受惠終端需求回溫與客戶庫存去化,業績表現亮眼,並積極拓展e-bike應用,整體業務可望在明年陸續發酵。 公司亦積極洽談醫材領域新業務,配合台中新廠啟用產能開出,未來更添營運動能;自有品牌TUF ONE行星減速器持續獲得客戶採用,下半年將逐漸貢獻營收。 8/6.東陽1319:7月雖然受到凱米颱風影響3個工作天,7月自結合併營收20.17億元,年增5%,前7月合併營收達143.8億元,年成長10%,雙創同期新高。東陽AM(售後維修)事業7月自結合併營收14.96億元,年成長7%,累計前7月合併營收106.7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單月及累計營收雙創同期新高。 7/15.東陽1319:自結6月稅前淨利3.3億元年減10.8%。主因匯兌利益 :去年6月4351萬元,今年6月309萬元,排除匯兌因素,今年6月獲利與去年同期相當。前6月自結稅前淨利28.2億元年增79%,eps4.65元,創史新高。東陽表示,上半年獲利持續創新高,近期受到缺櫃、缺艙、運費連漲等因素影響,滿手訂單出不了貨。東陽將持續優化產品線,打造顧客滿意的產品組合,為下半年傳統旺季做足準備。 7/8.東陽:6月營收19億元,年增持平,並創7年同期新高.AM(售後維修)營收13.6億元,OEM事業營收5.75億,年增10%;前6月營收123.6億元年增11%,創同期新高,其中,AM事業AM事業91.8億元,年成長13%創同期新高,OEM: 前6月營收31.79億,年增5%,皆創6年同期新高。東陽表示,近期受海運缺艙缺櫃及運費高漲等因素影響,致使客戶出貨遞延,但訂單熱度依然不減,東陽持續提高產品競爭力,滿足下半年客戶需求。 7/4.金管會4日:國內7家壽險公司對俄國債券持有部位,從去年5月底的新台幣1262億元,擴大到今年5月底1357億元,「預期信用損失」也從174億擴大至210億元。保險局強調,主要是匯率變化導致曝險部位增,並非增加投資 6/13.中華汽車MG4電動車99.9萬起搶市(MG4全車系同步標配Level 2等級的主動安全科技,搭載先進的MG PILOT 2.0智慧駕駛輔助系統,涵蓋ACC智慧型全速域主動車距巡航控制系統(附Stop & Go)、ICA智慧巡航輔助系統、LKA車道保持輔助系統(含緊急車道保持)、DAA疲勞駕駛警告等多項智慧駕駛輔助功能; MG4全車系均配置總容量為64kWh的三元鋰電池模組,最高續航里程部分MG4 EV旗艦版達到567公里、MG4 XPOWER則為491公里(NEDC能源效率測試數據),以DC快速充電僅需26分鐘即可將電量從10%充至80%,充電5分鐘即可擁有100公里續航里程。中華汽車針對MG4全車系也提供全車4年或12萬公里原廠保固,所搭載的三元鋰電池提供8年或16萬公里原廠保固) 6/14.中華2204汽車旗下MG品牌今天第3款新車MG4電動車正式上市,本次共導入兩款車型,MG4旗艦版和MG4 XPOWER建議售價,分別為99.9萬元和118.9萬元。 中華汽車總經陳昭文表示,MG4是台灣MG 繼HS和ZS車系後第3款新車,也是品牌首輛純電車款,上市後第1個月預估銷量可達250輛,今年銷量可達1600輛,目前已有7000組消費者預約試乘。 6/12.東陽1319:5月匯損1845萬元,自稅前淨利4.4億元年增59%,創同期史新高。前5月稅前淨利24.88億元,去年同期2.1倍,稅前eps4.11元,也再創史新高;上月再以9.97億元購入七股科技工業區產業用地約1萬5105坪,交易金額約9.97億元,將在七股科技工業區增設1座AM生產工廠。若再加先前已購入台南安南科工區約4879.19坪土地,兩次共購入土地近2萬坪,交易總金額近16億元。 東陽表示,自去年以來AM(售後維修)市場需求熱絡,即使第2季進入統淡季,訂單仍持續成長,淡季不淡,東陽將加快建廠速度,提升產能,滿足未來市場成長需求 5/14.機車大廠三陽2206第1季營收168億元,年增9.67%,本業營業利益達16.98億元年增4.6%,稅後淨利為13.85億元年增2.4%,eps1.75元,(去年同期1.71元)。 5/13.車商龍頭和泰第一季0財報:營收720.65億元年增6.06%稅後淨利58.85億,年增16.2%,eps10.56元,年增1.47元,並創同期史新高。 和泰汽車表示,第一季獲利創新高,主要是本業代理TOYOTA和LEXUS雙品牌車款銷量持續暢旺,轉投資的國瑞汽車受惠於Yaris Cross和TownAce熱銷,獲利也成長 5/13.汽車零組件廠東陽(1319) 自結4月稅前淨利為5.4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2%,創同期新高,也創淡季單月獲利新高紀錄。前4月自結稅前淨利為20.45億元,為去年同期的2.2倍,稅前每股盈餘也達3.38元。 5/11.日圓大幅貶值,台灣人瘋狂赴日旅遊狂買,但機械與工具機業者卻喊苦。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文恒昨坦言,產業景氣「沒有非常明朗」,日圓貶值對台灣工具機設備廠絕對有影響,上銀採取祭出折扣方式來維持市占率,今年營收目標還是維持較去年成長。 機械公會分析,去年以來至今年四月底,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僅貶值6%,韓元貶值9.2%、人民幣貶值5.1%,但日圓貶值高達20.7%,若對比2021年初,日圓貶值幅度更高達53.6%,新台幣同期間僅貶值15.6%,造成台灣工具機在外銷訂單競爭上「難以與日本廠家競爭」 5/6.信錦1582(軸承)首季財報:毛利率29.2%,在傳統淡季之際逆勢創史新高,eps約1.73元,表現顯著優於去年同期的0.30元,優於市場預期,信錦毛利率在軸承同業中有望名列冠軍,本益比在同業中偏低,今股價強漲攻上百元大關,一度漲停。 ***4/26.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Taipei AMPA:4/23~26.汽車零組件:以產業鏈來細分,汽車產業上游為汽車零配件生產,包括:車燈、輪胎、鈑金、鋁合金鋼圈、引擎蓋、保險桿等其他次產業;中游則是整車組裝、修理以及技術服務,而下游以銷售、進出口業務為主。 過往歐美國家的汽車維修主要以原廠零件為主,不過美國汽車保險公司State Farm已於2022年起,開放全美各州使用AM(售後維修之非原廠零件)零組件的車主保險給付,為台AM汽車零組件廠開創更大市場商機,後續出貨動能可期。 東陽: 堤維西(車燈)受惠於AM需求暢旺,與美國車險大廠擴大採用AM零組件,今年營運可期,堤維西於去年買下底特律廠房後,董事會也通過設立美國堤維西公司 帝寶6605(汽車車燈)美國AM市場穩定成長,獲利佳且訂單能見度優,帶動帝寶股價一路飆漲,目前帝寶AM、原廠OEM業績比重約8:2。 4/20.經部補助鴻華先進與鴻海精密1.4億元 研發800V電驅動系統 4/11.東陽3月稅前淨利5.9億元年增79%,創單月新高。前3月稅前淨利14.98億元,去年同期2.4倍,創下單季新高,稅前每股盈餘2.48元。法說會中提到,今年預計開模費用 21 億元,再加擴廠和增添設備,全年資本支出上看42億元,較過往平均資本支出多出 1 倍左右。為因應北美 AM 市場需求擴大,東陽預計,今年塑膠布品和鈑金部品都會擴增生產線,全年資本支出將達 42 億元,包括廠房設備 11 億元、購買土地 10 億元,以及開模 21 億元,較過往平均一年資本支出 20 億元大增約 1 倍,同時,台南廠新增倉庫也在規劃中。 4/10.和泰汽車3月營收244億元,年微減6.8%;前3月營收693億元年增4.54%,創同期史新高 鴻海造車後續? 4/6.鴻海MIH電動車開放聯盟,三年造三車計劃宣告終止?(三人座,六人座、九人座概念車) 繼掌門人之一:前技術長魏國章於2022年離開聯盟後,執行長鄭顯聰低調離職,將由鴻海策略長關潤接任;影響鴻海未來股價與事業發展?鄭顯聰將前往掌管為客戶提供電動車解決方案的新創M Mobility。 3/8.東陽去年每股賺5.1元配息4元 雙創史新高(配息率逾78%,現金殖利率約4.15%;受惠於AM售後市場暢旺,去年營收達238.59億元,創6年新高;稅後淨利達30億元) 1/2.2023年全台新車掛牌量47萬6987輛 創18年新高 ++++++++ 22-12/4.新能源車需求提升 車用機殼廠華孚6235:11月營收5億元月減5.9%,年增25.7%,前11月營收52.6億元,年增 41.3%。受惠新能源車市場持續成長,新舊客戶需求皆提升,華孚除續開拓佔營收比大宗歐美客戶外,明年並將強化亞洲市場。 電動車市場成長快速,其中智慧座艙機構件追求輕量化、大尺寸、科技感等,華孚車載產品在全球市場中僅佔約10%至15%,會續拓展市佔率,也看好大尺寸機構件因技術門檻高,對獲利能力有正向提升效用;此外,鋁鎂合金生產技術難度也高,但鋁鎂合金能有效提升輕量化效果,符合電動車規格發展方向 11/10.美車險擴大碰撞零件可全美使用 東陽10月營收報喜(10月營收21.3億元,年成長19%,創史同期單月次高;前10月營收194.3億元、年增9%,創下6年新高) 11/7.東陽10月營收21.3億元,月微減1.4% ,年成長18.5%,同期次高,前10月營收194億元,年成長9.4%,6年來同期高點。主要受惠北美售後維修市場(AM)需求強勁。 10/24.鴻海與裕隆合資成立鴻華先進2258目標11月於創新板掛牌上市,摩根士丹利維中立評級,目標價新台幣115元。預定11月1日至6日圈購,11月20日掛牌,每股預定價格50元。 鴻華先進近3年來推出多款原型車,電動巴士MODEL T去年6月量產,SUV車型MODEL C本月通過認證掛牌,預計本季量產、明年1月大量交車,另外Model B預計2024年第4季上市; 鴻華先進目標是在美國俄亥俄州推動營運本地化BOL模式,在泰國與泰國國家石油集團PTT子公司Arun Plus建立合資企業Horizon Plus,並在當地建造電動車工廠,2024年完成交車,另外在印尼與Indika能源(Indika Energy)建立合作關係,在當地建造電動巴士工廠。 鴻華先進2023上半年營收2.96億元,追平2022全年,同期間稅後淨損8.96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稅後淨損13.57億元一半。不過,上半年稅後虧損8.95億元、較去年同期虧3.96億元倍增,每股虧0.56元… 10/24.信邦3023:Q3財報:營收82億元季減5.9%年增1%,毛利率25.7% ,季減0.01bp,年增0.39bp,營業利益9.9億元,季增83.3%年增10.7%,稅後淨利8.8億元,季減3.7%,年增4%,eps3.66元,季減4.2%,年減1.94%,單季稅後淨利、eps皆為歷年同期高點。前3季財報:營收253.99億元年增12.5%,稅後淨利26.8億元,年增17.6%,eps11.21元、年增15.3%,創史同期新高;法人指出,觀察信邦2022年每股盈餘12.22元、創歷年新高,今年佳績續創在望 10/6.東陽1319:受惠二手車市暢旺、售後維修市場AM業務推升等, 營收9月21.6億元,年增13.5%,第3季61.5億元,月季均為歷年同期新高,表現淡季不淡;前9月173億元年增8%,也創5年來同期最高。 11/2.信邦3023(連接器):9月營收28億元,月增1.7%年增0.5%;Q3業績82.6億元季減5.7%年增1.02%,創歷年同期新高;前3季營收255億元,年增12.79%,同創史新高。 信邦:9月汽車業績月增13%,綠能營收月增13.8%,通訊及電子週邊營業額月增3.37%,前3季:醫療及健康照護產業的銷售表現年減1.9%、汽車年增29.3%、綠能年增38.6%、工業應用產業年增11.1%、通訊及電子周邊產業年減15.2%. 10/2.華孚6235(車用機殼廠)9月營收5億元月增1.7%年增35.3%,再創單月新高;前9月營收42.3億元,年增43.6%。下半年是華孚傳統旺季,華孚日前估9月需求符合預期,車用大尺寸部件需求持續。而隨著新能源車、鋁鎂合金需求穩定提升,營運可望持續穩定向上。華孚車用營收比重已達8成至9成,今年月營收持續走高,產能也持續擴充,除馬鞍山廠、含山廠外,明年第3季預計有當塗廠完工。華孚總經理甘錦添也曾指出,電動車追求輕量化、但機構件越來越大,整體趨勢對華孚有益,佔華孚營收大宗的鋁鎂合金產品具技術門檻,是華孚競爭力所在近期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發動罷工,但法人預估,此狀況對特斯拉影響性較小,利於特斯拉供應鏈,特斯拉並發持續展一體化壓鑄技術,也對華孚營運發展有益。車用需求發酵、加上AI伺服器題材帶動機殼族群上攻 10/2.台灣新車前3季掛牌量34.9萬輛 近18年同期新高,年增12.2%。 全台新車掛牌量:9月3.7萬輛,月增5%,年增4%,前9月34.97萬輛,年增12%,近18年來同期新高; 其中,進口車9月1.73萬輛年增7%,市佔46.7%,前9月16.73萬輛,年增24%,市佔率47.8%。 豪華進口車9月8688輛年增13.%,前9月8.58萬輛年增25.6%。 和泰2207車代理TOYOTA與LEXUS品牌,9月1.07萬輛年減11.4%,市佔率28.9%;前9月11.57萬輛,年增8.8%市佔率33%。 中華2204汽旗下三菱、CMC、MG,9月4340輛,年增18%,前9月掛3.6萬6輛年增14.5%市佔率10.3%。 裕日車2227代理日產和INFINITI,9月2327輛年增44.5%,前9月1.7萬輛年減6%,市佔率4.9%。 三陽2206代理現代今年9月1958輛,年增13.9%,前9月1.7萬輛年增53%。 9/26.中華汽車大改款的ZINGER 1.5T商旅車今搶先曝光,並開始預接單,汰舊換新入手價每輛只要67.9萬元起 9/6.鴻海金主變債主,Lordstown 撂狠話:絕不付鴻海買的特別股一毛錢 9/4.TOWN ACE廂型車供不應求 和泰汽車啟動擴產計劃 8/11.看好電動車製造外包,外資喊鴻海目標價 151 元、維持「買進」評等 8/4.獲鴻海加碼投資 耐能將發表KneronGPT;AI晶片新創耐能智慧(Kneron)獲鴻海加碼投資,其表示,近期將發表世界第一顆可離線運作GPT模型的晶片,盼推進智慧駕駛與影像、語音相關的應用。 7/25.鴻海為強化乘用車底盤系統,昨宣布攜手德國ZF集團(ZF Friedrichshafen AG)建立新合作夥伴關係,將收購ZF集團旗下子公司Chassis Modules GmbH的50%股權,加速並擴大雙方頂級汽車客戶以及相關供應鏈商機。鴻海強調,此交易案約5億歐元,以不超過6000萬歐元(約20億台幣)取得合資標的特別股股權,但目前尚未敲定實際金額,將在獲得相關監管部門批准後,預計6到9個月內交割;市占率26%排名第一,前3大客戶為Mercedes、BMW及Stellantis,預計今年營收將超過40億歐元 7/20.鴻海合作夥伴--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Lordstown Motors宣告破產 7/8.印度金屬石油企業集團Vedanta Ltd今天指出,將從其控股公司接管與台灣鴻海集團合資事業的所有權,這個合資事業是為製造半導體而設。 7/4.全台新車掛牌量:6月4.238萬輛年增30%,進口車2.24萬輛年增54.8%,市占52.9%,超越國產車;前6月23.49萬輛年增15.6%,並創18年來同期新高,其中進口車11.3萬輛,年增29%,市占48.1%。 和泰汽車代理TOYOTA與LEXUS品牌合計掛牌量:6月1.24萬輛年增21%市占跌至29.2%,主因國瑞汽車6月延端午連休,生產天數減,影響到TOYOTA國產車生產供應量;前6月7.68萬輛年增9.1%市占32.7%。 中華汽車旗下Mitsubishi、CMC、MG合計掛牌量:6月達4486輛年增31.3%市占10.6%;前6月:2.35萬輛年增16%。 裕日車代理Nissan、infiniti合計掛牌量:6月1733輛年增6.3%;前6月1.146萬輛年減5.8%,市占率4.9%。 三陽代理現代汽車掛牌量:6月:2083輛年增123.5%;前6月1萬1334輛,年增68%,市占率達4.8%。 台灣本田Honda掛牌量前6月達1.418萬輛年增6%市占率6%;福特Ford掛牌量前6月達1.2萬輛年減1.8%市占率5.1%。 豪華進口車掛牌量:6月1.19萬輛年增55.8%,前6月6萬輛年增30.5%市占率達25.6%。其中第一名LEXUS前6月1.7萬輛年增71.8%,豪華進口車市占28.2%;M. BENZ前6月1.33萬輛年增14.2%市占22.1%;BMW前6月9692輛年增8.9%市占16%。 前6月掛牌量:TESLA、VOLVO、PORSCHE、AUDI分別為7294輛、4012輛、3319輛和2297輛,年增60.2%、10.5%、14.3%、9.1%; 車商預期,下半年車市將續暢旺,全年掛牌量上看46萬輛。 6/30.鴻海於泰國,攜手泰國PTT集團合資設立HORIZON PLUS電動車工廠,集團今天宣布增資12.84億元,該廠維持預計今年底完工,明年首季設備陸續進駐並試產,明年5月正式量產的時程不變。鴻海目前為止已對HORIZON PLUS電動車工廠投入約50.39億元,持股比例約40%,持續展開長期投資、打造電動車生產線,初期目標年產5萬輛,最終2030年產量將提高至15萬輛,預計今年底可望完工,明年5月展開量產。 6/29.財政部表示,使用牌照稅呈穩定上升,2022年680億元為史新高年增1.54%;以燃油車900萬輛最多、較2017底增加10.3%,其中自用小客車688萬輛、占燃油車總數7成6;而電動車受惠於電池、馬達等車輛零組件的關鍵技術有所突破、淨零碳排政策等因素,2022年底為3.6萬輛,較2017年底增21倍,其中自用小客車2.8萬輛,5年增加35倍。 6/20.鴻海與Stellantis今共同宣佈,雙方成立合資SiliconAuto,各自持股50%,預計自2026年起,將提供一系列最先進車用半導體的設計與銷售服務,給予包含Stellantis在內的車用產業客戶。 6/15.接單暢旺 三陽上調HYUNDAI汽車年銷量至1.85萬輛 6/13.鴻海大半導體計畫爆,如真要被三星電告,吃不完兜著走,像聯電與長江儲存挖美光高層偷機密一樣 6/13.三星前高層竊密與富士康建半導體廠?鴻海無回應 6/12.資金告急、金主鴻海拒伸援,Lordstown 打算提告 6/10.鴻海代工的 Fisker Pear宣佈量產延到2025年,且價格不降反漲,約起售價將從2.99萬美元提高到3.5萬美元「不學特斯拉」 6/3.車載機殼廠華孚(6235)5月營收4.72億元月減3.51%年增52.3%。前5月營收初估22.94億年增52.8%再創同期新高。今年新能源車市場持續成長,各大品牌持續推出新車、需求暢旺,利於華孚未來營運,今年已有2家歐系廠洽談中。去年全球賣出約8100萬輛車、電動車就佔1000多萬輛,而今年第1季全球電動車銷售230萬台年增約3成,華孚業績墊高、續擴產備戰。 6/1.缺車緩解,進口車到港量大增,帶動5月全台新車掛牌量達4萬2478輛年增37%,創18年來同期新高;前5月全台新車掛牌量達19.25萬輛年增12.9%。和泰代理TOYOTA和LEXUS兩品牌5月掛牌量達1.3萬輛年增30%;前5月掛牌達6.44萬輛年增7%,市占33.5%;中華汽車:MITSUBISHI、CMC、MG品牌5月合計掛牌量4351輛年增34%;前5月掛牌量達1.9萬輛年增13.1%,市占率9.9%。 三陽代理HYUNDAI汽車5月掛牌量達2043輛年增67.3%;前5月掛牌量達9251輛,年增59.4%,市占4.8%,擠進第7名。 裕日車旗下NISSAN和INFINITI品牌5月掛牌量1933輛年增21.4%;前5月掛牌量達9726輛,年減7.7%,市占率5.1%。 5月進口車掛牌量更大增至2.1萬輛年增49%,市占49.5%新高,等於5月掛牌新車,每2輛就有1輛是進口車。 前5月進口車掛牌量9萬輛年增23.8%市占率達47%。其中豪華進口車前5月掛牌量達4.83萬輛年增25.5%。 前5月掛牌量:LEXUS 13943輛年增60.6%;M.BENZ 1萬0931輛年增9.3%, BMW達7608輛年增13.5%;特斯拉4998輛年增26.4%;VOLVO:3462輛,年增19.7%。 5/24.納智捷LUXGEN n⁷電動車上市進度,裕隆表示,目前皆按照鴻華先進進度推進中,預售接單2.5萬輛,年產能規劃可達5.5萬輛,足以對應接單狀況,將按規劃於年底投產。 5/19.華孚6235(車載機殼廠,股價波動劇烈,應主管機關要求公布)4月自結:營收4.9億元年增83%,稅後淨利8600萬元、年增456.9%,eps0.45元年增421%。Q1:稅後淨利2億元季增54%年增達121.6%,每股盈餘eps1.04元,季增44%、年增100%,創11季來新高。前4月稅後淨利2.86億元,前4月eps1.49元(去年前3季1.11元)。 5/17.三陽2206(機車大廠)Q1財報:營收153.6億元年增37.6%,稅後淨利13.5億元,年增約37%,eps 1.71元,年增0.45元,獲利單季第3高;法人預估Q2可望維Q1營運表現,Q3進入機車銷售旺季,全年營運表現樂觀;今年機車內銷可望坐穩市占第一40%市佔,代理現代汽車若非缺車,銷量可望更好,資產活化也因房產增值受惠,法人預估,三陽今年營收和獲利可望再攀高點;受機車、汽車、資產活化「金三腳」佈局效益浮現激勵,三陽本週股價再走強,今股價近66.8元漲停板收66.3元漲9.05%,股價近26年高點,外資和自營商大買2363張和1012張,可望挑戰1997年7月72元歷史高價。 三陽今年機車內銷可望超越去年,達25-28萬輛,40%市占率。轉投資越南機車廠經多年虧損,今年單月已開始小賺,越南廠生產機車將先攻東協等外銷市場,穩定獲利後,再回攻越南內銷市場,預估今年外銷市場可望成長至40~50萬輛。 轉投資南陽實業代理HYUNDAI現代汽車去年掛牌量1.54萬輛,預估今年銷量達1.73萬輛,年營收將達166億元,創史新高。去年出售新竹安駕中心1.5萬餘坪土地建物,處分利益10.85億元,eps貢獻將達1.1元,可望於今年上半年入帳。 5/16.立凱-KY5227(磷酸鐵鋰授權廠商)續推進智財授權事業,包含與歐洲鋰電池大廠FREYR、以色列化工公司ICL簽約,立凱電董事長張聖時表示,授權是雙贏的模式,目前授權客戶在歐美,未來預計有澳洲、印度客戶,今年下半年就有望在簽下1家;全球磷酸鐵鋰需求量持續成長,不過中國由國家支持,約可供應全球4成所需,近十年規模竄升。張聖時說,立凱電量產產能約2000多噸、也一直是「賠著賣」,難以與中國廠抗衡,而智財授權是由立凱電負責技術轉移並開發新品,未來等FREYR、ICL邁入量產,也可協助移轉客戶,立凱電在其中則收取簽約金、以及量產後依規模計價的授權金,是電池廠新的機會。 5/11.擺脫轉投資和泰產險防疫險巨額理賠風暴,和泰汽車Q1營收679.7億元年增11.5%;稅後淨利達50.6億元,eps9.27元,創單季史新高,一季賺近一資本額 5/10.東陽財報:4月營收17.55億元月減19%年減2.2%,(主受4月連假工作天少,Q2傳統淡季,但東陽將產品組合優化),4月自結稅前淨利3億元,年增47%,創同期史新高。前4月合併稅前淨利9.27億元年增長57%,創近8年同期新高,eps1.54元。東陽轉投資的中國上海分公司,5月起已量產,主要供應美系電動車大廠的零組件。 隨全球、中國疫情解封帶動車市回溫,旗下AM(售後維修佔70%),OEM (車廠代工佔30%)事業群需求上升,東陽:目前AM市場下半年還可以,漸恢復至疫情前出貨水準,OEM則需觀察下半年晶片及總體車市場 5/10.鴻海代工新創電動車客戶Fisker Q1財報:營業損失1.2億美元,含1次性研發費,總淨損1.2億美元每股淨損0.38美元,資本支出4570萬美元,帳上現金與等值品6.5億美元;PEAR車款續進行開發,至本月8日預購訂單數達6000台,確認電池合作對象後,將於2025年啟動生產,晚於原目標2024年。 5/2.Lordstown電動車新創盤中股價崩近47%恐面臨破產,大股東富士康聲稱該公司違反1.7億美元投資協議;Lordstown稱 如協議失敗,可能沒足夠現金維持營運。 4/18.目前同致營運市場以中國占比81.4%最高,其次為北美7.2%、印度4%、南美3.4%;產品策略分別以汽車泊車應用及座艙應用等2項,泊車應用產品為主要營收項目,近年因自駕車風行,產品研發來到第11代的超音波傳感器占營收比31.6%最高,座艙應用則有智能鑰匙、座艙攝像頭、座艙雷達等產品 3/30.連接器大廠貿聯-KY3665全年財報:營收537.6億元年增87.8% eps25.02元年增64.4%,稅後純益38.4億元,eps25.02元,皆創史新高,隨車用新客戶漸增,預期電動車業績將續增,加去年收購INBG事業群貢獻,首季優於史同期表現(22年前3季貿聯營收比:工業37%,IT與數據中心26%,車用21%,電器15%,其他1%) 貿聯Q4:營收136億元季減6.2%年增70%,創史同期新高,稅後淨利9.22億元季減17.67%,年增62.16%,eps 5.89元季減24.19%年增38.58%; (貿聯自2011年上市來,已5項收購案,分別助力貿聯後續在新能源運輸、高價值電器、資料中心與工業用領域搶得先機並擴張市場版圖;全球33據點包括東亞11個,東南亞3個,歐洲14個,北美5個,今年看好資料中心產業成長趨勢明確,未來20年都會持續往上,貿聯已拿下亞馬遜、微軟訂單;新能源運輸用的矽膠線,穩定供應給BMW、飛雅特的電動車,有著極高市佔率,出貨給半導體無塵室採用的特殊線材,貿聯更是全球唯二供應商之一,客戶為世界前十大半導體巨頭,包括艾斯摩爾(ASML)、KLA等。 工業用自動化設備方面,貿聯去年除了在北美底特律持續創造實績,也協助中國新能源車廠比亞迪設置12座工廠,INBG也提供5年的訓練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全新商業模式,此外,貿聯更穩定供應列車所需的關鍵線材,應用於歐洲鐵路、日本新幹線與台灣高鐵,而在醫療領域切入大型精密檢測機台,已打入台大、北醫體系) 3/30.台灣賓士Mercedes-Benz)投入近7 億元,於彰化濱海工業區擴建全新 「Mercedes-Benz 零件物流中心」。 3/15.電動車事業發展,去年車用零組件營收已達200億元,預估今年此區塊業績將落於500~1000億元間,2025年電動車領域1兆元目標維不變,電池中心預計今年第4季進行首條產線試車,供應電巴的磷酸鐵鋰電芯也預計在明年第2季進量產,將續開發傳統車廠零組件生意,範圍包括既有電子件、機構件、電池芯、電池包,及系統、整車組裝業務。 鴻海半導體事業中碳化矽產品與先進封測進展順利,車用半導體設計方面,未來兩年將進入密集設計導入的週期,今年將有新品完成開發,用於電動車逆變器的第2代1200伏、800安培的碳化矽功率模組,電動巴士照明次系統新架構,及LED驅動IC整合方案,也都將陸續導入客戶端,車用晶片開發、軟硬體平台,也將建立完成,全面引進車用單晶片MCU、系統單晶片SOC開發設計與驗證… 鴻海於美國威斯康辛州發展的新能源產業,其中包括儲能相關能源電池芯、電池包,而俄亥俄州的整車廠則是生產電動車電池包,由於鴻海於墨西哥、美國、印度、越南、中國,泰國皆有擴廠計畫,預計今年整體資本支出相較於去年將顯著提升,並有逐漸增加態勢,但相對營收規模也會持續增加。人工智慧(AI)伺服器部分,劉揚偉透露此區塊去年佔整體營收約20%,超過2000億元,整體伺服器事業營收將近1兆元,由於近期ChatGPT持續受到關注,此領域的市場需求也相當強烈,將受惠… 3/21.富智捷攜手西門子 合攻新一代ADAS系統(富智捷MobileDrive今宣布,攜手德國電子製造業大廠西門子合作開發新一代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透過西門子協作導入模型化基礎系統工程MBSE,並提供人工智慧AI及電腦視覺技術Computer Vision),加速ADAS產品的創新與開發 3/17.官司纏訟、生產受挫,《彭博社》:鴻海想複製電子製造模式打造電動車供應鏈,非常困難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82664 3/15.三陽財報:年營收508億元,年增22.2%,營業利益34億元,年增53.7%,稅後淨利31億元,年增70% ,eps3.93元創史新高;擬配發現金股利1.8元,發放率接近5成,殖利率約4.52%,股東會6月28日召開 3/14.防疫險拖累 和泰汽車去年每股虧損35.39元 3/10.裕隆汽車2022年財報:防疫險拖累,裕隆去年稅後虧損46.97億元, eps虧4.8元。(合營收770.79億元年減1.24%,營業利益101.1億元年增41.63%) 3/7.鴻海投資 Lordstown 虧損擴大、交車遜,股價摔近 9% 3/5.鴻海2 月營收 雖然因部分產品拉貨動能保守,營收4020億元,月減 39%、年減11.65%;前2月營收1兆 624 億元,年增17.94%,仍創同期新高,公司也維首季年增展望。 2/24.鴻海代工Lordstown電動皮卡 暫停生產全面召回(將影響19輛已交付客戶或供該公司內部使用的車輛) 2/23.取代和碩?蘋果與立訊合作開發AR裝置 2/15.鴻海規劃在橋科園區建立電池產業生態鏈,包括電芯、電池包、LFP正極材料、負極材料、先進電池材料等,並邀台灣電池產業合作夥伴一起到橋科投資,打造更先進完善高雄電池產業園區,完備高雄電動車產業鏈 2/4.國內共享汽機車最大品牌iRent 爆會員個資外流疑慮 ,iRent決定拉高資訊安全防護原則,主動擴大將「個資風險對象」之定義調整,曾涉潛在風險之40.01萬用戶,iRent已加強改善並誠摯表達歉意。 2/4.鴻華先進拚登創新板 裕隆3個月漲逾倍(擺脫轉投資東風裕隆及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防疫保單鉅額理賠虧損陰霾,轉投資鴻華先進可望登錄創新板,裕隆股價自去年10月初約40元起漲,本週股價一度飆上84.9元,3個月股價狂漲逾1倍,創近33年來新高) 2/1.搭電池生產去中化商機 立凱-KY今年兩大事業樂觀 1/31.供應鏈未完全恢復 和泰汽車估今年車市挑戰45萬輛 23-1/2.鴻海旗下鴻騰精密FIT以1.86億歐元,完全收購德國車用線束PRETTL SWH集團,鴻騰藉由此項併購交易,橫向擴充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實力,看好其產品組合專注利基型市場, ----------- 22-1216.鴻海宣布全數處分中國紫光持股 12/9.EV、半導體業鋰鐵電池需求增 長園科明年樂觀(半導體客戶對UPS不斷電鋰鐵電池系統需求持續增溫,推升11月營收。且電動車、半導體業對鋰鐵電池的需求持續增加,展望2023年,長園科對營運正成長深具信心。 11月營收4779萬元,月增106.7%, 前11月營收1.53億元,年增150%。 12/8.汽車零組件廠東陽(1319)11月營收17.9億元,年增7.36%,前11月營收195.6億元年增17.2%,已超越去年全年營收;東陽:其下AM(售後維修)事業,11月營收12.47億年增16 %,前11月營收137.05億元,年增17 % 12/7.鴻海電動車合作夥伴Fisker本月1日駁斥放空機構「Fuzzy Panda」做出的「資金套牢」指控,執行長Henrik Fisker與財務長Geeta Gupta-Fisker隨後於本月5日共同增持該公司逾3.3萬股,藉此提振投資人信心,交由鴻海整車代工的Fisker Pear近日也被直擊出現在美國洛杉磯。 12/6.汽車動力暨安全零組件廠智伸科4551:11月營收8.02億元,月增9.43%、年增3.42%,11月營收85億元,年增5.3% 12/2.前11月車市年減5.3% 缺車潮持續至明年上半年(11月全台新車掛牌量3.967萬輛,年減1.1%月增8.3%,前11月新車掛牌量38.78輛,年減5.3%,車商下修全年新車銷售目標,由46萬輛下修至43萬輛) 11/30.鴻海俄亥俄州廠 首批500輛電動皮卡陸續交車(MIH電動車開放平台會員之一的美商用電動輕型卡車供應商Lordstown M(納指:RIDE) 29日宣布,旗下由鴻海俄亥俄州廠代工Endurance系列純電動皮卡車,首批500輛已陸續出貨)。 11/18.鴻海與沙烏地阿拉伯合資成立沙國國家電動車品牌「Ceer」今宣布將由具超過4年汽車業經歷James DeLuca出任首執行長,負責電動機車開發、製造和銷售,曾任越南汽車製造商 「VinFast」執行長,創造東南亞第一個電動汽車品牌,而加入「VinFast 」前,DeLuca在美國通用汽車領導全球製造部門,監督生產流程,同時管理來自31個國家、171家工廠的逾20萬名員工。 3)11/24.和泰汽車上半年原稅後淨利34.8億元,被第3季轉投資和泰產險防疫保單鉅賠衝擊,前3季由盈轉虧,稅後虧損101.7億元,eps虧18.62元 ,和泰汽車總經理蘇純興表示,和泰汽車保留盈餘逾600億元,不受防疫險鉅額理賠虧損影響,年終和股利會照發,和泰汽車股價也從10月初540元波段低點一路彈,今一度漲至630元 2)11/16.中華汽車Q4拚虧轉盈 明年可望維持配息(中華汽車盼第4季認列新安東京產險的虧損縮小,單季力拚虧轉盈,中華汽車受到防疫險鉅額理賠影響,前3季認列轉投資新安東京產險理賠虧損86.27億元,致業外虧損57.65億元,稅後虧損46.39億元,每股虧損8.51元,若排除新安東京產業一次性影響,前3季每股盈餘達6.96元,較去年同期5.34元成長)。 2)11/11.轉投資產險因疫情險大虧,裕隆,中華車業外虧損: 裕隆前三季財報:營收560億元年減3%;本業營業利益78.4億元,年增44 %,稅後虧損19.39億元,年減157 %,每股虧損1.98元。 中華汽車前三季財報營收218.6億元年減11.6 %;本業營業利益17.2億元,年減8.9%;稅後虧損44.85億元,每股虧損8.51元。 1)11/11.防疫險波及,裕隆,中華車前三季各虧19.39億、44.85億;裕隆汽車前三季合營收560.5億元,年減3% ;本業營業利益78.4億元,年增44 %,稅後虧損19.39億元,年減157%,每股虧損1.98元;中華汽車前三季營收218.6億元,年減11.6%,本業營業利益17.19億元,年減8.9%,稅後虧損44.85億元eps虧損8.51元。 11/11.恒耀(扣件)看準美系電動車市場 台灣、越南廠2024年投產 11/8.鴻海參與Lordstown私募1.7億美元,協助增加商業電動皮卡產能 11/7.汽車動力及安全零組件廠智伸科4551 Q3季合營收23.8億元,年增12.4%,加外匯業外收入1.05億元,稅後淨利4.2億元,eps:3.68元,單季獲利創史新高,前3季eps9.61元 達去年全年9成;智伸科指出,第3季適逢汽車傳統淡季、車用晶片短缺等大環境負面干擾,公司旗下汽車事業部仍在主要客戶穩健拉貨下,汽車第3季業績繳出年增15.35%成績單,加上醫療營收年增185.24%,助力中國浙江、東莞及台灣等四個生產基地保持良好產能稼動率。 11/4.鴻海前進中東造車!助攻沙烏地首電動車品牌Ceer,2025年端新車(此前,沙國投資大量資金給電動車品牌Lucid Motors,該品牌將會在沙國建工廠。外媒《electrek》分析,這項策略如今看來,應該就是在為Ceer鋪路)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72429/hohai-saudi-evcar 11/2.朋程Q3營收11億元季增15.3 %年增20.94%,毛利率29.2%季增1.78個百分點年增0.57百分點, 營益率8.68%季增1.47個百分點,年減0.36個百分點,稅後純益1.75億元,季增37.8%年增27.96%,eps 1.92元;前三季營收30.5億元,年增 5.59%,毛利率27.65%年減2.77 百分點,營益率7.93%,年減4.5個百分點,稅後純益4.52 億元,年增 12.18%,eps 4.96 元。 10/24.Model C、E、T、V、B,富士康已发5款新车,还示好特斯拉:希望能代工 10/20.台幣貶值 汽車零組件Q4雙利多 10/18.鴻海18日台北科技日,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親駕Model C電動車,繞場一圈。 10/18.鴻海科技日秀新款電動車 台灣泰國美國3地投產 10/14.東陽9月合稅前淨利3.6億元,年成長15倍;前9月合稅前淨利21.9億元,年成長2.79倍,eps3.8元,也創歷年同期新高。 10/11.海外授權持續推進 立凱-KY股價逆揚逾4%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85774 10/11.鴻海今年第3款新EV!MODEL C Teaser影片曝光(鴻海已分別於本月6日、上月30日發布今年新款電動車「MODEL B」SUV、「MODEL V 」電動皮卡影片,加今發布量產版MODEL C Teaser ,鴻海今年一共推出3款新電動車,
電動車入門檻真低這低?全民大鍊造車比全民大鍊芯還超擁擠,慢五拍鴻海與宣明智,動作要再快些?
1)9/24.販賣愛國民族狂熱 華為電動車銷售逼近特斯拉(華為Aito M5推出僅4個月後,銷量就超過蔚來和福斯等西方知名品牌車型;9/22.华为Mate50.9/21.起銷售;余承东:抓紧生产保障供应)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68585
全民大造房後轉大造車 2)9/26.造车新势力上市潮,堪比当年的房产集團上市潮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71032 3)9/16.財務危搖地產集團恆大首款電動汽車開始量產 董事長:10年內轉型至汽車業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60091
4)9/16.百度造車:蛰伏十年,李彦宏“造车”谷底反弹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70494
5)巴菲特開始大套現.9/5.巴菲特再賣股 中企比亞迪股價慘跌18.6%
6)韓廠壓力來.9/22.《美國降低通膨法案》對汽車業帶來衝擊,韓國總統尹錫悅要求拜登助解決困境(9/21.美新法案上路 對韓國汽車製造商產生衝擊)
7)慢三怕宣明智在擁擠紅色供應鍊討拍如面板太陽能?.9/27.看好電動車產業,宣明智:2040年規模6兆美元
8)9/30.零跑汽車上市(“蔚小理”后第四家):狂泻30%后,“红米版小鹏”是割韭菜或真机会?(9/30.新能源汽车股领跌,零跑汽车上市次日再度跌超22%,昨收跌超33%)
9)9/29.市場最低價!塔塔汽車在印度推1萬美元電動車 10)鴻海.10/6.MIH釋11/8展示日預告片 將首揭露電動車車型計畫 10/3.MIH9月進度 德國萊茵TÜV集團加入碳中和小組 10/3.加入争夺战!蔚来“下注”阿根廷锂矿项目,投资金额或超6亿元 自嗨一下 9/30.研調:亞洲EV供應鏈牽動全球 台廠形成新勢力 9/30.但台市場與出海口有限,中國規模大,但自建紅色供應鏈 9/30.和大執行長沈千慈:全球供應鏈移轉 重啟赴美設廠評估(燃油車會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加速全球暖化,電動車將快速取代燃油車;去年全球電動車銷量675萬台,今年上半年有420萬台,預估2025年將達2300台,2030年可達4700台,銷量將會是去年七倍多,未來市面每兩台車有一台電動車;台灣有完整電動車零組件供應鏈體系,包括汽車電子、馬達動力、工業系統、電池、車身系統等,與製造最先進晶片;過去台灣不會做整顆引擎,但電動車,不僅可做馬達、逆變器等,甚至可三合一整合與設計)
9/23.鴻海攻EV電池與汽車 攜手印尼Indika Energy能源子公司,共組合資企業PT Foxconn Indika Motor FIM 從事商用電動汽車和電動電池製造業務 9/22.51万元!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创历史新高上海钢联数据显示,部分锂电材料报价涨,电池级碳酸锂涨2500元/吨,均价报51万元/吨,创历史新高,市场最高价达到51.5万元/吨;氢氧化锂涨3500-5000元/吨,镍豆涨3800元/吨,锰酸锂涨1500元/吨 9/15.東陽(1319)今天公告8月稅前淨利2.72 億元,年增7.8倍,創歷年同期新高;前8月合稅前淨利為18.3億元,稅前eps3.19元,年增2.3倍,也創2018年來同期新高。
9/11.電動車十加一關鍵零件 研發最高補助50%(「十加一」項目是我國技術已具優勢,但還可再升級,「要從A到A+」,包括動力、電能、車輛電子 、減速器、煞車、驅動與非驅動、車架、轉向、車身總成和環境建構等十大項關鍵零件,加一指ICT系統整合)
9/7.車用晶片缺貨明年Q1緩解 裕日車:業績將明顯成長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38786
9/7.東陽1319 8月合營收17.7億元,雖月減約4.9%,仍創2018年來同期單月新高,年增18.7%;東陽1~8月自結累計營收140.7億元,年17.8%。東陽表示,旗下維修市場AM 8月營收13億元年增22%,前8月合營收 100億元年增17%;委托代工製造OEM 8月營收4.6億元,年增10%,前8月合營收40.61億元,年增20%。 https://www.blogger.com/blog/post/edit/4303461595975071881/5350570833935597437
9/2.納智捷n⁷純電動車萬人取得優先交車權益 今天活動提前結束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45450
9/1.MIH共11小組更新8月進度 研擬新白皮書內容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45198

8/31.MIH執行長鄭顯聰:Web3將扮演EV生態系關鍵角色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43894
7/27.比亞迪海豹車款熱賣 廣華電動車產品佔比將破10%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05957
7/16.中國新能源車政策利多 胡連兩個月漲47%
7/7.分析師看EV產業鏈 鴻海、台達電、台泥各擁特長(台灣電動車供應鏈在上、中、下游皆具發展潛力,電動車製造以鴻海為代表,動力系統首推台達電,鋰電池則以台泥旗下能元科技產能規模最大,計劃擴增年產能至合計3.3GWh。另一家業者昇陽電池則專攻磷酸鐵鋰電池;電池材料產業,林芬卉指出,以美琪瑪4721、康普4739發展歷史較久,並以生產硫酸鈷及硫酸鎳正極材料為主,兩業者已供貨給電動車大廠)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27098
7/8.和大自結6月合併營收為 6.83億元、年增32.48%、月增11.5%,營收創史單月新高.
6/14.台達海英俊:EV年增逾5成 德州新廠因應車廠需求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59606
6/14.三陽砸30億元投資亞福鋁電池 躍為全球首家鋁電池量產公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