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大園清大醫院桃園航空城開發相關;II.台灣房市水泥銀髮宅停車場(台越韓)24~25
清大陽交大八德央大醫學院與醫院,榮運,泰豐
++++++++++++++
I.桃園航空城開發相關:青埔高鐵,大園清大醫院相關
25-2/20.財政部昨發布「二○二四年度個人出售房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規定」,一般舊制房屋按房屋現值一定比率計算所得,全台灣二百個行政區調高所得標準一至五個百分點;至於高價房屋,以實際成交價按房地比計算,獲利率由17調高至20%,並新增每坪單價門檻,例如台北市每坪120萬元以上適用,估計約四千件「小豪宅」交易受影響,去年出售舊制豪宅稅負將加重。
新增單價門檻、獲利率調高:財政部賦稅署說明,二○一六年起實施房地合一稅,房地交易若屬新制課稅範圍,以實際成交價計算所得課稅;若出售舊制房屋,即二○一五年底以前取得的房屋,應提示證明文件核實計算交易所得;若無法查得成本證明,則按財政部公布標準計算所得,於隔年五月併入綜所稅申報。其中,房地總成交金額達「一定金額門檻」,以實際成交價按房地比計算歸屬房屋的收入,再以收入的二十%計算售屋所得,財政部並納入「每坪單價門檻」,台北市為房地總價六千萬元(含車位)或每坪單價120萬元(不含車位),新北市為總價四千萬元或每坪七十五萬元,其餘四都及新竹縣市為總價三千萬元或每坪五十萬元;其他地區則將總價二千萬元調高至二二○○萬元,每坪單價為三十五萬元。
估4000件小豪宅交易受影響:賦稅署說明,為如實反映獲利情形,將出售高價房屋獲利率由十七%調高至二十%,出售舊制豪宅稅負將加重;另,考量高單價房屋通常獲利率高,為使設算所得更趨近實際所得,新增每坪單價門檻,估計約四千件小豪宅交易適用。除高價房屋外,一般舊制房屋按「房屋評定現值」一定比率計算所得,例如北市為四十五%至四十八%最高。全台三六八個行政區中,有二百個行政區調增所得標準一至五個百分點,其中十五個行政區調高五個百分點,包括:新北市五股區、三峽區;桃園市桃園區、中壢區、龜山區、蘆竹區、八德區;新竹縣竹北市;新竹市東區、北區、香山區;台南市安定區、新營區;高雄市橋頭區、梓官區。
----------
24--11/22.桃園市長張善政在「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研商會議」時受訪直言,桃園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產業用地需求非常龐大、無法滿足產業的實際需求,所以他們現在還在盤點當中,而產業用地的擴張會另涉及國土計畫,他之前就曾在行政院院會呼籲要跨部會討論,但很遺憾迄今國土計畫法仍只有內政部獨挑大樑。
9/30.國立清華大學之前委託高醫大將斥資百億興建經營清大桃園附醫,號稱歷年最大教育BOT案,但30日傳出清大接到高醫大函覆稱不再聯手合作,清大桃園附醫恐生變告吹?清華大學今天表示,確實收到高醫大提出希望終止契約,目前仍協商中,若高醫大仍要退場,將會盡速重新招商。
24--3/20.桃園市政府今在桃園區公所舉行「捷運綠線G12~G13a車站周邊土地開發計畫」公展前座談會,由於該計畫於2020年5月公展時面積為642公頃,如今縮減為250公頃,引發被剔除地主不滿,現場抗議聲不斷,林姓地主表示,這次剔除部分都集中在桃園區而保留蘆竹區,根本是把桃園區民當成二等公民。
+++++++++++++++++++
II.台灣房市水泥銀髮宅停車場25(台越韓)
3/16.苗栗頭份、竹南多筆農地短期交易 總價從1.3億炒高至1.9億;預計開發面積達1600公頃,拚2027年可新增14萬就業人口、創造六兆元產值的「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是透過既有產業園區進行轉型,理應無涉於農地炒作,但苗栗縣頭份、竹南早有一群投資客聞風而至。根據內政部實價網最新資訊,近年來出現多筆農地短期交易實價,短短不到半年,一買一賣之間,交易總價從1.3億炒高至1.9億元,暴漲逾46%。
不受限貸令規範 投資客短線套利就跑
飛鷹地產副總經理陳臻誼指出,農地、農舍等房地產買賣貸款成數,不在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的範圍,加上買賣農地只要賣家能夠申請到農用證明,農地移轉就可免徵土地增值稅或房地合一稅,而該計畫發布後所引發的短期農地買賣,超過九成賣家能取得農用證明,幾乎可免於房地合一稅、二年內45%重稅稅率的箝制
2/26.霖園集團「三太子」蔡鎮宇賣樓獲利了結,統一超(2912)砸43億元向寶豐隆興業買進北市內湖五期廠辦「V-PARK」C棟,扣除車位坪數與價格,2樓以上拆算每坪單價約54萬元。商仲業者指出,蔡鎮宇是寶豐隆的大股東,而該法人是在2012年9月砸下90.96億元買下該廠辦園區A、B、C等三棟建物,當時每坪單價約40.8萬元,持有逾12年後出售其中一棟,觀察單價漲幅則超過3成。根據最新公告,統一超買進C棟、整棟建物加上車位的面積約9001.57坪,未拆算車位的每坪單價約47.77萬元,若一個車位價格170萬元,1樓拆算每坪單價約80萬,B1每坪約30萬元,而2樓以上每坪約54萬元。
統一超每坪54萬接手「V-PARK」C棟:商仲業者指出,「V-PARK」是上市建商華固建設興建,2012年9月時,寶豐隆興業便直接買下整個廠辦建案,也成為該年度的指標交易案,不過,持有期間,僅雄獅旅遊在2015年承租A棟。
第一太平戴維斯研究部資深協理丁玟甄指出,內湖科學園區以及潭美段近幾年吸引不少大型集團關注,包括緯創在2021年先取得內湖區舊宗段台北市數位內容新創中心BOT案後,去年又斥資20.8億元取得潭美段地上權案,將興建自用辦公大樓。
而此次統一超出手潭美段的整棟大樓,主因不外乎北市市區辦公大樓每坪單價動輒破百萬元的行情相比,內科廠辦具有性價比優勢,將吸引設置總部的企業關注。
2/18.根據實價網最新揭露,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香苑大廈」屋齡約48年,去年12月揭露三樓兩戶套房實價,其中單戶總價1250萬元、坪數約10.03坪,每坪約125萬元;忠孝東路四段「中聯忠孝商業大樓」,屋齡約42年,去年12月揭露九樓總價1530萬元、坪數12.68坪,每坪約120.7萬元。北市忠孝東路四段181巷「永嘉大廈」,屋齡已達56年,去年四月揭露三樓其中一戶總價1020萬元、坪數約8.3坪,每坪約122.8萬元。
25-1/7.三重近期發生建案「莘聖沐光居」施工嚴重鄰損事件,造成2棟公寓傾塌並拆除,事發後,傳出三重水位偏高、全區都是液化區的消息。新北市建築師公會表示,「三重日治時期就是湖泊,地質多為泥沙沖積而成,老房子不是不能重建,但地基要打至岩盤才安全。」
+++++++++++
24-12/10.台泥11月營收165億元年增87.8%,並創單月史新高;累11月營收1383.66億元,年增39.6%,主要是今年3月併入葡萄牙Cimpor和土耳其OYAK後,營收受惠。
11/26.統一集團由統一超商斥資235億元興建桃園航空城物流園區,今動土祈福典禮,預計2028年取得使用執照後啟用,未來將可服務大桃園、新北市部份地區等,超過2000家7-ELEVEN、康是美、星巴克等物流需求。
11/22.土地銀行再度公告標售臺北市大安區「吉美大安花園」4戶物件,每戶底價約1.35億元至1.52億元,每戶坪數約80至90坪,預計今年12月19日開標。(土銀:以自有土地參與都更案分回物件,原本共6戶,9月、10月標售時各標脫1戶,標脫價格分別為1億4428萬元、1億5200萬元)
11/22.陽明交通大學在緯創資通與群聯電子的捐助下,投入23億元於台南校區興建2棟新的教研大樓,打造AI半導體人才的培育基地,今天熱鬧動土,預計3年內完工。即將興建的2棟科技研發基地,分別是緯創樓與群聯樓,落成後,希望帶動、強化台南的產學研究聚落效應,為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吸引更多人才、產業的進駐。
11/22.台泥今年3月正式成立台泥資產管理開發公司,積極活化土地資產,將聚焦於台北信義區、新竹竹東及高雄鼓山區3大土地資產開發案
11/13.今年下半年全台預售屋買氣月月衰退,更較六月最熱時腰斬。據房仲業者彙整全台預售屋揭露件數,九月僅7141件月減26%年減22%為近14個月首度出現年月比均衰現象。9月6都預售屋揭露件數,以台中市1351件最多,桃園市1291件居次,第三名為新北市1134件,高雄、台南各769、565件,台北市僅356件;對照六月買氣高峰,台北市減幅近五成,其餘五都至少腰斬,又以高雄市買氣大減7成最多。
11/13.財政部統計處:房地稅:土增稅:10月70億元年增22%,除農曆春節後,今年最低,前10月749億元,年增21.7%;個人房地合一稅:10月64.5億元、年增52.6%,增幅為今年最低,六都中桃園市,台南市稅收負成長;前10月566億元年增84.8%。購屋需求隨央行信用管制發酵轉趨保守,十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月減一成三,連三個月呈月減且年減。房地交易將回歸自住、工商基本需求,包括央行推出下一波管制可能性、美國聯準會降息強度等,都將影響資金流向及房市後續表現。
9/20.房屋稅2.0新制自今年7月起上路,除自住用房屋增訂「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辦竣戶籍登記」條件外,若僅有1戶者,稅率由1.2%調降為1%,桃園市預估有36萬戶受惠,每戶減稅約895元,配合新制市府已於市政會議審議通過「桃園市房屋稅徵收率自治條例修正草案」,送議會審議通過後實施。
10/6.中市、南市較10年前加重逾4倍:第二季全國房價所得比為10.65倍,較上季加重0.3倍、較去年同期增加0.83倍,較十年前同期則加重2.31倍,即過去十年平均每年加重約0.32倍;從第二季加重0.3倍、超過近十年平均值看來,更凸顯房價短期飆漲情形。六都第二季房價所得比,台北市為16.36倍、新北市13.71倍、桃園市9.13倍、台中市12.69倍、台南市10.29倍、高雄市約10.39倍;與十年前同期相較,台中市、台南市分別加重4.54倍及4.11倍,為購屋負擔加重較明顯的都會區。
11/4.購屋負擔史上最沉重,房貸又陷入緊縮,房市買氣萎縮,但房價仍處歷史高點,整體買氣進入「量縮價高」僵持局面。房產業者認為,此僵局至少會持續到明年第一季,甚可能更久。內政部統計:第三季全國買賣移轉棟數約9.43萬棟、季減1.47%;而第三季國泰房地產指數的全國30天銷售率、季減3.26百分點。兩項數據顯示,不論新案或成屋買氣,已雙邁入衰退格局。但房價續緩漲,據第三季信義房價指數,全國季漲2.4%,六都、新竹縣市房價指數仍續漲;第三季國泰房地產指數,全國大廈新案模型房價季漲8.2%,且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市及台中市單季漲幅均逾一成,二數據顯示新案及中古屋房價仍走揚。
10/21.財政部:新青安貸款統計,9月撥貸件數6100件、撥貸金額495.9億元,分別月增7.3%及9.5%,但受理件數5664件、金額465.6億元,月減9%及8.9%,已連4個月減。財政部:自財政部祭出精進措施後,新青安受理件數及金額續減。
10/15.房價大漲,賣房獲利豐,根據財政部最新發布,9月個人房地合一稅稅收金額達63.8億元、年增77%,總計前9月已貢獻國庫501.5億元,若再加上一年申報一次的營業事業房地合一稅稅收金額291.4億元、總計今年前三季整體房地合一稅稅收高達792.9億元,全年有望挑戰1千億元大關。
10/15.台灣房價真的高!根據國際不動產顧問公司萊坊(Knight Frank)公布2024年Q2「萊坊全球房價指數」(The Knight Frank Global House Price Index),共有44國家房價上揚、 12國房價下跌,其中,台灣Q2全國房價上漲約3.6 %,近1年漲幅約為11.9%,年漲幅居全球第4名。統計顯示,今年Q2漲幅第1名的國家是土耳其,近1年全國漲幅高達約46.4%,其房價飆漲源自於貨幣大幅貶值、通膨嚴重等因素。全球漲幅第2至10名,依序為波蘭、保加利亞、台灣、北馬其頓、哥倫比亞、荷蘭、墨西哥、希臘、克羅埃西亞。至於房價跌幅最重的第1名是香港,近一年房價表現為-12.7%。跌幅第2、第3名分別為盧森堡、澤西島,跌幅各為-10.9%、 -9.0 %。
10/11.國泰金9月稅後盈餘48.4億元,前9月稅後淨利1031.9億元,EPS達6.77元,累計獲利及EPS均寫史同期次高紀錄。各子公司核心業務動能強健,獲利表現亮眼;其中,國泰人壽9月單月稅後盈餘10億元,累計稅後淨利673億元,續登同期史次高, 國泰人壽9月獲利主要反映資本利得貢獻及避險成本控制得宜。國泰世華銀、國泰證券及國泰投信三家子公司累計稅後盈餘創史上同期最高。
10/11.富邦金:9月獲利78.6億元,單月獲利是歷年9月新高,前9月合稅後淨利1211.9億元,歷年同期次高, 續「獲利三冠王」。子公司前9月獲利: 台北富邦銀、富邦證皆續創歷年同期新高, 富邦人壽,亦為史第三高紀錄。檢視各子公獲利貢獻度最高為富邦人壽,今年9月單月稅後獲利為34億元,累計稅後淨利為779.5億元,年增81%,創歷年前9月第三高紀錄: 子公司「富邦人壽」9月主要投資收益來源, 為趁美聯準會降息股市強漲,處分國內外股票及基金利得、與利息收入及股利收入,另加處分私募基金挹注投資收益。債市方面,趁降息,9月公債利率回落。富邦人壽已把握今年利率高檔時機,增債券部位,達到提升經常性收益的目標。
10/7.央行祭出第七波打炒房,市場形容是史上最嚴打房,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7日表示, 央行出手沒有想像重,房市只有冷卻,不到恐慌,沒有斷頭,沒有拋售,年底前也不會降價,但長期會趨向健康。
他說,現在很多人喊平轉,「平轉個碗糕」,開價還是開很高。這波房市靠新青安熱起來,但就像天邊的彩虹,看起來很漂亮,但是虛的,只是消失需要時間,年底以前房價不會下來。
顏炳立表示,政府推出新青安,本來是要幫忙年輕人買房,然而卻勾出民眾「以小搏大」投資心態,不只帶給成屋市場買氣,也給了預售市場夢想和獲利的機會,追逐獲利成了全民運動。顏炳立表示,樹林、鶯歌房價都狂漲,三重甚至賣到一百萬,房市消風一下是好的,第四季買氣會下來,但價格仍是文風不動,接下來要看成交量,如果交易量急縮到2016年水準,買賣移轉棟數一個月低於2萬棟,房價就會下修。
至於下修幅度,如果蛋黃區跌5%,蛋白區會下跌15%~20%,如果蛋黃區不動,蛋白區則有10%左右下修空間。
9/26.北市每坪千萬「地王」再加一,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最新發布,上市建商達麗建設(6177)、海悅(2348)以及彥文資產管理等三家,砸下95億8880萬元掃進北市忠孝復興SOGO商圈、7幢地上四層的透天店面,土地面積約787.10坪,拆算每坪土地單價約1218.24萬元,成為歷次土地公開交易資訊中,第9筆單價破1千萬元的「千萬地王」買賣案。達麗建設公關法務室副總經理廖政雄指出,該筆交易案達麗建設占6成、海悅占3成,彥文資產則占1成,全案循都更模式重建,由達麗擔任實施者,其它兩位則是單純投資者。
9/24.房貸之亂、又碰上央行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引爆營建股殺盤走勢,初步統計從房貸之亂爆發至今,營建股已重挫13%,似乎宣告上半年的驚驚漲的多頭漲勢已告終。
9/21.央行祭出第7波房市信用管制,針對3類情況降低貸款成數,以及取消寬限期,外界認為,「換屋族」將首當其衝。對於如何緩解「換屋族」的衝擊?政院人士昨(21)日表示,行政院將請財政部、金管會、內政部等相關部門密切觀察政策執行的後續情況,盤點各項可能發展並預作因應準備,將可能的衝擊降到最低
9/20.高雄市政府昨(19)日公告岡山87期信義段46及47地號、兩公辦都更案徵求實施者,並於今舉辦招商說明會,將可再添逾百戶社宅,期盼打造大鵬九村宜居生活圈。兩公辦都更案基地,都位於岡山87期重劃區,周邊有醒村文化景觀公園等5處公園,生活機能完善且交通便利,可望成為岡山新生活圈,今天吸引多家建設公司及地產開發參加說明會。
9/19.血流成河!央行第7波打炒房 營建類股逾10檔跌停;營建類股指數早盤重挫逾7%,營建類股,包含欣巴巴9906、三地開發1438、新美齊2442、京城2524、達麗6177、華友聯1436、愛山林2540等超過10檔營建股,早盤就跌停。
9/19.央行今第三季理監事會,楊金龍
:維第二季升準不升息,再出拳打房!
政策利率不變:重貼現率2%,擔保放款融通率2.375%和短期融通率4.25% 等皆不變,符市場多數預期,而再升新台幣存款準備率0.25bp;
央行自2020年12月來,六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今第七次打炒房,再實施四大打房措施:1)新增規範:自然人名下有房者第1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2)自然人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由6成降為5成,並擴大實施至全國;3)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自然人購置高價住宅貸款及第3戶(含)以上購屋貸款最高成數由4成降為3成; 4)餘屋貸款最高成數由4成降為3成。
明日起生效。
財政部「新青安」房貸方案上路後,國內房市價量齊揚、買氣升溫,房市交易成長回升、房價漲幅擴大,帶動購住宅貸款年增率續升,8月底達11%,創2006年5月來新高;建築貸款年增率也回升至8月底為5%,使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居高,8 月底到37.5%,近史高點37.9%。一度造成國銀房貸業務量暴增,房貸水位逼近「銀行不動產放款天條」、《銀行法第72條之2》的規範上限或是銀行內訂警戒值,央行在8月21日公開「道德勸說」,要求國銀提出為期一年的不動產貸款總量改善計畫。
9/9.全國整層住宅租金75分位數,最高坐落北市大安區、每月房租高達3.3萬元,內政部解釋,75分位就是該行政區全部有效租約中,有4分之1每月房租為3.3萬元以上。房產業者指出,該租金資訊來源是300億租金補貼的核准戶,實際不符合租金補貼資格的房租行情可能會更高。
8/30.中信房屋:8月內部成交件數,全台交易量月減16.4%年減2.5%。六都成交量變化數據,8月與7月比,僅新北市月持平,年增3.5%;其他五都皆呈月減,其中,台北市月減22.9%年減3.9%,衰退最嚴重區域;桃園市月減20.8%年減3.3%;台中市月減16.7%年增3.1%;台南市月減19.4%年減1%;高雄市月減19.7%、年減2.5%;一方面因正值民俗月,許多民眾買房或交屋會避開此期間,再加上銀行限貸令以及股市震盪的衝擊,購屋民眾變得更加謹慎,市場觀望氛圍加重,看屋人潮大幅減少,交易量自然也隨之下降。另一方面,鑒於通膨預期、台商回流資金解封、美國降息在即等利多因素,不少屋主對市場前景仍持樂觀態度,造成買賣雙方存在認知差異,導致成交難度提高,交易週期拉長,進一步壓縮市場交易量。
8/26.友達宣布將處分台南市安南區及台中市后里區的廠房,總交易金額新台幣81億元,買家為美商台灣美光記憶體公司。交易金額:台南廠新台幣74億元,台中廠新台幣7億元。由友達代子公司友達晶材出售,
8/26.房市火熱價量齊揚,央行降溫房市,預期9月理監事會議再降溫;央行:7月底國銀房貸餘額10.657兆元(年增率10.8%,為2006年6月,18年來新高,增速有加快跡象),建築貸款餘額3.4兆元,年增率5月觸底擺脫谷底後反彈,續創新高(年增率3.4%,已連2個月走揚,為今年4月來高點),雙創新高;7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2.66萬棟,年增33.6%,2014年來同期最大量;「量、價」同增,台銀等五大銀行7月新承作房貸攀高至1217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並連3個月破千億元;央行再降溫房市:上週祭總量管制措施,要求國銀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後,外界認為,9月理監事會議,央行不排除再加碼房市管制措施,如原只限六都加新竹縣市第二戶貸款成數,範圍可能擴大至全台,另外,貸款成數也可能再降。此次央行控房貸:要求國銀自提不動產總量改善計畫除房貸外也將建築貸款納入,有些銀行在建融做完後還有整批分戶貸款,須納一併考量。
8/23.中央銀行宣布將要求國銀自提不動產貸款、包括房貸與土建融的具體量化改善方案,希望將整體國銀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由目前37.4%降至36%以下。據了解,國銀大致有三大措施因應,並醞釀提高房貸與土建融利率來「以價制量」。某國銀主管表示,央行雖然表面上說是道德勸說,但要求提出一整年計畫,後續還要金檢,「誰敢不照做」;目前銀行「鬧錢荒」情況還未解除,加上不動產貸款總量管制,預期房貸審核將更嚴格,勢必影響下半年整體房市買氣。
有國銀主管說,過去國銀在不動產貸款總量管控主要來自銀行法72-2/2不動產放款30%限額,通常銀行內部警示水位定在28%或28.5%,稍近就自己踩煞車,想辦法增存款增分母;但央行這次盯的是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就不是存款增加可解決的,除非增加企金等放款,否則只能降低房貸與土建融的承作量。總行直接控額 「有進才有出」;目前國銀做法主要有三。第一,由總行直接控管額度,各分行都需要將新承作案子報到總行,由總行進行調配,以達到房貸總額不要增加的要求;可預期作業時間將拖長,現在排隊等房貸撥款的情況將更嚴重。
第二,在總量控管下,「有進才有出」;也就是說,銀行收到每月攤還及提前清償房貸若只有一百億元,當月就只能做一百億元房貸,藉此維持目前房貸餘額水位不再成長。
首購族房貸利率地板價恐絕跡
第三,提高利率「以價制量」;不只民眾購屋貸款利率將被提升,首購族房貸利率地板價2.185%可能絕跡。還有國銀主管說,接下來將全面拉高土建融利率,且必須考量對銀行整體貢獻度,例如增加存款、財管與信託業務,總收益率至少要三%以上才做。
目前台企銀首購房貸利率已提高至2.4%、合庫2.328%;非首購台企銀2.6%起跳、合庫2.478%,民營銀行據悉已調高至三%以上。
8/23.為避免不動產市場過熱,中央銀行要求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房產業者認為,長期有利於健全房地產市場,但阻斷資金流入房市,短期將出現有感降溫。
8/22.央行每月公布台銀等5大銀行新承作房貸與利率向來為房市風向球:今年來房市轉趨火熱,5月突破千億元大關後,6月小降至1012億元、7月大增205億元至1217億元,連3個月超過千億元,再創史新高,難怪央行要出手降溫,下令國銀檢討不動產貸款總量。同時因銀行鬧錢荒,調升非首購房貸利率,7月5大銀行新承做房貸利率也增0.003百分點,到2.187%,為2個月高點。因湧入太多房貸,多家銀行逼近內部警示水位,除祭限貸令,還要排隊等撥款,也有銀行調升非首購房貸利率「以價制量」。央行官員表示,房市成交金額上升,不脫「量價」關係,無論是國泰、信義房屋或內政部資料看,價格(房價)都是往上,而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成長代表量增,「量價」同步反映,使得五大銀行新增房貸連三個月破千億元。據六都地政局統計:7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2.65萬棟,年增33.6%,2014年來同期最大量,前7月16.3萬棟年增28.5%,亦是2014年來同期最高紀錄。
七月五大銀行新承作房貸利率月升,官員說,主要是反映新青安占比下降,及部分銀行調升非首購貸款利率;據央行統計,五大銀行七月新承作新青安房貸465.4億元,金額較六月增,但比重降至38.2%。為使房市降溫,中央銀行首度對不動產貸款總量進行管控。
8/22.央行重申:首購、都更、危老及社會住宅、企業構建廠辦等資金不受影響。今再四點說明,強調要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是從總量及信用資源合理配置著眼,並不涉及對個案的約束,避免外界擔心「民眾違約風險」發生;
8/20.央行總裁楊金龍從上周開始親自密集約談建融、房貸餘額成長量前十大銀行,並直接祭出「不動產減降令」:銀行需全面減降不動產(房貸與建融)放款總量,受此消息影響,營建股20日幾乎全面下跌,皇翔、冠德、宏盛等盤中跌幅逾5%,少數個股如怡華、潤弘維持紅盤。
8/21.超微在高雄設研發中心有譜 資深副總拜會陳其邁
8/20.投信今小買21.2億元,卻對營建股大開刀,冠德、愛山林、華固全被砍進前10大,其中又以冠德受傷最重,遭投信連8賣,殺進榜首
8/19.JL鬼扯群創賣台南廠炒啥題材?
1)沒技術護城河,中國可輕易大擴廠使產能過剩產業,長期都堪虞,群創關廠賣地又是一例,良心企業家許文龍,當年賣奇美給郭台銘應已看到趨勢,
2)當年炒過的面板供應鏈股,只能憑弔了
3)新買家台積電的擴廠設備股,材料股連飆數日了
4)原關廠,台積再來復活,供應鏈也有滙集效應,加上捷運建設的長線效應,那些台南在地資產股可炒題材?
------
8/17.群創:將閒置台南四廠(5.5代LCD面板廠-2023年底無預警停產關廠),位台南市新市區新科段416-424、498、504等,共11筆建號,
31.7萬平方公尺(約9.6萬坪)廠房建物,以171.4億元,出售給台積電,處分利益約147億元,最快8月底完成交易;群創關該廠當時強調會轉型成「非顯示器應用」,卻一直沒下文,後該區廠房一度傳賣給記憶體大廠美光,最終買家是台積電。「護國神山」台積電所到之處總能帶動房市景氣,網友也預期台南房市將能迎來另一波爆發;不過住展雜誌觀點,群創南科四廠對台南房市雖有加分,也有機會推升房價;但新市原本就有南科利多,台積電進駐「比較像錦上添花」,影響程度可能不如在高雄楠梓、橋頭那麼明顯。
8/14.全台六都中目前只剩台南還沒有捷運開通,未來台南捷運將出現與日本沖繩相同的高架單軌形式,完工後將成為台灣首條單軌捷運系統。優先路線第一期藍線將串聯永康區、東區等主要區域,延伸線也將擴及高鐵站,至於紅線路段則有可能由高雄捷運紅線來彼此串連;台南捷運預計2026年底動工、2031年完工通車,總建設經費預估為324.37億元,目前優先路網總長度共99.4公里,包含已納前瞻規劃中的藍線、藍延線、綠線、紅線等4條路線,其中藍線將採用類似日本沖繩的單軌電車形式,完工後將成為台灣首條單軌捷運系統。
現在全世界約50座單軌系統,包含日本沖繩那霸、東京和大阪,還有韓國大邱、馬來西亞吉隆坡、中國重慶及美國拉斯維加斯等,以沖繩現行單軌電車2至3節車廂的形式,可提供那霸市都會區約112萬人口數運輸,與台南捷運規劃所及都會區(包含永康、仁德區等)人口數差不多。
台南捷運第一期藍線將串聯永康區、東區及仁德等發展核心,沿線行經奇美醫院、台鐵大橋站、平實轉運站、南紡購物中心及仁德轉運站等重要節點,共設置11座高架車站及1座維修機廠,採高架跨座式單軌系統。另藍線延伸線也審查通過,將與藍線均採用高架單軌系統,路線可延伸至歸仁、關廟、仁德及沙崙綠能科學城
原本規劃台南捷運紅線、高雄捷運紅線將彼此串連,卻因捷運系統型式不同而取消。但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整體路網中,仍已規劃岡山路竹線再往北延伸至奇美博物館、銜接台南捷運紅線,以及台南高鐵站等2路線,陳其邁日前曾表示有可能由高雄捷運延伸來銜接。
8/12.國產Q2財報:出售台南土地挹注獲利下,稅後淨利達19.94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淨利為19.56億元,創下史上最高Q2 eps:1.66元,較去年同期0.64元,年增達159.38%。上半年eps2.36元(去年同期的1.36元),年增達73.53%。
8/5.成屋買氣暴衝,全台預售屋買氣也十分熱絡。根據國泰房地產指數,第二季七大都會區預售屋成交量指數,除新北市、新竹縣市外,五都買氣均較上季倍增,台北市、台南市季增更逾兩倍。據第二季國泰房地產指數,全國成交量指數212.8、季增1.4倍。七大都會區增幅以台南市指數547.2五、季增2.9倍最高,台北市183.8居次、季增2.4倍;三到七名依序為台中市132.3、季增1.67倍,高雄市314.9、季增1.5倍,桃園市253.1、季增1.4倍,新竹縣市68.7、季增近79%,以及新北市140、季增37%
7/30.交通部長李孟諺30日表示,高鐵南延屏東路線可望年底前定案,將改採走進高雄市區路線方案,目前正與高市府及地方民意溝通。他說,交通部不預設立場,但高鐵走市區南延方案將增設「高鐵高雄站」,評估對長遠發展有好處,同時台鐵地下化也能順勢南延到鳳山站。李孟諺說,高雄亞灣區2.0正蓬勃發展,擁有全國最高等級的海景辦公室,也引進5G、AIoT和金融產業,未來將是商務人士聚集地,若高雄有2站高鐵站,會對城市百年發展加分;相關高鐵南延的路線方案將與高雄市府、各區民意溝通,預計年底前定案。
7/21.囤房稅難阻囤房?根據內政部最新總歸戶數據,2022年底全國擁有住宅單獨產權的屋主有549.6萬人,其掌握住宅數量高達742.5萬宅;其中名下擁有四(間)房以上屋主(自然人加上法人)約9.5萬人,占屋主比重僅1.6%,卻直接掌握住宅數量高達79萬宅,占全國比重達10.5%。
全國1.6%屋主 掌握10%住宅資源
最新統計,2023年底,全國擁住宅單獨產權的屋主年增7.18萬人、年增約1.23%;而去年底擁四房以上屋主較前年底增加九百人、年增幅不到1%,但去年底擁四房以上多屋族,年增多持有2.37萬宅、年增幅約3.05%。
7/18.喊話不配合建商「不要低估政府查察能力」;新青安房貸遭指淪為炒房幫兇,財政部查核後發現截至三月底有一五○二件未符自住使用;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昨與媒體茶敘時向建商喊話,若透過非法行為規避,政府將有下個動作,不要低估政府的查察能力。卓榮泰強調,居住正義是一個長期議題,不管是年輕或中高齡的朋友,為自己買房子、為下一代買房子,成為大家日常的焦慮,政府現在要從「量」的供需增加。
7/29.「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上路後,因新法不溯及既往,上路前交易量大增,私法人逢低進場,今年針對私法人身分更進一步限縮,政策效果預期將逐漸顯現。
內政部最新總歸戶數據:去年底全國擁有4(間)房以上的非房產業法人屋主達9244家,較前年底增255家,這群私法人在去年底擁房數達25.2萬宅,年增1.13萬宅,平均持有27間房產;若以去年新增多屋族法人數量對比新增擁房數量,每增加一個多屋族法人,平均擁房數更超過44宅。
到去年底,1.41萬個法人擁有4(間)房以上,合計擁房數量超過235.82萬宅,其中從事房產業的法人占了4877個、非房產業法人有9244個,分別擁房數約10.62萬宅、25.2萬宅;
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上路 私法人購屋受限,房市專家何世昌分析,以往房市景氣越好,私法人持有數越多,且交易次數更加頻繁,但自去年七月「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上路,私法人購買住宅採取許可制後,因申請買房獲得許可不易,預期未來法人平均擁房數會緩步下降。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認為,「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上路後,因新法不溯及既往,上路前交易量大增,私法人逢低進場,短期內數據雖難符合主管機關期待,而今年針對私法人身分更進一步限縮,政策效果預期將逐漸顯現。
7/22.據「遺贈稅法」規定,贈與農地不計入贈與總額課稅;不過,向他人購買農地並直接登記於子女名下,其贈與標的為「購地資金」,並非土地,所以應課徵贈與稅,不能適用免徵贈與稅的規定。,「遺贈稅法」第20條第1項第5款規定,贈與農地得不計入贈與總額,是指贈與人直接將自己名下的農地贈與子女,即贈與標的為「土地」,才能適用免稅規定。
7/19.內政部今發布今年第1季全國房貸負擔率44.3%,季升1.64%,年升3.1%。內政部表示,第一季因受景氣成長因素影響,帶動整體房市交易量價俱增,因中位數住宅價漲,造成負擔率上升,對於近年房價漲造成購屋負擔加重情形,政府透過推動及優化新青安房貸措施,至今年5月底已協助5萬多個無自有住宅家庭購屋。
內政部說明,房貸負擔率為計算中位數所得家庭購買住宅時,其每月支付房貸金額占家戶可支配所得比,藉此反映民眾購屋房貸負擔變化情形。全國中位數住宅價格季漲4.03%(由918萬元升至955萬元),使負擔率上升1.72%,而中位數家戶可支配所得略為增加0.23%(由92.08萬元增加至92.29萬元),使負擔率下降0.09%;五大銀行新承做購屋貸款平均利率升至2.079%,使負擔率上升0.02%。經綜合計算,第一季負擔率較上季升約1.64%。
7/19.內政部:Q1全國住宅價格指數為140.82季漲3.4%年漲9.3%;首季全國建物買賣登記8萬1013戶年增26%。受景氣成長因素影響,帶動整體房市交易量價俱增,內政部除再次呼籲業者自律外,也會持續緊盯房市交易,防止違規交易影響房價與交易秩序。內政部:第一季因國內外景氣盛,經濟成長率年增6.56%,股市續大漲;加市場資金充裕,房貸利率仍處於相對低檔,帶動自住置產購屋需求。觀察6都住宅價格指數,首季也都呈現上漲情形。以桃園市季漲3.99%最多,台南市漲3.94%次之,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分別漲3.02%、2.83%、2.49%,台北市漲1.72%,漲幅為6都最小。
7/17.受惠房市買氣熱絡,營建類股指數再創歷史新高,光是今年就營建類股指數便大漲約56.7%,房產業者指出,近幾年預售屋買氣暢旺,甚至出現來不及推新案的市況,導致房價持續飆新高,因此,有部分民眾認為買不起房,乾脆買營建類股當建商股東的聲音出現。
7/15.內政部最新低度用電住宅(空屋),待售新成屋(餘屋)統計,去年Q4全國待售新成屋屋齡近五年有1.57萬宅、占整體餘屋比約15.6%;也就是說,每6.4宅新建餘屋就有1宅屋齡近五年。據統計,六都中,屋齡近五年待售新成屋最多的是台中市3062宅、占比約19.4%,新北市2999宅居次、占14.7%;台北市僅714宅、但占比達18.9%,為六都中近五年待售新成屋占比第二高,僅次於台中市。
市專家何世昌指出,往年餘屋量飆高時房價容易下挫,主因民眾會因獲利了結等因素出售房屋,陷入與建商削價競爭的窘況。然而,「房地合一稅二.○」將重稅閉鎖期延長至五年,且預售屋完成交屋後持有時間重新起算,造成二手屋市場屋齡五年的新屋委售量驟減,這塊空白市場轉由建商獨家供應,建商成為最大受惠者。
7/15.去年Q4全國新餘屋10.1萬宅 創新高,房市熱絡,建商加足馬力推新案,待售新成屋數量跟著拉高。據內政部最新低度用電住宅(空屋)、待售新成屋(餘屋)統計,去年第四季全國待售新成屋首度破十萬宅、達10.1萬餘宅,而前十大餘屋行政區,桃園龜山以4261宅蟬聯榜首,且連續五季餘屋數超過四千宅。淡水餘屋暴增至3331宅 季增達1.06倍;觀察前十大餘屋行政區:主集中在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及高雄市,其中桃園市入榜三行政區,合計餘屋1.13萬宅,占全市餘屋比約65.5%。
7/14.建商強打低首付,總價5~10%就能買房,點燃預售屋市場買氣,今年首季預售屋交易額破五千億元;但據內政部統計,預售屋解約件數也跟著增,去年1月至今年五月累達848件,較至去年11月中約527件,,半年又增321件、增幅六成。
去年至今年5月全國解約848件:桃園台中排二、三名;去年一月至今年五月各縣市預售屋解約件數,以高雄市最多達201件,第二名是桃園市120件,第三名是台中市112件;房產業者指出,對照七大都會區去年一月至今年四月的預售屋累積揭露件數,解約件數占整體交易件數比重,僅高雄市占比超過1%,新北市僅0.32%。
7/14.低首付、工程零付款是不少預售案銷售的行銷話術,若房貸可借到八成,購屋者初期甚至只要掏出最低總價五%的首付,其餘十五%可透過建商貸、信貸或家人資助等方式湊足;房產業者警告,建商貸額度通常約五%至十五%,若可貸足十五%額度,等於購屋槓桿倍數提高到二十倍,不僅造成近來預售屋亂象四起,若房市景氣翻轉,「負資產」風險也將加倍
7/11.台中市預售屋買氣熱如炎夏,前5月累積揭露總額逾2445億元,若撇除今年2月春節過年放假因素不計入,自去年10月起,計有8個月單月揭露總額超過400億元,4、5月更是瘋狂,兩個月賣掉超過1200億元的預售屋,此熱絡買氣幾乎席捲台中主要重劃區,其中14期有一新案的綠覆率逾140%,最新揭露單價將近8字頭,創14期預售屋最高揭露單價。
7/11.行政院會今天通過「都更條例修正草案」,擴大適用原建築容積更新重建的對象,從現行針對實施容積管制前已興建完成的合法建築物,放寬為已申請建照的合法建築物、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修正施行前已擬訂報核者,也可適用,預計全國將有8216棟6層樓以上合法建物、約27萬戶受惠。都更條例第65條原規定,實施容積管制前已興建完成之合法建築物始能適用原建築容積之獎勵,修正為「已興建完成或已申請建造執照之合法建築物均得適用」。此外,增訂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修正施行前已擬訂報核者,仍得適用關於原建築容積獎勵修正後之規定
7/10.上海商銀(5876),上月才啟用新建總行大樓,宣示邁向新的里程碑,但再度因香港房地產市場重挫,持股57.6%的香港子行,6月二度增提港幣14.87億元(約新台幣62億元),拖累母行6月單月出現虧損6.63億元,累計前6月稅後盈餘68.25億元、EPS1.41元。
7/4.號稱全台最大自辦都更案「泰舍至善元」,興造建商泰舍實業、泰坤建設負責人楊岳修和弟弟楊岳霖、前妻邱庭俐等人,涉嫌以偽造買賣房屋契約書等手法,虛增19億5096萬餘元銷售額,向土地銀行等聯貸銀行詐貸83億5180萬餘元,台北地檢署依涉犯《銀行法》、偽造文書等罪,起訴楊岳修等9人。泰坤集團2013年在新莊自辦都更案「泰舍至善元」,負責與地主協商整合,屬地主合建案,基地面積2977坪,總房地銷售金額218億元,而泰坤集團承作此建案後,預估要175億元用在購買土地及營建成本上,因此有向銀行籌借76億元的資金需求。
7/3.環團指農地違章工廠面積不減反增 籲加嚴退場機制阻斷污染 地球公民基金會今舉辦記者會,呼籲政府加嚴工廠退場機制,針對新增建與未納管違章工廠立即斷水斷電或拆除。「工廠管理輔導法」2020年修法上路後,規範農地不可新設工廠。然而,環團指出,工輔法上路4年來,每年仍有上千件的農地違章工廠新增建舉報案件,且按照現行法規,偷排有毒廢水工廠仍能拿到工廠登記證就地合法,除污染農地外也有消防隱憂,籲政府加嚴農地工廠退場機制,針對新增建與未納管違章工廠立即斷水斷電或拆除。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賴沛蓮指出,工輔法上路4年來,每年仍有上千件的農地違章工廠新增建舉報案件,顯示目前管制治理有漏洞、查處裁罰不夠確實,未能嚇阻違法亂紀的廠商新增建。另據農業部農地及農業資源盤查結果,近4年疑似工廠占用的農地面積新增達2433公頃,相當於243個大巨蛋,顯示新增農地違章工廠數量仍持續上升。
7/3.2023年下半年全國14個行政區空屋率低於6% 新北市包辦8個
6/28.資金充沛,上半年商用不動產及土地市場交易量突破1200 億元大關,商仲業者統計,今年上半年辦公室交易面積達7.8萬坪,相當於1.2 棟南山廣場量體,交易面積也刷新近五年次高紀錄,顯示辦公產品需求旺盛。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統計,今年上半年商用不動產市場以辦公室產品最熱銷,共貢獻398億元交易金額,刷新歷年同期最高紀錄,並有三筆全棟交易紀錄,包括台達電以47.89 億元購入內科利豐大樓、瑞光大樓,及自然人以29.9億元打包新潤新莊北側知識產業園區商辦大樓。
6/27.徐旭東看好生成式AI帶來技術革新,集團以自有技術開發多項AI管理應用場景,如個人助理、企業平台、智慧客服等,並陸續導入Google Gemini與Microsoft Copilot的AI平台,完整應用語言模型與AI功能,讓生成式AI快速深耕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以科技力提升競爭優勢。遠東新現已設定2030年減碳50%、綠色產品50%、綠色原料50%的永續轉型目標,積極推動淨零路線,整體策略還包括提升能源效率、低碳燃料替代、發展再生能源等,數位轉型數則將把AI應用於生產、業務、行政管理等,打造智慧化營運模式,成立AI推動小組,發展智能產線、最佳化決策、人機協作、物聯網、邊緣運算等應用。
目前遠東新總資產達6700億元,於台灣持有57萬坪土地,主要集中於北部精華地段,其中投資性不動產占比近4成,重點開發區域之一的新北市板橋區「台北遠東通訊園區」已完成多座研發大樓興建,並由Google等國際知名公司承租,園區內住宅大樓「遠揚之森」全數完銷,銷售額逾55億元另已動工興建雙棟27層住宅大樓。
桃園市「內壢土地開發案」方面,地方政府已審核通過土地變更申請,現由內政部審理,將打造為綜合生活園區,包含商業區與住宅區,隨著台灣企業擴廠需求增加,工業用地價值翻漲,遠東新計劃透過手上龐大的精華地段,包括桃園觀音、新竹新埔與湖口等40萬坪土地,經由多方合作策略,活化資產,創造最大價值。
6/28.新青安房貸財部要求行庫速查濫用,財政部今下午召集公股銀高層開會,會中財政部要求公股銀儘速提交轉租、人頭戶等確定違規的個案數,希望最好1週內、最慢於2週內出爐。
為防杜新青安遭不當濫用,財政部已要求各行庫強化貸前、貸後管理機制,新貸戶必須簽自住切結書,若違反規定,將終止利息補貼,返還自違規事實發生日已撥補的補貼利息,並重新核定貸款條件;且去年8月1日以後經銀行核貸新青安優惠貸款者,自今年6月27日起,不得再次申貸此優惠貸款。
6/27.長虹建設股東會,素有「房市鐵嘴」之稱的長虹董事長李文造個人預估,房價漲到年底應該差不多了,畢竟價格漲到一個程度總是會停,漲太多市場不能接受也是不行。
他說,房市近期量價齊揚,主要是因為有缺貨的感覺,一方面是因為新青安政策,導致數萬戶的成屋被買光,使得市場上可售的房屋減少;另一方面因為囤房稅2.0,凍結之前的預售屋,此外預售合約不得轉讓,都使得房市供給出現短缺;李文造進一步指出,預期這種量價齊揚的情況,可以維持到年底,至於明年所有漲價的因素可能會和緩,因此預期明年房市是溫和的狀態。至於碳稅是否推高房價?他則表示,現在很多建商的開價,早就已經先反應碳稅碳費的開徵,主要也是因為要反應通膨,加上市場游資過多、利率偏低、台積電帶動等因素,所以房價維持在高檔。
他認為,現在政府打炒房的政策幾乎都用光了,但對房價影響不大,許多政策當初立意良好,但卻沒想到會造成供給短缺的後果,現在就算政府去查新青安是否有違法貸款的問題,但那應該也是一小部分,對整個房市大局沒有影響。李文造進一步指出,房市現在的確很熱,但有沒有過熱他無法評論,但確實沒有要跌價的跡象,預期這種量價齊揚的情況,可以維持到年底,至於明年所有漲價的因素可能會和緩,因此預期明年房市是溫和的狀態。就像營建股股價,之前殖利率很高,但都無人聞問,後來補漲,現在才回合理價位,只是他認為,營建股整體的漲勢應該已差不多了,接下來要看個股表現。
6/25.5月消費者購屋貸款餘額10.4兆元、建築貸款餘額3.28兆元,雙續創新高紀錄。房貸餘額年增率9.8%,增速為2021年8月來最大,且已連12個月上升。月增1242億元,若以這樣速度成長,預期6月房貸餘額將破10.5兆元大關;5月5大銀行新承作房貸大增1,162.35億元,創史新高,而六都買賣移轉棟數5月年增率也高達25.6%,加上房價也持續居高,推升
推升整體房貸餘額成長。造就房市這波榮景,除新青安政策刺激民眾自住需求外,今年來景氣復甦、出口回溫,企業投資設廠帶動周邊購屋需求,股市多頭帶動財富效果也對房市有所助益。不過央行官員表示,為避免銀行信用過多流向不動產,央行除了祭出第六波信用管制措施,下調特定地區第二戶的貸款成數至6成,雖不至於影響新青安首購族,但是央行調升存準率1碼,加上近期財政部檢討新青安貸前審核與貸後管理,銀行在放款時可能會更為審慎。
6/25.台中高鐵娛樂購物城27日招商說明會 30日動土典禮,規模超越新光三越、大遠百,第一大國際開發取得70年設定地上權開發案,業者表示,開發面積為台中新光三越加台中大遠百1.6倍,是目前全台規模最大百貨購物中心,已有超過2千家業者報名爭取入櫃。旅客站在2樓月台即可飽覽18.2萬坪樓地板面積,第一期百貨購物商場預計兩年後(2026年底)開幕營運。
6/24.遠雄港5607:輝達去年11月進駐後,貨量一直因AI相關供應鏈增溫,預期7、8月也續成長,目前也已經租了一棟大樓,因應AI供應鏈貨量增加,廣達、鴻海、緯創、技嘉等也可望陸續進駐,供應鏈整合好後,一定會再加大投資。二期加值園區出租率目前出租率到48%,預估到年底可以成長到75%,
6/17.微軟在桃園建置2座大型資料中心
6/16.台灣不只高齡化趨勢難逆,年輕人選擇不戀不婚不孕也越來越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統計,今年Q1全國設有戶籍宅數約753.47萬宅,其中1人1宅「獨身宅」數量超過210萬宅占比超27%,也就是每3.7宅就有1宅是「獨身宅」。
今年Q1,1人1宅及2人1宅戶籍宅數合計高達357萬宅、占比逾47%;房產業指出,除少數是家族置產、個人房產配置等因素外,更多是凸顯不戀、不婚、或即便是結婚也不生小孩情況日益普遍。相較下,可代表「二代同堂」的三人及四人一宅分別為136.6萬宅及114.9萬宅,較一年半前的統計增幅為2.62%及0.72%,增幅都低於1人及2人宅;而代表「三代同堂」5人1宅及6人以上1宅的宅數續跌。
「獨身宅」增加絕對是政府該重視的變化。「獨身宅」也帶來新商機;隨社會價值改變、科技運用加速等變化,勢必將瓦解傳統家庭的結構與改變需求。舉例來說,越來越大外食、外帶與外送商機,正取代家庭烹調、採買等需求;越來越廣泛物流管理需求,也創造快遞接收、貨品儲存,甚至垃圾清運等需求;越來越深入的社區服務,也將改變住宅安全、清潔,及餐飲、健康照顧等需求。
6/15.中央銀行豪宅限貸令已實施長達十二年,根據統計,二○一二年第二季限貸令上路,該季全國新案行情每坪約二十六萬元,若車位不計入,「在不觸及限貸令下」,可買最大坪數約一五三.八四坪,但到了今年第一季,全國新案行情上漲至四十九.七萬,可買坪數大減至八十.四八坪。
目前北市豪宅認定標準為七千萬元、新北市六千萬元、其他四都及新竹都是四千萬元,限貸四成,結果卻是限貸令以上的房價微漲或不漲,但限貸令以下的房價卻飆漲逾九成,可買坪數大減逾四十七%。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直言,限貸令碰上房價快速飆漲,反而造成換屋族碰到資金難題。
6/13.央爸會:對付房市非通膨,升「準」不升「息」,第六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抑制房市,總裁楊金龍表示,央行會記取金融危機教訓,將續緊盯房市,未來關注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及金融穩定2項指標,滾動式調整措施;央行:國內通膨率緩步回降,今年下半年可望續降至近2%,因此決議政策利率維持不變,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分別為2%、2.375%及4.25%。為抑制房市,央行也祭出第6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從限制自然人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上限六成(特定地區包括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新竹縣及新竹市,並從14日實施);第三度調高存款準備率1碼,新台幣活期性及定期性存款準備率各調升0.25個百分點,從市場再回收新台幣1200億資金,自7月1日起實施。
**6/12.達欣工程2535股東會:對未來環境感憂心,包括政局不穩定、美中紛爭,及國內缺工缺電,因近期AI大咖都來,台灣AI發展有很大前途,希望大環境能因此有所改變。目前達欣工程在手工程還未實現案量約300多億元,估計未來兩年左右認列,今年認列兩筆公司自己推出建案「東門馥寓」、「信義文華」總銷合計約26億元,其中「東門馥寓」總銷6億元會在5、6月認列,信義文華今年6月可拿使照,年底前可認列完畢。
6/12.針對新青安出現人頭、轉租等亂象,財政部授意下,房貸龍頭土地銀行預計在6月19日召集八大公股行庫,討論相關配套措施,讓政府美意更加完善,有大型公股行庫建議,新青安房貸必須簽署自住的切結書,若查到出租或找人頭申貸,可轉為一般房貸或收回補貼利息。據了解,土銀下週規劃討論議題有三,包括「租賃查核」、「防範人頭戶」,以及「簽署切結書」等三大項。
6/11.內政部:打房開出第一槍!若升息 新青安不再加碼補貼;至4月,新青安貸款已核貸4萬9707戶、3645億元,如未來央行宣布升息,將建議不宜再加碼補貼利息,避免非自住需求購屋資金湧入房市,致使抑制房價政策力道打折扣;
6/11.新壽前董事長吳東進遭檢調約談 恐影響增資成效
6/9.跨部會嚴查預售案公司貸 強化新青安貸後管理;超低首付、建商公司貸搭配工程期零付款,引發預售屋買賣亂象再起,內政部正彙整三個時間點的房市價量走勢,將在近期報請行政院,邀集中央銀行、財政部與金管會等相關部會研商,啟動新一波打炒房措施;據透露,除央行可望將豪宅門檻下修、下調二戶房貸成數外,跨部會也將嚴查所謂建商公司貸、消費性貸款買房,並加強新青安貸款轉租的貸後管理。
6/9.低利率環境、通膨陰霾,加上台股奔上兩萬點、台商資金回流與新青安貸款協助首購等,大量資金湧向房市,各縣市陸續出現預售案抽籤、封盤或先買三房房型才能再買兩房房型的配房銷售等亂象。預售屋禁轉售 恐出現籌碼集中副作用,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分析,預售屋出現搶房潮,很大原因來自越晚買房越貴的從眾行為;因預售屋已禁止轉售,且預售契約工程期通常要五年,完工後的房地合一重稅閉鎖期又長達五年,買預售屋最有利持有期得長達十年,只用「投資炒作」來解釋這波預售屋熱潮有些偏頗。
6/9.跨部會嚴查預售案公司貸 強化新青安貸後管理;超低首付、建商公司貸搭配工程期零付款,引發預售屋買賣亂象再起,內政部正彙整三個時間點的房市價量走勢,將在近期報請行政院,邀集中央銀行、財政部與金管會等相關部會研商,啟動新一波打炒房措施;據透露,除了央行可望將豪宅門檻下修、下調二戶房貸成數外,跨部會也將嚴查所謂建商公司貸、消費性貸款買房,並加強新青安貸款轉租的貸後管理。
內政部正彙整三個時間點的房市價量走勢,包括去年「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修法前、去年七月上路後,還有去年八月新青安上路後的各區域房市價量變化,將報請行政院並跨部會討論,研擬是否推出新一波打炒房措施。
6/9.只要是首購,年滿十八歲以上,本人、配偶與未成年子女名下沒有房屋即可申辦新青安,且無家庭年所得或動產、不動產限額等排富條款;另新青安未嚴格要求承辦銀行限制其購屋後非自住卻出租行為,因此出現購屋者享受政府利息補貼、又可賺租金的投機現象。財政部除將主動勾稽報稅、租金補貼及新青安數據外,金管會也將嚴格要求承辦行庫核貸時,限制不得有轉租行為,且要強化貸後管理,若違法可追回補貼,改成一般貸款,將利率拉高、貸款成數降低等。
6/6.13日央行理監事會討論房市管制,楊金龍坦言,從數據來看,確實發現房市3警訊,第1是房價居高不下,第2是銀行法72-2條,商業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總額,不得超過放款時所收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的30%,以及第3、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這些都有點居高。日前媒體報導,央行找房仲與銀行「喝咖啡」,打算研擬新一波信用管制,楊金龍今說明,央行實施信用管制來,都會例行性召開會議,請銀行、專家學者、房仲前來,與央行互相討論、分享意見;不是很特殊,央行每季都會舉行這類討論。
6/4.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今表示,對於在台投資研發中心,台北、台南、高雄都會是選項。桃園市長張善政下午也喊話,表示桃園有5大優勢是輝達評估進駐的首選,包括AI生態系完整、交通便利、土地面積足夠、專業人才匯聚與輝達亞太物流中心進駐遠雄自貿港等,市府將組專案團隊提供輝達所需的一切支援,全力爭取輝達在桃園投資。桃園市政府表示,自張善政上任來,市府便持續與輝達公司保持良好互動關係,去年8月市長也親自率市府團隊拜會輝達美國總部,輝達已於去年底進駐遠雄自貿港打造亞太物流中心,落地台灣深化半導體 AI 生態系發展。
6/4.全球最大的晶片微影設備商艾司摩爾就要進駐高雄,而選址地點曝光,就在捷運生態園區站1號出口,旁邊這棟商辦大樓,不過目前據傳裝潢都還沒動工,什麼時候會開始營運,還未知。
6/3.上市公司2023年平均員工薪資及福利金額:排行第一:房地產代銷及開發業者愛山林2540,年薪552.6萬元居冠,台積排行第24名。前10名:僅5家電子公司(去年8家電子),原佔榜最多IC設計,也從7家變成4家。
***6/2.日本不動產研究所JREI:最新「國際不動產價格租金指數」調查,在2023年10月至4月止過去半年裡,全球15座主要城市新屋漲幅排名:日本東京和大阪漲1.5%第一,新加坡漲1.3%排名第3;澳洲雪梨漲幅0.9%排第4;台北漲0.7%排第5;第6為美國紐約漲0.3%。倒數3名則為北京跌0.5%、上海跌0.6%、香港跌0.2%,其中香港已連兩次負成長。
5/31.信義房屋統計,今年5月全台門市交易狀況寫下近4年同期最高;台灣房屋集團統計內部成交行情,5月六都和新竹縣市交易仍熱,高雄月增最多,達25%。
信義房屋:5月房市交易量仍有雙位數的年增表現,成交總價以新台幣1000萬至2000萬元仍是交易量最多的區間,首購買氣穩定,不過總價2500萬至5000萬元的交易量也增溫,反映5月換屋族也有出籠跡象。
台灣房屋觀察5月價量變化,六都和新竹縣市整體交易量月增13.1%,年增24.1%。人工智慧(AI)商機帶旺,股市創高,主計總處上修今年經濟成長至3.94%,達近3年高點,市場呈現熱錢充沛現象,通膨的預期心態,擔心「晚買會更貴」,南部預售市場頻傳排隊現象,而新青安優惠貸款挹注,也讓成屋市場交易熱絡,首購族及為子女置產潮成為現在房市中流砥柱。
5/30.華固建設2548昨股東會,董事長鍾榮昌表示,目前房市很健康,預期今年都會很不錯,不過下半年市場推案量較上半年多,但各產業景氣都往上走下,仍可望帶動房市穩健發展。小宅盛行 豪宅縮小鍾榮昌解釋,今年台灣經濟恢復成長、股市持續創新高,國人財富增加,加上新青安政策推出等四大因素加持,都讓房市表現熱絡,尤其很多年輕人來買房,使得小宅個案熱銷;他認為,由於房市會景氣循環,到去年上半年因股市下跌、打房政策推出而表現不佳,但到下半年因股市、新青安政策等帶動,房市慢慢增溫,現在進入繁榮階段,因此預期未來一兩年都會很健康。
5/27.今年首季全台中古屋交易量前十行政區,發現桃園市中壢區以717件奪冠,也是唯一連續兩年第1季站穩700件以上的行政區;觀察從房市區域熱度,桃園市不僅2個行政區上榜,還坐穩冠亞軍寶座,顯示在雙北房價高漲的情況下,購屋者把目光移至桃園,使得脫北潮持續中。觀察今年第1季中古屋交易量表現,桃園市中壢區與桃園區分別以717件和697件榮登冠、亞軍寶座,中壢區相當於每日平均成交超過7件,買氣相當火熱。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指出,桃園市鄰近大台北地區,在雙北房價居高不下的狀況下,加上TPASS助攻,節省通勤族交通時間與通勤成本,讓北北桃生活圈成形,越來越多購屋者把目光從雙北移至桃園,造就「脫北」現象。
5/27.新北市政府推動三環六線建設,今(27)日舉辦環狀線十四張站暨南機廠捷運開發案「M.Ark新北捷鑽」招商說明會,將在今年7月公告徵求投資人,基地面積達14公頃,規劃興建總樓地板面積約25萬坪的捷運開發大樓,預計投資金額達750億元,成為全台最大捷運開發案,預估可創造1.2萬個就業機會,並引進約1.1萬人口,帶動新店地區發展。
捷運局副局長鄭智銘表示,新店是新北市早期產業發展聚集區域,隨著產業轉型及升級,成為智慧產業與企業總部進駐熱門區域,「M.Ark新北捷鑽」捷運開發基地設置至少30%商業樓地板面積,為引導並強化商業發展機能,將14公頃基地面積規劃分成2區,可直接與捷運十四張站出入口連通,具備「出站即到家、到站即辦公」的便利性
5/13.澳洲過去4年房屋租金大漲主因是供應不足,及租客從合租房搬出,住進小戶型,將空餘房間用作家庭辦公室。不少專家表示,澳洲需要加緊建造房屋才有辦法緩解這項問題,對此,在本週聯邦預算公布前,澳洲政府宣布將額外投資113億澳元(約台幣2419億)用於住房,並稱這是「急需的推動」。澳洲政府上週末宣布,將會注資10億澳元(約台幣214億),用於「更快建造房屋」,主要為基本基礎設施的發展提供資金,包括道路、下水道、能源、水和社區基礎設施,同時宣布一項價值93億澳元(約台幣1991億)5年期《國家社會住宅和無家可歸協議》,藉此處理民眾缺房危機以及建造和維修社會住宅,另外,政府還將撥款10億澳元(約台幣214億),用於為年輕人以及逃離家庭暴力的婦女和兒童提供危機和過渡住宅。
5/14.台泥Q1營收約255.5億元,年減3%,稅後淨利19.6億元,年增39% ,eps0.26元,去年同期0.2元
5/12.據國泰房地產指數最新調查,去年第四季,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與高雄市等五都新案中,規劃四十坪以下占比均超過七成,北市以外的其他四都更是八成起跳。
五都新案 逾7成低於40坪
國泰房地產指數在2021年第一季新增建案坪數區間統計,觀察近三年七大都會新案坪數變化,台北市、台南市二十坪以下占比快速增加,三年分別增加二十四%、十二.七%,反觀六十坪以上占比,有五都出現下滑,僅新竹、台南市增加。
5/10.立委賴瑞隆10日邀集中央與地方政府,召開「高雄市亞洲新灣區產業發展策略第13次座談會」;經濟部官員表示,有IC設計大廠將在7月進駐亞灣,目前也正爭取AI研發大廠輝達(NVIDIA)、超微等,進駐高雄或亞灣區。
5/12.國泰房地產指數觀察近3年七大都會新案坪數變化,台北市、台南市20坪以下占比快速增加,3年分別增加24%、12.7%。
根據國泰房地產指數最新調查,去年第四季,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與高雄市等五都新案中,規劃四十坪以下占比均超過七成,北市以外的其他四都更是八成起跳。
國泰房地產指數在2021年Q1新增建案坪數區間統計,觀察近三年七大都會新案坪數變化,台北市、台南市20坪以下占比快速增,三年分別增24%、12.7%,反觀60坪以上占比,有五都出現下滑,僅新竹、台南市增加。
5/9. 中租連3日外資大賣近5.4萬張大跌,UBS目標價243元降至143元;
5/6.科學園區成區域房市買氣保證,房仲業者彙整2019至2023年,新竹、台中與台南等三大科學園區住宅實價揭露資訊,發現三大園區所處縣市近5年房價漲幅至少3成,又以台南市漲幅最兇、高達47.4%。據永慶房產集團彙整,近5年北、中、南三大科學園區所在縣市房價漲幅,以台南市最高、約47.4%;其次是新竹縣市、漲幅約46.2%;第三是台中市、漲幅約34.4%。
5/2.營建:上櫃指大漲6.2%,上市櫃計14檔亮燈漲停,其中上曜集團–上曜、斐成、世紀、永捷、信立皆攻上漲停板;上市營建指再創史新高,今年來漲43%,4月漲21%,總成交金額爆2633.89億元。上市營建股僅周二休一天,今再度噴,上市營建股9檔漲停上櫃5檔亮燈,成交量上,國建、中工、潤泰新和力麒擠進前十名,其中潤泰新和力麒漲停。
4/29.國建去年股利擬配發1元股息 首季EPS達0.47元。去年財報稅後純益21.64 億元,每股純益1.87 元,通過配發1元股息,爲近3年新高,以國建今天收盤價 41.55 元計算,股息現金率爲2.4%;首季營收70.6億元毛利率19.3%,季減12.5百分點,年減5.5百分點,稅後純益5.49億元,季減59.9%。
年增2.98 倍,每股純益0.47元。
4/29.北市百萬小宅5年占比急拉近20個百分點。根據房仲業者彙整內政部實價網資訊,發現台北市今年第一季每坪單價100萬元以上小宅占比約23.3%,相較2019年全年、占比僅3.7%,6年來拉升近20個百分點,相當於北市每5戶小宅交易就有1戶單價破百萬的小宅。根據信義房屋彙整,北市每坪單價50萬元以下的小宅,成交占比僅約10.4%,反觀每坪80萬元以上占比則高達48.4%,相當於每2.06戶小宅交易就有1戶單價為80萬元以上;不過,北市小宅單價占比較高,每坪主要落在超過60萬元、不到80萬元的區間,約28.2%,第二高則是每坪超過80萬元、不到100萬元的區間、約25.1%。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2019年北市每坪60萬元以上小宅、占比約47.5%,但到了今年第一季則拉高至76.6%,6年增加29.1個百分點。
4/26.央行昨公布國銀三月房貸餘額達10兆2202.52億元創歷史新高,房貸餘額年增率8.55%,增速創20個月來最高,土建融則明顯轉冷,年增率僅3.52%,是2017年9月以來新低
4/27.南港:業外轉投資「世界明珠」建案也預計6月開始入帳,帶動南港股價自4月初40元左右開始強漲,本月股價大漲47%,收在59.5元,創自2011年8月來近13年來新高價。
4/25.保時捷銷售:首季全球總交付7.76萬輛車,年降4%;各國交付量:德1.13萬輛,年增37%,其他歐國2.44萬輛年增9%,美1.51萬輛年減23%,台灣僅2300萬人,交付1409輛,年增19%,創史新高
4/25.新竹市房屋稅開徵, 20萬7053戶約有19.6億稅收可進市庫。(
4/23.央行今公布3月台銀等5大銀行新承作房貸金額892.8億元月增335億元,首季5大銀行首季新承做房貸金額達2382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
央行官員指出,近期房市回溫主要有三大因素助攻,包括整體景氣上來、股市表現不錯及新青安政策優惠利率帶動自住客進場。首季5大銀行新承做房貸金額中,新青安貸款達933億元,佔比39.2%,從整體房市交易量來看,3月因為工作天數恢復,及2月基期較低,六都買賣移轉棟數月增56.1%,年增10.6%,第一季看,六都買賣移轉棟數年增也達27.6%,顯示房市交易量熱度攀高;在房價上參考信義房屋公布的大台北房價指數也發現整體大台北地區房價指數是從10月起月增率轉正,3月指數落在173%,年增率更有雙位數達12.2%。
4/22.囤房稅2.0將上路 國泰金:逾7成民眾預期未來半年房價漲超過3%
4/17.全國前兩月預售屋銷售金額 年增幅翻倍:規劃小坪數壓低總價,再搭配低首付似乎成了預售屋銷售保證。根據內政部實價揭露資訊,今年前兩月全國預售屋實價共揭露1.9萬筆,相較去年同期還要多出1萬筆,揭露總額達3202億元、較去年同期高出近2千億元、年增幅高達1.5倍;
若觀察區域買氣,2月以台中市預售屋揭露件數最多,1624件,再來則是新北市1320件,第三、四名則分別為桃園市1233件、高雄市1167件。
4/13.公告地價與實際市值差距越拉越大。內政部地政司最新:2024年全國公告地價僅約土地市值19.59%,是2010年以來與市價差距最大一年。
內政部指出,2016年以前公告地價每三年調整一次,218年起改為每二年調整一次,而2010年至218年期間,公告地價均達土地市值二成以上,但2020年以後三次調整均未達市值2成,才與市值差距越拉越大
4/13.台中槓中央要台糖釋地 台糖:2方向配合社宅政策
4/9.台泥3月營收136.5億元,年增16.4%,創單月營收史新高;前3月營收256.86億元,年減2.56%。
4/2.六都地政局最新:第一季六都買賣移轉爆量計6.3萬棟年增28%。房產業者指出,新青安貸款、通膨預期、股市破兩萬點,加首季交屋潮達4.3萬棟,順勢推升整體買賣移轉棟數。最新統計,六都三月買賣移轉棟數僅台中市年減約1%,其餘五都均年增,以台北市年增35%最多,其次是台南市年增33%,第三是桃園市年增約17%,高雄市也年增12%.
4/1.房產業者指出,通膨預期心理,台股突破兩萬點,再加上新青安優惠利率等三因素點火,今年首季房市買氣顯得熱絡。三大因素點火,促使房市買氣熱絡。根據六都地政局最新發布3月買賣移轉棟數合計約2.3萬棟、年增12%,第一季六都移轉量達6.3萬棟、年增幅達28%,
根據最新發布,3月台北市買賣移轉棟數為3042棟、年增35%,新北市為5671棟、年增2%,桃園市為3970棟、年增17%,台中市為3993棟、年減1%,台南市為2894棟、年增33%,以及高雄市為3839棟、年增12%,六都第一季買賣移轉棟數約6.3萬棟、年增幅達28%
4/1.阜爾運通6914(停車場自動化設備商):今年管理停車格數從12萬提升到13.5萬格,案場數則會從1072場提升到1200場,停車場管理事業「城市車旅」、停車與智慧樓宇3大業務扮演今年主要成長動能。阜爾運通有停車場管理、系統銷售2大核心業務,並以停車場收費與管理服務佔營收9成為大宗。因停車需求始終不墜,營運持續走升。2023年稅後淨利5.48億元、EPS9.11元。法人預估,今年阜爾運通營收有望維每年15%成長
3/31.紡織業活化土地市場聚焦 遠東新、南紡等資產開發計畫受矚目(光明紡,去年前三季每股虧損1.6元,第4季因售地利益挹注,財報大補,eps跳升至40.44元,大賺四股本)
3/28.房市偏樂觀 營建股指數寫下495點創史新高,且今年漲幅已達14%。房產業者指出,台股大漲,加上部分掛牌建商進入建案完工入帳時間點是主要原因,同時,也可嗅到資金對於後續房市景氣偏向樂觀
3/28.高雄「左營高鐵科技之心」公辦都更案招商傳捷報,市府今天宣布由國揚實業獲選為「第三種商業區A、B基地整體開發」最優申請人,國揚預計投資188億,打造北高雄新門戶。
3/26.台灣櫻花取得愛菲爾51%股權 搶攻居家裝潢商機
3/26.中石化1314今公告,處分高雄市前鎮區經貿段五小段1-1地號土地,面積約2362坪、售價近20.08億元,預計處分利益約2.73億元
3/26.大同當沖成交量達8.27萬張、佔比42%;股價漲停作收,公司於晚間重訊記者會公告處分芙蓉大樓,預計處分利益72.6億元,
3/26.大同公司今代子公司尚志資產開發公告北市「芙蓉大樓」活化案,該案土地面積約860坪,建物面積約為6400坪,大同今日與8家交易相對人完成簽約,交易金額為131.25億元。交易對象包括璞永建設、璞慧建設、璞慶開發、海悅國際開發、敦富開發建設、鋐富開發、濟盟建設及台灣樂菲公司共8家。此次購買過程以璞永建設董事長楊岳虎為主,買家團成員還包含知名代銷海悅國際、白天鵝建設機構,及藝人賈永婕的老公王兆杰的德杰集團旗下建設公司等。
3/21.中央銀行今天決議升息半碼(1碼是0.25個百分點),房仲預估,若以貸款新台幣1000萬元、30年期計,升息前房貸利率地板價為2.06%,升息後足額反映為2.185%,每月還款金額多631元,等於每年多繳7572元;另有專家認為,央行這次升息,對房市仍有口頭警告意味。
3/6.去年第四季全國房貸族平均購屋總價達1344萬元、再創新高,反觀平均購屋面積則持續縮小、去年第四季僅43坪,追平統計以來最小購屋面積。據聯徵中心最新發布資訊,去年第四季房貸族平均貸款成數中位數約79.4%、近8成,房產業者指出,該數據顯示過半數房貸族的申貸成數超過79%,換句話說貸款8成已成購屋普遍現象;現在一般受薪民眾購屋,以30年期、8成房貸成數等兩項條件為主流,主因是房價持續創新高,只能透過貸好貸滿的方式跨過購屋門檻。
根據統計,去年第四季受到新青安與交屋潮帶動,購屋貸款樣本數是近8季以來首度突破5萬件,反映購屋申貸狀況熱絡,且民眾普遍越買越貴、越貸越多,第四季平均購屋的鑑估價格為1344萬元,創下歷史新高,購屋總價年增近120萬元,且貸款金額平均也達970.5萬元,貸款金額也持續攀升,試算貸款30年,以房貸利率平均2.12%試算,每月還款負擔約3.6萬元,可能要家庭收入月薪平均10萬元,且有自備款家庭才容易負擔。
2/27.內政部說明,台中市政府近5年已標售504億元的公有地 ,今年2月1日又公告標售第13期大慶及第14期美和庄市地重劃區內123筆抵費地,標售底價總金額也逾200億元,市府此舉恐吸引開發業者溢價搶標,推升當地不動產市場行情,更加重民眾購屋負擔,建議市府宜回歸住宅政策思考;
內政部表示,為避免中市府標售土地帶動建商溢價搶標,造成台中市不動產行情再次飛漲,加重市民住宅價格負擔;同時也考量台中市為全國住宅負擔最重的城市之一,內政部地政司今日已行文請台中市政府暫緩標售前述土地,並優先考量將土地做為興建社會住宅儲備用地,以回應台中市民對居住正義需求
2/20.北港萬有紙廠5/28重新招標 底價維持33.8億
2/20.2/20.台北信義計畫區已近完工的新地標「台北天空塔The Sky Taipei」開發案,遭爆投資的碩河開發副董事長邱冠勳,涉嫌挪用增資款公款10億元,,並將掏空公司的資產質押給中資券商疑雲,現由台北地檢署偵辦中;據悉,該公司幕後金主之一的香港鵬榮集團總裁馬廷海,本月19日在香港遭債權人香港女富商陳慧芳聲請破產,北檢也將馬列為被告偵辦中。
2/15.台灣傳統產業近年力求轉型,在國際ESG浪潮推動下,業者開始藉由既有事業基礎推動循環經濟,結合地方創生加以增進資產使用效率,布局多角化營運;以紡織業起家遠東新世紀,董事長徐旭東拍板透過土地開發事業以活化旗下資產,其中位於宜蘭礁溪占地十公頃的成衣廠,可望於二○二七年首季,打造成溫泉度假會館。土地大戶插旗宜蘭旅宿;遠東新世紀早先於二○○三年為了因應國內產業結構變化,整合當時在國內握有的近二十萬坪土地資產,設置全資子公司「遠東資源開發」,執行土地活化事業;目前遠東新的台灣土地資產已增加至五十七萬坪,而遠東資源執掌的開發項目也已擴大至增設研發辦公大樓、住宅、通訊園區、量販中心、度假旅館等。其中,遠東新規劃占地十公頃的宜蘭礁溪製衣廠將搖身一變成為溫泉度假會館,該廠自二○一三年關閉以來,遠東新就有意鎖定當地觀光旅遊商機,在歷經更換建築師團隊、變更建築物設計後,已於2022年1月21日取得建照,原本百貨商場結合旅宿規劃,也暫定聚焦發展為地上五層溫泉度假會館,依照現有建照的法定完工日期,可望於2027年3月15日以前正式落成。原名遠東紡織的遠東新世紀,1942年成立於上海,隨國民政府遷台,1954年正式在台登記設立,2009年更名為「遠東新世紀」,成為控股公司;目前旗下設有石化、化纖、紡織三大營運總部,及土地開發、轉投資兩大事業,涉足產業涵蓋紡纖、石化、水泥、航運、零售、金融、電信等,包括遠百、亞泥、東聯、遠東銀、遠傳、宏遠等上市公司皆為集團成員。遠東新於台灣持有的57萬坪土地中,約21萬坪為投資性不動產,內部評估蘊藏增值潛力,且具備開發效益的土地資產,大多數集中在大台北都會中心與相關交通樞紐周邊;現已規劃的資產活化案包括新北市「台北遠東通訊園區」與「五股物流中心」、桃園市「遠東國際會議中心」,以及宜蘭「礁溪溫泉度假會館」。
2/14.根據金管會統計,卅五家本國銀行中,去年有卅二家對中國曝險占淨值比重下滑,年減從一到十九個百分點;另有一家持平,僅兩家上升,為中國信託銀行及匯豐銀行.所謂「曝險」,包括授信、投資及資金拆存,曝險越高代表風險越大。為降低對中國市場風險,金管會規定國銀對中曝險占淨值比不得超過一○○%。
中信銀連5季占比最高 聯邦銀最低:金管會統計,去年底國銀曝險占比最高前三名,依序為中信銀的六十七%、凱基銀行四十九%及永豐銀行四十一%;至於對中曝險占比最低,則為聯邦銀行的○.三八%。
其中,中信銀已連續五季對中曝險占比最高,且較前年底的五十六%大增十一個百分點。此外,匯豐銀對中曝險占比也不降反升,從前年底的廿三%提高至去年底的廿七%,增加四個百分點。若檢視曝險金額,中信銀仍居第一且遙遙領先,前三名依序為中信銀的二一一九.七億、北富銀九四○.八億及國泰世華銀行的七五七.四億元。對此,中信銀曾表示,這是因該統計未將子行放款計入,若計算子行,北富銀等對中曝險比中信銀還高。另,根據統計,玉山銀行去年對中曝險為五四二億元,較前年大減二四五億元最多;至於曝險占比,降幅最多為星展銀行,從前年底廿四%銳減至去年底五%、年減十九個百分點,不過,主要是因為淨值大幅增加。至於曝險金額減少最多的玉山銀,曝險占比減幅則排名第二,從四十七%減至廿九%,年減十八個百分點。另外,台新銀行去年對中國曝險占比卅八%,與前年底持平。
2/14.,去年對中放款年減14.5%、投資年減7.5%本國銀行主動調整對中國曝險。國銀對中國曝險最大宗是「授信」,根據金管會統計,國銀去年底對中國授信金額六四○二.七五億元,較前年減少一○八八.四七億元,年減十四.五%。至於「投資」方面,國銀去年底對中投資金額為二四四四.三八億元,已較前年底減少一九八.三九億元、年減七.五%。
業者自我判斷及調整 對中曝險連11季走跌
金管會官員說明,國銀對中國曝險持續下滑是可預期的狀況,由於中國經濟風險提升,國銀對中國的授信及投資案都採取審慎保守方式來處理,目前對中國曝險占比已經連續多季創下歷史新低。
2/2.統一集團轉投資家福公司以24.96億元買下家樂福內湖店2354.9坪土地,占家樂福內湖店原店址46.27%;其餘2735坪土地,則以10.42億元的租金續租,租期達20年。
2/1.信義房屋:第四季成屋房價指數:台南市外,其他五都加上新竹縣市等都會區成屋每坪均價都創新高,其中新竹縣市漲幅最驚人、單季上漲8.8%,七大都會區中有四都成屋每坪均價是30萬元起跳,桃園、台南與高雄市成屋每坪均價則維持在二字頭;而台北市最新成屋每坪均價突破75萬元、新北市每坪達47.3萬元、新竹縣市每坪37.5萬元,台中市每坪31.4萬元。
對比2022年Q4成屋均價,七都中桃園市、新竹縣市年漲幅均超過一成,又以新竹縣市年漲幅最大達14.8%,其他四都,除新北市年漲幅逾8%外,另三都年漲幅在3~5%。信義房屋:雖去年買賣移轉棟數衰退,但房價續創史新高,顯示投資需求退場,自用需求穩健,民眾因等不到房價回檔,政策上又無新房市利空,中古屋待售數量也未見增,房價仍不斷創新高。
高力國際:從信義房價指數看,七都房價在2022年Q3後修正半年時間,到2023年Q1打底完成,連三季價揚;唯一價格欲振乏力是台南市,在2023年Q2出現歷史高點後連三季修正,2022年暴力升息,加2023年七月「平均地權條例」及八月新青安房貸陸續上路,台灣房市呈現不再雞犬升天資金盤,各縣市將因庫存、推案比率,及單價走勢、總價帶天花板而出現不同需求移動、成交表現。
1/29.政院核定中捷藍線綜合規劃 交通部:預計10年後通車(台中捷運藍線綜合規劃及台鐵海線雙軌化(談文至追分)可行性研究,交通部表示,中捷藍線總經費1615.14億元,中央負擔675.59億元,預計核定後10年完工通車;計畫路線西起台中港,東行經過沙鹿、西屯至台中市區,為台中市最重要的東西向軸線,完工後可與綠線串聯成十字軸網,有效提升公共運輸服務量,並促進台中城鄉均衡發展)
1/25.電源大廠台達電(2308)今天表示,集團已決定擬以47億8888萬元價格,向南山人壽購買位於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68、70號兩棟大樓。台達電表示,此次展開不動產買賣,是為了因應未來業務發展所需,考量南山人壽在內湖科學園區的2棟大樓鄰近集團總部,具有地利之便,且交易土地面積1993坪,建物面積1萬1516坪,以47億8888萬元的價格來看相對合理,因此決定出手買下。
1/16.近台積電、左營高鐵 林欽榮:機20單元2招商估引資57億元
1/4.自2020年起、連4年,每一年度住宅開工量均超過13萬戶,為2009年以來最大開工潮。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去年前11月全國住宅開工數已超過12萬戶,全年很大機率可突破13萬戶。房仲業者解讀,這波開工潮主要是房市需求暢旺,雙北市以外住宅型態從透天轉變為電梯大樓,自然拉高整體開工數量。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這波開工潮與雙北外都會區崛起有關,雙北以外的縣市因房價基期較低,加上需求被點火,外來工作機會增加,又有許多重劃區可以開發推新案,甚至住宅型態從過往的透天厝轉變為有管理的電梯大樓。
台中市近幾年的住宅開工數量更直接超越新北市,成為全國住宅開工量最大的縣市。進一步觀察近幾年全國開工量變化,這波開工潮的高峰落在2022年,住宅開工14.6萬戶,2023年前11月住宅開工12萬戶,推估全年約13萬戶,有機會挑戰連續4年住宅開工量都在13萬戶以上,而2009至2019年平均每年住宅開工數量是8.3萬戶,由此可見這波量能的確十分強勁。
以區域來看,2023年前11月住宅開工數量最高的是台中市,共達2.7萬戶,其次則是新北市的2.2萬戶,桃園市的1.7萬戶,台南市則是超越台北市,開工數量達1.2萬戶,高雄市則是開工達1.3萬戶
1/3.顏炳立:侯康貸10年閉鎖期是「練肖話」(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認為,「侯康貸」最終只是全民買單苦果。 1500萬全額貸10年閉鎖期 繳不出房貸恐法拍;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拋出最高一五○○萬元全額貸、免頭期款的「侯康貸」青年買房政見。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昨直言,最終只是爽到建商,即便該政見強調十年不得移轉的閉鎖期,但五年寬限期一結束,還款壓力加重,還不出來就直接進入法拍,然後全民買單苦果;「十年閉鎖期不得移轉只是『練肖話』的說法」!顏炳立也反駁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房價不會跌只會漲的說法;他甚至以「天真爛漫又可愛」等七個字,形容趙少康房價只漲不跌的看法)
1/2.擎邦雖然掛在電機股,不過,承攬的相關工程都以石化、綠能產業為主,南亞科(2408)的試車運轉等EPC(工程總承包)統包工程、奇美實業新建資源的再生爐工廠、台勝科(3532)的矽晶圓材料生產二廠擴建MEP(含機電及消防)統包工程等,去年11月再度取得德商公司南部廠化學品的EPC統包工程訂單,合約金額約5億多元。
++++++++++++++++++++++
2022年9月26日 星期一
2022年7月4日 星期一
台車鍊,機械,鴻車,Am25
22~25.台汽車能源車鴻海,電池能源,車概供應鍊如貿聯東陽;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Taipei AMPA:4/23~26;9/10法蘭克福汽車零配件大展,工具機展
+++++++++++++++++
4/1.3月台灣汽車領牌數出爐,全台新車領牌數達3萬7281輛,年減9.8%;累計1~3月新車領牌數達9萬9860輛,年減11.2%。 和泰(2207)汽車旗下TOYOTA與LEXUS品牌3月合計領牌數達1萬4315輛,年增15.5%,市佔率達38.4%,雙雙創史同期新高。 TOYOTA 3月領牌數達1萬1769輛,年增19.8%,單一品牌市佔率31.6%為近16年來同期新高;累計1~3月領牌數達3萬2441輛,年增9%,市佔率達32.5%,較去年同期增加6.1%。 中華(2204)汽車旗下MITSUBISHI+CMC+MG 3品牌3月領牌數達4,186、年減24.1%,市佔率達11.2%;累計1~3月領牌數達1萬0619輛,年減31.1%,市佔率10.6%。 裕日車(2227)旗下NISSAN+INFINITI雙品牌3月領牌數達1108輛,市佔率3%;累計1~3月領牌數達3172輛,年減40.4%,市佔率3.2%。 三陽(2206)代理的Hyundai汽車3月領牌數達1646輛,年減21.5%,市佔率4.4%;累計1~3月領牌數達3940輛,年減39.8%,市佔率3.9%。 台灣本田(Honda)3月領牌數2236輛,年減17.5%,市佔率6%;累計1~3月領牌數達5232輛,年減30.5%,市佔率5.2%。 豪華車品牌Lexus 3月領牌數2,546輛,年減0.7%;累計1~3月領牌數達8613輛,年增14.4%,占豪華車品牌市佔率達33.1%,拿下豪華車品牌市佔率第一名 M. Benz3月領牌數達2,159輛,年增9.9%,累計1~3月掛牌量達6,971輛,年增6.9%,占豪華車市佔率26.8%;BMW3月領牌數達1476輛,年增6.3%,累計1~3月領牌數達3805輛,年增1.1%,占豪華車市佔率14.6%。 特斯拉(Tesla)1~3月領牌數達2,636輛,年增22.3%;Porsche1~3月領牌數達1605輛;VOLVO和AUDI1~3月領牌數分別達773輛和710輛。 3/6.東陽1319:自結2月合併營收25.1億元,年增56%,前2月合營收47.39億元,年增22%,雙創史新高。 1/13.東陽1319受惠於旺季效應訂單強勁,自結12月合併稅前淨利5.3億元年增72%;累計2024年全年自結合併稅前淨利為55.3億元,年增45%,稅前每股盈餘9.16元,再創史上最賺紀錄。東陽AM(售後服務)事業群執行副總吳介中表示,因應近年來汽車零件售後維修市場(AM)需求熱絡,擴廠是當務之急,今天上午舉行台南科技工業區新廠動土典禮,預計第3季完工,將可緩解本廠的空間利用,增加物流週轉、提升產能及產品庫存所需。吳介中並看好AM長期發展,也已擘劃好擴廠藍圖,緊接著今年3月再展開台南七股科技工業區約1.5萬地坪的擴廠計劃,以及2026年底新市產業園區約5.5萬地坪的動土興建,以滿足未來3-5年成長需求。東陽表示,擴廠佈局蓄勢待發,加上本廠持續整理整頓,雙重助攻下,奠定成長的基本功,再創AM事業新高峰。 1/10.和泰車12月營收233億元年微減0.46%;全年營收2757.68億元年增0.88%,再創史新高。和泰:代理Toyota及Lexus品牌去年合計掛牌量達15.35萬輛,其中Toyota領牌數達12.5萬輛,Lexus領牌數2.85萬輛,合計市佔率達33.5%,創近11年來新高。 12/10.和泰汽車11月營收236.8億年增3%;累11月營收2524.66億年增1%,雙創史新高。和泰汽車表示,11月轉投資中國子公司年度銷售目標提高及廠家販促力道增強,銷售台數增帶動營收年增。 12/6.東陽11月自結稅前淨利5.6億元年成長98%,創同期新高及史上單月次高;前11月合併稅前淨利49.9億元,年同期成長43%,稅前每股盈餘8.27元,創史新高。東陽表示,第4季旺季效應持續發酵,東陽加速出貨速度,把握旺季市場動能,同步加快新廠規劃及動工,滿足未來3-5年成長需求。 12/5.東陽11月營收24億元年增5%,創單月史新高,累11營收233億元年增7.5%同創新高;AM(售後服務):11月營收17億元,年增5%,前11月營收172.8億元,年同增10%雙創同期新高;OEM事業11月營收7億元年成長6.5%,創今年單月新高,累11月營收60.7億元年增1%,創6年來同期新高。東陽:第4季受惠於旺季市場動能,及OEM新能源車佈局,推升整體業績成長。東陽在鈑金、塑膠部品新設生產線,即將投入生產,以因應旺季訂單,產能充沛,滿足客戶旺季強勁拉貨需求。 12/5.東陽11月:營收24億元年增5%,創單月史新高;累11月營收233億元年同增7.5%同創新高;11月:AM(售後服務)事業營收17億元年增5%,累11月營收172.8億元年增10%,雙創同期新高;OEM(委託代工製造)事業營收7.1億元,年增6.5%,創今年單月新高,累前11月營收60.7億元,年增1%,創6年來同期新高。 12/2.三陽董事長吳清源批評整車國產化新制,對車輛公會以及政府作法不認同,自12月起將退出公會。對此,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指出,三陽代理韓國CUSTIN車款,高達90%的零件是中國製造,確實適用新制,三陽也已主動在今年8月提送國產化承諾資料。經濟部產發署表示,在國產化新制上路前已多次在車輛公會產業政策小組及理監事會(三陽為常務理事)說明中國零件來台組裝成車,已影響國內產業,造成威脅,因此應加速推動零件國產化。 12/2.全台11月:新車掛牌量出爐,達3.92萬輛月增17.9%,年減10%;累11月總市場掛牌量達41.65萬輛,雖較去年同期43.38萬輛衰退4%,但仍創2006年來同期次高。11月進口車掛牌量達1.92萬輛年減0.7%,市佔達49%;累11月掛牌量20.6萬輛年減1.9%,市佔率48.2%。其中豪華進口車11月掛牌量達9472輛,年增4.8%,市佔率達24.2%;累11月掛牌達10.58萬輛年增2.7%市佔率25.4%。和泰汽車代理的TOYOTA與LEXUS品牌於11月掛牌量合計達1.41萬輛,年減8.9%,市佔率36.1%,創近13年來同期新高;累11月掛牌量達14萬889輛,年減2.5%。 中華汽車代理MITSUBISHI+CMC+MG 三品牌11月掛牌量達3335輛,年減38.8%、市佔率8.5%;累11月掛牌量4萬7573輛,年增2%、市佔率11.4%。 裕日車:NISSAN+INFINITI 品牌11月掛牌量達1684輛,年減20.8%,市佔率4.3%;累計1~11月掛牌量達1萬8108輛,年減15.8%,市佔率4.3%。三陽2206代理的HYUNDAI汽車11月掛牌量1842輛,年增7.5%,市佔率4.7%;累計11月掛牌量達2萬570輛,年減1%,市佔率4.9%。 11/21.中華汽車今天召開法說會,中華汽車副總錢經武表示,中華自主開發的全新輕型商用車款 J SPACE,國產化率超過60%,11月8日預接單開放至今,已接單達1400張,年底預估可達3500張。 11/6.汎德永業2247第3季合併營收達143億元,年增9%;本業營業利益6億元,年增9.4%;稅後淨利5億元,年增12.81%,每股盈餘6.22元。累前3季合併營收435.5億元,年增7.4%;營業利益17.8億元,年增3.9%;稅後淨利14.7億元,年增率5.49%;每股盈餘18.23元,續寫歷史新高紀錄。 汎德永業:第3季經銷品牌Porsche、BMW、Mini新車到港暢旺,BMW汽油動力車款X1、X2、2AT,與電動車iX1、iX2等新車銷售成績亮眼,BMW品牌新車銷售數量較去年同期呈兩位數成長。加上Porsche經典跑車911、718及主力車款Cayenne Coupe銷售同創佳績,推升前3季新車銷售與維修保養均維持穩健成長態勢 10月營收,10月到港車數優於去年同期,推升合併達營收41.5億元,年增16.93%;累計1-10月合併營收477億元,則較去年同期成長8.20%,業績維持穩定成長。 10/20.台灣新三樣銷全球》低調全球冠軍 台AM碰撞零件東陽奪7成市占 10/13.和泰汽車第3季稅後淨利42.8億元年減32.54%,EPS7.69元年減32%。前3季稅後淨利160.37億元、年減13.1%,EPS為28.79元、年減13%。和泰汽車表示,前3季獲利年減,主要是去年同期LEXUS車輛大量到港,營收基期較高所致;此外,轉投資中國和通,經銷據點因中國市場景氣及新能源車競爭影響獲利年降;加去年同期和泰產險認列不動產處分利益,且上半年認列花蓮地震賠款,因此今年整體獲利年減。 10/7.東陽9月自結合營收21.7億元年增1%;第3季合營收63.2億元,年增3%,雖受海運缺艙、缺櫃、高運價影響,仍創史上淡季最強。前9月營收186.75億元,年成長8%,創史同期新高。AM售後服務事業:9月自結合營收16.2億元,年增8%,前9月合營收139億元年增10%,雙雙創同期新高。OEM委託代工事業:9月自結合營收5.5億,前9月合營收47.7億元,年增1.5%,創6年來同期新高。 迎接第4季車用零件旺季,東陽本廠今年擴增的鈑金、塑膠部品生產線即將完工,投入生產,確保旺季產能充足,滿足客戶訂單需求。看好後續市場,東陽佈局10萬坪土地,已展開建廠計畫,並持續覓地,滿足東陽3~5年長期發展需求,助攻業績持續向上 **9/21.六方科-KY4569(精密金屬零件)今年營運谷底翻揚,營收與獲利亮眼,股價自8/8日低點99.3元起漲,曾7根連漲停板,2度列處置股票,未處置前成交量也偏低,昨一度飆至256元,16交易日漲達157%,市場喻「妖股」。主產品為車削、銑削和沖壓3大類,產品應用在汽車、工業應用、3C電子和醫療類4大市場,8月營收1.46億元年增48%,創掛牌來單月營收新高。前8月營收9.5億元年增23%,同創掛牌來新高,目前營收比以汽車類、工業應用類較高,分占約6成和3成,3C電子類和醫療類營收占比仍為個位數;上半年稅後淨利為1.5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5.05元,已賺贏去年全年的3.26元。 9/12.東陽8月稅前淨利3.17億元,年減25.76%,若排除匯兌因素影響,8月獲利年成長約2成 (本期匯兌損失1.1億元,去年同期匯兌利益7092萬元)。前8月自結稅前淨利為35.5億元,年成長51%,稅前每股盈餘5.87元,續創史新高。東陽表示,雖受海運缺櫃、缺艙、高運費影響,整體業績和淨利仍持續成長 9/10.焦點股》永新-KY(汽車卡鉗、剎車片):8月合併營收為3.61億元,年增27.18%,連兩個月改寫新高, 股價直奔漲停 8/26.國產車自製率新制衝擊!中華汽車MG4暫停接單 新車上市延宕 8/13.三陽第Q2財報:營收180.8億元年增3.97%,毛利率約20.98%,稅後淨利12.8億元,年減51.9%,eps1.62元。主要是去年第2季認列部分新竹安駕中心土地建物處分利益約10.8億元,本期獲利較去年同期減。 上半年:營收348.96億元年增6.64%,毛利率約20.58%,本業營業利益35.27億元年增0.57%;稅後淨利26.68億元,年減26.38 %,每股盈餘為3.37元。二輪:機車上半年銷售量Top 10競賽中,三陽機車7車款擠進前10名,市佔率達40.9%。三陽包辦金、銀、銅牌,市佔金牌為SYM Jet SL+ 158,銀牌、銅牌同為SYM平價機種迪爵車系, 四輪事業:上半年南陽實業代理Hyundai現代新車累計銷售1.245萬輛,平均月銷突破2000輛,年增長率達10%。 8/13.東陽自結7月合稅前淨利4.2億元年成長19%,前7月稅前淨利為32.36億元,年成長68%,每股盈餘5.35元,續創史新高紀錄。 8/12.和泰汽車:上半年營收達 1442.7億元,年微增3.4%;稅後淨利117.6億元,年微減2.9%,eps 21.1元(去年同期eps21.74元,減少0.64元)和泰汽車表示,上半年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主要是去年上半年有缺車影響,今年上半年車輛供給穩定,銷售台數增加。 8/9.巨大集上半年財報:合營收為372億元年減12.6%毛利率21.3%,稅後淨利16.7億元年減17%,EPS4.27元。巨大:上半年集團持續加強去化庫存,存貨金額已回到2021年的水平。巨大第二季合營收為211.7億元、年減5.8%,因自有品牌營收佔比提升,毛利率回升至22.2%,稅後淨利11.5億元、年減2.5%,第二季EPS為2.94元。 8/7.宇隆2233(精密金屬零件)第2季獲利創單季新高,車用零件出貨量提升,並進入汽車煞車系統等新領域,早盤強攻漲停159.5元;第2季稅後淨利1.8億元年增34%,eps3.01元;上半年稅後淨利3.3億元、年增42%,eps5.49元。 自行車領域第2季受惠終端需求回溫與客戶庫存去化,業績表現亮眼,並積極拓展e-bike應用,整體業務可望在明年陸續發酵。 公司亦積極洽談醫材領域新業務,配合台中新廠啟用產能開出,未來更添營運動能;自有品牌TUF ONE行星減速器持續獲得客戶採用,下半年將逐漸貢獻營收。 8/6.東陽1319:7月雖然受到凱米颱風影響3個工作天,7月自結合併營收20.17億元,年增5%,前7月合併營收達143.8億元,年成長10%,雙創同期新高。東陽AM(售後維修)事業7月自結合併營收14.96億元,年成長7%,累計前7月合併營收106.7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單月及累計營收雙創同期新高。 7/15.東陽1319:自結6月稅前淨利3.3億元年減10.8%。主因匯兌利益 :去年6月4351萬元,今年6月309萬元,排除匯兌因素,今年6月獲利與去年同期相當。前6月自結稅前淨利28.2億元年增79%,eps4.65元,創史新高。東陽表示,上半年獲利持續創新高,近期受到缺櫃、缺艙、運費連漲等因素影響,滿手訂單出不了貨。東陽將持續優化產品線,打造顧客滿意的產品組合,為下半年傳統旺季做足準備。 7/8.東陽:6月營收19億元,年增持平,並創7年同期新高.AM(售後維修)營收13.6億元,OEM事業營收5.75億,年增10%;前6月營收123.6億元年增11%,創同期新高,其中,AM事業AM事業91.8億元,年成長13%創同期新高,OEM: 前6月營收31.79億,年增5%,皆創6年同期新高。東陽表示,近期受海運缺艙缺櫃及運費高漲等因素影響,致使客戶出貨遞延,但訂單熱度依然不減,東陽持續提高產品競爭力,滿足下半年客戶需求。 7/4.金管會4日:國內7家壽險公司對俄國債券持有部位,從去年5月底的新台幣1262億元,擴大到今年5月底1357億元,「預期信用損失」也從174億擴大至210億元。保險局強調,主要是匯率變化導致曝險部位增,並非增加投資 6/13.中華汽車MG4電動車99.9萬起搶市(MG4全車系同步標配Level 2等級的主動安全科技,搭載先進的MG PILOT 2.0智慧駕駛輔助系統,涵蓋ACC智慧型全速域主動車距巡航控制系統(附Stop & Go)、ICA智慧巡航輔助系統、LKA車道保持輔助系統(含緊急車道保持)、DAA疲勞駕駛警告等多項智慧駕駛輔助功能; MG4全車系均配置總容量為64kWh的三元鋰電池模組,最高續航里程部分MG4 EV旗艦版達到567公里、MG4 XPOWER則為491公里(NEDC能源效率測試數據),以DC快速充電僅需26分鐘即可將電量從10%充至80%,充電5分鐘即可擁有100公里續航里程。中華汽車針對MG4全車系也提供全車4年或12萬公里原廠保固,所搭載的三元鋰電池提供8年或16萬公里原廠保固) 6/14.中華2204汽車旗下MG品牌今天第3款新車MG4電動車正式上市,本次共導入兩款車型,MG4旗艦版和MG4 XPOWER建議售價,分別為99.9萬元和118.9萬元。 中華汽車總經陳昭文表示,MG4是台灣MG 繼HS和ZS車系後第3款新車,也是品牌首輛純電車款,上市後第1個月預估銷量可達250輛,今年銷量可達1600輛,目前已有7000組消費者預約試乘。 6/12.東陽1319:5月匯損1845萬元,自稅前淨利4.4億元年增59%,創同期史新高。前5月稅前淨利24.88億元,去年同期2.1倍,稅前eps4.11元,也再創史新高;上月再以9.97億元購入七股科技工業區產業用地約1萬5105坪,交易金額約9.97億元,將在七股科技工業區增設1座AM生產工廠。若再加先前已購入台南安南科工區約4879.19坪土地,兩次共購入土地近2萬坪,交易總金額近16億元。 東陽表示,自去年以來AM(售後維修)市場需求熱絡,即使第2季進入統淡季,訂單仍持續成長,淡季不淡,東陽將加快建廠速度,提升產能,滿足未來市場成長需求 5/14.機車大廠三陽2206第1季營收168億元,年增9.67%,本業營業利益達16.98億元年增4.6%,稅後淨利為13.85億元年增2.4%,eps1.75元,(去年同期1.71元)。 5/13.車商龍頭和泰第一季0財報:營收720.65億元年增6.06%稅後淨利58.85億,年增16.2%,eps10.56元,年增1.47元,並創同期史新高。 和泰汽車表示,第一季獲利創新高,主要是本業代理TOYOTA和LEXUS雙品牌車款銷量持續暢旺,轉投資的國瑞汽車受惠於Yaris Cross和TownAce熱銷,獲利也成長 5/13.汽車零組件廠東陽(1319) 自結4月稅前淨利為5.4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2%,創同期新高,也創淡季單月獲利新高紀錄。前4月自結稅前淨利為20.45億元,為去年同期的2.2倍,稅前每股盈餘也達3.38元。 5/11.日圓大幅貶值,台灣人瘋狂赴日旅遊狂買,但機械與工具機業者卻喊苦。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文恒昨坦言,產業景氣「沒有非常明朗」,日圓貶值對台灣工具機設備廠絕對有影響,上銀採取祭出折扣方式來維持市占率,今年營收目標還是維持較去年成長。 機械公會分析,去年以來至今年四月底,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僅貶值6%,韓元貶值9.2%、人民幣貶值5.1%,但日圓貶值高達20.7%,若對比2021年初,日圓貶值幅度更高達53.6%,新台幣同期間僅貶值15.6%,造成台灣工具機在外銷訂單競爭上「難以與日本廠家競爭」 5/6.信錦1582(軸承)首季財報:毛利率29.2%,在傳統淡季之際逆勢創史新高,eps約1.73元,表現顯著優於去年同期的0.30元,優於市場預期,信錦毛利率在軸承同業中有望名列冠軍,本益比在同業中偏低,今股價強漲攻上百元大關,一度漲停。 ***4/26.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Taipei AMPA:4/23~26.汽車零組件:以產業鏈來細分,汽車產業上游為汽車零配件生產,包括:車燈、輪胎、鈑金、鋁合金鋼圈、引擎蓋、保險桿等其他次產業;中游則是整車組裝、修理以及技術服務,而下游以銷售、進出口業務為主。 過往歐美國家的汽車維修主要以原廠零件為主,不過美國汽車保險公司State Farm已於2022年起,開放全美各州使用AM(售後維修之非原廠零件)零組件的車主保險給付,為台AM汽車零組件廠開創更大市場商機,後續出貨動能可期。 東陽: 堤維西(車燈)受惠於AM需求暢旺,與美國車險大廠擴大採用AM零組件,今年營運可期,堤維西於去年買下底特律廠房後,董事會也通過設立美國堤維西公司 帝寶6605(汽車車燈)美國AM市場穩定成長,獲利佳且訂單能見度優,帶動帝寶股價一路飆漲,目前帝寶AM、原廠OEM業績比重約8:2。 4/20.經部補助鴻華先進與鴻海精密1.4億元 研發800V電驅動系統 4/11.東陽3月稅前淨利5.9億元年增79%,創單月新高。前3月稅前淨利14.98億元,去年同期2.4倍,創下單季新高,稅前每股盈餘2.48元。法說會中提到,今年預計開模費用 21 億元,再加擴廠和增添設備,全年資本支出上看42億元,較過往平均資本支出多出 1 倍左右。為因應北美 AM 市場需求擴大,東陽預計,今年塑膠布品和鈑金部品都會擴增生產線,全年資本支出將達 42 億元,包括廠房設備 11 億元、購買土地 10 億元,以及開模 21 億元,較過往平均一年資本支出 20 億元大增約 1 倍,同時,台南廠新增倉庫也在規劃中。 4/10.和泰汽車3月營收244億元,年微減6.8%;前3月營收693億元年增4.54%,創同期史新高 鴻海造車後續? 4/6.鴻海MIH電動車開放聯盟,三年造三車計劃宣告終止?(三人座,六人座、九人座概念車) 繼掌門人之一:前技術長魏國章於2022年離開聯盟後,執行長鄭顯聰低調離職,將由鴻海策略長關潤接任;影響鴻海未來股價與事業發展?鄭顯聰將前往掌管為客戶提供電動車解決方案的新創M Mobility。 3/8.東陽去年每股賺5.1元配息4元 雙創史新高(配息率逾78%,現金殖利率約4.15%;受惠於AM售後市場暢旺,去年營收達238.59億元,創6年新高;稅後淨利達30億元) 1/2.2023年全台新車掛牌量47萬6987輛 創18年新高 ++++++++ 22-12/4.新能源車需求提升 車用機殼廠華孚6235:11月營收5億元月減5.9%,年增25.7%,前11月營收52.6億元,年增 41.3%。受惠新能源車市場持續成長,新舊客戶需求皆提升,華孚除續開拓佔營收比大宗歐美客戶外,明年並將強化亞洲市場。 電動車市場成長快速,其中智慧座艙機構件追求輕量化、大尺寸、科技感等,華孚車載產品在全球市場中僅佔約10%至15%,會續拓展市佔率,也看好大尺寸機構件因技術門檻高,對獲利能力有正向提升效用;此外,鋁鎂合金生產技術難度也高,但鋁鎂合金能有效提升輕量化效果,符合電動車規格發展方向 11/10.美車險擴大碰撞零件可全美使用 東陽10月營收報喜(10月營收21.3億元,年成長19%,創史同期單月次高;前10月營收194.3億元、年增9%,創下6年新高) 11/7.東陽10月營收21.3億元,月微減1.4% ,年成長18.5%,同期次高,前10月營收194億元,年成長9.4%,6年來同期高點。主要受惠北美售後維修市場(AM)需求強勁。 10/24.鴻海與裕隆合資成立鴻華先進2258目標11月於創新板掛牌上市,摩根士丹利維中立評級,目標價新台幣115元。預定11月1日至6日圈購,11月20日掛牌,每股預定價格50元。 鴻華先進近3年來推出多款原型車,電動巴士MODEL T去年6月量產,SUV車型MODEL C本月通過認證掛牌,預計本季量產、明年1月大量交車,另外Model B預計2024年第4季上市; 鴻華先進目標是在美國俄亥俄州推動營運本地化BOL模式,在泰國與泰國國家石油集團PTT子公司Arun Plus建立合資企業Horizon Plus,並在當地建造電動車工廠,2024年完成交車,另外在印尼與Indika能源(Indika Energy)建立合作關係,在當地建造電動巴士工廠。 鴻華先進2023上半年營收2.96億元,追平2022全年,同期間稅後淨損8.96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稅後淨損13.57億元一半。不過,上半年稅後虧損8.95億元、較去年同期虧3.96億元倍增,每股虧0.56元… 10/24.信邦3023:Q3財報:營收82億元季減5.9%年增1%,毛利率25.7% ,季減0.01bp,年增0.39bp,營業利益9.9億元,季增83.3%年增10.7%,稅後淨利8.8億元,季減3.7%,年增4%,eps3.66元,季減4.2%,年減1.94%,單季稅後淨利、eps皆為歷年同期高點。前3季財報:營收253.99億元年增12.5%,稅後淨利26.8億元,年增17.6%,eps11.21元、年增15.3%,創史同期新高;法人指出,觀察信邦2022年每股盈餘12.22元、創歷年新高,今年佳績續創在望 10/6.東陽1319:受惠二手車市暢旺、售後維修市場AM業務推升等, 營收9月21.6億元,年增13.5%,第3季61.5億元,月季均為歷年同期新高,表現淡季不淡;前9月173億元年增8%,也創5年來同期最高。 11/2.信邦3023(連接器):9月營收28億元,月增1.7%年增0.5%;Q3業績82.6億元季減5.7%年增1.02%,創歷年同期新高;前3季營收255億元,年增12.79%,同創史新高。 信邦:9月汽車業績月增13%,綠能營收月增13.8%,通訊及電子週邊營業額月增3.37%,前3季:醫療及健康照護產業的銷售表現年減1.9%、汽車年增29.3%、綠能年增38.6%、工業應用產業年增11.1%、通訊及電子周邊產業年減15.2%. 10/2.華孚6235(車用機殼廠)9月營收5億元月增1.7%年增35.3%,再創單月新高;前9月營收42.3億元,年增43.6%。下半年是華孚傳統旺季,華孚日前估9月需求符合預期,車用大尺寸部件需求持續。而隨著新能源車、鋁鎂合金需求穩定提升,營運可望持續穩定向上。華孚車用營收比重已達8成至9成,今年月營收持續走高,產能也持續擴充,除馬鞍山廠、含山廠外,明年第3季預計有當塗廠完工。華孚總經理甘錦添也曾指出,電動車追求輕量化、但機構件越來越大,整體趨勢對華孚有益,佔華孚營收大宗的鋁鎂合金產品具技術門檻,是華孚競爭力所在近期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發動罷工,但法人預估,此狀況對特斯拉影響性較小,利於特斯拉供應鏈,特斯拉並發持續展一體化壓鑄技術,也對華孚營運發展有益。車用需求發酵、加上AI伺服器題材帶動機殼族群上攻 10/2.台灣新車前3季掛牌量34.9萬輛 近18年同期新高,年增12.2%。 全台新車掛牌量:9月3.7萬輛,月增5%,年增4%,前9月34.97萬輛,年增12%,近18年來同期新高; 其中,進口車9月1.73萬輛年增7%,市佔46.7%,前9月16.73萬輛,年增24%,市佔率47.8%。 豪華進口車9月8688輛年增13.%,前9月8.58萬輛年增25.6%。 和泰2207車代理TOYOTA與LEXUS品牌,9月1.07萬輛年減11.4%,市佔率28.9%;前9月11.57萬輛,年增8.8%市佔率33%。 中華2204汽旗下三菱、CMC、MG,9月4340輛,年增18%,前9月掛3.6萬6輛年增14.5%市佔率10.3%。 裕日車2227代理日產和INFINITI,9月2327輛年增44.5%,前9月1.7萬輛年減6%,市佔率4.9%。 三陽2206代理現代今年9月1958輛,年增13.9%,前9月1.7萬輛年增53%。 9/26.中華汽車大改款的ZINGER 1.5T商旅車今搶先曝光,並開始預接單,汰舊換新入手價每輛只要67.9萬元起 9/6.鴻海金主變債主,Lordstown 撂狠話:絕不付鴻海買的特別股一毛錢 9/4.TOWN ACE廂型車供不應求 和泰汽車啟動擴產計劃 8/11.看好電動車製造外包,外資喊鴻海目標價 151 元、維持「買進」評等 8/4.獲鴻海加碼投資 耐能將發表KneronGPT;AI晶片新創耐能智慧(Kneron)獲鴻海加碼投資,其表示,近期將發表世界第一顆可離線運作GPT模型的晶片,盼推進智慧駕駛與影像、語音相關的應用。 7/25.鴻海為強化乘用車底盤系統,昨宣布攜手德國ZF集團(ZF Friedrichshafen AG)建立新合作夥伴關係,將收購ZF集團旗下子公司Chassis Modules GmbH的50%股權,加速並擴大雙方頂級汽車客戶以及相關供應鏈商機。鴻海強調,此交易案約5億歐元,以不超過6000萬歐元(約20億台幣)取得合資標的特別股股權,但目前尚未敲定實際金額,將在獲得相關監管部門批准後,預計6到9個月內交割;市占率26%排名第一,前3大客戶為Mercedes、BMW及Stellantis,預計今年營收將超過40億歐元 7/20.鴻海合作夥伴--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Lordstown Motors宣告破產 7/8.印度金屬石油企業集團Vedanta Ltd今天指出,將從其控股公司接管與台灣鴻海集團合資事業的所有權,這個合資事業是為製造半導體而設。 7/4.全台新車掛牌量:6月4.238萬輛年增30%,進口車2.24萬輛年增54.8%,市占52.9%,超越國產車;前6月23.49萬輛年增15.6%,並創18年來同期新高,其中進口車11.3萬輛,年增29%,市占48.1%。 和泰汽車代理TOYOTA與LEXUS品牌合計掛牌量:6月1.24萬輛年增21%市占跌至29.2%,主因國瑞汽車6月延端午連休,生產天數減,影響到TOYOTA國產車生產供應量;前6月7.68萬輛年增9.1%市占32.7%。 中華汽車旗下Mitsubishi、CMC、MG合計掛牌量:6月達4486輛年增31.3%市占10.6%;前6月:2.35萬輛年增16%。 裕日車代理Nissan、infiniti合計掛牌量:6月1733輛年增6.3%;前6月1.146萬輛年減5.8%,市占率4.9%。 三陽代理現代汽車掛牌量:6月:2083輛年增123.5%;前6月1萬1334輛,年增68%,市占率達4.8%。 台灣本田Honda掛牌量前6月達1.418萬輛年增6%市占率6%;福特Ford掛牌量前6月達1.2萬輛年減1.8%市占率5.1%。 豪華進口車掛牌量:6月1.19萬輛年增55.8%,前6月6萬輛年增30.5%市占率達25.6%。其中第一名LEXUS前6月1.7萬輛年增71.8%,豪華進口車市占28.2%;M. BENZ前6月1.33萬輛年增14.2%市占22.1%;BMW前6月9692輛年增8.9%市占16%。 前6月掛牌量:TESLA、VOLVO、PORSCHE、AUDI分別為7294輛、4012輛、3319輛和2297輛,年增60.2%、10.5%、14.3%、9.1%; 車商預期,下半年車市將續暢旺,全年掛牌量上看46萬輛。 6/30.鴻海於泰國,攜手泰國PTT集團合資設立HORIZON PLUS電動車工廠,集團今天宣布增資12.84億元,該廠維持預計今年底完工,明年首季設備陸續進駐並試產,明年5月正式量產的時程不變。鴻海目前為止已對HORIZON PLUS電動車工廠投入約50.39億元,持股比例約40%,持續展開長期投資、打造電動車生產線,初期目標年產5萬輛,最終2030年產量將提高至15萬輛,預計今年底可望完工,明年5月展開量產。 6/29.財政部表示,使用牌照稅呈穩定上升,2022年680億元為史新高年增1.54%;以燃油車900萬輛最多、較2017底增加10.3%,其中自用小客車688萬輛、占燃油車總數7成6;而電動車受惠於電池、馬達等車輛零組件的關鍵技術有所突破、淨零碳排政策等因素,2022年底為3.6萬輛,較2017年底增21倍,其中自用小客車2.8萬輛,5年增加35倍。 6/20.鴻海與Stellantis今共同宣佈,雙方成立合資SiliconAuto,各自持股50%,預計自2026年起,將提供一系列最先進車用半導體的設計與銷售服務,給予包含Stellantis在內的車用產業客戶。 6/15.接單暢旺 三陽上調HYUNDAI汽車年銷量至1.85萬輛 6/13.鴻海大半導體計畫爆,如真要被三星電告,吃不完兜著走,像聯電與長江儲存挖美光高層偷機密一樣 6/13.三星前高層竊密與富士康建半導體廠?鴻海無回應 6/12.資金告急、金主鴻海拒伸援,Lordstown 打算提告 6/10.鴻海代工的 Fisker Pear宣佈量產延到2025年,且價格不降反漲,約起售價將從2.99萬美元提高到3.5萬美元「不學特斯拉」 6/3.車載機殼廠華孚(6235)5月營收4.72億元月減3.51%年增52.3%。前5月營收初估22.94億年增52.8%再創同期新高。今年新能源車市場持續成長,各大品牌持續推出新車、需求暢旺,利於華孚未來營運,今年已有2家歐系廠洽談中。去年全球賣出約8100萬輛車、電動車就佔1000多萬輛,而今年第1季全球電動車銷售230萬台年增約3成,華孚業績墊高、續擴產備戰。 6/1.缺車緩解,進口車到港量大增,帶動5月全台新車掛牌量達4萬2478輛年增37%,創18年來同期新高;前5月全台新車掛牌量達19.25萬輛年增12.9%。和泰代理TOYOTA和LEXUS兩品牌5月掛牌量達1.3萬輛年增30%;前5月掛牌達6.44萬輛年增7%,市占33.5%;中華汽車:MITSUBISHI、CMC、MG品牌5月合計掛牌量4351輛年增34%;前5月掛牌量達1.9萬輛年增13.1%,市占率9.9%。 三陽代理HYUNDAI汽車5月掛牌量達2043輛年增67.3%;前5月掛牌量達9251輛,年增59.4%,市占4.8%,擠進第7名。 裕日車旗下NISSAN和INFINITI品牌5月掛牌量1933輛年增21.4%;前5月掛牌量達9726輛,年減7.7%,市占率5.1%。 5月進口車掛牌量更大增至2.1萬輛年增49%,市占49.5%新高,等於5月掛牌新車,每2輛就有1輛是進口車。 前5月進口車掛牌量9萬輛年增23.8%市占率達47%。其中豪華進口車前5月掛牌量達4.83萬輛年增25.5%。 前5月掛牌量:LEXUS 13943輛年增60.6%;M.BENZ 1萬0931輛年增9.3%, BMW達7608輛年增13.5%;特斯拉4998輛年增26.4%;VOLVO:3462輛,年增19.7%。 5/24.納智捷LUXGEN n⁷電動車上市進度,裕隆表示,目前皆按照鴻華先進進度推進中,預售接單2.5萬輛,年產能規劃可達5.5萬輛,足以對應接單狀況,將按規劃於年底投產。 5/19.華孚6235(車載機殼廠,股價波動劇烈,應主管機關要求公布)4月自結:營收4.9億元年增83%,稅後淨利8600萬元、年增456.9%,eps0.45元年增421%。Q1:稅後淨利2億元季增54%年增達121.6%,每股盈餘eps1.04元,季增44%、年增100%,創11季來新高。前4月稅後淨利2.86億元,前4月eps1.49元(去年前3季1.11元)。 5/17.三陽2206(機車大廠)Q1財報:營收153.6億元年增37.6%,稅後淨利13.5億元,年增約37%,eps 1.71元,年增0.45元,獲利單季第3高;法人預估Q2可望維Q1營運表現,Q3進入機車銷售旺季,全年營運表現樂觀;今年機車內銷可望坐穩市占第一40%市佔,代理現代汽車若非缺車,銷量可望更好,資產活化也因房產增值受惠,法人預估,三陽今年營收和獲利可望再攀高點;受機車、汽車、資產活化「金三腳」佈局效益浮現激勵,三陽本週股價再走強,今股價近66.8元漲停板收66.3元漲9.05%,股價近26年高點,外資和自營商大買2363張和1012張,可望挑戰1997年7月72元歷史高價。 三陽今年機車內銷可望超越去年,達25-28萬輛,40%市占率。轉投資越南機車廠經多年虧損,今年單月已開始小賺,越南廠生產機車將先攻東協等外銷市場,穩定獲利後,再回攻越南內銷市場,預估今年外銷市場可望成長至40~50萬輛。 轉投資南陽實業代理HYUNDAI現代汽車去年掛牌量1.54萬輛,預估今年銷量達1.73萬輛,年營收將達166億元,創史新高。去年出售新竹安駕中心1.5萬餘坪土地建物,處分利益10.85億元,eps貢獻將達1.1元,可望於今年上半年入帳。 5/16.立凱-KY5227(磷酸鐵鋰授權廠商)續推進智財授權事業,包含與歐洲鋰電池大廠FREYR、以色列化工公司ICL簽約,立凱電董事長張聖時表示,授權是雙贏的模式,目前授權客戶在歐美,未來預計有澳洲、印度客戶,今年下半年就有望在簽下1家;全球磷酸鐵鋰需求量持續成長,不過中國由國家支持,約可供應全球4成所需,近十年規模竄升。張聖時說,立凱電量產產能約2000多噸、也一直是「賠著賣」,難以與中國廠抗衡,而智財授權是由立凱電負責技術轉移並開發新品,未來等FREYR、ICL邁入量產,也可協助移轉客戶,立凱電在其中則收取簽約金、以及量產後依規模計價的授權金,是電池廠新的機會。 5/11.擺脫轉投資和泰產險防疫險巨額理賠風暴,和泰汽車Q1營收679.7億元年增11.5%;稅後淨利達50.6億元,eps9.27元,創單季史新高,一季賺近一資本額 5/10.東陽財報:4月營收17.55億元月減19%年減2.2%,(主受4月連假工作天少,Q2傳統淡季,但東陽將產品組合優化),4月自結稅前淨利3億元,年增47%,創同期史新高。前4月合併稅前淨利9.27億元年增長57%,創近8年同期新高,eps1.54元。東陽轉投資的中國上海分公司,5月起已量產,主要供應美系電動車大廠的零組件。 隨全球、中國疫情解封帶動車市回溫,旗下AM(售後維修佔70%),OEM (車廠代工佔30%)事業群需求上升,東陽:目前AM市場下半年還可以,漸恢復至疫情前出貨水準,OEM則需觀察下半年晶片及總體車市場 5/10.鴻海代工新創電動車客戶Fisker Q1財報:營業損失1.2億美元,含1次性研發費,總淨損1.2億美元每股淨損0.38美元,資本支出4570萬美元,帳上現金與等值品6.5億美元;PEAR車款續進行開發,至本月8日預購訂單數達6000台,確認電池合作對象後,將於2025年啟動生產,晚於原目標2024年。 5/2.Lordstown電動車新創盤中股價崩近47%恐面臨破產,大股東富士康聲稱該公司違反1.7億美元投資協議;Lordstown稱 如協議失敗,可能沒足夠現金維持營運。 4/18.目前同致營運市場以中國占比81.4%最高,其次為北美7.2%、印度4%、南美3.4%;產品策略分別以汽車泊車應用及座艙應用等2項,泊車應用產品為主要營收項目,近年因自駕車風行,產品研發來到第11代的超音波傳感器占營收比31.6%最高,座艙應用則有智能鑰匙、座艙攝像頭、座艙雷達等產品 3/30.連接器大廠貿聯-KY3665全年財報:營收537.6億元年增87.8% eps25.02元年增64.4%,稅後純益38.4億元,eps25.02元,皆創史新高,隨車用新客戶漸增,預期電動車業績將續增,加去年收購INBG事業群貢獻,首季優於史同期表現(22年前3季貿聯營收比:工業37%,IT與數據中心26%,車用21%,電器15%,其他1%) 貿聯Q4:營收136億元季減6.2%年增70%,創史同期新高,稅後淨利9.22億元季減17.67%,年增62.16%,eps 5.89元季減24.19%年增38.58%; (貿聯自2011年上市來,已5項收購案,分別助力貿聯後續在新能源運輸、高價值電器、資料中心與工業用領域搶得先機並擴張市場版圖;全球33據點包括東亞11個,東南亞3個,歐洲14個,北美5個,今年看好資料中心產業成長趨勢明確,未來20年都會持續往上,貿聯已拿下亞馬遜、微軟訂單;新能源運輸用的矽膠線,穩定供應給BMW、飛雅特的電動車,有著極高市佔率,出貨給半導體無塵室採用的特殊線材,貿聯更是全球唯二供應商之一,客戶為世界前十大半導體巨頭,包括艾斯摩爾(ASML)、KLA等。 工業用自動化設備方面,貿聯去年除了在北美底特律持續創造實績,也協助中國新能源車廠比亞迪設置12座工廠,INBG也提供5年的訓練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全新商業模式,此外,貿聯更穩定供應列車所需的關鍵線材,應用於歐洲鐵路、日本新幹線與台灣高鐵,而在醫療領域切入大型精密檢測機台,已打入台大、北醫體系) 3/30.台灣賓士Mercedes-Benz)投入近7 億元,於彰化濱海工業區擴建全新 「Mercedes-Benz 零件物流中心」。 3/15.電動車事業發展,去年車用零組件營收已達200億元,預估今年此區塊業績將落於500~1000億元間,2025年電動車領域1兆元目標維不變,電池中心預計今年第4季進行首條產線試車,供應電巴的磷酸鐵鋰電芯也預計在明年第2季進量產,將續開發傳統車廠零組件生意,範圍包括既有電子件、機構件、電池芯、電池包,及系統、整車組裝業務。 鴻海半導體事業中碳化矽產品與先進封測進展順利,車用半導體設計方面,未來兩年將進入密集設計導入的週期,今年將有新品完成開發,用於電動車逆變器的第2代1200伏、800安培的碳化矽功率模組,電動巴士照明次系統新架構,及LED驅動IC整合方案,也都將陸續導入客戶端,車用晶片開發、軟硬體平台,也將建立完成,全面引進車用單晶片MCU、系統單晶片SOC開發設計與驗證… 鴻海於美國威斯康辛州發展的新能源產業,其中包括儲能相關能源電池芯、電池包,而俄亥俄州的整車廠則是生產電動車電池包,由於鴻海於墨西哥、美國、印度、越南、中國,泰國皆有擴廠計畫,預計今年整體資本支出相較於去年將顯著提升,並有逐漸增加態勢,但相對營收規模也會持續增加。人工智慧(AI)伺服器部分,劉揚偉透露此區塊去年佔整體營收約20%,超過2000億元,整體伺服器事業營收將近1兆元,由於近期ChatGPT持續受到關注,此領域的市場需求也相當強烈,將受惠… 3/21.富智捷攜手西門子 合攻新一代ADAS系統(富智捷MobileDrive今宣布,攜手德國電子製造業大廠西門子合作開發新一代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透過西門子協作導入模型化基礎系統工程MBSE,並提供人工智慧AI及電腦視覺技術Computer Vision),加速ADAS產品的創新與開發 3/17.官司纏訟、生產受挫,《彭博社》:鴻海想複製電子製造模式打造電動車供應鏈,非常困難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82664 3/15.三陽財報:年營收508億元,年增22.2%,營業利益34億元,年增53.7%,稅後淨利31億元,年增70% ,eps3.93元創史新高;擬配發現金股利1.8元,發放率接近5成,殖利率約4.52%,股東會6月28日召開 3/14.防疫險拖累 和泰汽車去年每股虧損35.39元 3/10.裕隆汽車2022年財報:防疫險拖累,裕隆去年稅後虧損46.97億元, eps虧4.8元。(合營收770.79億元年減1.24%,營業利益101.1億元年增41.63%) 3/7.鴻海投資 Lordstown 虧損擴大、交車遜,股價摔近 9% 3/5.鴻海2 月營收 雖然因部分產品拉貨動能保守,營收4020億元,月減 39%、年減11.65%;前2月營收1兆 624 億元,年增17.94%,仍創同期新高,公司也維首季年增展望。 2/24.鴻海代工Lordstown電動皮卡 暫停生產全面召回(將影響19輛已交付客戶或供該公司內部使用的車輛) 2/23.取代和碩?蘋果與立訊合作開發AR裝置 2/15.鴻海規劃在橋科園區建立電池產業生態鏈,包括電芯、電池包、LFP正極材料、負極材料、先進電池材料等,並邀台灣電池產業合作夥伴一起到橋科投資,打造更先進完善高雄電池產業園區,完備高雄電動車產業鏈 2/4.國內共享汽機車最大品牌iRent 爆會員個資外流疑慮 ,iRent決定拉高資訊安全防護原則,主動擴大將「個資風險對象」之定義調整,曾涉潛在風險之40.01萬用戶,iRent已加強改善並誠摯表達歉意。 2/4.鴻華先進拚登創新板 裕隆3個月漲逾倍(擺脫轉投資東風裕隆及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防疫保單鉅額理賠虧損陰霾,轉投資鴻華先進可望登錄創新板,裕隆股價自去年10月初約40元起漲,本週股價一度飆上84.9元,3個月股價狂漲逾1倍,創近33年來新高) 2/1.搭電池生產去中化商機 立凱-KY今年兩大事業樂觀 1/31.供應鏈未完全恢復 和泰汽車估今年車市挑戰45萬輛 23-1/2.鴻海旗下鴻騰精密FIT以1.86億歐元,完全收購德國車用線束PRETTL SWH集團,鴻騰藉由此項併購交易,橫向擴充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實力,看好其產品組合專注利基型市場, ----------- 22-1216.鴻海宣布全數處分中國紫光持股 12/9.EV、半導體業鋰鐵電池需求增 長園科明年樂觀(半導體客戶對UPS不斷電鋰鐵電池系統需求持續增溫,推升11月營收。且電動車、半導體業對鋰鐵電池的需求持續增加,展望2023年,長園科對營運正成長深具信心。 11月營收4779萬元,月增106.7%, 前11月營收1.53億元,年增150%。 12/8.汽車零組件廠東陽(1319)11月營收17.9億元,年增7.36%,前11月營收195.6億元年增17.2%,已超越去年全年營收;東陽:其下AM(售後維修)事業,11月營收12.47億年增16 %,前11月營收137.05億元,年增17 % 12/7.鴻海電動車合作夥伴Fisker本月1日駁斥放空機構「Fuzzy Panda」做出的「資金套牢」指控,執行長Henrik Fisker與財務長Geeta Gupta-Fisker隨後於本月5日共同增持該公司逾3.3萬股,藉此提振投資人信心,交由鴻海整車代工的Fisker Pear近日也被直擊出現在美國洛杉磯。 12/6.汽車動力暨安全零組件廠智伸科4551:11月營收8.02億元,月增9.43%、年增3.42%,11月營收85億元,年增5.3% 12/2.前11月車市年減5.3% 缺車潮持續至明年上半年(11月全台新車掛牌量3.967萬輛,年減1.1%月增8.3%,前11月新車掛牌量38.78輛,年減5.3%,車商下修全年新車銷售目標,由46萬輛下修至43萬輛) 11/30.鴻海俄亥俄州廠 首批500輛電動皮卡陸續交車(MIH電動車開放平台會員之一的美商用電動輕型卡車供應商Lordstown M(納指:RIDE) 29日宣布,旗下由鴻海俄亥俄州廠代工Endurance系列純電動皮卡車,首批500輛已陸續出貨)。 11/18.鴻海與沙烏地阿拉伯合資成立沙國國家電動車品牌「Ceer」今宣布將由具超過4年汽車業經歷James DeLuca出任首執行長,負責電動機車開發、製造和銷售,曾任越南汽車製造商 「VinFast」執行長,創造東南亞第一個電動汽車品牌,而加入「VinFast 」前,DeLuca在美國通用汽車領導全球製造部門,監督生產流程,同時管理來自31個國家、171家工廠的逾20萬名員工。 3)11/24.和泰汽車上半年原稅後淨利34.8億元,被第3季轉投資和泰產險防疫保單鉅賠衝擊,前3季由盈轉虧,稅後虧損101.7億元,eps虧18.62元 ,和泰汽車總經理蘇純興表示,和泰汽車保留盈餘逾600億元,不受防疫險鉅額理賠虧損影響,年終和股利會照發,和泰汽車股價也從10月初540元波段低點一路彈,今一度漲至630元 2)11/16.中華汽車Q4拚虧轉盈 明年可望維持配息(中華汽車盼第4季認列新安東京產險的虧損縮小,單季力拚虧轉盈,中華汽車受到防疫險鉅額理賠影響,前3季認列轉投資新安東京產險理賠虧損86.27億元,致業外虧損57.65億元,稅後虧損46.39億元,每股虧損8.51元,若排除新安東京產業一次性影響,前3季每股盈餘達6.96元,較去年同期5.34元成長)。 2)11/11.轉投資產險因疫情險大虧,裕隆,中華車業外虧損: 裕隆前三季財報:營收560億元年減3%;本業營業利益78.4億元,年增44 %,稅後虧損19.39億元,年減157 %,每股虧損1.98元。 中華汽車前三季財報營收218.6億元年減11.6 %;本業營業利益17.2億元,年減8.9%;稅後虧損44.85億元,每股虧損8.51元。 1)11/11.防疫險波及,裕隆,中華車前三季各虧19.39億、44.85億;裕隆汽車前三季合營收560.5億元,年減3% ;本業營業利益78.4億元,年增44 %,稅後虧損19.39億元,年減157%,每股虧損1.98元;中華汽車前三季營收218.6億元,年減11.6%,本業營業利益17.19億元,年減8.9%,稅後虧損44.85億元eps虧損8.51元。 11/11.恒耀(扣件)看準美系電動車市場 台灣、越南廠2024年投產 11/8.鴻海參與Lordstown私募1.7億美元,協助增加商業電動皮卡產能 11/7.汽車動力及安全零組件廠智伸科4551 Q3季合營收23.8億元,年增12.4%,加外匯業外收入1.05億元,稅後淨利4.2億元,eps:3.68元,單季獲利創史新高,前3季eps9.61元 達去年全年9成;智伸科指出,第3季適逢汽車傳統淡季、車用晶片短缺等大環境負面干擾,公司旗下汽車事業部仍在主要客戶穩健拉貨下,汽車第3季業績繳出年增15.35%成績單,加上醫療營收年增185.24%,助力中國浙江、東莞及台灣等四個生產基地保持良好產能稼動率。 11/4.鴻海前進中東造車!助攻沙烏地首電動車品牌Ceer,2025年端新車(此前,沙國投資大量資金給電動車品牌Lucid Motors,該品牌將會在沙國建工廠。外媒《electrek》分析,這項策略如今看來,應該就是在為Ceer鋪路)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72429/hohai-saudi-evcar 11/2.朋程Q3營收11億元季增15.3 %年增20.94%,毛利率29.2%季增1.78個百分點年增0.57百分點, 營益率8.68%季增1.47個百分點,年減0.36個百分點,稅後純益1.75億元,季增37.8%年增27.96%,eps 1.92元;前三季營收30.5億元,年增 5.59%,毛利率27.65%年減2.77 百分點,營益率7.93%,年減4.5個百分點,稅後純益4.52 億元,年增 12.18%,eps 4.96 元。 10/24.Model C、E、T、V、B,富士康已发5款新车,还示好特斯拉:希望能代工 10/20.台幣貶值 汽車零組件Q4雙利多 10/18.鴻海18日台北科技日,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親駕Model C電動車,繞場一圈。 10/18.鴻海科技日秀新款電動車 台灣泰國美國3地投產 10/14.東陽9月合稅前淨利3.6億元,年成長15倍;前9月合稅前淨利21.9億元,年成長2.79倍,eps3.8元,也創歷年同期新高。 10/11.海外授權持續推進 立凱-KY股價逆揚逾4%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85774 10/11.鴻海今年第3款新EV!MODEL C Teaser影片曝光(鴻海已分別於本月6日、上月30日發布今年新款電動車「MODEL B」SUV、「MODEL V 」電動皮卡影片,加今發布量產版MODEL C Teaser ,鴻海今年一共推出3款新電動車,
電動車入門檻真低這低?全民大鍊造車比全民大鍊芯還超擁擠,慢五拍鴻海與宣明智,動作要再快些?
1)9/24.販賣愛國民族狂熱 華為電動車銷售逼近特斯拉(華為Aito M5推出僅4個月後,銷量就超過蔚來和福斯等西方知名品牌車型;9/22.华为Mate50.9/21.起銷售;余承东:抓紧生产保障供应)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68585
全民大造房後轉大造車 2)9/26.造车新势力上市潮,堪比当年的房产集團上市潮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71032 3)9/16.財務危搖地產集團恆大首款電動汽車開始量產 董事長:10年內轉型至汽車業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60091
4)9/16.百度造車:蛰伏十年,李彦宏“造车”谷底反弹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70494
5)巴菲特開始大套現.9/5.巴菲特再賣股 中企比亞迪股價慘跌18.6%
6)韓廠壓力來.9/22.《美國降低通膨法案》對汽車業帶來衝擊,韓國總統尹錫悅要求拜登助解決困境(9/21.美新法案上路 對韓國汽車製造商產生衝擊)
7)慢三怕宣明智在擁擠紅色供應鍊討拍如面板太陽能?.9/27.看好電動車產業,宣明智:2040年規模6兆美元
8)9/30.零跑汽車上市(“蔚小理”后第四家):狂泻30%后,“红米版小鹏”是割韭菜或真机会?(9/30.新能源汽车股领跌,零跑汽车上市次日再度跌超22%,昨收跌超33%)
9)9/29.市場最低價!塔塔汽車在印度推1萬美元電動車 10)鴻海.10/6.MIH釋11/8展示日預告片 將首揭露電動車車型計畫 10/3.MIH9月進度 德國萊茵TÜV集團加入碳中和小組 10/3.加入争夺战!蔚来“下注”阿根廷锂矿项目,投资金额或超6亿元 自嗨一下 9/30.研調:亞洲EV供應鏈牽動全球 台廠形成新勢力 9/30.但台市場與出海口有限,中國規模大,但自建紅色供應鏈 9/30.和大執行長沈千慈:全球供應鏈移轉 重啟赴美設廠評估(燃油車會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加速全球暖化,電動車將快速取代燃油車;去年全球電動車銷量675萬台,今年上半年有420萬台,預估2025年將達2300台,2030年可達4700台,銷量將會是去年七倍多,未來市面每兩台車有一台電動車;台灣有完整電動車零組件供應鏈體系,包括汽車電子、馬達動力、工業系統、電池、車身系統等,與製造最先進晶片;過去台灣不會做整顆引擎,但電動車,不僅可做馬達、逆變器等,甚至可三合一整合與設計)
9/23.鴻海攻EV電池與汽車 攜手印尼Indika Energy能源子公司,共組合資企業PT Foxconn Indika Motor FIM 從事商用電動汽車和電動電池製造業務 9/22.51万元!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创历史新高上海钢联数据显示,部分锂电材料报价涨,电池级碳酸锂涨2500元/吨,均价报51万元/吨,创历史新高,市场最高价达到51.5万元/吨;氢氧化锂涨3500-5000元/吨,镍豆涨3800元/吨,锰酸锂涨1500元/吨 9/15.東陽(1319)今天公告8月稅前淨利2.72 億元,年增7.8倍,創歷年同期新高;前8月合稅前淨利為18.3億元,稅前eps3.19元,年增2.3倍,也創2018年來同期新高。
9/11.電動車十加一關鍵零件 研發最高補助50%(「十加一」項目是我國技術已具優勢,但還可再升級,「要從A到A+」,包括動力、電能、車輛電子 、減速器、煞車、驅動與非驅動、車架、轉向、車身總成和環境建構等十大項關鍵零件,加一指ICT系統整合)
9/7.車用晶片缺貨明年Q1緩解 裕日車:業績將明顯成長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38786
9/7.東陽1319 8月合營收17.7億元,雖月減約4.9%,仍創2018年來同期單月新高,年增18.7%;東陽1~8月自結累計營收140.7億元,年17.8%。東陽表示,旗下維修市場AM 8月營收13億元年增22%,前8月合營收 100億元年增17%;委托代工製造OEM 8月營收4.6億元,年增10%,前8月合營收40.61億元,年增20%。 https://www.blogger.com/blog/post/edit/4303461595975071881/5350570833935597437
9/2.納智捷n⁷純電動車萬人取得優先交車權益 今天活動提前結束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45450
9/1.MIH共11小組更新8月進度 研擬新白皮書內容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45198
8/31.MIH執行長鄭顯聰:Web3將扮演EV生態系關鍵角色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43894
7/27.比亞迪海豹車款熱賣 廣華電動車產品佔比將破10%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05957
7/16.中國新能源車政策利多 胡連兩個月漲47%
7/7.分析師看EV產業鏈 鴻海、台達電、台泥各擁特長(台灣電動車供應鏈在上、中、下游皆具發展潛力,電動車製造以鴻海為代表,動力系統首推台達電,鋰電池則以台泥旗下能元科技產能規模最大,計劃擴增年產能至合計3.3GWh。另一家業者昇陽電池則專攻磷酸鐵鋰電池;電池材料產業,林芬卉指出,以美琪瑪4721、康普4739發展歷史較久,並以生產硫酸鈷及硫酸鎳正極材料為主,兩業者已供貨給電動車大廠)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27098
7/8.和大自結6月合併營收為 6.83億元、年增32.48%、月增11.5%,營收創史單月新高.
6/14.台達海英俊:EV年增逾5成 德州新廠因應車廠需求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59606
6/14.三陽砸30億元投資亞福鋁電池 躍為全球首家鋁電池量產公司
+++++++++++++++++
4/1.3月台灣汽車領牌數出爐,全台新車領牌數達3萬7281輛,年減9.8%;累計1~3月新車領牌數達9萬9860輛,年減11.2%。 和泰(2207)汽車旗下TOYOTA與LEXUS品牌3月合計領牌數達1萬4315輛,年增15.5%,市佔率達38.4%,雙雙創史同期新高。 TOYOTA 3月領牌數達1萬1769輛,年增19.8%,單一品牌市佔率31.6%為近16年來同期新高;累計1~3月領牌數達3萬2441輛,年增9%,市佔率達32.5%,較去年同期增加6.1%。 中華(2204)汽車旗下MITSUBISHI+CMC+MG 3品牌3月領牌數達4,186、年減24.1%,市佔率達11.2%;累計1~3月領牌數達1萬0619輛,年減31.1%,市佔率10.6%。 裕日車(2227)旗下NISSAN+INFINITI雙品牌3月領牌數達1108輛,市佔率3%;累計1~3月領牌數達3172輛,年減40.4%,市佔率3.2%。 三陽(2206)代理的Hyundai汽車3月領牌數達1646輛,年減21.5%,市佔率4.4%;累計1~3月領牌數達3940輛,年減39.8%,市佔率3.9%。 台灣本田(Honda)3月領牌數2236輛,年減17.5%,市佔率6%;累計1~3月領牌數達5232輛,年減30.5%,市佔率5.2%。 豪華車品牌Lexus 3月領牌數2,546輛,年減0.7%;累計1~3月領牌數達8613輛,年增14.4%,占豪華車品牌市佔率達33.1%,拿下豪華車品牌市佔率第一名 M. Benz3月領牌數達2,159輛,年增9.9%,累計1~3月掛牌量達6,971輛,年增6.9%,占豪華車市佔率26.8%;BMW3月領牌數達1476輛,年增6.3%,累計1~3月領牌數達3805輛,年增1.1%,占豪華車市佔率14.6%。 特斯拉(Tesla)1~3月領牌數達2,636輛,年增22.3%;Porsche1~3月領牌數達1605輛;VOLVO和AUDI1~3月領牌數分別達773輛和710輛。 3/6.東陽1319:自結2月合併營收25.1億元,年增56%,前2月合營收47.39億元,年增22%,雙創史新高。 1/13.東陽1319受惠於旺季效應訂單強勁,自結12月合併稅前淨利5.3億元年增72%;累計2024年全年自結合併稅前淨利為55.3億元,年增45%,稅前每股盈餘9.16元,再創史上最賺紀錄。東陽AM(售後服務)事業群執行副總吳介中表示,因應近年來汽車零件售後維修市場(AM)需求熱絡,擴廠是當務之急,今天上午舉行台南科技工業區新廠動土典禮,預計第3季完工,將可緩解本廠的空間利用,增加物流週轉、提升產能及產品庫存所需。吳介中並看好AM長期發展,也已擘劃好擴廠藍圖,緊接著今年3月再展開台南七股科技工業區約1.5萬地坪的擴廠計劃,以及2026年底新市產業園區約5.5萬地坪的動土興建,以滿足未來3-5年成長需求。東陽表示,擴廠佈局蓄勢待發,加上本廠持續整理整頓,雙重助攻下,奠定成長的基本功,再創AM事業新高峰。 1/10.和泰車12月營收233億元年微減0.46%;全年營收2757.68億元年增0.88%,再創史新高。和泰:代理Toyota及Lexus品牌去年合計掛牌量達15.35萬輛,其中Toyota領牌數達12.5萬輛,Lexus領牌數2.85萬輛,合計市佔率達33.5%,創近11年來新高。 12/10.和泰汽車11月營收236.8億年增3%;累11月營收2524.66億年增1%,雙創史新高。和泰汽車表示,11月轉投資中國子公司年度銷售目標提高及廠家販促力道增強,銷售台數增帶動營收年增。 12/6.東陽11月自結稅前淨利5.6億元年成長98%,創同期新高及史上單月次高;前11月合併稅前淨利49.9億元,年同期成長43%,稅前每股盈餘8.27元,創史新高。東陽表示,第4季旺季效應持續發酵,東陽加速出貨速度,把握旺季市場動能,同步加快新廠規劃及動工,滿足未來3-5年成長需求。 12/5.東陽11月營收24億元年增5%,創單月史新高,累11營收233億元年增7.5%同創新高;AM(售後服務):11月營收17億元,年增5%,前11月營收172.8億元,年同增10%雙創同期新高;OEM事業11月營收7億元年成長6.5%,創今年單月新高,累11月營收60.7億元年增1%,創6年來同期新高。東陽:第4季受惠於旺季市場動能,及OEM新能源車佈局,推升整體業績成長。東陽在鈑金、塑膠部品新設生產線,即將投入生產,以因應旺季訂單,產能充沛,滿足客戶旺季強勁拉貨需求。 12/5.東陽11月:營收24億元年增5%,創單月史新高;累11月營收233億元年同增7.5%同創新高;11月:AM(售後服務)事業營收17億元年增5%,累11月營收172.8億元年增10%,雙創同期新高;OEM(委託代工製造)事業營收7.1億元,年增6.5%,創今年單月新高,累前11月營收60.7億元,年增1%,創6年來同期新高。 12/2.三陽董事長吳清源批評整車國產化新制,對車輛公會以及政府作法不認同,自12月起將退出公會。對此,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指出,三陽代理韓國CUSTIN車款,高達90%的零件是中國製造,確實適用新制,三陽也已主動在今年8月提送國產化承諾資料。經濟部產發署表示,在國產化新制上路前已多次在車輛公會產業政策小組及理監事會(三陽為常務理事)說明中國零件來台組裝成車,已影響國內產業,造成威脅,因此應加速推動零件國產化。 12/2.全台11月:新車掛牌量出爐,達3.92萬輛月增17.9%,年減10%;累11月總市場掛牌量達41.65萬輛,雖較去年同期43.38萬輛衰退4%,但仍創2006年來同期次高。11月進口車掛牌量達1.92萬輛年減0.7%,市佔達49%;累11月掛牌量20.6萬輛年減1.9%,市佔率48.2%。其中豪華進口車11月掛牌量達9472輛,年增4.8%,市佔率達24.2%;累11月掛牌達10.58萬輛年增2.7%市佔率25.4%。和泰汽車代理的TOYOTA與LEXUS品牌於11月掛牌量合計達1.41萬輛,年減8.9%,市佔率36.1%,創近13年來同期新高;累11月掛牌量達14萬889輛,年減2.5%。 中華汽車代理MITSUBISHI+CMC+MG 三品牌11月掛牌量達3335輛,年減38.8%、市佔率8.5%;累11月掛牌量4萬7573輛,年增2%、市佔率11.4%。 裕日車:NISSAN+INFINITI 品牌11月掛牌量達1684輛,年減20.8%,市佔率4.3%;累計1~11月掛牌量達1萬8108輛,年減15.8%,市佔率4.3%。三陽2206代理的HYUNDAI汽車11月掛牌量1842輛,年增7.5%,市佔率4.7%;累計11月掛牌量達2萬570輛,年減1%,市佔率4.9%。 11/21.中華汽車今天召開法說會,中華汽車副總錢經武表示,中華自主開發的全新輕型商用車款 J SPACE,國產化率超過60%,11月8日預接單開放至今,已接單達1400張,年底預估可達3500張。 11/6.汎德永業2247第3季合併營收達143億元,年增9%;本業營業利益6億元,年增9.4%;稅後淨利5億元,年增12.81%,每股盈餘6.22元。累前3季合併營收435.5億元,年增7.4%;營業利益17.8億元,年增3.9%;稅後淨利14.7億元,年增率5.49%;每股盈餘18.23元,續寫歷史新高紀錄。 汎德永業:第3季經銷品牌Porsche、BMW、Mini新車到港暢旺,BMW汽油動力車款X1、X2、2AT,與電動車iX1、iX2等新車銷售成績亮眼,BMW品牌新車銷售數量較去年同期呈兩位數成長。加上Porsche經典跑車911、718及主力車款Cayenne Coupe銷售同創佳績,推升前3季新車銷售與維修保養均維持穩健成長態勢 10月營收,10月到港車數優於去年同期,推升合併達營收41.5億元,年增16.93%;累計1-10月合併營收477億元,則較去年同期成長8.20%,業績維持穩定成長。 10/20.台灣新三樣銷全球》低調全球冠軍 台AM碰撞零件東陽奪7成市占 10/13.和泰汽車第3季稅後淨利42.8億元年減32.54%,EPS7.69元年減32%。前3季稅後淨利160.37億元、年減13.1%,EPS為28.79元、年減13%。和泰汽車表示,前3季獲利年減,主要是去年同期LEXUS車輛大量到港,營收基期較高所致;此外,轉投資中國和通,經銷據點因中國市場景氣及新能源車競爭影響獲利年降;加去年同期和泰產險認列不動產處分利益,且上半年認列花蓮地震賠款,因此今年整體獲利年減。 10/7.東陽9月自結合營收21.7億元年增1%;第3季合營收63.2億元,年增3%,雖受海運缺艙、缺櫃、高運價影響,仍創史上淡季最強。前9月營收186.75億元,年成長8%,創史同期新高。AM售後服務事業:9月自結合營收16.2億元,年增8%,前9月合營收139億元年增10%,雙雙創同期新高。OEM委託代工事業:9月自結合營收5.5億,前9月合營收47.7億元,年增1.5%,創6年來同期新高。 迎接第4季車用零件旺季,東陽本廠今年擴增的鈑金、塑膠部品生產線即將完工,投入生產,確保旺季產能充足,滿足客戶訂單需求。看好後續市場,東陽佈局10萬坪土地,已展開建廠計畫,並持續覓地,滿足東陽3~5年長期發展需求,助攻業績持續向上 **9/21.六方科-KY4569(精密金屬零件)今年營運谷底翻揚,營收與獲利亮眼,股價自8/8日低點99.3元起漲,曾7根連漲停板,2度列處置股票,未處置前成交量也偏低,昨一度飆至256元,16交易日漲達157%,市場喻「妖股」。主產品為車削、銑削和沖壓3大類,產品應用在汽車、工業應用、3C電子和醫療類4大市場,8月營收1.46億元年增48%,創掛牌來單月營收新高。前8月營收9.5億元年增23%,同創掛牌來新高,目前營收比以汽車類、工業應用類較高,分占約6成和3成,3C電子類和醫療類營收占比仍為個位數;上半年稅後淨利為1.5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5.05元,已賺贏去年全年的3.26元。 9/12.東陽8月稅前淨利3.17億元,年減25.76%,若排除匯兌因素影響,8月獲利年成長約2成 (本期匯兌損失1.1億元,去年同期匯兌利益7092萬元)。前8月自結稅前淨利為35.5億元,年成長51%,稅前每股盈餘5.87元,續創史新高。東陽表示,雖受海運缺櫃、缺艙、高運費影響,整體業績和淨利仍持續成長 9/10.焦點股》永新-KY(汽車卡鉗、剎車片):8月合併營收為3.61億元,年增27.18%,連兩個月改寫新高, 股價直奔漲停 8/26.國產車自製率新制衝擊!中華汽車MG4暫停接單 新車上市延宕 8/13.三陽第Q2財報:營收180.8億元年增3.97%,毛利率約20.98%,稅後淨利12.8億元,年減51.9%,eps1.62元。主要是去年第2季認列部分新竹安駕中心土地建物處分利益約10.8億元,本期獲利較去年同期減。 上半年:營收348.96億元年增6.64%,毛利率約20.58%,本業營業利益35.27億元年增0.57%;稅後淨利26.68億元,年減26.38 %,每股盈餘為3.37元。二輪:機車上半年銷售量Top 10競賽中,三陽機車7車款擠進前10名,市佔率達40.9%。三陽包辦金、銀、銅牌,市佔金牌為SYM Jet SL+ 158,銀牌、銅牌同為SYM平價機種迪爵車系, 四輪事業:上半年南陽實業代理Hyundai現代新車累計銷售1.245萬輛,平均月銷突破2000輛,年增長率達10%。 8/13.東陽自結7月合稅前淨利4.2億元年成長19%,前7月稅前淨利為32.36億元,年成長68%,每股盈餘5.35元,續創史新高紀錄。 8/12.和泰汽車:上半年營收達 1442.7億元,年微增3.4%;稅後淨利117.6億元,年微減2.9%,eps 21.1元(去年同期eps21.74元,減少0.64元)和泰汽車表示,上半年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主要是去年上半年有缺車影響,今年上半年車輛供給穩定,銷售台數增加。 8/9.巨大集上半年財報:合營收為372億元年減12.6%毛利率21.3%,稅後淨利16.7億元年減17%,EPS4.27元。巨大:上半年集團持續加強去化庫存,存貨金額已回到2021年的水平。巨大第二季合營收為211.7億元、年減5.8%,因自有品牌營收佔比提升,毛利率回升至22.2%,稅後淨利11.5億元、年減2.5%,第二季EPS為2.94元。 8/7.宇隆2233(精密金屬零件)第2季獲利創單季新高,車用零件出貨量提升,並進入汽車煞車系統等新領域,早盤強攻漲停159.5元;第2季稅後淨利1.8億元年增34%,eps3.01元;上半年稅後淨利3.3億元、年增42%,eps5.49元。 自行車領域第2季受惠終端需求回溫與客戶庫存去化,業績表現亮眼,並積極拓展e-bike應用,整體業務可望在明年陸續發酵。 公司亦積極洽談醫材領域新業務,配合台中新廠啟用產能開出,未來更添營運動能;自有品牌TUF ONE行星減速器持續獲得客戶採用,下半年將逐漸貢獻營收。 8/6.東陽1319:7月雖然受到凱米颱風影響3個工作天,7月自結合併營收20.17億元,年增5%,前7月合併營收達143.8億元,年成長10%,雙創同期新高。東陽AM(售後維修)事業7月自結合併營收14.96億元,年成長7%,累計前7月合併營收106.7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單月及累計營收雙創同期新高。 7/15.東陽1319:自結6月稅前淨利3.3億元年減10.8%。主因匯兌利益 :去年6月4351萬元,今年6月309萬元,排除匯兌因素,今年6月獲利與去年同期相當。前6月自結稅前淨利28.2億元年增79%,eps4.65元,創史新高。東陽表示,上半年獲利持續創新高,近期受到缺櫃、缺艙、運費連漲等因素影響,滿手訂單出不了貨。東陽將持續優化產品線,打造顧客滿意的產品組合,為下半年傳統旺季做足準備。 7/8.東陽:6月營收19億元,年增持平,並創7年同期新高.AM(售後維修)營收13.6億元,OEM事業營收5.75億,年增10%;前6月營收123.6億元年增11%,創同期新高,其中,AM事業AM事業91.8億元,年成長13%創同期新高,OEM: 前6月營收31.79億,年增5%,皆創6年同期新高。東陽表示,近期受海運缺艙缺櫃及運費高漲等因素影響,致使客戶出貨遞延,但訂單熱度依然不減,東陽持續提高產品競爭力,滿足下半年客戶需求。 7/4.金管會4日:國內7家壽險公司對俄國債券持有部位,從去年5月底的新台幣1262億元,擴大到今年5月底1357億元,「預期信用損失」也從174億擴大至210億元。保險局強調,主要是匯率變化導致曝險部位增,並非增加投資 6/13.中華汽車MG4電動車99.9萬起搶市(MG4全車系同步標配Level 2等級的主動安全科技,搭載先進的MG PILOT 2.0智慧駕駛輔助系統,涵蓋ACC智慧型全速域主動車距巡航控制系統(附Stop & Go)、ICA智慧巡航輔助系統、LKA車道保持輔助系統(含緊急車道保持)、DAA疲勞駕駛警告等多項智慧駕駛輔助功能; MG4全車系均配置總容量為64kWh的三元鋰電池模組,最高續航里程部分MG4 EV旗艦版達到567公里、MG4 XPOWER則為491公里(NEDC能源效率測試數據),以DC快速充電僅需26分鐘即可將電量從10%充至80%,充電5分鐘即可擁有100公里續航里程。中華汽車針對MG4全車系也提供全車4年或12萬公里原廠保固,所搭載的三元鋰電池提供8年或16萬公里原廠保固) 6/14.中華2204汽車旗下MG品牌今天第3款新車MG4電動車正式上市,本次共導入兩款車型,MG4旗艦版和MG4 XPOWER建議售價,分別為99.9萬元和118.9萬元。 中華汽車總經陳昭文表示,MG4是台灣MG 繼HS和ZS車系後第3款新車,也是品牌首輛純電車款,上市後第1個月預估銷量可達250輛,今年銷量可達1600輛,目前已有7000組消費者預約試乘。 6/12.東陽1319:5月匯損1845萬元,自稅前淨利4.4億元年增59%,創同期史新高。前5月稅前淨利24.88億元,去年同期2.1倍,稅前eps4.11元,也再創史新高;上月再以9.97億元購入七股科技工業區產業用地約1萬5105坪,交易金額約9.97億元,將在七股科技工業區增設1座AM生產工廠。若再加先前已購入台南安南科工區約4879.19坪土地,兩次共購入土地近2萬坪,交易總金額近16億元。 東陽表示,自去年以來AM(售後維修)市場需求熱絡,即使第2季進入統淡季,訂單仍持續成長,淡季不淡,東陽將加快建廠速度,提升產能,滿足未來市場成長需求 5/14.機車大廠三陽2206第1季營收168億元,年增9.67%,本業營業利益達16.98億元年增4.6%,稅後淨利為13.85億元年增2.4%,eps1.75元,(去年同期1.71元)。 5/13.車商龍頭和泰第一季0財報:營收720.65億元年增6.06%稅後淨利58.85億,年增16.2%,eps10.56元,年增1.47元,並創同期史新高。 和泰汽車表示,第一季獲利創新高,主要是本業代理TOYOTA和LEXUS雙品牌車款銷量持續暢旺,轉投資的國瑞汽車受惠於Yaris Cross和TownAce熱銷,獲利也成長 5/13.汽車零組件廠東陽(1319) 自結4月稅前淨利為5.4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2%,創同期新高,也創淡季單月獲利新高紀錄。前4月自結稅前淨利為20.45億元,為去年同期的2.2倍,稅前每股盈餘也達3.38元。 5/11.日圓大幅貶值,台灣人瘋狂赴日旅遊狂買,但機械與工具機業者卻喊苦。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文恒昨坦言,產業景氣「沒有非常明朗」,日圓貶值對台灣工具機設備廠絕對有影響,上銀採取祭出折扣方式來維持市占率,今年營收目標還是維持較去年成長。 機械公會分析,去年以來至今年四月底,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僅貶值6%,韓元貶值9.2%、人民幣貶值5.1%,但日圓貶值高達20.7%,若對比2021年初,日圓貶值幅度更高達53.6%,新台幣同期間僅貶值15.6%,造成台灣工具機在外銷訂單競爭上「難以與日本廠家競爭」 5/6.信錦1582(軸承)首季財報:毛利率29.2%,在傳統淡季之際逆勢創史新高,eps約1.73元,表現顯著優於去年同期的0.30元,優於市場預期,信錦毛利率在軸承同業中有望名列冠軍,本益比在同業中偏低,今股價強漲攻上百元大關,一度漲停。 ***4/26.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Taipei AMPA:4/23~26.汽車零組件:以產業鏈來細分,汽車產業上游為汽車零配件生產,包括:車燈、輪胎、鈑金、鋁合金鋼圈、引擎蓋、保險桿等其他次產業;中游則是整車組裝、修理以及技術服務,而下游以銷售、進出口業務為主。 過往歐美國家的汽車維修主要以原廠零件為主,不過美國汽車保險公司State Farm已於2022年起,開放全美各州使用AM(售後維修之非原廠零件)零組件的車主保險給付,為台AM汽車零組件廠開創更大市場商機,後續出貨動能可期。 東陽: 堤維西(車燈)受惠於AM需求暢旺,與美國車險大廠擴大採用AM零組件,今年營運可期,堤維西於去年買下底特律廠房後,董事會也通過設立美國堤維西公司 帝寶6605(汽車車燈)美國AM市場穩定成長,獲利佳且訂單能見度優,帶動帝寶股價一路飆漲,目前帝寶AM、原廠OEM業績比重約8:2。 4/20.經部補助鴻華先進與鴻海精密1.4億元 研發800V電驅動系統 4/11.東陽3月稅前淨利5.9億元年增79%,創單月新高。前3月稅前淨利14.98億元,去年同期2.4倍,創下單季新高,稅前每股盈餘2.48元。法說會中提到,今年預計開模費用 21 億元,再加擴廠和增添設備,全年資本支出上看42億元,較過往平均資本支出多出 1 倍左右。為因應北美 AM 市場需求擴大,東陽預計,今年塑膠布品和鈑金部品都會擴增生產線,全年資本支出將達 42 億元,包括廠房設備 11 億元、購買土地 10 億元,以及開模 21 億元,較過往平均一年資本支出 20 億元大增約 1 倍,同時,台南廠新增倉庫也在規劃中。 4/10.和泰汽車3月營收244億元,年微減6.8%;前3月營收693億元年增4.54%,創同期史新高 鴻海造車後續? 4/6.鴻海MIH電動車開放聯盟,三年造三車計劃宣告終止?(三人座,六人座、九人座概念車) 繼掌門人之一:前技術長魏國章於2022年離開聯盟後,執行長鄭顯聰低調離職,將由鴻海策略長關潤接任;影響鴻海未來股價與事業發展?鄭顯聰將前往掌管為客戶提供電動車解決方案的新創M Mobility。 3/8.東陽去年每股賺5.1元配息4元 雙創史新高(配息率逾78%,現金殖利率約4.15%;受惠於AM售後市場暢旺,去年營收達238.59億元,創6年新高;稅後淨利達30億元) 1/2.2023年全台新車掛牌量47萬6987輛 創18年新高 ++++++++ 22-12/4.新能源車需求提升 車用機殼廠華孚6235:11月營收5億元月減5.9%,年增25.7%,前11月營收52.6億元,年增 41.3%。受惠新能源車市場持續成長,新舊客戶需求皆提升,華孚除續開拓佔營收比大宗歐美客戶外,明年並將強化亞洲市場。 電動車市場成長快速,其中智慧座艙機構件追求輕量化、大尺寸、科技感等,華孚車載產品在全球市場中僅佔約10%至15%,會續拓展市佔率,也看好大尺寸機構件因技術門檻高,對獲利能力有正向提升效用;此外,鋁鎂合金生產技術難度也高,但鋁鎂合金能有效提升輕量化效果,符合電動車規格發展方向 11/10.美車險擴大碰撞零件可全美使用 東陽10月營收報喜(10月營收21.3億元,年成長19%,創史同期單月次高;前10月營收194.3億元、年增9%,創下6年新高) 11/7.東陽10月營收21.3億元,月微減1.4% ,年成長18.5%,同期次高,前10月營收194億元,年成長9.4%,6年來同期高點。主要受惠北美售後維修市場(AM)需求強勁。 10/24.鴻海與裕隆合資成立鴻華先進2258目標11月於創新板掛牌上市,摩根士丹利維中立評級,目標價新台幣115元。預定11月1日至6日圈購,11月20日掛牌,每股預定價格50元。 鴻華先進近3年來推出多款原型車,電動巴士MODEL T去年6月量產,SUV車型MODEL C本月通過認證掛牌,預計本季量產、明年1月大量交車,另外Model B預計2024年第4季上市; 鴻華先進目標是在美國俄亥俄州推動營運本地化BOL模式,在泰國與泰國國家石油集團PTT子公司Arun Plus建立合資企業Horizon Plus,並在當地建造電動車工廠,2024年完成交車,另外在印尼與Indika能源(Indika Energy)建立合作關係,在當地建造電動巴士工廠。 鴻華先進2023上半年營收2.96億元,追平2022全年,同期間稅後淨損8.96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稅後淨損13.57億元一半。不過,上半年稅後虧損8.95億元、較去年同期虧3.96億元倍增,每股虧0.56元… 10/24.信邦3023:Q3財報:營收82億元季減5.9%年增1%,毛利率25.7% ,季減0.01bp,年增0.39bp,營業利益9.9億元,季增83.3%年增10.7%,稅後淨利8.8億元,季減3.7%,年增4%,eps3.66元,季減4.2%,年減1.94%,單季稅後淨利、eps皆為歷年同期高點。前3季財報:營收253.99億元年增12.5%,稅後淨利26.8億元,年增17.6%,eps11.21元、年增15.3%,創史同期新高;法人指出,觀察信邦2022年每股盈餘12.22元、創歷年新高,今年佳績續創在望 10/6.東陽1319:受惠二手車市暢旺、售後維修市場AM業務推升等, 營收9月21.6億元,年增13.5%,第3季61.5億元,月季均為歷年同期新高,表現淡季不淡;前9月173億元年增8%,也創5年來同期最高。 11/2.信邦3023(連接器):9月營收28億元,月增1.7%年增0.5%;Q3業績82.6億元季減5.7%年增1.02%,創歷年同期新高;前3季營收255億元,年增12.79%,同創史新高。 信邦:9月汽車業績月增13%,綠能營收月增13.8%,通訊及電子週邊營業額月增3.37%,前3季:醫療及健康照護產業的銷售表現年減1.9%、汽車年增29.3%、綠能年增38.6%、工業應用產業年增11.1%、通訊及電子周邊產業年減15.2%. 10/2.華孚6235(車用機殼廠)9月營收5億元月增1.7%年增35.3%,再創單月新高;前9月營收42.3億元,年增43.6%。下半年是華孚傳統旺季,華孚日前估9月需求符合預期,車用大尺寸部件需求持續。而隨著新能源車、鋁鎂合金需求穩定提升,營運可望持續穩定向上。華孚車用營收比重已達8成至9成,今年月營收持續走高,產能也持續擴充,除馬鞍山廠、含山廠外,明年第3季預計有當塗廠完工。華孚總經理甘錦添也曾指出,電動車追求輕量化、但機構件越來越大,整體趨勢對華孚有益,佔華孚營收大宗的鋁鎂合金產品具技術門檻,是華孚競爭力所在近期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發動罷工,但法人預估,此狀況對特斯拉影響性較小,利於特斯拉供應鏈,特斯拉並發持續展一體化壓鑄技術,也對華孚營運發展有益。車用需求發酵、加上AI伺服器題材帶動機殼族群上攻 10/2.台灣新車前3季掛牌量34.9萬輛 近18年同期新高,年增12.2%。 全台新車掛牌量:9月3.7萬輛,月增5%,年增4%,前9月34.97萬輛,年增12%,近18年來同期新高; 其中,進口車9月1.73萬輛年增7%,市佔46.7%,前9月16.73萬輛,年增24%,市佔率47.8%。 豪華進口車9月8688輛年增13.%,前9月8.58萬輛年增25.6%。 和泰2207車代理TOYOTA與LEXUS品牌,9月1.07萬輛年減11.4%,市佔率28.9%;前9月11.57萬輛,年增8.8%市佔率33%。 中華2204汽旗下三菱、CMC、MG,9月4340輛,年增18%,前9月掛3.6萬6輛年增14.5%市佔率10.3%。 裕日車2227代理日產和INFINITI,9月2327輛年增44.5%,前9月1.7萬輛年減6%,市佔率4.9%。 三陽2206代理現代今年9月1958輛,年增13.9%,前9月1.7萬輛年增53%。 9/26.中華汽車大改款的ZINGER 1.5T商旅車今搶先曝光,並開始預接單,汰舊換新入手價每輛只要67.9萬元起 9/6.鴻海金主變債主,Lordstown 撂狠話:絕不付鴻海買的特別股一毛錢 9/4.TOWN ACE廂型車供不應求 和泰汽車啟動擴產計劃 8/11.看好電動車製造外包,外資喊鴻海目標價 151 元、維持「買進」評等 8/4.獲鴻海加碼投資 耐能將發表KneronGPT;AI晶片新創耐能智慧(Kneron)獲鴻海加碼投資,其表示,近期將發表世界第一顆可離線運作GPT模型的晶片,盼推進智慧駕駛與影像、語音相關的應用。 7/25.鴻海為強化乘用車底盤系統,昨宣布攜手德國ZF集團(ZF Friedrichshafen AG)建立新合作夥伴關係,將收購ZF集團旗下子公司Chassis Modules GmbH的50%股權,加速並擴大雙方頂級汽車客戶以及相關供應鏈商機。鴻海強調,此交易案約5億歐元,以不超過6000萬歐元(約20億台幣)取得合資標的特別股股權,但目前尚未敲定實際金額,將在獲得相關監管部門批准後,預計6到9個月內交割;市占率26%排名第一,前3大客戶為Mercedes、BMW及Stellantis,預計今年營收將超過40億歐元 7/20.鴻海合作夥伴--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Lordstown Motors宣告破產 7/8.印度金屬石油企業集團Vedanta Ltd今天指出,將從其控股公司接管與台灣鴻海集團合資事業的所有權,這個合資事業是為製造半導體而設。 7/4.全台新車掛牌量:6月4.238萬輛年增30%,進口車2.24萬輛年增54.8%,市占52.9%,超越國產車;前6月23.49萬輛年增15.6%,並創18年來同期新高,其中進口車11.3萬輛,年增29%,市占48.1%。 和泰汽車代理TOYOTA與LEXUS品牌合計掛牌量:6月1.24萬輛年增21%市占跌至29.2%,主因國瑞汽車6月延端午連休,生產天數減,影響到TOYOTA國產車生產供應量;前6月7.68萬輛年增9.1%市占32.7%。 中華汽車旗下Mitsubishi、CMC、MG合計掛牌量:6月達4486輛年增31.3%市占10.6%;前6月:2.35萬輛年增16%。 裕日車代理Nissan、infiniti合計掛牌量:6月1733輛年增6.3%;前6月1.146萬輛年減5.8%,市占率4.9%。 三陽代理現代汽車掛牌量:6月:2083輛年增123.5%;前6月1萬1334輛,年增68%,市占率達4.8%。 台灣本田Honda掛牌量前6月達1.418萬輛年增6%市占率6%;福特Ford掛牌量前6月達1.2萬輛年減1.8%市占率5.1%。 豪華進口車掛牌量:6月1.19萬輛年增55.8%,前6月6萬輛年增30.5%市占率達25.6%。其中第一名LEXUS前6月1.7萬輛年增71.8%,豪華進口車市占28.2%;M. BENZ前6月1.33萬輛年增14.2%市占22.1%;BMW前6月9692輛年增8.9%市占16%。 前6月掛牌量:TESLA、VOLVO、PORSCHE、AUDI分別為7294輛、4012輛、3319輛和2297輛,年增60.2%、10.5%、14.3%、9.1%; 車商預期,下半年車市將續暢旺,全年掛牌量上看46萬輛。 6/30.鴻海於泰國,攜手泰國PTT集團合資設立HORIZON PLUS電動車工廠,集團今天宣布增資12.84億元,該廠維持預計今年底完工,明年首季設備陸續進駐並試產,明年5月正式量產的時程不變。鴻海目前為止已對HORIZON PLUS電動車工廠投入約50.39億元,持股比例約40%,持續展開長期投資、打造電動車生產線,初期目標年產5萬輛,最終2030年產量將提高至15萬輛,預計今年底可望完工,明年5月展開量產。 6/29.財政部表示,使用牌照稅呈穩定上升,2022年680億元為史新高年增1.54%;以燃油車900萬輛最多、較2017底增加10.3%,其中自用小客車688萬輛、占燃油車總數7成6;而電動車受惠於電池、馬達等車輛零組件的關鍵技術有所突破、淨零碳排政策等因素,2022年底為3.6萬輛,較2017年底增21倍,其中自用小客車2.8萬輛,5年增加35倍。 6/20.鴻海與Stellantis今共同宣佈,雙方成立合資SiliconAuto,各自持股50%,預計自2026年起,將提供一系列最先進車用半導體的設計與銷售服務,給予包含Stellantis在內的車用產業客戶。 6/15.接單暢旺 三陽上調HYUNDAI汽車年銷量至1.85萬輛 6/13.鴻海大半導體計畫爆,如真要被三星電告,吃不完兜著走,像聯電與長江儲存挖美光高層偷機密一樣 6/13.三星前高層竊密與富士康建半導體廠?鴻海無回應 6/12.資金告急、金主鴻海拒伸援,Lordstown 打算提告 6/10.鴻海代工的 Fisker Pear宣佈量產延到2025年,且價格不降反漲,約起售價將從2.99萬美元提高到3.5萬美元「不學特斯拉」 6/3.車載機殼廠華孚(6235)5月營收4.72億元月減3.51%年增52.3%。前5月營收初估22.94億年增52.8%再創同期新高。今年新能源車市場持續成長,各大品牌持續推出新車、需求暢旺,利於華孚未來營運,今年已有2家歐系廠洽談中。去年全球賣出約8100萬輛車、電動車就佔1000多萬輛,而今年第1季全球電動車銷售230萬台年增約3成,華孚業績墊高、續擴產備戰。 6/1.缺車緩解,進口車到港量大增,帶動5月全台新車掛牌量達4萬2478輛年增37%,創18年來同期新高;前5月全台新車掛牌量達19.25萬輛年增12.9%。和泰代理TOYOTA和LEXUS兩品牌5月掛牌量達1.3萬輛年增30%;前5月掛牌達6.44萬輛年增7%,市占33.5%;中華汽車:MITSUBISHI、CMC、MG品牌5月合計掛牌量4351輛年增34%;前5月掛牌量達1.9萬輛年增13.1%,市占率9.9%。 三陽代理HYUNDAI汽車5月掛牌量達2043輛年增67.3%;前5月掛牌量達9251輛,年增59.4%,市占4.8%,擠進第7名。 裕日車旗下NISSAN和INFINITI品牌5月掛牌量1933輛年增21.4%;前5月掛牌量達9726輛,年減7.7%,市占率5.1%。 5月進口車掛牌量更大增至2.1萬輛年增49%,市占49.5%新高,等於5月掛牌新車,每2輛就有1輛是進口車。 前5月進口車掛牌量9萬輛年增23.8%市占率達47%。其中豪華進口車前5月掛牌量達4.83萬輛年增25.5%。 前5月掛牌量:LEXUS 13943輛年增60.6%;M.BENZ 1萬0931輛年增9.3%, BMW達7608輛年增13.5%;特斯拉4998輛年增26.4%;VOLVO:3462輛,年增19.7%。 5/24.納智捷LUXGEN n⁷電動車上市進度,裕隆表示,目前皆按照鴻華先進進度推進中,預售接單2.5萬輛,年產能規劃可達5.5萬輛,足以對應接單狀況,將按規劃於年底投產。 5/19.華孚6235(車載機殼廠,股價波動劇烈,應主管機關要求公布)4月自結:營收4.9億元年增83%,稅後淨利8600萬元、年增456.9%,eps0.45元年增421%。Q1:稅後淨利2億元季增54%年增達121.6%,每股盈餘eps1.04元,季增44%、年增100%,創11季來新高。前4月稅後淨利2.86億元,前4月eps1.49元(去年前3季1.11元)。 5/17.三陽2206(機車大廠)Q1財報:營收153.6億元年增37.6%,稅後淨利13.5億元,年增約37%,eps 1.71元,年增0.45元,獲利單季第3高;法人預估Q2可望維Q1營運表現,Q3進入機車銷售旺季,全年營運表現樂觀;今年機車內銷可望坐穩市占第一40%市佔,代理現代汽車若非缺車,銷量可望更好,資產活化也因房產增值受惠,法人預估,三陽今年營收和獲利可望再攀高點;受機車、汽車、資產活化「金三腳」佈局效益浮現激勵,三陽本週股價再走強,今股價近66.8元漲停板收66.3元漲9.05%,股價近26年高點,外資和自營商大買2363張和1012張,可望挑戰1997年7月72元歷史高價。 三陽今年機車內銷可望超越去年,達25-28萬輛,40%市占率。轉投資越南機車廠經多年虧損,今年單月已開始小賺,越南廠生產機車將先攻東協等外銷市場,穩定獲利後,再回攻越南內銷市場,預估今年外銷市場可望成長至40~50萬輛。 轉投資南陽實業代理HYUNDAI現代汽車去年掛牌量1.54萬輛,預估今年銷量達1.73萬輛,年營收將達166億元,創史新高。去年出售新竹安駕中心1.5萬餘坪土地建物,處分利益10.85億元,eps貢獻將達1.1元,可望於今年上半年入帳。 5/16.立凱-KY5227(磷酸鐵鋰授權廠商)續推進智財授權事業,包含與歐洲鋰電池大廠FREYR、以色列化工公司ICL簽約,立凱電董事長張聖時表示,授權是雙贏的模式,目前授權客戶在歐美,未來預計有澳洲、印度客戶,今年下半年就有望在簽下1家;全球磷酸鐵鋰需求量持續成長,不過中國由國家支持,約可供應全球4成所需,近十年規模竄升。張聖時說,立凱電量產產能約2000多噸、也一直是「賠著賣」,難以與中國廠抗衡,而智財授權是由立凱電負責技術轉移並開發新品,未來等FREYR、ICL邁入量產,也可協助移轉客戶,立凱電在其中則收取簽約金、以及量產後依規模計價的授權金,是電池廠新的機會。 5/11.擺脫轉投資和泰產險防疫險巨額理賠風暴,和泰汽車Q1營收679.7億元年增11.5%;稅後淨利達50.6億元,eps9.27元,創單季史新高,一季賺近一資本額 5/10.東陽財報:4月營收17.55億元月減19%年減2.2%,(主受4月連假工作天少,Q2傳統淡季,但東陽將產品組合優化),4月自結稅前淨利3億元,年增47%,創同期史新高。前4月合併稅前淨利9.27億元年增長57%,創近8年同期新高,eps1.54元。東陽轉投資的中國上海分公司,5月起已量產,主要供應美系電動車大廠的零組件。 隨全球、中國疫情解封帶動車市回溫,旗下AM(售後維修佔70%),OEM (車廠代工佔30%)事業群需求上升,東陽:目前AM市場下半年還可以,漸恢復至疫情前出貨水準,OEM則需觀察下半年晶片及總體車市場 5/10.鴻海代工新創電動車客戶Fisker Q1財報:營業損失1.2億美元,含1次性研發費,總淨損1.2億美元每股淨損0.38美元,資本支出4570萬美元,帳上現金與等值品6.5億美元;PEAR車款續進行開發,至本月8日預購訂單數達6000台,確認電池合作對象後,將於2025年啟動生產,晚於原目標2024年。 5/2.Lordstown電動車新創盤中股價崩近47%恐面臨破產,大股東富士康聲稱該公司違反1.7億美元投資協議;Lordstown稱 如協議失敗,可能沒足夠現金維持營運。 4/18.目前同致營運市場以中國占比81.4%最高,其次為北美7.2%、印度4%、南美3.4%;產品策略分別以汽車泊車應用及座艙應用等2項,泊車應用產品為主要營收項目,近年因自駕車風行,產品研發來到第11代的超音波傳感器占營收比31.6%最高,座艙應用則有智能鑰匙、座艙攝像頭、座艙雷達等產品 3/30.連接器大廠貿聯-KY3665全年財報:營收537.6億元年增87.8% eps25.02元年增64.4%,稅後純益38.4億元,eps25.02元,皆創史新高,隨車用新客戶漸增,預期電動車業績將續增,加去年收購INBG事業群貢獻,首季優於史同期表現(22年前3季貿聯營收比:工業37%,IT與數據中心26%,車用21%,電器15%,其他1%) 貿聯Q4:營收136億元季減6.2%年增70%,創史同期新高,稅後淨利9.22億元季減17.67%,年增62.16%,eps 5.89元季減24.19%年增38.58%; (貿聯自2011年上市來,已5項收購案,分別助力貿聯後續在新能源運輸、高價值電器、資料中心與工業用領域搶得先機並擴張市場版圖;全球33據點包括東亞11個,東南亞3個,歐洲14個,北美5個,今年看好資料中心產業成長趨勢明確,未來20年都會持續往上,貿聯已拿下亞馬遜、微軟訂單;新能源運輸用的矽膠線,穩定供應給BMW、飛雅特的電動車,有著極高市佔率,出貨給半導體無塵室採用的特殊線材,貿聯更是全球唯二供應商之一,客戶為世界前十大半導體巨頭,包括艾斯摩爾(ASML)、KLA等。 工業用自動化設備方面,貿聯去年除了在北美底特律持續創造實績,也協助中國新能源車廠比亞迪設置12座工廠,INBG也提供5年的訓練服務,創造有別於以往全新商業模式,此外,貿聯更穩定供應列車所需的關鍵線材,應用於歐洲鐵路、日本新幹線與台灣高鐵,而在醫療領域切入大型精密檢測機台,已打入台大、北醫體系) 3/30.台灣賓士Mercedes-Benz)投入近7 億元,於彰化濱海工業區擴建全新 「Mercedes-Benz 零件物流中心」。 3/15.電動車事業發展,去年車用零組件營收已達200億元,預估今年此區塊業績將落於500~1000億元間,2025年電動車領域1兆元目標維不變,電池中心預計今年第4季進行首條產線試車,供應電巴的磷酸鐵鋰電芯也預計在明年第2季進量產,將續開發傳統車廠零組件生意,範圍包括既有電子件、機構件、電池芯、電池包,及系統、整車組裝業務。 鴻海半導體事業中碳化矽產品與先進封測進展順利,車用半導體設計方面,未來兩年將進入密集設計導入的週期,今年將有新品完成開發,用於電動車逆變器的第2代1200伏、800安培的碳化矽功率模組,電動巴士照明次系統新架構,及LED驅動IC整合方案,也都將陸續導入客戶端,車用晶片開發、軟硬體平台,也將建立完成,全面引進車用單晶片MCU、系統單晶片SOC開發設計與驗證… 鴻海於美國威斯康辛州發展的新能源產業,其中包括儲能相關能源電池芯、電池包,而俄亥俄州的整車廠則是生產電動車電池包,由於鴻海於墨西哥、美國、印度、越南、中國,泰國皆有擴廠計畫,預計今年整體資本支出相較於去年將顯著提升,並有逐漸增加態勢,但相對營收規模也會持續增加。人工智慧(AI)伺服器部分,劉揚偉透露此區塊去年佔整體營收約20%,超過2000億元,整體伺服器事業營收將近1兆元,由於近期ChatGPT持續受到關注,此領域的市場需求也相當強烈,將受惠… 3/21.富智捷攜手西門子 合攻新一代ADAS系統(富智捷MobileDrive今宣布,攜手德國電子製造業大廠西門子合作開發新一代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透過西門子協作導入模型化基礎系統工程MBSE,並提供人工智慧AI及電腦視覺技術Computer Vision),加速ADAS產品的創新與開發 3/17.官司纏訟、生產受挫,《彭博社》:鴻海想複製電子製造模式打造電動車供應鏈,非常困難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82664 3/15.三陽財報:年營收508億元,年增22.2%,營業利益34億元,年增53.7%,稅後淨利31億元,年增70% ,eps3.93元創史新高;擬配發現金股利1.8元,發放率接近5成,殖利率約4.52%,股東會6月28日召開 3/14.防疫險拖累 和泰汽車去年每股虧損35.39元 3/10.裕隆汽車2022年財報:防疫險拖累,裕隆去年稅後虧損46.97億元, eps虧4.8元。(合營收770.79億元年減1.24%,營業利益101.1億元年增41.63%) 3/7.鴻海投資 Lordstown 虧損擴大、交車遜,股價摔近 9% 3/5.鴻海2 月營收 雖然因部分產品拉貨動能保守,營收4020億元,月減 39%、年減11.65%;前2月營收1兆 624 億元,年增17.94%,仍創同期新高,公司也維首季年增展望。 2/24.鴻海代工Lordstown電動皮卡 暫停生產全面召回(將影響19輛已交付客戶或供該公司內部使用的車輛) 2/23.取代和碩?蘋果與立訊合作開發AR裝置 2/15.鴻海規劃在橋科園區建立電池產業生態鏈,包括電芯、電池包、LFP正極材料、負極材料、先進電池材料等,並邀台灣電池產業合作夥伴一起到橋科投資,打造更先進完善高雄電池產業園區,完備高雄電動車產業鏈 2/4.國內共享汽機車最大品牌iRent 爆會員個資外流疑慮 ,iRent決定拉高資訊安全防護原則,主動擴大將「個資風險對象」之定義調整,曾涉潛在風險之40.01萬用戶,iRent已加強改善並誠摯表達歉意。 2/4.鴻華先進拚登創新板 裕隆3個月漲逾倍(擺脫轉投資東風裕隆及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防疫保單鉅額理賠虧損陰霾,轉投資鴻華先進可望登錄創新板,裕隆股價自去年10月初約40元起漲,本週股價一度飆上84.9元,3個月股價狂漲逾1倍,創近33年來新高) 2/1.搭電池生產去中化商機 立凱-KY今年兩大事業樂觀 1/31.供應鏈未完全恢復 和泰汽車估今年車市挑戰45萬輛 23-1/2.鴻海旗下鴻騰精密FIT以1.86億歐元,完全收購德國車用線束PRETTL SWH集團,鴻騰藉由此項併購交易,橫向擴充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實力,看好其產品組合專注利基型市場, ----------- 22-1216.鴻海宣布全數處分中國紫光持股 12/9.EV、半導體業鋰鐵電池需求增 長園科明年樂觀(半導體客戶對UPS不斷電鋰鐵電池系統需求持續增溫,推升11月營收。且電動車、半導體業對鋰鐵電池的需求持續增加,展望2023年,長園科對營運正成長深具信心。 11月營收4779萬元,月增106.7%, 前11月營收1.53億元,年增150%。 12/8.汽車零組件廠東陽(1319)11月營收17.9億元,年增7.36%,前11月營收195.6億元年增17.2%,已超越去年全年營收;東陽:其下AM(售後維修)事業,11月營收12.47億年增16 %,前11月營收137.05億元,年增17 % 12/7.鴻海電動車合作夥伴Fisker本月1日駁斥放空機構「Fuzzy Panda」做出的「資金套牢」指控,執行長Henrik Fisker與財務長Geeta Gupta-Fisker隨後於本月5日共同增持該公司逾3.3萬股,藉此提振投資人信心,交由鴻海整車代工的Fisker Pear近日也被直擊出現在美國洛杉磯。 12/6.汽車動力暨安全零組件廠智伸科4551:11月營收8.02億元,月增9.43%、年增3.42%,11月營收85億元,年增5.3% 12/2.前11月車市年減5.3% 缺車潮持續至明年上半年(11月全台新車掛牌量3.967萬輛,年減1.1%月增8.3%,前11月新車掛牌量38.78輛,年減5.3%,車商下修全年新車銷售目標,由46萬輛下修至43萬輛) 11/30.鴻海俄亥俄州廠 首批500輛電動皮卡陸續交車(MIH電動車開放平台會員之一的美商用電動輕型卡車供應商Lordstown M(納指:RIDE) 29日宣布,旗下由鴻海俄亥俄州廠代工Endurance系列純電動皮卡車,首批500輛已陸續出貨)。 11/18.鴻海與沙烏地阿拉伯合資成立沙國國家電動車品牌「Ceer」今宣布將由具超過4年汽車業經歷James DeLuca出任首執行長,負責電動機車開發、製造和銷售,曾任越南汽車製造商 「VinFast」執行長,創造東南亞第一個電動汽車品牌,而加入「VinFast 」前,DeLuca在美國通用汽車領導全球製造部門,監督生產流程,同時管理來自31個國家、171家工廠的逾20萬名員工。 3)11/24.和泰汽車上半年原稅後淨利34.8億元,被第3季轉投資和泰產險防疫保單鉅賠衝擊,前3季由盈轉虧,稅後虧損101.7億元,eps虧18.62元 ,和泰汽車總經理蘇純興表示,和泰汽車保留盈餘逾600億元,不受防疫險鉅額理賠虧損影響,年終和股利會照發,和泰汽車股價也從10月初540元波段低點一路彈,今一度漲至630元 2)11/16.中華汽車Q4拚虧轉盈 明年可望維持配息(中華汽車盼第4季認列新安東京產險的虧損縮小,單季力拚虧轉盈,中華汽車受到防疫險鉅額理賠影響,前3季認列轉投資新安東京產險理賠虧損86.27億元,致業外虧損57.65億元,稅後虧損46.39億元,每股虧損8.51元,若排除新安東京產業一次性影響,前3季每股盈餘達6.96元,較去年同期5.34元成長)。 2)11/11.轉投資產險因疫情險大虧,裕隆,中華車業外虧損: 裕隆前三季財報:營收560億元年減3%;本業營業利益78.4億元,年增44 %,稅後虧損19.39億元,年減157 %,每股虧損1.98元。 中華汽車前三季財報營收218.6億元年減11.6 %;本業營業利益17.2億元,年減8.9%;稅後虧損44.85億元,每股虧損8.51元。 1)11/11.防疫險波及,裕隆,中華車前三季各虧19.39億、44.85億;裕隆汽車前三季合營收560.5億元,年減3% ;本業營業利益78.4億元,年增44 %,稅後虧損19.39億元,年減157%,每股虧損1.98元;中華汽車前三季營收218.6億元,年減11.6%,本業營業利益17.19億元,年減8.9%,稅後虧損44.85億元eps虧損8.51元。 11/11.恒耀(扣件)看準美系電動車市場 台灣、越南廠2024年投產 11/8.鴻海參與Lordstown私募1.7億美元,協助增加商業電動皮卡產能 11/7.汽車動力及安全零組件廠智伸科4551 Q3季合營收23.8億元,年增12.4%,加外匯業外收入1.05億元,稅後淨利4.2億元,eps:3.68元,單季獲利創史新高,前3季eps9.61元 達去年全年9成;智伸科指出,第3季適逢汽車傳統淡季、車用晶片短缺等大環境負面干擾,公司旗下汽車事業部仍在主要客戶穩健拉貨下,汽車第3季業績繳出年增15.35%成績單,加上醫療營收年增185.24%,助力中國浙江、東莞及台灣等四個生產基地保持良好產能稼動率。 11/4.鴻海前進中東造車!助攻沙烏地首電動車品牌Ceer,2025年端新車(此前,沙國投資大量資金給電動車品牌Lucid Motors,該品牌將會在沙國建工廠。外媒《electrek》分析,這項策略如今看來,應該就是在為Ceer鋪路)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72429/hohai-saudi-evcar 11/2.朋程Q3營收11億元季增15.3 %年增20.94%,毛利率29.2%季增1.78個百分點年增0.57百分點, 營益率8.68%季增1.47個百分點,年減0.36個百分點,稅後純益1.75億元,季增37.8%年增27.96%,eps 1.92元;前三季營收30.5億元,年增 5.59%,毛利率27.65%年減2.77 百分點,營益率7.93%,年減4.5個百分點,稅後純益4.52 億元,年增 12.18%,eps 4.96 元。 10/24.Model C、E、T、V、B,富士康已发5款新车,还示好特斯拉:希望能代工 10/20.台幣貶值 汽車零組件Q4雙利多 10/18.鴻海18日台北科技日,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親駕Model C電動車,繞場一圈。 10/18.鴻海科技日秀新款電動車 台灣泰國美國3地投產 10/14.東陽9月合稅前淨利3.6億元,年成長15倍;前9月合稅前淨利21.9億元,年成長2.79倍,eps3.8元,也創歷年同期新高。 10/11.海外授權持續推進 立凱-KY股價逆揚逾4%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85774 10/11.鴻海今年第3款新EV!MODEL C Teaser影片曝光(鴻海已分別於本月6日、上月30日發布今年新款電動車「MODEL B」SUV、「MODEL V 」電動皮卡影片,加今發布量產版MODEL C Teaser ,鴻海今年一共推出3款新電動車,
電動車入門檻真低這低?全民大鍊造車比全民大鍊芯還超擁擠,慢五拍鴻海與宣明智,動作要再快些?
1)9/24.販賣愛國民族狂熱 華為電動車銷售逼近特斯拉(華為Aito M5推出僅4個月後,銷量就超過蔚來和福斯等西方知名品牌車型;9/22.华为Mate50.9/21.起銷售;余承东:抓紧生产保障供应)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68585
全民大造房後轉大造車 2)9/26.造车新势力上市潮,堪比当年的房产集團上市潮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71032 3)9/16.財務危搖地產集團恆大首款電動汽車開始量產 董事長:10年內轉型至汽車業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60091
4)9/16.百度造車:蛰伏十年,李彦宏“造车”谷底反弹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70494
5)巴菲特開始大套現.9/5.巴菲特再賣股 中企比亞迪股價慘跌18.6%
6)韓廠壓力來.9/22.《美國降低通膨法案》對汽車業帶來衝擊,韓國總統尹錫悅要求拜登助解決困境(9/21.美新法案上路 對韓國汽車製造商產生衝擊)
7)慢三怕宣明智在擁擠紅色供應鍊討拍如面板太陽能?.9/27.看好電動車產業,宣明智:2040年規模6兆美元
8)9/30.零跑汽車上市(“蔚小理”后第四家):狂泻30%后,“红米版小鹏”是割韭菜或真机会?(9/30.新能源汽车股领跌,零跑汽车上市次日再度跌超22%,昨收跌超33%)
9)9/29.市場最低價!塔塔汽車在印度推1萬美元電動車 10)鴻海.10/6.MIH釋11/8展示日預告片 將首揭露電動車車型計畫 10/3.MIH9月進度 德國萊茵TÜV集團加入碳中和小組 10/3.加入争夺战!蔚来“下注”阿根廷锂矿项目,投资金额或超6亿元 自嗨一下 9/30.研調:亞洲EV供應鏈牽動全球 台廠形成新勢力 9/30.但台市場與出海口有限,中國規模大,但自建紅色供應鏈 9/30.和大執行長沈千慈:全球供應鏈移轉 重啟赴美設廠評估(燃油車會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加速全球暖化,電動車將快速取代燃油車;去年全球電動車銷量675萬台,今年上半年有420萬台,預估2025年將達2300台,2030年可達4700台,銷量將會是去年七倍多,未來市面每兩台車有一台電動車;台灣有完整電動車零組件供應鏈體系,包括汽車電子、馬達動力、工業系統、電池、車身系統等,與製造最先進晶片;過去台灣不會做整顆引擎,但電動車,不僅可做馬達、逆變器等,甚至可三合一整合與設計)
9/23.鴻海攻EV電池與汽車 攜手印尼Indika Energy能源子公司,共組合資企業PT Foxconn Indika Motor FIM 從事商用電動汽車和電動電池製造業務 9/22.51万元!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创历史新高上海钢联数据显示,部分锂电材料报价涨,电池级碳酸锂涨2500元/吨,均价报51万元/吨,创历史新高,市场最高价达到51.5万元/吨;氢氧化锂涨3500-5000元/吨,镍豆涨3800元/吨,锰酸锂涨1500元/吨 9/15.東陽(1319)今天公告8月稅前淨利2.72 億元,年增7.8倍,創歷年同期新高;前8月合稅前淨利為18.3億元,稅前eps3.19元,年增2.3倍,也創2018年來同期新高。
9/11.電動車十加一關鍵零件 研發最高補助50%(「十加一」項目是我國技術已具優勢,但還可再升級,「要從A到A+」,包括動力、電能、車輛電子 、減速器、煞車、驅動與非驅動、車架、轉向、車身總成和環境建構等十大項關鍵零件,加一指ICT系統整合)
9/7.車用晶片缺貨明年Q1緩解 裕日車:業績將明顯成長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38786
9/7.東陽1319 8月合營收17.7億元,雖月減約4.9%,仍創2018年來同期單月新高,年增18.7%;東陽1~8月自結累計營收140.7億元,年17.8%。東陽表示,旗下維修市場AM 8月營收13億元年增22%,前8月合營收 100億元年增17%;委托代工製造OEM 8月營收4.6億元,年增10%,前8月合營收40.61億元,年增20%。 https://www.blogger.com/blog/post/edit/4303461595975071881/5350570833935597437
9/2.納智捷n⁷純電動車萬人取得優先交車權益 今天活動提前結束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45450
9/1.MIH共11小組更新8月進度 研擬新白皮書內容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45198
8/31.MIH執行長鄭顯聰:Web3將扮演EV生態系關鍵角色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43894
7/27.比亞迪海豹車款熱賣 廣華電動車產品佔比將破10%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05957
7/16.中國新能源車政策利多 胡連兩個月漲47%
7/7.分析師看EV產業鏈 鴻海、台達電、台泥各擁特長(台灣電動車供應鏈在上、中、下游皆具發展潛力,電動車製造以鴻海為代表,動力系統首推台達電,鋰電池則以台泥旗下能元科技產能規模最大,計劃擴增年產能至合計3.3GWh。另一家業者昇陽電池則專攻磷酸鐵鋰電池;電池材料產業,林芬卉指出,以美琪瑪4721、康普4739發展歷史較久,並以生產硫酸鈷及硫酸鎳正極材料為主,兩業者已供貨給電動車大廠)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27098
7/8.和大自結6月合併營收為 6.83億元、年增32.48%、月增11.5%,營收創史單月新高.
6/14.台達海英俊:EV年增逾5成 德州新廠因應車廠需求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59606
6/14.三陽砸30億元投資亞福鋁電池 躍為全球首家鋁電池量產公司
2022年7月2日 星期六
IPO,併購釋股,私募,新創,轉投資(台積概股),企業策略公司治理21~25
策略21~25:釋股:緯創賣緯穎;減資,海退面板轉半導體電動車;IPO:22錼創/達發/綠界/Ggr/長榮航太/力智/瑞鼎/全訊
+++++++++++++
3/15.證交所14日公告,衛星通訊公司台揚2314,及知名童裝品牌麗嬰房2911這2檔股票,都因為淨值已低於財務報告所列示股本2分之1,因此將從18日變更交易方法,意即打入全額交割股。 3/4.能率集團旗下包括能率創新(5392)、佳能(2374)、IKKA-KY(2250)及能率亞洲基金日前簽約並攜手投資美國機器人公司Mantic Robotics;除投資外,佳能也接獲Mantis Robotics的近接感測器訂單,初期約300套,能率創新也不排除代工組裝Mantis Robotics 的機器人手臂。由於人工成本費用越來越高漲,能率集團看好未來機器人事業的運用,後續也計畫代理Mantis Robotics 的機器手臂於台灣及日本銷售,在工廠自動化發展之同時,給予勞工一個高效且安全的工作環境。 2/26.印能科技7734(先進製程解決方案)26日以承銷價1250元正式上櫃掛牌交易,股價最高至1590元,上漲340元,漲幅高達27.2%,不僅躋身「千金股」之列,股價還凌駕聯發科、台積電之上,氣勢驚人。先進製程中,氣泡的存在可能導致材料內部結構的不連續性,影響導電性、機械強度和熱穩定性等關鍵特性,甚至可能導致整體產品失效,對產品的質量與可靠性具有重大影響。印能科技透過真空、高壓、熱流技術及應用先進檢測技術,能即時監控和預測製程中每一個細節,強化產品可靠性與性能,同時降低生產成本與浪費,確保在客戶的產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領 異質整合的先進封裝是未來半導體發展的關鍵,透過小晶片(Chiplet)設計,以及晶片間的立體堆疊技術,先進封裝技術能顯著提高晶片性能。印能科技已開發出多款針對先進製程的創新解決方案,包括針對氣泡問題的除泡機種Void Free System(VFS)、應用於晶圓級封裝的全自動化製程除泡系統Void Terminator System(VTS)、專為高溫真空環境設計用於介電材料烘烤與回焊製程的PIoneer & PRO 系列,以及解決小晶片Chiplet除泡系統RTS(RTS-Chiplet),站穩先進封裝市場的領先地位。 2/25.融程電3416(工業電腦廠):董事會決議擬定斥資瑞士法郎635萬元(約新台幣2.32億元),收購該國兩家工業電腦IPC廠的5成至6成股權,預計會在下個月正式簽約,並從第2季開始認列營收,完整收購程序最慢會在下半年完成。融程電此次收購的兩家瑞士IPC廠為「Primelco System Device(PSD)」與「Primelco Visual Data(PVD)」,兩家公司去年營收合計約有新台幣8億元,獲利則為新台幣6000萬元。其中,PSD已與瑞士零售巨擘企業維持長達10年以上的夥伴關係,超過5成業績來自於該客戶,目前PSD旗下產品涵蓋掃描器、印表機、顯示器、自動辨識與周邊設備,為自助銷售時點情報系統(POS)經銷商。此外,PVD市場定位則為工業電腦解決方案供應商,產品包括與工業電腦相關的強固型行動解決方案、觸控電腦、通訊產品、工控機、顯示器,跨國提供客戶服務,並持續與下游保持長期的合作關係。 2/25.電子零組件廠閎暉(3311)將斥資14.18億元,收購日本上市公司FDK株式會社股權45%。閎暉表示,公開收購完成後,將維持FDK在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並加強兩家公司合作,擴大營運規模,且透過此次合作,閎暉將跨入能源電力產品。 2/20.雲端服務商伊雲谷(6689)今日宣布與雲界數位創新(eCloudEdge Digital Innovation),共同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推動其產品 NeoEdge 在智慧製造、能源管理、交通運輸等領域的應用,助力企業加速雙軸轉型。雲界數位近日舉辦首場產品發表會,正式推出「NeoEdge AIoT邊緣運算協作管理平台」。伊雲谷說明,eoEdge為新一代AIoT邊緣運算協作管理平台,專為智慧製造、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等場景設計,可幫助企業克服數據孤島與邊緣運算部署挑戰,快速落地AIoT應用,強話營運效率與市場競爭力。 2/19.經營面橫跨生技、無人機、建材與工程、服飾與廣告等領域的世紀民生(5314),董事長張祐銘今日表示,由於公司股本小,流動性較差,且不易增資,因此已通過將進行股票分拆,計畫1拆為20,目前主管機關都已核准,估計3月底可分拆完成。世紀民生表示,2024年全年營收6.44億元、年增659.47%,五大事業體營收比重分別為保健食品銷售37.11%、智能機器事業0.16%、建材與工程收入19.62%、餐飲收入6.33%、服飾與廣告收入36.78%,其中,保健食品的業績比重自年初的11%進一步拉高,主要是旗下「朝和生醫」已成為推動保健食品業務發展的核心引擎,目前旗下已有多款針對消費者不同訴求的保健食品。 2/15.漢民集團旗下漢磊(3707)15日公告世界先進以維善投資的二席法人董事代表辭任,漢磊:主要是為正式以世界先進正式擔任二席董事的提名人選進行準備,預計今年股東會補選二席世界先進法人董事代表。世界先進去年斥資24.8億元,認購漢磊私募普通股5000萬股,取得13%股權,雙方計畫攜手在化合物半導體SiC8吋晶圓的技術研發與生產製造,相關技術初期由漢磊轉移,預計2026年下半年開始量產。 2/14.PChome網家日前引入統一為私募案應募人,統一取得30%股權,成為最大法人董事,並取得2席董事。今日網家重訊公告,統一改派統一超商(2912)數位發展中心主管林振德、統一超商物流長胡長熹出任法人董事代表。 2/14.仁寶砸逾9.8億元 增資波蘭、美國車電廠 2/14.廣達分3階段投資那斯達克上市企業、美國AR(擴增實境)眼鏡與技術供應商Vuzix,壯大旗下元宇宙事業能量,Vuzix現已攜手人機介面系統商Mentra打造智慧眼鏡通用作業系統,導入先進AI(人工智慧)功能與開發平台,加速邊緣AI切入手機裝置以外的應用場域。回顧廣達與Vuzix的合作歷程,雙方於2023年11月簽署輕量級智慧眼鏡的量產協議,廣達為進一步抓準元宇宙佈局機會,2024年9月宣布3階段入股Vuzix,首階段在不超過2000萬美元的交易金額之下,取得Vuzix的769.2萬股普通股,持股比例19.2%,計劃於今年第3季結束之前完成第2、第3階段投資,總金額不超過1000萬美元。此次Vuzix與Mentra推出的智慧眼鏡通用作業系統AugmentOS,透過「超級應用程式(Super App)」,以AI驅動的智慧技術增強人類能力,其所內建的多項功能包括即時字幕、即時翻譯、主動式AI助手、智慧通知、AI儀表板與語言學習工具,與後續的智慧眼鏡產品無縫整合,開創全新AI應用生態。 2/14.德國2025 XPONENTIAL Europe無人機展2/18登場。雷虎科技8033參展,並將發表全新美製,且符NDAA(國防授權法案)規範高性能自殺無人機FPV飛控、變速器等關鍵零組件,產品包括雷虎STEALTH Flight Controller H7和雷虎STEALTH ESC 55A等。雷虎:目前歐美市場無人機零件多數來自中國,所有軍用FPV無人機零件皆於台灣生產雷虎在台具備高度自主性及穩定供應鏈。雷虎將在美加州Lake Forest投入生產FPV關鍵零組件給美歐客戶,雷虎將攜手合作夥伴申請加入Blue UAS清單 2/14.電源供應器廠光寶科透過智慧基礎建設與增加能源使用效率,促進全球實現淨零排放願景,旗下光林智能(LEOTEK)現已加入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並於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第39屆理事會上發表「智慧永續基礎建設(ISI)淨零藍圖」。 2/14.仁寶續深耕北美、歐洲車電業務,為因應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之後地緣政治變化,將對於旗下美國、波蘭車用電子廠進行增資,金額分別為1000萬與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3.27億元與6.54億元),竭力滿足客戶需要的多元產線選擇。 2/14.台達電續深化泰國佈局,旗下泰國電子股王泰達電宣布興建3座新廠,暫估工程總價款約泰銖34.24億元(約新台幣33.31億元,泰達電也將斥資1313.2萬美元(約新台幣4.29億元)向母公司台達電購買用於生產的機器設備。泰達電此次因應未來業務發展所需,投入泰銖9.45億自地委建D16廠、D17廠,並同步斥資泰銖9.42億元自地委建泰國D18廠。據了解,泰達電近年持續強化電源供應、被動元件、散熱風扇等3個業務 2/13.聚賢研發7631:以半導體特殊氣體二次配廠務工程為主,預計將於2025年3月中旬於創新板其他電子產業類股掛牌上市,2024年營收為8.51億元,年成長超過2成,公司預期2025年半導體先進製程及先進封裝需求仍將維持強勁表現,二次配廠務工程將延續成長動能,預期今年營收與獲利將拚年增兩位數。 2/8.諾亞克7724主從事生產與販售醫療耗材供應鏈, 並於2024年8月15日登錄興櫃,怎料股價才短短5個月,就從65元腰斬至30元,且6日一口氣公告6位高階主管請辭, 2/8.鴻海8)日代子公司富聯裕展科技 (深圳) 公告,決議透過詢價轉讓及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中國機器視覺商凌雲光 (688400-CN) 持股共 1562.5 萬股,目的實現投資。鴻海為強化機器視覺及工業人工智能在智慧工廠的研發及應用,在 2020 年透過工業富聯Fii(601138-CN) 戰略投資凌雲光,雙方並於2021年合資成立新公司「富聯凌雲光」,鎖定智慧製造、全自動質量檢測設備。 2/5.亞光3019:與新加坡MetaOptics公司CEO Mark 簽訂合作備忘錄,攜手合作 Meta Lens各項創新產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世界首創的Meta Lens全彩照相模組。亞光耕耘Meta Lens已經有一段時間,專注於單波長紅外線(不可見光),並用於顏面識別、AR(擴增實境) 用WAVE GUIDE,目前積極推進樣品製作中。 2/5.擴展感測器業務,國巨5日宣布將公開收購日本上市公司芝浦電子(TSE:6957)。芝浦電子為全球領先的NTC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熱敏電阻製造商,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 國巨表示,將以每股4300日圓的價格公開收購芝浦,對比2月4日收盤價溢價幅度達36.94%,對比前1周平均收盤價溢價約35.69%,對比前1個月平均收盤價溢價為33.83%,對比前3個月平均收盤價溢價32.23%,對比前6個月平均收盤價溢價則約31.34%,預計公開收購芝浦電子100%的股數,訂於2025年5月7日啟動收購,將同時進行並完成相關監管批准及其他必要程序。 2/5.譜瑞-KY4966法說會:看好AI與高階筆記型電腦今年表現,趙捷指出,隨著AI應用多元發展,帶動高階筆記型電腦需求,譜瑞向來鎖定高階市場,同時已與輝達合作,展開AI與遊戲等產品認證,對於今年營運成長有信心。庫藏股,分別是2月6日至3月14日與3月17日至4月2日,各將買回庫藏股1100張,區間價495至1110元,公司股價低於區間價格下限,將繼續買回 2/5.經營40多年的鞋廠中傑-KY(6965)預計在3月上旬掛牌上市,於2月14日至18日開放競拍。中傑去年產能4050萬雙鞋,營收達到269.8億元、年增18.7%,產能和營收雙創新高,法人估去年每股稅後盈餘(EPS)有望超過12元。董事長劉安哲今天信心表示,今年上半年訂單無虞,印尼、印度廠佈局中,力拚2028年中國和非中國廠的產能各占一半 2/4.興櫃股王印能科技預計 2/26 日以承銷價 1,250 元掛牌上櫃。先進封裝成為半導體產業中的核心驅動力,隨著 5G、HPC 與生成式 AI 的加速發展,市場對高性能、小型化及高集成度封裝的需求日益增長, 1/15.智邦加碼投資韓國光通訊廠InLC 持股比例達82.99% 25-1/15.高速傳輸IC祥碩(5269)今日召開重大訊息說明記者會,宣布與Techpoint(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6697)已達成最終協議,祥碩將以每股普通股20美元的現金對價,收購Techpoint的所有已發行股份,包括日本存託股份的普通股,對應的完全稀釋後股權價值約為3.9億美元,交易預計將於2025年第二季或第三季初完成,Techpoint將成為祥碩的全資子公司。
+++++++++++++++
24-12/26.精成科擬斥資84億元收購日商 PCB 公司 Lincstech 12/26.佳能2374手握機器人眼睛商機,25日13萬張大量直攻17年新高價,帶機器人起飛,盤中爆大量,大股東和碩近7個月趁機共處分逾1.5萬張,7.45億元處分利益入袋。佳能續漲1元跳空開盤,和碩以小漲92.8元開出。 12/5.美國零售巨頭Walmart完成電視品牌Vizio收購案,群創今公告,因持Vizio共834萬7068股被收購下市,群創處分利益約17.76億元,已從其他權益轉至保留盈餘。 12/5.行動支付領導品牌 LINE Pay7722今以每股508元掛牌上市。但股價開盤小漲後急殺,10分鐘即大跌43元至最低價465元,上千名以508元認購中籤投資人,開盤現虧逾4萬元,後股價緩步向上墊高,續向平盤價508元靠近。 12/6.精誠:精誠軟體服務董事會決議現金減資26.54%,基準日12/9 12/2.智邦開漲停,傳處份轉投資利多(IC設計Astera Labs-ALAB,「小輝達」之稱,今年來股價飆漲),致智邦11/26公告處分Alab:492仟股,每股價格100.5美元,處分利益4952.5萬美元、約台幣約16億元,處分利益列為股東權益保留盈餘,對損益不影響。台積電日前也處分Alab,每股處分價格94.95美元 11/27.半導體先進製程AMC監控設備商創控6909於26日向台灣證券交易所送件申請股票上市。創控表示,公司資本額6.11億元,專注於生產製造AMC(氣態分子污染物)及VOCs(揮發性有機氣體)監測分析設備,並已廣泛應用於半導體產業及環境大氣監測等領域。 11/19.鴻海子公司「寶鑫國際投資」處分機殼廠鴻準持股,處分為實現投資利益,處分利益為2.04億元。 11/19.鴻海昨公告, 2024年海外ECB完成訂價,轉換價300元,與17日收盤價208.5元相比,溢價幅度高達43.8%。此次發行總額7億美元(約新台幣225億元),將用以支應海外購料所需資金,可望因此減利息支出,若於今年度全數轉換,股本稀釋比率約為0.54%,對原股東股權稀釋比率效果尚屬有限。 11/14.興櫃專注於眼科新藥的全福生技(6885)預計12月中掛牌上市,全福生技:自2013年成立以來, 專注於新藥轉譯科學研發,目前已有4項眼科新藥進入臨床開發階段,期待掛牌上市後以打造全福生技成為國際級生技醫藥公司為下階段目標。 全福總經理徐文祺表示,全福的新藥 BRM421以全新機轉切入乾眼症治療,BRM421具備促進角膜緣幹細胞增生、加速角膜修復、中斷因損傷眼表上皮細胞相關分子模式發炎反應所引發的角膜損傷惡性循環等多重療效,並於人體臨床二期成功驗證其治療乾眼症的潛力。然因賦形劑的影響使其在2023年12月解盲的三期臨床試驗不如預期,全福已做多項調整因應,並預計在明年第二季啟動第二次三期臨床,重新向市場證明BRM421的療效,在BRM421具有早期見效的特性下,未來有望搶進乾眼症數十億美元市場並為全球患者帶來充滿希望的治療選擇。 11/10.頎邦科技空污數據涉造假 3環安人員起訴 10/29.世界健身-KY2762,900萬美元買下美國母公司World Gym International(WGI) 股價收漲停108.5元,獲World Gym品牌的全球經營權。世界健身今早股價開高後震盪,近11點時買盤湧入,直逼漲停到108.5元, 10/25.網路討論度最高,老闆自帶風格的星宇航空25日在證交所擊鼓上市,上市掛牌價每股20元,開盤價25.95元最高,上午10時止,最高價到29.95元,漲幅近5成。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說,星宇是國際性的航空公司,不以炒股票為主 10/19.鴻海18日:2024年海外第一次ECB完成訂價,轉換價300元,與17日收盤價208.5元相比,溢價幅度高達43.8%。此次海外可轉債發行總額7億美元,將用以支應海外購料所需資金,可望因此減利息支出,若於今年度全數轉換,股本稀釋比率約為0.54%,對原股東股權稀釋比效果尚屬有限。由於鴻海已規劃GB200 AI伺服器,將在11月生產,12月小量出貨,2025年大量出貨,加上GB200 AI伺服器的價格是傳統伺服器的十倍以上,因此,採購晶片等零組件資金龐大,需大量營運周轉金來支應。 10/18.星宇航空2646將於25日掛牌上市,18日結束連3天的申購熱潮,超過172萬人參加新股抽籤,中籤率僅有2.32%。星宇航空15日開放股民申購,每股承銷價20元,此次實際承銷張數為7萬9900張,為今年唯一破百萬筆上市申購案。 10/12.台灣2間上市公司廷鑫、昶虹「確定下市」,11月19日終止,股票全成廢紙。沒想到,廷鑫也爆出賣廠,以16億元賣掉土地,8000坪廠房售出。廷鑫、昶虹早已被列為重點觀察對象,起初第1季財務報告未申報,怎料第2季財務報告也交不出來。對此,證交所9日宣布,廷鑫、昶虹11月19日起終止上市。 10/8.PCB廠競國(6108)今重大訊息說明會,宣布停止台灣廠生產,台灣廠自疫情結束後,因消費性電子產業不景氣,加上原物料成本上漲,致使台灣廠本業自2022年起已連虧損三年,考量未來巿場情況及維護股東權益,公司擬自12月25日起,停止台灣廠生產計劃,未來將訂單轉移至子公司競陸電子(昆山)生產。競國台灣廠員工約有400人左右,競國指出,台灣廠部分人員配合需求留任,其餘人員依據勞動基準法及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員工終止勞動契約,並依就業服務法列冊通報主管機關,辦理大量解僱員工,資遣通報日預計為10月9日,資遣生效日預計為12月下旬 ***10/4.研華宣布,集團已完成對法國知名POS、Kiosk品牌公司「AURES Technologies SA」的第1階段股權收購。 10/1.星宇航空(2646)將在10月25日轉一般板上市,10月4日至8日展開競價拍賣,底價為每股17.39元。根據第一金證券公告指出,星宇航空競拍數量為31.96萬張。 9/27.日月光今代子公司福雷電公告:斥資約1.5億元認購晶圓代工廠元隆6287私募普通股1191萬4217股,每股價格12.59元,集團共持股元隆達55.78%;元隆董事長也改由日月光法人代表、集團幕僚長潘士華出任。對於元隆未來的走勢,日月光表示,目前還沒有規劃。6吋晶圓廠元隆原任董事長陳清忠為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的親家,總經理陳弘元為連戰大女兒連惠心夫婿,營運長期虧損居多,屢次減資與私募增資,知名法人股東除了日月光,先前還有鴻海、台積電轉投資的世界先進等投資過元隆。 9/26.主攻車用、伺服器、AI PC電感元件 三集瑞-KY預計10月掛牌上市 9/25.電感元件新兵上市!電感元件廠三集瑞-KY(6862)上市前媒體茶敘,董事長林伙利指出,三集瑞電感產品顯示卡長期與GPU大廠合作,公版階段即參與配合開發電感產品,產品應用於顯示卡、筆電、PC主機板,伺服器等,他也表示,近年來主攻車用、伺服器、AI PC電感元件,AI產品佔營收比重上半年已高達15%,未來朝兩成目標前進 9/24.廣達2382小金雞廣明6188旗下達明機器人4585,預計本週四(26日)登錄興櫃交易,興櫃認購價格為每股120元 9/24.全景軟體8272(資安軟體服務商):台灣與全球資安需求續提升,除現有金融客戶外,也續研究IoT(物聯網)設備安全需求,瞄準半導體產業與車聯網需求,目前與客戶洽談中,目標3至5年IoT設備資安成最大產品線,中長期最看好商機。 9/24.順利發行第二次海外存託憑證(GDR)!中美晶(5483)今日宣布完成2.84億美元GDR發行訂價,此次發行共5500 萬單位預計於盧森堡證券交易所掛牌,發行價格每單位5.17美元(折合新台幣165.43元) 9/24.星宇航空預計10月上旬競拍,第4季完成掛牌上市。明年客運市場仍看好日本航線。 9/20.台特化4772每股110元掛牌上櫃,掛牌後股價一度到184.5元,漲幅超過67%,上櫃承銷案以競價拍賣進行,競拍得標加權平均價137.99元,公開申購價110元,超過20萬人參與申,中籤率0.83%,1張賺近7萬元。台特化為半導體特殊氣體及半導體特用化學材料之專業廠商,主要產品矽乙烷主要應用於化學氣相沉積CVD製程,為半導體產業進入先進製程時代關鍵性材料;上半年度營收4.05億元 、年成長95.96%,已超過前年全年營收七成,稅後淨利1.56億元也超過去年獲利,EPS1.13元。 9/13.AI升級商機,台灣大以每股123元價格共39.72億元,取得精誠資訊普通股3.2298張,11.86%股權。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表示,台灣大戰略投資精誠資訊,聯手開創AI升級與5G專網AIoT應用新契機;雙方將聯手,透過台灣大攜手精誠「Telco+Tech」策略,共同瞄準台灣各產業AI升級、5G專網及AIoT成長機會,為客戶創價,也將帶來顯著營運綜效。展望未來,雙方將以台灣為起點,共同拓展大東南亞等國際市場。 9/13.台灣電池機車龍頭Gogoro過去5年大虧逾百億元,遲未止血,Gogoro董事長兼執行長陸學森昨天辭職下台,由大股東潤成投控董事長兼潤泰集團法務長曾達夢接任董事長、 原Gogoro台灣總經理姜家煒接任Gogoro代理執行長。 9/13.緯創受8月股災AI股成為殺盤重心影響,緯創股價當時也觸及波段低點,緯創董事長林憲銘8月增持自家股票1000張100萬股,若以緯創8月均價約99.67元計算,其增持金額高達9967萬元 9/13.聯電4名主管共申讓持股2950張 市值1.6億元(4位經理人申報轉讓持股包括副總經理劉士維申報轉讓1000張、副總經理許淑芬申報轉讓850張、副總經理沈英勝申報轉讓600張、副總經理吳宗賢申報轉讓500張持股,合計轉讓張數2950張) 9/13.台積電林錦坤持股自家股票1萬2660張 家人8月增持股51張 9/12.台灣大鉅額交易方式,取得精誠資訊(6214)普通股股票,持股比例約11.86%,將成為精誠單一最大股東 9/9.持有鴻呈12%股權大股東為研華,該公司董事長劉克振表示,鴻呈是研華線纜最大供應商,目前供應佔比高於30%,鴻呈6913(連接線):為配合上櫃前公開承銷,對外競競拍底價80.8元,預計10/1上市 9/4.泓德能6873(綠能環保):將 新股溢價現增辦競價拍賣,9/26改一般板上市,公開承銷股數採80%競價拍賣、競拍底價160.68元,承銷價暫定為188元。泓德能與壽險及策略合作夥伴籌組四大綠資產管理平台,包含以地面型光電為主星泓電力、漁光為主星鱻電力、表前儲能為主的星德電力及今年甫成立以光、儲為主的的富邦能源,未來管理資產總金額預計超過650億元,為全台最大綠能資產管理平台;以電站維運為主要的子公司「泓博能源」,至2023年底維運容量310MW,所提供太陽光電系統維運服務取得國際第三方認證機構TÜV NORD AAA認證最高等級肯定;專業養殖團隊「星源漁業」,去年首次收成即有逾10萬台斤;負責綠電購售子公司「星星電力」為台灣前三大業者,累計至今年8月底,綠電轉供總合約度數超過155億度,轉供據點超過1800個,憑證張數超過5萬張;星舟快充則為全方位充電營運商,至上半年已開發272個充電站。 9/4.樺漢6414(工業電腦)收購案:將以每股0.075新幣買新加坡上市企業NERA TELECOMMUNICATIONS(STR:N01.SI)大股東Asia Systems Ltd.手中53.38%持股(1億9317萬3439股),總交易金額1449萬新加坡元(約新台幣3.55億元)。據新加坡證期法第14條規定,樺漢此次收購已達全面公開收購構成要件,將依新法,同步向公開市場進行全面收購邀約,此案預計於2024年10月底前完成收購;NERA成立於1978年,於1999年在新加坡掛牌上市,業務遍及亞太地區、歐洲、中東和非洲等全球16個國家與地區,致力於發展網路基礎設施、物聯網(IoT)、資訊安全、雲端與數據中心、企業服務管理和託管服務等業務,主要市場與應用領域包括電信和公用事業、醫療保健、教育、交通、物流和金融服務、政府組織等。樺漢ESaaS平台鎖定的應用場域包括鐵路專用網絡(RDN)、IIoT+5G智慧製造解決方案、AI技術應用、ESG節能減碳等,管理層看好能與NERA的事業範疇綜效加乘,整合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服務,提升客戶黏著度,將持續創造樺漢更多元的應用服務與市場機會。 8/27.保瑞藥業6472今董事會通過與泰福-KY(6541)進行策略聯盟,將由泰福發行普通股新股,取得保瑞旗下負責大分子CDMO業務的保瑞生技股權,以每1股保瑞生技普通股換發1股泰福生技普通股做為對價,並將提交泰福生技與保瑞生技同日舉行之股東臨時會決議。待本次交易完成後,依照目前股數計算,保瑞藥業將取得泰福生技約30.5%股權,成為泰福生技單一最大法人股東。泰福表示,此一換股案,泰福將增資發行新股7千萬股,股本將由目前的16億元增加至23億元;保瑞表示,泰福新董事會,保瑞集團將推派4席董事(包含2席獨立董事),並推舉保瑞集團董事長盛保熙擔任泰福生技新任董事長,持續推動整合後主體在全球生物製劑領域的策略規劃與成長目標。 8/26.貿聯KY3665(線束)法說並宣布新併購案,將砸5150萬歐元(約新台幣18.3億元)完全收購東歐Easyss.r.o.,有利增旗下客製化產品產能與技術,以滿足半導體設備業務需求,預計9月中旬簽署最終購買協議。貿聯:Easys的商業模式與集團於2020年收購新加坡商 Speedy Industrial相似,期望Easys併入旗下工業用事業群」之後,資本設備能成為此事業群佔比最高業務,此次併購主要由自有資金支應。目前貿聯旗下高效能運算業務和資本設備業務營收約佔第2季整體25%,營運長Florian Hettich:ASIC AI伺服器客戶,將從今年下半擴大對貿聯營收貢獻,使用圖形處理器GPU AI伺服器客戶,預計從明年開始顯著挹注集團的高效能運算業務。 ,貿聯已與主要美系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維持多年供應關係,主動式電纜可能會成為這些客戶選定高速數據傳輸解決方案,隨著AI先進運算平台規模日益增長,電源瓦數需求也相對提高,代表貿聯將有更多機會提供旗下高功率電纜和連接器解決方案。 Florian Hettich觀察,集團工業用業務受惠於半導體設備客戶交付更多產品,及記憶體客戶運送更多設備,需求明顯開始上升,此外,由於高附加價值箱體組裝、系統整合需求更加強勁,帶動線束、電纜組裝需求,皆顯示出半導體設備產業已走出下行週期,開始進入下一波上升週期的初始階段,這個過程有機會持續3年至4年。旗下電器業務第2季的營收規模,為史上首次超過車用業務,公司現在已經克服所有電氣和機械障礙,成為大客戶的該產品主要供應商,有鑑於新的系統整合專案已在上半年量產出貨,預計下半年將進一步擴大相關專案的營收能量。關於車用業務,儘管未來仍有疲軟跡象,但可望從下半年開始可能減緩衰退,現已出現潛在觸底徵兆,但初期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維持「L型」築底走勢,在矽膠業務方面,雖然客戶正在延遲產品出貨時間,但貿聯仍看好具有長期增長潛力,「我們正努力在車用業務進行轉型,可能需要2年或更長的時間」。 8/20.中華電信旗下中華資安國際20日登錄興櫃,股票代號7765,興櫃認購價為每股220元,今日一掛牌,股價一度衝破400元,最高來到408元。 中華資安(7765)日前舉行興櫃前法人說明會,隨著近年在駭客肆虐下,對政府、企業及個人都造成損害,也驅動資安產業蓬勃發展。 中華資安2023年營收16.96億元,稅前盈餘3.39億元,每股純益7.8元;2024年上半年營收8.56億元,稅後純益1.93億元,每股純益5.35元,營收、獲利持續成長,續創新高。 中華資安2017年成立,資本額3.63億元,大股東為中華電信(2412),也是中華電信內部創業的典範之一,主要業務為上網資安、資安專業服務與資安商品銷售。中華資安是國內連續五年榮獲行政院資安評鑑5A最高評價的優質資安公司,也是國際顧問公司Frost & Sullivan連續三年評價為台灣最佳資安服務公司。 中華資安是國內資安公司領導品牌,有超過300多家大型企業、4萬多家中小企業、以及個人與家戶近100萬客戶,企業客戶涵蓋政府機關、金融業、高科技、醫療業、流通業及關鍵基礎設施等。 8/20.中美晶旗下小金雞台特化4772今上櫃前業績發表會,預計第三季掛牌上櫃;董事長徐秀蘭表示,今年上半年台特化已繳出亮麗成績單,營收年成長高達95.96%,估計下半年營運還將較上半年成長。台特化今年上半年營收4.04億元、年成長95.96%,已超過去年全年營收70%,稅後淨利1.56億元,已超過去年整年度獲利金額,eps1.13元。 8/6.長榮集團加速海、空分治,長榮航空今公告,總計斥資29.13億元,向長榮國際買下旗下長榮航勤、長榮空廚、長榮空運倉儲三家公司股權,(5.65億元,購入長榮航勤約1.413萬張,以19.98億元購入長榮空廚逾3.84萬張,以3.5億元購入長榮空運倉儲逾1.3萬張)購入後,長榮航空持有長榮航勤、長榮空廚、長榮空運倉儲76.33%、74.8%、72%;長榮國際此次出售旗下三家公司給長榮航空後,對三家公司都成0持股。 8/5.換股比例為每1股紘康普通股換發矽統0.8713股,紘康將成為矽統100%持股子公司,股份轉換基準日暫定為2025年1月1日。矽統預計增資發行普通股2775萬5080股給持股紘康股東,股份轉換後,矽統發行股數將從4億8723萬3081股增加至5億1498萬8161股,若按矽統5日收盤價66.7元估算,此次矽統換股取得紘康股權溢價幅度約18%;這次矽統與紘康的股份轉換,矽統除既有的客戶與市場,也將納入紘康科技深耕的電池管理晶片、混合訊號微控制器晶片及電容式觸控晶片等產品,結合兩家公司的產品組合與客戶,未來矽統整體營運規模將明顯提升。 矽統表示,研發是IC設計業者的核心競爭力,矽統與紘康未來將共享研發資源,結合矽統擅長的體感感知及聲音感知技術,與紘康擅長的低雜訊高精度的類比數位轉換技術,進一步提升彼此晶片的性能,雙方結合將可提供更完整的解決方案,有助於擴充客戶與拓展市場。矽統也指出,另一方面,IC設計業者高度仰賴晶圓代工與封裝測試業者提供的服務,藉由矽統與晶圓代工業者的長期緊密的結盟關係,紘康將獲得在利基製程開發時更多的支持,並取得更豐沛的產能資源,也憑藉紘康在外包封裝測試供應鏈的產品品質控管獨到的作業流程,雙方將聯手建立更完整的團隊,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Turnkey解決方案與服務 8/5.鴻海下鴻騰精密科技(HK:6088)以2.2億人民幣收購中國山東華雲光電70%股權,進一步加速佈局高速光模組與共同封裝光學元件CPO技術,以應對AI需求激增帶動光通訊市場發展。鴻海指出,AI資料中心將推動800G光通訊產品市場的快速崛起,現在已有研調機構預測今年400G與400G以上的產品市場需求將超過45億美元,在華雲光電加入下,集團光通訊領域開發進度將大幅提前,計劃今年第3季結束前完成開發800G 雙密度四通道小型可插拔封裝QDD、主動式光纜光纖收發器模組OSFP AOC等多種產品 7/26.興櫃股LINE Pay(連加網路,7722)申請上市,董事長丁雄注指出,自今年1月26日登錄興櫃後已滿6個月,為追求公司與品牌長遠發展,今向證交所提出上市申請 7/19.機殼廠可成18日驚爆內線交易,董事長洪水樹涉嫌在禁止交易期間,利用家族帳戶偷買股票,不法獲利逾千萬,而後洪水樹以1000萬元交保,拖累可成今19)日股價重摔,一度觸及跌停板 198 元。 7/19.技嘉由於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參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原訂今年每股配發現金股利:6.7元,改6.35794327元,以今收盤價277.5元計算,殖利率2.29%,以其去年eps7.46 元估算,配息率85.32%。 技嘉為支應海外購料資金需求,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參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已於本月16日完成訂價,發行總金額為3億0352萬5000美元,每單位發行價格為17.75美元,訂價時每股折合新台幣289.41元,總計發行1710萬單位,表彰3420萬股普通股,並於今正式發行,交易地點為盧森堡證券交易所。 7/18.鴻海近年續鎖定創新領域佈局,今晚宣布集團旗下寶鑫國際投資公司完全處分LED廠榮創能源科技持股,包含交易手續費、稅金在內,總交易金額約3億,已實現利益約一1億元。 7/17.趙藤雄申報轉讓遠雄建持股2886張 將出脫持股0.37% 7/16.和碩4938為實現投資收益,今天宣布處分中國立訊精密4300張股票,套利約3.8億元,此為和碩繼本月9日後,單月第2次處分立訊持股,處分利益合計逾8.6億元。 7/15.眼球概念股-台新藥(6838)預計將於8月上旬掛牌上市,該公司專注於505b2(改良型新藥)及生物相似藥領域,研發的眼科新藥丙酸氯倍他索懸浮滴眼液0.05%(APP13007)在今年3月已獲得美國FDA核准上市,在6月與保瑞集團簽訂委託製造供貨合約,將搶攻每年達13億美元之美國眼科術後用藥市場。台新藥策略長魏景成表示,現有的術後眼科療法,每天要點四次眼藥水,但APP13007只要每天早晚各點一次,持續14天,即可見效,因此預期在APP13007上市後十年,可達銷售高峰,估計可取得類固醇眼藥水市佔率最大10%的成績。 7/15.萬達寵物6968預計8月中上櫃,成為台灣第1家掛牌的純寵物概念股,萬達寵物執行長李俊廣表示,旗下「寵物公園」寵物用品專賣店全台總店數目標為250店,未來也不排除前進東南亞市場佈局。 7/11.鴻海旗下香港上市子公司鴻騰精密,強化新能源車電氣化的全球布局,其車用事業「FIT Voltaira」集團今日宣布以7250歐元(約新台幣25.56億元)收購德國「Auto-Kabel」集團,並組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垂直擴展新能源車核心電氣化技術,且擴大客戶版圖基礎。 「FIT Voltaira」集團執行長Ulrich Eichler表示,本案是公司在車用領域重要發展關鍵,範圍包括智慧能源分配系統、電氣化、傳感、連接解決方案,除有利於顯著提升車用事業垂直整合程度,也將增進產品在全球市占率、覆蓋率。 ***7/10.過去買台積電慘賠近9千萬出場光電廠悅城,捲土重來重壓台積電,公告:自3/7~7/9累買台積740張,總交易金額約7.5億元,累持730張,每股均價:1013元,持股佔公司資產近三成;悅城2022年5月10日曾公告處分台積股票共600張,每股交易均價506元,相比當年1月公告買進台積成本655元,4個多月損失達8980萬元。 ***7/9.炎洲4306,9日公告處分日月光投控股票2211張、每股價格136.6元, 認列累積盈餘超過6000萬元,認列項目在股東權益、主要推升淨值,而非顯現在盈餘項目。炎洲手中日月光股票尚有779張,近一年也取得台積電股票458張,每股價格656.17元,總交易總金額約3億元,除本業與股票投資外,炎洲也積極拓展房地產開發事業,6月27日董事會通過將斥資6.53億元購入新北市新店區大豐段近千坪土地,林口的建案「旺洲逸品」總銷金額約30.5億元已於今年5月開始交屋,新莊建案「炎洲THE ONE」總銷金額約16.5億元,也預計於今年第四季交屋,營收將進入成長旺季。 ***7/9.炎洲4306,龍巖(5530)、中環(2323)、奇偶(3356)等視為「台積電概念股」。 6/26.緯創以每股新台幣60元斥資4.9億元,參與元鈦科技現金增資,進行策略投資,搶攻資料中心水冷散熱機。認購元鈦8167仟普通股,待認購完成後,緯創對元鈦持股比例為25%。 6/25.GogoroGGR今宣布獲英國石油公司bp集團旗下子公司、全球潤滑油領導品牌嘉實多Castrol投資,投資金額可望達5000萬美元;第一階段嘉實多旗下子公司Castrol Holdings將以2500萬美元認購Gogoro普通股,預計取得Gogoro約5.72%股權。第二階段投資則為價值2500萬美元的可轉換公司債(視雙方業務合作中部分交易完成狀況決定)。 6/26.緯創此次以每股60元價格,認購元鈦科技816.7萬股普通股,共計砸下4億9002萬元,作為集團在AI伺服器領域的策略性投資,緯創目前已經攜手緯穎推出液冷、浸沒式等散熱方案,可望藉由此次投資進一步壯大垂直整合營運版圖,豐富產品線的完整程度 6/24.友通資訊2397(工業電腦IPC),今攜手旗下羅昇8374(智動化技術服務),宣布基於強化AI智動化布局、提供客戶智慧包裝堆棧一站式解決方案考量下,共同投資台灣最大捆包機業者怡進工業(自動控制器與機器視覺等技術),友通與羅昇預計以12.5億元共取得怡進70.65%股權,其中羅昇持有39%、友通持31.65%股權。友通:怡進品牌名稱「TRANSPAK 」,可望與友通、羅昇AI智動化產品佈局、通路資源形成互補,並藉由羅昇在大中華區、怡進在歐美地區通路,以友通全球資源,共創多贏局面, 羅昇投資怡進後,將可完善智慧包裝堆棧解決方案,整合機器視覺發展高速檢測,達成生產履歷數位化、即時監控和調整等,有效提高效率並降低人為錯誤的風險,結合雙方產品及服務更能強化競爭力; 友通資訊總經理蘇家弘則提到,怡進產品中使用的自動控制器與機器視覺等技術,均是友通在自動化領域的重點應用,此次合作將深化雙方在歐美自動化市場的影響力,而怡進在歐美自動化應用行業的深耕通路,將為友通提供寶貴的資源。 羅昇及友通均看好智動化為中長期的關鍵成長動能,羅昇以AI智動化、綠能、半導體為三大發展方向,友通則致力成為企業營運科技(OT)的最佳夥伴,發展智動化、新能源應用、資安、高效能運算、軌道交通及新基礎建設等6大剛性需求領域。 佳世達收購友通內線交易起訴3人 最多獲利149萬、最少998元佳世達收購友通內線交易起訴3人 最多獲利149萬、最少998元 工業電腦友通首樁併購案 斥資5.55億元取得其陽過半股權工業電腦友通首樁併購案 斥資5.55億元取得其陽過半股權 6/22.繼入主西門町絕色影城後,網銀國際宣布以12.49億元,從香港橙天嘉禾集團取得威秀影城35.69 %股權,成威秀影城及其旗下子公司和業務的最大股東,包括威視電影SNOWTOWN雪樂地等;網銀表示,有信心在威秀影城既有專業團隊經營下,一起帶給消費者創新的觀影體驗與多元整合的泛娛樂服務。 6/11.無塵室系統工程廠巨漢690)將於12日以承銷價151元,正式上櫃掛牌交易。資本額為6.66億元,5月合併營收3.73億元,年增89.97%,已連三個月營收年增率達雙位數成長,累計前5月營收14.91億元年增18.2%, 6/11.繼4/12、5/10、24日,大股東長榮國際申報轉讓長榮航股票3萬張、5萬張、5萬張後,今長榮國際又再申報轉讓長榮航4.5萬張,將在公告3日後市場賣出,2個月以來,長榮國際已4次公告出脫長榮航。長榮國際4月3日董事會,董事會也決議出售長榮航、中再保股權。長榮國際上次釋出長榮航股票後,尚有40.22萬張,而這次釋出後,將降為35.72萬張,也從長榮航最大股東降為第二大股東。根據長榮航5月資料顯示,長榮海持有長榮航40.11萬張,在長榮國際賣長榮航不手軟下,長榮海躍居長榮航第一大股東。長榮集團原要海空分治,大哥張國華規劃長榮國際釋出長榮航股權,讓大房老三張國政購入,以持有長榮航,不過,截至今年第一季底,長榮航前十大股東中,長榮大房老三張國政已不在名單內。市場人士指出,原持有長榮航股權1.72%、排名第7大股東的張國政,在大舉出售長榮航股票後,已未列在長榮航前十大股東,意味長榮集團海空分治恐落空。 6/3.證交所預計本5日召開上市審議委員會,將審議台耀4746轉投資45.84%台新藥6838股票上市案。新藥研發廠台新藥公司,實收資本額13.41億元,目前仍處虧損,110~112年稅前各虧損4.07億元、4.07億元、3億元,113年第一季虧縮減至34.2萬元,eps虧損各4.43元、3.86元、2.59元及0.15元。 5/31.開發金總座楊文鈞申報轉讓持股2000張 開發金:個人理財行為 5/24.被動元件大廠國巨今日宣布參與力智私募普通股認購,經雙方董事會決議,全數認購 2,100 萬私募普通股,待私募普通股認購程序完成後,國巨將成為力智最大單一持股的策略股東,持有力智新發行普通股後 20.23% 股權,進一步擴大雙方在未來電子零組件高成長市場的市占。 5/24.櫃買中心表示,漢達生技醫藥6620因藥品Vysentri(HND-033)試驗進度等重要業務資訊於上櫃審查期間未完整說明,尚待進一釐清,申請股票櫃檯買賣案及有價證券櫃檯買賣契約,全案並退回上櫃審議委員會重行審議。 5/24.Gogolook以1.5億元併購荷蘭防詐服務商ScamAdviser,盼加速企業服務推向全球市場 5/14.砸9.5億美元 Uber宣布併購台灣Delivery Hero旗下的foodpanda台灣外送事業,此併購案尚須主管機關核准,預計在2025上半年完成交易。 5/10.繼4月12日長榮航(2618)大股東長榮國際申報轉讓長榮航股票3萬張後,今日長榮國際又再申報轉讓長榮航5萬張,並將在下周再市場賣出。 5/8.第三方支付龍頭綠界科技(6763)首季獲利表現平平,不過昨日公告董事會通過修改每股面額,從10元改為1元 4/27.工業電腦大廠研華 (2395-TW)26 日晚間召開重訊,宣布併購法國 POS 及 KIOSK 品牌公司 Aures Technologies SA,以搶攻全球智慧零售產品及業務的覆蓋率,成為全球智慧零售整合方案及服務領導者,預計今年完成收購。 研華將透過向 Aures 大股東收購及公開收購,以每股不高於 6.7 歐元收購 Aures 最高至 100% 股權 (流通在外股數共 3,938,173 股);另外,研華也將以共 500 萬歐元之可轉債協助 Aures 充實營運資金,全案將待雙方內部核決程序及當地主管機關審核完成後依序執行。 4/25.茂矽董事將增到11席 中美晶達4席 4/17.和碩財務性投資:斥資12.57億元取得面板大廠群創旗下子公司CarUX股權約4.09%,由於CarUX持續聚焦智慧座艙與新型車用顯示器,法人研判和碩此舉意在擴張自家車載娛樂系統IVI與相關領域的能量。 4/3.文曄3036(IC通路)2日宣佈,與子公司茂宣取得加拿大通路商Future全部股份(進軍歐美車用與工控),2日完成交割,此跨國併購案高達38億美元,創台灣半導體有史以來最大手筆併購案。據市場統計,全球前4大IC通路廠商排名依序為艾睿(Arrow)、安富利(Avnet)、大聯大、文曄,排名第4的文曄購併Future後,營收將有機會超越大聯大,居全球第3大IC通路商地位。 4/2.面板大廠友達去年決議以6億歐元(相當台幣204億元)取得德國Behr-Hella Thermocontrol GmbH(以下簡稱「BHTC」)100%股權(智慧移動解決方案),雙方經通過各項交割先決條件,以及相關國家主管機關核准後,4月2日正式完成收購 3/28.「康霈*」股票。櫃買中心說明,康霈的股票面額由每股10元變更為5元,按基準日股東名簿記載股東及其持有股份,每1股換發新股票2股;康霈從本月21日至28日停止買賣,新股票將在本週29日開放交易。 3/22.承攬業新兵報到 昱臺3/28以15.08元登錄興櫃 3/20.攜緯創入股德系Ideenion 大眾控HUD新品拚Q4出貨;大眾控3701續推進旗下車用抬頭顯示器事業,去年已透過與緯創(3231)之間的合資企業Mobility Technology Group Inc.從香港「APOLLO出行」拿下德國整車設計企業Ideenion Automobil AG約30%股權,同時取得2席董事,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新品(AR HUD)可望今年第4季量產,明年出貨貢獻營收。 根據Mobility Technology Group Inc.股權分布,大眾控持有32.14%,緯創持有32.14%,MTG Holding Inc.持有35.72%,在中國車廠崛起之際,德國業者為了避免機密設計資料外洩,因此要求具有中資背景、創辦人為李家誠的香港「APOLLO出行」撤資,Mobility Technology Group Inc.得以收購 3/19.服飾品牌米斯特(2941)明(20)日將以每股78元掛牌上櫃,預計兩年內達100家門市目標。米斯特2023年營收為7.43億,年增46.87%;稅後淨利5817.4萬元,年增34.71%,每股盈餘4.16元,連續5年獲利創歷史新高 3/14.IC設計九暘8040因達發6526宣布參與其私募普通股案,成為九暘第1大股東,持股比例從0.9%大增至30.7%,第4根漲停。聯發科在2021年入主九暘,持有19.1%九暘股權,子公司達發原本持有九暘0.9%股權,若完成此次私募案,達發將持有九暘30.7%股權,聯發科持有13.3%股權,泛聯發科集團共持有44%九暘股權;達發指出,未來將與九暘合作下一世代規格的供電乙太網PoE(Power over Ethernet)、工業乙太網用的BASE 10/100 T1,及乙太網FE(Fast Ethernet)3大產品線,雙方攜手將具備更完整的產品優勢,加速並擴大服務客戶群,並增加九暘營運資金以支持長期發展。 2/26.米斯特2941(服飾品牌)上櫃前公開承銷,對外競價拍賣1008張,競拍底價65元,暫訂承銷價78元。 2/26.矽統爆量:去年每股稅後盈餘0.76元,擬每股配發現金股利0.3元;董事會並決議辦理現金減資,減資幅度達35%,即每仟股減為650股,每股將退還股東3.5元, 2/23.研華2395今公告,參與認購記憶體模組廠宇瞻8271私募發行新股,子公司研華投資斥資2.9億元,取得宇瞻6041張私募股4.7%股權,每股價格48元,相較宇瞻今日收盤價 60.8 元,折價約 21%。研華跟宇瞻在 2020 年就宣布結盟,整合宇瞻 DBS(Double-barreled Solution)智慧儲存方案、研華 WISE-PaaS 工業物聯網數據應用平台與 DeviceOn 遠端設備維運管理,聯手催生 DBS Cloud Edition 全新服務 2/22.宏仁集團證實市場傳王文洋買進經營權多年來分合的大同股票,但只財務性投資,是否會對當前生態產生變化,仍有待觀察。當前四股力量分治大同經營權,分別是董事長王光祥、副董吳振隆、大股東鄭文逸,及前精英董事長吳東濬, 2/22.頎邦擬處分華泰不超過1萬6650張持股,預計處分後對華泰持股比26.53%(原持股比約29.53%) 2/21.台積電處分矽智財大廠Arm持股,處分85萬股處分利益約達58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8.28億元,目前台積電仍持有Arm股數約111萬784股,價值仍高達1.35億美元。 2/21.沃爾瑪Walmart宣布將以每股11.50美元現金收購Vizio,Vizio與股東瑞軒2489股價都大漲,攻上漲停16.75元,瑞軒將440萬股全數處份。瑞軒曾為Vizio代工生產電視,目前雙方已無客戶關係,純屬投資影響瑞軒損益,瑞軒過去一年積極處分Vizio,從每股8.25元一路賣到5.64元,最近一次公告是今年2月,以每股7.28元出售Vizio約133萬股,處份損失460萬元,但若依原始取得成本計算之處分利益約3億元。 1/31.興櫃股王LINE Pay(7722)蜜月期提早結束?繼昨日.股價下跌82元、以817元收盤後,今日開盤續跌,且跌勢加劇,一路走跌最低至760元、跌幅逾8% 1/30.LINE Pay(7722)上週五登興櫃,參考價348元衝上收1030元,創多項傳奇紀錄,昨興櫃掛牌第二天,收899元 1/29.統一將加碼收購韓國熊津食品20.68%股權成全資持股子公司(韓國熊津食品成立於1976年,總部位於韓國首爾,主業務為生產銷售果汁、茶類、紅蔘飲、甜食等產品,主要通路包含便利商店、超市、電商等。統一集團在2019年以超過70億元收購韓國熊津食品79.32%股權,入主韓國熊津食品) 1/29IC設計神盾6462 因併購矽智財(IP)廠乾瞻科技,完成先進製程IP布局,股價開啟飆漲模式,一路驚驚漲, 1/26.LINE Pay:今登興櫃 股價翻倍衝730元 1/24.世界健身2762(連鎖健身) 24日以每股132元掛牌上市,130元開出,盤中最低119元,跌超過8%,等於中籤戶現賠超過1萬元。 1/16.保瑞6472(生技股王),2.1億美元收購Upsher-Smith美百年藥廠 (成立1919年美本土製藥公司,2017年起由日本Sawai Group H.澤井集團,取得多數股權運營管理),股價今放量攻高突破700元大關,早盤最高至748元賣壓湧現下,漲7.7%收斂至1%;Upsher-Smith公司2022年度營收約2.5億美元,旗下有48項上市量產藥品,其中最暢銷藥物是治療慢性病氯化鉀注射液KCL長效劑型用藥,後續還有幾個品牌藥正等待美國藥證審查中) 1/15.神盾6462併購案再添一樁!神盾取得矽智財IP廠乾瞻科技100%股權,該股份轉換案對價為乾瞻科技每1股普通股換發現金179.48元,及神盾新發行普通股0.959341032股,相當於以每股319元併購乾瞻科技。若以最近日收盤價推算,本案總價金約47億元(現金對價約26億元以及股票對價21億元),暫定7月1日為股份轉換基準日。 24--1/15.金管會今正式公布「證券交易法第43條之1第1項取得股份申報辦法」,大量持股申報公告門檻自10%降至5%,今年5月10日起實施(2023年修正自公布後1年實施),粗估至少3307名投資人受影響。
++++++++++++++++++++++++++
23--12/29.大聯大3702(IC通路商)重訊:記者會,大聯大持股15.79%轉投資公司文曄,預計辦理現增,每股價格95元,依原股東持股比參與認購文曄現增,認購股數共1597萬7471股,投資金額15.18億元。大聯大11月10日公告採鉅額逐筆交易轉讓4萬張文曄持股,每股不低於新台幣126元,轉讓完畢後持股降為13.71萬張,從最大股東退居第二大股東,第一大股東變為祥碩5269。 文曄9月以現金38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商Future Electronics,因資金需求,文曄近辦現增1.35億股,發行價格為95元。 文曄第一大股東祥碩本月經董事會決議通過,擬斥資16.83億元參與文曄現增案,取得約1.77萬張。祥碩過去因文曄對抗大聯大公開收購成白衣騎士,而持文曄19.28%,文曄現增股本膨脹,持股比略降至19.24%。 12/26.網銀求償近4.8億 智冠:尚未收到訴狀、換股比例合法合規 12/21.南茂8150(半導體記憶體封測)董事會通過100%轉投資子公司ChipMOS TEC. BVI,出售持有上海宏茂微電子公司全數45.0242%股權,出售對象為蘇州元禾璞華智芯股權投資合夥企業等11家中國當地的合夥企業,出售金額9.793億人民幣(約新台幣42.9億元)。 12/21.森崴能源子公司富威電力6994:21日登錄興櫃一般板交易,每股參考價38元,開盤跳空49.4元開出最高到68.9元,66元收盤,漲幅73.68%。 12/21.智冠(5478)與榮剛(5009)今分別董事會,智冠與榮剛將以增發新股方式受讓對方增資發行之新股,換股比例為每1股智冠普通股換發2.2股榮剛普通股,預計交易完成後,智冠將持有榮剛約10.44%普通股股權,榮剛將持有智冠約18.32%普通股股權,股份交換基準日暫定為2024年1月31日,跨界整合打造健康娛樂生態圈。榮剛為台鋼集團核心公司,為特殊鋼材製造之公司,近年經營績效良好。台鋼集團採多角化投資之經營策略,劃分四大事業群 – 網通、鋼鐵、化學綠能與健康運動,積極佈局各大領域。榮剛並作為台鋼集團拓展新事業之核心主體,配合集團策略發展,異業跨足休閒、運動、生活、娛樂、旅遊各方面事業。 ***12/19.蔣尚義:我來鴻海是為了推動半導體系統代工 12/12.英業達自今年首正式發表「VectorMeshTM」嵌入式神經網絡處理器後,營運團隊今天表示,由於其具備低功耗、高效能、高彈性架構3大特點,吸引IC設計產業高度關注,今年下半已與2家IC設計大廠正式簽約,明年業績可望持續成長。 12/6.來勢洶洶!網銀最新公告持有智冠股權逾10%、集團掌控逾26% 11/26.聯發科11月6日發布重大訊息,公告子公司旭達投資將按市價取得達發(6526)不超過6,000張,當日達發科技收盤價421.5元。根據達發公告,在11月7日到11月23日間,旭達投資共買進1,927張,合計持股超過68%,而達發股價在11月24日則漲至533元,短短10餘個交易日共上漲26.4%。在母子公司股價帶動下,聯發科集團另一成員亞信(3169),11月也上漲17.7%。其他集團或也會適時出手,以其他方式撐持股價。 11/20.一延再延鴻華先進2258創新版上市,20日掛牌,50元掛牌價開盤時出現一下,賣壓出最低還曾跌到45.5元,跌幅達9% 11/13.半導體設備廠天虹科技6937,13日上市前業績發表會,年底是設備業入帳旺季,今年第四季營收可望比第三季為佳,展望明年,估營運也可望優於今年。前10月營收14.3億元,年增5.5%,其中,以零備件產品居多,比重超4成,機台產品比約37%;前三季稅後淨利1.6億元,年減約19.9%,eps2.62元。 天虹機台產品營收比重37%當中,以物理氣相沉積設備(PVD)為大宗,其次為晶圓鍵合積及解鍵合機;機台應用領域以化合物半導體為主,包括碳化矽(SiC)、氮化鎵(GaN)。 天虹經營團隊皆來自半導體設備廠台灣應用材料,主要提供半導體製程中需要的物理氣相沉積設備PVD、原子層沉積設備ALD、晶圓鍵合機及解鍵合機及半導體設備零備件與相關服務。公司預計今年12月中旬掛牌上市。 10/24.鴻海與裕隆合資成立鴻華先進2258目標11月於創新板掛牌上市,摩根士丹利維中立評級,目標價新台幣115元。預定11月1日至6日圈購,11月20日掛牌,每股預定價格50元。 鴻華先進近3年來推出多款原型車,電動巴士MODEL T去年6月量產,SUV車型MODEL C本月通過認證掛牌,預計本季量產、明年1月大量交車,另外Model B預計2024年第4季上市; 鴻華先進目標是在美國俄亥俄州推動營運本地化BOL模式,在泰國與泰國國家石油集團PTT子公司Arun Plus建立合資企業Horizon Plus,並在當地建造電動車工廠,2024年完成交車,另外在印尼與Indika能源(Indika Energy)建立合作關係,在當地建造電動巴士工廠。 鴻華先進2023上半年營收2.96億元,追平2022全年,同期間稅後淨損8.96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稅後淨損13.57億元一半。不過,上半年稅後虧損8.95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3.96億元倍增,每股虧損0.56元 10/23.麗臺私募完成,股價直奔漲停,應募人大訊科、肯微科,與SuperMicro關係深厚,後續可望對麗臺營運發揮正面效益 10/23.衛司特6894(再生金屬回收服務暨相關電解設備、耗材供應商) 預計將在11月下旬掛牌上櫃,衛司特:公司主要客戶是PCB廠商,近年也切入面板、半導體產業,今年第2季是公司營運低點,第4季審慎樂觀,明年上半年有面板新業務加入,明年上半年也正向看待。 10/19.聯發旗下小金雞達發6526,今以435元掛牌上市,受科技股回檔影響,達發早盤蜜月行情落空,一度下跌8%至400元,隨後出現買盤進場,股價反彈至429元,跌幅收斂至2%內。服務全世界客戶,達發在藍牙音訊、固網寬頻、衛星導航等三個晶片領域全球市佔位居前三名。 10/19.台郡公開收購宏觀最多30%股權 每股170元溢價29.28% 10/18.AI伺服器解決方案商艾瑪斯科技AMAX-KY6933.11/8掛牌上市 以水冷系統、高效能運算技術與AI伺服器應用為核心,與輝達 AMD等大廠都有合作,並將在中壢設立新廠 10/17.緯創子公司全景軟體登錄興櫃 股價漲逾3成 10/12.樺漢6414,今重訊:子公司 Kontron AG 將以3800萬美元約新台幣12.2億元,收購美軟體供應商 BSquare Corporation(BSQR-US),強化北美軟體市場布局,預計於年底前完成收購。 10/4.工業電腦宸曜科技6922,即將掛牌上櫃,鎖定邊緣運算市場;「Neousys」為自有品牌,拓展全球嵌入式電腦市場,應用包含自動化智能工廠、機器視覺、交通運輸、GPU智能運算、自動駕駛、監控和視覺分析等先進應用與指標解決方案。宸曜上半年營收5.33億元,稅後淨利5431.5萬元,EPS 2.39元。 9/22.裕隆集團入主LINE TAXI後,觔斗雲聯網科技因大股東易主,董事長將由裕隆集團移動服務事業群總經理林群盛出任。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宣告集團70週年啟動轉型3支箭,電動車齊發、裕隆城及打造移動服務事業生態系,期許集團員工要拿出運動員拚搏精神,發揮集團的最大綜效,迎向另一波向上成長。 9/21.15年前買下華碩龜山廠 和碩轉賣給晶碩 9/20.「汽車改裝車燈界APPLE」的巨鎧精密2254今年第一家創新板上市送件掛牌的公司,將於20日召開創新板上市前業績發表會,預計於10月中旬掛牌上市。巨鎧處於成長階段,主打銷售的車燈車款多為北美改裝車市場熱門皮卡車款,帶動銷售量成長並擴大市場規模,獲得市場及客戶認同。巨鎧2021年合併營收11.6億元、毛利率38.36%,稅後淨利2.5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但高通膨壓力延續所影響,市場終端消費力道受通膨壓抑,下游客戶對備貨量仍較為保守。 9/20.聯發科小金雞達發10月底上市 明年重拾成長動能 9/19.櫃買中心:兆遠以股份轉換方式成為環球晶百分之百持股子公司,因此自10月26日起停止兆遠有價證券交易,並自11月1日股份轉換基準日起,終止兆遠有價證券櫃檯買賣。 9/19.70歲殯葬大亨朱國榮逃亡 小30歲女友剛為他生個兒子 9/19.鑽石生技6901(ETF)今掛牌上市,單純一家沒有產品的投資公司能從去年興櫃到今年上市成為話題,股價一度飆到300元,40萬人搶抽新股鎖住160億元資金,除了包含四位金融傳產創始大股東獲利17倍令人稱羨,正籌設兩家上百億投資公司將有電子科技企業家加入,也備受關注;董事長路孔明設立迄今「十年磨一劍」甘苦,他也是中天(4128)、合一(4743)生技的創辦人。共投資過20家生醫公司,並支持六所大學、機構的(中研院、台大、清大、北醫、國防、中興)研發計畫而衍生出的七家新創公司;目前最新投資組合十家,兩家上櫃合一生技(4743)、欣耀生醫(6634),其他準備興櫃轉上市、創新板上市、興櫃或是進入臨床、授權、併購等,包括醣基生醫(6586)、永笙生技(StemCyte)、地天泰農業生技、優億、原創生醫、EyeYon、Bilayer Therapeutics、Theia Medical;資金投資國內外占比為8:2。鑽石生技在新藥投資占60%,醫療器材占20%,其他包含細胞治療、農業生技等占20%,關注「細胞治療、核酸藥物、農業生技」等,都成了投資人選股參考指標之一。 9/15.台灣大哥大今董事會通過與KKBOX進行產業策略聯盟,同意KKBOX母公司「科科科技(KKCompany Technologies)集團」以交易總金額不逾3000萬美元、約台幣9.57億元,全資收購台灣大哥大子公司「台灣酷樂時代」,並達成長期合作策略結盟;同時,台灣大哥大決議以1500萬美元、約台幣4.78億元,參與「科科科技集團」的現金增資案,參與現增案後,台灣大將持有科科科技股權約2.8% 9/15.台灣大哥大與KKBOX策略結盟 搶攻國際巿場,台灣大哥大今董事會通過與KKBOX進行產業策略聯盟,同意KKBOX母公司「科科科技(KKCompany Technologies)集團」以交易總金額不逾3000萬美元、約台幣9.57億元,全資收購台灣大哥大子公司「台灣酷樂時代」,並達成長期合作策略結盟;同時,台灣大哥大決議以1500萬美元、約台幣4.78億元,參與「科科科技集團」的現金增資案,參與現增案後,台灣大將持有科科科技股權約2.8%。 9/15.聯電旗下 IC設計業者矽統 2363 今公告,董事會決議出清諧永投資持股,交易總金額達26.2億元,雖不認列處分利益,但依 IFRS 9 規定列入資產負債表,保留盈餘大增 15.12 億元。矽統表示,此次處分轉投資持股,主要是為簡化轉投資架構及整合非本業投資事業,交易對象同時也是聯電旗下焱元投資,交易數量約3.58億股、每股價格為7.328 元,交易總金額高達26.2億元 ***9/14.IC通路商文曄科技3036 今宣布已簽訂正式協議,以38億美元的企業價值、全現金收購加拿大電子元件通路商富昌電子(Future Electronic)100%股份,預計於2024年上半年完成交割。 9/14.緯創賣馬來西亞據點金額上看12億 9/12.鴻海 活化集團資產,今公告處分轉投資富智康 (天津) 精密工業有限公司股權,交易總金額民幣 9540 萬元,處分利益人民幣 1999.6 萬元。 9/8.散熱廠泰碩3338:董事長一職由連接線器廠信音6126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彭朋煌接任 9/7.仁寶將斥資47.355億元,參與旗下金寶泰國廠現金增資案,持股比例將從目前5.21%提升至24.99%(泰金寶-DR,9105),現已成為泰國最大電子製造服務公司,在全球擁有25座工廠,包括泰國、菲律賓、中國、巴西、墨西哥及美國,產品涵蓋電腦週邊產品及通訊產品) 9/8.環球晶6488,8日宣布,配合公司長期發展策略及資源整合,發行新股與兆遠4944股份轉換增資案,已於今日申報生效,每股兆遠普通股可換發環球晶 0.02 股普通股,股份轉換基準日暫訂11月1日。 9/7.仁寶擬斥47億元參與泰金寶現增 持股可望增至近25% 8/30.今晧3011今通過擬斥資1.2億元,完全收購勤天科技,正式切入車用產業的AI領域,由於勤天科技專精於車載相關的軟體與解決方案,加上今皓深耕連接器的技術實力,未來可望升級產品、提高整體毛利率表現,同時強化市場競爭力,並提高國際能見度。 8/28.矽力:車用市場明顯回溫 下半年逐季成長(開高後大跌);臺鹽漲停:日核廢水現囤鹽潮(次日大跌);威盛:7月營收翻倍 ASIC接案看增(開高後大跌) 8/25.光學鏡頭龍頭廠大立光宣佈進軍保健食品與美麗事業,其子公司大立健康美麗(下稱「大立美」)也提供美睫、美甲服務並開放加盟,年底前預計推出保健食品。大立光前董事長、集團副總裁林恩舟說,投資醫療健康事業是未來趨勢。 8/24.散熱廠泰碩重訊:董事長異動,原董事長余清松因任期中轉讓持股超過選任當時持股的2分之1,依法其董事職務當然解任。 8/22.裕融收購LINE TAXI 公平會點頭 8/22.高功率真空微波管廠商宏碩系統(6895)今以100元掛牌上櫃,盤中最高144元,大漲44%,最後收138元,上漲38元,漲幅38%,展開掛牌慶祝行情。宏碩系統成立於2002年,初期主要從事軍用真空微波管,近5年來跨足用於半導體製程的商用真空微波管,也供應半導體設備零組件等。不過,去年軍用真空微波管約佔營收約33%。宏碩系統曾是漢微科合作夥伴,隨著漢微科被半導體設備大廠荷商併購,宏碩也順勢打入荷商供應鏈,真空電引入元件就是宏碩為該家公司的電子束檢測設備開發關鍵零件,目前該客戶已晉升為宏碩系統的最大客戶,半導體設備零組件佔去年營收比40%居最高。宏碩系統的商用真空微波管主要應用在薄膜製程的化學氣相沉積(CVD)技術中,已取代美商用於晶圓代工大廠紫外固化(UV -Curing)設備,商用真空微波管去年營收比佔16%。宏碩系統去年營收4.37億元,年增20.7%,稅後盈餘1.14億元,年增25.9%,每股稅後盈餘3.67元。今年上半年營收2.16億元,年增17%,毛利率50.5%,稅後盈餘4809萬元,每股稅後盈餘1.55元。儘管今年半導體業不景氣,宏碩系統預估今年下半年比上半年好,全年營收仍可望維持年增兩位數。 819.欣興與美國Bloom Energy攜手合作 打造全台首座大型定置式氫能燃料發電系統;通過 40.41 億元的五年投資外,2026 年至 2030 年可能再加碼投資 30 億至 40 億元,整體氫燃料電池的總投資上看 80 億元,預計氫能燃料電池供電將占欣興整體供電的 12% 至 15% 8/7.台灣虎航8/15創新板上市 每股42.6元 7/20.IC設計龍頭聯發科小金雞、興櫃股王達發6526預計10月底從興櫃轉上市,昨說明公司現況與前景。謝清江指出,達發在真無線藍牙耳機TWS晶片、衛星導航晶片與固網寬頻晶片市場排名全球前3大,在全球終端產品的前5大領導品牌中有一半都已是達發客戶,今年營收可望逐季成長,下半年優於上半年,預計10月底轉上市 達發去年6月以每股650元登錄興櫃,最高攻上800元,市值突破千億元, 7/2.新壽董事長魏寶生接任 改革派代表洪士琪任副董 6/26.大同不再只資產股,儲能議題帶動,積極進行策略轉型,搶食綠能商機,外資與主力聯手作多,股價已連9漲,漲幅近3成,21日股價收51.7元,再創26年來新高,成交量高達10萬9547張,擠進台股成交量第5大。(6/29大同又換將!大同公司執行副總沈柏延升任大同公司總經理,尚志資產為大同公司不動產事業,在王光祥帶領下,成功完銷大同莊園一、二期共667戶、中山北路三段和田合建案41戶,大同莊園三期亦接近完銷,預估總銷售額約148億元,其任內亦擘劃尚志資產首宗對外購地並成功整合雙連都更案及中和捷運聯合開發案) 6/26.Gogolook最快在7月13日創新板掛牌上市,於6/27~30日上市前詢價圈購,詢價圈購價區間為200至230元,於7/5開始進行訂價。 6/26.緯創斥資9.99億元每股1448元價, 策略投資世芯-KY共69萬股股權,持股比0.94%,雙方在業務上互為上下游關係,積極針對AI、HPC、車用領域展開進一步合作, 6/20.王座國際6月底登興櫃 可望成六角集團小金雞 6/17.新能源史上最大IPO来袭,行业迎巨无霸企业!中国华电造千亿市值航母。300亿元!华电新能有望接替中国三峡能源成A股新能源行业史上最大IPO。 6/16.泰山砍現金股利 從4元下修為配發0.56元 6/15.台達電完全收購德國TB&C(將透過子公司以1.42億歐元向Cooperatief H2 Equity Partners Fund IV Holding W.A.以及Te Bokkel Beheer B.V.,收購車用高壓混合式零組件領導公司 HY&T Investments Holding B.V.及其旗下子公司TB&C集團100%股權,強化電動車布局) 6/9.新光金經營權變天 改革派15席董事拿下10席 6/8.日月光將斥資21.67億策略投資牧德 持股達23.1%成最大法人股東 6/1.73年老牌食品廠泰山經營權確定易主,由市場派大股東龍邦召集股東臨時會昨改選董事,市場派挾股權優勢順利拿下過半董事席次,終結泰山長達七十三年由詹家家族主導局面。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兩位簽證會計師昨主動終止泰山委任 5/31.鴻海與國巨31日共同宣布在半導體策略合作上的新布局,雙方合資的國創半導體將旗下的IC、SiC元件/模組產品事業,以新台幣2.04億元讓予鴻海集團新設立IC設計子公司。兩集團同時調整國創半導體股權結構,國巨集團將持有國創半導體55%股權,鴻海持有45%,並由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擔任國創半導體董事長。國創半導體為鴻海與國巨於2021年合資成立的IC設計公司,主要是設計、開發、生產用於車用、資通訊、工控應用的電源管理及功率元件/模組相關產品,在兩大股東的策略支持與資源挹注下,國創半導體的團隊建置與產品開發迅速開展。國創半導體在成立的第2年,自有設計的電源IC與MOSFET即量產出貨予PC系統大廠及工控/消費電子客戶,1200V/800A SiC碳化矽功率模組於去年第4季在鴻海科技日亮相,IC產品/參考設計、SiC等已密集進入車廠/供應鏈客戶設計導入design-in階段,尤其在Powertrain、車身控制、車用充電、輔助駕駛等車用次系統所需的IC與參考設計方案均取得明顯進展。國創半導體去年 5 月進一步參與MOSFET大廠富鼎 (8261) 私募成為其最大法人股東 5/30.瓦城持股集中管理 董事長徐承義申讓1000張股票 5/16.潘杰賢成立《壹蘋》後再出手 收購師生互動平台Zuvio 5/15泰山入股爭議未平 街口支付有缺失遭金管會糾正 (5/12.泰山遭MSCI自全球小型指數的台股成分股刪除 5/31盤後生效 5/7.泰山董事會5/5決議,股利發放:每股 4元現金與總額近20億史上新高;現金殖利率約13%;董事會亦決議取得街口金融科技40.39%股權,交易對象包括 Dorian Innovation Limited 及街口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是向原街口原股東每股24.63元買進老股及以24.63 元參與街口金融科技公司現金增資;除擬以36億元投資街口股權外,還要花9.27億元興建台中新廠。 5/7.泰山財報:去年營收110.7億元,但大量營業外處分利益挹注,稅後純益59億元,eps12.17元;Q1財報:營收26.5億元,稅後虧0.7億元,eps虧0.14元。泰山Q1原物料成本仍處高檔及運費成本增…) 5/5.統一集團去年7月宣布併購家樂福,公平會有條件通過。公平會今天宣布通過不禁止結合,但須附加負擔,內容涵蓋保障中小型供貨商權益,限制統一超商董事或總經理在家樂福董事席次等條件,以確保整體經濟利益。 4/25.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2016年1月20日過世後,留下遺囑表示要將上百億元的遺產全數留給二房兒子星宇航空創辦人張國煒單獨繼承,其胞兄、大房三子張國政對此無法接受,提出確認遺囑無效之訴。昨(25)日高等法院二審宣判,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若後續全案確定,張國煒將可獲逾百億元(約140億)遺產。
搞外掛 4/19.面板驅動IC天鈺4961 董事會決議,通過辦理現金減資6.53億元,減資比率35%,預計每股退還股東3.5元,加上今年發放現金股利8.5元,股東每股可領到12元
4/11.股東惜售!友達公開收購明達醫鎩羽而歸(面板大廠友達子公司達擎日前公告將於3月1日至4月10日間,以每股67元公開收購明達醫學6527)
3/30.台達電斥資人民幣8170萬元(約新台幣3.6億元),藉由旗下香港子公司透過收購股份方式,取得浙江科恩特電機科技有限公司19%股權,完善工業自動化產品線,並提供更優質的高度整合解決方案,加速台達提供客戶智能製造的全方位服務能力(長期專注開發生產用於高效率製冷壓縮機、真空泵、空壓機、水泵等各類流體機械的相關特種馬達產品與關鍵零組件;雙方在長期合作的過程中,已成功量產多款馬達新產品,透過此次的持股,未來將成為更緊密的夥伴)
3/27.雲網軟硬結盟 大宇資訊旗下安瑞-KY3664,引進策略投資者樺漢科技Ennoconn,安瑞:雙方未來將攜手合作,借重彼此強項,與自身專業技術,共享通路資源,以「軟硬結盟」新形態布局全球市場,提供完整的全方位資安服務。樺漢科技以全資子公司超恩認購安瑞科技私募案,取得約10%股權。安瑞總公司位美國舊金山,資安產品涵蓋SLB、WAF、SSL、SSL VPN等領域,內建豐富攻擊特徵資料庫,不只能防禦多種複雜攻擊行為,還能改善企業現有資安防護機制,提升防範未知威脅入侵能力
3/27.升息衝擊房貸族 林右昌:相關補貼延長至2024年
3/27.85℃董娘賣股股價鎖跌停,對此,美食-KY發佈訊息指出,董事長夫人轉讓持股是內部人持股轉讓,轉讓理由係「引進國際長期投資人」。
春吶高潮,面板股價大漲,驅動IC普遍漲倍後,大股東鴻海逢高換現
3/24.鴻海集團今公告預計再減持天鈺200萬股至0.77%(鴻海集團,今年2月已減持面板驅動IC設計天鈺4961至1.85%;2012年參與天鈺私募,增資後取37%股權,後逐步調節持股實現投資利益;今距出清持股僅一步之遙)
3/25.「85度C」美食-KY董事長吳政學配偶24日申報,將以鉅額逐筆交易方式轉讓手中3463張全部持股,估可獲利逾新台幣5億元,引發各界揣測,但美食-KY並未說明原因。
3/23.研揚與捷波換股合作 研揚將持有捷波35.09%股權
3/16.2月股價飆高 星宇高層出脫329張 3/15.建大子公司建泰橡膠中國深圳廠一期都更案今天舉行開工動土儀式,將打造以輪胎製造、車用電子、汽車零部件、充電樁等為核心的智慧汽車產業鏈製造基地,預計2016年底完工。建大深圳廠一期都更案位於龍華區大浪街道工業路與和平路交匯處西南側,原建泰橡膠深圳一廠所在地,鄰近捷運及高鐵站、高速公路與深圳機場,總建設用地面積約1.4萬坪,規劃容積近10萬坪,內容包含4棟廠房大樓和2棟住宿區。 3/14.潤泰新將辦理現金減1成,減資金額為31.6億元計3.16億股,每股退還股東1元,減資後股本284.4億元,現金減資案將提6月9日股東會討論。去年營收322億元年增18%;獲利因為轉投資南山人壽挹注獲利縮水,稅後淨利91.55億元年減43.6%,稅後每股盈餘3元,較前年每股盈餘7.98元腰斬,董事會也通過去年不配發股利。
3/14.長榮集團旗下第6家上市公司長榮航太科技2645,今以每股68元掛牌上市,早盤一度衝高到94.7元,漲幅逾39%。
3/14.布局儲能市場!中美晶斥資5.298億認購盛達電業3027私募案 ,持股達13.08%,成其最大法人股東。(中美晶:主因有二,一是盛達電業現有光電及儲能領域,有自主資通訊技術且近年致力開發新製程產品及拓展能源客戶群有成、營收及獲利逐年成長、營運穩定;二是其近年積極進軍運具電動化的海陸域充電及電池交換設備,發展方向與中美晶積極布局的化合物半導體事業相輔相成,可藉此切入電動車儲能市場)
2/25.NCC:1/18以附加款項通過台灣大、台灣之星合併案,台灣大經37天後,合併價格再砍85億元,合併台灣之星,台灣電信產業正式進入新三雄時代;市場推算台灣之星每股換台灣大股票從0.04508股降為0.0326股 ,併購金額將從282億降為197億,等於砍價約85億元。
2/23.永道-KY:永豐餘集團旗下第9家上市櫃公司,以生產超高頻RFID電子標籤為主,知名客戶包括UNIQLO、迪卡儂、遠通電收、7-11無人商店四號店…等廠商,預計3/21.掛牌
2/4.鴻華先進拚登創新板 裕隆3個月漲逾倍(擺脫轉投資東風裕隆及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防疫保單鉅額理賠虧損陰霾,轉投資鴻華先進可望登錄創新板,裕隆股價自去年10月初約40元起漲,本週股價一度飆上84.9元,3個月股價狂漲逾1倍,創近33年來新高)
2/3.環球晶擬收購兆遠子公司 跨足鉭酸鋰及鈮酸鋰特殊晶圓(環球晶中國子公司昆山中辰矽晶公司(昆山中辰)將與集團轉投資兆遠科技簽訂股權買賣意向書,以不超逾人民幣1億元向兆遠收購其子公司上海召業申凱電子材料公司(上海召凱)100%股權,待兆遠臨時股東會決議。
2/1.日本半導體測試設備巨擘Advantest宣布收購台PCB廠興普科技
***股價噴約四成: 1/20.康舒6282砸5.05億美元,收購瑞士集團ABB電源轉換事業
1/20.鴻海未事先獲准投資紫光挨罰1千萬 承諾增加在台投資
1/20.巨大買下美國Stages32.5%股權 跨入室內自行車騎乘市場 1/12.處分全家持股決議無效?泰山:委請律師進行民事訴訟程序
1/11.二極體廠朋程8255,以認購價 99.45元(依杰力今收盤價118.5元算,折價約16.08%),以14.92億元,取得IC設計杰力5299私募普通股1.5 萬仟股,持股比約29.49%,一舉超越原最大股東華碩,雙方合作將著眼未來龐大的車用市場。朋程近動作頻頻,二個月前才自強茂2481手中承接茂矽股權,持股比升至3成。
23-1/9.大立光收手 解除三實科技股權案交易(大立光今重訊:去年10月17日宣布,決議斥資6.03億元投資認購散熱產品製造商三實科技75%股權交易案,因認購合約中之特定前提或要件未能達成,因此解除此項股份交易)
+++++++++
22--12/29.綠界換股結盟裕融 搶攻線上分期商機(透過股份交換方式深化合作,兩家公司將以增資發行新股方式,受讓對方增資發行之新股。未來將與裕融子公司裕富數位推進線上無卡分期服務,搶攻線上金流多元服務藍海)
12/28.悠遊卡明年1月3日登錄興櫃 券商認購價每股50元
12/21.證交所創新板大進展 雲豹能源通過上市、虎航今日送件
12/19.台灣虎航申請股票創新板上市
12/15.今年台灣IPO籌資額357億 創7年新高
12/15.玻璃透鏡大廠保勝光學6517今以每股32.8元掛牌上櫃。股價展開蜜月行情,以50.6元開出,最高一度來到59.3元,大漲近80%。保勝光學是國內少見以製造大尺寸玻璃光學透鏡為主的光學廠,競爭者多為國外同業,近期朝半導體及AOI檢測、國防等產業拓展終端應用,
12/13.殯葬業大老掠奪 泰山食品登報控比強盜更厲害的強盜
12/6.泰山原持全家5903股票5.01萬張,持股22.46%,2日公布授權董事長售全家股票4.35萬張,昨已鉅額交易完成,泰山:總交易金額80.97億元,處分利益54.53億元,對象未知。
12/8.聯發科與至上電轉投資天擎積體電路公司6708,初次上櫃前公開承銷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新股3413張,其中2322張採競價拍賣,競價拍賣從12月9日起至13日止,並依投標價格高者優先得標,競拍底價為25.45元,每標單最低為1張,最高300張,
12/6.泰山出脫全家股權 龍邦(持股泰山約46.92%)指控4大疑點:恐涉掏空公司
11/30.印度塔塔集團正在與緯創進行談判,以400-500百億盧比新台幣150-188億元價格購買其在卡納塔克邦karnataka製造工廠。仍談判中.
11/22.長榮航太今經證交所審議委員會通過上市,再待交易所董事會通過, 再依程序申請掛牌上市。長榮航太資本額35.28億元,主要業務為航空器維修與航空器之零件製造及機體組裝銷售,內銷佔營收比34.72 %,外銷為65.28 %。2019年、2020年、2021年每股獲利分別為3.11元、1.85元、2.5元,今年前3季每股獲利4.07元。
11/20.數位轉型與雲端服務商伊雲谷6689,今宣布,投入新世代雲端服務「雲動力資訊」現金增資案,總計將持股20%。伊雲谷近年逐步深化與各大公有雲的合作,此次雲動力資訊即為Google雲端平台GCP合作夥伴,伊雲谷有望藉機進一步整合4大公有雲(AWS、Azure、GCP、Oracle)
11/16.矽谷創投教父訪台:不想再投資中國,卓普批評習統治下 中國已脫離自由市場(矽谷創投教父、知名創投Draper Associates創辦人卓普Tim Draper,週一訪台灣科技重鎮新竹的太空計畫;中國已不再是投資之地,且已脫離自由市場;卓普是全球首富馬斯克旗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與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早期投資人,也是中國搜尋引擎百度最知名早期投資人,但如今他將注意力轉向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等企業的母國台灣)
11/16.魔獸加盟後 雲豹能源叩關創新板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51819
11/9.群光集團小金雞展達通訊 最快年底掛牌上市(展達今年前3季營收43.46億元,年增73.40%,每股獲利2.39元)
11/11.搶POS、電子紙商機 振耀換股入主邑鋒
11/7.隱形眼鏡廠視陽光學8日起競拍 28日掛牌上市:矽水膠隱形眼鏡廠視陽光學;新股現金增資上市將採溢價辦理,公開承銷股數採80%競價拍賣、競拍底價138.84元,競價拍賣8~10日;另20%採申購配售,公開申購承銷價以最低承銷價格1.21倍為上限,承銷價暫定為168元,預計16日開始公開申購
10/27.國巨27日宣布:將以現金收購法國Telemecanique Sensors施耐德高階工業感測器事業部,交易金額約6.86億歐元約新台幣214億元,
10/17.大立光6.03億元取得三實科技75%股權 跨散熱產業 10/17.大立光6.03億元取得三實科技75%股權 跨散熱產業,
10/17.影像處理晶片廠芯鼎科技將於11/4日掛牌上市,今天起競價拍賣,競拍底價每股33.45元。 10/2.長榮集團兄弟相爭9/27戲劇性落幕後,隔天還續大手筆加碼買進長榮航,明年5月改選前有好戲可看。 (9/28.弟弟派不玩了? 長榮航空跌停:9/28.鄭深池、張國煒辭董座 長榮經營權之爭收兵;9/28.弟弟派脆弱結盟 被大哥派擊破;9/28.長榮家變急轉彎 四兄弟下一步解散2家控股)
9/30.星宇航空登興櫃首日參考價12元,股價收23.3,漲幅94%;立榮航空今董事會中通過前董事長林志忠回鍋,就是大哥派收復立榮航空。
9/18.大股東增持 緯創林憲銘:斥資逾2千萬買1千張股票
9/16.億豐斥資3.3億 收購紐西蘭窗簾通路商100%股權
9/14.台灣資安新創TeamT5 杜浦數位安全,在日成立子公司 獲日本3大巨頭投資
9/14.液壓及氣壓元件大廠君帆4584 預計10月5日掛牌上櫃,配合上櫃前公開承銷作業,對外採競價拍賣共2040張,競拍底價為36.88元,暫定承銷價40.57元
9/13.雲端應用服務商伊雲谷6689今以每股承銷價112元掛牌上市,股價最高來到146.5元,大漲3成。 9/13.國巨減資2成 10/31新股上市 8/30.東鋼24.3億元標購源鋼廠房設備 鋼筋年增35萬噸 8/29.iKala:「零售雲架構」發展 朝「無伺服器」前進. 8/29.大同子公司華映資產不足清償債務 法院裁定宣告破產 8/26.長榮弟弟派入股 星宇:雙手歡迎(弟弟派自長榮鋼鐵2211董監改選失利來,總計斥資約41億元,加碼買進長榮航空逾12.86萬張。累計至今,長榮國際持有長榮航12.67%,為長榮航空第二大股東,僅次於大哥派長榮海的14.69%。張國煒投資公司為第三大股東,持股9.09%,而張國政個人持股1.75%,排名第四) 8/25.全聯推全支付 拚電子支付領頭羊 8/25.不畏終端需求生變 聖暉、朋億訂單滿手(今年前7月整體在手訂單金額雙保持史新高,聖暉、朋億面額減半:增流通股數、讓更多投資者參與,活絡市場交易,原股東持有股數將增倍,每股淨值、每股純益及每股股價會隨著減半,但整體權益不變;朋億新股票將於8月29日上櫃買賣,聖暉舊股票最後交易日9月6日,新股票將於9月19日上櫃買賣)
8/24.台灣併購再創新高 海外以東南亞、美洲為主 8/18.錼創-KY6854,Micro LED新兵今以105元掛牌上市漲停(三星營收佔比60%,考慮設韓分公司)
8/18.錼創上市首日漲停鎖死115.5元,考慮設南韓分公司強化佈局;三星佔營收60%(8/17.錼創明105元掛牌 前7月營收超越去年全年:營收:今年前7月2.2億元,年增255%,已超越2021全年;eps:2020:-21.57元,2021 :-14.14元,今年Q1: -1.17元)
8/18.嬰幼兒及衛生產品製造商泰昇-KY8480 昨晚宣布將由私募基金以現金併購,收購價為每股85元 8/19.潤泰雙雄財報藏什麼玄機? (潤泰雙雄直、間接持有南山人壽都超過25%,是「成也南山、敗也南山」 南山人壽上半年淨值大減一度引爆潤泰雙雄─潤泰全、潤泰新下市危機,不過在兩家公司從第一季開始重編財報,將旗下不動產改以公允價值衡量後,暫時脫離風暴,潤泰全免於被打入全額交割股,每股淨值剛好在5元之上,潤泰新則每股淨值為13元多,交易完全不受影響,只是南山人壽仍是這兩家公司不定時炸彈), 8/18.大同總經理蔡維力7月才接任,但今8/18辭職,大同表示副董事長王金來暫代總經理職務。 8/18.缺車補不了 和泰下修台灣車市目標至43萬輛 8/18.國巨2327今(18)日公告再買回庫藏股762張,買回金額近2.5億元,每股買回均價327.49元;此次庫藏股累計買回 5847張,總金額達19.18億元,每股平均成本約328.09元,目前執行進度達53.2% 台股也飆小盤股倫飛 8/18.倫飛還能「飛」?「朱立倫概念股」明起列處置:今續攻漲停,收112.5元,從今年5月/12日起漲前日股價比,漲幅已飆破4.9倍。(8/17.朱立倫概念股倫飛飆破百元收102.5元,7月自結eps0.36元;7/9.朱立倫概念股,倫飛7月連6交易日漲,漲幅46.4%,昨收49.35元) 8/17.鴻海增資安科諾5.2億 強化射頻半導體元件布局 8/11.傳國安單位阻入股紫光 鴻海董︰有備案
8/11.奇鈦科(特用化學品研發製造商)上半年營收達8.7億元創史同期新高,毛利率也從22.5%提升到27.0%,上半年eps3.53元,年成長率達68.1%。 8/1.MIH旗下10小組更新進度 正式成立Web3研擬小組 以往還有經營不善惡名,政府怎能成人之惡? 7/30.義联惡意併購唐榮 已向公平會提案 (7/30.義联想併唐榮 大股東均無所悉) 7/30.網家再有高層異動!技術長陳俊仰請辭 7/29頂新魏應充劣油案將3度入獄
7/27.聯發科小金雞達發 新藍牙音頻晶片明年上半年大量上市 7/27.三大電信VoLTE免費時代來臨 台灣大8/1起跟進 ***中企車入台,用中華車洗白:7/27.中華汽車導入英國百年MG汽車 入手價百萬元內(HS 1.5T汽油與HS 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 兩種動力的休旅車) 7/27.IC設計廠偉詮電2436以每股72.9元溢價14.2%,公開收購陞達科技4945(主力產品在於馬達驅動IC) 7/25.東南亞最大中古車買賣平台CARRO來了,攜手桓鼎-KY5543轉投資19%駿程國際(高級車進出口批發、外匯車代辦),在台打造中古車網路買賣平台,訴求以人工智慧科技改變汽車買賣體驗,同時強打輕鬆賣車,「15分鐘即時回覆」與「24小時報價」汽車收購服務。 7/21.掃到防疫險颱風尾 中華車、裕隆重 7/18.長榮兄弟之爭》弟弟派再加碼長榮航1.02萬張 累計持股11.41%(平均每股成本約31元) ;雙方持股:大哥張國華派19.49%股權、弟弟派約22.44%,弟弟派多大哥派2.95百分點;但,大哥簽下元大及三大股東會委託書通路商) 7/18.根留台灣 矽品進駐中科虎尾園區蓋新廠 7/17.長榮老臣邱展發,中央再保險前總經理、昨發表一封「給長榮張國華的公開信」張國煒:「說實話才對的起老人家」 714.全聯:併大潤發,將以超市,量販雙品牌並進
7/13.銷量少太燒錢 Gogoro遭美做空機構襲擊 7/8.榮成將自集中市場買庫藏股6000張,預定買回股份0.47%,買回區間價每股11.6元~24元間,若公司股價低於區間價格下限,將續買,買回股份部分,將轉讓予員工認購。 續吹牛 7/9.鴻海今宣布入股廣運、太極旗下盛新材料10%股權,盛新Q3起研發8吋基板,鴻海碳化矽可望提前量產
7/5.股王矽力股票「一拆四」 今日為分拆前最後交易日(未來面額由新台幣10元變更為新台幣2.5元,預計7月13日新股重新上市交易)。
7/6.台泥(1101)集團轉投資的屬能元科技(Molicel)的超高功率三元鋰電池將主攻50萬美元以上、HyperCar級別的超跑以及電動賽車,能元科技已與研發Spéirling的英國新創電動車廠McMurtry簽署鋰電池戰略技術合作夥伴協定,並持續與國際市場多家HyperCar以及電動賽車等高端品牌合作,將是正在高雄小港興建的超級電池工廠,未來的核心客戶群。
7/5.「台塑新智能科技公司」,規劃於彰濱工業區設置規模達 2.1GWh磷酸鋰鐵電池芯廠,
7/1.生產基地移回台 台廠擴廠逾7成首選
7/1.Costco砸10.5億美元 收購台灣好市多
6/28.海尼根買三洋維士比屏東酒廠在台生產啤酒 6/27.鴻海在青島合資成立「青雲鴻智」 打造世界級電子元件群集 6/27.緯穎:大馬伺服器組裝廠今動工2024年投用
6/2.錼創,展現Micro LED技術實力,一舉擄獲晶電、友達、三星青睞,助其發展Micro LED事業。神祕Micro LED公司助友達超前部署 ***6/14.保瑞砸60億併購安成藥業 布局成全方位CDMO公司(5/10.保瑞買下伊甸生醫在台CDMO資產 跨入大分子藥物代工) (6/14.CDMO市場大 潤泰旗下中裕 泰福攜手合作 )
6/11.長榮集團兄弟争權:大哥派四比三董事席次擊敗弟派,拿下長榮鋼主導權,大哥派與弟派在長榮航持股差縮到2.8百分點,明年長榮航董事改選大哥派勝算提高,也將穩長榮航太(6/11長榮鋼改選 大哥派張國華3董事,1獨董共4董守經營權,弟派1董,2獨董共3董)
6/9.大立光董事改選,兩位創辦人林耀英與陳世卿正式退出董事會,新任董事,有技術長黃有執及陳世卿子陳俊明,加現任董事長林恩舟與執行長林恩平,大立光順利世代交替,第二代全面掌舵
6/9.統一砸近59億元 加碼買進統一國際大樓商場持分
6/9.蔡鎮宇求親家樂福 統一:沒要賣股權(法商家樂福持股六成,統一旗下統一持股20.5%,統一超商持股19.5%;蔡鎮宇委託律師,表達其有意願購買統一持有家樂福四成全部股權)
6/9.統一擬自營百貨 誠品信義關定? (統一買下環泥建設與坤慶持股 對商場主控權逾八成)
6/7.王品激勵士氣並留任優秀人才,決議自6/9~8/5日止,以每股90元-165元價區間,買回1540張庫藏股轉讓同仁
6/6.類中壽與開發合併,確保借殼入指,綁給指數基金增權重再套現,但搭大股東套現便車要跑比它快,別耍笨長套 6/6.新光金台新金啟動合併 有人大買新光金 5/30.鴻海股東會前夕 增資電動車子公司逾11億元 5/30.經營權之爭提前落幕 金寶:雙方已和解 5/30.長榮減資60%案過,原因曝光 5/30.黃崇仁想將力晶私有化 小股東揪集股權對抗 5/27.陽明股東會通獲利提撥員工酬勞1%約20億元,員工1人約領118萬元,董事酬勞提撥8千萬元。 5/26.台灣光罩為何再加碼買中鋼構?總座:助產出增加(台灣光罩昨公告5月20~25日加碼買進中鋼構持股,斥資3.23億元買進中鋼構5475張股票,均價59.14元,累積持股12455張,累積持股比例為6.23%,第二大股東) ***5/27.聯電股東會通過將發行高達5萬張限制新股 528.長榮集團兄弟首戰》長榮鋼董事改選 ISS挺大哥 娜路彎酒店挺弟弟派
5/27.采鈺預期7月手機將迎傳統旺季 下半年審慎樂觀 5/27.電動車專用電價30日上路 比油車年省1.4萬元 5/26.中興電奪台電37.79億元訂單 電力設備貢獻看俏 5/26.雲豹能源旗下天能綠電與Gogoro簽約 轉供綠電 5/26.鴻海威州廠幾乎停擺 每年仍需償付10億基設和購地費用
526.戰略新板添新兵!程曦資訊掛牌(服務委外,以提供「服務委外」、「會員伴銷」、「顧客流程規劃」、「系統租賃」及「數位整合行銷」等服務為主,如1999專線、金融業、警政署、新北市政府、食藥署的大數據及輿情分析) 5/26.元太攜伊藤忠商事 推動永續無紙化辦公室
***5/26.〈采鈺轉上市〉台積電:對采鈺有更高期待 目前沒有進一步釋股規劃
5/24.正基上櫃首日 漲幅一度衝高到27%. 525.華新售美太陽能子公司Borrego案場部門 獲利2.3億美元最快Q3認列 5/24.Gogolook(陌生來電辨識App Whoscall開發商、信任科技)投資鏈奇科技 佈局Web3拓展防詐領域 5/24.力晶改名為力晶創新控股 配發現金股利1元 5/24.朋億股東會通過配發12元現金股利 股票面額將變更為5元 ***鴻海退面板轉半導體電動車 1)5/21.攜手鴻海合作 迪奈挖角華虹晶圓廠總監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18522 2)5/20.鴻海攜國巨增資國創半導體 參與富鼎私募成最大股東 :鴻海攜手國巨參與XSemi Corp國創半導體 31億元增資(鴻海將持國創增資後51%股權,國巨及其關聯企持49%,國創也同步宣布參與國內功率元件大廠富鼎先進8261私募,金額28.868億元,預計增資後,國創將持富鼎30.08%;國創去年鴻海國巨成立專攻類比IC與功率元件,藉由結盟富鼎策略,健全MOSFET產品線,並與國創發展電源管理IC、SiC元件與模組相互搭配) 3)5/17.鴻海將與DNeX合資 在馬來西亞興建12吋晶圓廠 https://m.cnyes.com/news/id/4874760 4)5/16.【鴻海退出群創1】鴻海退出董事會 群創股價上衝下洗 5)5/20.劉揚偉:鴻海價值被低估 布局新應用不走回頭路 5/23.疫情不想人擠人 統一超商開賣「自助式付費包廂」 5/20.佳世達取得大江基因17.8%股權 搶攻精準醫療商機
5/20.磁性被動元件電感製造商鈺鎧,去年營收達7億元年增38.4%,eps餘1.71元, Q1營收1.9億元eps0.61元 5/19.看好Web3.0及元宇宙商機 宇峻投資MOJOY
0cama 要上市 5/15.打造7億咖啡帝國,cama創辦人何炳霖:遭員工背叛後的成長 5/10.張國華:4兄弟應好好談 不應放話傷害長榮聲譽(5/10.長榮經營權首戰!長榮鋼鐵委託書傳每張喊到140元) 5/6.美商邁凌MaxLinear 併記憶體控制晶片大廠慧榮,潘健成:慧榮被併突顯控制IC 企業價值,群聯續投資維競爭力
Ggr這報導出來,股價噴20.5%收7.17,但離回落前高價15還遠, 5/4.【祕書變億萬富豪3】赴美掛牌18天股價腰斬 自家人吐內幕 4/29.最新公司治理評鑑 逾3成KY公司後段班 4/29.同欣電併勝麗爆內線交易 創投名人邱羅火列被告 4/26.大摩:國巨宣布買庫藏股 維持優於大盤 4/20.元太新世代三大彩色電子紙亮相 4/20.車用二極體高速成長 台半大股東3月買進自家股票1200 4/19.長榮攻防戰 弟弟派今改派榮運,長榮航,中再保法人代表 4/19.【聯亞生技母女鬥5】頂著美國衛院光環回台創業 生技女王版圖曝光 4/13.鴻海收購arQana無線通訊事業 攻RF元件,5G設施 4/13.IC通路二哥文曄以1.93元新幣現金,總價約2.322億元新幣近50億台幣元,併新加坡商世健科(代理Analog Device-ADI,MicrochipQorvo,高通,三星.)
4/13.半導體特殊氣體廠晶呈4768掛牌 股價大漲逾兩成、突破百元大關(乾式化學品精餾、氣態分解溶蝕及導磁膜散熱等核心技術,成功開發出三大產品線,分別為「半導體製程特殊氣體製造」,「特殊氣體應用加工服務-晶圓重生」及「複合金屬材料基板製造-銅磁晶片及關聯產品」) 4/12.網家子公司廿一世紀 股份交換與策略投資9.4億元合併喬睿科(喬睿創公司旗下 TapPay 為支付閘道Payment Gateway 產品,首創推出 Cross-site 免跳轉技術,致力於為線上商店與消費者打造安全且快速的支付體驗,並發展尖端 AI 設備指紋為基礎的盜刷風險識別監控技術) ***4/12.全球半導體設備龍頭應材 投資約新台幣17億元成為京鼎單一最大股東持股8.4%(參與私募發行股數8117張,私募價每股210.22元,參考價格228.5元92%;主要承接應材有關化學氣相沉積CVD製程設備模組、蝕刻製程與機械研磨製程代工訂單;近年來又切入原子層沉積ALD,物理氣相沉積PVD 設備領域,此兩產品貢獻營收將逐年增加) 4/12.元太攜手群創等6大模組夥伴 (京東方,DKE東方科脈,江西興泰科技,群創光電,清越科技,亞世光電)攜手全力推展E Ink Gallery Palette及彩色電子. 4/8.神盾6462將砸22.14億 溢價約23%,收購影像感測IC廠晶相光(3530) 23%股權(加速車用市場及安全監控領域發展,取得市場利基,神盾指出,公司主要研發生物辨識感測晶片,同時開發人工智慧演算晶片,飛時測距 ToF 3D感測晶片,並投入類比AI運算晶片等。晶相光以CMOS影像感測器產品為主,應用於安防監控,行車記錄儀及環景監視等車用影像,視訊攝影機等消費性影像,還有醫療生物感測晶片等;去年售敦泰3545投資持股列其他綜合損益處分利益逾53億元,去年底止約有38億元現金水位,今年擬配發股東每股現金股利10元外,神盾近年來續入股安國8054,芯鼎6695,聯發科小金雞達發等IC設計公司) 4/7.長榮國際變天 鄭深池出任董事長(4/4.現金減資的市場反應, 4/4.經營前景有轉折? 現金減資奔高)
4/6.創新板第一家公司 錼創通過證交所上市審查 (Micro LED,氮化物半導體材料相關應用之研發,製造及銷售,營收以COC晶片載板及技術服務為主;2020年虧14.9億元,eps虧21.57元 2021年虧12.18億元,eps虧14.14元; 主市場韓佔62%,台灣居次,佔35.5%,其中,韓三星為最大股東持股22%)
4/6..Gogoro出師不利 赴美掛牌首日大跌12% 3/28.昔聯手入主今翻臉 李全教趕走樂士董座搶經營權 搞外掛炒股 3/28.12家現金減資:長興1717 中環2323 凱美2375 長榮2603 國巨2327 美隆電2477 金像電2368 好樂迪9943 巨路6192 云辰2390 東森2614 十銓4967; 3/28.JL短評:跟著減資潮,因為是循環股頂峰且定期要大燒錢產業,明後年賺不到這麽多錢,就省著點分次發股息,裝成年年有能力配息,但看來配又太,用減資退現充胖又可節稅!百變不離得雞賠牛! 3/28.友達:股息分3年發放、減資2成 3/22.金寶經營權大戰煙硝味起 ,大女婿前總經理沈軾榮董事,提10董事人選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868413 ( 21-5/10.豪門女婿難為,豪門婚姻不易:緋聞疑雲 ,沈軾榮中斷接班金寶之路;台塑4女婿3離婚;正新學霸女婿 第一位非姓羅董事長;吳燦坤淡走 燦坤招牌依舊在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47918 ) 3/22.彭博:台灣家樂福 數週內將賣給統一 美國隊國安當局正作聯電到美投資設廠成美伙伴的忠誠考核 3/22.美補貼力邀 傳聯電底特律設新廠 3/21.兩國論才能保中華民國 曹興誠:中共已成人類公敵 3/21.聯電前執行長孫世偉 離開中國武漢新芯 ***3/21.緯創處分8000張緯穎 交易金額逾73.37億元 3/21.金像電宣布現金減資10% 配發2.2元現金股利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866839 3/19.長榮減資6成 專家:洗小股東出場 (長榮海運15日宣布減資新台幣317.6億元)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06643
3/18.綠界上櫃股價跌回承銷價,將配發 15.6 元現金及 0.5 元股票股利
3/14.聯發科旗下達發(藍芽晶片)6月底前上興櫃 為近年半導體最大IPO鋪路 (客戶: 索尼,蘋果的Beats,JBL和小米等,對手: Realtek,高通和中國藍牙晶片王者Betechnic等) 3/11.光寶科宣布光林照明事業 轉予全資子公司光林智能科技 3/2.仁寶獲普達6599--51%普通股股權 公開收購條件達成 (普達目前在英倫敦,德司圖加特等歐各地設子公司,產品POS系列產品,All in One POS,亦含工業觸控顯示器和工業平板電腦與分離式主機Box PC等工業物聯網設備 3/1.長榮再起爭奪 長榮鋼兩方必爭 2/26.遠傳宣布合併亞太電信 用戶飆至920萬 2/25.長榮國際變天! 二房張國煒支持大房弟弟派
2/17.長榮航太2645,18日以每股63元登錄興櫃交易 2/16.台泥超級電池工廠徵才 兩年招募逾350人 (2021-10/26.台泥集團120億投資三元能源科技 高雄鋰電池廠動土,預計2023年啟用,一年可生產約1.8GWh24000台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 2/14.〈強茂收購電源管理IC供應商虹冠電〉擬以每股80.8元拿下最多3成股權 溢價18% (財務投資) 亞泥被踢出股,幾時狗熊翻? 2/12.亞泥花蓮續採礦 部落過半同意 2/10.〈仁寶IPC布局〉擬砸4.09億元取得飛捷旗下普達最高65%股權 溢價約20.24%
2/9.長榮航太送件 預定2月中旬登興櫃 1/27.半年閃辭大同, 何春盛告訴天下,到大同6個月就辭職理由:「大股東想要賺快錢、賣土地,而不是想讓這家公司再度偉大」他說需要更多時間整頓大同本業,但大股東無法等。 1/28.國揚入股南港 神祕交易曝光:南港林學圃過世後,出現鉅額交易五筆(總交易金額超過44億元,佔南港股本13.8%), 國揚進駐 ,(南港世界明珠總銷金額達千億元,目前住宅區銷售雖占七成,但還有辦公樓層與商場,預計2023年完工還有段時間) 1/14.彩晶砸近15億元加碼投資中光電 持股比攀至9.78% 1/11 .鴻海子公司鴻元出清天鈺持股9090張,4.8%,金額21.4億元(鴻海集團仍有天鈺二成)鴻海子公司擬出清持股 天鈺股價重挫今年來跌23.2%
1/7.瑞鼎3592今掛牌上市股價大漲達542元 漲幅近76% 1/4.樺漢引資大咖 Google參與488萬股私募 1/3.害公司損失2千萬 同泰告前執行長李遠智
1/3.2022年首家掛牌上市!洋基工程股價漲逾3成(台積電無塵室系統工程供應鏈之一;半導體業佔洋基工程營收達54%,印刷電路板業佔21%次之)
23--1/3.資誠:2021年台灣上市櫃新掛牌家數共31家、年增1家,募資金額321億元、年增174億元。今年半導體仍是主力
+++++++++++++++++++++++
22--12/29.弘凱光電底價34.17元明起競標(封裝) 2022年1月19日掛牌上市 21--12/31.威盛德州實驗室及設備出售 英特爾接手(Centaur給英特爾交易已完成,預計1.25億美元款項將在第4季認列完畢) 12/30.台灣大併台灣之星 (1股台灣之星換台灣大0.04508股預計發行2.82億增資股)合併後用戶達980萬 (沒規模經濟,ㄧ直虧,最好就是,有人來擦屁股,就跳樓大拍賣!) 12/22.台泥15.1億元認購飛宏9.99%股權 12/22.全家,全聯結盟,未來電支工具可互通,背後好處有哪些? 12/22.佈局雲端產業至2024年 廣達:投資田納西廠擴充產能 12/22鴻海富智康全資子公司計劃「分拆」 在印度兩大證交所獨立掛牌上市 12/21.大同經營新團隊確立 前董總座婉拒擔任顧問 (12/13.大同董,總雙雙請辭 王光祥預定21日出任董事長) 12/13.王光祥困境 大同的哀鳴 12/17.公司派、市場派共治 泰山董座換人 12/2.逾7成出席股東贊成 國票金股臨會通過與安泰銀合併 12/1.英業達:持股比47.65%子公司太陽能英穩達(另一大股東為穩懋)聲請宣告破產 ,總負債高達22.12億,完全退出太陽能電池片產業,另ㄧ併購的太陽能廠益通也清算順利. 近年鞋類豐泰,寶成等,PC與手機供應鍊仁寶,緯創,和碩,可成等等,大幅撤中潮後,日月光跟進開半導體首槍! 12/1.日月光擬售子公司GAPT股份(日月光中國在威海,上海 昆山,香港等子公司)及半導體股權 美金14億6千萬元之對價,予北京 智路資本 11/28.全聯115億買大潤發》林敏雄:目前未評估買家樂福 11/27.拿到PV美國藥證 藥華藥半月漲8成(藥華藥跟合作夥伴國際藥廠AOP目前仍有訴訟,AOP對藥華藥求償約50億元) 11/19.光洋科經營戰扯台積電 王炯棻:鍛造數據來自富達航太 11/16.東風裕隆由法院撮合 尋找債權人和潛在投資者 11/16.開發金股份轉換併中壽100%股權 金管會核准 11/12.Genzyme 將支付50億和解金 國際中橡股價跳空漲停 11/5.中華電信買下亞太電信900MHz頻段頻率 10/29.群聯財報事件遭判刑,潘健成:遺憾將上訴 10/25.大立光宣布買進1342張庫藏股(自高點3590元一路下跌,本月曾跌到波段低點1960元跌幅達45% 10/25.台泥斥資120億打造全台最大電池廠(鎳三元,瞄準國際高端客群,年產能將達1.8GW,約每年生產可供2.4萬台電動汽車用電池) 2023年啟用 10/23.歐尚和潤泰雙雙出脫持股 全聯將掌大潤發95.97%股權 ***10/22.日亞化全面掌權光磊納子公司(近年光磊轉機因感測元件打入Apple Watch供應鏈,全球市占率85%,佔7成營收,虧轉盈,引起市場派介入,公司派結日亞化私募後臨時股東會縮董事7席全勝),將改名台亞半導體掛半導體股 ;通過處分中國子公司議案,減營收有收益. 10/19.中鼎承攬台泥再生資源利用中心工程 將有效解決花蓮垃圾問題 10/17.海撈災難財下場!中國口罩機當廢鐵賣 業者一夜赤貧 10/1.貿聯(束線)跨國併購〉145億元收購德LEONI工業應用事業群 年營收可望增5成 9/30.不在中國上市了! 永豐餘投控董事會通過永道射頻在臺申請上市 9/30.配合新南向 聯邦銀二度主辦越南西貢證券聯貸1.18億美元 9/30.中鼎攜手法商 拿下255億元捷運南北環狀機電系統標案 5/15.時.仁寶透過旗下子公司鵬寶6.17億元買金寶股權,總持股從去年底10.03%提高至13.18%. e
+++++++++++++
3/15.證交所14日公告,衛星通訊公司台揚2314,及知名童裝品牌麗嬰房2911這2檔股票,都因為淨值已低於財務報告所列示股本2分之1,因此將從18日變更交易方法,意即打入全額交割股。 3/4.能率集團旗下包括能率創新(5392)、佳能(2374)、IKKA-KY(2250)及能率亞洲基金日前簽約並攜手投資美國機器人公司Mantic Robotics;除投資外,佳能也接獲Mantis Robotics的近接感測器訂單,初期約300套,能率創新也不排除代工組裝Mantis Robotics 的機器人手臂。由於人工成本費用越來越高漲,能率集團看好未來機器人事業的運用,後續也計畫代理Mantis Robotics 的機器手臂於台灣及日本銷售,在工廠自動化發展之同時,給予勞工一個高效且安全的工作環境。 2/26.印能科技7734(先進製程解決方案)26日以承銷價1250元正式上櫃掛牌交易,股價最高至1590元,上漲340元,漲幅高達27.2%,不僅躋身「千金股」之列,股價還凌駕聯發科、台積電之上,氣勢驚人。先進製程中,氣泡的存在可能導致材料內部結構的不連續性,影響導電性、機械強度和熱穩定性等關鍵特性,甚至可能導致整體產品失效,對產品的質量與可靠性具有重大影響。印能科技透過真空、高壓、熱流技術及應用先進檢測技術,能即時監控和預測製程中每一個細節,強化產品可靠性與性能,同時降低生產成本與浪費,確保在客戶的產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領 異質整合的先進封裝是未來半導體發展的關鍵,透過小晶片(Chiplet)設計,以及晶片間的立體堆疊技術,先進封裝技術能顯著提高晶片性能。印能科技已開發出多款針對先進製程的創新解決方案,包括針對氣泡問題的除泡機種Void Free System(VFS)、應用於晶圓級封裝的全自動化製程除泡系統Void Terminator System(VTS)、專為高溫真空環境設計用於介電材料烘烤與回焊製程的PIoneer & PRO 系列,以及解決小晶片Chiplet除泡系統RTS(RTS-Chiplet),站穩先進封裝市場的領先地位。 2/25.融程電3416(工業電腦廠):董事會決議擬定斥資瑞士法郎635萬元(約新台幣2.32億元),收購該國兩家工業電腦IPC廠的5成至6成股權,預計會在下個月正式簽約,並從第2季開始認列營收,完整收購程序最慢會在下半年完成。融程電此次收購的兩家瑞士IPC廠為「Primelco System Device(PSD)」與「Primelco Visual Data(PVD)」,兩家公司去年營收合計約有新台幣8億元,獲利則為新台幣6000萬元。其中,PSD已與瑞士零售巨擘企業維持長達10年以上的夥伴關係,超過5成業績來自於該客戶,目前PSD旗下產品涵蓋掃描器、印表機、顯示器、自動辨識與周邊設備,為自助銷售時點情報系統(POS)經銷商。此外,PVD市場定位則為工業電腦解決方案供應商,產品包括與工業電腦相關的強固型行動解決方案、觸控電腦、通訊產品、工控機、顯示器,跨國提供客戶服務,並持續與下游保持長期的合作關係。 2/25.電子零組件廠閎暉(3311)將斥資14.18億元,收購日本上市公司FDK株式會社股權45%。閎暉表示,公開收購完成後,將維持FDK在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並加強兩家公司合作,擴大營運規模,且透過此次合作,閎暉將跨入能源電力產品。 2/20.雲端服務商伊雲谷(6689)今日宣布與雲界數位創新(eCloudEdge Digital Innovation),共同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推動其產品 NeoEdge 在智慧製造、能源管理、交通運輸等領域的應用,助力企業加速雙軸轉型。雲界數位近日舉辦首場產品發表會,正式推出「NeoEdge AIoT邊緣運算協作管理平台」。伊雲谷說明,eoEdge為新一代AIoT邊緣運算協作管理平台,專為智慧製造、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等場景設計,可幫助企業克服數據孤島與邊緣運算部署挑戰,快速落地AIoT應用,強話營運效率與市場競爭力。 2/19.經營面橫跨生技、無人機、建材與工程、服飾與廣告等領域的世紀民生(5314),董事長張祐銘今日表示,由於公司股本小,流動性較差,且不易增資,因此已通過將進行股票分拆,計畫1拆為20,目前主管機關都已核准,估計3月底可分拆完成。世紀民生表示,2024年全年營收6.44億元、年增659.47%,五大事業體營收比重分別為保健食品銷售37.11%、智能機器事業0.16%、建材與工程收入19.62%、餐飲收入6.33%、服飾與廣告收入36.78%,其中,保健食品的業績比重自年初的11%進一步拉高,主要是旗下「朝和生醫」已成為推動保健食品業務發展的核心引擎,目前旗下已有多款針對消費者不同訴求的保健食品。 2/15.漢民集團旗下漢磊(3707)15日公告世界先進以維善投資的二席法人董事代表辭任,漢磊:主要是為正式以世界先進正式擔任二席董事的提名人選進行準備,預計今年股東會補選二席世界先進法人董事代表。世界先進去年斥資24.8億元,認購漢磊私募普通股5000萬股,取得13%股權,雙方計畫攜手在化合物半導體SiC8吋晶圓的技術研發與生產製造,相關技術初期由漢磊轉移,預計2026年下半年開始量產。 2/14.PChome網家日前引入統一為私募案應募人,統一取得30%股權,成為最大法人董事,並取得2席董事。今日網家重訊公告,統一改派統一超商(2912)數位發展中心主管林振德、統一超商物流長胡長熹出任法人董事代表。 2/14.仁寶砸逾9.8億元 增資波蘭、美國車電廠 2/14.廣達分3階段投資那斯達克上市企業、美國AR(擴增實境)眼鏡與技術供應商Vuzix,壯大旗下元宇宙事業能量,Vuzix現已攜手人機介面系統商Mentra打造智慧眼鏡通用作業系統,導入先進AI(人工智慧)功能與開發平台,加速邊緣AI切入手機裝置以外的應用場域。回顧廣達與Vuzix的合作歷程,雙方於2023年11月簽署輕量級智慧眼鏡的量產協議,廣達為進一步抓準元宇宙佈局機會,2024年9月宣布3階段入股Vuzix,首階段在不超過2000萬美元的交易金額之下,取得Vuzix的769.2萬股普通股,持股比例19.2%,計劃於今年第3季結束之前完成第2、第3階段投資,總金額不超過1000萬美元。此次Vuzix與Mentra推出的智慧眼鏡通用作業系統AugmentOS,透過「超級應用程式(Super App)」,以AI驅動的智慧技術增強人類能力,其所內建的多項功能包括即時字幕、即時翻譯、主動式AI助手、智慧通知、AI儀表板與語言學習工具,與後續的智慧眼鏡產品無縫整合,開創全新AI應用生態。 2/14.德國2025 XPONENTIAL Europe無人機展2/18登場。雷虎科技8033參展,並將發表全新美製,且符NDAA(國防授權法案)規範高性能自殺無人機FPV飛控、變速器等關鍵零組件,產品包括雷虎STEALTH Flight Controller H7和雷虎STEALTH ESC 55A等。雷虎:目前歐美市場無人機零件多數來自中國,所有軍用FPV無人機零件皆於台灣生產雷虎在台具備高度自主性及穩定供應鏈。雷虎將在美加州Lake Forest投入生產FPV關鍵零組件給美歐客戶,雷虎將攜手合作夥伴申請加入Blue UAS清單 2/14.電源供應器廠光寶科透過智慧基礎建設與增加能源使用效率,促進全球實現淨零排放願景,旗下光林智能(LEOTEK)現已加入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並於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第39屆理事會上發表「智慧永續基礎建設(ISI)淨零藍圖」。 2/14.仁寶續深耕北美、歐洲車電業務,為因應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之後地緣政治變化,將對於旗下美國、波蘭車用電子廠進行增資,金額分別為1000萬與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3.27億元與6.54億元),竭力滿足客戶需要的多元產線選擇。 2/14.台達電續深化泰國佈局,旗下泰國電子股王泰達電宣布興建3座新廠,暫估工程總價款約泰銖34.24億元(約新台幣33.31億元,泰達電也將斥資1313.2萬美元(約新台幣4.29億元)向母公司台達電購買用於生產的機器設備。泰達電此次因應未來業務發展所需,投入泰銖9.45億自地委建D16廠、D17廠,並同步斥資泰銖9.42億元自地委建泰國D18廠。據了解,泰達電近年持續強化電源供應、被動元件、散熱風扇等3個業務 2/13.聚賢研發7631:以半導體特殊氣體二次配廠務工程為主,預計將於2025年3月中旬於創新板其他電子產業類股掛牌上市,2024年營收為8.51億元,年成長超過2成,公司預期2025年半導體先進製程及先進封裝需求仍將維持強勁表現,二次配廠務工程將延續成長動能,預期今年營收與獲利將拚年增兩位數。 2/8.諾亞克7724主從事生產與販售醫療耗材供應鏈, 並於2024年8月15日登錄興櫃,怎料股價才短短5個月,就從65元腰斬至30元,且6日一口氣公告6位高階主管請辭, 2/8.鴻海8)日代子公司富聯裕展科技 (深圳) 公告,決議透過詢價轉讓及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中國機器視覺商凌雲光 (688400-CN) 持股共 1562.5 萬股,目的實現投資。鴻海為強化機器視覺及工業人工智能在智慧工廠的研發及應用,在 2020 年透過工業富聯Fii(601138-CN) 戰略投資凌雲光,雙方並於2021年合資成立新公司「富聯凌雲光」,鎖定智慧製造、全自動質量檢測設備。 2/5.亞光3019:與新加坡MetaOptics公司CEO Mark 簽訂合作備忘錄,攜手合作 Meta Lens各項創新產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世界首創的Meta Lens全彩照相模組。亞光耕耘Meta Lens已經有一段時間,專注於單波長紅外線(不可見光),並用於顏面識別、AR(擴增實境) 用WAVE GUIDE,目前積極推進樣品製作中。 2/5.擴展感測器業務,國巨5日宣布將公開收購日本上市公司芝浦電子(TSE:6957)。芝浦電子為全球領先的NTC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熱敏電阻製造商,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 國巨表示,將以每股4300日圓的價格公開收購芝浦,對比2月4日收盤價溢價幅度達36.94%,對比前1周平均收盤價溢價約35.69%,對比前1個月平均收盤價溢價為33.83%,對比前3個月平均收盤價溢價32.23%,對比前6個月平均收盤價溢價則約31.34%,預計公開收購芝浦電子100%的股數,訂於2025年5月7日啟動收購,將同時進行並完成相關監管批准及其他必要程序。 2/5.譜瑞-KY4966法說會:看好AI與高階筆記型電腦今年表現,趙捷指出,隨著AI應用多元發展,帶動高階筆記型電腦需求,譜瑞向來鎖定高階市場,同時已與輝達合作,展開AI與遊戲等產品認證,對於今年營運成長有信心。庫藏股,分別是2月6日至3月14日與3月17日至4月2日,各將買回庫藏股1100張,區間價495至1110元,公司股價低於區間價格下限,將繼續買回 2/5.經營40多年的鞋廠中傑-KY(6965)預計在3月上旬掛牌上市,於2月14日至18日開放競拍。中傑去年產能4050萬雙鞋,營收達到269.8億元、年增18.7%,產能和營收雙創新高,法人估去年每股稅後盈餘(EPS)有望超過12元。董事長劉安哲今天信心表示,今年上半年訂單無虞,印尼、印度廠佈局中,力拚2028年中國和非中國廠的產能各占一半 2/4.興櫃股王印能科技預計 2/26 日以承銷價 1,250 元掛牌上櫃。先進封裝成為半導體產業中的核心驅動力,隨著 5G、HPC 與生成式 AI 的加速發展,市場對高性能、小型化及高集成度封裝的需求日益增長, 1/15.智邦加碼投資韓國光通訊廠InLC 持股比例達82.99% 25-1/15.高速傳輸IC祥碩(5269)今日召開重大訊息說明記者會,宣布與Techpoint(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6697)已達成最終協議,祥碩將以每股普通股20美元的現金對價,收購Techpoint的所有已發行股份,包括日本存託股份的普通股,對應的完全稀釋後股權價值約為3.9億美元,交易預計將於2025年第二季或第三季初完成,Techpoint將成為祥碩的全資子公司。
+++++++++++++++
24-12/26.精成科擬斥資84億元收購日商 PCB 公司 Lincstech 12/26.佳能2374手握機器人眼睛商機,25日13萬張大量直攻17年新高價,帶機器人起飛,盤中爆大量,大股東和碩近7個月趁機共處分逾1.5萬張,7.45億元處分利益入袋。佳能續漲1元跳空開盤,和碩以小漲92.8元開出。 12/5.美國零售巨頭Walmart完成電視品牌Vizio收購案,群創今公告,因持Vizio共834萬7068股被收購下市,群創處分利益約17.76億元,已從其他權益轉至保留盈餘。 12/5.行動支付領導品牌 LINE Pay7722今以每股508元掛牌上市。但股價開盤小漲後急殺,10分鐘即大跌43元至最低價465元,上千名以508元認購中籤投資人,開盤現虧逾4萬元,後股價緩步向上墊高,續向平盤價508元靠近。 12/6.精誠:精誠軟體服務董事會決議現金減資26.54%,基準日12/9 12/2.智邦開漲停,傳處份轉投資利多(IC設計Astera Labs-ALAB,「小輝達」之稱,今年來股價飆漲),致智邦11/26公告處分Alab:492仟股,每股價格100.5美元,處分利益4952.5萬美元、約台幣約16億元,處分利益列為股東權益保留盈餘,對損益不影響。台積電日前也處分Alab,每股處分價格94.95美元 11/27.半導體先進製程AMC監控設備商創控6909於26日向台灣證券交易所送件申請股票上市。創控表示,公司資本額6.11億元,專注於生產製造AMC(氣態分子污染物)及VOCs(揮發性有機氣體)監測分析設備,並已廣泛應用於半導體產業及環境大氣監測等領域。 11/19.鴻海子公司「寶鑫國際投資」處分機殼廠鴻準持股,處分為實現投資利益,處分利益為2.04億元。 11/19.鴻海昨公告, 2024年海外ECB完成訂價,轉換價300元,與17日收盤價208.5元相比,溢價幅度高達43.8%。此次發行總額7億美元(約新台幣225億元),將用以支應海外購料所需資金,可望因此減利息支出,若於今年度全數轉換,股本稀釋比率約為0.54%,對原股東股權稀釋比率效果尚屬有限。 11/14.興櫃專注於眼科新藥的全福生技(6885)預計12月中掛牌上市,全福生技:自2013年成立以來, 專注於新藥轉譯科學研發,目前已有4項眼科新藥進入臨床開發階段,期待掛牌上市後以打造全福生技成為國際級生技醫藥公司為下階段目標。 全福總經理徐文祺表示,全福的新藥 BRM421以全新機轉切入乾眼症治療,BRM421具備促進角膜緣幹細胞增生、加速角膜修復、中斷因損傷眼表上皮細胞相關分子模式發炎反應所引發的角膜損傷惡性循環等多重療效,並於人體臨床二期成功驗證其治療乾眼症的潛力。然因賦形劑的影響使其在2023年12月解盲的三期臨床試驗不如預期,全福已做多項調整因應,並預計在明年第二季啟動第二次三期臨床,重新向市場證明BRM421的療效,在BRM421具有早期見效的特性下,未來有望搶進乾眼症數十億美元市場並為全球患者帶來充滿希望的治療選擇。 11/10.頎邦科技空污數據涉造假 3環安人員起訴 10/29.世界健身-KY2762,900萬美元買下美國母公司World Gym International(WGI) 股價收漲停108.5元,獲World Gym品牌的全球經營權。世界健身今早股價開高後震盪,近11點時買盤湧入,直逼漲停到108.5元, 10/25.網路討論度最高,老闆自帶風格的星宇航空25日在證交所擊鼓上市,上市掛牌價每股20元,開盤價25.95元最高,上午10時止,最高價到29.95元,漲幅近5成。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說,星宇是國際性的航空公司,不以炒股票為主 10/19.鴻海18日:2024年海外第一次ECB完成訂價,轉換價300元,與17日收盤價208.5元相比,溢價幅度高達43.8%。此次海外可轉債發行總額7億美元,將用以支應海外購料所需資金,可望因此減利息支出,若於今年度全數轉換,股本稀釋比率約為0.54%,對原股東股權稀釋比效果尚屬有限。由於鴻海已規劃GB200 AI伺服器,將在11月生產,12月小量出貨,2025年大量出貨,加上GB200 AI伺服器的價格是傳統伺服器的十倍以上,因此,採購晶片等零組件資金龐大,需大量營運周轉金來支應。 10/18.星宇航空2646將於25日掛牌上市,18日結束連3天的申購熱潮,超過172萬人參加新股抽籤,中籤率僅有2.32%。星宇航空15日開放股民申購,每股承銷價20元,此次實際承銷張數為7萬9900張,為今年唯一破百萬筆上市申購案。 10/12.台灣2間上市公司廷鑫、昶虹「確定下市」,11月19日終止,股票全成廢紙。沒想到,廷鑫也爆出賣廠,以16億元賣掉土地,8000坪廠房售出。廷鑫、昶虹早已被列為重點觀察對象,起初第1季財務報告未申報,怎料第2季財務報告也交不出來。對此,證交所9日宣布,廷鑫、昶虹11月19日起終止上市。 10/8.PCB廠競國(6108)今重大訊息說明會,宣布停止台灣廠生產,台灣廠自疫情結束後,因消費性電子產業不景氣,加上原物料成本上漲,致使台灣廠本業自2022年起已連虧損三年,考量未來巿場情況及維護股東權益,公司擬自12月25日起,停止台灣廠生產計劃,未來將訂單轉移至子公司競陸電子(昆山)生產。競國台灣廠員工約有400人左右,競國指出,台灣廠部分人員配合需求留任,其餘人員依據勞動基準法及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員工終止勞動契約,並依就業服務法列冊通報主管機關,辦理大量解僱員工,資遣通報日預計為10月9日,資遣生效日預計為12月下旬 ***10/4.研華宣布,集團已完成對法國知名POS、Kiosk品牌公司「AURES Technologies SA」的第1階段股權收購。 10/1.星宇航空(2646)將在10月25日轉一般板上市,10月4日至8日展開競價拍賣,底價為每股17.39元。根據第一金證券公告指出,星宇航空競拍數量為31.96萬張。 9/27.日月光今代子公司福雷電公告:斥資約1.5億元認購晶圓代工廠元隆6287私募普通股1191萬4217股,每股價格12.59元,集團共持股元隆達55.78%;元隆董事長也改由日月光法人代表、集團幕僚長潘士華出任。對於元隆未來的走勢,日月光表示,目前還沒有規劃。6吋晶圓廠元隆原任董事長陳清忠為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的親家,總經理陳弘元為連戰大女兒連惠心夫婿,營運長期虧損居多,屢次減資與私募增資,知名法人股東除了日月光,先前還有鴻海、台積電轉投資的世界先進等投資過元隆。 9/26.主攻車用、伺服器、AI PC電感元件 三集瑞-KY預計10月掛牌上市 9/25.電感元件新兵上市!電感元件廠三集瑞-KY(6862)上市前媒體茶敘,董事長林伙利指出,三集瑞電感產品顯示卡長期與GPU大廠合作,公版階段即參與配合開發電感產品,產品應用於顯示卡、筆電、PC主機板,伺服器等,他也表示,近年來主攻車用、伺服器、AI PC電感元件,AI產品佔營收比重上半年已高達15%,未來朝兩成目標前進 9/24.廣達2382小金雞廣明6188旗下達明機器人4585,預計本週四(26日)登錄興櫃交易,興櫃認購價格為每股120元 9/24.全景軟體8272(資安軟體服務商):台灣與全球資安需求續提升,除現有金融客戶外,也續研究IoT(物聯網)設備安全需求,瞄準半導體產業與車聯網需求,目前與客戶洽談中,目標3至5年IoT設備資安成最大產品線,中長期最看好商機。 9/24.順利發行第二次海外存託憑證(GDR)!中美晶(5483)今日宣布完成2.84億美元GDR發行訂價,此次發行共5500 萬單位預計於盧森堡證券交易所掛牌,發行價格每單位5.17美元(折合新台幣165.43元) 9/24.星宇航空預計10月上旬競拍,第4季完成掛牌上市。明年客運市場仍看好日本航線。 9/20.台特化4772每股110元掛牌上櫃,掛牌後股價一度到184.5元,漲幅超過67%,上櫃承銷案以競價拍賣進行,競拍得標加權平均價137.99元,公開申購價110元,超過20萬人參與申,中籤率0.83%,1張賺近7萬元。台特化為半導體特殊氣體及半導體特用化學材料之專業廠商,主要產品矽乙烷主要應用於化學氣相沉積CVD製程,為半導體產業進入先進製程時代關鍵性材料;上半年度營收4.05億元 、年成長95.96%,已超過前年全年營收七成,稅後淨利1.56億元也超過去年獲利,EPS1.13元。 9/13.AI升級商機,台灣大以每股123元價格共39.72億元,取得精誠資訊普通股3.2298張,11.86%股權。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表示,台灣大戰略投資精誠資訊,聯手開創AI升級與5G專網AIoT應用新契機;雙方將聯手,透過台灣大攜手精誠「Telco+Tech」策略,共同瞄準台灣各產業AI升級、5G專網及AIoT成長機會,為客戶創價,也將帶來顯著營運綜效。展望未來,雙方將以台灣為起點,共同拓展大東南亞等國際市場。 9/13.台灣電池機車龍頭Gogoro過去5年大虧逾百億元,遲未止血,Gogoro董事長兼執行長陸學森昨天辭職下台,由大股東潤成投控董事長兼潤泰集團法務長曾達夢接任董事長、 原Gogoro台灣總經理姜家煒接任Gogoro代理執行長。 9/13.緯創受8月股災AI股成為殺盤重心影響,緯創股價當時也觸及波段低點,緯創董事長林憲銘8月增持自家股票1000張100萬股,若以緯創8月均價約99.67元計算,其增持金額高達9967萬元 9/13.聯電4名主管共申讓持股2950張 市值1.6億元(4位經理人申報轉讓持股包括副總經理劉士維申報轉讓1000張、副總經理許淑芬申報轉讓850張、副總經理沈英勝申報轉讓600張、副總經理吳宗賢申報轉讓500張持股,合計轉讓張數2950張) 9/13.台積電林錦坤持股自家股票1萬2660張 家人8月增持股51張 9/12.台灣大鉅額交易方式,取得精誠資訊(6214)普通股股票,持股比例約11.86%,將成為精誠單一最大股東 9/9.持有鴻呈12%股權大股東為研華,該公司董事長劉克振表示,鴻呈是研華線纜最大供應商,目前供應佔比高於30%,鴻呈6913(連接線):為配合上櫃前公開承銷,對外競競拍底價80.8元,預計10/1上市 9/4.泓德能6873(綠能環保):將 新股溢價現增辦競價拍賣,9/26改一般板上市,公開承銷股數採80%競價拍賣、競拍底價160.68元,承銷價暫定為188元。泓德能與壽險及策略合作夥伴籌組四大綠資產管理平台,包含以地面型光電為主星泓電力、漁光為主星鱻電力、表前儲能為主的星德電力及今年甫成立以光、儲為主的的富邦能源,未來管理資產總金額預計超過650億元,為全台最大綠能資產管理平台;以電站維運為主要的子公司「泓博能源」,至2023年底維運容量310MW,所提供太陽光電系統維運服務取得國際第三方認證機構TÜV NORD AAA認證最高等級肯定;專業養殖團隊「星源漁業」,去年首次收成即有逾10萬台斤;負責綠電購售子公司「星星電力」為台灣前三大業者,累計至今年8月底,綠電轉供總合約度數超過155億度,轉供據點超過1800個,憑證張數超過5萬張;星舟快充則為全方位充電營運商,至上半年已開發272個充電站。 9/4.樺漢6414(工業電腦)收購案:將以每股0.075新幣買新加坡上市企業NERA TELECOMMUNICATIONS(STR:N01.SI)大股東Asia Systems Ltd.手中53.38%持股(1億9317萬3439股),總交易金額1449萬新加坡元(約新台幣3.55億元)。據新加坡證期法第14條規定,樺漢此次收購已達全面公開收購構成要件,將依新法,同步向公開市場進行全面收購邀約,此案預計於2024年10月底前完成收購;NERA成立於1978年,於1999年在新加坡掛牌上市,業務遍及亞太地區、歐洲、中東和非洲等全球16個國家與地區,致力於發展網路基礎設施、物聯網(IoT)、資訊安全、雲端與數據中心、企業服務管理和託管服務等業務,主要市場與應用領域包括電信和公用事業、醫療保健、教育、交通、物流和金融服務、政府組織等。樺漢ESaaS平台鎖定的應用場域包括鐵路專用網絡(RDN)、IIoT+5G智慧製造解決方案、AI技術應用、ESG節能減碳等,管理層看好能與NERA的事業範疇綜效加乘,整合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服務,提升客戶黏著度,將持續創造樺漢更多元的應用服務與市場機會。 8/27.保瑞藥業6472今董事會通過與泰福-KY(6541)進行策略聯盟,將由泰福發行普通股新股,取得保瑞旗下負責大分子CDMO業務的保瑞生技股權,以每1股保瑞生技普通股換發1股泰福生技普通股做為對價,並將提交泰福生技與保瑞生技同日舉行之股東臨時會決議。待本次交易完成後,依照目前股數計算,保瑞藥業將取得泰福生技約30.5%股權,成為泰福生技單一最大法人股東。泰福表示,此一換股案,泰福將增資發行新股7千萬股,股本將由目前的16億元增加至23億元;保瑞表示,泰福新董事會,保瑞集團將推派4席董事(包含2席獨立董事),並推舉保瑞集團董事長盛保熙擔任泰福生技新任董事長,持續推動整合後主體在全球生物製劑領域的策略規劃與成長目標。 8/26.貿聯KY3665(線束)法說並宣布新併購案,將砸5150萬歐元(約新台幣18.3億元)完全收購東歐Easyss.r.o.,有利增旗下客製化產品產能與技術,以滿足半導體設備業務需求,預計9月中旬簽署最終購買協議。貿聯:Easys的商業模式與集團於2020年收購新加坡商 Speedy Industrial相似,期望Easys併入旗下工業用事業群」之後,資本設備能成為此事業群佔比最高業務,此次併購主要由自有資金支應。目前貿聯旗下高效能運算業務和資本設備業務營收約佔第2季整體25%,營運長Florian Hettich:ASIC AI伺服器客戶,將從今年下半擴大對貿聯營收貢獻,使用圖形處理器GPU AI伺服器客戶,預計從明年開始顯著挹注集團的高效能運算業務。 ,貿聯已與主要美系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維持多年供應關係,主動式電纜可能會成為這些客戶選定高速數據傳輸解決方案,隨著AI先進運算平台規模日益增長,電源瓦數需求也相對提高,代表貿聯將有更多機會提供旗下高功率電纜和連接器解決方案。 Florian Hettich觀察,集團工業用業務受惠於半導體設備客戶交付更多產品,及記憶體客戶運送更多設備,需求明顯開始上升,此外,由於高附加價值箱體組裝、系統整合需求更加強勁,帶動線束、電纜組裝需求,皆顯示出半導體設備產業已走出下行週期,開始進入下一波上升週期的初始階段,這個過程有機會持續3年至4年。旗下電器業務第2季的營收規模,為史上首次超過車用業務,公司現在已經克服所有電氣和機械障礙,成為大客戶的該產品主要供應商,有鑑於新的系統整合專案已在上半年量產出貨,預計下半年將進一步擴大相關專案的營收能量。關於車用業務,儘管未來仍有疲軟跡象,但可望從下半年開始可能減緩衰退,現已出現潛在觸底徵兆,但初期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維持「L型」築底走勢,在矽膠業務方面,雖然客戶正在延遲產品出貨時間,但貿聯仍看好具有長期增長潛力,「我們正努力在車用業務進行轉型,可能需要2年或更長的時間」。 8/20.中華電信旗下中華資安國際20日登錄興櫃,股票代號7765,興櫃認購價為每股220元,今日一掛牌,股價一度衝破400元,最高來到408元。 中華資安(7765)日前舉行興櫃前法人說明會,隨著近年在駭客肆虐下,對政府、企業及個人都造成損害,也驅動資安產業蓬勃發展。 中華資安2023年營收16.96億元,稅前盈餘3.39億元,每股純益7.8元;2024年上半年營收8.56億元,稅後純益1.93億元,每股純益5.35元,營收、獲利持續成長,續創新高。 中華資安2017年成立,資本額3.63億元,大股東為中華電信(2412),也是中華電信內部創業的典範之一,主要業務為上網資安、資安專業服務與資安商品銷售。中華資安是國內連續五年榮獲行政院資安評鑑5A最高評價的優質資安公司,也是國際顧問公司Frost & Sullivan連續三年評價為台灣最佳資安服務公司。 中華資安是國內資安公司領導品牌,有超過300多家大型企業、4萬多家中小企業、以及個人與家戶近100萬客戶,企業客戶涵蓋政府機關、金融業、高科技、醫療業、流通業及關鍵基礎設施等。 8/20.中美晶旗下小金雞台特化4772今上櫃前業績發表會,預計第三季掛牌上櫃;董事長徐秀蘭表示,今年上半年台特化已繳出亮麗成績單,營收年成長高達95.96%,估計下半年營運還將較上半年成長。台特化今年上半年營收4.04億元、年成長95.96%,已超過去年全年營收70%,稅後淨利1.56億元,已超過去年整年度獲利金額,eps1.13元。 8/6.長榮集團加速海、空分治,長榮航空今公告,總計斥資29.13億元,向長榮國際買下旗下長榮航勤、長榮空廚、長榮空運倉儲三家公司股權,(5.65億元,購入長榮航勤約1.413萬張,以19.98億元購入長榮空廚逾3.84萬張,以3.5億元購入長榮空運倉儲逾1.3萬張)購入後,長榮航空持有長榮航勤、長榮空廚、長榮空運倉儲76.33%、74.8%、72%;長榮國際此次出售旗下三家公司給長榮航空後,對三家公司都成0持股。 8/5.換股比例為每1股紘康普通股換發矽統0.8713股,紘康將成為矽統100%持股子公司,股份轉換基準日暫定為2025年1月1日。矽統預計增資發行普通股2775萬5080股給持股紘康股東,股份轉換後,矽統發行股數將從4億8723萬3081股增加至5億1498萬8161股,若按矽統5日收盤價66.7元估算,此次矽統換股取得紘康股權溢價幅度約18%;這次矽統與紘康的股份轉換,矽統除既有的客戶與市場,也將納入紘康科技深耕的電池管理晶片、混合訊號微控制器晶片及電容式觸控晶片等產品,結合兩家公司的產品組合與客戶,未來矽統整體營運規模將明顯提升。 矽統表示,研發是IC設計業者的核心競爭力,矽統與紘康未來將共享研發資源,結合矽統擅長的體感感知及聲音感知技術,與紘康擅長的低雜訊高精度的類比數位轉換技術,進一步提升彼此晶片的性能,雙方結合將可提供更完整的解決方案,有助於擴充客戶與拓展市場。矽統也指出,另一方面,IC設計業者高度仰賴晶圓代工與封裝測試業者提供的服務,藉由矽統與晶圓代工業者的長期緊密的結盟關係,紘康將獲得在利基製程開發時更多的支持,並取得更豐沛的產能資源,也憑藉紘康在外包封裝測試供應鏈的產品品質控管獨到的作業流程,雙方將聯手建立更完整的團隊,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Turnkey解決方案與服務 8/5.鴻海下鴻騰精密科技(HK:6088)以2.2億人民幣收購中國山東華雲光電70%股權,進一步加速佈局高速光模組與共同封裝光學元件CPO技術,以應對AI需求激增帶動光通訊市場發展。鴻海指出,AI資料中心將推動800G光通訊產品市場的快速崛起,現在已有研調機構預測今年400G與400G以上的產品市場需求將超過45億美元,在華雲光電加入下,集團光通訊領域開發進度將大幅提前,計劃今年第3季結束前完成開發800G 雙密度四通道小型可插拔封裝QDD、主動式光纜光纖收發器模組OSFP AOC等多種產品 7/26.興櫃股LINE Pay(連加網路,7722)申請上市,董事長丁雄注指出,自今年1月26日登錄興櫃後已滿6個月,為追求公司與品牌長遠發展,今向證交所提出上市申請 7/19.機殼廠可成18日驚爆內線交易,董事長洪水樹涉嫌在禁止交易期間,利用家族帳戶偷買股票,不法獲利逾千萬,而後洪水樹以1000萬元交保,拖累可成今19)日股價重摔,一度觸及跌停板 198 元。 7/19.技嘉由於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參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原訂今年每股配發現金股利:6.7元,改6.35794327元,以今收盤價277.5元計算,殖利率2.29%,以其去年eps7.46 元估算,配息率85.32%。 技嘉為支應海外購料資金需求,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參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已於本月16日完成訂價,發行總金額為3億0352萬5000美元,每單位發行價格為17.75美元,訂價時每股折合新台幣289.41元,總計發行1710萬單位,表彰3420萬股普通股,並於今正式發行,交易地點為盧森堡證券交易所。 7/18.鴻海近年續鎖定創新領域佈局,今晚宣布集團旗下寶鑫國際投資公司完全處分LED廠榮創能源科技持股,包含交易手續費、稅金在內,總交易金額約3億,已實現利益約一1億元。 7/17.趙藤雄申報轉讓遠雄建持股2886張 將出脫持股0.37% 7/16.和碩4938為實現投資收益,今天宣布處分中國立訊精密4300張股票,套利約3.8億元,此為和碩繼本月9日後,單月第2次處分立訊持股,處分利益合計逾8.6億元。 7/15.眼球概念股-台新藥(6838)預計將於8月上旬掛牌上市,該公司專注於505b2(改良型新藥)及生物相似藥領域,研發的眼科新藥丙酸氯倍他索懸浮滴眼液0.05%(APP13007)在今年3月已獲得美國FDA核准上市,在6月與保瑞集團簽訂委託製造供貨合約,將搶攻每年達13億美元之美國眼科術後用藥市場。台新藥策略長魏景成表示,現有的術後眼科療法,每天要點四次眼藥水,但APP13007只要每天早晚各點一次,持續14天,即可見效,因此預期在APP13007上市後十年,可達銷售高峰,估計可取得類固醇眼藥水市佔率最大10%的成績。 7/15.萬達寵物6968預計8月中上櫃,成為台灣第1家掛牌的純寵物概念股,萬達寵物執行長李俊廣表示,旗下「寵物公園」寵物用品專賣店全台總店數目標為250店,未來也不排除前進東南亞市場佈局。 7/11.鴻海旗下香港上市子公司鴻騰精密,強化新能源車電氣化的全球布局,其車用事業「FIT Voltaira」集團今日宣布以7250歐元(約新台幣25.56億元)收購德國「Auto-Kabel」集團,並組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垂直擴展新能源車核心電氣化技術,且擴大客戶版圖基礎。 「FIT Voltaira」集團執行長Ulrich Eichler表示,本案是公司在車用領域重要發展關鍵,範圍包括智慧能源分配系統、電氣化、傳感、連接解決方案,除有利於顯著提升車用事業垂直整合程度,也將增進產品在全球市占率、覆蓋率。 ***7/10.過去買台積電慘賠近9千萬出場光電廠悅城,捲土重來重壓台積電,公告:自3/7~7/9累買台積740張,總交易金額約7.5億元,累持730張,每股均價:1013元,持股佔公司資產近三成;悅城2022年5月10日曾公告處分台積股票共600張,每股交易均價506元,相比當年1月公告買進台積成本655元,4個多月損失達8980萬元。 ***7/9.炎洲4306,9日公告處分日月光投控股票2211張、每股價格136.6元, 認列累積盈餘超過6000萬元,認列項目在股東權益、主要推升淨值,而非顯現在盈餘項目。炎洲手中日月光股票尚有779張,近一年也取得台積電股票458張,每股價格656.17元,總交易總金額約3億元,除本業與股票投資外,炎洲也積極拓展房地產開發事業,6月27日董事會通過將斥資6.53億元購入新北市新店區大豐段近千坪土地,林口的建案「旺洲逸品」總銷金額約30.5億元已於今年5月開始交屋,新莊建案「炎洲THE ONE」總銷金額約16.5億元,也預計於今年第四季交屋,營收將進入成長旺季。 ***7/9.炎洲4306,龍巖(5530)、中環(2323)、奇偶(3356)等視為「台積電概念股」。 6/26.緯創以每股新台幣60元斥資4.9億元,參與元鈦科技現金增資,進行策略投資,搶攻資料中心水冷散熱機。認購元鈦8167仟普通股,待認購完成後,緯創對元鈦持股比例為25%。 6/25.GogoroGGR今宣布獲英國石油公司bp集團旗下子公司、全球潤滑油領導品牌嘉實多Castrol投資,投資金額可望達5000萬美元;第一階段嘉實多旗下子公司Castrol Holdings將以2500萬美元認購Gogoro普通股,預計取得Gogoro約5.72%股權。第二階段投資則為價值2500萬美元的可轉換公司債(視雙方業務合作中部分交易完成狀況決定)。 6/26.緯創此次以每股60元價格,認購元鈦科技816.7萬股普通股,共計砸下4億9002萬元,作為集團在AI伺服器領域的策略性投資,緯創目前已經攜手緯穎推出液冷、浸沒式等散熱方案,可望藉由此次投資進一步壯大垂直整合營運版圖,豐富產品線的完整程度 6/24.友通資訊2397(工業電腦IPC),今攜手旗下羅昇8374(智動化技術服務),宣布基於強化AI智動化布局、提供客戶智慧包裝堆棧一站式解決方案考量下,共同投資台灣最大捆包機業者怡進工業(自動控制器與機器視覺等技術),友通與羅昇預計以12.5億元共取得怡進70.65%股權,其中羅昇持有39%、友通持31.65%股權。友通:怡進品牌名稱「TRANSPAK 」,可望與友通、羅昇AI智動化產品佈局、通路資源形成互補,並藉由羅昇在大中華區、怡進在歐美地區通路,以友通全球資源,共創多贏局面, 羅昇投資怡進後,將可完善智慧包裝堆棧解決方案,整合機器視覺發展高速檢測,達成生產履歷數位化、即時監控和調整等,有效提高效率並降低人為錯誤的風險,結合雙方產品及服務更能強化競爭力; 友通資訊總經理蘇家弘則提到,怡進產品中使用的自動控制器與機器視覺等技術,均是友通在自動化領域的重點應用,此次合作將深化雙方在歐美自動化市場的影響力,而怡進在歐美自動化應用行業的深耕通路,將為友通提供寶貴的資源。 羅昇及友通均看好智動化為中長期的關鍵成長動能,羅昇以AI智動化、綠能、半導體為三大發展方向,友通則致力成為企業營運科技(OT)的最佳夥伴,發展智動化、新能源應用、資安、高效能運算、軌道交通及新基礎建設等6大剛性需求領域。 佳世達收購友通內線交易起訴3人 最多獲利149萬、最少998元佳世達收購友通內線交易起訴3人 最多獲利149萬、最少998元 工業電腦友通首樁併購案 斥資5.55億元取得其陽過半股權工業電腦友通首樁併購案 斥資5.55億元取得其陽過半股權 6/22.繼入主西門町絕色影城後,網銀國際宣布以12.49億元,從香港橙天嘉禾集團取得威秀影城35.69 %股權,成威秀影城及其旗下子公司和業務的最大股東,包括威視電影SNOWTOWN雪樂地等;網銀表示,有信心在威秀影城既有專業團隊經營下,一起帶給消費者創新的觀影體驗與多元整合的泛娛樂服務。 6/11.無塵室系統工程廠巨漢690)將於12日以承銷價151元,正式上櫃掛牌交易。資本額為6.66億元,5月合併營收3.73億元,年增89.97%,已連三個月營收年增率達雙位數成長,累計前5月營收14.91億元年增18.2%, 6/11.繼4/12、5/10、24日,大股東長榮國際申報轉讓長榮航股票3萬張、5萬張、5萬張後,今長榮國際又再申報轉讓長榮航4.5萬張,將在公告3日後市場賣出,2個月以來,長榮國際已4次公告出脫長榮航。長榮國際4月3日董事會,董事會也決議出售長榮航、中再保股權。長榮國際上次釋出長榮航股票後,尚有40.22萬張,而這次釋出後,將降為35.72萬張,也從長榮航最大股東降為第二大股東。根據長榮航5月資料顯示,長榮海持有長榮航40.11萬張,在長榮國際賣長榮航不手軟下,長榮海躍居長榮航第一大股東。長榮集團原要海空分治,大哥張國華規劃長榮國際釋出長榮航股權,讓大房老三張國政購入,以持有長榮航,不過,截至今年第一季底,長榮航前十大股東中,長榮大房老三張國政已不在名單內。市場人士指出,原持有長榮航股權1.72%、排名第7大股東的張國政,在大舉出售長榮航股票後,已未列在長榮航前十大股東,意味長榮集團海空分治恐落空。 6/3.證交所預計本5日召開上市審議委員會,將審議台耀4746轉投資45.84%台新藥6838股票上市案。新藥研發廠台新藥公司,實收資本額13.41億元,目前仍處虧損,110~112年稅前各虧損4.07億元、4.07億元、3億元,113年第一季虧縮減至34.2萬元,eps虧損各4.43元、3.86元、2.59元及0.15元。 5/31.開發金總座楊文鈞申報轉讓持股2000張 開發金:個人理財行為 5/24.被動元件大廠國巨今日宣布參與力智私募普通股認購,經雙方董事會決議,全數認購 2,100 萬私募普通股,待私募普通股認購程序完成後,國巨將成為力智最大單一持股的策略股東,持有力智新發行普通股後 20.23% 股權,進一步擴大雙方在未來電子零組件高成長市場的市占。 5/24.櫃買中心表示,漢達生技醫藥6620因藥品Vysentri(HND-033)試驗進度等重要業務資訊於上櫃審查期間未完整說明,尚待進一釐清,申請股票櫃檯買賣案及有價證券櫃檯買賣契約,全案並退回上櫃審議委員會重行審議。 5/24.Gogolook以1.5億元併購荷蘭防詐服務商ScamAdviser,盼加速企業服務推向全球市場 5/14.砸9.5億美元 Uber宣布併購台灣Delivery Hero旗下的foodpanda台灣外送事業,此併購案尚須主管機關核准,預計在2025上半年完成交易。 5/10.繼4月12日長榮航(2618)大股東長榮國際申報轉讓長榮航股票3萬張後,今日長榮國際又再申報轉讓長榮航5萬張,並將在下周再市場賣出。 5/8.第三方支付龍頭綠界科技(6763)首季獲利表現平平,不過昨日公告董事會通過修改每股面額,從10元改為1元 4/27.工業電腦大廠研華 (2395-TW)26 日晚間召開重訊,宣布併購法國 POS 及 KIOSK 品牌公司 Aures Technologies SA,以搶攻全球智慧零售產品及業務的覆蓋率,成為全球智慧零售整合方案及服務領導者,預計今年完成收購。 研華將透過向 Aures 大股東收購及公開收購,以每股不高於 6.7 歐元收購 Aures 最高至 100% 股權 (流通在外股數共 3,938,173 股);另外,研華也將以共 500 萬歐元之可轉債協助 Aures 充實營運資金,全案將待雙方內部核決程序及當地主管機關審核完成後依序執行。 4/25.茂矽董事將增到11席 中美晶達4席 4/17.和碩財務性投資:斥資12.57億元取得面板大廠群創旗下子公司CarUX股權約4.09%,由於CarUX持續聚焦智慧座艙與新型車用顯示器,法人研判和碩此舉意在擴張自家車載娛樂系統IVI與相關領域的能量。 4/3.文曄3036(IC通路)2日宣佈,與子公司茂宣取得加拿大通路商Future全部股份(進軍歐美車用與工控),2日完成交割,此跨國併購案高達38億美元,創台灣半導體有史以來最大手筆併購案。據市場統計,全球前4大IC通路廠商排名依序為艾睿(Arrow)、安富利(Avnet)、大聯大、文曄,排名第4的文曄購併Future後,營收將有機會超越大聯大,居全球第3大IC通路商地位。 4/2.面板大廠友達去年決議以6億歐元(相當台幣204億元)取得德國Behr-Hella Thermocontrol GmbH(以下簡稱「BHTC」)100%股權(智慧移動解決方案),雙方經通過各項交割先決條件,以及相關國家主管機關核准後,4月2日正式完成收購 3/28.「康霈*」股票。櫃買中心說明,康霈的股票面額由每股10元變更為5元,按基準日股東名簿記載股東及其持有股份,每1股換發新股票2股;康霈從本月21日至28日停止買賣,新股票將在本週29日開放交易。 3/22.承攬業新兵報到 昱臺3/28以15.08元登錄興櫃 3/20.攜緯創入股德系Ideenion 大眾控HUD新品拚Q4出貨;大眾控3701續推進旗下車用抬頭顯示器事業,去年已透過與緯創(3231)之間的合資企業Mobility Technology Group Inc.從香港「APOLLO出行」拿下德國整車設計企業Ideenion Automobil AG約30%股權,同時取得2席董事,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新品(AR HUD)可望今年第4季量產,明年出貨貢獻營收。 根據Mobility Technology Group Inc.股權分布,大眾控持有32.14%,緯創持有32.14%,MTG Holding Inc.持有35.72%,在中國車廠崛起之際,德國業者為了避免機密設計資料外洩,因此要求具有中資背景、創辦人為李家誠的香港「APOLLO出行」撤資,Mobility Technology Group Inc.得以收購 3/19.服飾品牌米斯特(2941)明(20)日將以每股78元掛牌上櫃,預計兩年內達100家門市目標。米斯特2023年營收為7.43億,年增46.87%;稅後淨利5817.4萬元,年增34.71%,每股盈餘4.16元,連續5年獲利創歷史新高 3/14.IC設計九暘8040因達發6526宣布參與其私募普通股案,成為九暘第1大股東,持股比例從0.9%大增至30.7%,第4根漲停。聯發科在2021年入主九暘,持有19.1%九暘股權,子公司達發原本持有九暘0.9%股權,若完成此次私募案,達發將持有九暘30.7%股權,聯發科持有13.3%股權,泛聯發科集團共持有44%九暘股權;達發指出,未來將與九暘合作下一世代規格的供電乙太網PoE(Power over Ethernet)、工業乙太網用的BASE 10/100 T1,及乙太網FE(Fast Ethernet)3大產品線,雙方攜手將具備更完整的產品優勢,加速並擴大服務客戶群,並增加九暘營運資金以支持長期發展。 2/26.米斯特2941(服飾品牌)上櫃前公開承銷,對外競價拍賣1008張,競拍底價65元,暫訂承銷價78元。 2/26.矽統爆量:去年每股稅後盈餘0.76元,擬每股配發現金股利0.3元;董事會並決議辦理現金減資,減資幅度達35%,即每仟股減為650股,每股將退還股東3.5元, 2/23.研華2395今公告,參與認購記憶體模組廠宇瞻8271私募發行新股,子公司研華投資斥資2.9億元,取得宇瞻6041張私募股4.7%股權,每股價格48元,相較宇瞻今日收盤價 60.8 元,折價約 21%。研華跟宇瞻在 2020 年就宣布結盟,整合宇瞻 DBS(Double-barreled Solution)智慧儲存方案、研華 WISE-PaaS 工業物聯網數據應用平台與 DeviceOn 遠端設備維運管理,聯手催生 DBS Cloud Edition 全新服務 2/22.宏仁集團證實市場傳王文洋買進經營權多年來分合的大同股票,但只財務性投資,是否會對當前生態產生變化,仍有待觀察。當前四股力量分治大同經營權,分別是董事長王光祥、副董吳振隆、大股東鄭文逸,及前精英董事長吳東濬, 2/22.頎邦擬處分華泰不超過1萬6650張持股,預計處分後對華泰持股比26.53%(原持股比約29.53%) 2/21.台積電處分矽智財大廠Arm持股,處分85萬股處分利益約達58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8.28億元,目前台積電仍持有Arm股數約111萬784股,價值仍高達1.35億美元。 2/21.沃爾瑪Walmart宣布將以每股11.50美元現金收購Vizio,Vizio與股東瑞軒2489股價都大漲,攻上漲停16.75元,瑞軒將440萬股全數處份。瑞軒曾為Vizio代工生產電視,目前雙方已無客戶關係,純屬投資影響瑞軒損益,瑞軒過去一年積極處分Vizio,從每股8.25元一路賣到5.64元,最近一次公告是今年2月,以每股7.28元出售Vizio約133萬股,處份損失460萬元,但若依原始取得成本計算之處分利益約3億元。 1/31.興櫃股王LINE Pay(7722)蜜月期提早結束?繼昨日.股價下跌82元、以817元收盤後,今日開盤續跌,且跌勢加劇,一路走跌最低至760元、跌幅逾8% 1/30.LINE Pay(7722)上週五登興櫃,參考價348元衝上收1030元,創多項傳奇紀錄,昨興櫃掛牌第二天,收899元 1/29.統一將加碼收購韓國熊津食品20.68%股權成全資持股子公司(韓國熊津食品成立於1976年,總部位於韓國首爾,主業務為生產銷售果汁、茶類、紅蔘飲、甜食等產品,主要通路包含便利商店、超市、電商等。統一集團在2019年以超過70億元收購韓國熊津食品79.32%股權,入主韓國熊津食品) 1/29IC設計神盾6462 因併購矽智財(IP)廠乾瞻科技,完成先進製程IP布局,股價開啟飆漲模式,一路驚驚漲, 1/26.LINE Pay:今登興櫃 股價翻倍衝730元 1/24.世界健身2762(連鎖健身) 24日以每股132元掛牌上市,130元開出,盤中最低119元,跌超過8%,等於中籤戶現賠超過1萬元。 1/16.保瑞6472(生技股王),2.1億美元收購Upsher-Smith美百年藥廠 (成立1919年美本土製藥公司,2017年起由日本Sawai Group H.澤井集團,取得多數股權運營管理),股價今放量攻高突破700元大關,早盤最高至748元賣壓湧現下,漲7.7%收斂至1%;Upsher-Smith公司2022年度營收約2.5億美元,旗下有48項上市量產藥品,其中最暢銷藥物是治療慢性病氯化鉀注射液KCL長效劑型用藥,後續還有幾個品牌藥正等待美國藥證審查中) 1/15.神盾6462併購案再添一樁!神盾取得矽智財IP廠乾瞻科技100%股權,該股份轉換案對價為乾瞻科技每1股普通股換發現金179.48元,及神盾新發行普通股0.959341032股,相當於以每股319元併購乾瞻科技。若以最近日收盤價推算,本案總價金約47億元(現金對價約26億元以及股票對價21億元),暫定7月1日為股份轉換基準日。 24--1/15.金管會今正式公布「證券交易法第43條之1第1項取得股份申報辦法」,大量持股申報公告門檻自10%降至5%,今年5月10日起實施(2023年修正自公布後1年實施),粗估至少3307名投資人受影響。
++++++++++++++++++++++++++
23--12/29.大聯大3702(IC通路商)重訊:記者會,大聯大持股15.79%轉投資公司文曄,預計辦理現增,每股價格95元,依原股東持股比參與認購文曄現增,認購股數共1597萬7471股,投資金額15.18億元。大聯大11月10日公告採鉅額逐筆交易轉讓4萬張文曄持股,每股不低於新台幣126元,轉讓完畢後持股降為13.71萬張,從最大股東退居第二大股東,第一大股東變為祥碩5269。 文曄9月以現金38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商Future Electronics,因資金需求,文曄近辦現增1.35億股,發行價格為95元。 文曄第一大股東祥碩本月經董事會決議通過,擬斥資16.83億元參與文曄現增案,取得約1.77萬張。祥碩過去因文曄對抗大聯大公開收購成白衣騎士,而持文曄19.28%,文曄現增股本膨脹,持股比略降至19.24%。 12/26.網銀求償近4.8億 智冠:尚未收到訴狀、換股比例合法合規 12/21.南茂8150(半導體記憶體封測)董事會通過100%轉投資子公司ChipMOS TEC. BVI,出售持有上海宏茂微電子公司全數45.0242%股權,出售對象為蘇州元禾璞華智芯股權投資合夥企業等11家中國當地的合夥企業,出售金額9.793億人民幣(約新台幣42.9億元)。 12/21.森崴能源子公司富威電力6994:21日登錄興櫃一般板交易,每股參考價38元,開盤跳空49.4元開出最高到68.9元,66元收盤,漲幅73.68%。 12/21.智冠(5478)與榮剛(5009)今分別董事會,智冠與榮剛將以增發新股方式受讓對方增資發行之新股,換股比例為每1股智冠普通股換發2.2股榮剛普通股,預計交易完成後,智冠將持有榮剛約10.44%普通股股權,榮剛將持有智冠約18.32%普通股股權,股份交換基準日暫定為2024年1月31日,跨界整合打造健康娛樂生態圈。榮剛為台鋼集團核心公司,為特殊鋼材製造之公司,近年經營績效良好。台鋼集團採多角化投資之經營策略,劃分四大事業群 – 網通、鋼鐵、化學綠能與健康運動,積極佈局各大領域。榮剛並作為台鋼集團拓展新事業之核心主體,配合集團策略發展,異業跨足休閒、運動、生活、娛樂、旅遊各方面事業。 ***12/19.蔣尚義:我來鴻海是為了推動半導體系統代工 12/12.英業達自今年首正式發表「VectorMeshTM」嵌入式神經網絡處理器後,營運團隊今天表示,由於其具備低功耗、高效能、高彈性架構3大特點,吸引IC設計產業高度關注,今年下半已與2家IC設計大廠正式簽約,明年業績可望持續成長。 12/6.來勢洶洶!網銀最新公告持有智冠股權逾10%、集團掌控逾26% 11/26.聯發科11月6日發布重大訊息,公告子公司旭達投資將按市價取得達發(6526)不超過6,000張,當日達發科技收盤價421.5元。根據達發公告,在11月7日到11月23日間,旭達投資共買進1,927張,合計持股超過68%,而達發股價在11月24日則漲至533元,短短10餘個交易日共上漲26.4%。在母子公司股價帶動下,聯發科集團另一成員亞信(3169),11月也上漲17.7%。其他集團或也會適時出手,以其他方式撐持股價。 11/20.一延再延鴻華先進2258創新版上市,20日掛牌,50元掛牌價開盤時出現一下,賣壓出最低還曾跌到45.5元,跌幅達9% 11/13.半導體設備廠天虹科技6937,13日上市前業績發表會,年底是設備業入帳旺季,今年第四季營收可望比第三季為佳,展望明年,估營運也可望優於今年。前10月營收14.3億元,年增5.5%,其中,以零備件產品居多,比重超4成,機台產品比約37%;前三季稅後淨利1.6億元,年減約19.9%,eps2.62元。 天虹機台產品營收比重37%當中,以物理氣相沉積設備(PVD)為大宗,其次為晶圓鍵合積及解鍵合機;機台應用領域以化合物半導體為主,包括碳化矽(SiC)、氮化鎵(GaN)。 天虹經營團隊皆來自半導體設備廠台灣應用材料,主要提供半導體製程中需要的物理氣相沉積設備PVD、原子層沉積設備ALD、晶圓鍵合機及解鍵合機及半導體設備零備件與相關服務。公司預計今年12月中旬掛牌上市。 10/24.鴻海與裕隆合資成立鴻華先進2258目標11月於創新板掛牌上市,摩根士丹利維中立評級,目標價新台幣115元。預定11月1日至6日圈購,11月20日掛牌,每股預定價格50元。 鴻華先進近3年來推出多款原型車,電動巴士MODEL T去年6月量產,SUV車型MODEL C本月通過認證掛牌,預計本季量產、明年1月大量交車,另外Model B預計2024年第4季上市; 鴻華先進目標是在美國俄亥俄州推動營運本地化BOL模式,在泰國與泰國國家石油集團PTT子公司Arun Plus建立合資企業Horizon Plus,並在當地建造電動車工廠,2024年完成交車,另外在印尼與Indika能源(Indika Energy)建立合作關係,在當地建造電動巴士工廠。 鴻華先進2023上半年營收2.96億元,追平2022全年,同期間稅後淨損8.96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稅後淨損13.57億元一半。不過,上半年稅後虧損8.95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3.96億元倍增,每股虧損0.56元 10/23.麗臺私募完成,股價直奔漲停,應募人大訊科、肯微科,與SuperMicro關係深厚,後續可望對麗臺營運發揮正面效益 10/23.衛司特6894(再生金屬回收服務暨相關電解設備、耗材供應商) 預計將在11月下旬掛牌上櫃,衛司特:公司主要客戶是PCB廠商,近年也切入面板、半導體產業,今年第2季是公司營運低點,第4季審慎樂觀,明年上半年有面板新業務加入,明年上半年也正向看待。 10/19.聯發旗下小金雞達發6526,今以435元掛牌上市,受科技股回檔影響,達發早盤蜜月行情落空,一度下跌8%至400元,隨後出現買盤進場,股價反彈至429元,跌幅收斂至2%內。服務全世界客戶,達發在藍牙音訊、固網寬頻、衛星導航等三個晶片領域全球市佔位居前三名。 10/19.台郡公開收購宏觀最多30%股權 每股170元溢價29.28% 10/18.AI伺服器解決方案商艾瑪斯科技AMAX-KY6933.11/8掛牌上市 以水冷系統、高效能運算技術與AI伺服器應用為核心,與輝達 AMD等大廠都有合作,並將在中壢設立新廠 10/17.緯創子公司全景軟體登錄興櫃 股價漲逾3成 10/12.樺漢6414,今重訊:子公司 Kontron AG 將以3800萬美元約新台幣12.2億元,收購美軟體供應商 BSquare Corporation(BSQR-US),強化北美軟體市場布局,預計於年底前完成收購。 10/4.工業電腦宸曜科技6922,即將掛牌上櫃,鎖定邊緣運算市場;「Neousys」為自有品牌,拓展全球嵌入式電腦市場,應用包含自動化智能工廠、機器視覺、交通運輸、GPU智能運算、自動駕駛、監控和視覺分析等先進應用與指標解決方案。宸曜上半年營收5.33億元,稅後淨利5431.5萬元,EPS 2.39元。 9/22.裕隆集團入主LINE TAXI後,觔斗雲聯網科技因大股東易主,董事長將由裕隆集團移動服務事業群總經理林群盛出任。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宣告集團70週年啟動轉型3支箭,電動車齊發、裕隆城及打造移動服務事業生態系,期許集團員工要拿出運動員拚搏精神,發揮集團的最大綜效,迎向另一波向上成長。 9/21.15年前買下華碩龜山廠 和碩轉賣給晶碩 9/20.「汽車改裝車燈界APPLE」的巨鎧精密2254今年第一家創新板上市送件掛牌的公司,將於20日召開創新板上市前業績發表會,預計於10月中旬掛牌上市。巨鎧處於成長階段,主打銷售的車燈車款多為北美改裝車市場熱門皮卡車款,帶動銷售量成長並擴大市場規模,獲得市場及客戶認同。巨鎧2021年合併營收11.6億元、毛利率38.36%,稅後淨利2.5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但高通膨壓力延續所影響,市場終端消費力道受通膨壓抑,下游客戶對備貨量仍較為保守。 9/20.聯發科小金雞達發10月底上市 明年重拾成長動能 9/19.櫃買中心:兆遠以股份轉換方式成為環球晶百分之百持股子公司,因此自10月26日起停止兆遠有價證券交易,並自11月1日股份轉換基準日起,終止兆遠有價證券櫃檯買賣。 9/19.70歲殯葬大亨朱國榮逃亡 小30歲女友剛為他生個兒子 9/19.鑽石生技6901(ETF)今掛牌上市,單純一家沒有產品的投資公司能從去年興櫃到今年上市成為話題,股價一度飆到300元,40萬人搶抽新股鎖住160億元資金,除了包含四位金融傳產創始大股東獲利17倍令人稱羨,正籌設兩家上百億投資公司將有電子科技企業家加入,也備受關注;董事長路孔明設立迄今「十年磨一劍」甘苦,他也是中天(4128)、合一(4743)生技的創辦人。共投資過20家生醫公司,並支持六所大學、機構的(中研院、台大、清大、北醫、國防、中興)研發計畫而衍生出的七家新創公司;目前最新投資組合十家,兩家上櫃合一生技(4743)、欣耀生醫(6634),其他準備興櫃轉上市、創新板上市、興櫃或是進入臨床、授權、併購等,包括醣基生醫(6586)、永笙生技(StemCyte)、地天泰農業生技、優億、原創生醫、EyeYon、Bilayer Therapeutics、Theia Medical;資金投資國內外占比為8:2。鑽石生技在新藥投資占60%,醫療器材占20%,其他包含細胞治療、農業生技等占20%,關注「細胞治療、核酸藥物、農業生技」等,都成了投資人選股參考指標之一。 9/15.台灣大哥大今董事會通過與KKBOX進行產業策略聯盟,同意KKBOX母公司「科科科技(KKCompany Technologies)集團」以交易總金額不逾3000萬美元、約台幣9.57億元,全資收購台灣大哥大子公司「台灣酷樂時代」,並達成長期合作策略結盟;同時,台灣大哥大決議以1500萬美元、約台幣4.78億元,參與「科科科技集團」的現金增資案,參與現增案後,台灣大將持有科科科技股權約2.8% 9/15.台灣大哥大與KKBOX策略結盟 搶攻國際巿場,台灣大哥大今董事會通過與KKBOX進行產業策略聯盟,同意KKBOX母公司「科科科技(KKCompany Technologies)集團」以交易總金額不逾3000萬美元、約台幣9.57億元,全資收購台灣大哥大子公司「台灣酷樂時代」,並達成長期合作策略結盟;同時,台灣大哥大決議以1500萬美元、約台幣4.78億元,參與「科科科技集團」的現金增資案,參與現增案後,台灣大將持有科科科技股權約2.8%。 9/15.聯電旗下 IC設計業者矽統 2363 今公告,董事會決議出清諧永投資持股,交易總金額達26.2億元,雖不認列處分利益,但依 IFRS 9 規定列入資產負債表,保留盈餘大增 15.12 億元。矽統表示,此次處分轉投資持股,主要是為簡化轉投資架構及整合非本業投資事業,交易對象同時也是聯電旗下焱元投資,交易數量約3.58億股、每股價格為7.328 元,交易總金額高達26.2億元 ***9/14.IC通路商文曄科技3036 今宣布已簽訂正式協議,以38億美元的企業價值、全現金收購加拿大電子元件通路商富昌電子(Future Electronic)100%股份,預計於2024年上半年完成交割。 9/14.緯創賣馬來西亞據點金額上看12億 9/12.鴻海 活化集團資產,今公告處分轉投資富智康 (天津) 精密工業有限公司股權,交易總金額民幣 9540 萬元,處分利益人民幣 1999.6 萬元。 9/8.散熱廠泰碩3338:董事長一職由連接線器廠信音6126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彭朋煌接任 9/7.仁寶將斥資47.355億元,參與旗下金寶泰國廠現金增資案,持股比例將從目前5.21%提升至24.99%(泰金寶-DR,9105),現已成為泰國最大電子製造服務公司,在全球擁有25座工廠,包括泰國、菲律賓、中國、巴西、墨西哥及美國,產品涵蓋電腦週邊產品及通訊產品) 9/8.環球晶6488,8日宣布,配合公司長期發展策略及資源整合,發行新股與兆遠4944股份轉換增資案,已於今日申報生效,每股兆遠普通股可換發環球晶 0.02 股普通股,股份轉換基準日暫訂11月1日。 9/7.仁寶擬斥47億元參與泰金寶現增 持股可望增至近25% 8/30.今晧3011今通過擬斥資1.2億元,完全收購勤天科技,正式切入車用產業的AI領域,由於勤天科技專精於車載相關的軟體與解決方案,加上今皓深耕連接器的技術實力,未來可望升級產品、提高整體毛利率表現,同時強化市場競爭力,並提高國際能見度。 8/28.矽力:車用市場明顯回溫 下半年逐季成長(開高後大跌);臺鹽漲停:日核廢水現囤鹽潮(次日大跌);威盛:7月營收翻倍 ASIC接案看增(開高後大跌) 8/25.光學鏡頭龍頭廠大立光宣佈進軍保健食品與美麗事業,其子公司大立健康美麗(下稱「大立美」)也提供美睫、美甲服務並開放加盟,年底前預計推出保健食品。大立光前董事長、集團副總裁林恩舟說,投資醫療健康事業是未來趨勢。 8/24.散熱廠泰碩重訊:董事長異動,原董事長余清松因任期中轉讓持股超過選任當時持股的2分之1,依法其董事職務當然解任。 8/22.裕融收購LINE TAXI 公平會點頭 8/22.高功率真空微波管廠商宏碩系統(6895)今以100元掛牌上櫃,盤中最高144元,大漲44%,最後收138元,上漲38元,漲幅38%,展開掛牌慶祝行情。宏碩系統成立於2002年,初期主要從事軍用真空微波管,近5年來跨足用於半導體製程的商用真空微波管,也供應半導體設備零組件等。不過,去年軍用真空微波管約佔營收約33%。宏碩系統曾是漢微科合作夥伴,隨著漢微科被半導體設備大廠荷商併購,宏碩也順勢打入荷商供應鏈,真空電引入元件就是宏碩為該家公司的電子束檢測設備開發關鍵零件,目前該客戶已晉升為宏碩系統的最大客戶,半導體設備零組件佔去年營收比40%居最高。宏碩系統的商用真空微波管主要應用在薄膜製程的化學氣相沉積(CVD)技術中,已取代美商用於晶圓代工大廠紫外固化(UV -Curing)設備,商用真空微波管去年營收比佔16%。宏碩系統去年營收4.37億元,年增20.7%,稅後盈餘1.14億元,年增25.9%,每股稅後盈餘3.67元。今年上半年營收2.16億元,年增17%,毛利率50.5%,稅後盈餘4809萬元,每股稅後盈餘1.55元。儘管今年半導體業不景氣,宏碩系統預估今年下半年比上半年好,全年營收仍可望維持年增兩位數。 819.欣興與美國Bloom Energy攜手合作 打造全台首座大型定置式氫能燃料發電系統;通過 40.41 億元的五年投資外,2026 年至 2030 年可能再加碼投資 30 億至 40 億元,整體氫燃料電池的總投資上看 80 億元,預計氫能燃料電池供電將占欣興整體供電的 12% 至 15% 8/7.台灣虎航8/15創新板上市 每股42.6元 7/20.IC設計龍頭聯發科小金雞、興櫃股王達發6526預計10月底從興櫃轉上市,昨說明公司現況與前景。謝清江指出,達發在真無線藍牙耳機TWS晶片、衛星導航晶片與固網寬頻晶片市場排名全球前3大,在全球終端產品的前5大領導品牌中有一半都已是達發客戶,今年營收可望逐季成長,下半年優於上半年,預計10月底轉上市 達發去年6月以每股650元登錄興櫃,最高攻上800元,市值突破千億元, 7/2.新壽董事長魏寶生接任 改革派代表洪士琪任副董 6/26.大同不再只資產股,儲能議題帶動,積極進行策略轉型,搶食綠能商機,外資與主力聯手作多,股價已連9漲,漲幅近3成,21日股價收51.7元,再創26年來新高,成交量高達10萬9547張,擠進台股成交量第5大。(6/29大同又換將!大同公司執行副總沈柏延升任大同公司總經理,尚志資產為大同公司不動產事業,在王光祥帶領下,成功完銷大同莊園一、二期共667戶、中山北路三段和田合建案41戶,大同莊園三期亦接近完銷,預估總銷售額約148億元,其任內亦擘劃尚志資產首宗對外購地並成功整合雙連都更案及中和捷運聯合開發案) 6/26.Gogolook最快在7月13日創新板掛牌上市,於6/27~30日上市前詢價圈購,詢價圈購價區間為200至230元,於7/5開始進行訂價。 6/26.緯創斥資9.99億元每股1448元價, 策略投資世芯-KY共69萬股股權,持股比0.94%,雙方在業務上互為上下游關係,積極針對AI、HPC、車用領域展開進一步合作, 6/20.王座國際6月底登興櫃 可望成六角集團小金雞 6/17.新能源史上最大IPO来袭,行业迎巨无霸企业!中国华电造千亿市值航母。300亿元!华电新能有望接替中国三峡能源成A股新能源行业史上最大IPO。 6/16.泰山砍現金股利 從4元下修為配發0.56元 6/15.台達電完全收購德國TB&C(將透過子公司以1.42億歐元向Cooperatief H2 Equity Partners Fund IV Holding W.A.以及Te Bokkel Beheer B.V.,收購車用高壓混合式零組件領導公司 HY&T Investments Holding B.V.及其旗下子公司TB&C集團100%股權,強化電動車布局) 6/9.新光金經營權變天 改革派15席董事拿下10席 6/8.日月光將斥資21.67億策略投資牧德 持股達23.1%成最大法人股東 6/1.73年老牌食品廠泰山經營權確定易主,由市場派大股東龍邦召集股東臨時會昨改選董事,市場派挾股權優勢順利拿下過半董事席次,終結泰山長達七十三年由詹家家族主導局面。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兩位簽證會計師昨主動終止泰山委任 5/31.鴻海與國巨31日共同宣布在半導體策略合作上的新布局,雙方合資的國創半導體將旗下的IC、SiC元件/模組產品事業,以新台幣2.04億元讓予鴻海集團新設立IC設計子公司。兩集團同時調整國創半導體股權結構,國巨集團將持有國創半導體55%股權,鴻海持有45%,並由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擔任國創半導體董事長。國創半導體為鴻海與國巨於2021年合資成立的IC設計公司,主要是設計、開發、生產用於車用、資通訊、工控應用的電源管理及功率元件/模組相關產品,在兩大股東的策略支持與資源挹注下,國創半導體的團隊建置與產品開發迅速開展。國創半導體在成立的第2年,自有設計的電源IC與MOSFET即量產出貨予PC系統大廠及工控/消費電子客戶,1200V/800A SiC碳化矽功率模組於去年第4季在鴻海科技日亮相,IC產品/參考設計、SiC等已密集進入車廠/供應鏈客戶設計導入design-in階段,尤其在Powertrain、車身控制、車用充電、輔助駕駛等車用次系統所需的IC與參考設計方案均取得明顯進展。國創半導體去年 5 月進一步參與MOSFET大廠富鼎 (8261) 私募成為其最大法人股東 5/30.瓦城持股集中管理 董事長徐承義申讓1000張股票 5/16.潘杰賢成立《壹蘋》後再出手 收購師生互動平台Zuvio 5/15泰山入股爭議未平 街口支付有缺失遭金管會糾正 (5/12.泰山遭MSCI自全球小型指數的台股成分股刪除 5/31盤後生效 5/7.泰山董事會5/5決議,股利發放:每股 4元現金與總額近20億史上新高;現金殖利率約13%;董事會亦決議取得街口金融科技40.39%股權,交易對象包括 Dorian Innovation Limited 及街口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是向原街口原股東每股24.63元買進老股及以24.63 元參與街口金融科技公司現金增資;除擬以36億元投資街口股權外,還要花9.27億元興建台中新廠。 5/7.泰山財報:去年營收110.7億元,但大量營業外處分利益挹注,稅後純益59億元,eps12.17元;Q1財報:營收26.5億元,稅後虧0.7億元,eps虧0.14元。泰山Q1原物料成本仍處高檔及運費成本增…) 5/5.統一集團去年7月宣布併購家樂福,公平會有條件通過。公平會今天宣布通過不禁止結合,但須附加負擔,內容涵蓋保障中小型供貨商權益,限制統一超商董事或總經理在家樂福董事席次等條件,以確保整體經濟利益。 4/25.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2016年1月20日過世後,留下遺囑表示要將上百億元的遺產全數留給二房兒子星宇航空創辦人張國煒單獨繼承,其胞兄、大房三子張國政對此無法接受,提出確認遺囑無效之訴。昨(25)日高等法院二審宣判,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若後續全案確定,張國煒將可獲逾百億元(約140億)遺產。
搞外掛 4/19.面板驅動IC天鈺4961 董事會決議,通過辦理現金減資6.53億元,減資比率35%,預計每股退還股東3.5元,加上今年發放現金股利8.5元,股東每股可領到12元
4/11.股東惜售!友達公開收購明達醫鎩羽而歸(面板大廠友達子公司達擎日前公告將於3月1日至4月10日間,以每股67元公開收購明達醫學6527)
3/30.台達電斥資人民幣8170萬元(約新台幣3.6億元),藉由旗下香港子公司透過收購股份方式,取得浙江科恩特電機科技有限公司19%股權,完善工業自動化產品線,並提供更優質的高度整合解決方案,加速台達提供客戶智能製造的全方位服務能力(長期專注開發生產用於高效率製冷壓縮機、真空泵、空壓機、水泵等各類流體機械的相關特種馬達產品與關鍵零組件;雙方在長期合作的過程中,已成功量產多款馬達新產品,透過此次的持股,未來將成為更緊密的夥伴)
3/27.雲網軟硬結盟 大宇資訊旗下安瑞-KY3664,引進策略投資者樺漢科技Ennoconn,安瑞:雙方未來將攜手合作,借重彼此強項,與自身專業技術,共享通路資源,以「軟硬結盟」新形態布局全球市場,提供完整的全方位資安服務。樺漢科技以全資子公司超恩認購安瑞科技私募案,取得約10%股權。安瑞總公司位美國舊金山,資安產品涵蓋SLB、WAF、SSL、SSL VPN等領域,內建豐富攻擊特徵資料庫,不只能防禦多種複雜攻擊行為,還能改善企業現有資安防護機制,提升防範未知威脅入侵能力
3/27.升息衝擊房貸族 林右昌:相關補貼延長至2024年
3/27.85℃董娘賣股股價鎖跌停,對此,美食-KY發佈訊息指出,董事長夫人轉讓持股是內部人持股轉讓,轉讓理由係「引進國際長期投資人」。
春吶高潮,面板股價大漲,驅動IC普遍漲倍後,大股東鴻海逢高換現
3/24.鴻海集團今公告預計再減持天鈺200萬股至0.77%(鴻海集團,今年2月已減持面板驅動IC設計天鈺4961至1.85%;2012年參與天鈺私募,增資後取37%股權,後逐步調節持股實現投資利益;今距出清持股僅一步之遙)
3/25.「85度C」美食-KY董事長吳政學配偶24日申報,將以鉅額逐筆交易方式轉讓手中3463張全部持股,估可獲利逾新台幣5億元,引發各界揣測,但美食-KY並未說明原因。
3/23.研揚與捷波換股合作 研揚將持有捷波35.09%股權
3/16.2月股價飆高 星宇高層出脫329張 3/15.建大子公司建泰橡膠中國深圳廠一期都更案今天舉行開工動土儀式,將打造以輪胎製造、車用電子、汽車零部件、充電樁等為核心的智慧汽車產業鏈製造基地,預計2016年底完工。建大深圳廠一期都更案位於龍華區大浪街道工業路與和平路交匯處西南側,原建泰橡膠深圳一廠所在地,鄰近捷運及高鐵站、高速公路與深圳機場,總建設用地面積約1.4萬坪,規劃容積近10萬坪,內容包含4棟廠房大樓和2棟住宿區。 3/14.潤泰新將辦理現金減1成,減資金額為31.6億元計3.16億股,每股退還股東1元,減資後股本284.4億元,現金減資案將提6月9日股東會討論。去年營收322億元年增18%;獲利因為轉投資南山人壽挹注獲利縮水,稅後淨利91.55億元年減43.6%,稅後每股盈餘3元,較前年每股盈餘7.98元腰斬,董事會也通過去年不配發股利。
3/14.長榮集團旗下第6家上市公司長榮航太科技2645,今以每股68元掛牌上市,早盤一度衝高到94.7元,漲幅逾39%。
3/14.布局儲能市場!中美晶斥資5.298億認購盛達電業3027私募案 ,持股達13.08%,成其最大法人股東。(中美晶:主因有二,一是盛達電業現有光電及儲能領域,有自主資通訊技術且近年致力開發新製程產品及拓展能源客戶群有成、營收及獲利逐年成長、營運穩定;二是其近年積極進軍運具電動化的海陸域充電及電池交換設備,發展方向與中美晶積極布局的化合物半導體事業相輔相成,可藉此切入電動車儲能市場)
2/25.NCC:1/18以附加款項通過台灣大、台灣之星合併案,台灣大經37天後,合併價格再砍85億元,合併台灣之星,台灣電信產業正式進入新三雄時代;市場推算台灣之星每股換台灣大股票從0.04508股降為0.0326股 ,併購金額將從282億降為197億,等於砍價約85億元。
2/23.永道-KY:永豐餘集團旗下第9家上市櫃公司,以生產超高頻RFID電子標籤為主,知名客戶包括UNIQLO、迪卡儂、遠通電收、7-11無人商店四號店…等廠商,預計3/21.掛牌
2/4.鴻華先進拚登創新板 裕隆3個月漲逾倍(擺脫轉投資東風裕隆及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防疫保單鉅額理賠虧損陰霾,轉投資鴻華先進可望登錄創新板,裕隆股價自去年10月初約40元起漲,本週股價一度飆上84.9元,3個月股價狂漲逾1倍,創近33年來新高)
2/3.環球晶擬收購兆遠子公司 跨足鉭酸鋰及鈮酸鋰特殊晶圓(環球晶中國子公司昆山中辰矽晶公司(昆山中辰)將與集團轉投資兆遠科技簽訂股權買賣意向書,以不超逾人民幣1億元向兆遠收購其子公司上海召業申凱電子材料公司(上海召凱)100%股權,待兆遠臨時股東會決議。
2/1.日本半導體測試設備巨擘Advantest宣布收購台PCB廠興普科技
***股價噴約四成: 1/20.康舒6282砸5.05億美元,收購瑞士集團ABB電源轉換事業
1/20.鴻海未事先獲准投資紫光挨罰1千萬 承諾增加在台投資
1/20.巨大買下美國Stages32.5%股權 跨入室內自行車騎乘市場 1/12.處分全家持股決議無效?泰山:委請律師進行民事訴訟程序
1/11.二極體廠朋程8255,以認購價 99.45元(依杰力今收盤價118.5元算,折價約16.08%),以14.92億元,取得IC設計杰力5299私募普通股1.5 萬仟股,持股比約29.49%,一舉超越原最大股東華碩,雙方合作將著眼未來龐大的車用市場。朋程近動作頻頻,二個月前才自強茂2481手中承接茂矽股權,持股比升至3成。
23-1/9.大立光收手 解除三實科技股權案交易(大立光今重訊:去年10月17日宣布,決議斥資6.03億元投資認購散熱產品製造商三實科技75%股權交易案,因認購合約中之特定前提或要件未能達成,因此解除此項股份交易)
+++++++++
22--12/29.綠界換股結盟裕融 搶攻線上分期商機(透過股份交換方式深化合作,兩家公司將以增資發行新股方式,受讓對方增資發行之新股。未來將與裕融子公司裕富數位推進線上無卡分期服務,搶攻線上金流多元服務藍海)
12/28.悠遊卡明年1月3日登錄興櫃 券商認購價每股50元
12/21.證交所創新板大進展 雲豹能源通過上市、虎航今日送件
12/19.台灣虎航申請股票創新板上市
12/15.今年台灣IPO籌資額357億 創7年新高
12/15.玻璃透鏡大廠保勝光學6517今以每股32.8元掛牌上櫃。股價展開蜜月行情,以50.6元開出,最高一度來到59.3元,大漲近80%。保勝光學是國內少見以製造大尺寸玻璃光學透鏡為主的光學廠,競爭者多為國外同業,近期朝半導體及AOI檢測、國防等產業拓展終端應用,
12/13.殯葬業大老掠奪 泰山食品登報控比強盜更厲害的強盜
12/6.泰山原持全家5903股票5.01萬張,持股22.46%,2日公布授權董事長售全家股票4.35萬張,昨已鉅額交易完成,泰山:總交易金額80.97億元,處分利益54.53億元,對象未知。
12/8.聯發科與至上電轉投資天擎積體電路公司6708,初次上櫃前公開承銷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新股3413張,其中2322張採競價拍賣,競價拍賣從12月9日起至13日止,並依投標價格高者優先得標,競拍底價為25.45元,每標單最低為1張,最高300張,
12/6.泰山出脫全家股權 龍邦(持股泰山約46.92%)指控4大疑點:恐涉掏空公司
11/30.印度塔塔集團正在與緯創進行談判,以400-500百億盧比新台幣150-188億元價格購買其在卡納塔克邦karnataka製造工廠。仍談判中.
11/22.長榮航太今經證交所審議委員會通過上市,再待交易所董事會通過, 再依程序申請掛牌上市。長榮航太資本額35.28億元,主要業務為航空器維修與航空器之零件製造及機體組裝銷售,內銷佔營收比34.72 %,外銷為65.28 %。2019年、2020年、2021年每股獲利分別為3.11元、1.85元、2.5元,今年前3季每股獲利4.07元。
11/20.數位轉型與雲端服務商伊雲谷6689,今宣布,投入新世代雲端服務「雲動力資訊」現金增資案,總計將持股20%。伊雲谷近年逐步深化與各大公有雲的合作,此次雲動力資訊即為Google雲端平台GCP合作夥伴,伊雲谷有望藉機進一步整合4大公有雲(AWS、Azure、GCP、Oracle)
11/16.矽谷創投教父訪台:不想再投資中國,卓普批評習統治下 中國已脫離自由市場(矽谷創投教父、知名創投Draper Associates創辦人卓普Tim Draper,週一訪台灣科技重鎮新竹的太空計畫;中國已不再是投資之地,且已脫離自由市場;卓普是全球首富馬斯克旗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與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早期投資人,也是中國搜尋引擎百度最知名早期投資人,但如今他將注意力轉向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等企業的母國台灣)
11/16.魔獸加盟後 雲豹能源叩關創新板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51819
11/9.群光集團小金雞展達通訊 最快年底掛牌上市(展達今年前3季營收43.46億元,年增73.40%,每股獲利2.39元)
11/11.搶POS、電子紙商機 振耀換股入主邑鋒
11/7.隱形眼鏡廠視陽光學8日起競拍 28日掛牌上市:矽水膠隱形眼鏡廠視陽光學;新股現金增資上市將採溢價辦理,公開承銷股數採80%競價拍賣、競拍底價138.84元,競價拍賣8~10日;另20%採申購配售,公開申購承銷價以最低承銷價格1.21倍為上限,承銷價暫定為168元,預計16日開始公開申購
10/27.國巨27日宣布:將以現金收購法國Telemecanique Sensors施耐德高階工業感測器事業部,交易金額約6.86億歐元約新台幣214億元,
10/17.大立光6.03億元取得三實科技75%股權 跨散熱產業 10/17.大立光6.03億元取得三實科技75%股權 跨散熱產業,
10/17.影像處理晶片廠芯鼎科技將於11/4日掛牌上市,今天起競價拍賣,競拍底價每股33.45元。 10/2.長榮集團兄弟相爭9/27戲劇性落幕後,隔天還續大手筆加碼買進長榮航,明年5月改選前有好戲可看。 (9/28.弟弟派不玩了? 長榮航空跌停:9/28.鄭深池、張國煒辭董座 長榮經營權之爭收兵;9/28.弟弟派脆弱結盟 被大哥派擊破;9/28.長榮家變急轉彎 四兄弟下一步解散2家控股)
9/30.星宇航空登興櫃首日參考價12元,股價收23.3,漲幅94%;立榮航空今董事會中通過前董事長林志忠回鍋,就是大哥派收復立榮航空。
9/18.大股東增持 緯創林憲銘:斥資逾2千萬買1千張股票
9/16.億豐斥資3.3億 收購紐西蘭窗簾通路商100%股權
9/14.台灣資安新創TeamT5 杜浦數位安全,在日成立子公司 獲日本3大巨頭投資
9/14.液壓及氣壓元件大廠君帆4584 預計10月5日掛牌上櫃,配合上櫃前公開承銷作業,對外採競價拍賣共2040張,競拍底價為36.88元,暫定承銷價40.57元
9/13.雲端應用服務商伊雲谷6689今以每股承銷價112元掛牌上市,股價最高來到146.5元,大漲3成。 9/13.國巨減資2成 10/31新股上市 8/30.東鋼24.3億元標購源鋼廠房設備 鋼筋年增35萬噸 8/29.iKala:「零售雲架構」發展 朝「無伺服器」前進. 8/29.大同子公司華映資產不足清償債務 法院裁定宣告破產 8/26.長榮弟弟派入股 星宇:雙手歡迎(弟弟派自長榮鋼鐵2211董監改選失利來,總計斥資約41億元,加碼買進長榮航空逾12.86萬張。累計至今,長榮國際持有長榮航12.67%,為長榮航空第二大股東,僅次於大哥派長榮海的14.69%。張國煒投資公司為第三大股東,持股9.09%,而張國政個人持股1.75%,排名第四) 8/25.全聯推全支付 拚電子支付領頭羊 8/25.不畏終端需求生變 聖暉、朋億訂單滿手(今年前7月整體在手訂單金額雙保持史新高,聖暉、朋億面額減半:增流通股數、讓更多投資者參與,活絡市場交易,原股東持有股數將增倍,每股淨值、每股純益及每股股價會隨著減半,但整體權益不變;朋億新股票將於8月29日上櫃買賣,聖暉舊股票最後交易日9月6日,新股票將於9月19日上櫃買賣)
8/24.台灣併購再創新高 海外以東南亞、美洲為主 8/18.錼創-KY6854,Micro LED新兵今以105元掛牌上市漲停(三星營收佔比60%,考慮設韓分公司)
8/18.錼創上市首日漲停鎖死115.5元,考慮設南韓分公司強化佈局;三星佔營收60%(8/17.錼創明105元掛牌 前7月營收超越去年全年:營收:今年前7月2.2億元,年增255%,已超越2021全年;eps:2020:-21.57元,2021 :-14.14元,今年Q1: -1.17元)
8/18.嬰幼兒及衛生產品製造商泰昇-KY8480 昨晚宣布將由私募基金以現金併購,收購價為每股85元 8/19.潤泰雙雄財報藏什麼玄機? (潤泰雙雄直、間接持有南山人壽都超過25%,是「成也南山、敗也南山」 南山人壽上半年淨值大減一度引爆潤泰雙雄─潤泰全、潤泰新下市危機,不過在兩家公司從第一季開始重編財報,將旗下不動產改以公允價值衡量後,暫時脫離風暴,潤泰全免於被打入全額交割股,每股淨值剛好在5元之上,潤泰新則每股淨值為13元多,交易完全不受影響,只是南山人壽仍是這兩家公司不定時炸彈), 8/18.大同總經理蔡維力7月才接任,但今8/18辭職,大同表示副董事長王金來暫代總經理職務。 8/18.缺車補不了 和泰下修台灣車市目標至43萬輛 8/18.國巨2327今(18)日公告再買回庫藏股762張,買回金額近2.5億元,每股買回均價327.49元;此次庫藏股累計買回 5847張,總金額達19.18億元,每股平均成本約328.09元,目前執行進度達53.2% 台股也飆小盤股倫飛 8/18.倫飛還能「飛」?「朱立倫概念股」明起列處置:今續攻漲停,收112.5元,從今年5月/12日起漲前日股價比,漲幅已飆破4.9倍。(8/17.朱立倫概念股倫飛飆破百元收102.5元,7月自結eps0.36元;7/9.朱立倫概念股,倫飛7月連6交易日漲,漲幅46.4%,昨收49.35元) 8/17.鴻海增資安科諾5.2億 強化射頻半導體元件布局 8/11.傳國安單位阻入股紫光 鴻海董︰有備案
8/11.奇鈦科(特用化學品研發製造商)上半年營收達8.7億元創史同期新高,毛利率也從22.5%提升到27.0%,上半年eps3.53元,年成長率達68.1%。 8/1.MIH旗下10小組更新進度 正式成立Web3研擬小組 以往還有經營不善惡名,政府怎能成人之惡? 7/30.義联惡意併購唐榮 已向公平會提案 (7/30.義联想併唐榮 大股東均無所悉) 7/30.網家再有高層異動!技術長陳俊仰請辭 7/29頂新魏應充劣油案將3度入獄
7/27.聯發科小金雞達發 新藍牙音頻晶片明年上半年大量上市 7/27.三大電信VoLTE免費時代來臨 台灣大8/1起跟進 ***中企車入台,用中華車洗白:7/27.中華汽車導入英國百年MG汽車 入手價百萬元內(HS 1.5T汽油與HS 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 兩種動力的休旅車) 7/27.IC設計廠偉詮電2436以每股72.9元溢價14.2%,公開收購陞達科技4945(主力產品在於馬達驅動IC) 7/25.東南亞最大中古車買賣平台CARRO來了,攜手桓鼎-KY5543轉投資19%駿程國際(高級車進出口批發、外匯車代辦),在台打造中古車網路買賣平台,訴求以人工智慧科技改變汽車買賣體驗,同時強打輕鬆賣車,「15分鐘即時回覆」與「24小時報價」汽車收購服務。 7/21.掃到防疫險颱風尾 中華車、裕隆重 7/18.長榮兄弟之爭》弟弟派再加碼長榮航1.02萬張 累計持股11.41%(平均每股成本約31元) ;雙方持股:大哥張國華派19.49%股權、弟弟派約22.44%,弟弟派多大哥派2.95百分點;但,大哥簽下元大及三大股東會委託書通路商) 7/18.根留台灣 矽品進駐中科虎尾園區蓋新廠 7/17.長榮老臣邱展發,中央再保險前總經理、昨發表一封「給長榮張國華的公開信」張國煒:「說實話才對的起老人家」 714.全聯:併大潤發,將以超市,量販雙品牌並進
7/13.銷量少太燒錢 Gogoro遭美做空機構襲擊 7/8.榮成將自集中市場買庫藏股6000張,預定買回股份0.47%,買回區間價每股11.6元~24元間,若公司股價低於區間價格下限,將續買,買回股份部分,將轉讓予員工認購。 續吹牛 7/9.鴻海今宣布入股廣運、太極旗下盛新材料10%股權,盛新Q3起研發8吋基板,鴻海碳化矽可望提前量產
7/5.股王矽力股票「一拆四」 今日為分拆前最後交易日(未來面額由新台幣10元變更為新台幣2.5元,預計7月13日新股重新上市交易)。
7/6.台泥(1101)集團轉投資的屬能元科技(Molicel)的超高功率三元鋰電池將主攻50萬美元以上、HyperCar級別的超跑以及電動賽車,能元科技已與研發Spéirling的英國新創電動車廠McMurtry簽署鋰電池戰略技術合作夥伴協定,並持續與國際市場多家HyperCar以及電動賽車等高端品牌合作,將是正在高雄小港興建的超級電池工廠,未來的核心客戶群。
7/5.「台塑新智能科技公司」,規劃於彰濱工業區設置規模達 2.1GWh磷酸鋰鐵電池芯廠,
7/1.生產基地移回台 台廠擴廠逾7成首選
7/1.Costco砸10.5億美元 收購台灣好市多
6/28.海尼根買三洋維士比屏東酒廠在台生產啤酒 6/27.鴻海在青島合資成立「青雲鴻智」 打造世界級電子元件群集 6/27.緯穎:大馬伺服器組裝廠今動工2024年投用
6/2.錼創,展現Micro LED技術實力,一舉擄獲晶電、友達、三星青睞,助其發展Micro LED事業。神祕Micro LED公司助友達超前部署 ***6/14.保瑞砸60億併購安成藥業 布局成全方位CDMO公司(5/10.保瑞買下伊甸生醫在台CDMO資產 跨入大分子藥物代工) (6/14.CDMO市場大 潤泰旗下中裕 泰福攜手合作 )
6/11.長榮集團兄弟争權:大哥派四比三董事席次擊敗弟派,拿下長榮鋼主導權,大哥派與弟派在長榮航持股差縮到2.8百分點,明年長榮航董事改選大哥派勝算提高,也將穩長榮航太(6/11長榮鋼改選 大哥派張國華3董事,1獨董共4董守經營權,弟派1董,2獨董共3董)
6/9.大立光董事改選,兩位創辦人林耀英與陳世卿正式退出董事會,新任董事,有技術長黃有執及陳世卿子陳俊明,加現任董事長林恩舟與執行長林恩平,大立光順利世代交替,第二代全面掌舵
6/9.統一砸近59億元 加碼買進統一國際大樓商場持分
6/9.蔡鎮宇求親家樂福 統一:沒要賣股權(法商家樂福持股六成,統一旗下統一持股20.5%,統一超商持股19.5%;蔡鎮宇委託律師,表達其有意願購買統一持有家樂福四成全部股權)
6/9.統一擬自營百貨 誠品信義關定? (統一買下環泥建設與坤慶持股 對商場主控權逾八成)
6/7.王品激勵士氣並留任優秀人才,決議自6/9~8/5日止,以每股90元-165元價區間,買回1540張庫藏股轉讓同仁
6/6.類中壽與開發合併,確保借殼入指,綁給指數基金增權重再套現,但搭大股東套現便車要跑比它快,別耍笨長套 6/6.新光金台新金啟動合併 有人大買新光金 5/30.鴻海股東會前夕 增資電動車子公司逾11億元 5/30.經營權之爭提前落幕 金寶:雙方已和解 5/30.長榮減資60%案過,原因曝光 5/30.黃崇仁想將力晶私有化 小股東揪集股權對抗 5/27.陽明股東會通獲利提撥員工酬勞1%約20億元,員工1人約領118萬元,董事酬勞提撥8千萬元。 5/26.台灣光罩為何再加碼買中鋼構?總座:助產出增加(台灣光罩昨公告5月20~25日加碼買進中鋼構持股,斥資3.23億元買進中鋼構5475張股票,均價59.14元,累積持股12455張,累積持股比例為6.23%,第二大股東) ***5/27.聯電股東會通過將發行高達5萬張限制新股 528.長榮集團兄弟首戰》長榮鋼董事改選 ISS挺大哥 娜路彎酒店挺弟弟派
5/27.采鈺預期7月手機將迎傳統旺季 下半年審慎樂觀 5/27.電動車專用電價30日上路 比油車年省1.4萬元 5/26.中興電奪台電37.79億元訂單 電力設備貢獻看俏 5/26.雲豹能源旗下天能綠電與Gogoro簽約 轉供綠電 5/26.鴻海威州廠幾乎停擺 每年仍需償付10億基設和購地費用
526.戰略新板添新兵!程曦資訊掛牌(服務委外,以提供「服務委外」、「會員伴銷」、「顧客流程規劃」、「系統租賃」及「數位整合行銷」等服務為主,如1999專線、金融業、警政署、新北市政府、食藥署的大數據及輿情分析) 5/26.元太攜伊藤忠商事 推動永續無紙化辦公室
***5/26.〈采鈺轉上市〉台積電:對采鈺有更高期待 目前沒有進一步釋股規劃
5/24.正基上櫃首日 漲幅一度衝高到27%. 525.華新售美太陽能子公司Borrego案場部門 獲利2.3億美元最快Q3認列 5/24.Gogolook(陌生來電辨識App Whoscall開發商、信任科技)投資鏈奇科技 佈局Web3拓展防詐領域 5/24.力晶改名為力晶創新控股 配發現金股利1元 5/24.朋億股東會通過配發12元現金股利 股票面額將變更為5元 ***鴻海退面板轉半導體電動車 1)5/21.攜手鴻海合作 迪奈挖角華虹晶圓廠總監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18522 2)5/20.鴻海攜國巨增資國創半導體 參與富鼎私募成最大股東 :鴻海攜手國巨參與XSemi Corp國創半導體 31億元增資(鴻海將持國創增資後51%股權,國巨及其關聯企持49%,國創也同步宣布參與國內功率元件大廠富鼎先進8261私募,金額28.868億元,預計增資後,國創將持富鼎30.08%;國創去年鴻海國巨成立專攻類比IC與功率元件,藉由結盟富鼎策略,健全MOSFET產品線,並與國創發展電源管理IC、SiC元件與模組相互搭配) 3)5/17.鴻海將與DNeX合資 在馬來西亞興建12吋晶圓廠 https://m.cnyes.com/news/id/4874760 4)5/16.【鴻海退出群創1】鴻海退出董事會 群創股價上衝下洗 5)5/20.劉揚偉:鴻海價值被低估 布局新應用不走回頭路 5/23.疫情不想人擠人 統一超商開賣「自助式付費包廂」 5/20.佳世達取得大江基因17.8%股權 搶攻精準醫療商機
5/20.磁性被動元件電感製造商鈺鎧,去年營收達7億元年增38.4%,eps餘1.71元, Q1營收1.9億元eps0.61元 5/19.看好Web3.0及元宇宙商機 宇峻投資MOJOY
0cama 要上市 5/15.打造7億咖啡帝國,cama創辦人何炳霖:遭員工背叛後的成長 5/10.張國華:4兄弟應好好談 不應放話傷害長榮聲譽(5/10.長榮經營權首戰!長榮鋼鐵委託書傳每張喊到140元) 5/6.美商邁凌MaxLinear 併記憶體控制晶片大廠慧榮,潘健成:慧榮被併突顯控制IC 企業價值,群聯續投資維競爭力
Ggr這報導出來,股價噴20.5%收7.17,但離回落前高價15還遠, 5/4.【祕書變億萬富豪3】赴美掛牌18天股價腰斬 自家人吐內幕 4/29.最新公司治理評鑑 逾3成KY公司後段班 4/29.同欣電併勝麗爆內線交易 創投名人邱羅火列被告 4/26.大摩:國巨宣布買庫藏股 維持優於大盤 4/20.元太新世代三大彩色電子紙亮相 4/20.車用二極體高速成長 台半大股東3月買進自家股票1200 4/19.長榮攻防戰 弟弟派今改派榮運,長榮航,中再保法人代表 4/19.【聯亞生技母女鬥5】頂著美國衛院光環回台創業 生技女王版圖曝光 4/13.鴻海收購arQana無線通訊事業 攻RF元件,5G設施 4/13.IC通路二哥文曄以1.93元新幣現金,總價約2.322億元新幣近50億台幣元,併新加坡商世健科(代理Analog Device-ADI,MicrochipQorvo,高通,三星.)
4/13.半導體特殊氣體廠晶呈4768掛牌 股價大漲逾兩成、突破百元大關(乾式化學品精餾、氣態分解溶蝕及導磁膜散熱等核心技術,成功開發出三大產品線,分別為「半導體製程特殊氣體製造」,「特殊氣體應用加工服務-晶圓重生」及「複合金屬材料基板製造-銅磁晶片及關聯產品」) 4/12.網家子公司廿一世紀 股份交換與策略投資9.4億元合併喬睿科(喬睿創公司旗下 TapPay 為支付閘道Payment Gateway 產品,首創推出 Cross-site 免跳轉技術,致力於為線上商店與消費者打造安全且快速的支付體驗,並發展尖端 AI 設備指紋為基礎的盜刷風險識別監控技術) ***4/12.全球半導體設備龍頭應材 投資約新台幣17億元成為京鼎單一最大股東持股8.4%(參與私募發行股數8117張,私募價每股210.22元,參考價格228.5元92%;主要承接應材有關化學氣相沉積CVD製程設備模組、蝕刻製程與機械研磨製程代工訂單;近年來又切入原子層沉積ALD,物理氣相沉積PVD 設備領域,此兩產品貢獻營收將逐年增加) 4/12.元太攜手群創等6大模組夥伴 (京東方,DKE東方科脈,江西興泰科技,群創光電,清越科技,亞世光電)攜手全力推展E Ink Gallery Palette及彩色電子. 4/8.神盾6462將砸22.14億 溢價約23%,收購影像感測IC廠晶相光(3530) 23%股權(加速車用市場及安全監控領域發展,取得市場利基,神盾指出,公司主要研發生物辨識感測晶片,同時開發人工智慧演算晶片,飛時測距 ToF 3D感測晶片,並投入類比AI運算晶片等。晶相光以CMOS影像感測器產品為主,應用於安防監控,行車記錄儀及環景監視等車用影像,視訊攝影機等消費性影像,還有醫療生物感測晶片等;去年售敦泰3545投資持股列其他綜合損益處分利益逾53億元,去年底止約有38億元現金水位,今年擬配發股東每股現金股利10元外,神盾近年來續入股安國8054,芯鼎6695,聯發科小金雞達發等IC設計公司) 4/7.長榮國際變天 鄭深池出任董事長(4/4.現金減資的市場反應, 4/4.經營前景有轉折? 現金減資奔高)
4/6.創新板第一家公司 錼創通過證交所上市審查 (Micro LED,氮化物半導體材料相關應用之研發,製造及銷售,營收以COC晶片載板及技術服務為主;2020年虧14.9億元,eps虧21.57元 2021年虧12.18億元,eps虧14.14元; 主市場韓佔62%,台灣居次,佔35.5%,其中,韓三星為最大股東持股22%)
4/6..Gogoro出師不利 赴美掛牌首日大跌12% 3/28.昔聯手入主今翻臉 李全教趕走樂士董座搶經營權 搞外掛炒股 3/28.12家現金減資:長興1717 中環2323 凱美2375 長榮2603 國巨2327 美隆電2477 金像電2368 好樂迪9943 巨路6192 云辰2390 東森2614 十銓4967; 3/28.JL短評:跟著減資潮,因為是循環股頂峰且定期要大燒錢產業,明後年賺不到這麽多錢,就省著點分次發股息,裝成年年有能力配息,但看來配又太,用減資退現充胖又可節稅!百變不離得雞賠牛! 3/28.友達:股息分3年發放、減資2成 3/22.金寶經營權大戰煙硝味起 ,大女婿前總經理沈軾榮董事,提10董事人選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868413 ( 21-5/10.豪門女婿難為,豪門婚姻不易:緋聞疑雲 ,沈軾榮中斷接班金寶之路;台塑4女婿3離婚;正新學霸女婿 第一位非姓羅董事長;吳燦坤淡走 燦坤招牌依舊在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47918 ) 3/22.彭博:台灣家樂福 數週內將賣給統一 美國隊國安當局正作聯電到美投資設廠成美伙伴的忠誠考核 3/22.美補貼力邀 傳聯電底特律設新廠 3/21.兩國論才能保中華民國 曹興誠:中共已成人類公敵 3/21.聯電前執行長孫世偉 離開中國武漢新芯 ***3/21.緯創處分8000張緯穎 交易金額逾73.37億元 3/21.金像電宣布現金減資10% 配發2.2元現金股利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866839 3/19.長榮減資6成 專家:洗小股東出場 (長榮海運15日宣布減資新台幣317.6億元)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06643
3/18.綠界上櫃股價跌回承銷價,將配發 15.6 元現金及 0.5 元股票股利
3/14.聯發科旗下達發(藍芽晶片)6月底前上興櫃 為近年半導體最大IPO鋪路 (客戶: 索尼,蘋果的Beats,JBL和小米等,對手: Realtek,高通和中國藍牙晶片王者Betechnic等) 3/11.光寶科宣布光林照明事業 轉予全資子公司光林智能科技 3/2.仁寶獲普達6599--51%普通股股權 公開收購條件達成 (普達目前在英倫敦,德司圖加特等歐各地設子公司,產品POS系列產品,All in One POS,亦含工業觸控顯示器和工業平板電腦與分離式主機Box PC等工業物聯網設備 3/1.長榮再起爭奪 長榮鋼兩方必爭 2/26.遠傳宣布合併亞太電信 用戶飆至920萬 2/25.長榮國際變天! 二房張國煒支持大房弟弟派
2/17.長榮航太2645,18日以每股63元登錄興櫃交易 2/16.台泥超級電池工廠徵才 兩年招募逾350人 (2021-10/26.台泥集團120億投資三元能源科技 高雄鋰電池廠動土,預計2023年啟用,一年可生產約1.8GWh24000台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 2/14.〈強茂收購電源管理IC供應商虹冠電〉擬以每股80.8元拿下最多3成股權 溢價18% (財務投資) 亞泥被踢出股,幾時狗熊翻? 2/12.亞泥花蓮續採礦 部落過半同意 2/10.〈仁寶IPC布局〉擬砸4.09億元取得飛捷旗下普達最高65%股權 溢價約20.24%
2/9.長榮航太送件 預定2月中旬登興櫃 1/27.半年閃辭大同, 何春盛告訴天下,到大同6個月就辭職理由:「大股東想要賺快錢、賣土地,而不是想讓這家公司再度偉大」他說需要更多時間整頓大同本業,但大股東無法等。 1/28.國揚入股南港 神祕交易曝光:南港林學圃過世後,出現鉅額交易五筆(總交易金額超過44億元,佔南港股本13.8%), 國揚進駐 ,(南港世界明珠總銷金額達千億元,目前住宅區銷售雖占七成,但還有辦公樓層與商場,預計2023年完工還有段時間) 1/14.彩晶砸近15億元加碼投資中光電 持股比攀至9.78% 1/11 .鴻海子公司鴻元出清天鈺持股9090張,4.8%,金額21.4億元(鴻海集團仍有天鈺二成)鴻海子公司擬出清持股 天鈺股價重挫今年來跌23.2%
1/7.瑞鼎3592今掛牌上市股價大漲達542元 漲幅近76% 1/4.樺漢引資大咖 Google參與488萬股私募 1/3.害公司損失2千萬 同泰告前執行長李遠智
1/3.2022年首家掛牌上市!洋基工程股價漲逾3成(台積電無塵室系統工程供應鏈之一;半導體業佔洋基工程營收達54%,印刷電路板業佔21%次之)
23--1/3.資誠:2021年台灣上市櫃新掛牌家數共31家、年增1家,募資金額321億元、年增174億元。今年半導體仍是主力
+++++++++++++++++++++++
22--12/29.弘凱光電底價34.17元明起競標(封裝) 2022年1月19日掛牌上市 21--12/31.威盛德州實驗室及設備出售 英特爾接手(Centaur給英特爾交易已完成,預計1.25億美元款項將在第4季認列完畢) 12/30.台灣大併台灣之星 (1股台灣之星換台灣大0.04508股預計發行2.82億增資股)合併後用戶達980萬 (沒規模經濟,ㄧ直虧,最好就是,有人來擦屁股,就跳樓大拍賣!) 12/22.台泥15.1億元認購飛宏9.99%股權 12/22.全家,全聯結盟,未來電支工具可互通,背後好處有哪些? 12/22.佈局雲端產業至2024年 廣達:投資田納西廠擴充產能 12/22鴻海富智康全資子公司計劃「分拆」 在印度兩大證交所獨立掛牌上市 12/21.大同經營新團隊確立 前董總座婉拒擔任顧問 (12/13.大同董,總雙雙請辭 王光祥預定21日出任董事長) 12/13.王光祥困境 大同的哀鳴 12/17.公司派、市場派共治 泰山董座換人 12/2.逾7成出席股東贊成 國票金股臨會通過與安泰銀合併 12/1.英業達:持股比47.65%子公司太陽能英穩達(另一大股東為穩懋)聲請宣告破產 ,總負債高達22.12億,完全退出太陽能電池片產業,另ㄧ併購的太陽能廠益通也清算順利. 近年鞋類豐泰,寶成等,PC與手機供應鍊仁寶,緯創,和碩,可成等等,大幅撤中潮後,日月光跟進開半導體首槍! 12/1.日月光擬售子公司GAPT股份(日月光中國在威海,上海 昆山,香港等子公司)及半導體股權 美金14億6千萬元之對價,予北京 智路資本 11/28.全聯115億買大潤發》林敏雄:目前未評估買家樂福 11/27.拿到PV美國藥證 藥華藥半月漲8成(藥華藥跟合作夥伴國際藥廠AOP目前仍有訴訟,AOP對藥華藥求償約50億元) 11/19.光洋科經營戰扯台積電 王炯棻:鍛造數據來自富達航太 11/16.東風裕隆由法院撮合 尋找債權人和潛在投資者 11/16.開發金股份轉換併中壽100%股權 金管會核准 11/12.Genzyme 將支付50億和解金 國際中橡股價跳空漲停 11/5.中華電信買下亞太電信900MHz頻段頻率 10/29.群聯財報事件遭判刑,潘健成:遺憾將上訴 10/25.大立光宣布買進1342張庫藏股(自高點3590元一路下跌,本月曾跌到波段低點1960元跌幅達45% 10/25.台泥斥資120億打造全台最大電池廠(鎳三元,瞄準國際高端客群,年產能將達1.8GW,約每年生產可供2.4萬台電動汽車用電池) 2023年啟用 10/23.歐尚和潤泰雙雙出脫持股 全聯將掌大潤發95.97%股權 ***10/22.日亞化全面掌權光磊納子公司(近年光磊轉機因感測元件打入Apple Watch供應鏈,全球市占率85%,佔7成營收,虧轉盈,引起市場派介入,公司派結日亞化私募後臨時股東會縮董事7席全勝),將改名台亞半導體掛半導體股 ;通過處分中國子公司議案,減營收有收益. 10/19.中鼎承攬台泥再生資源利用中心工程 將有效解決花蓮垃圾問題 10/17.海撈災難財下場!中國口罩機當廢鐵賣 業者一夜赤貧 10/1.貿聯(束線)跨國併購〉145億元收購德LEONI工業應用事業群 年營收可望增5成 9/30.不在中國上市了! 永豐餘投控董事會通過永道射頻在臺申請上市 9/30.配合新南向 聯邦銀二度主辦越南西貢證券聯貸1.18億美元 9/30.中鼎攜手法商 拿下255億元捷運南北環狀機電系統標案 5/15.時.仁寶透過旗下子公司鵬寶6.17億元買金寶股權,總持股從去年底10.03%提高至13.18%. e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