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4日 星期日

金融ETF幣調24-25

24~25;台50 https://www.wantgoo.com/stock/etf/0050/constituent
摩 https://fubon-ebrokerdj.fbs.com.tw/z/zm/zmd/zmdc.djhtm?MSCI=0
+++++++++++++
4/7.金管會6日緊急宣布救市措施,4月7日至11日實施三項暫時性「放空新措施」。回顧歷史,金管會曾祭出5次禁空或限空措施。「限空令」指的是所有抑制空方的措施,例如限制借券賣出數量等,「禁空令」是禁止股票放空、但可設條件,因此,廣義來說「禁空令」屬於「限空令」的一種 3/20.今又傳中信金有意併購群益金鼎集團、統一證券,甚至直指中信金將砸千億元併購。對此,中信金上午發布重訊,重申「本公司不予評論」。 3/19.富邦旗艦50(9802) 19日掛牌跌破發,9.91元作收;昨完成建倉,前十大成份股為聯發科、富邦金、中信金、台達電、長榮、聯電、華碩、國泰金、元大金、玉山金。(沒台積) 刪除24檔:亞德客、華新、上銀、南港、聯強、佳世達、致茂、創見裕民 、陽明、長榮航第一金台灣大、台勝科、嘉澤、臻鼎-、世界、永信建、力成、旭隼、AES-KY、采鈺豐泰巨大。 3/18.富邦金財報會:2024年稅後盈餘1508億元,創金控業史上新高紀錄,EPS10.77元,連續16年穩居台灣金控業獲利首。總經理韓蔚廷表示,股利配發一定會反映獲利的成長,也如同前2年,現金與股票股利都會考量。至2024年底,富邦金控總資產逾12兆元,年成長8.7%,淨值9511億元,年增18.5%,普通股每股淨值62.58元。至今年2月底,股票未實現獲利部位還有約700億元,看股市審慎樂觀。 3/18.櫃買債券ETF市場規模逾3.1兆,持續穩居亞洲第一、配息穩定的現金流有助於強化台灣資本市場韌性。 3/18.玉山金控董事會:玉山將取得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所持有保德信投信全部91.2%股權,投資金額約為新臺幣27.62億元。此項投資案尚需經主管機關審議核可並成就相關股權交割慣例條件後方可生效。 3/18.因應中央銀行去年祭出總量管制,華南金總經理李耀卿表示,為配合政策,今年對不動產放款將採取更為保守的態度,並以降低集中度為核心目標,華銀目前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約42%,預計年底降至39.4%。為實現此目標, 3/18.中資滲透信用卡系統開罰 217 萬!國泰世華銀:2/24 已提前終止契約 3/18.中信金2024年獲利再創新高,參照近幾年「6成上下」配發率規劃,且以現金為主,市場約2.1元;中信金法說會:2024年營運概況及經營績效。中信金2024年稅前盈餘880.9億元,累計稅後盈餘為720.3億元,稅後股東權益報酬率(ROE)16.39%,稅後資產報酬率(ROA)為0.86%,每股稅後盈餘(EPS)為3.64元 3/14.國泰金Q4財報:國壽2024年在股票市場實現獲利1142億元,年增1.8倍;債券部份也實現11.39億元,低於前一年。去年底國壽金融資產未實現部位呈現虧損,主要是債券部位,國壽執行副總林昭廷說,去年底股市未實現利益仍有上千億元,今年2月底略下降到約800多億元。 李長庚:過去幾年都在努力讓子公司國蓋人壽能順利接軌IFRS 17和ICS,目前大致上已經可以順利接軌,未來會努力讓股利配發有更佳水準,同時讓獲利累積的資本量能,支援各子公司的業務發展,如果有併購機會,會比較積極。 林昭廷談到明年接軌新的會計制度後,經濟實質不會改變,但國壽過去背了很多高利率保單的包袱,利息成本很重,6%以上的保單達27%,接軌一次性按市值計價,淨值勢必會稍微下降,但也會有充足的CSM釋出。他提到,國壽2012年起,策略上即朝價值導向,聚焦在健康險等保障型商品,每年新契約CSM都會以700億元以上數字成長,去年新契約CSM約900億元,加上CSM釋出在未來5年內,每年可以10%到15%成長,所以會有充足的的CSM可以抵銷高利率保單的負面影響。 林昭廷也透露,以最新公布的第4階段試算ICS,國壽ICS達190%,高出法定標準100%不少,未來面對資本市場波動,是相當有利的資本緩衝。連帶的正面效益,未來國壽上繳金控的現金股利一定比過去來得正面。但相關細節,主管機關尚未正式討論,仍要待法規公布後再進行試算。 3/10.國泰金2月自結稅後純益77.9億元;前二月:稅後純益222.8億元,年增9%,EPS1.53 元。各子公司業務動能強獲利優,國泰壽,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國泰證及國泰投信等稅後純益皆創同期新高。國泰壽稅後純益:2月31.3億元, 前二月125.6億元。主反映資本利得、經常性收益貢獻及避險操作得宜。國壽指出,今年來市場波動,掌握波段操作,逢高調節股票,保險本業營運穩健,帶動整體財務表現。 國泰世華銀行稅後純益:2月39.2億元,前二月81.6億元,創同期史新高,年增15%。累計淨利息收入雙位數成長,受惠放款動能強健,降息影響外幣資金成本下降;手續費收入表現亮,保險與基金等財富管理商品銷量佳,信用卡簽帳金額穩健成長,至2月底逾放比率0.12%,備抵呆帳覆蓋率為1397%,資產品質維穩健。 國泰證稅後純益:2月4億元,前2月6.4億元,年增19%,創同期史新高,主因台股及複委託市場穩定成長。至2月底台股經紀市占率4.26%,創同期史新高。複委託成交年增70%維市占第一。 國泰投信稅後純益:2月2.6億元,前2月5.3億元,分別年增32%及40%,總管理資產規模年增29%,達2.26兆元。 3/3.94.44%出席股東同意 京城銀股臨會通過合併案 2/19.創新板目前共有19家公司掛牌,今年以來指標個股表現突出,鴻華先進(2258)股價較去年成長24%,日均成交值更躍升284%;首家創新板上市公司錼創-KY(6854),股價成長29%,日均值大幅成長567%。另臺灣創新板指數今年以來漲幅達16.75%,績效表現超越加權股價指數與臺灣50指數之持平表現。 2/12.保德信臺灣市值動能50ETF(009803),發行價10元,募集期間2/18-2/24,也是台灣第三家投入ETF的外資投信。 2/7.中信金1月份自結盈餘,因今年1月假期天數多、去年基期較高,使今年1月獲利難以成長,單月稅後盈餘68.27億元、EPS0.35元,較去年同期的88.06億元,年減22%。 1/21.涉新板傑仕堡爛帳遭起訴 吳東進:沒人叫我迴避;新北地檢署去年依涉犯保險法中的特別背信等罪嫌發動搜索,訊後諭令吳東進以1億元交保,上週已將吳東進等4人起訴。新光人壽前董事長吳東進等高層,被控在辦理旗下「新板傑仕堡全齡生活園區」出租等事宜時,涉將園區房屋出租給吳東進所控制的公司,裝潢工程等費用卻由新壽承擔,致新壽受損9947萬餘元,吳不法獲利約9千多萬,新北地檢署去年依涉犯保險法中的特別背信等罪嫌發動搜索,訊後諭令吳東進以1億元交保,上週已將吳東進等4人起訴,並對吳東進求刑5年。 1/21.遠傳電信21日宣布與台灣交易量最大的虛擬貨幣平台「MaiCoin」攜手合作,為用戶帶來全新的理財體驗。遠傳總經理井琪指出,看好年輕世代正積極投入虛擬資產,因此去年宣布策略投資「MaiCoin」,為電信服務與虛擬貨幣跨領域合作,今日更進一步結盟,聯手推出「遠傳抽比特幣迎新春」活動,目前持股「MaiCoin」個位數,未來會評估擴大投資。 1/18.第三方支付業者LINE Pay(連加網路,7722)近股價漲勢強勁,在外資、投信連加碼,一掃上市初期走勢疲弱陰霾,月大漲逾5成。近期多家本土券商投顧首出研報,除對LINE Pay的營運、獲利預期正面,對股價走勢更表樂觀,有2家券商「買進」建議,目標價甚至達800元以上,股價激勵。3大股東持股逾85% 流通籌碼少;LINE Pay去年12月5日以508元掛牌上市,17日收651元、單日漲24元,上市來盤中低點426元,短線大漲逾53%, 1/10.投信:936等的3檔棄子華航、遠百與台灣高鐵,及918刪除股寶成全都被殺入榜,而陽明賣超最大;外資暴砍4.5萬張915棄子國泰金跌4.7% 1/10.凱基金2883:2024全年稅後獲利335億元、年增77%,僅次2022年的稅後獲利350億元,為歷年同期次高,EPS1.97元。投信已連大賣7交易日,賣超逾24萬張;凱基人壽12月投資操作相對保守,12月份稅後虧損2.32億元, 全年稅後獲利達221.55億元,年成長118%。 凱基證券12月稅後獲利6.36億元,主因為12月台股交易量能較前月減少,但全年因資本市場交投熱絡,帶動凱基證券經紀、財富管理、承銷及金融投資操作等各項業務獲利顯著成長,全年稅後獲利達101.23億元,年增38%。 凱基銀行12月稅後獲利3.98億元,主要來自利息及手續費收入等核心收益的穩定貢獻,全年稅後獲利達55.36億元。凱基銀行2024年存放規模年成長率達雙位數,帶動凱基銀2024全年總資產突破9000億元。此外,至去年底逾放比率維0.2%,資產品質維持穩健。 中華開發資本因投資部位評價增值變動,12月份稅後獲利0.4億元,2024全年稅後獲利達7.31億元。 1/10.中信金12月自結盈餘,全年合併稅後盈餘720億元、EP3.64元,雙創史新高。金控旗下的獲利雙引擎中國信託銀行及台灣人壽,累計全年稅後淨利,也分別達到494億元及214.7億元,分別創下歷年最高及次高紀錄。 子公司中信銀:12月份稅後獲利43億元,全年稅後獲利494億元,年增20%創歷年新高。全年存放款動能穩健,財富管理因保險、基金及結構債銷售業績大增,帶動相關手續費收入年增40%;信用卡業務則在海外消費需求強勁帶動下,手續費收入年增28%,此外,衍生性金融商品操作及債券處分挹注,整體營收年成長。 子公司台灣壽:雖12月投資處分較少,12月單月稅後淨損4.38億元。全年處分股票及基金等資本利得,全年稅後獲利214.7億元年大增72%。 1/6.為積極建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臺灣創新板於1月6日起將全面升級,證交所聚焦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提升創新性審查嚴謹度、打造彈性友善籌資環境,以及強化投資人權益保障等四大主軸,配合修訂「營業細則」、「上市審查準則」等十餘部規章。 25-1/2.2024年底順利出嫁京城銀(2809) ,2024年1至12月稅後獲利50.24億元、年減19%,EPS為4.52元,獲利較前一年衰退的主因,在於投資策略保守,績效不如前一年,但本業的放款、利息收入仍持續成長,京城銀至12月底每股淨值49.16元。 +++++++++++++++++++
24-12/25.56續換股:遠東新華新京城銀潤泰全4刪股續大清倉中,又以遠東新最慘遭倒貨5.58萬張, 12/22.元大"台50:1進1出:納陽明;剔亞德客;51中100:6進6出:納亞德客漢唐星宇航神達AES康霈6919;剔旺宏華新科陽明台勝科美利達世紀鋼。 元大56高股息:8進7出:增東元興富發長榮陽明長榮航華南金材料上海商銀;剔遠東新華新京城銀潤泰全台勝科遠雄中保科; 元大713台高息低波:15進15出:增大成長榮鋼2211聯強超豐潤弘裕民凱基金玉山金台新金永豐金華立群益證帆宣6196復盛6670至上;剔:亞泥豐興創見可成國產京城銀統一證遠百晶技3042中租精成矽格中鼎裕融。 富邦:52科技:1進3出:增神達;剔:旺宏華新科台勝科;富邦900特選高息30:3進23出:增聚陽聯電台積電華碩群光漢唐國產長榮裕民陽明長榮航慧洋京城銀中信金大立光聯詠健鼎家登3680材料KY譜瑞KY頎邦瑞儀群聯;剔:亞泥統一遠東新大成鋼中華三陽工業佳世達華南金富邦金玉山金兆豐金台新金統一超潤泰全信邦大聯大中美晶遠雄中租上海商銀樺漢環球晶裕融9941。 國泰735臺韓科技:2進3出:納川湖2059 健策3653;剔南亞科力積電LG Innotek. 群益919台精選高息:8進8出:增名軒海悅億光裕民慧洋瑞鼎遠雄群聯;剔:長榮鋼華固聯陽欣銓中美晶聖暉矽創長華。 群益927半導體收益:6進6出:增原相世芯譜瑞祥碩頎邦愛普;剔:光罩2338台星科台勝科新唐台半致新 群益946科技高息成長:9進9出:納聯強義隆信邦威健3033健鼎3044台勝科正文宜鼎群聯;剔中環京元電創見華立京鼎貿聯聖暉5536台表科長華 新光904臺半30:1進1出:納愛普*;剔台勝科。永豐901智車供應鏈901:5進5出:增東陽台光電漢唐信邦群創;剔:裕隆群光奇鋐雙鴻玉晶光; 凱基915高息30:14進14出:增三陽"聯強"億光創見華航長榮航新產統一證國泰金欣銓中美晶中租矽格矽創;剔:卜蜂鴻海國產冠德華南金兆豐金台新金第一金崇越上海商銀頎邦瑞儀宏全裕融。 凱基952台AI50:19進19出;增仁寶技嘉廣達威盛建準創見晶豪科緯創力旺神達美琪瑪康普友輝祥碩中磊台燿達發緯穎宏捷科;剔:光洋科鴻海旺宏光罩盛達台星科京鼎神準合勤控晶呈新唐譜瑞達興材世界精成科海韻電6203聯茂群電台虹。 大華優利高填息30(918)未公告;復華台灣科技優息929─無調整 12/20.台股今三大法人賣超550億元指數重挫422點,外資繼昨賣超335億元今再賣超486.6億元,創9月9日賣超501億來新高,2天就賣逾821億元,週五指數跌422點,收22510點;不過,投信多檔ETF換股買股,最大贏家陽明,同時納入50、6208、56與900四檔ETF新增成分股,買超第1大收漲2%79.7元,成交翻倍至12.95萬張。投信前10大買超,除陽明,長榮航、長榮與裕民3檔航運類股也全是新增成分股,如長榮航同列900與56新兵;長榮56新兵,漲0.44%收230.5元;裕民919、713與900三檔ETF新兵。 12/20.昆盈機器人熱度續,開鎖漲停; 12/18.槓桿翻車!元大滬深300正2驚爆3229萬元違約交割 12/17.卓揆拍胸脯: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拚2年有感 6年有成 12/12.中信金11月份自結盈餘,累計前11月合併稅後盈餘683.27億元,已超越去年全年獲利、EPS為3.45元,雙創歷史新高。中信金旗下銀行、人壽,累前11月的稅後淨利表現,則分別創下歷年同期最高及次高。 12/6.台50指納陽明刪除亞德客-KY1590,候補彰銀長榮航、健策3653、新光金、萬海。 台高股息指納長榮航、長榮、興富發、華南金、材料-KY(4763)、上海商銀(5876)、東元、陽明 ;刪除遠東新 遠雄、台勝科、京城銀、潤泰金、中保科、華新。 11/27.三大法人賣超523億元下,指數跌343點,投信買超聯電 中信金 11/27.940新兵:可成、遠東新與潤泰全3檔,成為投信吃豆腐對象,可成最慘遭倒貨8470張賣超第1大,納940成份股至今,已連8天遭砍出,共倒貨4.6萬張。 11/25.940删除或減碼股:投信續大賣可成 富邦金;賣超前10大:可成8969張 廣達3253張、仁寶3153張、富邦金2666張、玉山金2635張、長榮航 11/25.外資上週五買超83億元,週一再買超52億元,940新兵華航,買超前10大:金寶2.8萬張,華航2.6萬張、緯創 凱基金 正崴、新光金、台新金、鴻海 永豐金、玉山金。 11/25.940換新股買超近尾,25日買超前十只剩華航1檔新兵 11/22.940本週15檔删除換股期,以玉山金最慘,週砍逾20萬張,外資反手週大買逾18萬張,另,刪除股大成鋼與減碼長榮航,也受外資青睞, 買超前10:玉山3.1萬、群創2.7萬、大成鋼1.6萬、長榮航大同、台玻 神達 台積、金寶 國泰金。 11/22.外資續吃940新增成分股豆腐大砍4檔:以寶成、臺企銀與遠東新3檔最慘;遠東新週賣超7.75萬張;臺企銀週賣超7.7萬,寶成週賣7.5萬張,另聯強,也天天遭外資賣超 11/19.940新成分股15名單揭曉後首日,外資大吃新入股豆腐大賣遠東新、寶成、聯強與臺企銀,外資賣超前10大:遠東新1.8萬張、鴻海1.7萬張、寶成、緯創、廣達、群創、凱基金、聯強、臺企銀、英業達。 11/19.940名單揭曉後首日,進場狂掃貨,今前10大買超除正新與上海商銀2檔不是940成分股,其餘8檔皆是新增成分股,又以華航最猛,投信買超前10大:華航4.7萬張、遠東新2.5萬張、寶成2.3萬張、臺企銀1.8萬張、聯強1.38萬張、正新、潤泰全、文曄3036、上海商銀、義隆。 11/19.鈊象:沒被940剔除!股價漲逾6%;華碩:入列944成份股投信狂買 11/19.長榮高股息ETF撐腰,股價飆高逾3年新高234 11/11.台灣ETF近年蓬勃發展,據集保結算所至11/8最新統計:台股ETF受益人數正式衝破千萬人大關,達1001.98萬人,今年來暴增約394.9萬人。其中高股息ETF最受青睞,台股ETF受益人數排行榜,前5名清一色高股息ETF;受益人數超過百萬人:878國泰永續高股息、56元大高股息,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等3檔;今年來台股ETF人數增394.9萬人,除940元大台灣價值高息今年新成立,目前約88.6萬受益人,全納今年新增。以淨增人數看,919今年來增58.5萬人,增加最多。 11/19.940換股潮,外資19日反手大買玉山金與大成鋼2刪除股,2檔敲逾5.4萬張,買超前10大:一金4.4萬張,玉山金3.9萬張,陽明3.4萬張,新光金3.2萬張,元大金2.2萬張、長榮1.85萬張,台新金1.85萬張,中信金1.8萬張,大成鋼1.5萬張、長榮航1.3萬張。 11/14.針對今日遭立委點名,中租-KY、裕融、和潤企業3家上市融資租賃公司,向銀行低利融資卻以高利貸予建商,中租控股晚間發布聲明表示,融資租賃業支持中小企業經營發展,該公司不動產相關的土地、成屋或建築物融資占比,低於台灣業務比重10%。 11/14.台灣比特幣狂熱:幣託註冊數與交易活躍雙創新高,APP財經類排名衝第二 11/14.財政部:近年指數股票型基金ETF交易市場蓬勃發展,今年1-9月成交金額已達7.4兆元、占7.6%,不僅年增1.3倍,且已超越歷年全年交易規模,估算前9月約徵起49億元證交稅,因ETF稅率較低、占比僅2.2%,全年稅額上看60億元創新高。上市櫃ETF成交金額,自2017年1.3兆元逐年上升至2020年3.3兆元,占整體上市櫃成交值於2019年上升至7.8%高點;財政部指出,觀察今年1-9月各類ETF交易情形,以投資國內股票的國內成分股型成交金額3.2兆元、占43.1%最高,債券及固定收益型2.6兆元、占34.5%居次,兩者分別年增1.6倍及2.3倍,主因今年台股表現亮眼,吸引投資人投入,加上預期美國將自下半年降息,使主要標的為美國公債、公司債的債券型ETF買氣高漲。 若從稅額來看,同樣以國內成分股ETF貢獻證交稅31.9億元、占比逾6成5最多;債券及固定收益型ETF稅額僅0.4億元、占比不到1%,主因政府為促進債券型ETF發展,自2017年至 2026年停徵證交稅。 11/8.財政部證實,南京市台灣事務辦公室及南京市金融發展辦公室舉辦交流活動,與會人員包含台資銀行、租賃公司及保險公司等30餘家金融同業,台灣銀行等7家公股銀行亦同時參與。 11/5.台灣ETF投資熱潮,今年上半年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940上市募資到最高峰,下半年高潮是債券ETF,隨美國入降息循環,多檔新債券ETF掛牌募資,已上市債ETF也賣翻好幾番。不過,台灣ETF市場這兩個商品,還真是被嚴重扭曲看待:某家券商對高股息跟債券ETF評語:「買股票ETF為收息,買債券ETF為賺價差」 10/22.富邦人壽公告:董事會決議 將裁撤北京代表處,本案將待主管機關核准後生效。 10/16.公告,香港商麥格理資本股份有限公司台灣證券分公司,終止證券自營業務,週五(18日)為最後營業日。這是自繼2020年7月摩根士丹利終止證券自營業務後,又有外資券商終止證券自營業務。 10/14.元大投信:國內首檔全球航太防衛主題「元大全球航太與防衛科技ETF」將於10月25日至10月31日募集,發行價15元。 10/14.由於日前股價飆漲,遭打入處置股永豐中科50大ETF887,由於折溢價偏離過大,傳金管會今找永豐投信總經理喝咖啡,今股價開低走低,盤中暴跌逾6成,觸及8.5元。 10/10少年股神出事啦!今驚爆ETF「00887」近1500萬元違約交割 10/8.5檔A股相關ETF因過激昨遭列注意股,今全面翻車,又以昨創史上最大漲幅永豐中科50(887)漲逾116% 最慘,籌碼過集中,今股價開低,盤中重挫逾5成,終場跌48.5%,收20元,成交量逾12萬張。 另4檔注意股也沒好臉色,富邦深100 (639)開高一度漲8.7%觸18.6元,後隨陸股開高走低,終場跌15%,收14.5元成交量2.99萬張;群益深証中小(643)亦開高,觸及17.6元,漲7%,同開高走高收低,終場跌9.5%,收14.87元,成交量9680張;復華滬深6207開高觸及31.1元,盤中一度跌至26元,收27.69元跌9.1%,成交量2535張;富邦中証500(783)則開高飆高觸及36元漲42.85%,但走低收跌1.98%收24.7元,成交量3954張; 887週一飆漲116%,創台股史漲幅之最,溢價達222%,今股價31.43元低開跌19.05%,隨即跌破30元關卡,一路下探觸19.81元,跌逾5成,收20元跌48.5%,成交量12.05萬張。 10/7.中政府暴力救市,國內連結A股相關ETF連日狂飆,7日有4檔ETF遭證交所列入注意股,而週一不僅大漲116.32%、創台股史上漲幅之最,溢價幅更高達222%的永豐中科50(887),亦被上櫃列注意股。 證交所公告顯示,復華滬深6207、富邦深100(639)、群益深証中小(643)與富邦中証500(783)近6個營業日累收盤漲幅依序32.4%、55.5%、39.6%與42.5%,因此列為注意股,籲投資人注意風險。 10/7.中信金前9月獲利已超去年全年,9月份單月稅後盈餘54億元,前9月合併稅後盈餘586.5億元,再創歷年同期新高;EPS2.95元,也是歷史新高。9月份自結盈餘,子公司中國信託銀行9月財富管理業務動能強勁,銷售保險、基金及結構債業績大增,帶動相關手續費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41%。放款業務因掌握企業供應鏈融資需求及跨境業務商機,較去年同期成長9%。信用卡業務則在海外消費需求強勁帶動下,手續費收入較去年度同期成長26%。累計中信銀前9月稅後獲利362.8億元,年成長14%,創歷年同期新高 10/6.為挽救委靡不振股房市,北京趕在十一長假前突推系列貨幣和財政政策,為中股打強心針,A股9/30.日出現16年來最大單日漲幅,成交額也創史新高,全球投資者湧入中股相關ETF。台股有20檔與A股指數連結ETF,4日盤中皆漲逾1成。其中,永豐中國科技50大887:4日開高走高最高觸19.50元,終場收17.95元,漲幅45%。淨值計周漲31.4%。 漲幅在2成以上:元大滬深300正2-637L、國泰中國A50正2-655L、富邦上証正2-633L、中信中國50正2-753L、富邦深100-639、富邦恒生國企正2-665L等6檔,漲幅介於26%至23%。 10/2.中信金控子公司台灣人壽近來各項重大投資不斷,先是上周斥資137億元,標得桃園航空城18.94公頃土地,將規劃成為包含商場、旅館、球場的複合式商場。台壽董事會日前又通過,申請設立持股100%子公司,並注資新臺幣6000萬元,發展健康高齡服務事業。 10/2.今天是中共建政75年,中國官媒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發布慶賀文章。台灣藝人吳慷仁、王心凌、王力宏、顏人中、伊能靜、汪東城、張韶涵、陳立農、楊宗緯、吳奇隆、歐陽娣娣、劉樂妍等 9/25.小資瘋搶首檔航運ETF!00960暴「溢價近20%」警訊 投資人瘋狂搶進下,960股價開盤直接突破16元,以16.4元開出,買盤追價下走高,終場大漲19.84%,收19.09元掛牌新高,成交量暴5.08萬張。專家警告,960股價高於淨值太多,溢價幅近20%。 9/24.看好新新併,外資已連17天買超新光金累買超逾93萬張,今再敲進6.5萬張,連4天居買超王。 9/24.中信金成外資與投信賣超王,投信一直站買方也轉賣 9/24.集保結算所今與13家複委託證券商,舉行「複委託×跨境集保─合作共贏」發表會,共組複委託國家隊,以讓證券商降低成本有感、服務更便利有感、投資人資產保障有感的三大行動目標,邁向複委託跨境保管新紀元。金管會證期局長張振山致詞表示,全球資本市場蓬勃發展,吸引不少國人透過國內券商以「複委託」作為投資管道,目前我國已有38家證券商經營複委託業務,其業務涵蓋49國、72證券交易市場之有價證券。今年複委託投資市場更是快速成長,前8月複委託成交金額高達5兆592億元,已逾去年一整年總成交量。 9/24.房貸之亂、又碰上央行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引爆營建股殺盤走勢,初步統計從房貸之亂爆發至今,營建股已重挫13%,似乎宣告上半年的驚驚漲的多頭漲勢已告終。 9/21.中信金昨董事會決議:尊重主管機關指示對投資新光金申請案「緩議」,停止進行新光金投資案。 (但新新併已加碼:9/13.台新金和新光金在11日宣布調整(加碼)合併換股比例) 9/19.新光金公告委託書徵求人資料:計29組人馬公開徵求,委託書行情出爐,不是前傳1張值100、500元,而僅21元。這次動員三大委託書通路商包括全通、長龍、聯洲,主幫公司派暨台新金人馬徵求,贊成新新併公司派股東也在各大報紙頭版刊登懇請股東支持廣告熱度不減。 9/19.新光金10月9日臨時股東會表決新新併(台新金併新光金),委託書大戰中。反新新併新光金大股東林伯翰今指出,新光金是走死胡同或藍海,看合作夥伴而定,如政府支持,公股兆豐金是新光金合併絕佳對象。 新光金臨時股東會要滿足3分之2股東出席、過半通過要求,只要41%反合併就能成功;他認為,換股比0.672已超過台新能力範圍,更不用說日後增資新壽。林伯翰:新壽帳上400億元累虧,不能發股息給金控,且接軌前,保險公司無法上繳獲利,除非政府特准,所以新光金獲利來自銀行及證券,合併後台新新光金,EPS要賺1元,每年獲利要超過256億元,去年台新金賺146億元,新光金賺67.9億元,他預估,台新新光合併後恐很長時間EPS低於1元;若是中信新光金控合併,如以去年中信金全年獲利663億元推估,未來中信新光金可保持每年EPS賺2元以上。 9/18.中信金搶親喊卡見轉機!外資狂砍逾80萬張後 出手買逾5萬張 9/16.中信金公開收購新光金 金管會4理由不同意: 1、依金融控股公司投資管理辦法第4條第1項第3款第5目規定,中信金控應提出購足股份計畫及整併方案。本案申請前,新光金董事會已通過與台新金合併決議,並發布重大訊息。而中信金申請計畫書載明,預定收購之持股比率為10%至51%,收購成立最低要件為10%,未妥適規劃不同收購比率後續整併計畫,於無法確保對新光金控具絕對控制力下,後續可能衍生股權與經營權紛爭,對未來金融市場秩序維持有重大潛在疑慮。 2、依本辦法第4條第1項第18款,中信金控應提出若未於期限內完成整併,所採取具體明確的釋出持股方案,不過中信金控釋股方案內容有欠具體,且若遲未能完成釋股,將有影響新光金控或中信金控股東權益、新光金控經營穩定與金融市場秩序等之疑慮。 3、依本辦法第4條第1項第3款第4目,中信金控應提出被投資事業未來3年財務狀況之評估,新光人壽係新光金控重要子公司,檢視中信金控所提內容與依據,未顯示能充分掌握目標公司壽險子公司損益及財務狀況。且未提出增資承諾書具體內容,因此難以確認中信金控具備對新光人壽財務狀況之掌握與對其確保健全經營的準備。 4、中信金控擬以部分現金、部分發行新股為本次收購對價,雖公開收購公開發行公司有價證券管理辦法第8條規定得以現金、國內外有價證券及其他財產作為收購對價,不過該辦法適用於所有行業,金融業尤其是金融控股公司、銀行與壽險公司等高度監理且涉及廣大消費者利益的行業。 因此,如果屬非合意併購又以發行新股為公開收購對價,實際收購價格屬不確定。一旦發動收購,雙方股價可能受到干擾,潛藏不利應賣人權益問題。因此金管會近年來均不鼓勵以股票為對價的公開收購。且公開收購辦法於91年修正,由核准制改為申報生效制後,迄今共計195 件公開收購案,僅6件以股票為對價,2件涉及證券商之併購,且公開收購比率均逾80%。涉及收購金融控股公司、銀行與壽險公司均無以股票為對價之前例。而且目前唯一金控併金控之案例,也是採現金收購。 9/13.台新金和新光金在11日宣布調整(加碼)合併換股比例,改為為1股新光金換0.6720股台新金普通股加計0.175股辛種特別股(3年期),年利率1.665%;昨晚中信金發出5點聲明,當中指出,對於公開收購新光金控,未來應賣的投資人若超過51%,超量的部份,中信金會以第1次公開收購價格,進行第2次的公開收購;不會發生所謂49%的新光金控股票,遭到低價收購的問題。 9/12.台股ETF集保戶股權分散統計最新資料顯示,63檔台股ETF受益人最新一週增加15萬8214人,達970萬177人,為連續28週創新高,而根據美國私人銀行布朗兄弟哈里曼(Brown Brothers Harriman)發布最新調查發現,87%台灣投資者預計未來會增加使用ETF,遠高於整個大中華區平均77%,反映台灣為全球成長最快的ETF市場之一。 9/11.金融市場近傳金融機構放款遭外商倒債,金管會昨天證實,這項重大違約案由安泰銀行擔任主辦行,共有八家銀行(另包括永豐銀行、新光銀行、國際票券、兆豐票券、大中票券、合庫票券及全球人壽)對香港商新朗興業提供聯貸案,遭倒債金額六十餘億元;但該案提供在台足額擔保品,初估不致有重大損失。官員表示,安泰銀上週四已通報「重大偶發事件」,將於七工作日內提出完整報告。據指出,香港商新朗興業為償還既有負債,並充實營運周轉金所需,委託安泰銀主辦三年期的聯合授信案,本案匡列額度七十六億元, 9/11.金管會依自貿港區條例全方位評估 高市府表達高度興趣;落實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昨出席「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與產業高峰論壇」時表示,將積極推動五大計畫,包括壯大資產管理等,其中將參考日本經驗,研議國內設置金融特區;據透露,高雄市政府已表達高度興趣,現階段金管會將先根據「自由貿易港區條例」進行全方位評估。 9/10.中租-KY5871:8月:營收87.8億元,今年次高,年增3%,單月自結合稅後盈餘21億元;前8月:營收684億元年增6%,合稅後盈餘164億元年減5%EPS9.64元。 9/10.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今舉行「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與產業高峰論壇」。 9/9.開發金8月自結稅後獲利19.1億元,前8月稅後獲利269.2億元、年增75%,續創同期新高,EPS1.57元。 開發金表示,8月份資本市場受日本升息、美企財報不理想,及投資人擔憂經濟衰退等因素影響,呈現較大幅度震盪,但開發金控集團各子公司仍維持穩定獲利貢獻 9/2.股價太委屈 開發金總座楊文鈞:股利政策將修正 8/29.新手機題材:玉晶光 大立光 宏捷科 8/29.中信金續遭外資倒貨5.73萬張又登賣超榜首外資9天已賣逾44萬張, 8/27.外資瘋砍8.45萬張中信金 7天倒貨逾33萬張 8/26.AI ETF-凱基台灣AI 50(952)26日成立,預計9月5日掛牌上市,該檔ETF採AI相關營收占比30%以上選股條件,分群等權重設計為特色,確保成分股的AI純度,助投資人確實參與AI潛力股成長機會。 8/23.中信金臨時董事會決議:每股14.55元公開收購新光金(公開收購價:每股收購價約1股新光金普通股換中信金普通股0.3132股加現金約4.09元,即股票加現金,以中信金近3日股價計,約14.55元,遠高台新金昨開11.32元),計劃取得新光金控10%至51%股權;將於10/11日股東臨時會。收購比上限由原25%提高為51%,期一次取得新光金控過半股權。中信金:合併後,將成為臺灣第一大金控、第一大銀行,及第三大壽險公司。 (8/22.中信金計劃公開收購併新光金屬非合意併購,據金管會規定,非合意併購公開收購,第一次申請時,應取得已發行有表決權股份總數或資本總額超過10%,且自主管機關核准投資之日起3個月內,須依公開收購相關規定購足股份。不過若想取得控制性持股,依規定須取得25%股份) 8/23.「新新併」啟動!新光金1股換台新金0.6022股(昨股價收18.8計,併購價約每股11.32元);台新金存續,新光金消滅,合併後存續公司將更名「台新新光金控」。雙方董事會將於10月9日股東臨時會通過合併案,並將在取相關主管機關核准後,訂合併基準日。合併後:資產規模國內第4大金控,合併市值台股上市公司市值排行前20名。 8/23.為避免不動產市場過熱,中央銀行要求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房產業者認為,長期有利於健全房地產市場,但阻斷資金流入房市,短期將出現有感降溫。 8/23.外傳財政部下令全面清查房貸情形,連帶影響新青安貸款緊縮,財政部國庫署長陳柏誠昨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澄清,沒有下達所謂的限貸令,只是呼籲公股銀行一定要遵守央行與金管會相關法令規定,提醒銀行注意不動產貸款有沒有過度集中的問題,政府有多元維持房市手段,會密切關注交易狀況。 8/23.中央銀行宣布將要求國銀自提不動產貸款、包括房貸與土建融的具體量化改善方案,希望將整體國銀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由目前37.4%降至36%以下。據了解,國銀大致有三大措施因應,並醞釀提高房貸與土建融利率來「以價制量」。某國銀主管表示,央行雖然表面上說是道德勸說,但要求提出一整年計畫,後續還要金檢,「誰敢不照做」;目前銀行「鬧錢荒」情況還未解除,加上不動產貸款總量管制,預期房貸審核將更嚴格,勢必影響下半年整體房市買氣。 有國銀主管說,過去國銀在不動產貸款總量管控主要來自銀行法72-2/2不動產放款30%限額,通常銀行內部警示水位定在28%或28.5%,稍近就自己踩煞車,想辦法增存款增分母;但央行這次盯的是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就不是存款增加可解決的,除非增加企金等放款,否則只能降低房貸與土建融的承作量。總行直接控額 「有進才有出」;目前國銀做法主要有三。第一,由總行直接控管額度,各分行都需要將新承作案子報到總行,由總行進行調配,以達到房貸總額不要增加的要求;可預期作業時間將拖長,現在排隊等房貸撥款的情況將更嚴重。 第二,在總量控管下,「有進才有出」;也就是說,銀行收到每月攤還及提前清償房貸若只有一百億元,當月就只能做一百億元房貸,藉此維持目前房貸餘額水位不再成長。 首購族房貸利率地板價恐絕跡 第三,提高利率「以價制量」;不只民眾購屋貸款利率將被提升,首購族房貸利率地板價2.185%可能絕跡。還有國銀主管說,接下來將全面拉高土建融利率,且必須考量對銀行整體貢獻度,例如增加存款、財管與信託業務,總收益率至少要三%以上才做。 目前台企銀首購房貸利率已提高至2.4%、合庫2.328%;非首購台企銀2.6%起跳、合庫2.478%,民營銀行據悉已調高至三%以上。 8/22.富邦人壽相隔近4年,7月起重啟房貸業務。富邦人壽指出,主要是由於國內房貸利率已回復到2.2%以上水準,擔保放款的風險資本相對較低,有助於長期台幣資產配置及調節流動部位資金,因此恢復受理房貸業務。以富邦人壽官網目前推出的「真心相貸」房貸專案來看,貸款利率最低僅2.35%,以貸款金額200萬元試算、貸款年期20年,總費用年百分率大約介於2.38%~3.59%。 8/22.央行每月公布台銀等5大銀行新承作房貸與利率向來為房市風向球:今年來房市轉趨火熱,5月突破千億元大關後,6月小降至1012億元、7月大增205億元至1217億元,連3個月超過千億元,再創史新高,月增205.18億元,難怪央行要出手降溫,下令國銀檢討不動產貸款總量。同時因銀行鬧錢荒,調升非首購房貸利率,7月5大銀行新承做房貸利率也增加0.003個百分點,到2.187%,為2個月高點。據六都地政局統計,7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2萬6555棟,年增33.6%,2014年來同期最大量,前7月16/3055萬棟年增28.5%,亦是2014年來同期最高紀錄。據央行統計,5大銀行7月新承作新青安房貸金額465億元,金額雖月增,但是比重降至38.23%。 8/22.央行今再四點說明,強調要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是從總量及信用資源合理配置著眼,並不涉及對個案的約束,避免外界擔心「民眾違約風險」發生,同時首購、都更、危老以及社會住宅、企業構建廠辦等資金不受影響。 8/21.永豐金上半年財報會:自結稅後盈餘達122億元年增20.8%,續創史同期新高;前7月獲利146.09億元,光是前7個月獲利、已經超越2020年以前,歷年之全年水準。 8/21.中信金昨公告將以公開收購方式投資新光金,法人不買單,同步大賣中信金逾12萬張,重挫4.85%觸33.3元,收33.7跌3.7%,成交23萬;新光金今開高觸12.65元,創2018年4月來新高,漲逾7%,收12.45元漲5.5%,成交量逾98萬張,成交122億元,雙再刷新紀錄; 8/9.開發金自結財報:7月份稅後獲利80.6億元,前7月稅後獲利250億元,年成長81%,且單月、前7月獲利雙創新高,EPS1.46元。開發金控表示,7月份獲利貢獻主要來自於台股交易量能持續增加,加上正值上市櫃公司現金股利發放旺季,有利證券、銀行及壽險業務收益。 8/7.中信金7月自結盈餘:因美元升值、金融資產處分利益增及本業大幅成長,7月份單月稅後盈餘突破百億元,達108.4億元、年增42%;前7月合併稅後盈餘480億元、年增32%,eps2.41元 8/7.金管會最新統計,國銀今年前6月累計稅前盈餘達2775.2億元,創史上同期最高;依照貢獻度金額看,由高至低依序為國內總分行、海外分行、OBU及中國地區分行。「國銀獲利」:今年上半年增293億元年增11.8%,金額是史上同期最高;外界預期,國銀今年全年度可望寫史最多; 國銀獲利有「四大貢獻來源」,在國內總分行:上半年獲利2150.6億元,獲利佔比77.5%;海外分行上半年賺346.8億元,佔比12.5%、OBU獲利246.1億元、占比8.9%,中國大陸分行貢獻度最低,上半年賺31.9億元,比重僅1.1%。其次,放款部分,至今年6月底止,共38家國銀放款總額達40.2兆元,月增535億元。 「放款對象」進行分析,今年6月「企業放款」餘額達19.06兆元、月增1495億元,而「個人放款」餘額則為19.107兆元,月增2088億元;「政府機關」放款金額、月減2909億元,「公營企業」月減139億元。 其次,依照「放款用途」分析,6月國銀放款在「企業投資」僅月增加8億元,相較過去成長力道,明顯變小許多;是因近期企業投資到期還款較多、企業者對未來投資狀況不確定性高等因素,放款較少。而國銀「週轉金」放款為月減1177億元,據瞭解,主因是政府機構跟公營企業到期還款數字較大。就「國銀資產品質」部分,國銀的備抵呆帳占逾期放款之覆蓋率為841.45%,月增29.89個百分點,整體備抵呆帳提列情形仍屬穩健。 8/6.近年國內不動產市場交易熱絡,原本對房貸業務就採穩健策略聯邦銀行2838,考量房價過高、建商供給量過大等因素,評估下半年房貸的放款風險將比過去更高,因此對下半年房價的預期及房市的景氣,採取比上半年更為保守的態度因應。聯邦銀2838法說會,半年稅後淨利27.3億元年增9.3%;淨收益99.37億元、年增8.98%,EPS0.55元、年增3.77%。 8/4.週五外資大賣前10檔,5檔ETF,其中940ETF「元大台灣價值高息」成外資賣超冠軍:9.5萬張,跌2.33%,收9.63元。 8/4.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我金控集團今年第二季底的海外投資已提列減損(帳上未實現損失)為767億元,這也是從2022年第一季底以來,海外投資連續10季損失;就個別國家看,海外投資獲利最多前2國是美國與阿聯,虧損最多前2國為中國與俄羅斯。 所謂「曝險」,包括三大項目:放款淨額、投資淨額及同業資金拆存。其中「投資淨額」是指「原始投資」扣除「已提列投資損益」,也就是說,除了檢視原始的投資金額外,「已提列投資損益」更是投資績效的表現。 以金控投資海外個別國家來看,投資減損最多的市場是中國,今年第二季底虧損373億元;海外投資虧損第二名是俄羅斯,目前我金控並無實際增加對俄投資,虧損金額主要來自匯率變動,今年第二季底為197億元,與第一季底的200億元相差不大。換言之,金控對中國與俄羅斯兩國的投資虧損合計有570億元。 海外投資獲利前兩名,今年第二季底分別美國的106億元及阿聯的85億元 8/2.金管會最新統計顯示,金控集團今年第二季底海外曝險金額達28.02兆元,創該項統計公布以來、即37季最高紀錄;最大曝險國-美國占比為35.12%,是歷來最高數字;至於對中國曝險占比首度跌破8%、僅7.92%,為37季最低。 8/1.台股首例!00632R進行反分割 「2大利多曝」股價3元回歸20元 7/31.台期交易所31日接獲美商品期貨交會CFTC通知,自美時間30日、台灣時間今日起,將臺股期TX、小臺指期MTX及客製化小臺指期MXFFX三指數正式改列為窄基指數。因單一成份股占指數權重超30%,已不符美國廣基指數定義;期交所表示,據美國規定,窄基指數期貨由CFTC與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共同管轄,TX、MTX 及 MXFFX 轉變為窄基指數期貨後,美國投資人、含合格機構投資人QIB在內,皆不可交易。 7/30.952:凱基台AI50:8/16募集 7/29.投信錢進6金釵!富邦金飆逾2.7%攻克87元 7/29.街口小霸王胡亦嘉動手「買銀行」 持股瑞興銀8.7%成第3大股東 7/27.看好日本前景.此次中信投信推出3檔日本ETF傘型基金,包含中信日本半導體ETF954、中信日本商社ETF955,及中信日經高股息ETF956,預定7月30日同步展開募集,公開申購價每股10元。 7/24.無畏台股近期大跌,台股ETF投資人越跌越買,總人數突破900萬。據台股ETF集保戶股權分散統計最新資料顯示,62檔台股ETF受益人最新1週增20.4萬人到900.66萬人,為續21週創新高。進一步觀察,台股ETF受益人今年來共增292.7人, 增加前5名都是高息ETF,分別是940、919、939、929、878五檔加總共新增208.95萬人 7/22.近年來中國經濟下滑、投資風險攀升,本國銀行對中曝險狀況備受關注。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接受本報專訪指出,由國銀對中曝險占淨值比重來看,最高峰是2014年第四季71%,已跌至今年五月的21.2%、創史上最低,整體趨勢是續退燒。 7/21.因「第三人傷害險」及「第三人財損」虧損加劇,近年來十四家本國產險公司全數調漲車險保費,其中十三家調漲第三人責任險相關保費,甚至有多家一年調漲三次,總漲幅高達二十五%,調漲動作仍持續中。 產險業早實施費率自由化,定期依據損失率檢視車險保費,無論是車損險、第三人責任險,只要損失率走高而出現虧損,就會調漲費率;業者指出,扣除通路佣金及運營成本後,若損失率達六十五%,該保單就得賠錢。 7/17.900富邦特選高息30:大血換,28檔棄嬰,17日起生效,今6檔遭刪除股被賣進前10大,群益證與元大金傷最重,被賣入前10棄嬰,尚有京城銀、遠傳、東元與國產;投信買超前十:欣興除外,餘皆為新增股:台新金 玉山、華南金 遠東新、欣興、兆豐金、富邦金 統一 大成鋼 亞泥 7/18.交所統計:6月份全體證券商稅後淨利達127.3億元,月增44億元、增幅約52.9%。前6月全體證券商稅後淨利543.6億元年增約49.37%。 6月份大盤總成交值約9.352兆元月減7.7%,經紀手續費收入月衰4.4%;6月份自營之出售證券利益及證券評價利益較多,使證券商自營業務淨利月月增約333%;至於6月份承銷業務淨利則月增約61.2% 714.亞洲ETF市場規模大爆發,普華永道報告顯示,包括日本在內,亞洲 ETF 市場規模已超過 1.3 兆美元,預計到 2028 年至少達到 2.5 兆美元(約台幣81.2兆)。《南華早報》報導,透明度和交易便利性使 ETF 成為投資人新寵,今年亞洲此類基金的流入量創紀錄。根據 ETFGI 數據,除日本外,亞太地區ETF總資產在 2023年增長36%的基礎上,今年前5個月增長近15%,達創紀錄的 8900 億美元。在此期間淨流入1180億美元,連續35個月淨流入,前所未見。 7/12.台股ETF規模2.45兆隨大盤創高,今年來增9747億,檔數也新增6檔至62檔,其中7檔規模超過千億(高息型就佔了5檔),今年共增7402億,佔總增加近8成,台股ETF規模破千億: 50元大台50、56元大高股息,878國泰永續高股息、929復華台科技優息,919群益台精選高息,940元大台價值高息,6208富邦台50。 7/9/開發金6月財報:6月稅後獲利40.4億元 因壽險、證券6月獲利大增,前6月稅後獲利169.5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67%、EPS0.98元。前6月獲利大爆發,主仍受惠於6月份台股續走揚,成交量能增,有利於旗下證券、銀行及壽險業務投資收益。凱基人壽受惠於台幣兌美元偏貶,有助減緩匯率避險成本,加資本市場上揚,積極掌握行情實現資本利得,推升整體投資收益表現,凱基人壽6月份稅後獲利24.86億元,今年上半年稅後獲利達109.86億元,年增123%。6月份台股走勢持續呈現量增價揚,凱基證券旗下包含經紀、財富管理、自營及承銷等各項業務皆有貢獻,6月稅後獲利11.90億元,上半年稅後獲利達55.17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成長49%。 7/8.中信金6月稅後盈餘60.6億元,前6月稅後盈餘372億元、年增29% ,eps1.85元。中信金:因存放款業務利差擴大,及財富管理銷售動能強勁,帶動子公司中國信託銀行6月份稅後獲利45.9億元。台灣人壽則因股票處分利得及股利收入挹注,6月份單月稅後獲利18.85億元。中信銀上半年整體稅後獲利達231.7億元年增11%。 7/8.外資錢進「3金釵」!最愛新光金 敲進2.7萬張 7/5.投信買進前2大,為929新增股2電信股,買近5萬張,而台灣大同列929與915兩檔ETF新成分股,更勝一籌,買超近3.5萬張;買超前十的台表科也是929新成分股, 7/5.永豐金控:稅後盈餘:6月:17.7億元年減8%,前6月122億元,續創史同期新高,年增20.8%,eps0.99元,主受惠今年資本市場熱絡,銀行與證券子公司獲利皆創歷年同期新高;永豐銀:6月單月稅後淨利17.9億元月增32%,前6月稅後盈餘97億元年增率17.6%,主因利息淨收益、手續費淨收益與金融交易操作獲利皆較前月提升;證券子公司永豐金證:6月獲利6.8億元,月增61%,前6月稅後盈餘29億元,年增率68.5%。主受惠於台股價量齊揚,手續費淨收益,股利收入 與資本利得皆大幅成長。 7/4.富邦金:7/19日為現金股利除息交易日,7月27日為現金股利除息基準日,8月21日為現金股利發放日。富邦金今年擬配發普通股每股現金股利2.5元、股票股利0.5元,合計總股利配發3元,總股利配發率達62.5%。2023年度現金股利包括普通股每股現金股利2.5元、甲種特別股現金股利每股約2.66093836元、乙種特別股現金股利每股2.16元、丙種特別股現金股利每股1.8元,一併8月21日發放。 7/4.新光金現增普通股16.7億股,發行總金額138.61億元,發行價8.3元(今收盤10.4元計約8折);10%對外公開發行申購,約15%員工認股,75%由原股東按認股基準日股東持股比認購,每千股認購新股約79.3股。 現金增資認股基準日7/19,最後過戶日7/14。 7/4.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昨出席「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時直言,二○五○淨零排放政策路徑並未預期AI(人工智慧)應用帶來的用電量成長,政府應重新檢視電力供需及淨零規劃。 7/4.不只旅遊燈號 金管會:檢討金融業西進曝險 7/4.財委會再審「調降壽險業海外投資」 金管會:不支持;國民黨籍召委羅明才等十七位立委擬具保險法修正草案,提案將壽險業者海外投資上限從45%降至25%;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昨赴立法院備詢時強調,若依此減幅,估計約九兆元資金將回流台灣,對股市、匯市或房市都將帶來很大衝擊,也會對壽險業者造成負面影響。 7/4.915:4日換股,共替換17檔成分股:3檔獲選金控股,開發金、兆豐金 國泰金股價紛創新高,增3檔營業股國產、冠德、華固,潤泰全;其他傳產股中租、裕融、寶成;踢出:鴻海微星漢唐日月光新普鈊象臻鼎力成 大成鋼 榮鋼宏全等 7/3.936(台新永續高息中小ETF)、918(大華優利高填息30ETF)追蹤指數同時調整成分股,皆12檔成分股增刪,明4日起生效;936:納遠東新、南僑、東鋼、宏碁、華航、高鐵、國票金、威剛、大聯大、元大期、永豐實、至上等12檔;刪興農、裕隆、京元電、國建、台勝科、上緯投控、太醫、致伸、精誠、啟碁、伊雲谷、南電等12檔; 918:增:亞泥、東陽、華碩、漢唐、開發金、兆豐金、信邦、緯創、大聯大、力成、億豐、寶成等12檔個股;刪:正新、三陽、鴻海、致茂、神基、台勝科、臻鼎、世界、中租、頎邦、和潤、南電等12檔。 7/3.傳蔡鎮宇「二合一」併購安泰、京城銀 金管會:並未收到任何申請 7/3.新壽改善計畫獲保險局認可 預計8月底RBC可達標,保險局長施瓊華表示,新壽預計8月底就可完成增資及發債,因此,核定同意其提交財務改善計畫。新光人壽,根據其提報給金管會的財業務改善計畫,包括:125億元現金增資、和25億元發債規劃,由於今年8月底可以完成,達到RBC回到200%法定標準,因此,核定同意其改善計畫。三商人壽,由於其財務改善計畫中,對於RBC可以達到法定標準的時間,並不明確、恐要拖到明年,所以,保險局尚未核准,並要求其盡速補強財務改善計畫 7/3.傳蔡鎮宇「二合一」併購安泰、京城銀 金管會:並未收到任何申請 7/3.中國反台獨新法擴大對我金融業風險 金管會:正評估討論 7/2.929換股,以遠傳與台灣大2家電信最吃香;遠傳與台灣大外,台表科、億光與中磊3檔00919新增成分股, 7/1.929此次刪除股:投信賣超前10大中,除旺宏,佳世達、華通、臻鼎-KY、新唐也皆是 7/1.新光金董事會通過 新壽魏寶生兼任金控董座 6/28.929(2300億元復華台科優息ETF,今盤後生效).新納12檔:億光2393、神基3005、華立3010、晶技3042、台灣大3045、遠傳4904、天鈺4961、世界5347、中磊5388、豐藝6189、台郡6269、台表科6278。 刪12檔:華通、旺宏、佳世達2352、瑞昱、景碩、新唐4919、臻鼎4958、中光電5371、瀚宇博5469、合晶6182、廣積8050、致新8081。 投信:大買神基台哥大遠傳等,大賣旺宏華通等; 6/27.56換股:友達、興富發與台塑3檔遭刪除砍殺; **6/28.新光金董事長陳淮舟請辭 6/27.國泰人壽發行10年期6億美元次順位普通公司債,這是台灣保險公司在國際市場發行的首檔美元債券,將有助拓展籌資管道並強化清償能力。透過全資持有的特定目國外籌資事業 Cathaylife Singapore Pte. Ltd.完成10年期6億美元次順位普通公司債券定價,定價水準為T10+170 基點,以10年期美國公債利率為基準利率,發行收益率為 5.988%,債券發行評級為 BBB+/BBB+ ( 標普/惠譽) 。 6/25.新北地檢署偵辦台中商銀前董事長王貴鋒掏空案,查出他將銀行當作私人金庫,涉租用豪華私人飛機、頂級名車及豪宅等手法,掏空資產逾11億元,恣意揮霍公款不手軟,還招待藍營立委李德維等政商名流,免費搭乘專機出國爽玩,遠雄創辦人趙藤雄的兒子趙信清也常出入王的招待所打牌、抽雪茄。離譜的是,金管會稽核人員竟將金檢報告外洩給台中商銀,一併遭檢方依瀆職罪起訴。 ***6/25.創業界之先月配高股息ETF,復華台灣科技優息929,上市不到一年規模破2000億;台股高股息ETF檔數、2020年僅6檔,總規模不到千億,2024年檔數已擴增至22檔,規模達1.4兆元,累近5年總檔數成長3.7倍、規模增14.4倍,檔數、規模占整體台股ETF比重亦從2020年27.3%,38.2%拉高至2024年41.5%、70.2%;(高股息ETF堪稱台股市場今年最熱話題,月配息機制產品問世,更成台股ETF整體規模創高主要推手,其中,創業界之先的929復華台灣科技優息,上市不到一年,就創規模最快突破2000億元紀錄;929去年6月問世,成分股聚焦優質電子股,正好搭上剛興起AI浪潮及台股新一波多頭列車,且上市隔月後就展開配息,吸引投資目光,帶動成交量及規模同步增長,今年來隨台股多頭腳步,5/17日規模站上2000億元大關花342天) 6/24.元大高息低波713換股倒數,15檔新兵中,華南金與亞泥最吸金,已躋進前10大成分股 6/21.第一金獲利連3年改寫新高,去年eps1.65元,股東會通過股利1.15元,現金0.85元、股票0.3元 6/20.元大高息低波713進入換股期,15檔遭刪,不過,外資今20日卻對鴻海與仁寶2棄嬰伸援手大舉買進,光這2檔敲進約5萬張,買進前3大。 6/19.台股創高熱絡,ETF規模創高,元大56突破3000億元,台50:4190億元,雙創新高;前十大投資人數中,半數為台股ETF,證交所5月定期定額交易戶數前十大,八檔是台股ETF. 6/19.901永豐智能車供應鏈ETF19日調整,新增士電、奇鋐、雙鴻、嘉澤及健策並剔除台光電、漢唐、信邦、力積電及南電等標的,指數成分股以台積電、鴻海為主要持股。 6/19.南山壽股東會:為因應2026年接軌,目前經營策略以充實資本、厚實CSM為主;考量風險資本偏高,南山人壽短期不考慮推出分紅保單,還是以利變型商品為主要銷售主軸;2019年因「境界系統」出包,遭金管會勒令停賣投資型保單,今年初解禁,2月獲准恢復銷售投資型商品,至5月銷售已達105億元,目標下半年業績達上半年的兩倍。第1季保險解約520億元,占整體給付高達6成,保單解約是目前壽險業面臨的挑戰,主要是受到匯率和利率影響,去年解約金約2200億元,今年稍微好,但數字差不多,所有壽險業都成長50-100%,對公司現金流是滿大的挑戰。雖然南山人壽現金流沒有問題,范文偉認為,保險業還是要回到保障型商品,強調保障、意外險、健康險,不過度強調經營型商品,較不會受金融市場影響,造成解約壓力。 南山人壽目前在信義區公所A26和台北世貿三館A21兩件開發案,在2027年底前都會陸續落成,屆時包含南山廣場,在信義區南側將會有超過9萬坪的A辦可以出租,尹崇堯表示,對商業不動產還是有很高的期待。 6/16.開發金股東會通過更名凱基金 董座王銘陽:花費控制1億元內 6/15.八大公股行庫下週會商 3招阻新青安亂象 6/14.國泰金股東會,董事長蔡宏圖表示,台美景氣在科技業帶動下有蓬勃發展,股市屢創新高,也造成通貨膨脹,為此台灣央行上半年升息半碼,美國方面,原本外界預期今年會降息數次,但通膨居高不下,拖延聯準會降息時程,進而讓壽險業持續面臨外匯避險成本的壓力。日前市場預期,美國今年只會降息一次,明年才會出現比較多次的降息,預期今年下半年仍是持續高利率,這對金融業的意義,是銀行業有穩定息收,但對壽險公司來說,美元對台幣的匯差,會隨著利率差異,產生難以控制的避險成本,是國泰金一直以來想要克服的問題。 6/14開發金股東會通過更名凱基金 6/12.據台股ETF集保戶股權分散統計最新資料顯示,61檔台股ETF受益人最新1週增加8萬5810人,首度突破845萬人,來到845萬7010人,續創15週新高,進一步觀察,上週61檔台股ETF中受益人增加的有39檔,而前5大人氣ETF週增皆在萬人以上,而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則以1.52萬人奪下人氣王。而週人氣前5大,依序為936台新永續高息中小週增1.34萬人、918大華優利高填息30增1.26萬人、878國泰永續高股息增1.25萬與929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增1.22萬人。 6/12.針對新青安出現人頭、轉租等亂象,財政部授意下,房貸龍頭土地銀行預計在6月19日召集八大公股行庫,討論相關配套措施,讓政府美意更加完善,有大型公股行庫建議,新青安房貸必須簽署自住的切結書,若查到出租或找人頭申貸,可轉為一般房貸或收回補貼利息。據了解,土銀下週規劃討論議題有三,包括「租賃查核」、「防範人頭戶」,以及「簽署切結書」等三大項。 6/12.金管會移送,新光人壽前董事長吳東進背信案,新北地檢署昨指揮調查局台北市調查處兵分18路搜索新光人壽、新板傑仕堡與吳東進住家等處,並約談吳東進、蔡雄繼、傑仕堡商旅公司負責人呂炳賢與新光人壽保險代理部張姓資深協理等17名被告與2名證人到案說明,另查扣帳冊、手機與電磁紀錄等證物;吳東進等6名以被告身分約談,吳東進今凌晨1時許移送新北地檢署複訊,檢察官徹夜複訊,今早7時許諭令吳東進1億元交保。 檢調昨大舉搜索、約談,是因為新光人壽2019年起將傑仕堡園區部分建物,租給2間關係企業後,上億元裝潢費卻由新光人壽支出,檢調認為造成新光人壽受損1億餘元,因此將時任新光人壽負責人吳東進、總經理蔡雄繼及職員等17人列為被告,吳東進等人涉犯《保險法》第168-2條特別背信罪,可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000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金。另外一部分弊案是新光人壽委傑仕堡商旅公司經營「樂齡宅」出租,新光人壽高層卻涉嫌將房間無償提供給4、5家關係企業使用,致新光人壽短收租金數百萬元,同涉犯《保險法》特別背信罪。79歲吳東進是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長子,接掌家族事業,曾任新光金控董事長。**曾與柯文哲搭檔參選總統、副總統民眾黨前立委吳欣盈,是吳東進長女。 6/11.國泰金控五月稅後淨利達78.8億元,累計稅後淨利衝上588億元,EPS達4.07元,皆已超去年全年;今年來各子公司核心業務動能強健,獲利表現亮眼,國泰金控及子公司國泰人壽累計稅後淨利創歷史次高,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國泰證券及國泰投信累稅後淨利皆創史新高。 國泰人壽五月稅後淨利41.8億元,累計稅後淨利393.2億元。單月獲利表現佳,主要反映資本利得及經常性收益貢獻;今年來資本市場上揚,公司投資操作平穩,保險本業營運穩健,帶動整體財務表現,五月初年度保費及初年度等價保費分別達77億元及39億元。在資本方面,五月淨值比逾8%,RBC亦高於300%,體現資本維持強健,清償能力無虞。 6/11.外資今大賣台股332億元,卻對4檔金融股大撒銀彈,其中又以開發金最吸金,一口氣敲入進5萬張,短短4天就敲進逾27萬張,在外資狂買下 6/11.新壽前董事長吳東進遭檢調約談 恐影響增資成效 6/8.台50指新增奇鋐、刪彰銀;臺高息指新增中租台勝科新唐 東陽1319 裕融9941。刪友達、貿聯、台塑、興富發、南電等5檔;納刪變動將自6/21交易結束後生效;臺高息指自指數審核生效日起連五交易日為指數定期審核過渡期,股票權重採過渡期權重,過渡期間生效日為6/24~28。 6/3.證交所與匯豐銀6/3~4合辦投資論壇,吸引來自歐、美、亞洲超過150位機構投資人與會 6/5.0878換股調整31日正式生效,經3天緩衝期調整,5日正式完成換股,前10大成分股大換血,聯詠為此次換股大贏家,首入榜以5.32%權重奪冠,唯一1檔新兵躋進排行榜,而新入榜者尚聯電、日月光投控、光寶科、微星與瑞昱5檔老將,至於退出榜單除華碩與聯強是遭刪除股外,廣達、英業達、緯創與技嘉權重遭減,退出前10大。最新前10大個股權重,依序聯詠5.32%、聯發科44.78% 、可成3.89%、仁寶3.72%、聯電3.72%、大聯大3.7%、日月光3.66%、光寶3.56%、微星3.55% 、瑞昱3.53%。 6/4.北威論壇「美國2024降息政策影響」,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林建甫表示,美量化寬鬆後資金行情還在,股市要大跌很難,且AI題材加持下,台股還有期待的空間,但目前處於高點,仍要留意震盪風險。林建甫:前陣子「ETF之亂」不是亂,而顯示台灣錢很多,因為美在疫情後實施量化寬鬆,資金行情延續至今,甚讓台灣ETF去年漲翻天,遠勝定存報酬,很多民眾今年解定存、押房買ETF。 6/3.美費城半導體指數(據Nasdaq指數公司資料)調整成分股權重上限,由原前3大持股上限8%,上調改前三大持股上限分別為:12%、10%、8%,其他持股權重上限4%,已今年4/22日生效,目前指數前3大成分股依序:輝達、博通與超微。6/7.輝達股價將1拆10.. 6/3.投信賣超前十大:3檔ETF刪除股被砍,分別為878:聯強與南亞;919:瑞昱、京元電、兆豐金、緯創、健鼎5檔;939:英業達、緯創與瑞昱3檔。 6/3.922:MSCI另一旗艦台股市值型指數─「MSCI台灣領袖50精選指數」生效最新成分股,新增:中鋼、英業達、技嘉、奇鋐、世芯-KY、大聯大、遠傳等7檔;刪除華新、微星、華南金、永豐金、創意、旭隼、矽力-KY,主因市值排序變化而新增或刪除。目前追蹤該指數的國泰台灣領袖50 ETF 922,也同步完成成分股調整。 6/2.878新成分股新增聯詠、中華電、正新3檔;同步刪除南亞、聯強、華碩3檔;瑞昱、日月光、聯電與微星4老將,擠掉華碩、聯強、技嘉與英業達,成前10大新面孔,以聯電權重增加最多,加碼0.86個百分點。前10大成分股(5/20前:華碩5.59%、聯發科4.41%、大聯大4.26%、仁寶4.06%、聯強4.03%、廣達3.99%、技嘉3.77%、英業達3.72%、緯創3.66%、可成3.63%) 6/2.受惠股市大漲、新台幣匯率貶值,金融三業獲利大爆發!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前4月稅前盈餘高達3999.37億元年增101.7%。從目前獲利狀況看,今年全年獲利可望挑戰史上最高紀錄。金融三業包括:是指「銀行」、「保險」及「證券投信期貨」業,是檢視國內金融機構獲利表現,最具全面性指標。以全年統計看,歷年金融三業獲利最高是2021年的9366億元,史上次高為去年7036億元。 5/31.開發金總座楊文鈞申報轉讓持股2000張 開發金:個人理財行為 5/31.央銀第18期金融穩定報告,認為過去1年台灣金融體系維持穩定,不過近期台股波動幅度攀升,須留意地緣政治風險攀升等不確定性,及ETF規模成長快速,隨著商品複雜性及投資風險上升,應密切關注相關風險。 5/31.939(統一台高息動能ETF):成分股盤後生效,新增18檔刪除18檔。新增18檔統一、遠東新、東元、正新、中華、長榮鋼、中華電、長榮航、慧洋-KY、玉山金、台灣大、智易、貿聯-KY、遠傳、中租-KY、上海商銀、亞翔、至上;踢除18檔:川湖、鴻海、佳世達、英業達、瑞昱、台光電、聯發科、文燁、欣興、景碩、緯創、瑞鼎 天鈺4961、中光電5371、頎邦、緯穎、矽創、南電 5/31.919成分股盤後生效新增13檔刪13檔;新增創見、國產、華固 長榮航、京城銀、國票金、聯陽、世界、永信建、聖暉、群益證、長華、至上;剔13檔: 東元 台肥、瑞昱、群光、京元電、兆豐金、神基、健鼎、緯創 鈊象 瑞鼎、日月光 頎邦 5/31.開發金總經理楊文鈞申報轉讓持股2000張,有效轉讓期間自6月3日起至7月2日,2000張僅佔楊文鈞持股2萬5069張的8%,依今日收盤價估算市值2820萬元。開發金表示,此為經理人的個人理財行為。 5/31.878:狂掃正新,新兵中華電,老兵聯電、統一、上海商銀、台灣大與中信金5檔。 5/30.878:國泰台ESG永續高股息與919群益台精選高息,明31日同為換股生效日,生效前一日,投信大賣成份股,外資大買大買7檔878與919成分股,5檔則全進投信賣超前10大。878與919成分股:投信賣超前10大成份股有聯強、永豐金、東元、京元電與健鼎。(投信賣超前10大:聯強南亞、京元電、中信金、東元、永豐金、文曄、緯創 健鼎、兆豐金);外資買超前10大:聯強 國泰金、永豐金 東元、京元電 健鼎 瑞昱…;投信買超前十大:長榮航、聯電、正新、國票金、長華*、中華電、國產 京城銀、至上、上海商銀;聯電,上海商銀:舊,正新與中華電:新)。 5/27.940首換股今完成,新10大成分股(華碩長榮航玉山金3檔新增,權重最大長榮成立9.3%降到6.8%):長榮6.8%、聯電6.5%、聯詠5.67%、中信金5.5%、聯發科4.2%、和碩4.1%、日月光4%、華碩3.9%、長榮航3.7%、玉山金3.7%;(5/17.940調整持股,新增:三陽工業、華碩、國產、冠德、華固、長榮航、漢翔、京城银、玉山金、永豐金、第一金、華立、健鼎、新日與、玉晶光、京鼎、欣陸、南寶、天鈺、長虹、台表科;刪除股:统一、中碳、光洋科、光寶科、佳世達、漢唐、可成、神基、聯陽、智易、合勤、神達、中磊、瀚宇博上海商銀、亞翔、耕典、矽創、南茂、寶成、巨大) 5/26.金融指昨創史新高,收漲1.6%,金融股中以4月新出爐的金控獲利三冠王國泰金表現最強,股價一度來到57元,創逾2年來新高價。 5/26.878降權重比:華碩、聯強與南亞機率最大。首週權重調降減碼0.1個百分點以上,共有10檔,依序為技嘉0.23個百分點、永豐金0.18個百分點、廣達0.17個百分點、中信金與國泰金皆0.15個百分點、英業達與遠東新皆0.14個百分點、富邦金0.13個百分點、大聯大與兆豐金皆0.1個百分點。權重減碼在0.1個百分點以下個股有,緯創0.04個百分點、瑞昱與台泥皆減少0.01個百分點。 5/26.878:首週換股名單「3新13增」出爐!聯詠、中華電與正新3檔新面孔,為首週大贏家,而30檔老將中,也有13檔持續加碼,其中光寶科最吸金,權重增0.35個百分點,首週4小龍權重增加至少逾0.32個百分點。週權重增在0.2個百分點以上,則有聯電0.28個百分點,微星緊跟在後增0.25個百分點;而週權重增加0.1個百分點以上,依為為日月光投控0.17個百分點、聯發科與可成皆增0.1個百分點。週權重增0.1個百分點以下,則有7檔,依序上海商銀(5876)0.06個百分點、統一與世界先進皆增0.05個百分點、台灣大0.03個百分點、遠傳與第一金皆增0.02個百分點、元大金(2885)小增0.01個百分點 5/23.878國泰台ESG永續高股息(規模逾2800億元,僅次元大高股息56),本週進換股期,23日終於出現聯詠中華電正新3檔首新增名單,本週權重砍最多:華碩、聯強 南亞3檔,恐列刪除名單。 5/16.金融指數昨寫史新高,終場上漲1.6%,金融股中以4月新出爐的金控獲利三冠王國泰金表現最強,股價一度來到57元,創逾2年來新高價。 國泰金昨開盤直接站上55元,股價開高走高,盤中一度到57元,終場收56.6元,漲4.24%,成交量7.78萬張。 5/16.940換股明盤後揭曉,從投信前10大賣超原成份股中猜:神達,上海商銀,光寶,統一,瀚宇博,聯電;買進富邦金 寶成 啟基等。 5/14.940新調整次日:投信買超 中信金、聯電、長榮與聯發科;賣出前十大之原成份股:寶成上海商銀統一。 5/13.940新調整首日:投信今買超前10大:中信金、聯電與長榮3檔.賣超(可能剔除名單)漢唐、亞翔、統一、上海商銀與佳世達。 5/13..947:台新IC設計 5/20募集 5/12高股息ETF大退燒買氣直墜,不僅上週2檔新兵944與946難逃破發命運,首週就讓存股族賠至少1%,而掀起高息ETF風潮939與940兩大,更越套越深,至少賠4%,在今年4檔新兵全破發下,逾138萬存股族,全住套房。939至10日最新受益人數為34萬2658人,其淨值的高峰是出現在3月19日掛牌的前1天,當天淨值為15.11元,最慘時一度跌破14元,只剩13.64元(4/22),至10日淨值則回到14.36元,跌4.26%;940至10日為99萬7596人,淨值在4月1日掛牌前就跌破發行價,9.92元掛牌,至今淨值從未回到發行價,在4月22日淨值觸及9.24元,截至10日淨值回到9.59元,跌4.1%;至於價股部分,掛牌當日盤中出現9.94元是至今最高價,而最低則一度觸及9.26元,截至10日,股價收9.58元,跌4.2%。 近新掛牌:944其受益人只1萬2820人,其淨值最高就是9日掛牌前1日15元發行價,掛牌首日就破發觸及14.82元,10日再跌至14.81元,跌1.26%;至於股價部分,最高觸及15.03元,最低觸及14.78元,10日收14.85元,跌1%。 同9日掛牌946其受益人數也只2萬7928人,其掛牌前淨值最高見10.03元,不過,掛牌首日淨值就破發,見9.91元,10日續跌,回到9.87元,跌1.3%;而股價部分,掛牌首日最高見10.06元,不過,盤中一度跌破發行價觸及9.96元,但收盤力守發行價10元,隔日直接摜破發行價,觸及9.84元,終場收9.88元,跌1.2% 5/9.中租-KY,UBS降評賣出,目標價243降至143,連3日遭外資大賣近5.4萬張收150元。 5/8.中租-KY(5871)近月深陷風暴,集團旗下經營的BNPL(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 BNPL)業務遭立委緊盯;且前3月合併稅後盈餘58.15億元、EPS3.6元,年減16%。中租昨日遭外資大賣逾萬張,今日甫開盤即被殺至跌停,截至12時30分股價暫報152元、重挫16元、跌幅達9.5%,成交量倍增逾3.5萬張。中租控股以租賃業務起家,主力業務為融資業務、設備租賃、應收帳款收買及管理業務,近年因應網購蓬勃發展,將過去累積20餘年分期付款業務經驗,推出「zingala銀角零卡」品牌,提供小額支付及大額分期服務,會員數已破百萬,但近日遭立委緊盯,質疑經營BNPL放高利。 5/7.群益台科技高息成長946:即將9日掛牌,本週進入持股建倉高峰期鴻海外資抬轎及946買進,股價狂漲,今突破170元,再創逾15年新高,2天漲逾9%。 5/6.富邦投顧彙整至4月30日資料,預估940此次將刪除24檔成分股,依殖利率排序,分別為長榮、漢唐、亞翔、世界5347、統一、廣達、神達、大聯大、可成、智易、中磊、巨大。 佳世達、上海商銀、神基、寶成、聯陽、矽創、光洋科 瀚宇博、南茂、耕興、中碳、合勤控。 新增成分股依殖利率高低進行排序:永信建5508、華南金、長榮航、榮剛、至上、長榮鋼、國產、玉山金、天鈺4961、中華、南寶4766、台灣大。 華立、台表科6278、長榮航太2645、華碩、遠傳、京鼎3413、崇越5434、中華電、聯強、兆豐金、健鼎3044、元大金…5/10公布,17調畢 5/5.940大換股10日宣佈17日生效,市場已大猜新增與踢除先坐轎與避跌? 投信連買(含原持股):長榮航 聯電、中信金、日月光 和碩 至上台灣大等,投信連大賣原成份股前十大:光寶科、神達、寶成、佳世達、統一、上海商銀等7檔成分股; 5/5金管會:我金控集團海外曝險今年首季底達到27.38兆元,創這項統計公布以來、即36季最高;其中,我金控最大曝險國-美國占整體比35.1%,亦是歷來最高紀錄;對中曝險占比降至8.07%,則創下新低。這項統計是金管會自2015年第2季起,每季固定公布,金控集團旗下涵蓋銀行、保險、證券及租賃等子公司曝險;所謂「曝險」涵蓋放款淨值、淨投資及同業資金拆存三項業務 5/5.金管會公布我金控集團曝險最新統計。其中,國內外投資已提列評價損益(帳上未實現利益),今年首季底高達2002億元,較去年第4季底的732億元大幅增加;不過,海外投資仍是評價減損1074億元,而虧損最嚴重市場是中國,虧損達423億元,占整體投資減損比重的39.4%。 5/5.根據金管會統計,我金控集團海外曝險今年首季底達到27.38兆元,創這項統計公布以來、即36季最高;其中,我金控最大曝險國-美國占整體比重為35.08%,亦是歷來最高紀錄;至於對中國曝險占比降至8.07%,則創下新低。這項統計是金管會自2015年第2季起,每季固定公布,金控集團旗下涵蓋銀行、保險、證券及租賃等子公司曝險;所謂「曝險」涵蓋放款淨值、淨投資及同業資金拆存三項業務;檢視我金控整體海外曝險狀況,去年第4季底金額26.35兆元,而今年第1季底增至27.38兆元,首度站上27兆,更創36季來最高曝險金額。 我金控海外曝險前八大:今年第1季與去年第4季排名維相同,依序:美、中、英、法、澳洲、南韓、港及日。美為我金控最大曝險國,就金額看,從去年第2季底開始,就一直維在新台幣9兆以上,而最新公布今年第一季底更衝到9.6兆元,占比35.1%;我金控第二大曝險國為中國,今年第1季底曝險金額2.2兆元,較去年第4季底2.2兆元略增、不減反增。不過,若從占比分析,我金控對中曝險占整體海外曝險,去年第4季底比8.3%,而今年首季底已降至8.07%,創下36季來最低;上次對中曝險占比最低紀錄,出現在2023年第3季8.24%; 5/6.金管會公布金控集團曝險最新統計:其中,國內外投資已提列評價損益(帳上未實現損益),今年第一季底評價利益達2002億元,較去年第四季的723億元大增;不過,海外投資仍評價減損,金額1074億元,虧損最嚴重的是中國達423億元,占整體投資減損比39.4%。今年第一季底金控國內曝險為44.26兆元,海外曝險為27.38兆元,合計曝險部位為71.64兆元。所謂「曝險」,涵蓋淨放款、淨投資及同業資金拆存,其中「淨投資」是指「原始投資」扣除「已提列評價投資損益」,換言之,除檢視原始的投資金額外,「已提列投資損益」更是投資績效表現。國內金控2022年第一季底海內外整體提列投資利益455億元,此後,連六季都呈評價虧損,主受全球通膨、美國暴力升息等因素影響;直到去年第四季底終於走出陰霾,整體提列評價收益為732億元。今年第一季底的整體提列評價利益更高達2002億元,但海外投資仍減損1074億元,這也是自2002年第一季底來,金控連九季投資海外虧損。而海外投資評價提列減損,金額最高就是中國,今年第一季虧損金額高達423億元,是金控所有海外投資中、虧損最慘國家。根據統計,我國金控在全球投資曝險數十個國家,但光是中國市場,就占金控海外投資提列損失的39.4%;至於金控第一季底海外提列虧損排名第二高為俄羅斯,金額為200億元。 5/4.永豐金控及旗下子公司永豐銀董事會,決議通過永豐銀行分三階段收購柬埔寨第一大微型存款金融機構(Microfinance Deposit-Taking Institutions, MDI)Amret Plc. (Amret)的100%股權。此交易案將在取得台灣與柬埔寨相關主管機關核准後,依股權認購協議與原股東完成交割。 5/2.外資今買超前10大個股,高機率與股息ETF新增股相關:買超3.7萬張長榮航、買超1.96萬張華南金、臺企銀等 5/2.金管會統計,今年第一季金控海外曝險27.3兆元,創統計以來、36季最高;但對中國曝險占比降至歷年新低的8.1%。「曝險」包括放款淨值、淨投資及同業資金拆存。今年第一季金控海外曝險季增逾一兆元,曝險前八大國家排名與上季相同,前三大為美國、中國、英國 5/2.立法院已4月30日三讀通過「電子簽章法」修正法案,擴大電子簽章普及運用,未來電子簽章效力與紙本簽章相同,對金融產業、醫療產業、法律產業,都將有重大影響,可望讓民眾更便利,縮短辦理各種業務的流程、時間。臺灣網路認證公司舉辦「2024 TWID金融科技論壇」,今年論壇以「建構共享共榮共好的身分識別生態系」為主題。 5/2.940下週換股,聯電、中信金與光寶科3檔續名列榜機率大 5/2.今年來5檔股息ETF報酬率達雙位數:915凱基優高股息30,含息漲18.5%、900富邦特選高股息30漲15.5%、936台新永續高息中小漲14.8%、713元大台高息低波漲13.76%、918大華優利高填息30漲10.6% ***5/1.金管會:美期交會CFTC規定,若三個月內有超過45天,某單一股權重超三成,將歸至「窄基指數」,而撤銷投資許可;台積電自2月15日起占台股權重就超過三成,至今已滿46天,已符「窄基指數」定義,美方將會在3個月過渡期後撤銷交易許可,也就是七月底開始,美系外資,將不能交易大小台指,但預期影響有限,原因:美系外資交易佔我國期貨市場僅0.7%,而外資都屬全球性,受影響美外資可透過其它國家契約,來台交際買賣而不受影響;另外,台指期被美CFTC列窄基指數,並非首次,2021月4月也曾發生過因台積電權重過大,使大小台指期被打入窄基指數,撤銷投資許可,讓美投資人無法取得交易,直到第二年才恢復。 5/1.金管會:金融三業獲利,前3月稅前淨利2964.58億元年增128%,金融三業史上同期次高。 銀行業旗下共有六大業:本國銀行(國銀)、外銀、陸銀(在台中資銀行)、信用合作社、票券金融公司及儲匯。今年第一季整體銀行六業獲利是1548.2億元,年增13.2%,銀行六業創史上同期最高獲利紀錄,主因是手續費淨收益、投資及其他淨收益續成長。貢獻度最高是「國銀」,今年第一季稅前淨利1425億元,佔整體銀行六業92%之多;成長力道最高最強是「外銀」,今年首季獲利年增率為33.6%。 其次,「保險業」部分,可分為壽險業與產險業,雙雙「轉虧為盈」,今年首季稅前淨利達1053億元,若與去年首季虧損295億元相較,大幅成長了456.9%,也就是已從谷底大舉反彈!壽險業方面,由於台美股市雙雙反彈創新高,壽險公司實現資本利得,加新台幣兌美元走貶,淨匯損壓力相對減輕,今年首季稅前淨利達960億元、較去年稅前淨損263億元,一口氣增1223億元;產險業方面,由於業務承保利益成長,讓今年首季稅前淨利達93億元,去年同期淨損32億元,年增金額125億元。證券期貨業:含證券商 期貨商與投信業者。今年第一季獲利363.38億元,雖證券期貨佔整體金融三業比重貢獻度,僅12.3%,年增率達60.9%,主因台股創新高、價量齊揚,券商經紀及自營業務收入雙成長,其中,證券商的首季獲利淨利貢獻288.4億元,年增64%。 5/1.所謂OTP就是一次性密碼,卡友若進行信用卡網路交易或綁定信用卡過程中,OTP為確認持卡人身分之重要認證方式;持卡人於交易時須輸入OTP並經發卡機構授權後,方能得以完成該筆交易,OTP對網路交易安全至關重要;金管會銀行局指出,目前信用卡之詐騙案件,詐騙集團多以各種方式騙取民眾信用卡卡號及OTP等交易資訊再進行盜刷,或綁定在Apple Pay、Google Pay或Samsung Pay上進行盜刷交易,常見有三大類手法,提醒民眾注意。首先是釣魚網頁,詐騙集團先偽裝成社群媒體上賣家粉絲專頁之小編,以向民眾確認訂購資訊為由,透過釣魚網頁騙取買家交易資訊。其次、不法集團以「超優惠」或「限時搶購」之「一頁式廣告」,誤導民眾購買廣告頁面上之假商品,並於進入假付款頁面後,讓卡友輸入交易資訊而竊取個資;再者,歹徒常會以通知尚未繳納相關費用即將產生「違約金」、「補稅」或公共事業費用繳款通知或點數將過期之「釣魚簡訊」,讓民眾失去戒心,進而誤信而點選所附連結網址,而輸入交易資訊。對此,金管會提醒民眾應注意防範上述類型之相關詐騙,若對所接收之網址或簡訊內容有疑義,可撥打「165」警政署防範詐騙專線查證。 金管會並呼籲進行信用卡交易時,有兩大事項必須注意,包括:務必仔細閱讀OTP驗證簡訊內容,核對簡訊內所載內容與所進行交易之幣別、消費金額及目的是否相符,如有不符的情形,請不要將OTP輸入該網頁,並可通知發卡機構協助瞭解。另外,若未進行或意圖綁定信用卡,卻收到發卡機構發送綁定完成之通知,卡友應聯絡發卡機構瞭解原因及信用卡使用情況。 429.掛牌近月 00940受益人數逼近百萬 4/30.國泰金:普通股分派現金股利每股2元,現金股利發放率為61.7% ,優於目前已公告同業平均59.9% ;以國泰金30日收盤,現金股利殖利率約4%,也優於同業平均3.6%。 4/29.華南金擬配發1.2元現金股利與0.1元股票股利,合計1.3元,創2007年來18年新高,今收盤價計現金率達5.12%。(去年升息評價損失,僅配現金股利0.59元) 4/28.中信金2023年eps2.82元,決議每股配發1.8元現金股利,創19 年來歷史新高,以26日收盤價31.15元計,現金殖利率高達5.79%,將共發出353億元股利,為2005年來新高,盈餘配發率為 63.8%史上次高。 4/24.前10大盤中零股交易中,光ETF佔5檔成交排行;929復華台科優息收19.9元,漲2.79%;919群益台精選高息收24.46元漲3.03%;940元大台灣價值高股價收9.54元漲2.6%;878國泰永續高息收22.03元漲1.9%;元大台50:收156.35元,漲2.93%。 4/23.兆豐金:每股配發現金股利1.5元及股票股利0.3元,合計1.8元,創歷年新高,現金股息殖利率3.75%。 4/22.939跌逾2%收13.68元;940也跌逾1%收最低9.26元;941收14.33元新低; 4/19.歐美商用不動產(商辦)授信案頻傳爆雷;共有六家國銀踩雷,包括五家公股、一家民營業者,合計金額為二.九九億美元,有二家銀行已經轉銷呆帳。這六家銀行為台灣銀行、兆豐銀行、第一銀行、彰化銀行、華南銀行及王道銀行 4/17.本周财报电话会上,高盛CEO大卫·所罗门称为人工智能融资是投资银行的“潜在金矿”。 4/11.944.前十大持股包括群光力成聯發科聯詠長榮鋼鈊象漢唐神基亞翔、新普權重2.53%至2.88%不等,電子類股占比接近70%、半導體比重佔36% 4/11.Benzinga:台灣投資市場ETF正處金融革命前鋒,AI股狂熱推動下,ETF顯著增長;彭博:AI股飆升推動下,股指年漲30%,主要歸功台積55%漲幅,台ETF市場正大繁榮,當地股票ETF投資額超過500億美元,年增大躍升。散戶約佔台股票基金資產80%,越來越多地將儲蓄投入ETF,中日央行和政府實體是ETF主要買家。彭博預測,到今年12月,三分之一台人將持有ETF股票,ETF股票快速擴張引起台灣官員擔憂。央行行長和金融監督委員會對ETF投資的風險和潛在誤導性行銷行為發出警告。 4/10.第1季eps:中信金1.07元暫居冠,其次兆豐金0.8元、元大金0.73元、永豐金0.56元、第一金0.52元。富邦金 新光金轉虧為盈0.2元; 4/9.永豐金Q1稅後盈餘為68.78億元,續創史同期新高,年增44.8%,EPS為0.56元。3月稅後淨利24.77億元,月增32.9%。主要受到營業日數增且市場良好,銀行子公司及證券子公司獲利皆較前月顯著成長。 4/9.開發金3月自結稅後獲利26億元,今年第1季稅後獲利82億元,年增135%,eps0.49元。凱基人壽受惠於美元持續升值、掌握市場脈動實現投資獲利,3月份稅後獲利21億元,Q1稅後獲利51.5億元。 4/9.中信金3月稅後盈餘75.75億元、年増52%;Q1稅後獲利209億元年增61%,EPS1.07元。獲利表現成長,主要歸功於美元升值及財管業務續成長。其中子公司中信銀行財富管理業務動能持續成長、金融商品操作得宜,單月稅後獲利46億元;子公司台壽3月份因美元升值,使避險成本壓力減,加股票處分利得及股息紅利挹注,單月稅後獲利27.6億元 4/7.金管會:國銀2月最新OBU統計,國銀OBU獲利69.2億月縮快9成,國銀業者指出,主要受到來自美國商用不動產租金收益率下降使借戶還不出錢,及東南亞以柬埔寨為主不動產市場低迷雙重夾擊,導致2月逾放及提存增加,因而使2月獲利大降。 4/6.4 月15 檔股票ETF(含海外 ETF) 將於17日起至23日展開除息,尤其18日最熱門, 4/6.944,946:4/22.募集 4/3.根據集保結算所大數據平台統計,至今年二月底,十二歲以下兒童開戶人數達27萬人,兒童開立帳戶有庫存餘額之人數約20萬人,人均庫存金額逾37萬元;若從2021年起算,兒童股民之總庫存金額也從770億元,一路攀升至今年二月達1009億元,成長幅度達31%,顯示父母日益重視孩子的理財規劃。父母為兒童股民偏好以投資一籃子股票ETF,勝過投資單一個股。兒童股民投資庫存持有標的前十名分別是:國泰永續高股息ETF、元大高股息ETF、元大台50ETF、玉山金、開發金、中鋼、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台積電、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等。 4/3.三大法人3月合計買超1873.33億元,其中外資買進3兆2241億元、賣出3兆2014元,總計買超227.19億元,不過,外資上個月狠倒群益台灣精選高息919:30萬張,為ETF賣超第一名。919主打高配息,第一季每股配0.61元,年化配息率高達10%,3/18日已除息完畢,配息將本月15日發放。 4/2.財政部表示,截至今年1月底,8家公股銀行對融資租賃業貸款餘額約1359億餘元,已提醒公股銀行精進徵授信業務管理措施,落實貸前徵授信規範及貸後追蹤管理;此外,若北市租賃同業公研訂自律規範,將促請公股銀行辦理授信業務時併同審酌借戶自律規範落實情形。 4/2.ETF之亂,到底「亂」在哪裏? 4/2.中央銀行今日公布2023年本國銀行營運績效季報。去年國銀獲利續創新高,平均員工貢獻度也以231萬元,再創紀錄,但排名出現大洗牌,其中,京城銀行打敗上海商銀奪下第一,匯豐銀行從去年排名第10爬升至第3。兆豐銀下滑1名居第4,台銀再度擠入前十,且排名進到第5。第6至第10依序為中信銀、北富銀、國泰世華、一銀與永豐銀 4/2. 4/1.940掛牌首日成交量達133.97萬張創新記錄,淨值只剩9.73元;前20大成分股僅亞翔6139-1檔逆勢收紅,漲6.65%,其餘一片綠,跌幅排行:日月光最兇6.83%,和碩4.4%,中信金4.2%,群光3.8%,廣達3.75%、力成3.74%,新普3.1%,中美晶3%;聯發科環球晶皆跌2.9%,長榮2.6%,聯詠2.5%;統一1.3%,世界1.05%。 3/30.壽險業去年底資本適足率RBC和淨值比昨全公布,去年六月底RBC不足三家業者中,三商壽和新壽RBC仍然未達法定標準200%,宏泰人壽則過關。三商壽表示,2023年因台美利差居高不下,外匯避險成本始終維持高檔,稅後虧95.2億元,與2022年相較,虧損金額雖已縮減,但又逢接軌ICS強化風險資本加計,2023年12月底RBC由六月底的140.2%進一步下滑至111.1%,資本顯著不足。三商壽稱,今年三月董事會已通過各項籌資規劃,除再次通過普通股現增案,並將私募案由原本普通股,新增納入特別股及國內可轉換公司債。 新壽稱:已提交財務改善計畫:昨公布去年底資本適足率僅176.4%,仍未達法標,被認定為資本不足,依法得提出改善計畫。新光金控日前已提交新壽財務改善計畫,包括透過其他子公司盈餘上繳轉挹注新壽70億元、新壽本身也進行80億次順位債的募集,並在3/15董事會中,拍板通過辦理大股東現金增資125億元,全數挹注子公司新壽,資金加總約275億元;新光金控昨發布重訊,將發行普通股公開募集,共發行普通股16.7億股,每股面額十元,發行總金額視發行價格而定,發行價格授權董事長訂定;以新光金目標增資125億元計算,發行價格約7.48元,和29日收盤價比,約折價7%,最終價格仍待公布。 3/29.元大台價值高息940建倉,投信 買超599.5億,(台股29日收20294點漲147.9點,再創收盤新高價);股票配置達92.44%、期貨佔3%;募集期公布持股前十大:長榮,聯電中美晶神基漢唐群光瑞儀 聯發科鈊象、新普。 正式公告持股:長榮持股達9.3%、鈊象3.5%聯電 中美晶、和碩、聯發科漢唐環球晶日月光、聯詠光寶科、群光,中信金新普、神達,世界、統一、亞翔、廣達、力成、東陽、東元、樺漢2%以上。持股1%以上:頎邦、欣銓、中磊、可成、晶技、智易、佳世達、上海商銀、大聯大、巨大、致伸、神基、啟碁、矽格、寶成;不到1%:聯陽、光洋科、矽創、瀚宇博、南茂、帝寶、精成科、大成鋼、耕興、瑞儀、中碳、合勤控。 3/27.中租:現金股利6.5元,及股票股利0.2元,合計股利達6.7元,配發金額再創新高,今日收盤價172元計,現金股息殖利率3.8%, 3/26.939盤中重挫3.2%,跌幅比指數重,收14.55元跌1.82%成交23.6萬張 3/25.939連3天跌破發今剩14.82元,尚未掛牌940也已連2天跌破申購價為9.95元 3/24.940已公佈前10大成分股,週五外資幾都賣砍出,10大成分股全面下跌;還未掛牌 淨值已跌破申購價 3/24.元大台價值高息ETF940募資規模1752億元,創台ETF新紀錄;相較壽險業七成可運用資金重押海外投資,台灣投資人更瘋新台幣計價;從各類型境內基金規模變化: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近幾年來膨脹速度最快,從2019年1.6兆餘元到今年2月已增至4.1兆餘元,而台股ETF更從1274億元暴增至1.528兆元,四年多長胖快12倍,成長幅度遠遠甩開其他類型ETF,台股ETF規模大增,可說是台股奔上兩萬點內資主力部隊。;而跨國債券ETF從1.3兆增至2.2兆,穩居ETF龍頭地位;投信業者分析,從境內基金投資幣別來看,四年多來新台幣計價基金(包含ETF)規模從3.4兆元倍增至6.5兆元,美元計價僅從107億美元增至140億美元,人民幣計價更從361億人民幣掉到305億人民幣,凸顯投資人棄外幣轉新台幣計價商品的明顯轉變, 近來因940募資規模創紀錄,引發市場與主管機關關注,依證交所資料顯示,到今年一月底,上市櫃共48檔台股ETF持有的股票市值占全市場市值約2.38%,近兩年台股ETF交易其成分股的成交值及成交股數,占整體股市成交值及成交股數比率均約1%以下;另就亞洲地區而言,去年我國ETF資產規模為亞洲第三(僅次於日本、中國),成交值為亞洲第五(前四名分別為中、韓、港、日),「ETF還沒有瘋過頭」 3/24.金管會最新統計:到去年底壽險業可運用資金規模達31.4兆元,續寫新高。台股雖奔上兩萬點,因壽險業資金規模龐大,只能對外尋找投資標的,近七成資金、逾21兆元重押以美元為主外幣計價商品,僅約6%投資股票,且因台美利差大、避險成本高,壽險業去年又開始搶買新台幣計價債券ETF,光前兩大壽險業持債券ETF估達七千億元。據規定,壽險業海外投資上限為可運用資金45%,加國際板債券可達65.25%,若再加外幣非投資型保單等約可達87%;但金管會嚴管海外投資額度,不僅資本適足率RBC得逾250%,且要提風控能力證明,若有重大裁罰也不可提申請,去年海外投資占比達69.61%,近滿水位。 相較於海外投資押到滿,因台股規模有限,就算奔上兩萬點,股票占壽險業資金運用僅約5~7%,而包括股票、公債與國庫券等以新台幣計價各類有價證券占比約兩成,壽險業還是持續緊抱美元等各類外幣資產。另自2017年首債券ETF掛牌後,因採新台幣計價,不計入海外投資額度,又可省避險成本,一度逾九成被壽險業包下,後因金管會擔心過於集中恐產生清算、流動性等疑慮,而出手降溫;但壽險業占債券ETF受益人比重仍達五成以上;依保險法規定,保險業投資債券ETF、加計證券化商品及其他核准有價證券不得超過資金10%;據統計,去年壽險業投資相關商品金額破1.7兆元,年增逾五千億元,透露出壽險業又開始積極買入債券ETF。 3/23.富邦金2023年稅後盈餘660億元,年成長40.7%;每股盈餘4.8元,年增35.6%,連續15年居金控之首。韓蔚廷表示,獲利成長會反映在股利發放上,股利配發率會維持過去穩健水準,在40%至50%的範圍;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都會有,仍會以現金股利較多 3/22.央行三季來昨無預警升息半碼0.125百分點,台銀一銀下週起活存、定存與定儲皆足額反映央行升息利率,一年期定儲機動率從原1.59%調高至1.715%,定存100萬元試算,一年多1250元利息。 3/21.三大法人買超356億元,指數大漲414點,收20199點新高; 940募集規模1752億元,4/1日掛牌,需買1500億元,本週天天買超百億起跳,今再買超111.74億元,4天已砸682,今再買超111億元,前10大買超,除聯電與神基外,尚有光寶科,佳世達,東元與和碩4檔也是投信連4天買… 3/21.00939上市2天慘遭倒貨含淚跌破發行價(台股今大漲414,首攻兩萬點大關收20199點史新高,但統一台灣高息動能ETF00939募集535億元,上市兩天慘遭倒貨,今逆收跌0.27%收14.99元,跌破發行價15元,成交量縮至30萬6311張) 3/20.至去年底,國銀基金保管規模以中國信託最大,超過1兆元,其次為玉山銀9000多億元,華銀以7000多億元居第3。若加上近期兩檔熱門ETF00939、00940後,華銀基金保管規模有機會超車玉山銀行,成為國銀第2名。 3/19.兆豐金2023年稅後淨利332億元、年增81%,EPS2.37元,獲利年增率在14家金控中排名第1、稅後淨利金額及EPS均排名第4,在公股金控中則排名第1,展望2024,兆豐:將致力維持公股獲利第一。 3/21.新光金現增125億注資還不夠 金管會:新壽RBC須達200% 其餘免談 3/18.ETF狂賣 黃天牧:尚可控範圍 沒有要設募集上限 3/18.破紀錄!00940募集金額高達1750億元;投信買超132億元創史上第1!抬轎00939、00940這3檔成分股 3/12.高息ETF募集熱爆,野村臺灣趨勢動能高股息ETF00944來!將於4月22~24日展開募集,預計5月9日掛牌,7月首除息開募(11日開始募集,00940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首日即傳累金額已超645億元), 3/12.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00940正式開幕首日,投資圈盛傳,光11日全台募集銷售金額逾645億元,寫下國內ETF銷售紀錄。 三月份中信上游半導體募170億,統一投信高股息月配募爆531億。 3/8.國泰金控2月稅後盈餘109.9億元,奪金控單月獲利王,其中子公司國泰壽貢獻75億元為最大功臣。國泰金前2月稅後盈餘203.9億元,子公司包括國泰世華銀行、國泰證及國泰投信前2月累稅後盈餘都續創史新高紀錄。國泰人壽2月稅後盈餘75.2億元,累計前2月稅後盈餘122.4億元,主要反映資本利得及經常性收益挹注 3/8.富邦金稅後盈餘:2月83億元,前二月223.8億元,eps1.72元。富邦壽:稅後盈餘:2月42.8億元,前2月133.5億元,2月及前2月獲利均年成長300%以上,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富邦壽表示,在投資布局上,2月份台股續走升,伺機實現資本利得;債市2月美債利率彈升;策略上維充足流動性部位,以利動態調整投資部位 2/26.京城銀行往年配發1.5元至1.8元,今年配發3元現金股利,配發率首度破5成達53%,今收盤價41.45元計,現金股息殖利率達7%。 2/25.挪用台中銀10億公款過豪奢生活 王貴鋒改羈押禁見 2/25.金融詐騙猖獗,信用卡盜刷成為發卡行的「最痛」。根據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最新統計,去年國內發卡機構詐欺通報金額逼近33億元,創下統計以來新高,年增達47.4%;其中「非面對面交易」占比,不僅連續四年超過95%,去年更將近99%,是信用卡遭盜刷最嚴重的詐欺型態。 2/21.紅火案前審無罪 辜仲諒爭取重掌中信金 法界︰刑事上無可禁止回鍋依據 待金管會認定纏訟十七年的「紅火案」,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前審獲判「無罪」。 2/20.特斯拉維修費超高 電動車險保費漲幅估至少50% 2/20.台灣ETF市場蓬勃發展,受益人數突破800萬人,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台灣ETF成功有4大因素,預期:明年台股ETF規模可望達3兆元。台灣市場ETF規模從2020年底1.7兆元已翻倍增到2023年底3.8兆元,受益人數超過800萬人,等於1200萬台股投資人中有超過7成人將ETF納入投資工具,其中台股ETF規模就占1.4兆元、有607萬受益人。他預期,今年台股ETF的整體規模有機會增加到2兆元,2025年甚至可到3兆元。 1/31.台中銀董事長王貴鋒豪奢享受 掏空10億被聲押禁見 1/25.獨家》外商詐台新銀4.9億!1年內騙近百次 越籍共犯及手法曝光 1/25.檢調偵辦台新銀行遭外商誌富公司詐騙4.9億元案,查出在押誌富負責人王孟博涉嫌透過綽號「阿平」的越籍男子,向越南某農民銀行「買」最長效期180天「正版」信用狀,用來詐騙台新銀買斷信用狀,短短1年內,涉詐次數多達近百次,最後35次交易未獲越南開狀行撥款,王男犯行才曝光,全案擴大偵辦中。 1/9.上海商銀5876:因香港不動產市場授信風險提高,持股57.6%的子公司「香港上海商業銀行」全年增提13.49億港幣(約新台幣57.2億元)備抵呆帳,拖累母公司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獲利表現,2023年合併稅後獲利173.5億元、年減9.5%;稅後淨利歸屬母公司業主147.7億元,EPS3.05元。 1/9.華南金去年自結財報:核心子公司華銀投資收益大幅增長下,華南金去年稅後盈餘216.26億元,年增19.99%,獲利創史上新高,每股稅後盈餘1.59元。華南金去年與所有金融機構一樣皆面臨股債雙跌導致的信用評價減損,提列特別盈餘公積120.3億元,導致去年僅配息0.59元,今年在獲利成長,且評價回升下,回沖部分可列入可分配盈餘,今年股利可期,法人預估,若配息率有6成,則今年現金股利上看0.9元至1元華南金去年12月合併稅前盈餘19億元、稅後14.92億元,合計2023年稅前盈餘262.01億元、稅後盈餘為216.2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為1.59元,每股淨值為15.23元。 1/9.永豐金12月自結稅後盈餘為11.61億元,去全年稅後盈餘為197.83億元,續創史新高,僅差2億多元就擠身「金控200億獲利俱樂部」,年增率為23.9%,每股盈餘EPS為1.62元,年化ROE 11.56% 1/8.Lipper:去年投信發行各類型股票基金表現,台股基金獨霸市場,其中台股科技基金年報酬率超55%,一般型台股基金年報酬率達48%,台股中小型的年報酬率也在46%以上;而買A股基金、大中華基金的投資人可就要哭哭了,年報酬率都是負數,虧損達一成以上。台股二○二三年風光封關,大盤漲幅達二十六.八三%,名列主要股市第五名,位居亞股第二強,櫃買指數也名列主要股市第三強,雙雙狠甩中港股市;台股基金報酬率更可觀,年報酬率都在四成以上,反觀不少A股基金投資人大嘆「扶不起的阿斗」、「看來要認賠」,法人也多認為,近期中國經濟成長仍趨緩、內需不旺,投資組合中可先行排除,待反轉訊號明顯之際再考慮進場時點。 1/8.在馬政府積極擁抱「一中共同市場」下,2011年ECFA生效,國內投資市場也掀起「中概股」熱潮,最瘋狂時一年有上百檔各類人民幣計價基金在台募集、有逾千億元打著不同旗號的中概海外基金來台吸金;但到去年,人民幣計價新基金募集幾乎歸零、中概基金規模也砍剩一半,台灣投資人用資金來投票,拒絕再死抱一中市場! 過去16年來,美國標普500漲210%、台股也從七千多點大漲一萬點、印度股市狂飆387%,就算一度躺平日股日經225也漲逾80%,只有中國A股(上證指)從2007年2/16日第一次觸及三千點後,2023年底又回三千點;中國股民只能怨「A股是永遠三千點」。 A股曾有幾次「力爭上游」,第一波2006年國企股分置改革,增資發行流通股增市場流通性;第二波2015年全民資金炒作,A股短短半年漲逾110%,但年底卻爆發史上最大股災;第三波是2019年到2020年放寬外資准入及聯準會降息加速套利資金湧入。「A股是永遠三千點」中國股民嘆16年夢一場:但A股最大問題是「先天不良」、即國企占比太高。國企占A股市值逾47%,且流通股沒有投票權、同股不同權,相較蘋果等美股指標企業多次進行回購股票,A股國企是中國財政四本帳之一,肩負上繳責任,只會伸手跟股東要錢。因此就算十六年來中國GDP膨脹逾三倍,但A股卻是永遠三千點。 馬時期「一中共同市場」熱潮 中概基金上架比重一度過半;過去在馬政府政策傾中下,台灣投資人也曾陷入一中共同市場的幻想。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ECFA生效後的2012~14年間,各類「機器人量化中國」、「人民幣新興債券」、「中國離岸新興債」、「中國戰略A股」、「中國點心高收益債」及「滬深三○○A股」等,瘋狂在台吸金,占新募集基金比重高達三分之一到逾半。但隨著美中貿易戰開打、民主與威權國家供應鏈分流等趨勢形成,台灣中概股、人民幣熱潮快速降溫。以境外發行、在台銷售區域型中港基金為例,規模從2014年的1240億餘元到去年11月僅剩669億元;另從境內發行的人民幣計價基金來看,除新發行檔數逐年遞減、去年僅新增兩檔,是史上最冷外,累積規模因贖回也倒退嚕,兩年來少掉87億人民幣、約新台幣384億元… 1/7.中國經濟下行+高利美元吸金 國銀人民幣存款大減8800億新台幣(中央銀行開放人民幣業務逾十年,當初國人一度瘋狂搶進人民幣存款,但從2018年美中貿易戰後出現重大轉折,至去年11月底,國銀人民幣存款餘額包括外匯指定銀行DBU及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剩下1332.84億元人民幣,創2013年11月來新低,總計過去六年來,人民幣存款蒸發近二千億元人民幣) 24--1/4.國泰世華銀行於柬埔寨深耕十年,近年跟隨集團戰略發展目標,以數位金融推動柬埔寨消金業務,致力提升客戶數位金融體驗。柬埔寨政府於2020年正式推出國家級清算與交易系統「Bakong」,推出至今總用戶已達790萬人,約為柬埔寨全國人口的一半,顯見數位支付的需求將持續擴增。因此,二○二三年國泰世華柬埔寨子行(簡稱CUBC)正式推出mBanking網路銀行,並提供Bakong轉帳與支付服務,成為柬埔寨當地首家推出數位開戶並成功串接Bakong系統的台資銀行。
++++++++++++